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分析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e2d60e5ddccda38376baf96.png)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作者:————————————————————————————————日期:《交通规划原理》课程设计报告题目:滨海地区道路网规划姓名:院系:班级:学号:指导教师:2012年6月15日我国城市化和汽车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由两者带来的城市土地的超强度开发和无秩序化,以及交通阻塞、环境污染、交通事故和噪声的压力与日俱增,并且在城市道路方面尤其明显。
尽管我国已经于1989年12月26日制定了《城市规划法》,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了上述现象的出现,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任其发展下去将危及人民生活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因而,如何改善城市道路的交通拥堵、阻塞现象,是摆在交通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万事始于规划”,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规划的重要性,个人、家庭、单位、城市、地区、国家均不例外,有了切实可行的规划,才能促使人们瞄着确定的目标努力。
作为社会经济发展基础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如此,做好交通规划是合理调整交通结构、均衡交通需求、适应和拉动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其原理又是支撑交通规划的理论基础。
在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历程中,越来越显露出没有合理进行交通规划的问题,造成了目前多数大城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因此,迫切需要利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进行合理的交通规划。
在如此的大环境之下,作为一个交通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更是要有足够的认识,认真学习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手段,为我国城市的交通规划做出应有的贡献。
所以,郭老师给我们安排了此次交通规划原理的课程设计。
本次设计的主要内容是将老师给定的五个小区的交通出行量通过交通规划“四阶段预测法”——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预测、交通的分布预测、交通方式的划分预测、交通分配预测——合理地分配到自己设计的小区间路网上,并且对设计的路网进行分析、评价。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9d15f42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3.png)
目录一、出行生成 (2)1.1 模型选择 (2)1.1.1客车增长率预测 (2)1.1.2 货车增长率预测 (3)1.2 模型的验证 (4)1.3 预测出行生成 (4)二、出行分布 (4)2.1 重力模型的标定 (5)2.2 未来出行分布预测 (7)三、交通分配 (8)3.1 不考虑特殊节点 (8)3.2考虑特殊节点 (9)四、容量限制分配法 (11)4.1初始容量限制分配 (11)4.2越江设施选择 (13)4.2.1 3-5建越江设施 (13)4.2.2 4-6建越江设施 (14)4.3容量限制分配法与最短路径比较 (16)一、出行生成1.1 模型选择交通量预测的变量为弹性系数。
选用回归分析法, 按照变化规律, 定基推算未来客车与货车交通量增长与GDP 增长的弹性系数。
GDP交通量年增长率弹性系数年增长率1.1.1客车增长率预测表1.1 客车弹性系数年序 1 2 3 4 GDP 10.00% 9.00% 10.00% 9.00% 客车交通 13.00% 10.00% 8.00% 7.00% 弹性系数1.301.110.800.78利用Excel 软件, 选择半对数模型对年序-弹性系数进行回归, 以5年为一个单位,1986年的相对年份为1,将历年弹性系数描点绘图如下。
可得函数:Y=-0.40ln(x)+1.321图1.1从而可以算出未来几年的货车交通量增长与GDP 增长的弹性系数, 从而计算出2006-2020年的交通量增长率, 如表所示。
表1.2 客车交通量增长率预测年份 2006-2010 2011-2015 2016-2020 GDP 增长 8.00% 7.00% 7.00% 弹性系数 0.665093 0.590779 0.527947 交通量增长5.32%4.14%3.70%1.1.2 货车增长率预测表1.3 货车弹性系数年序 1 2 3 4GDP 10.00% 9.00% 10.00% 9.00% 货车交通14.00% 10.00% 7.00% 5.00% 弹性系数 1.40 1.11 0.70 0.56利用Excel软件, 选择半对数模型对年序-弹性系数进行回归, 以5年为一个单位,1986年的相对年份为1,将历年弹性系数描点绘图如下。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87acd4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7.png)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掌握交通需求分析、交通供给分析和交通拥堵缓解等基本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运用交通规划软件进行基本的交通规划分析,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认识到交通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交通规划概述:介绍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目的和意义,交通规划的历史和发展。
2.交通需求分析:讲解交通需求预测的基本方法,包括四阶段法、增长率法等。
3.交通供给分析:介绍交通供给的组成部分,道路网络分析,交通流量分配等。
4.交通拥堵缓解:讲解交通拥堵的原因和缓解措施,包括交通信号控制、道路扩建、公共交通优化等。
5.交通规划软件操作:学习使用主流的交通规划软件,进行交通模拟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交通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交通规划的实际应用。
3.实验法:利用交通规划软件进行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交通规划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交通规划相关的参考书籍,拓宽知识面。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4.实验设备:配置交通规划软件和相应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回答问题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课堂表现。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0002)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0002)](https://img.taocdn.com/s3/m/2242df2c71fe910ef12df8dc.png)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交通规划》实习报告目录一、实验概述 (4)1.实验背景41.1.实验目的 (4)1.2.实验任务 (5)1.3.会议记录 (5)1.4.小组分工 (6)二、R TMS分析报告 (6)1.RTMS简介61.1.RTMS概况 (6)1.2.RTMS工作原理 (7)1.3.RTMS检测原理 (7)2.RTMS检测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72.1.传感器位置: (7)2.2.数据格式: (8)2.3.无效数据说明: (8)2.4.对比分析 (8)3.交通流三要素间关系的分析113.1.交通量与交通密度 (11)3.2.交通密度与速度 (12)3.3.速度与交通量 (13)三、交通规划实验报告 (13)1.北下关简介132.交通量调查153.交通软件tranCAD使用163.1.软件概述 (16)3.2.在使用transCAD之前的准备工作 (17)3.3.划分交通小区,建立小区图层zone (17)3.4.建立路网,创建路网图层street (18)3.5.输出小区质心,并将质心连接至路网 (19)3.6.完善路网数据库 (20)3.7.创建逻辑网络文件 (20)3.8.进行OD反推 (21)3.9.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 (23)3.10.平衡发生与吸引交通量263.11.预测分布交通量283.12.交通流分配之用户平衡343.13.交通流分配之系统最优374.总结与改进39四、实验心得 (41)一、实验概述1.实验背景1.1.实验目的本实验是在交通流数据采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完成对象区域的交通网络设计、社会经济指标、交通量的统计分析,交通需求预测、交通状态评估等任务。
培养学生深入掌握《交通规划》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满足交通规划、路网设计、交通管理、智能交通等相关工程领域对学生具备交通数据采集和分析、交通需求预测及分析、交通网络制作、TransCAD专业软件操作或计算机编程等基本技能和素质要求,增强学生实践动手和自主创新能力,为将来投入该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54ec40e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ed.png)
CHANGSHA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交通规划课程设计题目:**市南湖路过江隧道交通量预测学生**:*法铭学号: 1班级: 0902专业:交通运输指导教师:况爱武、喻丹、弓晋丽2012 年1 月13日**市南湖路过江隧道交通量预测学生**:*法铭学号: 1班级:0902所在院(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指导教师:况爱武、喻丹、弓晋丽完成日期:2012-1-13**理工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2011年8月30日指导老师评定意见:目录绪论1第一章现状分析2一土地利用现状2二交通系统现状3第二章通道交通需求预测3一预测的思路与方法3二交通生成预测4三交通分布预测5四交通方式分担预测11五交通分配预测13六社会经济发展预测13第三章过江隧道建设规模分析论证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方案分析15二结果分析15第四章总结16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1:灰色预测模型的求解程序16绪论目前,**市中心城区(界定为由三一大道、东二环、南二环和湘江大道围合的区域)现有3处过江通道,从北到南依次为银盆岭大桥、橘子洲大桥和猴子石大桥,3条过江通道的交通均已趋向饱和,为进一步加强湘江东西两岸的联系、缓解中心城区过江交通压力,**市政府拟建南湖路过江隧道,南湖路过江隧道交通量预测是论证隧道建设规模的基础。
该项目的区位图如图1.1图1-1 项目区位图研究的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市公共交通规划(2004~2020年)》。
根据相邻过江通道的区域*围内拟建过江通道对交通具有一定的影响以及考虑到研究区域现状交通网络条件,南湖路过江通道研究区域*围以湘江为分隔线可分为河东与河西两部分:河东区域:南抵新建路,北达城南路,东以芙蓉路为界;河西区域:南抵土城头路,北达桃子湖路,西岳麓山为界。
本项设计具体内容包括:(1)过江通道影响带*围的确定,合理确定交通量预测工作的研究*围;(2)交通小区的划分,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分交通小区;(3)各小区生成交通量预测,根据各小区的土地利用性质、用地规模采用原单位法分别开展发生交通量预测和吸引交通量预测,并进行出行平衡分析;(4)交通分布预测,根据交通生成预测结论,采用双约束重力模型进行交通分布预测,获取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5)交通方式划分预测,参考《**市公共交通规划(2004~2020年)》的研究结论,考虑**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对居民出行方式分担率的影响,采用logit模型进行方式分担率预测。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3ab6d4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9.png)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是对交通规划课堂的必要补充和深化,通过课程设计让学生可以巩固和掌握在授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该环节使学生拓展专业实践知识,增强动手能力;掌握交通调查、OD小区划分及调查数据统计处理;熟练掌握“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的原理及方法;熟悉道路网络构造及交通分配算法实现。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1.交通调查根据居民出行调查数据(附件1),统计分析现状年(2022 年) H区城市居民出行行为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平均出行次数、出行方式结构比例、出行目的比例、现状OD分布矩阵,表现方式可采用文字、图和表格。
附件1中相关数据说明如下:(1)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共3处,分别为A、B、C,即调查区域共划分为3个交通小区。
(2)出行目的编号说明: 1-上班、2-上学、3-公务、4-生活购物、5-休闲娱乐、6-探亲访友、7-就医、8-回程、9-其他活动( 例如接送家人等)。
(3)出行方式编号说明: 1-步行、2-自行车、3-电动车或助力车、4-公共汽车、5-地铁、6-私人小汽车、7-出租车、8-摩托车、9-单位车、10-单位班车或小区巴士、11-其它。
(4)各交通小区调查抽样率均为1‰。
2.交通小区出行发生与吸引预测根据预测,到规划年3个交通小区的常住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2%、1.5%;3个交通小区的就业岗位数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3%、1.7%。
依据现状OD矩阵,利用增长率法预测各小区规划年的出行发生量、吸引量。
3.交通分布预测依据现状OD矩阵、交通小区出行发生和吸引的预测值,利用平均增长系数法进行交通分布预测,求出规划年的交通小区之间的分布交通量。
4.交通方式划分在只有体力出行(步行和自行车)、公共交通和私人小汽车三种交通方式下,假设Logit 模型适用,且各交通方式的效用关系如公式(1-1)~(1-3)所示,采用表1~6中的参数和规划年数据计算三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b9965ea300a6c30d229f11.png)
T78=0.68 T87=0.72
T89=0.26 T98=0.31
最后经上述综合各种道路影响因素调整后的交通量分配图如下:
第三章报告分析
本路段位于繁华的和平商业区,交叉口分别为中华大街与和平路相交、光明大街与和平路相交,周围有新丹兰尚街、三中、光明百货、中医院等交通吸引点,以及居民区,行人交通压力大。
中华-和平交叉口为规则的十字形交叉口,相交道路中华大街为三块板道路,机非分开行驶,和平路为一块板,机非混行,南北向进出口道均为三车道,东西向进出口道均为一车道。
新丹兰尚街位于该交叉口的东南角,行人、机动车的交通吸引量都较大,改善时要考虑到周围大型建筑物较多,拓宽道路的设计思路不太现实,只有从交叉口的渠化设计着受以期解决现有存在问题。
光明-和平交叉口也属于城市主干道相交的十字交叉口,相交道路光明大街为一块板,机非分开行驶,光明大街位于该交叉口的西北角,行人、机动车的交通吸引量都较大,各个道路在交叉口外方向道路路幅均无明显变化,和平路机非混行,但因有协警值班,交通秩序基本良好。
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da843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05.png)
道路与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城市交通规划的原则与流程。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道路和交通设施,掌握其功能与规划要求。
3. 引导学生掌握交通流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基本交通参数的计算与分析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城市交通现状,识别交通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交通规划原理,设计合理的道路与交通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见解,共同完成规划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作出贡献的意愿。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交通规划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学会倾听、理解、接纳不同的观点,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氛围。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使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观。
为实现课程目标,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道路与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介绍道路与交通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解析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与流程。
教材章节:第一章“城市交通规划概述”2. 道路与交通设施类型及功能:讲解不同类型的道路、交通设施及其规划要求,分析各类设施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道路与交通设施”3. 交通参数计算与分析:教授交通流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基本交通参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交通现状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三章“交通参数及其计算方法”4. 道路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典型城市的道路与交通规划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规划过程及解决方案。
教材章节:第四章“道路与交通规划案例分析”5. 道路与交通规划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针对某一城市区域的交通规划方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书](https://img.taocdn.com/s3/m/11e506be5fbfc77da269b180.png)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交通规划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的原理方法。
包括出行生成、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出行分配的基本原理方法。
(2)学习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的操作方法了解交通规划软件的作用;了解TransCAD的软件结果与主要功能;熟悉TransCAD的工作模式。
学习使用TransCAD进行交通网络编辑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节点、路段和小区等的处理方法、属性数据描述等。
掌握使用TransCAD进行交通生成、交通分布预测和交通流分配的方法,了解使用TransCAD进行交通方式划分预测的方法。
掌握对交通需求结果进行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TransCAD数据保存与转换方法等。
(3)对研究区域提出交通改善策略从道路网、交通设施、交通管理、静态交通、公共交通、慢行交通等方面进行调查,初步提出交通规划改善方案策略。
二、交通规划原理交通规划的四阶段: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
交通生成预测的目的主要是:未来年各小区的发生和吸引交通量,需要的基础数据有:现状的各小区的发生于吸引交通量,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常用的方法有:原单位法,交叉分类法,回归分析法。
交通分布预测主要是为了预测未来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需要准备的基础数据:现状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小区间的费用矩阵,常用的方法:增长系数法和重力模型。
交通方式划分主要运用概率模型与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的分布量划分为方式的分布量。
需要准备的基础数据:未来年各小区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小区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
交通分配,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求出个路段上的交通流量,使用用户平衡模型。
三、实验主要内容3.1基础资料3.2软件操作过程1、导入背景图片导入图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图片的格式必须为tif格式(可通过photoshop修改图片格式)2、新建交通小区操作简述:①新建NEW;②选择地理文件Geographic File;③选择面地理文件Area Geographic File,修改面层名称:Area,选择将面地理文件直接建立在图片当中,确定保存。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小结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小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b82c7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b.png)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小结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分为三个部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交通规划方案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通规划案例分析,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工作的兴趣,使其认识到交通规划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规划方法、案例分析等。
1.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介绍交通规划的定义、目的和意义,使学生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框架。
2.规划方法:讲解不同类型的交通规划方法,如需求分析、容量分析、交通分布模型等,并阐述各类方法的适用场景。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交通规划案例,使学生掌握案例研究的方法,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讲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点。
2.讨论法:分组讨论交通规划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分析真实交通规划案例,让学生亲身参与,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其对交通规划方法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交通规划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推荐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确保实验室设备齐全,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表现,以考察其对交通规划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f6f4d8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9b.png)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交通规划方法,设计合理、高效的交通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交通模拟软件等,进行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交通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时具备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对现实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 交通规划的含义、分类与目标- 交通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2. 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 道路交通设施及其功能- 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发展- 交通需求与供给分析3. 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 交通调查与分析方法- 交通模型建立与参数估计-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及评价4. 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交通模拟软件介绍与操作-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及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5. 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 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案例- 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第二周: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第三周: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第四周: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五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材章节进行合理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合肥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合肥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a39225f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c.png)
合肥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肥市交通的基本情况,包括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及其功能。
2. 使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如道路分类、交通流量分析等。
3. 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工具分析合肥市交通状况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交通规划原理,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以便在小组讨论中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工作的兴趣,激发他们为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作出贡献的意愿。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个人行为对交通状况的影响,提倡文明出行。
3. 引导学生关注交通规划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等方面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课程针对合肥市交通规划的实际问题,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为实现这些目标,课程将注重实践操作、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确保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内容1. 合肥市交通现状分析:介绍合肥市的地理位置、人口规模及交通需求,分析现有交通网络、道路设施和交通流量状况。
教材章节:第二章“城市交通概述”2. 交通规划基本原理:讲解道路分类、交通流量分析、交通规划目标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交通规划基础知识”3. 合肥市交通规划实践:分析合肥市交通规划案例,包括公共交通、道路网络、交通枢纽等方面。
教材章节:第四章“城市交通规划实践”4. 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探讨交通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如对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五章“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5. 交通规划改进措施:针对合肥市交通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优化公共交通、改善道路设施等。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e123fc01f69e3142329471.png)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姓名:学校:河南理工大学班级:学号: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一、 交通发生与吸引此阶段得任务就是求出对象地区得交通需求总量,即生成交通量。
然后,在此量得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得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由已知数据表1:表1 现状住户及土地利用情况注:现状年为2012年数据,规划5年后得交通量,每年人口增长率均为5% ,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均不变。
可得出现状OD 表,如下:得,总交通发生量O=20310、1+22886、5+29404、04+19224、9+12718+29433+25553、7= 159530、24总交通吸引量 D=21269、7+28721、1+39983、7+19043、4+31311+24761、1+21283、小区编号发生特征(家庭收入为“**万元/年”得户数) 吸引特征(用地面积) >105~10 2~5 <2工业用地农业用地1 240 2250 5540 98056、2615、232 360 2450 6520 66069、3323、693 558 3360 7840 112088、2536、874 240 3650 3620 130031、4522、545 330 1180 3360 66044、2340、586 590 6680 5530 32055、2122、577 410 5470 4890 74021、3631、68原单位3、582、052、361、82405102=186373、20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调整系数法: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159530、24/186373、20=0、8560 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得OD表,如下:现状年为2012年,每年人口增长率为5%,用地面积每年增长率为4%,原单位不变,所以5年后即2017年得住户数及土地利用情况如下:由上边表格可得出5年后OD表,如下:总发生交通量:O=25921、41+29209、62+37527、83+24536、39+16231、75+37564、80+32613、72=203605、50总吸引交通量:D=25877、84+34943、69+43680、64+23169、21+38094、62+30125、66+25894、27=226751、49由于总交通量不等于总吸引量,所以需要进行调整,如下:调整系数法:f=总交通发生量/总交通吸引量=203605、50/226751、49=0、8979由公式D j’=D j×f可得出调整后得OD表,如下:O1 2 3 4 5 6 7 发生量D1234567吸引量注:根据表1计算现状发生量及吸引量,现状表q ij值,根据各小区吸引量及发生量得值,自行给出。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EMME 3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 EMME 3](https://img.taocdn.com/s3/m/3e0e891952d380eb62946d75.png)
第1 章绪论1.1 交通规划概述对于任何一件事情,要想顺利实施,我们都要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小到上街购物,大到国家建设。
在行事之前都要有一个关于目的目标、步骤顺序、资源分配等要素的安排计划,而且事情越重大,计划就越重要,这个制定计划的过程就叫规划。
交通运输行业是社会经济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程,自然地,交通规划是交通建设的一个必要的前提工作。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给人类带来出行和运输便捷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越来越突出的诸如道路拥挤、环境污染、交通安全等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建设的促进作用,又尽可能地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另外,交通的建设成本高昂,对地区、城市、甚至城市腹地的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所以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交通设施的效益,使交通能正确有效引导地区或城市朝可持续方向发展,在动工建设之前慎重地作好交通规划,提高交通规划的科学性就变得十分有意义了。
1.1.1 交通规划的相关定义规划——确定具体工作目标,并设计达到此目标的工作方案或策略。
交通工程——运输工程的一个分支(运输工程包含公路、铁路、水运、空运、管道等五项内容),只研究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的交通管理和组织问题,主要是人、车、路的协调和优化配合问题。
交通规划——是交通工程学的分支之一。
确定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并且设计达到这些目标的策略或方案。
对象区域——交通规划的空间客体,可能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
目前主要是城市在进行交通规划,因此交通规划的对象区域大多是城市。
规划的基年和规划年——交通规划总是在当前年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未来某一年的设想交通需求为工作目标提出相应的交通建设的计划。
那么当前年就称为规划的“基年”;未来交通需求量所在的那一年就叫作“规划年”,又称作“目标年”。
1.1.2 交通规划的作用交通规划的主要目的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交通规划是建立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保障。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7b877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3.png)
09交通规划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交通规划的基本原理,掌握交通流量、交通需求、交通网络等基本概念,了解交通规划的主要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通规划分析和设计,具备运用交通规划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交通规划对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交通规划基本概念:交通流量、交通需求、交通网络、交通拥堵等。
2.交通规划方法:交通流量预测、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设计、交通拥堵缓解等。
3.交通规划步骤:项目启动、数据收集、分析预测、方案设计、评价与优化等。
4.交通规划软件应用:介绍常用的交通规划软件,如VISSIM、TransCAD等,并进行实操演示。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讲解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交通规划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操作过程。
3.讨论法:学生就交通规划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实验法:让学生利用交通规划软件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交通规划原理与方法》。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交通规划学术论文和书籍,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辅助讲解和展示。
4.实验设备:配置交通规划软件和相关硬件设备,供学生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讨论等环节,记录学生的平时表现。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考试:设置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6662e4e998fcc22bcd10ded.png)
交通规划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交通规划课程设计报告学院:交通运输学院专业:城市轨道交通指导教师:组长:组员:2016年6月15日引言所谓交通规划(狭义)通常是指根据对历史和现状的交通供需状况和地区的人口、经济和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管理的分析研究,对地区未来不同人口、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的情形下,交通运输发展需求的分析和预测,确定未来交通运输设施发展建设的规模、结构、布局等方案,并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比选,确定推荐方案,同时突出建设实施方案(包括建设项目时序、投资估算、配套措施等)的一个完整过程。
通常,交通规划中核心的内容是交通需求预测中的四阶段法,它们分别是交通的发生与吸引(Trip Production & Attraction),交通分布(Trip Distribution),交通方式的划分(Modal Split),交通流的分配(Traffic Flow Assignment)这四个阶段。
我们小组针对交大西门某一时段的交通量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其交通状况,并与RTMS的测量值进行比较,从而了解人工测量产生的误差,并且同时使用微波传感器数据制作交通量、密度、速度基本图并确定道路通行能力和临界车速,来分析并且深刻理解交通流三参数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以北下关为规划区域,利用transCAD软件对规划区域进行交通小区的划分、路网构建、OD反推以及四阶段法等工作。
目录引言 (2)一.实验概述 (4)1.1 实验目的 (4)1.2 实验内容 (4)二.交通调查实验报告 (5)2.1 交大东门RTMS检测数据与实际测量数据的对比分析 (5)2.1.1 RTMS的介绍 (5)2.2 RTMS交通量与实测交通量对比分析 (8)2.2.1交通调查记录 (8)1. 交通量调查 (8)2. 地点车速 (9)3. 密度的测量 (12)2.2.2 RTMS交通量与实测交通量对比分析 (15)2.2.3 速度对比分析 (17)2.2.4 密度对比分析 (18)2.3交通流三要素关系曲线 (19)2.3.1概念与数据简介 (19)2.3.2计算方法 (19)2.3.3数据分析 (20)三、交通规划 (22)3.1区域概况 (22)3.1.1基本信息 (22)3.1.2区域城市用地比例 (23)3.2 主要路段交通量统计及调查结果 (24)3.3 Trans CAD的应用过程 (27)3.3.1 交通小区的建立 (27)3.3.2 线路的绘制与相关数据的填写 (29)3.3.3 OD反推 (31)3.3.4 出行生成预测 (35)3.3.5 出行分布预测 (37)3.3.6 交通流分配 (41)3.3.7 道路网络评价 (45)四、问题及改进建议: (46)4.1 问题 (46)4.2 改进建议 (46)五、个人感想 (47)附录 (54)一、会议记录 (54)二、人员分工 (55)一.实验概述1.1 实验目的交通规划属于交通工程的一部分,是为设计达到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建设的发展目标的策略、过程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