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一)
饮用水水源藻类生长规律及去除方法

引起 藻类 的 疯 长 , 水库 表 面 的 温度 从 3 . 当 3 9℃ 下 降 到 2 . 7 2℃ , 密度 也 从 40 0万 个 降 到 了 4 0万 个 一 藻 0 I下 8 I . 般 情 况 下 ,. 深 处 藻 类 的 密度 为 表层 藻类 密度 的三 分 之 二 , 总 氮 、 磷 是 藻 类 生 长 的 重 要 因素 . 15m 而 总 总结 了 目前 常 用的 给 水 处 理 中藻 类 的 去 除 方 法 , 过 提 高混 凝 剂 投 加 量 和 加 氯 量 等 强 化 常 规 工 艺进 行 除 藻 , 得 了不 错 的 效 果 , 通 取
第3 5卷第 6期 20 0 8年 1 1月
浙 江 大 学 学 报 ( 学版 ) 理 J u n l fZhja gUnv ri ( ce c io ) o r a o ein iest S in eEdt n y i h t / www.o r as zu e u c /c t p: / ju n l.j . d . n si
总去 除 效 率 达 到 9 左 右 . 5
关
键
词: 藻类 ; 理 ; 用水 处 饮
中图 分 类 号 : 7 3 X1 1 2 X 0 ;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0 8 9 9 ( 0 8 0 — 6 4 4 1 0 — 4 7 2 0 ) 6 4 —0
ZHU in we Ja — n ~,Z ANG h n ~,W U n i n H Z e Ya —u ,XU n h a Xi— u ,W ANG Da h i( .De a t t 、 v r  ̄ ” u 1 p r m " En i Ol 0, ' m 一
g ede st n 1 5 m ee sde t sa c st hr so ha n t u fc t r n N 。TP r m p ra tfcor O a n iy i . tr p h i smu h a wo t id ft ti hes ra ewa e ,a d T a ei o t n a t st t e g o h ofaga . Th n t e o a t o fag ew ee s mm a ie . T h e o a r e t g l er a he 5 h r wt l e e he rm v lme h dso la r u rz d e rm v lpe c n a eofaga e c d 9 t r g m prve dn r e hnc n r a ig t os g so o gua ta d c l ie h ou h i o d or ia y tc isby ic e sn hed a e fc a ln n horn .
地表水源净水厂处理工艺技术路线分析

对于低浊水,因水中胶体杂质较少,碰撞、凝 聚机会相应较少,导致不易形成絮体,即便形成,也 易破碎且难于沉淀,尤其是冬季水温较低,水的黏滞 度增加,这种现象更为突出。即便增加絮凝剂的投加 量,也很难有效提高絮凝效果,甚至有时会出现沉淀 池出水浊度反而大于进水浊度的反常现象。
若原水为低浊水,则可采取的处理方法有两种叫 一是药剂强化混凝。采用改性混凝剂或助凝剂,可以 显著提高低温低浊水的混凝效果和沉淀性能。二是强 化过滤。首先,在原水或前处理水进入滤池之前,投 加助滤剂,通过微絮凝过滤提高浊度的去除效果;其 次,合理选择滤料,根据滤池池型选择合适的粒径, 以保证出水浊度;最后,优化初滤水的排放设计,初 滤水含有少量杂质及部分昆虫病原原生动物的包囊和 卵囊,设计时增加初滤水排放设施。 2.2去除水中藻类的措施
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巨大的比表面积 以及丰富的活性基团,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由于大量的致嗅微量有机物具有较强的疏水性,较易 吸附在活性炭表面,因此活性炭吸附具有很好的除嗅 效果。在活性炭吸附除嗅的过程中,疏水键、范德华力、 氢键等起了重要作用。水处理中,除嗅常用活性炭, 根据粒径,其可以分为粉末活性炭(PAC)和颗粒活 性炭(GAC)两种。对于PAC而言,通常先将致嗅 物质吸附在活性炭表面,然后通过沉淀、过滤去除; 而对于GAC而言,致嗅物质的去除是依靠物理吸附、 生物吸附、微生物降解等多种作用协同来实现的。
水处理工试题及答案(一)

水处理工试题及答案(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常见的水污染物?A.CODB.BODC.TOCD.TOD答案:C2.下列哪个指标可以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A.总氮B.总磷C.氨氮D.硝酸盐氮答案:B3.下列哪种水处理方法属于物理方法?A.活性炭吸附B.化学沉淀C.生物滤池D.离子交换答案:A4.下列哪个过程不属于给水处理的基本过程?A.预处理B.混凝C.沉淀D.氧化答案:D5.以下哪个参数可以反映水中有机物的含量?A.浊度B.色度C.溶解氧D.总有机碳(TOC)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地表水中,由于生物作用使有机物分解,消耗水中溶解氧,这一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生物降解2.在给水处理中,加入混凝剂使悬浮颗粒形成絮状物,这个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混凝3.在活性炭吸附过程中,影响吸附效果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答案: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性质4.反渗透是一种以______为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答案:压力5.工业用水中,对硬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常采用______水处理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答案:离子交换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请简述给水处理的基本过程。
答案:给水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步骤。
(1)预处理: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杂草、藻类等杂质,保证后续处理过程的顺利进行。
(2)混凝:向原水中加入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颗粒和胶体颗粒形成絮状物,便于后续沉淀和过滤。
(3)沉淀:通过自然沉降或机械加速沉降,使絮状物沉淀下来,进一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4)过滤:通过砂层、活性炭等过滤介质,去除水中的细小悬浮物、胶体和部分可溶性有机物。
(5)消毒:杀灭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保证供水安全。
2.请简述活性污泥法的原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答案:活性污泥法是一种生物处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藻类的机制

图 2 高铁酸盐去除藻类扫描电镜结果(SEM)
Fig.2 SEM images of algae before and
after ferrate oxidation-coagulation
A.原水 B.絮凝 C.沉淀
5期
苑宝玲等 高铁酸盐氧化絮凝去除藻类的机制
399
2.4 高铁酸盐对藻类的凝聚沉淀作用 Zeta 电位反映带电粒子的电荷特性和稳定
[3] 田宝珍,曲久辉,雷鹏举.饮用水水源的化学灭藻 [J]. 环境化学, 2001, 20(1): 65-69.
8:30 和下午 3:30 各测 1 次溶解氧.以观察其光
采用实验室人工培养藻液,对高铁酸盐氧化
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结果,并以此来判断杀 絮凝过程中和沉淀后的藻类进行扫描电镜(SEM)
菌效果.光学显微镜 扫描电镜观察处理前后藻 分析.由图 2 可以看出,在处理过程中杆状的颤藻
类形态的变化.通过测定 Zeta 电位考察高铁的 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支架,絮体黏附在支架上,在
烧杯搅拌实验在 JTZ1-6 混凝试验搅拌器上 进行.将含藻水(含藻量为 1×107~4×107 个/L)转移 至一系列 500mL 的玻璃烧杯中,依次投加不同 量的高铁酸钾进行氧化絮凝,以 250r/min 的转速 快速搅拌 1min;以 150r/min 的转速搅拌 2min;再 以 50r/min 的转速慢搅 30min,静置沉淀 1h.取上 清液 250mL,盛于 250mL 有塞的溶解氧瓶中,静
浊度(NTU)
Zeta 电位(mV)
0
6
-5
Zeta电位 浊度
4
-10
2 -15
-20 0
0
20
40
生活饮用水除藻方法

水质条件对聚合氯化铝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影响摘要:本论文以地表水中常见的淡水蓝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以聚合氯化铝为混凝剂,研究了共存离子(Cl- 、H2PO4- 、SO42- 、NO3-和F-)、腐植酸、表面活性剂对聚合氯化铝混凝除藻的影响。
结果表明,Cl-和H2PO4-的存在明显降低了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且随着水中Cl-和H2PO4-浓度增加,藻的去除率逐步下降,SO42-对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其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弱的趋势,NO3-和F-对混凝去除铜绿微囊藻影响较小,其浓度分别增加到10 mg/L和1.5 mg/L 时,Chla去除率仅分别降低了3.6%和11.9%。
PAC当投加量为20 mg/L时,剩余浊度降至0.80 NTU,Chla去除率达到84.0%,继续增加投加量,Chla去除率变化不大。
随着HA浓度的增加,对混凝除藻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先增加后急剧降低,达到一定浓度后又增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随浓度的增加,对混凝除藻的作用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存在对混凝除藻的影响很小;自来水和过滤湘江原水配制的藻液混凝效果均优于蒸馏水。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混凝聚合氯化铝除藻水质条件The impact of Water quality conditions on PAC coagul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Microcystis Aeruginosa,a common freshwater algae in surface wate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elects Polyaluminium Chloride (PAC) as a coagulant to study the impact of several factors. The ions ( Cl-、H2PO4-、SO42-、NO3- and F-), humic acid and surfactant, on PAC coagulation for algae remova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l-and H2PO4-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presence of the removal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with the Cl-and water H2PO4-concentration, algae removal rate gradually declined, SO42- on the coagulation of Microcystis aeruginosa has a certain extent, and the inhibitio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its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firstly and then showing a weakening trend, NO3-and The presence of F-coagulation little effect on Microcystis aeruginosa, and its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o 10 mg/L and 1.5mg/L. when, Chla removal rate decreased by only 3.6% and 11.9%. Chla removal rate increases, sepiolite better;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of HA , the inhibition of coagulation for algae removal increased rapidly at first and decreased then increased to reach a certain concentration; CTMAB with the cationic surfactant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lgae on coagulation performance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nionic surfactant SDS and non-ionic surfactant the presence of Triton X-100 has little effect on coagulation for algae removalKey words:Microcystis Aeruginosa, Coagulation PAC, Removal of algae, Water quality conditions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引言 (1)1.1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1.2 饮用水中藻类的危害 (1)1.3 常见的除藻方法 (2)1.4.1生物除藻 (2)1.4.2物理法分离除藻 (2)1.4.3化学药剂除藻 (3)1.4.4结语 (4)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5)第二章实验材料设备与方法 (6)2.1 仪器与设备 (6)2.2 主要试剂 (6)2.3 实验用藻及其培养方法 (6)2.3.1 实验用藻 (6)2.3.2 藻类的培养 (7)2.4 混凝实验 (7)2.5 指标的测定 (8)2.5.1 浊度测定 (8)2.5.2 OD值的测定 (8)2.5.3 叶绿素a (Chla) 的测定 (9)2.6实验内容 (10)2.6.1 共存阴离子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10)2.6.2 腐植酸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10)2.6.3表面活性剂浓度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10)2.6.4原水中铜绿微囊藻的混凝去除效果 (10)第三章实验结果与讨论 (12)3.1 共存阴离子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12)3.2 腐殖酸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15)3.3 表面活性剂对除藻效果的影响 (18)3.4 原水中铜绿微囊藻的混凝去除效果 (21)第四章结论和展望 (23)4.1 结论 (23)4.2 展望 (23)参考文献 (24)致谢 (25)第一章引言1.1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水资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人类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因此,水资源的卫生与健康直接关系到工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给水厂中处理高藻水常用的方法

商
给水厂 中处理 高藻 水常用的方法
何 晓 梅 古 字 力 (珠 海 水务 集 团有限公 司 珠 海华金 开发 建设 有 限公 司 广 东珠 海 519000)
一 摘 要 国 内外 对 给 水 厂 处 理 高 藻 水 源 水 的 方 法 和 改 进 工 艺 有很 多研 究 和 应 用 系 统 介 绍 给 水 厂 处 理 高 藻 水 源 水 所 常 用 的 物 理 法 (超 滤 膜 法 、气 浮 法 、活 性 炭 吸 附 法 )和 化 学 法 (预 氧 化 法 、强 化 混 凝 法 )。 关 键 词 给 水 厂 除 藻 方 法
活 性 炭 具 有 比 表 面 积 大 和 吸 附 性 能 强 的特 点 .对 水 中 的 色 、嗅 、味 和 有 机 物具 有 良好 的 去 除 效 果 .是 目前 去 除 水 中 有 机 物 的 首 选 工 艺 活 性 炭 吸 附 法 对 水 中 的 藻 类 和 藻 毒 素 也 有 较 好 的 去 除 效 果 .特 别 是 对 水 中藻 细 胞 分 泌 物 产 生 的 低 分 子 量 DOC 的 去 除 尤 为 有 效 粉 末 活 性 炭 投 量 较 小 时 .对 水 中 的 藻 类 和 藻 毒 素 的处 理 效 果 并 不 佳 珠 海 市 唐 家 水 厂 采 用 混 凝 前 投 加 粉 末 活 性 炭 .通 过 生 产 经 验 得 出 ,投 加 量 为 6mg/L时 , 对 水 中 嗅 和 味 的 去 除 效 果 毫 无 作 用 活性 炭 价 格 较 贵 .再 生 困难 .因 此 采 用 活 性 炭 吸 附 法 的 净 水 成 本 较 高 .从 节 约 净 水 成 本 角 度 分 析 .此 方 法 并 非 长 久 之 计 2 化 学 法 2.1 预 氧化 除藻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含藻原水进入净水厂后,会使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干扰水处理,对制水生产工艺、药耗以及构筑物池壁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混凝的影响。
在光和作用下,水中pH值升高,且由于藻类作用,溶解氧增加,矾花密度降低,沉淀去除率下降,导致需要投加的混凝剂增多,高藻水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混凝剂。
此外,部分藻细胞易穿透絮凝体,破坏絮凝过程,导致出水有藻类污染物。
2、干扰过滤。
藻类物质在滤池中可大量繁殖,会使滤料层堵塞,从而缩短过滤周期,导致反冲洗水用水质。
3反过来又是微等。
)4反质。
部六:程产生破坏。
但是研究表明,常用混凝剂在除藻方面仍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混凝仍是去除藻类的重要方法。
藻细胞表面电荷为负电荷,所以如果用阴离子混凝剂作为唯一的混凝剂对藻细胞没有任何作用,在藻类去除中,电性中和是起决定作用的。
如使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会促进藻细胞对碳的吸收,而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从而对混凝过程产生影响。
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也有影响,当投加过量后,藻细胞表明的负电荷在中和后,又重新带上正电荷而变稳定,重新稳定的藻细胞非常难于脱稳。
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水中藻类数量小于1000个/mL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3NTU时所需的量。
原因是黏土类胶体在§电位为﹣5mV时既可完全脱稳,而藻类必须在§电位为0时才能脱稳。
七、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特征:水中的天然有机物根据化学结构和树脂在不同的PH值条件的相对亲和性,可分为酸性、碱性、中性的亲水性或憎水性有机物。
⑴、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
水中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包括腐殖质、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
大分子有易被混凝去。
⑵、有机有机物。
⑶、(藻类、细pH3~5(3)、是10000液之间,去除机理主要是脱稳凝聚、聚合沉淀和表面吸附的综合作用,去除不彻底。
分子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亲水性强,只能靠2和3机理去除一小部分。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

1 混凝除藻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出水中藻类数量<1000个/mL 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浊度<3 NTU时所需的量。
原因是粘土类胶体在ζ电位=-5 mV时即可完全脱稳,而藻类必须在ζ电位=0时才能脱稳。
若同时投加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型助凝剂则可减少硫酸铝用量。
采用混凝法除藻时应根据藻的种类选择药剂。
去除硅藻时可单独投加硫酸铝,例如番禺市沙弯水厂在硅藻高繁殖期的投铝量从平时的 1.2 mg/L增加到 3.0 mg/L,可使沉淀池出水的浊度降至1~2 NTU以减少进入滤池的藻类数量。
去除绿藻一般需要预氧化,预加氯时其去除率约为95%~98%,无预氯化时其平均去除率为85%(如果考虑到预加氯会产生三卤甲烷,也可以用其他氧化剂)。
蓝、绿藻会产生臭味,甚至含有毒素,并且会分泌黏液造成配水管网中出现后絮凝现象,此种分泌物又可能转化为三卤甲烷母体,因此是水处理中较难去除的藻类,也是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主要生长的藻类,它对混凝剂投量的调整极为敏感。
另外,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对絮凝和过滤也有影响,其原因是该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与混凝剂(铁盐或铝盐)的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络合物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了颗粒相互碰撞,因此必须增加混凝剂的投量,补偿由于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对颗粒脱稳和絮凝造成的影响[1]。
2 直接过滤除藻直接过滤不适宜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这时应在过滤池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 个/mL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处理。
沉淀或澄清构筑物的类型很多,可除藻率却不相同。
例如用静沉池处理泰晤士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59%,可是它处理衣阿华河水时,除藻率为37%(硫酸铝混凝)~97%(石灰软化)。
应用澄清池处理波兰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85%~86%(无预氯化)、95%~97%(预氯化),并且浮游动物量也相应下降93%~96%(无预氯化)和99%(预氯化),因此澄清池的处理效果优于静沉池。
水中藻类的嗅味及去除方法

Seppovaara指 出 ,根 据他 本人 所做 的研 究 工作 得 到 的 数 据 表 明 ,特 别 的 嗅昧 是 由各 种 类 型 的 藻 产 生 的 。 倒 如 ,氯 酚 、三 碘 甲 烷 和 药 味的复 合 嗅 味 由藻 类 代 谢 物 的 氯 化和 副 产物 的分 解 作 用 产 生 ,产 生 气 味 代 谢 物 的 藻 类 的 临 界 浓 度 见 表 l。
临 界 界 限 ( 细胞 数 /r『j】)
360.000 20.000 3∞ 000 45.000 20.(DO
箨 类
隐 藻 属 星 秆 藻 属 小 环 蘸 属 直 链 藻 属 针 杆 藻 属
临 抖 限 {醒 甥 拉 敌 /mt)
l20.0∞ 瑚 .00。 220.000 250 000 Ⅻ O∞
常 见 的 是 单 细 胞 菌 落 型 和 丝 状 绿 藻 和 兰 绿
藻 、硅藻和 鞭 毛 藻。它 们可 以存 在 于水 中 ,在
水 中浮 游 ,有些 是 着生 藻类 (附着 别 的 杂 质 上
生 长 )。在 给 水 系 统 中 ,许 多 藻 类 .特 别 是 着
生 藻类会 产生 令 人 不 愉快 的异 嗅 和 异 味 ,已
注 :本 寝 摘 自 scPpP。岫 .The F..fe ̄ ∞ Fish of the M心 d呷
3 藻 类 的去 除 3.1.传 统 的 际 藻 法 对 吉 藻 水 处 理 的 传 统 方 法 是 用 硫 酸 铜 、
预氯 化 杀 藻 ,用 气 浮 法 除 藻 。含 藻 量 少 和 处 理 水 量 不太 时 ,可 用 硫 酸 铜 由于 硫 酸 铜 价 格贵 ,又具 有 毒 性 ,一 般 在 游 泳池水 处 理 中常 有使 用 。 原 水 中加 氯 ,可 杀 死 藻类 ,并 可 防止 藻类 堵 塞输 水 管 和 滤 池 。 但 原水 中若 藻 类含 量太 ,势 必加 氯 量增 加 ,会 导 致 出厂水 中的 氯 仿和 四氯 化碳 含 量 增 加 。
给水工程中藻类的去处方法

设备文件系统挂接后的目录和传统的/ dev 类似, 不同处在于设备文系统 devfs 是基 于VFS 文件系统管理而实现的, 它只存在于内 存, 是虚拟的文件系统。 在实现过程中同样解决 设备文件与设备的对应关系,因此设备文件系 统的管理模式与传统模式不存在不相容的地
法:
1、 去藻。生物接触氧化法是比较常用的生 物处理法,是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 的处理工艺, 兼顾了两者的优点。在运用此法 时,应注意填料是影响处理效果和运行成本高 低的直接因素, 经过长期的实践研究, 填料一般
工艺能通过各种机理再去除其中的70%,并且 活性炭可有效吸附微囊藻毒素, 试验证明, 该组 合工艺可以使藻毒素的去除率达 100%。因而, 臭氧一 活性炭联用是解决藻毒素污染的理想方
四、 组合处理法
[1] 王学 , 乃云 云 高 .水中 藻类的 味及去除 嗅 方法 .净水 , 田 技术 1999,67(1):36- 39. [2l 乐 林生, 唐意祥, 周云, 等.上海市长江水 源净 水厂的 优化处理工艺 研究 [J]. 中国 排 给水 水, 2000,16(6):13- 16. [3] 彭海清, 谭章荣, 乃云等一 高 给水处理中藻 类的 去除.中国 排水2002,18(2):29231 给水 , [ 4]王宝 声惠 .藻 对 市 水 理的 响 林 中芳 类 城 给 处 影 及 能 取的 策天 澎 制 199狱 可 采 对 津 丸 卿7240
参考文献 :
一种传统的除藻剂, 但氯会与原水中的有机物 作用生成三卤甲烷,这种物质对人的中枢神经 系统有不良影响, 且有致癌性, 因而其应用范围 越来越受到限制; 二氧化氯具有良好的除藻效 果, 不易产生消毒副产物, 缺点是对生产条件要 求比较高;臭氧的杀藻效果好, 还能够去除藻毒 素, 但会产生有机副产物(澳酸盐) , 且所需投资
臭氧预氧化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

臭氧预氧化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在给水处理中,臭氧预氧化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之一,在常规处理工艺过程中发挥着较强的应用价值,直接影响着给水处理工艺质量与饮用水安全性,突出臭氧具有无污染效能的作用。
并在运用过程中借助浊度、感官对指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与管控措施,在实践中确保整体工艺质量,各项工作有序开展,提升水处理综合成效。
关键词:臭氧预氧化技术;给水处理;综合成效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化创新发展过程中忽视水源安全管控,使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且部分水源还处于富营养化的状态,含有大量有机物、无机物等,在常规工艺处理阶段无法保障整体治理效果。
对此,还需加大新技术的应用力度,在处理过程中解决常规问题,并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其中包括臭氧预氧化技术,把工作重心放在生产阶段,通过氧化工艺处理有机物、藻类等,提高水质处理质量,满足群众生活、生产需求。
一、臭氧预氧化技术在给水处理中的重要作用臭氧属于一种强氧化剂,通常情况下会被用作消化剂、氧化剂,在上个世纪中就应用到了饮用水的消毒处理工作中,但随着臭氧预氧化性能的广泛研究,也有具体信息数据对其应用成效详细说明,在饮水处理工艺方面增加臭氧预氧化环节,保证后续工艺处理效果[1]。
同时,臭氧化也是一种氧化工艺手段,适合应用的范围逐渐扩大,效果越来越明显,并在较复杂的水体中也能合理应用,有机物、无机物的去除效果更明显,通过控制氧化剂的含量提高去除效率及水源清澈度。
此外,臭氧在工艺处理阶段还能使有机物平均分子量降低,影响着混凝去除有机物分子数目,也关系到有机物总体去除效率,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中溶液温度、PH浓度、反应物结构浓度、臭氧浓度等均发生保护,通过臭氧氧化能力的提升在给水处理中广泛应用,提高水质质量与工艺质量,扩大新技术的应用范畴,去除效果更明显,在水处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某单位开展使用对比项目,主要探究臭氧预氧化技术与Fenton氧化技术的应用成效。
《水处理微生物学》复习题及答案

理论课部分1说明水污染的来源、途径及危害。
答:(1)工业污染源。
主要污染地下水和地面水。
形成硫酸雾、酸雨;汞污染,形成“水俣病”;镉污染,形成“骨痛病”;短期集中排放,引起水生物大量死亡;还可引起农业减产。
(2)生活污染源。
污染地面水、地下水。
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可引起流行病爆发。
其中的氮和磷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生生物死亡。
(3)面源污染。
农田施的化肥、农药,其中的氮会流失,引起水体污染,在水中形成亚硝酸胺可致癌;蔬菜、水果中的农药在人体内累积,形成潜在危害。
2什么是微生物(Microbe)?答:对形体微小,形态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3微生物的共同特性有哪些?答:(1)形体微小,结构简单;(2)比表面积大,代谢能力强;(3)生长旺盛,繁殖快;(4)适应力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4水中有哪些常见的微生物?答:非细胞类型: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昆虫病毒),噬菌体(细菌病毒),真菌病毒等。
原核细胞类型: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衣原体、支原体等。
真核细胞类型: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除蓝藻外的其它藻类等。
5试说明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中的作用和危害?(答:(1)污染水源。
水中有各种病原菌如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痢疾杆菌及肝炎病毒等,它们可引起人类严重的传染病,这些病原菌是通过粪便污染水源。
因此了解水中的致病菌,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
此外有些藻类可使水生色或产生气味,甚至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应对这些藻类加以控制。
(2)阻塞滤池、管道。
如藻类、放线菌、丝状细菌。
(3)影响工业产品的品质。
如藻类会使水呈现颜色,有些还会使水有鱼腥味或苦味。
(4)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
生物滤池、活性污泥都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处理废水中溶解的和胶体的有机物。
污泥消化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处理高浓度的有机废水。
生物的除磷脱氮也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
(5)进行水体的净化。
污水排入河流、湖泊后,水体在一定限度内有自身的净化能力。
浅谈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浅谈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摘要:由于水源污染,导致水中藻类物质快速生长,给水处理工艺和出厂水水质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本文主要介绍了藻类产生的原因和危害以及对水处理的影响,并提出了几种简单易行的优化及强化常规工艺的化学方法和措施。
关键字:藻类水处理的影响防治措施一、藻类产生的原因和危害藻类通常是指一群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型微生物,个体大小一般在2-200,其种类繁多,均含叶绿素,在显微境下观察是带绿色的有规则的小个体或群体。
由于它们是水体中重要的有机物质制造者,故在整个水体生态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但由于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常常忽略了环境保护,大量工业废水、农田灌溉和生活污水排入江中,从而使得江河湖海近岸的营养盐大量富集、超标,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这种富营养化的水体成为藻类泛滥的物质条件,特别是在每年的5-10月份夏秋季节,藻类生长极为旺盛,不时地威胁着城市的供水。
因此,大量的藻类不仅严重地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而且还直接影响到城市自来水企业的水处理工艺和出厂水水质。
二、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含藻类的原水进入净水厂后,对水处理工艺、药耗、构筑物池壁以及出厂水水质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
1 堵塞滤池、影响凝聚、沉淀藻类物质在滤池中可大量繁殖在滤池表面形成一层毯状物会使滤料层堵塞,过滤周期缩短,减少产水量,增加冲洗水量并影响出水水质.硅藻,针杆藻是经常造成此种问题的藻类。
滤池还会被某些微小的藻类(微胞藻属,小环藻属等)穿透.由于水中藻类的存在,混凝剂也会增多,矾花密度降低,导致沉淀去除率下降。
此外由于光合作用,水中pH值升高,以及由于藻类作用,水中溶解氧增加,使矾花上浮也影响沉淀。
2。
2 增加耗药量和耗氯量由于藻类在水中存在使水质变化,也造成处理上的麻烦,生长着和死亡的藻类都会使水的pH、碱度、硬度、溶解氧和有机物起变化,而干扰了水处理操作。
水处理试题库(3篇)

水处理试题库(3篇)水处理试题库(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水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去除悬浮物和胶体?A. 沉淀B. 过滤C. 混凝D. 消毒2. 活性污泥法中,曝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溶解氧B. 混合污泥C. 去除有机物D. 杀菌3. 哪种消毒剂在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A. 氯气B. 臭氧C. 紫外线D. 漂白粉4. 反渗透膜的孔径通常是多少?A. 0.11μmB. 110μmC. 10100μmD. <0.1μm5. 下列哪种方法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A. 混凝B. 活性炭吸附C. 离子交换D. 生物降解6. 水处理中的pH值调节通常使用哪种化学药品?A. 盐酸B. 氢氧化钠C. 硫酸D. 氯化钠7. 下列哪种水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去除氨氮?A. 混凝沉淀B. 活性污泥法C. 生物脱氮D. 过滤8. 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是什么?A. 明矾B. 氯化铝C. 聚丙烯酰胺D. 以上都是9. 水处理中的软化工艺主要去除哪种离子?A. 钙、镁B. 钠、钾C. 铁、锰D. 氯、硫酸根10. 下列哪种设备主要用于水的深度处理?A. 沉淀池B. 活性炭过滤器C. 混凝池D. 曝气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水处理工艺中,__________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
2. 活性污泥法中,__________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主要场所。
3. 水处理中常用的消毒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反渗透膜的孔径通常小于__________。
5. 离子交换树脂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__________离子。
6. 水处理中的pH值调节通常使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 生物脱氮工艺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阶段。
8. 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

藻类对水处理的影响:含藻原水进入净水厂后,会使水质发生变化,从而干扰水处理,对制水生产工艺、药耗以及构筑物池壁都会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混凝的影响。
在光和作用下,水中pH值升高,且由于藻类作用,溶解氧增加,矾花密度降低,沉淀去除率下降,导致需要投加的混凝剂增多,高藻水的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混凝剂。
此外,23反过来又4使用量,部分藻类在代谢过程或死亡后释放藻毒素,对生物体造成毒性和危害,常规的水处理工艺对毒素中常见而且危害较大肝毒素难于去除。
藻类所产生的有机物质易造成微生物在水供给系统中重新生长。
六、混凝除藻:虽然藻细胞密度的增大使原水中PH值升高,增加了混凝剂用量,甚至有时藻细胞个体还对混凝过程产生破坏。
但是研究表明,常用混凝剂在除藻方面仍具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混凝仍是去除藻类的重要方法。
藻细胞表面电荷为负电荷,所以如果用阴离子混凝剂作为唯一的混凝剂对藻细胞没有任何作用,在藻类去除中,电性中和是起决定作用的。
如使用三氯化铁作为混凝剂,会促进藻细胞对碳的吸收,而释放出更多的氧气,从而对混凝过程产生影响。
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也有影响,当投加过量后,藻细胞表明的负电荷在中和后,又重新带上正电荷而变稳定,重新稳定的藻细胞非常难于脱稳。
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水中藻类数量小于1000个/mL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电位为0中易被混凝去除。
⑶、生物态颗粒有机物和油的乳浊液。
天然水体中生物态颗粒有机物主要是一些微生物(藻类、细菌)及其尸体(细胞碎片),也可能有动物和后生动物。
此外,当水体受污染时水中也会出现油的乳浊液。
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与无机污染物一样,也存在零电荷点或等电荷点,藻类等电点为pH3~5,细菌为pH2~4,油滴为pH2~5。
水源水体pH值一般为6~8,因此这类有机颗粒带负电。
八、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机理主要有三个方面:(1)、带正电的金属离子与带负电的有机物胶体发生电中和而脱稳凝聚;(2)、金属离子与溶解性有机物分子形成不溶性复合物而沉淀,(3)、是有机物在矾花表面的物理化学吸附。
学生技能竞赛-水处理技术技能大赛比赛样题

水处理技术技能大赛比赛样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氯的杀菌能力受水的()影响较大。
A.pH值B.碱度C.温度D.含盐量2.在水流经过滤池过程中,对水流均匀性影响最大的是()。
A.滤层高度B.配水装置C.人口装置D.滤料的配比3.提高再生液温度能增加再生程度,主要是因为加快了()的速度。
A.离子反应B.内扩散和膜扩散C.再生液流速D.反离子的溶解4.机械搅拌加速澄清池的加药位置一般在()。
A.进水管道中B.第一反应室C.第二反应室D.混合区5.测定水中硬度时,若冬季水温较低,络合反应速度较慢,可将水样预热到()后再进行测定。
A.15~20℃B.30~40℃C.40~50℃D.50~60℃6.在除盐设备前设置预脱盐设备,除盐设备的酸.碱耗()。
A.降低B.增加C.不变D.酸耗降低,碱耗不变7.给水加氨的目的是()。
A.防止铜腐蚀B.防止给水系统结垢C.调节给水PH值到碱性D.调节给水pH值,防止钢铁腐蚀。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1分)1.反渗透装置停用一周时,应采用保护渗透膜。
2.反渗透的产水量和人口水的温度。
3.联氨管道系统应有的标志。
4.测定阴床出口水的硅含量,所用的1、2、4酸使用期为。
5.遇到不同类型的树脂混在一体,可以利用它们的不同进行简单的分离。
6.除盐设备使用的石英砂在投产前常需要。
7.当氨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明火或剧烈震动时,容易发生爆炸。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18分)1、进水的含盐量和树脂的再生程度对混床的出水水质和运行周期都有很大的影响。
()2.除盐系统中,水流速过慢,交换效果反而不好,所以运行时,流量不应太小。
()3.再生剂的纯度对交换剂的再生程度和出水水质影响不大。
()4.澄清池运行中要控制的主要环节是排泥量和泥渣循环量。
()5.当进行混凝和沉淀处理时,应及时清除泥渣,以使沉淀过程更完全,更快速。
()6.反渗透装置的透水率随进水中杂质含量增加而增加。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给水的全挥发性处理?2.什么是水的预处理?其主要内容和任务包括哪些?3.在一般情况下,使用超滤的操作运行压力是多少?其除去的物质粒径大约在什么范围?4.概述火力发电厂的水汽循环系统。
SUSTech《水处理工程》Ch01~CH06要点总结

Ch 01* 我国水资源特点:1.人均占有量少;2.空间分布不均;3.年内及年际变化大;* 常规饮用水处理以去除浊度、满足卫生学标准为目的。
* 高浊度水:强化预沉淀;* 含铁含锰地下水:除铁除锰;* 高硬度地下水:软化;* 低温低浊水:强化混凝;* 富营养化湖泊水:强化藻类去除。
* 预处理(Preliminary treatment):一般指工业废水在排入城市下水道之前在工厂内部的预先处理;•一级(Primary)处理:去除悬浮物,物理法;•二级(Secondary)处理:去除胶体和溶解态有机物,生物法;•三级(Tertiary)或深度(advanced)处理:去除氮磷溶解性有机物等,物理/化学/生物法。
深度处理一般以污水回收、再用为目的。
Ch 02 混凝* 混凝:投加混凝剂使胶体(1nm~0.1 m,及部分细小的悬浮物)脱稳,相互凝聚生长成大矾花,以便在后续沉淀工艺中去除。
混凝步骤在二级生物处理出水及过滤中间。
* 胶体动力学(对抗重力)稳定性(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布朗运动。
* 极性基团:-COOH,-OH,-NH2。
* 聚集(粒子不能聚集)稳定性:憎水性胶体胶体带电相斥,亲水性胶体水化膜的阻碍。
* DLVO:排斥势能E R随间距x指数减少;吸引E A=-1/x6;总E b=1.5KT;玻尔兹曼,温度。
* (憎水性胶体)加入电解质- 降低静电斥力- 电势减小- 能峰降低- 脱稳- 凝聚。
* 硫酸铝,历史最长的混凝剂。
Al2(SO4)3·18H2O →[Al(H20)6]3+* 配位水分子水解水解反应[Al(H20)6]3+→[Al(OH)(H2O)5] 2++ H+*价数↓,PH↓,Al(OH)3↓. * 水解需要碱度,碱度不足需投加石灰:Al2(SO4)3 + 3H2O + 3CaO = 2Al(OH)3+3CaSO4* 纯石灰投加量[CaO]=3a-x+δ,a混凝剂投加量(mmol/L),x原水咸度(以CaO计,mmol/L),δ保证反应继续的剩余碱度,一般取0.25~0.5mmol/L(CaO)。
对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中藻类去除的探索

对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中藻类去除的探索摘要:藻类问题一直是供水行业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由于现代工、商、农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导致淡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水体受氮、磷等营养物质污染后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进程大大加速致使藻类生长旺盛,因此每年夏秋季藻类的大量繁殖都加大了水厂的水处理难度。
为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藻类的危害,分析了水厂常规水处理中的几种处理工艺,并结合某水厂中采用硫酸铜的化学处理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厂;常规水处理;藻类去除工艺1.藻类对水厂的的危害藻类是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在水中以浮游方式生活的自养型微生物。
藻类的过度繁殖给自来水厂的制水生产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包括藻类会堵塞滤池,且消耗较多的液氯,提高过滤。
滤池进入管网的藻类和营养物质作为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基质,引起配水管网中的细菌再生长而造成二次污染。
藻类的分泌物及降解产物中含有四氯乙烯、二甲基二硫化物等毒性物质,能引起人、动物中毒,其产生的霉味、腥味,也使人在饮用时不能接受。
藻类的大量繁殖给净水厂后续的加氯消毒带来较大的困难。
原水水体感官质量变差,对常规的水处理工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严重降低了水处理的效果,增加了水处理的成本,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运行。
藻类物质在滤池中也会大量繁殖,致使滤料层堵塞,使过滤周期缩短,减少产水量,增加冲洗水量并影响出水水质。
现在,人们对饮用水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厂常规水处理的生产要求也应该大力改进,尤其是对藻类的去除。
2.水厂常规水处理中藻类去除的常用方法2.1藻类去除工艺常用方法的选择目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去除水体中大量藻类的难题。
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也在积极的研究行之有效藻类去除工艺。
最近几年,由于水域沿线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致使江河湖泊中氮、磷、钾等含量上升,藻类大量生长的现象在我国时有发生。
而防止藻类的生长,单纯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我们首先应该减少大量施用化肥、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等污染源的排放,其次,就是采用水处理工艺去除大量繁殖的藻类生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水处理中藻类的去除(一)
论文作者:彭海清1,谭章荣2,高乃云1,孟长再3
摘要:原水中的藻类会产生异臭、异味,影响净水厂出水水质。
针对这些问题,总结了国内外一些除藻方法和经验,并介绍了部分工程实例。
关键词:除藻氧化澄清气浮
1混凝除藻
投加硫酸铝作为混凝剂可同时去除浊度和藻类,出水中藻类数量<1000个/mL时所需混凝剂量远大于浊度<3NTU时所需的量。
原因是粘土类胶体在ζ电位=-5mV时即可完全脱稳,而藻类必须在ζ电位=0时才能脱稳。
若同时投加聚丙烯酰胺或阳离子型助凝剂则可减少硫酸铝用量。
采用混凝法除藻时应根据藻的种类选择药剂。
去除硅藻时可单独投加硫酸铝,例如番禺市沙弯水厂在硅藻高繁殖期的投铝量从平时的1.2mg/L增加到3.0mg/L,可使沉淀池出水的浊度降至1~2NTU以减少进入滤池的藻类数量。
去除绿藻一般需要预氧化,预加氯时其去除率约为95%~98%,无预氯化时其平均去除率为85%(如果考虑到预加氯会产生三卤甲烷,也可以用其他氧化剂)。
蓝、绿藻会产生臭味,甚至含有毒素,并且会分泌黏液造成配水管网中出现后絮凝现象,此种分泌物又可能转化为三卤甲烷母体,因此是水处理中较难去除的藻类,也是多数富营养化水体中主要生长的藻类,它对混凝剂投量的调整极为敏感。
另外,藻类代谢产生的有机物对絮凝和过滤也有影响,其原因是该有机物中的酸性物质与混凝剂(铁盐或铝盐)的水解产物发生反应,生成的表面络合物附着在絮体颗粒表面,阻碍了颗粒相互碰撞,因此必须增加混凝剂的投量,补偿由于表面络合物的形成对颗粒脱稳和絮凝造成的影响〔1〕。
2直接过滤除藻
直接过滤不适宜处理含藻量极高的水,这时应在过滤池前增加沉淀池或澄清池,但这样还可能出现滤池出水含藻量>1000个/mL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处理。
沉淀或澄清构筑物的类型很多,可除藻率却不相同。
例如用静沉池处理泰晤士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59%,可是它处理衣阿华河水时,除藻率为37%(硫酸铝混凝)~97%(石灰软化)。
应用澄清池处理波兰河水时,平均除藻率为85%~86%(无预氯化)、95%~97%(预氯化),并且浮游动物量也相应下降93%~96%(无预氯化)和99%(预氯化),因此澄清池的处理效果优于静沉池。
直接过滤适用于原水中藻类和悬浮物数量较少的情况,该工艺的关键是滤速的大小。
采用均质砂滤池或双层滤料滤池进行直接过滤的工艺,藻类去除率约为15%~75%。
若进行预氯化并在投加混凝剂后采用白煤—砂双层滤料滤池直接过滤(滤速<3m/h),则藻类的最优去除率约为95%。
但是当原水中藻量>1000个/mL、白煤粒径为0.9mm或藻类数量>2500个/mL、白煤粒径为1.5mm时,过滤周期明显缩短。
昆明五水厂原水藻类数量平均为30500个/mL,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法除藻(双层滤料:陶粒粒径为2.0~2.5mm、高为700mm,石英砂粒径为0.6~1.2mm、高为500mm,滤速为6~10m/h),其去除率平均为96.4%。
将马德里的西班牙河水作为原水进行的半生产性试验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双层滤料滤池的藻类去除率为63%~98%,其中以同时投加10mg/L的硫酸铝和0.5mg/L的活化硅酸时效果最好,但因原水中藻类数量>2500个/mL,致使滤池的工作周期仅为6h。
3沉淀或过滤除藻
向反应沉淀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PAC)作为助凝剂(可有效去除泥土气味),可以强化反应、沉淀效果,特别是在藻类大量繁殖的季节此法可作为应急措施。
1995年5月,美国芝加哥的
供水部门在夏季到来之前就开始投加PAC(投量约为2.4mg/L);当水中出现甲基—异冰片(MIB)时(7月中旬),将PAC的投量逐渐增加到11mg/L;夏季过后,PAC的投加量随MIB浓度的减小而减少,当PAC的投量减到1.2mg/L时再持续投加1个月,在此期间若MIB浓度降到5μg/L 则可停止投加PAC。
日本的高桥和孝等人对以水库水为水源的某水厂(采用常规处理工艺)全年的进、出水进行监测,得出蓝藻6月—10月数量多、硅藻9月—转年4月数量多。
同时证明,只要藻类的数量不太多,常规处理对藻类具有较好的去除性能〔2〕。
美国的Pakmer教授研究了水中藻类对过滤效果的影响:当藻类数量<500个/mL时,不会引起滤池堵塞;当藻类数量为500~1000个/mL时,滤池有稍许堵塞;当藻类数量为1000~2000个/mL时,有明显堵塞现象;当藻类数量>2000个/mL时,会出现严重堵塞。
上海市月浦水厂自陈行水库取水,从每年的3月下旬开始,库中水温上层高、下层低,藻类繁殖很快,进入水厂的藻类难以沉淀,造成滤池堵塞(过滤周期仅为2~3h)。
该厂采取的措施:一是减少原水在水库中的停留时间,提高水库的换水率,使水中杂质来不及沉淀(保持浑浊状态)而阳光难以射入,从而导致藻类的光合作用困难;二是采用药剂控制(向水库水中投加漂白粉)。
4慢滤池、生物滤池除藻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水厂将快滤池的出水再经慢滤池处理(慢滤池过滤面积为500~2400m2,滤速仅为快滤池的1/30,砂层厚度为1m),以去除水中残留的微小藻类。
以色列以麦杆作为过滤材料,在体积1m3的PVC池中装入50kg麦杆进行过滤,可去除75%的藻类。
生物滤池工艺是生物除藻的一种,主要是利用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对藻类的絮凝、吸附作用,使其被沉降、氧化或被原生动物吞噬。
5预氧化除藻
对于某些藻类(例如绿藻)可以用氯、臭氧、高锰酸钾或二氧化氯等氧化剂进行预氧化,以提高去除效果。
有一些藻类在预加氯后常会产生臭味,这时应加过量的氯,使之产生游离态的余氯,随后再根据水质要求进行脱氯。
利用高锰酸钾除藻也有较好的效果,对碱性水的除藻效果优于中性或酸性水。
一般高锰酸钾投加量为1~3mg/L、接触时间≥1~2h,但也有投加量为10mg/L、接触时间为10~15min的特殊情况(为了延长接触时间,可在引水管中投药)。
如果预氧化过程中高锰酸钾投量过多,可能会穿透滤池而进入配水管网,出现“黑水”现象,而且出水的含锰量增加,有可能不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过剩的高锰酸钾可在沉淀池中去除,只要淡红色已在池内消失,高锰酸钾就不会进入滤池。
有些水厂采用直接过滤工艺(不经过混凝、沉淀),则需专门的检测设备,以防止多余的高锰酸钾穿透滤池而进入配水管网。
有时也可投加粉末活性炭去除过剩的高锰酸钾,其投加点应在高锰酸钾氧化反应完成以后,以免相互作用而降低除藻效果,但是粉末活性炭也可能穿透滤池而进入配水管网,宜在滤速上加以控制。
臭氧是唯一不增加处理水中总固体的有效氧化剂,投加量为0.5~5mg/L。
由于该法所需资和运行费用较高,在国内还很少应用。
臭氧和活性炭联合除藻已受到人们的重视。
日本福间町水厂原水取自某水库,该水库库容较小、深度较浅,因此藻类容易繁殖(有时有异味)。
该水厂仅在水库水位低、藻类多、气味大时增用臭氧—活性炭处理设备,使藻类得到控制。
北京田村山水厂水源取自怀柔、密云和官厅水库,藻类繁殖高峰期经常规处理后的出水达不到饮用水标准,当增加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美国许多水厂附近设有调节水库,库中藻类数量较多,常采用三种方法除藻:①当藻类数量较多时,每天由专门人员向水库中投加硫酸铜溶液,投加量一般为0.5~0.7mg/L;②当
藻类数量居中等时,在原水中投加高锰酸钾;③当藻类数量较少时,采用预氯化去除。
近年来,人们认为二氧化氯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除藻剂。
其除藻机理是藻类叶绿素中的吡咯环与苯环非常类似,二氧化氯对苯环具有一定的亲和性,能使苯环发生变化而无臭无味。
二氧化氯也同样能作用于吡咯环,氧化叶绿素,致使藻类因新陈代谢终止且合成蛋白质中断而死亡。
二氧化氯与藻类的反应速度极快,能够有效地控制霉味和鱼腥味等。
二氧化氯目前在国内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它和臭氧一样需就地生产。
国外有稳定的液态二氧化氯供应站,但是价格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