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备课参考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导电性等基本物理属性,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熟练使用天平、量筒等实验器材,掌握基本的测量和数据处理技巧。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并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所学的物质物理属性知识,观察家庭生活中至少三种不同的物质,记录它们的物理属性表现,并尝试解释这些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可以选择金属、塑料、木材等常见物质,分析它们的密度、硬度、导电性等方面的特点。
提交一份观察报告,内容包括:物质的名称、物理属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及解释。
2.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差异。要求学生选择两种不同的液体(如水和油),通过加热和测量温度变化,比较它们的比热容。
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题:
a.为什么在冬天,北方地区的人们喜欢使用暖气片而不是空调来取暖?
b.金属汤匙和塑料汤匙在温度变化时的表现有何不同?这与它们的物理属性有什么关系?
学生需要从物理属性的角度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
4.深入了解一种物质的物理属性,如钢铁,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其密度、硬度、导电性等方面的特点,并探讨这些属性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交一份关于该物质物理属性的学习报告,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属性、应用领域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

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学设计)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沪粤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为教学内容,围绕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进行深入探讨。

设计思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培养其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程分为导入、探究、应用、总结四个环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不同物理属性的含义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发展科学思维能力,提高观察、实验、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物质不同物理属性的概念,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重点①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的概念理解和测量方法。

②物理属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2.教学难点①密度、比热容、硬度的测量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分析。

②物理属性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理解。

③将物理属性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

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沪粤版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每人一本。

2.辅助材料:收集物质物理属性的图片、图表及教学视频。

3.实验器材:密度计、比热容测量仪、硬度测试块、实验记录表等。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区、讨论区,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如铁块、木块、水等,询问学生这些物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会有不同的重量、冷热感受和硬度等。

- 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经验。

2. 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密度、比热容、硬度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 实例分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块在水中漂浮、金属传热快等,解释物理属性的应用。

- 实验演示:现场演示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比热容和硬度,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及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的基本知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物质的物理属性概述1. 物质的概念2. 物理属性的定义3. 物理属性与物质的关系二、密度1. 密度的定义2. 密度公式:ρ= m/V3. 密度单位:kg/m³4. 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比热容1. 比热容的定义2. 比热容公式:c = Q/(mΔt)3. 比热容单位:J/(kg·℃)4. 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四、硬度1. 硬度的定义2. 硬度单位:莫氏硬度3. 硬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五、透明度1. 透明度的定义2. 透明度的分类: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3. 透明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教学过程:一、物质的物理属性概述(10分钟)1. 引入新课,讲解物质的概念。

2. 讲解物理属性的定义及重要性。

二、密度(15分钟)1. 讲解密度的定义。

2. 公式ρ= m/V的推导和讲解。

3. 介绍密度单位kg/m³。

4. 举例说明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比热容(15分钟)1. 讲解比热容的定义。

2. 公式c = Q/(mΔt)的推导和讲解。

3. 介绍比热容单位J/(kg·℃)。

4. 举例说明比热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硬度(10分钟)1. 讲解硬度的定义。

2. 介绍硬度单位莫氏硬度。

3. 举例说明硬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透明度(10分钟)1. 讲解透明度的定义。

2. 介绍透明度的分类: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3. 举例说明透明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

2. 课堂问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物理属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理解。

六、物质的导电性1. 导电性的定义2. 导电性与导体、绝缘体的区别3. 导电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七、物质的磁性1. 磁性的定义2. 磁体、磁极的概念3. 磁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八、物质的弹性1. 弹性的定义2. 弹性系数的概念3. 弹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九、物质的粘滞性1. 粘滞性的定义2. 粘滞性的测量单位3. 粘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十、物质的导热性1. 导热性的定义2. 导热性与热传导系数3. 导热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教学过程:六、物质的导电性(10分钟)1. 讲解导电性的定义。

苏科版八年级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
(二)整体教学思路、方法
探究是科学的灵魂,而猜想与假设是探究的核心,探究教学通过猜想、设计实验等完成教学过程,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和思考深度。

教案从学生身边常见的物理现象出发,引出问题,应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建立物理概念,让学生通过协作交流,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

(三)教学重点:除状态、比热、密度外,物质的物理属性:硬度、透明度、导电状性、导热状性等。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物质物理属性,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感受自然物质的多样化,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真正掌握物理知识。

(四)教学难点:比较物质的硬度。

突破:比较多种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学生的猜想各不相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因此必须事先建立一个比较的基准点,然后再比较有关物质硬度。

基准点的选择决定了探究方法的繁简,一般以你认为硬度居中的物质作第一基准点,这样可将物质分成了两类:一类硬度较大的,一类硬度较小的。

然后在硬度较大的部分按上述方法分类排序,最后在硬度较小的部分按同样的方法分类排序。

(五)教学器材:
文件大小: 34K文件格式: rar 下载地址:击本地免费下载地址。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

2. 让学生掌握物理属性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物质的物理属性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实验室用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有哪些特性?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

二、教学物质的密度(15分钟)1. 教师讲解密度的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2. 学生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3. 教师讲解密度的单位:kg/m³。

三、教学物质的比热容(15分钟)1. 教师讲解比热容的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所需的热量。

2. 学生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比热容。

3. 教师讲解比热容的单位:J/(kg·℃)。

四、教学物质的硬度(15分钟)1. 教师讲解硬度的定义:物质抵抗划痕的能力。

2. 学生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硬度。

3. 教师讲解硬度的单位:MPa。

五、教学物质的磁性(15分钟)1. 教师讲解磁性的定义:物质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物质的性质。

2. 学生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磁性。

3. 教师讲解磁性的分类:顺磁性、抗磁性和铁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

学生在实验中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提高了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难点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六、教学物质的导电性(15分钟)1. 教师讲解导电性的定义:物质允许电流通过的能力。

2. 学生实验:测试不同物质的导电性。

3. 教师讲解导电性的分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七、教学物质的导热性(15分钟)1. 教师讲解导热性的定义:物质传递热量的能力。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第六章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物质的物理属性》,主要内容包括:1. 定义和介绍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2. 解释各种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3. 掌握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2. 能够运用物理属性解释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意义,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物理属性的测量方法和单位。

难点:物理属性的计算和运用,以及实际问题的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测量工具(如尺子、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些常见的物质,如铁、木头、水等,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出物质的物理属性。

2. 知识讲解:介绍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和磁性等,讲解各个属性的概念、意义和单位。

3. 例题讲解:用PPT或黑板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答,巩固对物理属性的理解和运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物理属性知识,解答一些实际问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物理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感悟。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物理属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物质的物理属性1. 密度概念: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单位:kg/m³2. 比热容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J/(kg·℃)3. 硬度概念:物质抵抗划痕的能力单位:MPa4. 磁性概念:物质对磁场的响应能力单位:无单位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1)1m³水的质量是____kg,其密度为____kg/m³。

北师大版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教案

北师大版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教案
学生演示例题,得出结论,并讨论密度这一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对表中不同物质密度进一步的巩固
测量饰品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密度值,与密度表中的值比较,确定是否是白金的.
板书设计: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一.探究问题:(见投影展示)
二.猜想与假设
学生甲:学生乙:
三.探究实验方案:(器材、实验记录参考数据表格、实验结论)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引入:
师:这有两瓶水,一瓶是矿泉水,一瓶是纯净水,请同学判断哪一瓶是矿泉水.(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饮料瓶分别装矿泉水和纯净水)
师:再请同学们判断这个饰品是银的还是白金的?
(展示一个抛光的银质的饰品.)
我们要区分是哪一种物质,就要找到物质不同的特征,今天我们一起通过研究一些具体问题探究物质的一种特殊性质.
师: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数据你又有哪些收获?请小组代表将本组的探究结果与全班交流.
以上的实验数据可总结如下:
表一: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体积相同,质量不同
表二:水的体积增加,质量也增加,体积是原来的几倍质量就是原来的几倍.
表三:可以得出与表二相同的结论.
师:你还发现了其他特点吗?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探究
既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入认识、理解、形成密度概念的过程,也是突出新的课程理念实现学生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根本转变的过程,还是学生学习体验科学探究完整过程与方法的重要过程.
这个环节主要落实的知识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体积不同;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四.分析论证
五.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

九年级物理复习教案——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物质的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及意义。

(2)掌握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差异及其应用。

(3)学会运用物理属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巩固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和应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物质的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的概念。

(2)不同物质物理属性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密度、比热容等物理属性的计算和理解。

(2)运用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鉴别真假黄金、比较不同物质的硬度等,引发学生对物质物理属性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质量:介绍质量的概念,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及方法。

(2)密度: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及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密度的变化规律。

(3)比热容:介绍比热容的概念,讲解比热容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4)硬度:讲解硬度的定义及测量方法,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硬度差异。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物理属性应用,如金属的导电性、水的比热容较大等。

四、课堂练习:1. 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一个物体的密度,并判断它是实心还是空心。

2. 比较不同物质的硬度,分析在生活中如何利用硬度性质。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物质物理属性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运用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进行解释。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物理属性,通过实验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质的质量、密度、比热容、硬度等物理属性的概念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其他物理属性,如磁性、导电性等,让学生了解物质的更多物理属性。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教学设计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教学设计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并列举物质常见的物理属性,如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磁性等。

(2)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能够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来比较和测量物质的物理属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物质物理属性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物质常见物理属性的概念和特点。

(2)比较和测量物质物理属性的方法。

2、教学难点(1)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综合理解和应用。

(2)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不同材质的物体(如铜块、铁块、木块、塑料块等)、硬度计、导电性测试装置、导热性实验装置、磁铁、天平、量筒等。

2、多媒体课件:包含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各种不同的材料和物品,如金属制品、塑料制品、木制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的不同特点,从而引出物质的物理属性这一概念。

(二)新课讲授1、密度(1)通过比较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如铁块和铝块)的质量,引出密度的概念。

(2)讲解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3)组织学生进行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密度的测量过程。

2、硬度(1)展示不同硬度的物体,如玻璃、石头、木头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用不同的物体去刻画其他物体,感受硬度的差异。

(2)介绍硬度的衡量标准和常见的硬度测试方法。

3、导电性(1)连接导电性测试装置,分别将不同的材料(如金属、塑料、橡胶等)接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暗情况,了解物质的导电性差异。

(2)讲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并举例说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设计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案设计

教案: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如密度、硬度、导电性等。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物质物理属性的认识和实验操作。

2.教学难点: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及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密度计、硬度计、导电性测试仪、不同物质样品。

2.教学课件:物质物理属性的相关图片、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知识,如物质的分类、组成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质的物理属性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物质物理属性的定义和特点。

(三)课堂讲解1.讲解密度、硬度、导电性等物质物理属性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应用。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物质物理属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硬度、导电性。

2.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五)课堂讨论1.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七)作业布置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研究其他物质物理属性。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实验操作、课堂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全面了解物质物理属性。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课堂讨论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

4.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实验操作不够规范,需要加强实验技能训练。

六、教学延伸1.开展物质物理属性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物质世界。

2.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关注物质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物质物理属性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密度时,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密度是什么吗?”学生:“密度是不是物体有多重的意思?”教师:“接近了,但更准确的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苏科版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目标]1.进一步用探究的方法了解物质的一些属性,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学会对物质分类,通过填写物质分类表将物质常见的属性表现出来,感受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激发探究自然界奥秘的浓厚兴趣。

3.在探究活动中了解探究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环节,学习交流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比较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前面我们学过:一杯水和一杯酒精,我们如何来辨别?(闻气味)一杯盐水和一杯糖水,我们如何来辨别?(尝味道)一杯水和一块冰,我们如何来辨别?(看状态)形状、体积都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我们如何来辨别?(比密度)师总结:状态、颜色、气味、密度都是每种物质所特有的,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了解这些属性,对于生产、生活及认识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除了这些物理属性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物理属性,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认识。

(板书)五物质的物理性质二、新课教学1、师:同学们有没有玩过飞镖?当飞镖射中飞镖盘时,我们可以看到飞镖头部进入盘中。

师:(出示)蜡烛铁钉用铁钉在蜡烛上刻画,可以看到什么?(铁钉在蜡烛上留下了刻痕。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不同物质的软硬程度是不同的。

钉子比较硬,蜡烛比较软。

)师:我们把物质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它是物质的物理属性之一。

(板书:一、物质的软硬程度的特性称为硬度。

)师:(过渡)不同物质的硬度不同,那么下列物质的硬度谁大谁小呢?你能从大到小排列正确吗?2、探究活动一:比较物质的硬度[器材]:玻璃、钢锯条、塑料尺、粉笔、铁钉、铅笔心、铜钥匙等。

[探究目的]:比较物质的硬度,并按硬度大小排序。

[猜想]:根据你的预测,将这些物质硬度的大小进行排序:(1)(2)(3)(4)(5)[设计实验]:(1)学生思考、交流得出比较硬度大小的方法:将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刻画,若被刻画物上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画的硬度大;若被刻画物上不能留下痕迹,则刻画物比被刻物的硬度小。

八年级下册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物理《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教学设计
-例如:“为什么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5.撰写科普文章:结合本章节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物质物理属性的科普文章,向他人介绍物理属性在生活、科技等方面的应用。
-文章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1.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实践操作和实验探究的能力。
3.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的能力。
1.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2.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物理属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4.通过对物理学家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如金属、木头、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征。
-提问:“这些物质都有哪些共同特征?它们之间的区别又在哪里?”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物理属性。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材质的衣物在保暖性、透气性等方面的差异,引出物质物理属性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视频等形式,直观展示物质的物理属性,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如展示金属导电性的微观原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导电性的本质。
3.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物质物理属性的概念、分类、测定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苏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素材大全——物质的物理属性教案苏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通过对物质物理属性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比较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方面。

2. 如何利用物质的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如何在复杂情境中运用物质的物理属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物质的物理属性案例和问题。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 新课导入:教师介绍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3.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具体案例,让学生分析物质的物理属性在其中的应用。

如:为什么冰块浮在水面上?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属性问题,并尝试解答。

5. 练习环节:教师布置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物质物理属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物质的物理属性,并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我们学习的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物理属性,还有哪些物质的物理属性值得我们关注?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享实例,了解更多物质的物理属性,如磁性、导电性、弹性等。

3. 教师总结:物质的物理属性是多方面的,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和发现,深入了解物质的特性。

七、实践操作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等物理属性。

2. 学生动手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物质物理属性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八、生活应用1.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物质的物理属性现象,如:为什么热水壶的把手是橡胶的?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讨论物质的物理属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探索物质的属性:初中物理教案

探索物质的属性:初中物理教案

探索物质的属性:初中物理教案初中物理教案物质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元素,我们生活的周围也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物质。

但是,物质的属性究竟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准确地描述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本篇教案将帮助学生探索物质的属性,深入了解物质性质的本质。

一、目标1.理解物质的性质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能对物质的性质进行观察、测量和描述;3.掌握物质的光学、热学和电学性质。

二、知识点1.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生物性质。

其中,物理性质是指在不改变物质本身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情况下,对物质进行观察、测量和描述时能够观察到的物质性质。

常见的物理性质包括密度、硬度、颜色、形状等。

2.物质的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指物质对光的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光在穿过物质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度的大小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折射率。

因此,通过测量物体的折射率,我们可以确定物体所处的材质种类和组成。

3.物质的热学性质热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物质的热学性质包括热容、导热系数、热扩散系数等。

温度高低会对物质的热学性质产生影响,经过测量和分析热学性质,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材质性质和热传导特性。

4.物质的电学性质电学性质是指物质在电场中的物理和化学反应,主要包括电导、电阻、电势等。

不同物质对电流的导电能力有所不同,经过测量和分析电学性质,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的电学特性和材质构成。

三、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分类;理解物质的光学、热学和电学性质;进行对物质性质的观察、测量和描述。

四、教学建议1.采用示范和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加深对各种物质的认知。

2.通过案例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测量、分析物质性质来判断物体的材质和特性。

3.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以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实施1.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样本,并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摸索等方式,描述物质的几何形状、颜色、质地等基本性质。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学科:物理教学内容: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探究目标1.知识与技能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学会用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来定义密度概念的这种科学思维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了新的拓展.探究指导物理宫殿1.密度在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它反映了物质固有的一种属性.说明 (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即对于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如:所有的铝制品的密度是相同的.不论它的体积多大、质量多少,单位体积的铝的质量是不变的;(2)不同的物质,其密度不同,即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不同.平时习惯上讲“水比油重”就是指水的密度大于油的密度,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水的质量大于油的质量;(3)密度与组成该物质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只与物体的种类和物态有关.【例1】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它的(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C.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D.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思路与技巧 蜡烛在燃烧,其质量和体积都在逐渐减小,但它仍是蜡烛,它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变,即密度不变.答案 B.2.密度的公式Vm =ρ式中的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ρ表示密度. 说明 (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它不随质量大小或体积大小的改变而改变.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随着增大几倍,而比值是不变的.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2)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即当ρ一定时,21m m =21V V ; (3)不同物质的物体,在体积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质量也大,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即当 V 一定时,21m m =21ρρ;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体积反而小,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即当m 一定时,21V V =21ρρ. 3.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kg/m 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 /cm 3),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1g/cm 3=103kg/m 3.4.密度知识的应用 由密度公式Vm =ρ变形可得m=ρV 和V=ρm 两个公式.这三个公式代表密度知识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计算物体的质量.对于不便于直接测质量的物体,只要知道这个物体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就可通过查密度表,查出这种物质的密度,再想办法测算出它的体积,根据公式m =ρV ,就能算出该物体的质量.如,要测算一块大理石碑的质量,大理石的密度可以查表得到,大理石的长、宽、高可以用刻度尺测量,算出大理石的体积,应用公式m=ρV ,就可算出大理石的质量;(2)计算物体的体积.对于不便于直接测量体积的物体,如形状不规则的铁制螺钉,可以用天平测量出螺钉的质量,铁的密度可以从密度表中查出,根据公式V=ρm ,就可算出螺钉的体积;(3)鉴别物质.根据公式ρ=Vm .要知道一个物体是什么物质做的,只要测出它的密度,再查阅密度表,看测得的密度值与何种物质的密度相近.如测算出某物质的密度是2.6×103kg /m 3,通过查密度表,知道这种物质是花岗岩.【例2】 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孙悟空用来降妖除魔的如意金箍棒本来是东海中的一根“定海神针”(如图2.3-1).书中写道:“该棒长两丈多,斗来粗细,有13500斤.”其体积用国际单位表示大约是0.86 m 3.图2.3-1(1)计算一下如意金箍棒的密度是多大?可能用地球上的什么物质做成?(2)这金箍棒可以随意变化,当孙悟空挥动它除妖魔时,它的体积只有原来的二十分之一,而目前已知地球上密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属锇,密度是2.25×104kg/m 3.地球上此时有做成金箍棒的物质吗?思路与技巧 根据ρ=Vm 即可算出金箍棒的密度,从而鉴别其是由何种物质做成的;若金箍棒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201,但质量不变,金箍棒的密度将增大为原来的20倍.答案 (1)金箍棒的密度ρ=V m =386.06750mkg ≈7.85×103kg /m 3,可能是地球上的钢铁制成的 (2)此时金箍棒的体积为V ′=201V=0. 043 m 3,而质量m 保持不变,则此时金箍棒的密度ρ′=V m =3043.06750mkg ≈ 15.7×104kg/m 3>2.25×104kg/m 3.故地球上没有此物质. 5.测密度(1)测固体的密度固体的质量可直接用天平测得,外形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可通过“排水法”来测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Vm 求出密度. 说明 ①如果待测物体不溶入水且密度比水小(如蜡),测量其体积采取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悬锤法:将悬挂的石块或铁块浸入量筒内的水中,记下示数V 1,再将密度比水小的待测物体与石块或铁块连在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水面示数V 2,待测物体的体积为V 2-V 1;二是针压法:用一细针刺入待测物,将待测物浸入水中后,用力压细针,把待测物全部压入水中,忽略针尖的体积,通过观察水面上升刻度的变化,便可求出待测物的体积;②如果待测物尺寸大于量杯或量筒的口径,可以借助溢水杯,将待测物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再用量筒或量杯量出从溢水杯中溢出水的体积,便是待测物的体积;(2)测液体的密度液体的体积可以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出,其质量可通过“补差法”来测定,即先测出容器的质量,再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两者之差就是容器内液体的质量,再根据ρ=Vm 求得密度. 【例3】 (江苏无锡市中考题)为了鉴别某金属块的材料,先将该金属块放在调好的天平上,测出它的质量,然后将它放进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出它的体积.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的示数以及量筒中水面先后的位置如图2.3-2所示.该金属块的质量是 g ,3图2.3-2思路与技巧 测不规则形状固体的密度时,用天平称出物体质量,用排水法测体积,然后用公式ρ=Vm 计算密度.答案 54g 20cm 3 铝.【例4】 (2004·黄冈市)小华同学在测定食用色拉油的密度的实验中,其方法步骤图2.3-3思路与技巧 本题考查的是测液体密度的实验,但主要考查的是读数记录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倒出油后烧杯与油的总质量读数为17.0 g ,油的体积读数为20.0cm 3,故油密度为0.84 ×103 kg /m 3.答案 33.8 17.0 g 油的体积 20.0cm 3 0.84.探究体验试一试,动手自制“鸡尾酒”.探究器材 试管、酒精、水、泛乳白色的机油、(红、蓝)墨水、软木塞探究过程 ①将试管洗净,倒入31染红的水; ②沿管壁慢慢倒入31的油; ③再沿管壁慢慢倒入蓝墨水的染色后酒精;④用软木塞塞紧管口,管内形成了三色液柱,颠倒试管,三色液柱不变.如图2.3-4.图2.3-4分析与结论 由于水、机油、酒精的 不同,因而它们分布在不同深度.实验中应注意 .探究点拨 认真、细致是实验操作的基本要求.【例5】 由于黄河上游水土流失,导致黄河水中含沙量增加,为了及时监测其含沙量,现在某河段中间捞取体积为5×10-3m 3黄河水,测得其质量为 5.6kg ,问该河段每立方米黄河水(指纯水和沙的总体积为1m 3)中的含沙量为多少kg (沙的密度为2.5×103kg/m 3)?思路与技巧 在某河段捞取质量为5.6 kg 、体积为5×10-3m 3的黄河水,是指纯水和沙的总质量为5.6kg 、总体积为5×10-3m 3.然后根据公式m=ρV 和V=m 可求出捞取的黄河水的含沙量,再求出1m 3黄河水的含沙量.答案 设 5×10-3m 3的黄河水中含有水和沙的体积分别为V 水和V 沙,设5.6kg 的黄河水中含有水和沙的质量分别为m 水和m 沙则有:m 水+m 沙=m V 水+V 沙=V然后将V 水=水水ρm ,V 沙=沙沙ρm 代入整理得:m 沙= 水沙水沙ρρρρ--)(V m =3333310105.2)105106.5(105.2-⨯⨯⨯-⨯-kg=1kg 所以1m 3黄河水中含沙量M =3331051mm -⨯×1kg =200kg.聊天室话题:谁是密度大王?胖胖:老师,世界上哪一种物质的密度最大?老师:在地球上,密度最大的是金属锇,它的密度为22.5×103kg/m 3.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金属锇简直是“密度家族”中的小不点.天空中的白矮星,个子不大,密度却大得惊人,为水的密度的3600万到几亿倍.1957年,天文工作者用望远镜发现了中子星,它的密度高达1.0×1017kg/m 3.一个火柴盒那么大的一块中子星物质,有 30亿吨的质量,要用九万六千多台重型火车头才能拉动它,宇宙中还有一种新天体,密度比中子星还大,高达 1.82×1019kg/m 3,它对其他物体的吸引力非常大,只要被它吸引就会吞没,甚至连光也不放过,因为它不发光,人们给它取了个形象的名字叫“黑洞”.如图2.3-5.图2.3-5快乐套餐1.一块冰融化成水以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大B.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C.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D.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2.(潍坊实验区中考题)金属锇的密度为22.6×103kg/m3,中子星每1cm3的质量103g.脉冲星核的密度为1015g/cm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上述物质密度最大的是()A.超巨星B.脉冲星核C.中子星D.金属锇3.有四个用同一物质制成的相似正方体,它们的棱长和质量如图2.3-6所示,其中有一个是空心的,它是()图2.3-64.(2004·北京市)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5.如图2.3-7,某城市有座大理石雕像,已知其质量为18.5t,它的体积约为m3(大理石的密度为2.6~2.8×103kg/m3).图2.3-7 雕塑“思想者”6.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内配有充满氧气的钢瓶,供病人急救时使用,其密度为5 kg/m3.若某次抢救病人用去瓶内氧气一半,则瓶内剩余的氧气的质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密度为kg/m3.7.小明家使用瓶装煤气,瓶的容积为0.015 m3,冬季换气时够55元.暑假的一天小明发现煤气价格跌至51元/瓶,而刚刚报纸上报道油气价格上涨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查找了煤气资料:煤气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0.8×103kg/m3.经过计算他终于明白了原因.试帮他计算和回答:(1)冬季和夏季一瓶煤气的质量各多少千克?(2)以质量计价,冬季煤气价格是多少元/千克?(3)若油价未变,夏季煤气应为多少元/瓶?(4)小明家暑假装的这次煤气到底是涨了还是跌了?8.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节水洁具逐渐进入社会,所谓节水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的耗水量在6L以内的洁具.某校新安装了10套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L.则(1)1t水可供一套节水洁具冲洗次;(2)从理论上计算(设每套节水洁具平均每天使用100次,每月以30天计),该校因使用节水洁具每月可节水t;(3)该校水表示数如图2.3-8所示,则其累计用水约t.图2.3-89.(长沙中考题)李兵同学要测定某种金属颗粒的密度,现有一架托盘天平、一盒砝码、一个溢水杯和足量的水,他的实验有如下四个步骤: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并调节横梁使其平衡;②把待测的金属颗粒轻轻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溢出部分水,然后用天平称出金属颗粒、溢水杯和剩余水的总质量m1;③用天平称出盛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m2;④用天平称出待测的金属颗粒的质量m金;(1)请你帮他列出正确的实验步骤顺序;(2)写出待测金属颗粒密度的表达式:ρ金= .10.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对A、B两种物质进行了探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如图2.3-9所示的图像.从图中你可获得的信息有:(1);(2).图2.3-911.如图2.3-10所示,两个不透明的瓶中分别装满了水和煤油,由于疏忽,标签掉了,你能分辨出哪一瓶是水,哪一瓶是煤油吗?图2.3-1012.小明星期天和同学一起到阳山碑材去玩,那是明朝时为进贡而采集石碑材料的地方.他们发现了当时采集石料后所遗留的一大块长方体形的石材(如图2.3-11),如此巨大的碑材运到京城该有多困难!他们想知道这块石材的质量究竟有多大,但没有这样大的称量工具,即使有也无法直接测量.他们发现,附近有一些小块的石块,其材料与碑石相同.你能帮助他们想出一种测量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吗?简要说明方法,并写出计算碑材质量的算式.图2.3-11 阳山碑材13.我省生产的大豆颗粒饱满、质地坚实、出油率高,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很高声誉.小明猜想这种大豆的密度一定很大,为此,他请教了张大伯.张大伯说,他的猜想是正确的.同时又告诉他,这种大豆的密度比水的大,但是具体的数值还需你自己去测定.于是,小明找来了天平(砝码)、量筒和适量的水,请你帮他设计一个实验,其要求是:(1)写出测量步骤及大豆密度的表达式;(2)写出一处操作中为了减少误差而需注意的事项.1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研究,得到如图2.3-12所示的图线.图2.3-12(1)分析图线说明水的温度从2℃升高到8℃的过程中,水的密度如何变化?(2)依据此图线,你能画出水的密度随温度变化的大致图线吗?(3)请你说出水的密度的这种特性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15.快餐店的“烤薯条”对马铃薯的淀粉含量有一定的要求,而淀粉含量与马铃薯的密(1)分析上表提供的信息,你可得出的结论是:(2)某同学想通过测量家中马铃薯的密度,分析它的淀粉含量.他测量马铃薯样品质量、体积的示意图如下,请根据图2.3-13回答下列问题.图2.3-13①样品质量m= g,样品体积V= m;②样品的密度ρ= g/cm3,合kg/m3.16.(2004·福建泉州市)请你自己选择器材,设计一种测量茶杯容积的方法.17.“西部大开发”实施的一项巨大工程叫“退耕还林”.这是因为近百年来人们盲目砍伐、开垦山林,致使森林面积急剧减少,造成水土大量流失,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据调查,长江上游某地每年流入长江内的泥土达2500t,这相当于该区域每年损失了40cm厚的土地多大面积(泥土的平均密度为2.5×103kg/m3)?18.故事影片所展现的楼房倒塌场面中,有许多“混凝土块”砸在演员身上,可是演员却未受伤,“混凝土块”道具的材料具备怎样的特点呢?参考答案[探究体验]密度;管中不能留空气[快乐套餐] 1.D 2.B 3.C 4.D 5. 6.6~7.1 6.变小;2.57.(1)13.2kg; 12kg (2)约4.17元/kg (3)150元/瓶 (4)涨了1元/瓶8.(1)200 (2)120(3)332 9.(1)① ④ ③ ② (2)金水金ρm m m m +-12· 10.①同种物质 质量跟体积成正比;②A 的密度大11.可以用天平测出装满水和煤油的两个瓶子,质量大的瓶子中装的是水12.取一些小块的石块,用天平测质量,用量筒和水量出体积,根据ρ=Vm 算出石块的密度.则巨大的石材的密度就知道,然后测出长方体巨石的长、宽、高,算出其体积.根据m=ρV 就可知其质量13.(1)用天平称适量大豆的质量,质量记为m ;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体积,记V 1;把称得的大豆放入量筒中,让大豆全部没入水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和大豆的总体积,记V 2 密度表达式:ρ=12V V m - (2)①除去瘪粒;②选用的大豆干净;③大豆数量以倒入量筒后全部浸入水中且便于读数为宜;④大豆倒入水中后要适当摇晃,排出气泡;⑤大豆不要在水中浸泡时间过长,再次测量要换用新大豆;⑥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14.(1) 先变大后变小 (2)(3)略15.(1)马铃薯密度越大,所含淀粉百分率越大 (2)5.6g ;5;1.12;1.12×10316.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方法正确,原理科学都可以.例如,方法一:①将茶杯装满水;②将茶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读出水的体积;③茶杯的容积就等于量筒中水的体积;方法二:①用天平测出茶杯的质量m 1;②再测出茶杯盛满水后的质量m 2,由m 2-m 1求出水的质量m ;③用公式V =m/ρ,求出水的体积,即可知茶杯的容积.17.每年流入长江内的泥土体积V=ρm =333/105.2102500mkg kg ⨯⨯ =1000m 3 S=hV =m m 4.010003=2500m 2 18.“混凝土块”道具的材料密度小.。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

初中物理教案之物质的物理属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物理属性的概念,包括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

2. 使学生掌握测量和计算物质物理属性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哪些方面。

2. 测量和计算物质物理属性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实际问题中运用物理属性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的物理属性。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理属性的概念和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内容:1. 物质的物理属性概述:介绍密度、比热容、硬度、透明度等概念。

2. 测量和计算密度:讲解密度的测量方法,如排水法、比重瓶法等,以及密度计算公式。

3. 测量和计算比热容:介绍比热容的测量方法,如热量法、温度变化法等,以及比热容计算公式。

4. 测量和计算硬度:讲解硬度的测量方法,如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等,以及硬度计算公式。

5. 测量和计算透明度:介绍透明度的测量方法,如透光率法、透过率法等,以及透明度计算公式。

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物质的物理属性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物理属性是什么。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比热容、硬度和透明度,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物质物理属性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属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制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物质物理属性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物质的物理属性图表。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 《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 教案

八年级物理苏科版下册《6.5 物质的物理属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尝试将这些属性与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用途联系起来。

2.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和介绍有关物质属性的信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学生视野。

3.利用身边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运用实验、阅读资料收集和交流,感知物质的一些属性,交流它们的用途,比较它们的不同。

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的意识。

5.学会对物质进行科学分类。

6.让学生领悟物质属性的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物体的质量和物质的密度这两个重要比较抽象的物理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再加上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弹性硬度等许多其他属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整合对物质的多种物理属性的认识,以及对物质的多种物理属性与日常生产和生活的联系,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困难并不大,因此,可以运用分组、讨论、交流与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学生会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弹性、导电性、磁性、硬度等;突破策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运用探究实验和讨论、交流,促使模糊的认识进一步清晰;以典型的现象帮助学生构建对物质属性的认识;实验探究物质的磁性、导电性、硬度,引导学生交流说明生活中如何应用这些属性的。

突破策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物质属性的现象,加深对物质属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活动】观察、讨论交流,感知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物质,请大家说出我们身边的物质种类。

问:你们知道这些物质有什么区别吗?出示—些物质组成的物体,让学生找出它们,说出分辨的理由。

水与石块——(状态)酒精与水——(气味)铁与铝——(密度)铜与铁——(颜色)玻璃与石块——(透明度)【活动】实验探究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导电性1.用实验探究导电性用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鳄鱼夹组成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在鳄鱼夹中分别夹玻璃、塑料、木片、铅笔芯、粉笔、钢锯条、空气观察灯泡亮度引导学生:灯泡亮度不同,说明物质导电性不一样,灯泡亮说明物质导电性强〖总结〗不同物质的导电性不一样,导电性也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市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认识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市一等奖)

教学设计
课题:物质的磁性
学段:八年级上册
学科:初中物理
姓名:李鹏华
物质的磁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知道磁体与铁磁性物质的联系与区别; 2知道磁体的指向性
3了解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4经历探究磁体能吸引什么物质的过程; 5通过实验,探究磁体的指向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6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物质的磁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教学重点:磁性材料应用;
本节的教学难点:具有磁性的物体与铁磁性物质的区别;
三、教学资料
1小魔术:农夫山泉矿泉水瓶、小磁体、硬币若干 2.实验器材: 不同物质:【小铁钉、铜丝、铝片、铅笔芯(石墨)、塑料直尺、玻璃板、小木条、竹筷子、橡胶管,泡沫各6个】、【小磁针(带支架)、磁体】、听力磁带、录音机、电动机、电池两节、导线4根、开关各一个 课件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物质的磁性
三、磁性材料的应用
1指南针
具有磁性铁磁性物质二、磁体具有指向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密度
-----密度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

数据如下:
(2)分析数据
A .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 .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 .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 .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 .密度公式:ρ=m/V ;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
C .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解析】
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与体积无关。

所以A 、D 两选项是错误的。

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情况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所以B 正确
【答案】B
2.如图是某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这种物质的密度是_______kg/m 3.
【解析】由图象可知,当物质的体积3cm 6=V 时,其对应的质量为10g ,则3333k g /m 1067.11.67g/cm 6cm 10g
⨯====V m
ρ
【答案】1.67×103.
3.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线,由图可知A 、B 、C 三种物质的密度C B A ρρρ、、和水的密度水ρ之间的关系是( )
A .C
B A ρρρ>> ,且水ρρ>A B .
C B A ρρρ<< ,且水ρρ>C
C .C B A ρρρ>> ,且水ρρ>A
D .C B A ρρρ<<,且水ρρ>C .
【解析】
由横轴的10cm 3处向上作横轴的垂线交A 、B 、C 的图象于321O O O 、、,分别由321O O O 、、向纵轴作垂线交纵轴于C B A m m m 、、.由图可看出,C B A m m m >>,又因321O O O 、、对应的体积相等是10cm 3,根据V
m =ρ可知,C B A ρρρ>>.又因g 10,g 10<>>B C A m m m .由此可知.水水,ρρρρρ<<>B C A .
【答案】A .
1.农村常用盐水选种子,它的依据是好种子与坏种子下列物理量中的哪一个不同?()
A .重力
B .质量
C .体积
D .密度
2.运动会发奖用的金、银、铜制成的面积,图案及形状完全相同的奖牌,(铜银金ρρρ>>).其中奖牌质量最大的是( )
A .金牌
B .银牌
C .铜牌
D .无法确定
【答案】
1.D .2.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