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网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合集下载

锚网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锚网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试行)二〇一六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地质力学评估 (2)第三章锚网支护设计 (5)第四章锚网支护材料 (20)第五章施工技术管理 (22)第六章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及矿压观测 (28)第七章维修管理规定 (35)第八章回收管理规定 (38)第九章锚网支护验收规定 (41)第十章附则 (44)第十一章附件 (4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以下简称******)锚网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规范施工质量管理,促进锚网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在对******所属各单位应用锚网支护技术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今后煤巷锚网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

第三条煤、半煤岩巷道的锚网支护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推广应用锚网支护技术时,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

第五条对使用的新型锚网支护材料及防腐锚网支护材料等,使用单位必须将有关物理、化学等技术参数报******生产管理部,经生产管理部审核批准或组织有关单位鉴定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地质力学评估第一条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为巷道锚网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条 ******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暂按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两种方法进行分类,各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比较后确定。

在取得丰富的基础性实测资料和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使围岩稳定性分类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条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巷道围岩开挖前所处位置的最大垂直应力(即原岩应力γH)与巷道围岩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比值,共分为4类。

见表2-1。

表2-1 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第四条依据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进行分类,可分为Ⅰ非常稳定、Ⅱ稳定、Ⅲ中等稳定、Ⅳ不稳定、Ⅴ极不稳定五类。

煤巷锚网道岔支护技术规定

煤巷锚网道岔支护技术规定

煤巷锚网巷道岔口支护技术暂行规定
我矿井下支护大量采用锚网支护,尤其是水采巷道,开门透窝频繁、岔口多、压力大,是顶板管理的薄弱环节。

为此,特对孔矿发96(33)号文补充锚网岔口支护技术规定:
一、下列各种锚网支护岔口须套棚加强支护
1、开采有冲击地压的煤层,采用锚网支护时。

2、水采工作面四岔口。

3、分段上山两侧相邻三岔口错距不大于3米。

4、水采工作面巷道围岩在三类以下(含三类)的三岔口。

5、水采工作面需要铺轨而无法采用点柱支护的三岔口。

6、顶板深部离层超过5cm,浅部离层超过7cm的岔口。

7、旱采工作面锚煤支护的四岔口。

二、下列各种锚网支护岔口须采用其它形式的加强支护
1、水采工作面巷道围岩三类以上的(不含三类),顶板压力小
的三岔口,须采用点柱加固。

2、旱采工作面锚煤三岔口,沿顶巷道三岔口、四岔口,锚杆长度、支护密度要有特殊要求,同时须采用点柱加固措施。

三、岔口加强支护一般性规范要求
1、采用架棚加强支护时,主巷架棚要超出岔口两侧不小于1。

松软煤层“锚网+锚箍梁+喷浆”支护技术实践

松软煤层“锚网+锚箍梁+喷浆”支护技术实践
X厚 )0 m × 0 m X6 m 的 自制 复合 托板 , 3 0m 2 0 m 0 m
3 锚 杆 、 索 锚 固长 度 不 足 , 别 是 顶 锚 杆 ) 锚 特
4 顶 部锚 索 托 梁 与顶 板接 触 面积 小 , 部 为 ) 局
线接触 , 板 高应 力 不 能合 理 扩 散 , 面 积 来 压 时 , 顶 大
根据 巷 道变形 破坏 现象 , 合矿 压观 测资料 , 结 对 1 1 作面 机道 支护 失效 原 因分析 归纳 如下 : 1 2工 1 支 护 不 及 时 、 杆 安 装 预 紧力 不 足 , 别 ) 锚 特 是顶 锚杆 安装 速度 慢 , 在最 短 时 间 内未 能有 效 控 制 顶板 早期 变形 破坏 , 致巷 道尽 管支 护密 度较 大 , 导 仍
总 第 19期 2
d i1 . 9 9 j i n 1 0 2 9 . 0 0 0 . 1 o :0 3 6 / .s . 0 5— 7 8 2 1 . 7 0 s 1
松 软 煤 层 “ 网 +锚 箍 粱 +喷 浆 ” 护 技 术 实 践 锚 支
王永 槐
( 远 煤 业 集 团公 司 生 产 技 术 部 , 肃 白银 靖 甘 7 00 ) 3 9 0
容易造 成 托梁边 缘 周 围金 属 网剪 切 、 裂破 坏 , 成 撕 造
破 网 、 网 、 而发 生 漏 顶 现象 , 支 护体 系均 衡 受 坠 继 使
力 状 态遭 到破坏 。
外层 加垫 ( ×宽 ×厚 ) 2 m ×10 mm X1 m 长 10 m 2 0 m
的穹 窿形 钢 托 板 , 断 面 铺 设 1 丝 编 制 经 纬 金 全 2铅
1 巷道原 支护 设计 及 巷 道支 护 失效 原 因分 由于 长度 不足 , 固 端处 在 围岩 松 动 圈 内或 者 松 软 锚 析

锚网支护实施细则

锚网支护实施细则

附件煤巷锚网支护实施细则锚杆支护作为一种先进、经济、有效的主动支护形式,在国内外得到普遍应用。

为了促进XX公司煤巷锚网支护技术的发展,在煤巷、半煤岩巷中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锚网支护,提高质量和保证安全,特制定XX公司煤巷锚网支护实施细则如下:一、指导原则1、必须树立节支降耗、提质增效的意识,转变支护理念,积极在煤巷中推广应用锚网支护。

中部矿井推广应用锚网(索)+大棚距支护方式,东西部矿井选用锚网(索)支护方式。

工作面切眼掘进一次支护必须采用锚网索支护为主的支护形式。

2、推广应用煤巷锚网支护技术,必须坚持科学态度,要依靠科技进步,高度重视锚杆支护的技术发展,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

3、在进行煤巷锚杆支护设计前,必须详细地收集有关地质资料,有全面、准确、可靠的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包括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围岩性质、强度、结构等。

4、支护设计要采用动态信息设计法,充分利用每个过程提供的信息。

应严格按五个步骤进行即巷道调查和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井下施工与监测、信息反馈分析和修正设计、日常监测。

5、确定锚杆支护形式与参数的原则(1)一次支护原则。

锚杆支护必须一次支护就能有效控制围岩变形,避免二次或多次支护。

巷道围岩一旦揭露立即进行锚杆支护效果最佳,而在已发生离层、破坏的围岩中安装锚杆,支护效果会受到显著影响。

(2)高预应力与预应力扩散原则。

预应力是锚杆支护中的关键因素,是区别锚杆支护是被动支护还是主动支护的参数,只有高预应力的锚杆支护才是真正的主动支护,才能充分发挥锚杆支护的作用。

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给锚杆施加较大的预应力;另一方面,通过托板、钢带等构件实现锚杆预应力的扩散,扩大预应力的作用范围,提高锚固体的整体刚度与完整性。

(3)“三高一低”原则(高强度、高刚度、高可靠性,低密度)。

在提高锚杆强度(如加大锚杆直径或提高杆体材料的强度)、刚度(提高锚杆预应力),保证支护系统可靠性的条件下,降低支护密度,减少单位面积上锚杆数量,提高掘进速度。

锚网索喷支护技术规范.doc

锚网索喷支护技术规范.doc

锚网索喷支护技术规范锚网索喷支护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锚网索喷巷道支护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矿井锚网索喷支护巷道。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涉及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GB50511-限确定,设计总厚度不宜超过300mm。

巷道喷层厚度不得低于设计值的90%,现场不大于25m打设一组观测孔,一组观测孔至少打3个且均匀布置。

3.2.20煤巷锚网支护巷道必须进行顶板离层监测,并用记录牌板显示。

顶板离层检测仪安设距离标准:巷道宽度≤3m时,不大于150m安装一组;巷道宽度3~5m时,不大于100m安装一组;巷道宽度≥5m时,不大于50m安装一组。

构造破碎带、复合顶板且有淋水、复合顶板异常区每30m安装一组。

三岔口或四岔口要单独设一组。

3.2.21顶板离层指示仪的浅基点应固定在锚杆端部位置,深基点一般应固定在锚杆上方稳定岩层内300mm~500mm,若无稳定岩层,深基点在顶板中的深度应不小于巷道跨度的1.5倍。

3.2.22离层指示仪的安设要及时,其距离迎头不大于15m。

3.2.23离层指示仪应按照要求进行检测,每班对距迎头50m 以内的监测一次,除非离层有明显增长,50m以外范围每周监测一次。

顶板离层值超过设计顶板离层临界值时,应及时采取补强加固措施。

3.2.24软岩使用锚杆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

3.2.25对锚杆支护巷道要预先存放备用不少于20架棚料,其具体规格、型号、数量和存放地点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3.3锚杆支护参数根据集团公司审批的采区地质说明书和采区设计,在对巷道围岩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法、工程类比法和实测法相结合,确定锚杆支护的参数。

并应在施工后不断观测巷道的围岩及支护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采取应对措施。

锚杆支护参数在作业规程中要叙述计算过程和选取的根据。

(完整word版)锚网(梁、索)巷道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完整word版)锚网(梁、索)巷道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锚网(梁、索)巷道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规定(一)施工前,支护工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

施工过程中,必须按支护说明书和质量标准要求精心操作,安全施工。

(二)锚杆、锚索的锚固力,强度等参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三)施工中不得使用下列支护材料:1. 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的支护材料。

2. 锈蚀或变形的锚杆、锚索。

3. 施工时,严禁空顶作业。

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采用前探梁和单体支护。

支护材料、结构形式、质量要求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4. 支护过程中,必须对工作地点的电缆、风筒、风管、水管及机电设备妥加保护,不得损坏。

5. 过期、失效的树脂锚固剂或不合格的锚杆、锚索。

(四)爆破打坏的网子和锚杆、锚索应及时进行修复或重新施工。

修复前,应先找掉危石、活矸。

二、准备工作(一)施工前,要备齐支护材料和施工工具,以及用于临时支护的前探梁和单体支柱及处理冒顶的应急材料。

(二)支护前和支护过程中,要经常敲帮问顶,用长柄工具及时处理危岩、活石。

(三)支护前,应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毛断面的规格质量,处理好不合格部位。

(四)施工前,要掩护好风、水、电等管、线设施。

施工设备要安放到规定地点。

三、操作流程(一)施工时先将中线延放至碛头,以中线为基准,按标准进行锚杆的施工,确保锚杆成排成行。

(二)使用前探梁作临时支护1. 操作顺序:找顶T移前探梁T紧固吊环T铺金属网T背木背板T施工锚眼T上锚杆。

2. 找顶时两人同时进行,一人找顶一人看安全,“敲帮问顶”人员站在帮顶完好、退路畅通距找悬危矸水平距离 1.5m 外的安全位置,找顶处或矸石滚落下方不得有人,并由专人负责观察“敲帮问顶”范围的安全,找顶工具必须齐全。

3. 进入碛头首先必须对碛头段进行彻底的敲帮问顶后, 方可进行其它工作。

煤巷和半煤岩巷道找顶顺序:由外向里、先顶后帮、先上帮后下帮;全岩巷道找顶顺序:由外向里、先顶后帮、先上帮后下帮,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先顶后帮、先上帮后下帮的顺序进行找顶。

附:1.锚网喷支护巷道锚网施工标准

附:1.锚网喷支护巷道锚网施工标准

附:1.锚网喷支护巷道锚网施工标准一、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孟津煤矿井下所有锚网支护的工作面。

二、依据文件《煤矿安全规程》;《采矿工程设计手册》;《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3-2010)。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试行)》三、锚网支护技术标准1、锚网支护材料1.1一般要求设计选用的锚杆支护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行业标准,并具有产品合格证。

锚杆(锚索)杆体及其附件、其它组合构件等的力学性能必须相互匹配。

1.2 锚杆、托板、螺帽1.2.1 金属杆体、托板、螺帽必须符合MT 146.2-2002的规定。

1.2.2 树脂锚杆杆体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1.3 锚固剂树脂锚固剂必须符合MT 146.1-2002的有关规定。

锚固剂生产厂家必须提供质量合格证。

1.4 钢带钢带的选用必须根据巷道具体情况选用不同型号和规格,钢带材料抗拉强度不低于375MPa。

1.5 锚索1.5.1 锚索用钢绞线必须符合GB/T 5224-2003的规定;优先选用抗拉强度等级不低于186MPa,延伸率不小于 3.5%,直径不小于15.24mm的钢绞线。

1.5.2 与钢绞线配套的锚具必须符合GB/T 14370-2000的规定。

1.5.3 锚索托板的承载力必须符合MT/T 942-2005的要求。

1.6 网锚杆支护巷道宜选用钢筋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选用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编织金属网或其它材料的网。

1.7 喷射混凝土服务期长的巷道或维修巷道可采用喷射混凝土等封闭措施。

2、锚杆、锚索支护施工2.1 一般规定锚杆支护施工必须按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

2.2 临时支护锚杆支护巷道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临时支护,不得空顶作业,其临时支护形式、规格、要求等必须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2.3 顶板支护锚杆支护巷道落煤(岩)后,需及时进行顶板支护。

若两帮煤体稳定,帮锚杆施工可适当滞后,滞后距离和最大空帮时间必须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五、《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 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5224-200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14370-200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 GB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MT146.1-2002 树脂锚杆 锚固剂
MT146.2-2002 树脂锚杆 金属杆体及其附件 MT/T942-2005 矿用锚索 MT5009-1994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五、《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煤巷:断面中煤层面积占4/5或4/5以上的巷道。 3.2 半煤岩巷:断面中岩石面积(含夹石层)大于1/5 到小于4/5的巷道。 3.3 锚杆支护:以锚杆为基本支护形式的支护方式。 3.4 锚杆杆体破断力:锚杆杆体能承受的极限拉力。
五、《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3.13 加长锚固:锚杆的锚固长度介于端头锚固与全长 锚固之间。 3.14 拉拔试验:测试锚杆拉拔力的试验。 3.15 搅拌时间:安装树脂锚杆时,从开始搅拌树脂锚 固剂到停止搅拌所用的时间。 3.16 等待时间:安装锚杆时,搅拌停止后到可以上紧 螺母托板的时间。
五、《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3.24 复杂地段:指断层及围岩破碎带、应力集中区、顶 板淋水区、裂隙发育区、巷道穿层地段、瓦斯异常区、 大断面、大跨度巷道等地段。 3.25 异常情况:指巷道位移、离层、锚杆受力等发生突 变的情况。
五、《煤巷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4.技术要求
4.1煤巷围岩地质力学评估 4.1.1地质力学评估是煤巷锚杆支护设计的主要依据 之一, 锚杆支护设计前应进行地质力学评估。 4.1.2煤巷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的内容包括现场地质条 件和生产条件调查、煤巷围岩物理力学性质测定、围 岩结构观测、地应力测量和锚杆拉拔力试验。煤巷围 岩地质力巷围岩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讲解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讲解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确保正确地进行锚杆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促进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锚杆支护巷道施工必须进行设计。

锚杆支护设计要注重现场调查研究,吸取国内外锚杆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新采区采用锚杆支护时,要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并进行锚杆支护试验工作,锚杆支护设计要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3条对在煤巷应用锚杆支护的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都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第4条在应用锚杆支护的巷道中,必须有矿压及安全监测设计。

在施工中必须按设计设置矿压及安全监测装置,并有专人负责监测。

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第5条采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必须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为指导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第6条巷道分类按原煤炭部颁发的《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执行。

第7条煤层围岩分类指标以缓倾斜、倾斜薄煤层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为基本分类指标。

其它条件下的煤巷(如煤层上山)稳定性分类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替代,详见表1和表2。

缓倾斜、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表1煤层上、下山分类指标表2第三章锚杆支护设计第8条锚杆支护设计应贯彻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等四个步骤。

锚杆支护设计参考以地应力为基础的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结合锚杆支护实践,可根据直接顶稳定情况,按悬吊理论、自然平衡拱理论、组合梁理论或锚杆楔固理论进行设计计算;亦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

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方法,都必须对支护状况进行监测,包括锚杆受力、巷道围岩表面与深部位移及弱化范围、顶板离层等内容。

根据监测信息反馈结果对设计进行验证或修改。

第9条为进行科学的锚杆支护设计,必须具备表3所要求的原始资料。

“锚网”支护在煤巷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析

“锚网”支护在煤巷施工中的技术要点分析
钻机 。
弧形 金属 托 盘 ,采用 屈服 强度 大 于 2 5MP 3 a钢材 制
作。 中心孔 直径 比杆 体直 径 大 i 托盘 的承载 ~2mm。
能力 不低 于锚 杆 的设计 锚 固力 。并 备 有一 定 数量 的
积聚的现象。 但是 , 煤巷锚网支护由于其 自 身固有的 生 应力监 测 等研究 。 特 点 , 施 工质 量不 易 掌握 及 检查 , 质 要求 高 , 其 材 易 2 采 用 锚杆 支 护 的 巷道 。机具 、材质 必 须 合 发 生事 故 , 事故 具 有 “ 且 隐蔽 性 ” 突 发性 ” “ 害 “ 和 危 格, 并有 正确 的操 作方 法
21 0 0年第 4期
朱本 “ ’ 斌: 锚网’ 支护在煤巷施工中 的技术要点分析
4 1
锚 杆 托 盘 一 般 为 8mm ×10II ×101 的 0 I TI 7 i 1 T m
稍 停 (0s待树 脂 药 卷凝 固后 继 续 开 动 锚杆 钻 机 紧 2 ) 固螺 帽 , 直至 将螺 帽上 的阻尼 帽挤 出 , 方可 撤下 锚杆
1 采取 锚 网支护 的煤 巷必 须从 设计 上进行 可
行性 论证
采取锚 网支 护的煤 巷一般 为矩形 或 梯形平 顶巷 道 。平顶巷 道受力 状态 远远小 于半 圆拱及 三心拱 等
2 1 使 用 机 具 .
风 动锚 杆钻 机 的风 压不 应低 于 0 4 a并 安 . 5MP , 装 风水过 滤器 。顶 板锚杆施 工须 采用 静止扭 矩不 小 于 1 0N・ 的钻机 , 6 m 帮部 锚杆施 工 须采 用 静 止扭 矩 不小 于 6 m的帮 部钻机 。钻 机应 处于完 好状态 , 0N・
拱形巷 道 ,其 本身 的挤压 加 固 自稳承 载作用 与拱 形 巷 道相 比几乎微 不足 道 。在 顶板方 面 只是靠 锚杆 的

板集煤矿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

板集煤矿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

板集煤矿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摘要:板集煤矿东二采区探巷埋藏较深,断面较大,通过设计合理的支护参数,根据现场情况采取相应的加强支护措施,保证了巷道支护强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关键词:巷道;支护;锚网索1、概况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板集煤矿地面标高24.81+27.16m,该矿东二采区探巷位于一水平东二采区,底板最高处标高-700.6m,最低处标高-744.5m。

巷道沿5煤施工,5煤厚度5.25~6.89m,平均煤厚6.10m;顶板为分别为泥岩(0~1.13m)、砂质泥岩(0~1.84m)、粉细砂岩(4.44~9.8m)。

东二采区探巷断面为直墙平顶,采用锚网索支护,净断面规格宽×高=6000×4600mm,掘进断面27.6m2,净断面27.6m2。

支护断面图见图1。

2、支护参数2.1 主要支护参数(1)锚杆:Ф22×2500mm,间排距为900×900mm,每排17根,每根锚杆配2根锚固剂,生根在岩层中扭矩≥300N·m、锚固力≥100kN,生根在煤层中扭矩≥200N·m、锚固力≥50kN。

(2)锚索:锚索选用直径21.8mm、长度9200mm的预应力钢绞线制作,间排距1350×1800mm,每排9根,每根锚索配3根锚固剂,锚索安装预紧力为160kN。

图1 东二采区探巷支护断面图2.2 主要支护材料见表1。

表1 锚网索支护材料及参数表3、支护工艺3.1 临时支护(1)巷道正常掘进期间采用掘锚机机载临时支护进行临时支护。

(2)当现场不具备使用机载临时支护的情况下采用戴帽点柱作为临时支护,点柱采用DWB28-30/100型液压点柱。

柱帽为长度不小于1200mm(二排掘进)或700mm(逐排掘进)、宽度不小于200mm、厚度不小于100mm的半圆木或方木制作。

施工地点常备2组同规格戴帽点柱(1柱1帽为1组)。

戴帽点柱存放于距迎头不超过100m位置。

深部煤层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

深部煤层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技术
随着 围岩变 形 的增 大 ,锚 固支 护体 的承载 能 力 和 自稳 性 降低 , 同时集 中应力 向围岩 深部 转 移 , 围岩 变形 趋 于稳 定 。 在锚 岩 支护体 失 稳之前 , 再 通 过锚 索的悬 吊作 用 , 保持 锚岩支 点 : ①服务年限不长 , 本区段工作面 回采 完毕 后 即报 废 , 一般在 2 a之 内 , 支护 要求 并 不高。 ②巷道断面。 合理的断面形状可以保持巷道 顶 板 的完 整 ,这对 巷道 的稳 定性 及维 护 是极 为有
利 的。 ③巷道维护要求。 对巷道的要求并不高 , 巷 道断 面满 足正 常生 产要 求 ,以及 巷道 围岩不 发生
破坏失稳的前提下 , 允许有一定的变形量 。 对于 厚煤 层 回采巷 道 ,从深 部煤 巷 的矿 山压
道 轴 向与最 大水 平应 力基 本平 行 ,最 小水 平应 力
值 很小 基本 垂直 巷道 走 向 。 因此 , 在该 巷 道 的维 护
动垮落 ,组合梁的形成 ,增加了顶板岩梁的惯性
矩, 顶板 的抗 剪和抗 弯 强度得 到 了增 加 。 对 于煤 巷
两帮 , 其变 形 破 坏 特征 主要 是 塑性 、 松 动及 挤 出 。

3 巷 道 锚 网 索 联 合 支 护 机 理 分 析
锚杆 主要 起组 合梁 作用 ,通 过锚 杆 的锚 固力 增 加 顶板 岩层 间摩 擦力 ,阻碍顶 板 岩体 沿层 面 滑
6 2 0 6 4 0 m 等 高 线 之 间 。工 作 面 走 向长 度 为
7 0 0 ~ 7 3 0 m, 斜长 1 6 8 m。 该工作 面上覆 3 、 5等煤 层
形 的趋 势 , 由于锚 网索 的组 合作 用 , 造成 锚 固范 围 内的岩层 问相 互挤 压 , 压缩 带 的形成 , 使 巷 道锚 固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试行)

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贯彻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确保正确地进行锚杆支护设计和施工质量,促进煤巷锚杆支护技术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锚杆支护巷道施工必须进行设计。

锚杆支护设计要注重现场调查研究,吸取国内外锚杆支护设计、施工和监测方面的先进经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

新采区采用锚杆支护时,要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并进行锚杆支护试验工作,锚杆支护设计要组织有关单位会审,并报集团公司备案。

第3条对在煤巷应用锚杆支护的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都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第4条在应用锚杆支护的巷道中,必须有矿压及安全监测设计。

在施工中必须按设计设置矿压及安全监测装置,并有专人负责监测。

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第5条采用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必须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为指导锚杆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第6条巷道分类按原煤炭部颁发的《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执行。

第7条煤层围岩分类指标以缓倾斜、倾斜薄煤层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为基本分类指标。

其它条件下的煤巷(如煤层上山)稳定性分类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替代,详见表1和表2。

缓倾斜、倾斜薄及中厚煤层回采巷道分类指标表1煤层上、下山分类指标表2第三章锚杆支护设计第8条锚杆支护设计应贯彻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等四个步骤。

锚杆支护设计参考以地应力为基础的煤巷锚杆支护设计方法,结合锚杆支护实践,可根据直接顶稳定情况,按悬吊理论、自然平衡拱理论、组合梁理论或锚杆楔固理论进行设计计算;亦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

无论采用哪种设计方法,都必须对支护状况进行监测,包括锚杆受力、巷道围岩表面与深部位移及弱化范围、顶板离层等内容。

根据监测信息反馈结果对设计进行验证或修改。

第9条为进行科学的锚杆支护设计,必须具备表3所要求的原始资料。

锚网(梁、索)巷道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锚网(梁、索)巷道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锚网(梁、索)巷道支护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一般规定(一)施工前,支护工必须认真学习并掌握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支护形式和支护技术参数。

施工过程中,必须按支护说明书和质量标准要求精心操作,安全施工。

(二)锚杆、锚索的锚固力,强度等参数必须达到设计要求。

(三)施工中不得使用下列支护材料:1.不符合作业规程规定的支护材料。

2.锈蚀或变形的锚杆、锚索。

3.施工时,严禁空顶作业。

必须按照作业规程规定采用前探梁和单体支护。

支护材料、结构形式、质量要求应符合作业规程规定。

4.支护过程中,必须对工作地点的电缆、风筒、风管、水管及机电设备妥加保护,不得损坏。

5.过期、失效的树脂锚固剂或不合格的锚杆、锚索。

(四)爆破打坏的网子和锚杆、锚索应及时进行修复或重新施工。

修复前,应先找掉危石、活矸。

二、准备工作(一)施工前,要备齐支护材料和施工工具,以及用于临时支护的前探梁和单体支柱及处理冒顶的应急材料。

(二)支护前和支护过程中,要经常敲帮问顶,用长柄工具及时处理危岩、活石。

(三)支护前,应按中腰线检查巷道毛断面的规格质量,处理好不合格部位。

(四)施工前,要掩护好风、水、电等管、线设施。

施工设备要安放到规定地点。

三、操作流程(一)施工时先将中线延放至碛头,以中线为基准,按标准进行锚杆的施工,确保锚杆成排成行。

(二)使用前探梁作临时支护1.操作顺序:找顶→移前探梁→紧固吊环→铺金属网→背木背板→施工锚眼→上锚杆。

2.找顶时两人同时进行,一人找顶一人看安全,“敲帮问顶”人员站在帮顶完好、退路畅通距找悬危矸水平距离1.5m外的安全位置,找顶处或矸石滚落下方不得有人,并由专人负责观察“敲帮问顶”范围的安全,找顶工具必须齐全。

3.进入碛头首先必须对碛头段进行彻底的敲帮问顶后,方可进行其它工作。

煤巷和半煤岩巷道找顶顺序:由外向里、先顶后帮、先上帮后下帮;全岩巷道找顶顺序:由外向里、先顶后帮、先上帮后下帮,然后再按照由里向外、先顶后帮、先上帮后下帮的顺序进行找顶。

矿井锚喷支护技术规范

矿井锚喷支护技术规范

四川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文件生〔2011〕184号四川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关于印发《矿井巷道锚喷支护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公司各生产单位: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锚喷支护,提高巷道支护质量,保证生产安全,促进公司巷道锚喷支护技术的发展,特制定《四川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巷道锚喷支护技术规范(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附件:《四川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巷道锚喷支护技术规范(试行)》二〇一一年七月二十七日主题词:锚喷支护生产技术规范四川省煤业公司办公室2011年7月27日印矿井巷道锚喷支护技术规范四川省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一年七月十八日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锚喷支护,提高支护质量,保证安全,促进威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威达公司”)锚喷支护技术的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2条锚喷支护是靠其先进性、技术性和可靠性来保证的,因此,各矿在推广应用锚喷支护技术时要坚持科学态度,依靠科学技术进步,高度重视锚喷支护的技术问题,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

第3条锚杆支护巷道采用树脂锚固剂锚固。

巷道两帮可采用可回收锚杆,不得采用管缝式锚杆支护巷道。

第4条锚喷支护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进行。

第5条对涉及锚杆支护的有关人员(有关领导、工程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安全监察人员)要进行技术培训。

第6条本规范未涉及到的有关技术问题,按国家、行业管理部门及上级部门的有关法规、规范及规定执行。

第7条本规范适用于威达公司所有锚喷支护巷道。

第8条有关名词解释1.巷道:本规范中泛指矿山井下的各类巷道、硐室、交岔点等。

2.锚杆杆体破断力:锚杆杆体能承受的极限拉力(kN)。

3.锚杆拉拔力:锚杆锚固后,拉拔试验时,锚杆破断或失效时的极限抗拉力(kN)。

4.锚固力:锚杆正常工作时所承受的极限拉力(kN)。

5.设计锚固力:设计时给定的由锚杆承受的最小拉拔力。

6.锚固剂:通过其粘结使锚杆锚固在锚杆孔中的无机或有机粘结介质。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参考Word)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参考Word)

锚杆支护技术规范一、总则1、为使巷道锚杆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确保施工质量的要求,促进锚杆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2、锚杆支护的设计与施工,必须详细地收集有关地质资料,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按照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监测与信息反馈——修改设计四项原则,因地制宜,正确有效地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3、使用锚杆支护单位的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进行技术培训。

4、对压力大、顶板破碎的巷道,不但要使用高强度锚杆支护,还必须加打锚索加强支护。

5、锚杆支护巷道必须进行安全监测,内容包括顶板离层、两帮移近量,顶板下沉量及下沉速度。

6、对永久巷道进行锚杆支护设计时,要进行基础数据收集和试验工作,并将修改后的设计图纸及作业规程送集团公司生产处审批。

7、新上的锚杆支护材料必须经生产处审核批准或组织有关单位鉴定后方可使用。

二、锚杆支护设计1、锚杆支护技术的设计必须以原煤炭部颁发的《缓倾斜、倾斜煤层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方案》为依据,煤层上、下山稳定性分类,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分类指标进行相应替代,详见下表。

分类指标说明顶板强度(指单向抗压强度,Mpa,下同) 取巷道宽度15倍范围内顶板强度的加权平均值煤层强度取巷帮煤岩层强度加权平均值底板强度取巷道宽度范围内底板强度的加权平均值巷道埋深H(m) 巷道所在位置至地表的垂直距离护巷煤柱宽度X(m) 一侧煤柱的实际宽度。

其中,沿空掘巷(无煤柱)时,X=0;巷道两侧均为实体煤时,X=100采动影响系数N 指因工作面回采引起的超前支护支承压力的影响,N=直接顶厚度+厚度(当N>4时,取N=4)围岩完整性指数D 指围岩节理裂隙、层理的影响速度,以直接顶初次垮落布距(m)代替2、锚杆支护设计的基础资料见下表,根据下表进行初步设计,在监测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对设计进行验证或修改。

序号原始资料说明与测取1 一般取1.5倍巷道宽度范围内顶板岩石层层数与厚度(m) 由地质柱状图或钻孔资料确定2 各层节理裂隙间距D1(m) 指沿结构面法线方向上的平均间距,在巷道内(或类似条件巷道内)测取,或由下表查得3 岩层的分层厚度D2(m) 指分层厚度的平均值,或由表三查得4 岩层的单向抗压强度(MPa) 在井下直接测取,或在实验室内利用岩样测定5 煤层厚度Hc(m) 指被巷道切割的煤层厚度6 煤层倾角a(°) 由地质报告给出,或在井下直接量取7 煤层单向抗压强度(MPa) 在井下直接测取,或在实验室内测定8 巷道埋深H(m) 地表到巷道的垂直距离9 指应力方向与大小一般在井下实测10 地质构造情况11 水文情况描述12 煤柱宽度X(m) 煤柱的实际宽度13 锚杆在顶板岩层中拉拔力Pr(KN)14 锚杆在煤层中拉拔力Pr(KN)15 巷道几何形状与尺寸宜选用的梯形、矩形与拱形3、巷道围岩分类为Ⅰ、Ⅱ、Ⅲ类时,顶板锚杆可以采用端锚或半长锚固,设计锚固力≥64KN。

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GB-50086—200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条文说明目次1总则 (3)3围岩分级 (4)4锚喷支护设计 (8)4.1一般规定 (8)4.2锚杆支护设计 (12)4.3喷射混凝土支护设计 (15)5现场监控量测 (26)5.1一般规定 (26)5.2现场监控量测的内容与方法 (26)5.3现场监控量测的数据处理与反馈 (27)6光面爆破 (29)7锚杆施工 (31)7.1一般规定 (31)7.2全长粘结型锚杆施工 (32)7.3端头锚固型锚杆施工 (32)7.4摩擦型锚杆施工 (33)7.5预应力锚杆施工 (34)7.6预应力锚杆的试验和监测 (35)8喷射混凝土施工 (36)8.1原材料 (36)8.2施工机具 (36)8.3混合料的配合比与拌制 (37)8.4喷射前的准备工作 (38)8.5喷射作业 (39)8.6钢纤维喷射混凝土施工 (41)8.7钢筋网喷射混凝土施工 (42)8.8钢架喷射混凝土施工 (42)8.9水泥裹砂喷射混凝土施工 (43)8.10喷射混凝土强度质量的控制 (44)9安全技术与防尘 (47)9.1安全技术 (47)9.2防尘 (48)10质量检查与工程验收 (49)10.1质量检查 (49)10.2工程验收 (51)1总则1.0.1、1.0.2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简称锚喷支护)已在国内地下工程中获得广泛应用,并收到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但是,由于国内没有一本完整的、统一的技术规范,锚喷支护工程设计保守,不适当地增加工程投资及设计、施工不当,工程质量低劣,危及安全使用的现象不乏其例,甚至出现隧洞工程片帮、冒顶,造成国家财产严重损失的事例也时有发生。

制订本规范,是为了使锚喷支护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要求,更好地推动地下工程建设的发展。

本规范主要适用于矿山巷道、竖井、斜井、铁路隧道、公路隧道、城市地铁、水工隧洞及各类地下工程的锚杆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和后期支护。

锚网索喷支护技术规范(完整资料).doc

锚网索喷支护技术规范(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锚网索喷支护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锚网索喷巷道支护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矿井锚网索喷支护巷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中涉及规范性引用文件,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GB 50511-2010 煤矿井巷施工规范GB 50213-2010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MT 146.1-2002 树脂锚固剂行业标准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3〕1号3 技术要求3.1材质要求3.1.1 锚杆、锚盘、螺母、让压构件的材质、品种、规格、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锚杆各构件强度与设计锚固力要匹配。

不同规格的锚杆进场后,同一规格的锚杆每1500根或不足1500根的抽样检验不少于1次。

3.1.2 锚杆种类。

根据集团公司实际,规定允许使用的锚杆种类包括以下五种:3.1.2.1 等强螺纹钢树脂锚杆。

钢材屈服强度要求不低于335MPa,钢材宜选用螺纹钢、碳素结构钢,直径在Φ18mm、Φ20mm、Φ22mm及以上选取。

3.1.2.2 高强预应力左旋无纵肋螺纹钢树脂锚杆1)钢材屈服强度要求在335MPa、500MPa和600MPa三种规格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中选取,直径在Φ20mm、Φ22mm、Φ25mm及以上选取。

2)高强锚杆尾部采用滚丝工艺。

锚盘采用厚度不小于8mm的20MnSi钢板制作,其尺寸应不小于120×120mm或Φ120mm。

三点支撑抗压试验强度不低于设计锚固力。

3)高强预应力左旋无纵肋螺纹钢树脂锚杆实验要求:尾部螺纹部位的破断载荷大于杆体的破断载荷,主要表现在抗拉试验中,锚杆破断位置应在杆体部位,尾部螺纹部位破断或尾部螺纹与杆体交接部位破断视为不合格。

除做屈服载荷实验外,应在杆体滚压螺纹部做抗弯试验。

GBT35056-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201812

GBT35056-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201812
2.1.14 当巷道围岩物理力学性质、围岩结构和围岩应力发生显著变化时,应对地质力学参数进 行重新测定。
2.1.15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 1)当巷道围岩条件、开采深度、开采范闱与原分类差异很大; 2)新采区各巷道首次采用锚杆支护。
技术要求
2.2 锚杆支护设计
2.2.1 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结果证明锚杆支护可行时,进行锚杆支护设计。 2.2.2 在进行巷道布置时,应尽量考虑原岩应力场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使巷道轴线方向 与主应力方向处于有利的夹角。 2.2.3 锚杆支护设计应采用动态设计方法。设计应在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的基础上,按“初始 设计 — 井下监测 — 信息反馈 — 正式设计”的程序进行。 2.2.4 根据现场调查与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结果,进行锚杆支护初始设计。初始设计可采用以 下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进行:
2.2.13 回采巷道被采煤机截割的煤帮应优先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锚杆等可切割锚杆。
2.2.14 巷道复杂地段应进行联合支护,联合支护范围应延伸到正常地段5m以上。破碎围岩 巷道应优先采用锚注支护。
4.2.15 螺纹钢树脂锚杆的钻孔直径、锚杆直径和树脂锚固剂直径应合理匹配,钻孔直径 与锚杆杆体直径之差应为6 mm〜10 mm;圆钢树脂描杆的钻孔直径与锚头顶宽之差应为4 mm〜6 mm;钻孔直径与树脂锚固剂直径之差应为4 mm〜8 mm。
技术要求
2.1.5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内容: (1)围岩物理力学参数测定; (2)围岩结构测量与力学性质测定; (3)围岩应力测量。
2.1.6 巷道围岩地质力学参数测试要求: (1)应根据矿井开拓部署和采区划分合理安排测试; (2)测点应具有代表性; (3)应能最大程度地反映整个井田或采区的实际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巷锚网支护技术规范(试行)二〇一六年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地质力学评估 (2)第三章锚网支护设计 (5)第四章锚网支护材料 (20)第五章施工技术管理 (22)第六章锚网支护质量检测及矿压观测 (28)第七章维修管理规定 (35)第八章回收管理规定 (39)第九章锚网支护验收规定 (42)第十章附则 (45)第十一章附件 (4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以下简称******)锚网支护工程的设计符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要求,规范施工质量管理,促进锚网支护技术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是在对******所属各单位应用锚网支护技术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最新技术发展动态以及******今后煤巷锚网支护技术的发展方向而制定的。

第三条煤、半煤岩巷道的锚网支护参照本规范执行。

第四条推广应用锚网支护技术时,必须坚持科学态度,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机具、新材料。

第五条对使用的新型锚网支护材料及防腐锚网支护材料等,使用单位必须将有关物理、化学等技术参数报******生产管理部,经生产管理部审核批准或组织有关单位鉴定后方可使用。

第二章巷道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地质力学评估第一条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分类,其目的是为巷道锚网支护设计、施工与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条******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暂按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两种方法进行分类,各矿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比较后确定。

在取得丰富的基础性实测资料和深化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定量分析方法,使围岩稳定性分类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条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巷道围岩开挖前所处位置的最大垂直应力(即原岩应力γH)与巷道围岩岩石单向抗压强度的比值,共分为4类。

见表2-1。

表2-1 巷道围岩稳定性指数第四条依据围岩松动圈范围及巷道开挖后围岩变形量进行分类,可分为Ⅰ非常稳定、Ⅱ稳定、Ⅲ中等稳定、Ⅳ不稳定、Ⅴ极不稳定五类。

表2-2 郑州矿区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顶板位移围岩松动圈稳定性巷道围岩类别()mm)(mm400 0非常稳定I ~10 0~1000 50 稳定II 400~10~1500 50~III 中等稳定150 1000~2000 1500IV ~不稳定150~200>2000 V>200极不稳定注:同一巷道可根据围岩变化情况分为若干类,并采取相应的支护对策第五条地质力学评估为锚网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其内容包括现场地质条件调查、巷道围岩力学性质测定、锚固力拉拔试验。

第六条地质力学评估的具体内容见表2-3。

第七条巷道围岩力学参数是煤巷锚网支护设计的基础资料,支护设计所需的围岩力学指标必须通过实测或地质部门提供。

第八条测试围岩力学性质岩样的采集、包装,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等,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和技术要求。

表2-3 地质力学评估的内容7 煤层的单向抗压强度利用煤样测定巷道锚网支护前应作锚杆(索)锚固力拉拔试验,用第九条于评价巷道围岩的可锚性。

锚杆(索)锚固力拉拔试验应在巷道施。

有下列3根锚杆(索)工现场或井下相似围岩中进行,每次不少于初始设计之前;1.情况之一时必须进行锚杆(索)锚固力拉拔试验:4.3.2.设计变更;材料变更;围岩地质条件发生变化。

第三章锚网支护设计第一条锚网支护设计之前,必须详细地收集有关地质资料,按照地质力学评估—初始设计—稳定性分析—按初选方案施工—现场监测—信息反馈与修改、完善设计六个步骤进行,因地制宜,正确有效地加固围岩,充分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

第二条根据地质力学评估结果,巷道具备锚网支护条件时,进行锚网支护初步设计。

锚杆(索)支护设计必须进行方案论证,并将论证结论编入作业规程。

第三条各矿煤巷锚网支护设计方案由主管技术部门主持设计,报矿总工程师组织审批,由主管开拓掘进矿长负责实施。

第四条巷道优先选用矩形断面,在特殊条件可采用拱形或微拱形断面。

在满足通风、运输、行人、管线架设、设备安装等要求的前提下,各矿应按照煤层赋存情况及围岩稳定状况,确定巷道断面变形预留量,并在设计中明确规定。

第五条为便于现场施工和质量管理,顶板锚杆长度优先选择2400mm,帮锚杆长度优先选择2000mm。

特殊情况下经矿技术部门进行安全性论证后,可以100mm为单位适当增加或减小锚杆杆体长度,但顶板锚杆长度不得小于2000mm。

锚杆杆体直径不小于20mm,杆体直径与钻孔直径的孔径差应控制在6-10mm,钻孔直径与树脂锚固剂直径之差应为4~8mm。

锚杆间排距推荐使用0.7m、0.8m和1.0m三个层次,可灵活选择并通过锚网支护系统承载力进行校验。

滑动构造区巷道和沿顶掘进巷道锚杆间排距,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并通过锚网支护系统承载力进行校验。

第六条煤巷锚网支护初始设计须遵循以下原则1、支护形式选择原则(1)所有巷道严禁使用单体锚杆支护。

(2)顶板围岩达到中等稳定以上的巷道,必须采用锚网支护,锚杆设计锚固方式为加长锚固,即使用1支K2350树脂锚固剂和1支Z2350树脂锚固剂(巷帮可以使用1卷K2370的锚固剂);锚索设计锚固方式为端头锚固,即使用1支K2350树脂锚固剂和2支Z2350树脂锚固剂。

遇特殊地质条件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大锚杆(索)锚固长度,同时遇有淋水地段时,采用快速锚固剂,必要时使用防水型锚固剂。

(3)厚煤层托顶煤掘进的巷道;层厚较薄、层理、节理较发育的复合顶板;岩体松软压力大的巷道;巷道断面大、沿空送巷、孤岛开采的工作面两巷;构造复杂的巷道。

必须采用锚梁网、锚索联合支护,并视现场情况架设防护性支架。

锚杆(索)锚固方式必须为加长锚固或全长锚固,必要时进行注浆加固。

2、锚网支护参数选取原则(1)支护必须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进行,安全系数不小于1.5;(2)锚杆设计锚固力不低于杆体屈服载荷;锚索设计锚固力不小于钢绞线极限载荷的90%。

直径20mm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预紧力矩锚固于煤体的不低于200N?m,岩体的不低于260N?m;直径17.8mm锚索预紧力不低于70kN;直径18.9mm锚索预紧力不低于100kN。

在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的锚索预紧力应在作业规程、措施中明确规定。

(3)锚杆(索)及护表构件的强度及刚度必须匹配,使安装应力向周围煤、岩体扩散,保证支护整体性能。

(4)矩形锚网支护巷道顶板两肩角锚杆必须倾斜安装,与铅垂线夹角为15-25°。

3、支护体系内锚杆(索)材料选择原则(1)锚杆(索)支护材料,属于“煤安标志”目录的产品,如锚杆、锚固剂、钢绞线的锁具、预应力锚索等必须具有“煤矿产品安全标志证书”和出厂检验合格证;不属于“煤安标志”目录的产品(除各矿自制产品外),如W、M型钢带、黑色硬质网等必须具有检验合格证和出厂检验合格证,否则,不准在井下使用。

(2)锚杆螺母必须采用扭矩螺母,实现快速安装。

(3)锚杆杆体屈服强度不小于335MpaⅡ级螺纹钢,所有巷道禁止使用右旋无纵筋锚杆和建筑螺纹钢锚杆,必须使用左旋无纵筋(KMG335)锚杆或使用更高支护强度的左旋锚杆,所有锚杆必须配套使用扭矩螺母和减摩垫圈。

(4)锚杆须使用鼓形托盘,肩窝和底角锚杆采用异型托盘,尺寸不得小于140×140mm,厚度不得小于10mm;锚索托盘不得小于300×300mm(废旧U型钢加工的托盘长度不小于300mm,严禁使用25U型钢加工托盘),厚度不得小于10mm。

托盘材质必须使用A3及以上强度的钢材加工。

托盘材质及尺寸可根据矿压观测结果适当调整。

锚杆托盘外形优先使用圆形,若采用矩形托盘在安装过程中应保证托盘与钢筋梯平行。

(5)锚杆支护巷道顶板及两帮必须使用圆钢钢筋梯,圆钢直径不低于10mm,钢筋梯内径不大于80mm。

(6)煤巷锚索选用17.8mm及以上直径规格;锚索材质必须选用1860MPa及以上抗拉级别、延伸率不低于3.5%的低松弛性国标钢绞线。

(7)锚网支护巷道,当顶板为煤层或较破碎岩石时,必须使用冷拔丝编织网、钢筋网或编织成型的菱形网+黑色硬质塑料网护表,网孔尺寸不得大于60×60mm,菱形网铁丝和冷拔丝编织网直径不低于4mm(8#铁丝)、钢筋网直径不低于6mm。

4、锚杆(索)支护设计和施工作业规程,两个月必须进行一次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和现场监测信息及时对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和修正。

5、设计锚固力的取值按下式确定:N=(πdσ)/42屈式中:σ—杆体材料的屈服极限,MPa;屈d—杆体直径,mm。

同时,锚杆设计锚固力不低于杆体屈服载荷;锚索设计锚固力不小于钢绞线屈服强度的90%。

第七条初始设计可按以下方法进行1、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其基本步骤为:(1)利用地质力学评估结论的资料建立地质力学模型。

(2)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分析巷道围岩的变形失稳类型。

(3)利用地质力学模型对各种可行的支护方案进行支护效果分析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案作为初始设计。

2、理论分析和工程类比法支护理论主要为悬吊理论、组合梁理论、自然平衡拱理论和围岩强度强化理论。

根据巷道围岩地质力学评估,分析锚网支护应适用何种支护理论,并明确支护理论应用时的注意事项。

理论分析作为锚网支护作用的定性分析,其简化理论计算公式作为锚网支护参数确定参考依据。

支护参数应根据围岩稳定性分类及在本规范明确的锚网支护形式和支护参数范围内选择支护方案。

同时和本采区同类型巷道的地质构造异同情况和支护参数进行对比,并详述已施工巷道支护状况及预测拟施工巷道支护效果。

有类比经验的,优先采用工程类比法。

第八条简化理论公式验算按下式进行:1、按悬吊理论(1)锚杆长度LL=L+L+L 312式中:L—锚杆外露长度,m;1L—软弱岩层厚度(可根据柱状图确定),m;2L—锚杆伸入稳定岩层深度(一般不小于0.5m),m。

3(2)锚固力N:可按锚杆杆体的屈服载荷计算N=(πdσ)/42屈式中:σ—杆体材料的屈服极限,MPa;屈d—杆体直径,mm。

(3)锚杆间排距锚杆间距D≤1/2L锚杆排距L=Nn/2KγaL 20式中:n—顶板每排锚杆根数;N—每根锚杆锚固力,kN;K—安全系数,取2-3;γ—上覆岩层平均容重,取25kN/m;3a—巷道半跨度,m。

2、按自然平衡拱理论计算C 1)巷道掘进后煤帮最大破坏深度(???HK90c tan h(?1)C?C—煤帮最大破坏深度,m;式中:K—采掘工程4210f c扰动系数,实体煤取1,沿空取1.5;cγ;kN/m—上覆岩层平均重力密度,3H—巷道埋深,m;f—煤层硬度系数;c h—巷道轮廓范围内煤夹层的厚度,m;φ—煤体内摩擦角,o。

b)无顶煤时巷道掘进后顶板最大破坏深度(2?cos)a?C(?b fk ny C—煤帮最大破坏深度,m式中:;f—锚固岩层的硬度系数;n;ma—巷道的半跨距,α—煤层倾角,o;k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