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一单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和中国》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一.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①中国遭到列强的疯狂侵略: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清政府,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外国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领域,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③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断抗争,不断探索④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1.中国遭到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步步加深:
①1840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在南
京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1840—1949年)的第一个不平等条
约,从此,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1856—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对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占领北
京,洗劫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1883—1885年中法战争,清政府不败而败(趁胜求和)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
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④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强大起来也加入侵略
中国的行列)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双方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
及其《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重了中国的民族灾难,随后几年中(1898年),
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⑤1900年,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英、法、美、俄、德、
日、意、奥八国联军攻占了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八国联军(另外还有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共11个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
约》的签订,不仅给中国带来沉重的负担,还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
从此,清政府
已完全沦为外国列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深渊。
2.经济领域,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 到了20世纪初,列强不仅在政治上控制
清政府,经济上也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对华资本输出(如:在中国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设银行等,其中,铁路是列强在中国投资最大的一个经济领域,因为它们通过直接投资铁路、向清政府贷款等方式,达到控制筑路大权,并夺取在铁路沿线开发土地、开采矿藏等特权。
)为主,商品输出为辅: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直接剥削掠夺中国人民使列强获得了大量财富,列强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但是,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给给中国造成双重后果:一方面,资本输出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带来了近代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创业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金短缺的矛盾,从而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另一方面,由于资本输出的目的是为了垄断中国的市场,攫取超额利润,所以资本输出会破坏、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或使中国的民族资本处于从属地位。
这就造成了中国经济的畸形、缓慢发展,而最根本的后果是阻碍了中国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另外:资本输出还加剧了各种矛盾①由于资本输出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剥削、奴役殖民地半殖民的一种手段,因此它加剧了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之间的矛盾,引发了亚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革命。
②同时,资本输出又是抢占落后国家市场、打击竞争对手、划分或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种手段,并加强了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因此资本输出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面对列强的掠夺,有识之士纷纷要求清政府采取措施保护民族经济。
为了“收回利权”“振兴实业”,国内掀起筹建铁路公司、集股自修铁路的热潮。
(四川川汉铁路公司是当时全国最有名的三家铁路公司之一)
3.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近代史的两条主线:一是中国人民受列强侵略的耻辱史;另一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两条线索。
(其一是外国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反抗的主线;其二是中国近代化的主线。
在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争中,强国之梦是无数志士仁人始终不渝的志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终极目的也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使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这里,反帝反封建与中国近代化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如果把反帝反封建当作前提的话,近代化就应该是反帝反封建的必然结果。
)
4.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抗争史和探索史(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是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华民族一步步觉醒的历程。
是一部三部曲:
①经济近代化(器物变革):洋务运动——②政治近代化(制度变革):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③思想近代化(观念变革):新文化运动
5.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知识分子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力量也成长起来。
在废科举、兴学堂和出国留学的潮流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和接受了西方政治学说与自然科学。
①以上海和日本东京为中心,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大量报刊,积极宣传革命如:《大陆》《苏报》等②1903年邹容写成《革命军》,书中写道:“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③面对当时的中国局势(极端深重的民族危机,亡国灭种的险境),也有革命者发出“要革命的,这时可以革了,过了这时就没有命了”的呐喊。
(因此,“救亡”成为当时千百万中国人最强烈的要求。
呐喊是为了唤醒中国民众起来革命,救亡图存。
)
6.各地革命团体纷纷建立:①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夏威夷的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核心,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面对革命形势清政府实行“新政”和立宪,但由于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导致清政府这次改革的失败。
人们对清政府愈发不满。
)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武昌起义的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保路运动保护的是川汉、粤汉铁路的主权。
运动发生在全国,高潮是四川保路运动)①背景:清政府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的修筑权收归国有后又出卖给列强,遭到各地民众的强烈反对。
②概况:各地纷纷兴起保路运动,四川民众在同盟会会员的组织下,成立同志会,发动武装起义。
③影响:使得湖北的革命形势迅速进入高潮,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准备在武昌起义。
(保路运动的方式:由和平到武装起义)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
武昌起义士
兵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各起义部队从四面八方向楚望台集中(这说明:武昌起义的主力军是新军。
),起义军猛攻清政府的湖广总督衙门(湖广总督署),1911年1011日,起义军全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当时孙中山在国外,同盟会其他重要领导人也都不在武昌。
推举旧官僚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
光复武汉三镇(汉口、汉阳、武昌)。
3.结合地图归纳武昌起义发生在湖北武汉的有利条件。
(教材p15)此外,还有那些因素?
①从地理位置看: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湖北又素有“九省通衢”之称,处于交通枢纽地位,交通十分便利,加上近代通信、传媒(报纸)等事业的发展,便于传播革命思想。
②从经济发展看:武汉当时经济繁荣,建立了许多钢铁厂、兵工厂、火药厂、造币厂,是“械精饷足”之区,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地区,这使得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
③从革命基础看: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当地人民不断掀起的反帝斗争为武昌起义奠定了群众基础;湖北两个重要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都在武汉,是革命力量最集中的地方,在同盟会影响下,文学社和共进会的成员深入到湖北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奠定了革命基础。
④此外,如:四川保路运动的影响;偶然因素——革命党人在汉口俄租界制造炸弹时不慎发生爆炸。
为防起义消息暴露,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提前起义。
4.1911年是中国农历的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5.从时间看辛亥革命:①8小时——从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的新军工程营第八营打响了起义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8小时。
②41天——武汉三镇(汉口、汉阳、武昌)保卫战坚持了41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③80天——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建立仅用80天。
④123天——从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的爆发到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仅用123天。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的原因:人们对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统治失去信心(不得人心),革命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革命宣传、武装斗争),使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6.辛亥革命的性质: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政治上:辛亥革命是刚刚迈入20世纪的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这次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或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
(注意:封建制度在中国结束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的完成。
)
(2)思想上: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注意:辛亥革命最大的贡献是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封建君主专制、或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8.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
京宣告成立(也即: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是从清朝灭亡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期间的国家名称和年号。
简称民国。
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转变的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终结阶段。
简称民国。
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成立于1912年的民主共和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
南京临时政府由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副总统(黎元洪)和9
名部长组成,革命党人占据着主要地位。
它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权。
它的成立,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一个尝试,宣告了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崩溃。
9. 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誓词:誓词中“倾覆满洲专制政府”体现了民族主义,“巩固中华民国”体现了民权主义,“图谋民生幸福”体现了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0.清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宣统帝)溥仪正式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
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2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或封建帝制)。
11.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根本原因。
①民族资产阶级没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勇气,缺乏进一步的革命纲领和目标。
②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彻底推翻封建主义,未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2).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列强强大,又施展各种手段抵制和破坏辛亥革命。
(3).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在革命的危急关头也乘机进攻革命党人,迫使革命党人对袁世凯妥协退让。
(4).袁世凯为达到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目的,除了同帝国主义列强和各种反动势力勾结外,还运用反革命两手策略,最终骗取了革命党人的信任。
12. 辛亥革命失败的表现:(1)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2)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革命任务(革命目标),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没有实现民族的独立。
(3)辛亥革命后,大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三.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
1.北洋政府(1).建立: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并改组内阁,开始一步步独揽大权,中国历史进入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建国初期以北京为首都的中央政府与政治时期,有时也被称北京政府。
是指民国初年袁世凯及其以后继任者建都于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这是相对于孙中山等国民党势力在南方成立的广州军政府(革命政府)的称呼。
北洋派于这段时间里在中华民国政府的权力格局中占优势地位,因而得名。
北洋派领袖袁世凯及其后继者先后担任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直到1928年北伐战争结束后被国民政府替代为止。
主流观点则以1912年3月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后、或1913年10月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作为起始点。
北洋政府直到1928年张学良(易帜通电)同意加入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之后才正式结束。
(2). 袁世凯的统治:
对内:未经国会审议擅自签订合同,向列强借款,并镇压反抗的革命党人;胁迫国会选举它为正式大总统,全面控制国会。
对外:为了在恢复帝制上获得日本的支持,1915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侵占山东等地的“二
十一条”(注意:1914年,欧洲列强正全力以赴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提出侵占山东等地的“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对中国权益的损害严重且涉及范围深广,被称为“亡国条约”。
它表现出日本强烈的侵略野心,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
)
(3)袁世凯称帝:①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②国人对袁世凯称帝的反应:各阶层人士群起反对,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很快席卷南方多个省份。
③结果:由于欧美列强对日本与中国签订“二十一条”十分不满,加之中国国内局势的发展,迫使袁世凯撤销帝制。
(1916年6月,袁世凯郁郁而死。
)
2.军阀混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很快分裂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当时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四分五裂,动荡不安的局面,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
民国初期的主要军阀有:①皖系军阀(控制安徽、浙江、山东、福建、陕西)②直系军阀(主要控制湖北、江西、江苏及直隶)③奉系军阀(控制奉天、黑龙江、吉林东北三省)④滇系军阀(云南、贵州、四川南部)⑤桂系军阀(广东、广西、湖南南部)⑥山西军阀(山西)补充:(1)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之一,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活动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重要成果。
其中,维新变法运动开启政治民主化的先河,辛亥革命则是政治民主化的真正开始,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思想方面有重大建树。
(2)民族资产阶级的历次活动都归于失败,说明由于其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民主革命必然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4)历史作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链接·拓展
什么是“民权”?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民权观是否相同?
所谓民权,就是民众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三个派别的民权观肯定不相同,否则就不会是三个派别了。
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有参政的权利;革命派主张实行共和制,不仅实现资产阶级掌权,而且强调个人权利;激进民主主义者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实行民主政治。
(4)历史作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链接·拓展
什么是“民权”?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民主主义者的民权观是否相同?
所谓民权,就是民众所应当享有的权利。
三个派别的民权观肯定不相同,否则就不会是三个派别了。
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有参政的权利;革命派主张实行共和制,不仅实现资产阶级掌权,而且强调个人权利;激进民主主义者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实行民主政治。
,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苏共中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防腐处理后用水晶棺安葬在列宁墓之中。
1961年十月革命节前夕的一天深夜,斯大林的遗体被火化后掩埋在列宁墓后面、克里姆林宫围墙脚下重新安葬。
前苏联克格勃第九局局长尼古拉·扎哈罗夫将军,在莫斯科首次披露了1961年斯大林遗体移出红场列宁墓、安葬在克里姆林宫墙下的真实情况。
当时克格勃第九局不仅担任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警卫工作,还肩负着红场列宁墓的警卫。
扎哈罗夫和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维焦宁中将已经预先知道了赫鲁晓夫决定在十月革命纪念日前夕准备将斯大林的遗体移走的消息。
1961年距十月革命纪念日不远的一天,赫鲁晓夫突然召见了他们,并对他们说:“请你们听好,苏共中央政治局马上就要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将斯大林的遗体移出红场列宁墓,新的墓址已经选好了。
”
克里姆林宫卫戍司令维焦宁中将选派了6名战士去挖掘新的墓坑,8名军官将斯大林的水晶棺从列宁墓中提出来送往实验室,然后再把棺柩放进墓坑。
考虑到事关重大,扎哈罗夫建议维焦宁中将一定要选派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可靠人员。
列宁墓的伪装是由克里姆林宫分管后勤的塔拉索夫上校全权负责,他建议用三合板将列宁墓的左右两侧都遮上,这样谁也看不到里面。
此时,美术家萨威科夫在兵工厂的车间里做了一条宽大的白色带子,上面写着“列宁”两个字,用来覆盖现在列宁墓上写有“列宁,斯大林”的地方,因为在大理石的墓座上重新修字来不及。
当天18时,克里姆林宫广场戒严,士兵开始挖掘墓坑。
大约21时许,所有成员都已经到达列宁墓。
斯大林遗体身穿大元帅军服躺在水晶棺里,8名军官慢慢将棺柩朝下放,实验室就在下面的地下室里。
军官们小心翼翼地打开水晶棺的玻璃罩,又格外小心地将斯大林的遗体从里面抬出来。
墓坑由三合板围起来,军官们轻轻地将棺柩放到墓坑里,有人按东正教的习俗抛
下第一把土,接着,墓坑很快就被填平了,上面立了一块大理石的碑牌,简单地写了一行字:“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1879—1953”。
在修建斯大林塑像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简易墓碑都一直立在那里。
列宁的水晶棺移至展示台中央部位,也就是1953年安葬斯大林之前的位置。
士兵们将放置水晶棺的大理石基座清理干净,完全看不出,仅仅一个小时之前,斯大林的水晶棺还在这里停放过。
斯大林遗体迁出列宁墓,迁入苏共中央领导人的墓群之中。
这表明斯大林不能享受像列宁那样的最高领袖地位,而只能把他等同于苏共中央其他领导人。
斯大林的棺材被放入坟坑以后,上级命令把一卡车混凝土浇在上面,将他牢牢盖住,以防有人盗墓。
资产阶级改良派: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
资产阶级实业派张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