核医学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医学: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核素:质子数中子数相同,原子核处于相同能级状态的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和中子数相同,核能状态不同的原子
放射性核素:原子核处于不稳定状态,需通过核内结构或能级调整才能趋于稳定的核素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自发地释放放射线和能量,最终转化为其他稳定元素的过程
物理半衰期:表示原子核由于自身衰变从N0衰变到N0/2的时间,以1/2T表示,是恒定不变的。
生物半衰期Tb:指生物体内的放射性核素由于机体代谢从体内排出一半所需要时间。
放射性活度: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原子核的衰变数量
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仪)的原理:通过化学方式,将发射正电子的核素与生物学相关的特定分子连接而成的正电子放射性药物注入体内后,正电子放射性药物参加相应生物活动,同时发出正电子射线,湮灭后形成的能量相同(511keV)方向相反的两个γ光子
放射性药物: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物
放射性药物的特点:具有放射性,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期,计量单位和使用量,脱标及辐射自分解
光子量范围100~250keV最为理想,目前使用较多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方式是β-衰变组织内的射程在纳米水平,在这样短的射程内释放所有能量,其生物学特性接近于高LET射线,治疗用放射性药物的有效半衰期不能太短,也不宜过长,以数小时或数天比较理想
吸收剂量: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吸收任何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确定性效应:辐射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所受剂量呈正相关,有明显的阈值,剂量未超过阈值不会发生有害效应
随机效应:研究的对象是群体,是辐射效应发生的几率与剂量相关的效应,不存在具体的阈值
辐射防护的原则:1.实践的正当化2.放射防护最优化3.个人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措施:1.时间2.距离3.设置屏蔽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的方法特点:1.灵敏度高2.方法相对简便、准确性较好3.合乎生理条件 4.定性、定量与定位的相对研究相结合 5.缺点与局限性方法学原理:1.合成代谢:根据甲状腺内131I分布的影像可判断甲状腺的位置、形态、大小以及甲状腺结节的功能状态2.细胞吞噬3.循环通路4.选择性浓聚5.选择性排泄6.通透弥散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特异性结合
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或病变处的浓度到达高峰且处于较为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
动态显像:在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的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
局部显像:仅限于身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器的显像
全身显像:利用放射性探测器沿体表做匀速移动,从头至足依序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将它们合成为一幅完整的影像
平面显像:将放射性显像装置的放射性探测器置于体表的一定位置采集某脏器的放射性影像
断层显像:用可旋转的或环形的放射性探测装置在体表连续或间断采集多体位平面影
像数据,再由计算机重建成为各种断层影像的显像方法。检出较小的病变
早期显像:一般显像剂注入体内2小时以内所进行的显像
延迟显像:显像剂注入体内2小时以后,或在常规显像时间之后延迟数小时至数十小时所进行的再次显像
阳性显像:又称热区显像,是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显像上病灶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的显像
阴性显像:又称冷区显像,是指显像剂主要被有功能的正常组织摄取,而病变组织基本上不摄取,在静态影像上表现为正常组织器官的形态,病变部位则呈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改变
静息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内时,受检者处于安静状态下,没有受到生理刺激或药物的干扰,此时所进行的显像
负荷显像:受检者在生理性刺激或药物干扰下所进行的显像
RIA基本原理:利用放射性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竞争性免疫结合反应
放射性基本试剂:1.抗体2.标记抗原3.标准品4.分离方法
免疫放射分析(IRMA):与放射免疫分析的主要区别在于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体,而不是标记抗原,待测物与过量抗体发生反应,是非竞争性的免疫反应
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原理:脑血流灌注显像剂能通过血脑屏障被脑细胞所摄取,摄取的量与局部脑血流量呈正相关,在体外通过SPECT或PET进行断层显像,即可得到局部脑血流灌注的图像
脑梗死:表现为梗死部位放射性分布稀疏、缺损、该放射性减低区包括周围的水肿和缺血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现受累部位脑血流灌注减低
癫痫:发作期血流灌注增加,而发作时间期血流灌注减低
骨骼各部位摄取显像剂的多少主要与骨的局部血流灌注量、无机盐代谢更新速度、成骨细胞活跃的程度有关
超级骨显像(过度显像):显像剂在全身骨骼分布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软组织分布很少,骨骼影像非常清晰,肾影常缺失
骨骼核素显像的异常表现:①骨异常放射性浓聚区(“热”区);②骨异常放射性缺损区(“冷”区);③过度显像(超级显像);④骨骼以外异常放射性浓聚。
骨动态显像:三时相骨显像。‘血流相’、‘血池相’及‘延迟相’的图像
1.血流相:局部大血管显影2血池相:软组织显影更加清晰3.延迟相:. 同骨静态显像
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出现多发的、散在的异常的放射性浓聚,通常为骨转移的表现
甲状腺癌:在大剂量131I清除残余的甲状腺后进行全身的131I潴留显像有助于骨转移灶的发现
多发性骨髓瘤:“冷区”改变相对较多是本变的显像特点之一
急性骨髓炎和蜂窝织炎在临床症状上的区别,常采用骨三时相显像的方法来鉴别,骨髓炎的三时相显像可见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三个时相内放射性的异常浓聚部分主要都局限在骨骼的病变部位,并随时间延长在病变区的骨骼内浓聚更加明显。织炎三时相显像在血流、血池相时表现为病变区弥漫性的放射性增强,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低。延迟显像时主要见放射性弥散在病变区的软组织内,骨的摄取很少,甚至根本见不到骨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