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大题.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大题

名词解释大题

名词解释大题1.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抗原: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促使其增至、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3.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与血清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4.抗原决定簇:即抗原表位。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6.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中,可辅助抗体介导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7.细胞因子:(CK)是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

8.白细胞分化抗原:是血细胞在分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9.CD分子: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一群。

10.粘附分子:(CAM)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外基质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1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某一物种某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相互作用,调控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12.APC:(抗原提呈细胞),是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识别、应答、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13.单克隆抗体:B细胞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只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14.集落刺激因子(CSF):指能刺激骨髓不同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并在体外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15.GVHR: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对宿主的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引起组织损伤。

16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其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他抗体(或抗原)发生的反应。

17.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1.名词解释:校准
答: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记录、控制仪器或系统的示值(尤指称量)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参照标准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活动。

2.名词解释:验证
答:验证是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3.名词解释:放行
答:放行是对一批物料或产品进行质量评价,作出批准使用或投放市场或其他决定的操作。

4.名词解释:洁净区
答:洁净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

5.名词解释:物料平衡:
产品或物料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及收集到的损耗之和与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之间的比较,并考虑可允许的偏差范围。

6.名词解释:交叉污染
答: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7.名词解释:回收:
答:在某一特定的生产阶段 将以前生产的一批或数批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加入到另一批次中的操作。

8.名词解释:批号
答:是指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和(或)字母的组合。

9.名词解释:警戒限度
答: 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正常范围 但未达到纠偏限度 需要引起警觉 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10.名词解释:纠偏限度
答: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可接受标准,需要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11.名词解释:中间控制
答:也称过程控制,指为确保产品符合有关标准,生产中对工艺过程加以监控,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调节而做的各项检查。

可将对环境或设备控制视作中间控制的一部分。

名词解释题题

名词解释题题

名词解说题题1.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形态构造、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尸体解剖: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检。

3.活体组织检查:是从活体上用手术切取、钳取等方法拿出病变部位的组织制成切片,进行病理组织检查的方法。

4.细胞学检查:取病变部位表面零落的细胞、穿刺抽取或混悬于各样液体中的细胞制成涂片进行检查的方法。

5、变性:是指细胞或组织因受伤害后而发生代谢阻碍所致,细胞或细胞间质出现一些异样物质或正常物质数目明显增加。

6、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7、重生:机体的细胞和组织丧失后,由缺损周边的同种细胞增生填充的过程。

8、纤维性修复:肉芽组织填充组织缺损后经过纤维化转变为瘢痕组织的过程。

9、肉芽组织:是由大批的重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组成的天真结缔组织。

10、坏疽:组织坏死后,继发有腐败菌感染。

11、机化:坏死组织由肉芽组织取代的过程。

12、溃疡:若坏死发生在皮肤、粘膜,坏死物排出后,形成的缺损。

13、玻璃样变性:指细胞内出门现嗜伊红染色、平均半透明无构造的玻璃样物质。

14、脂肪变性:指脂肪细胞以外的细胞中出现脂肪滴。

15、黏液样变性:指组织间质内出现类黏液的齐集。

16、包裹:如坏死灶较大,不可以完整机化,则由四周增生的纤维组织将其包绕。

17、修复:是指机体的细胞和组织遇到伤害所造成的缺损后,由四周同种细胞的重生或纤维性修复的过程。

18、创伤愈合:是指组织遭到到创伤后进行重生修复的过程。

19、腐败:坏死发生在皮肤粘膜的表浅惹起表浅的缺损。

1.炎症:拥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所发生的防守为主的反响。

2.炎细胞浸润:白细胞从血管内溢出到组织空隙中的现象。

3.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响的化学因子。

4.假膜性炎:发生于粘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5.绒毛心:在心包的纤维蛋白性炎时,因为心脏搏动,使心外膜上的纤维蛋白形成无数绒毛状物。

6.脓细胞:变性和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名词解释 (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名词解释 (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一、名词解释(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多重继承答:指得是一个类可能有多个基类,是从多个类继承得来的2、聚集(Aggregation)答:聚集(Aggregation)是表达主体部分关系的关联,它用在聚合端的菱形符号来表示。

如桌子和桌腿的关系。

3、类图!答:反映类及类之间关系的视图。

4、持久对象答:可通过对象标识来访问的对象因其能够被保存在持久性存储器中,因而被称为持久性对象,其生存周期超出了应用程序的一次性运行时间。

5、关联答:描述链集合的一种结构关系,其中链是对象之间的连接;它是与实例间连接相关的两个或多个类元之间的语义关系。

-6、组成(Composition)答:组成(Composition)是关联的更强的形式,具有管理组成部分的特有责任,如组成部分的分配和释放。

如树和树叶的关系。

另外,离开整体后部分不能独立存在或者失去意义。

1、下图是某个系统的类图表示。

请指出图中用箭头标出的四处位置的含义分别是什么答:1是泛化关系,2是1对多的关联关系,3是1对1的关联关系,4是组成关系。

2、列举使用UML进行建模时用到的静态结构模型答:用例图、对象图、类图、组件图、部署图是静态结构模型、5、分析说明为什么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为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答:面向对象方法之所以特别有利于软件复用,是由于它的主要概念及原则与软件复用的要求十分吻合。

支持复用的OO 概念与原则是:对象与类、抽象、封装、继承与一般——特殊结构、整合与整体——部分结构、粒度控制、多态性。

对象与类:OO 方法用对象描述问题域中的事务,并用类作为同种对象的抽象表示。

类是系统的基本构成单位,它符合可复用构件所应具备的那些特性:完整性、独立性、可标识性、一般性。

抽象、封装:尤其是OO 方法的对象封装性,为软件复用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综合题(共3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1、问题描述为:建立图书信息管理系统。

系统要求实现以下功能:1)用户管理功能,包括读者信息的录入、修改、更新,以及登录等。

药理名词解释和大题

药理名词解释和大题

一、名词解释1、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的目的,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效果,称为药物的治疗作用。

2、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伴随治疗作用的同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或有害的作用。

3、副作用:是指在常用治疗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良反应。

4、首过效应:内服药物从胃肠道吸收经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在肝药酶和胃肠道上皮酶的联合作用下进行首次代谢,使进入全身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称为~5、生物转化:药物在体内经化学变化生成代谢产物的过程。

(代谢)6、药酶: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在各种酶的作用下完成的,参与生物转化的酶主要是肝脏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简称药酶,包括催化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反应的酶系。

7、肝肠循环:从胆汁排泄进入小肠的药物中,其中某些具有脂溶性的药物,又可从肠道重吸收,形成~。

8、消除半衰期:体内药物浓度或药量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又称血浆半衰期或生物半衰期。

一般简称半衰期。

9、表观分布容积(Vd):指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总量按血浆药物浓度分布所需的总容积。

10、生物利用度(F):药物以某种剂型的制剂从给药部位吸收进入全身循环的速率和程度。

11、配伍禁忌: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可能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效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称为~。

12、镇静药:能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轻度抑制作用,减弱机能活动,从而起到缓和激动,消除躁动、不安,恢复安静的一类药物。

13、自体活性物质:动物体内广泛存在,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物质的统称,又称为“自调物质”。

14、化学治疗:抗微生物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及对由微生物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统称为~,简称化疗。

15、化疗药:对病原体通常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作用,而对机体没有或只有轻度毒性的药物。

16、抗菌谱:药物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范围。

17、MIC:最小抑菌浓度,能够抑制培养基内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

名词解释100题

名词解释100题

名词解释100题名词解释100题1. 高渗性脱水:又叫原发性脱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呈高渗状态。

2. 低渗性缺水3.代谢性酸中毒4.灭菌: 要求无论何种与手术区接触的器械物品,都必须预先采用物理等方法消灭其上附着的细菌。

5.急症手术:指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迅速作好准备实施手术,如脾破裂。

6.根治手术:是就恶性肿瘤手术方法而言,根治手术是指切除恶性肿瘤及其邻近组织,加区域淋巴结清扫等。

7.感染手术: 如脓肿切开引流术。

8.择期手术: 在一段不太长的时间内,手术迟早,不致影响治疗效果,容许术前充分准备,达到一定的标准条件,再选择最有利的时机施行手术。

9.局部浸润麻醉:在手术切口及其周围组织分层注射局麻药,使局部神经末梢受阻滞,称局部浸润麻醉。

10.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使某些脊神经被阻滞,从而产生的一定区域麻醉的方法。

1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将局麻药注入蛛网漠下腔使某些脊神经被阻滞,从而产生的一定区域麻醉的方法又称腰麻。

12.麻醉平面:椎管内麻醉,感觉神经被阻滞后,可用针刺法测定皮肤痛觉消失的范围,其上、下界限称为麻醉平面。

13.复合麻醉:指同时或先后应用几种麻醉药或采用多种麻醉方法,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以增强麻醉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良好恢复的麻醉方法。

14.等渗性脱水: 水钠丢失情况大致相等,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

15. 低血容量休克16.呼吸性硷中毒: 细胞外液中原发于HCO3-减少者称呼吸硷中毒。

17.休克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的反应,是全身微循环障碍,组织和器官氧合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引起代谢障碍,细胞结构和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全身反应的病理综合征。

18.有效循环血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心血管系统进行循环的血量。

取决于充足的血容量,有效的心排出量,适宜的周围血管张力。

19.中心静脉压: 是指右心房及胸腔内上下腔静脉的压力,主要反映回心血量及右心射血能力,正常值5-10cmH2O。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篇(一)名词解释1.问诊(inquiry)即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是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和回答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的过程。

2.症状(symptom)是患者患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如疼痛、瘙痒。

3.体征(sign)是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肝脾肿大。

4.体格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检查,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5.主诉(chief complaints)是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二)填空题1.(1)发生;(2)发展;(3)演变;(4)诊治。

2.(1)既往的健康状况;(2)曾经患过的疾病;(3)手术外伤史;(4)预防注射史;(5)过敏史。

3.(1)未婚或已婚;(2)结婚年龄;(3)配偶健康状况;(4)性生活情况;(5)夫妻关系。

4.(1)初潮的年龄;(2)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3)经血的量和色;(4)经期症状;(5)有无痛经或白带;(6)末次月经日期;(7)闭经日期;(8)绝经年龄。

5.(1)妊娠次数;(2)生育次数;(3)妊娠与生育的年龄;(4)人工或自然流产的次数;(5)有无死产;(6)是否手术产;(7)有无产褥感染;(8)计划生育状况。

6.(1)父母;(2)兄弟;(3)姐妹;(4)子女。

(三) 问答题1.采集现病史应包括的内容:①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②主要症状的特点;③病因与诱因;④病情的发展与演变过程;⑤伴随症状;⑥诊治经过;⑦病情中的一般情况。

2.系统回顾问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头颅五官: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龈出血、牙痛、咽喉痛、声音嘶哑;②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③心血管系统:心悸、心前区疼痛、端坐呼吸、下肢水肿;④消化系统:食欲减退、吞咽困难、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便秘、黄疸;⑤泌尿生殖系统:尿急、尿频、尿痛、尿血、排尿困难、颜面水肿、尿道及阴道异常分泌物;⑥内分泌系统与代谢:多饮、多食、多尿、怕热、多汗、显著肥胖或消瘦、色素沉着、闭经;⑦造血系统:皮肤苍白、头昏眼花、乏力、皮肤淤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⑧肌肉与骨关节系统:关节红肿、关节畸形、运动障碍、肌肉萎缩、肢体无力;⑨神经系统:头痛、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瘫痪;⑩精神系统: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情绪异常。

名词解释题库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库及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题库及参考答案1、圆水准器轴——圆水准器零点(或中点)法线。

2、管水准器轴一一管水准器内圆弧零点(或中点)切线。

3、水平角一一过地面任意两方向铅垂面之间的两面角。

4、垂直角--地面任意方向与水平面在竖直面内的夹角。

5、视差--物像没有成在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面上,产生的照准或读数误差。

6、真北方向--地面P点真子午面与地球表面交线称为真子午线,真子午线在P点的切线北方向称真北方向。

7、等高距一一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8、水准面一一处处与铅垂线垂直的连续封闭曲面。

9、直线定向--确定地面直线与标准北方向的水平角。

10、直线定线一一用钢尺分段丈量直线长度时,使分段点位于待丈量直线上,有目测法与经纬仪法。

11、竖盘指标差--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望远镜置于盘左位置,视准轴水平,竖盘指标管水准气泡居中(或竖盘指标补偿器工作正常),竖盘读数与标准值(一般为90°)之差为指标差。

12、坐标正算--根据一条边长的方位角与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

13、坐标反算--根据一条边长的坐标增量,计算方位角与水平距离。

14、直线的坐标方位角一一直线起点坐标北方向,顺时针到直线的水平夹角,其值应位于0°~360°之间。

15、地物一一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它包括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桥梁等。

16、地貌一一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它包括山地、丘陵与平原等。

17、地形--- 地物和地貌总称。

18、测定--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与计算将地物和地貌的位置按一定比例尺、规定的符号缩小绘制成地形图,供科学研究与工程建设规划设计使用。

19、测设一一将在地形图上设计建筑物和构筑物的位置在实地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20、真误差一一观测值与其真值之差。

21、闭合差一一一系列测量函数的计算值与应用值之差。

22、限差一一在一定测量条件下规定的测量误差绝对值的允许值。

23、相对误差一一测量误差与其相应观测值之比。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大题(含答案)——等候伊人2、简述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与机制。

[考点]消化管不同部位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不同。

[解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食糜到达回肠时,营养物质多已吸收完毕。

另外,胆盐和维生素B12则主要在回肠主动吸收。

(1)糖的吸收食物中的淀粉和糖原需要消化成单糖后,才被吸收。

在肠管中吸收的主要单糖是葡萄糖,而半乳糖和果糖较少。

单糖是通过载体系统的主动转运过程而被吸收的。

在转运过程中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当钠泵被阻断后,单糖的转运即不能进行。

糖被吸收后,主要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而进入淋巴的很少。

(2)蛋白质的吸收蛋白质食物分解为氨基酸后,由小肠全部主动吸收。

与单糖的主动吸收相似,转运氨基酸也需要钠泵提供能量。

氨基酸吸收后,几乎全部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

(3)脂肪的吸收脂肪(甘油三酯)在消化后主要形成甘油,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一酯。

此外还有少量的甘油二酯和未经消化的甘油三酯。

胆盐可与脂肪的各种消化产物形成水溶性复合物,并聚集成脂肪微粒。

一般认为脂肪的吸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吞饮脂肪微粒;另一种是脂肪微粒的各种成分,分别进入肠上皮细胞,在细胞内,进入的脂肪分解产物又重新合成脂肪,形成乳糜微粒。

乳糜微粒和分子较大的脂肪酸最后转移入淋巴管。

甘油和分子较小的脂肪酸可溶于水,在吸收后扩散入毛细血管。

所以,脂肪的吸收有淋巴途径和血液途径两种,但以前者为主。

(4)水分的吸收水分主要由小肠吸收,大肠可吸收通过小肠后余下的水分,而在胃中吸收很少。

小肠吸收水分主要靠渗透作用。

当小肠吸收其内容物的任何溶质时,都会使小肠上皮细胞内的渗透压增高,因而水分随之渗入上皮细胞。

(5)无机盐的吸收一般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吸收很快;而多价碱性盐类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和草酸盐等,则不能吸收。

三价的铁离子不易被吸收,维生素C可使高价铁还原为两价的亚铁而促进其吸收。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题

病理学名词解释大题

1化生:为适应环境变化,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组织的过程。

2坏死:以溶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中细胞的死亡3凋亡:是指机体细胞在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一种程序性的细胞死亡。

4肉芽组织:是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由纤维母细胞、毛细血管及一定数量的炎性细胞等有形成分组成的。

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5血栓:在活体的心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析出、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栓。

6梗死:局部组织因血流中断引起的缺血性坏死7、肉芽肿: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物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为特征。

8异型性:无论在瘤细胞形态还是在组织学结构上,肿瘤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称为异型性。

(反映了肿瘤分化程度)9:癌前病变:指具有癌变潜在可能性的病变,这些病变长期存在有可能转变为癌。

-10、假小叶:是肝硬化的特征性病变,是指由广泛增生的纤维在组织将原来的肝小叶和再生的肝细肝细胞团。

11、结核结节:是在细胞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由于上皮样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加上外周局部聚集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

12、原发综合征: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13风湿小体:风湿性肉芽肿,也称阿少夫小体。

多见于心肌间质、心内膜下及皮下结缔组织,是一种肉芽肿型病变,形状略呈梭行形。

镜下中心见纤维素样坏死,周围有Aschoff细胞,外周有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心衰细胞: 左心衰竭肺淤血时,有些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并将其分解,胞浆内形成含铁血黄素,此时这种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又称心衰细胞。

15.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原位癌一般指粘膜鳞状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几乎*累及或累及上皮的全层(上皮内瘤变Ⅲ级)但尚未侵破基底膜而向下浸润生长者。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题库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题库

中国近代史名词解释题库1. 鸦片战争:这可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件啊!就好比一个国家的大门被强行踹开了一样。

想想看,英国人为了赚钱,拼命往中国卖鸦片,这能忍吗?林则徐虎门销烟就是对他们的有力回击!这难道不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吗?2. 太平天国运动:哇哦,这可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呀!就像是一群受压迫的人奋起反抗,想要打破旧秩序。

洪秀全带领着大家,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那场面,肯定很壮观吧!难道你不想知道更多关于他们的故事吗?3. 洋务运动:嘿,这可是清朝的一次大尝试呢!就像一个生病的人想要通过吃药来恢复健康一样。

李鸿章、张之洞他们搞工厂、建海军,想要让国家强大起来,可惜最后没完全成功,但也留下了不少东西呀!这是不是很有意思呢?4. 甲午中日战争:哎呀呀,这场战争可太惨啦!就像被人狠狠打了一拳。

日本野心勃勃地来侵略,我们的北洋舰队奋力抵抗,结果却很悲壮。

邓世昌他们的英勇事迹,难道不让人感动和气愤吗?5. 戊戌变法:这可是一群有理想的人想要变法图强啊!就如同在黑暗中寻找光明。

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努力尝试,虽然最后失败了,但那种精神值得我们记住呀!这难道不是一次勇敢的尝试吗?6. 义和团运动:哇,这是老百姓的愤怒爆发呀!就像火山喷发一样。

他们勇敢地对抗洋人,虽然方式可能有点简单粗暴,但那股子劲头,真让人佩服!这是不是让人热血沸腾呢?7. 辛丑条约:哎呀,这个条约简直是太屈辱啦!就像被人死死踩在脚下。

那么多苛刻的条件,让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这难道不是一段痛苦的记忆吗?8. 辛亥革命:哇塞,这可是推翻封建王朝的大事件呀!就好像是打破了一个旧世界,迎来了新的希望。

孙中山他们的努力,终于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啦!这是不是很了不起呢?9. 新文化运动:嘿,这可是一场思想的大解放呢!如同给人们的脑子来了一场洗礼。

陈独秀、李大钊他们倡导新思想、新文化,让人们的眼界大开呀!这是不是很有意义呢?10. 五四运动:哇哦,这是青年们的怒吼呀!就像一阵狂风席卷而来。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

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大学语文试题库·名词解释1、六书说:是关于汉字的构造最通行的学说。

所谓六书,用《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的说法,六书是:一曰指事,二曰象形,三曰形声,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

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2、“春秋笔法”,又称被称为微言大义,是一种使用语言的艺术,是孔子首创的一种文章写法。

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中虽然不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但是却通过细节描写,修辞手法(例如词汇的选取)和材料的筛选,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主观看法。

3、《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早期的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相传作者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它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都是用来解释和阐明《春秋》的。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5、新词语:所谓新词语,是指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词语。

新词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它能直观迅速地反映社会的发展,历史上社会发展的时期往往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高峰时期。

6、方言:是共同语的地域分支,指在某一个地方通行的语言。

7、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一致的标准,并用这一标准来消除现代汉语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以提高其交际效果,并促进这种标准的全面推行。

8、《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之一。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赋、比、兴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历年考题(名词解释篇)

历年考题(名词解释篇)

历年考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基准(环境管理学):环境基准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对特定对象(人或其他生物等)不产生不良或有害影响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同一污染物在不同的环境要素中或对不同的保护对象有不同的基准值。

2.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络结构,是人类在改造和适应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特殊人工生态系统。

3.灰霾(大气学):也称为霾。

空气中大量的灰尘,有机碳氢化合物等微小粒子使大气混浊,导致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空气普遍混浊现象称为霾。

4.残留期(土壤):污染物在通过环境的自净作用,在环境中的含量减少75%所需的时间。

5.环境激素(基本概念):环境激素是一类能干扰生物和人体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外来化学物质,它破坏生物体正常的自身稳定性及调节发育过程中激素的产生,释放,代谢等作用。

其大多具有雌激素的效应,又称为“环境雌激素”。

6.水体富营养化(水环境):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水体,引起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水体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水质恶化,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7.等效声级(环境评价/声环境):即将某一段时间内连续暴露的不同A声级变化,用能量平均的方法以A声级表示该段时间内的噪声大小。

主要用于评价非稳态声级。

8.暴露评价(环境评价):暴露评价是对人群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有害因子的强度,频率和时间进行测量,估算和预测的过程,是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的定量依据,包括暴露人群的特征鉴定和被评物质的浓度与分布的确定。

9.环境承载力(环境管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承载能力,即指在某一个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承受人类活动作用的阀值。

10.光化学烟雾(大气):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反应生成臭氧,过氧乙酰硝酸酯,高活性自由基等二次污染物。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名词解释(最终版题目汇总)

名词解释(最终版题目汇总)

病生---名词解释1.健康:2.亚健康:3.疾病:4.脑死亡:脱水(各型):5.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钾血症:6.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等渗性脱水:7.水肿(包括显隐性):显性水肿:8.隐形水肿:9.水中毒:10.积水:11.低钾血症:。

高钾血症:12.代酸:代碱:呼酸:呼碱:13.阴离子间隙(AG):14.反常型酸性尿:15.缺氧(包括四型):乏氧性缺氧(低张性):血液性缺氧(等张性低氧血症):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16.发绀:17.肠源性发绀:18.发热:19.过热:20.发热激活物:21.内生致热源:在22.热限:23.应激:。

24.应激源:25.热休克蛋白\HSP,heat shock protein:26.急性期反应蛋白:27.应激性溃疡:28.心身疾病:29.细胞凋亡:30.凋亡小体:31.凋亡蛋白酶(caspase):32.细胞信号转导:33.缺血再灌注损伤:34.钙超载:35.自由基:36.氧自由基:37.活性氧:38.休克:39.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40.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41.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2.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43.心律失常:44.心肌顿抑:45.心功能不全:46.呼吸衰竭(Ⅰ、Ⅱ型):47.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8.静脉血掺杂:49.死腔样通气:50.肺性脑病:51.功能性分流:52.解剖分流:53.肝性脑病:54.肝肾综合征:55.假神经递质:56.急性肾功能不全:57.慢性肾功能不全:58.肾性贫血:59.肾性高血压:60.肾性骨营养不良:61.尿毒症:62.意识障碍:63.疼痛:64.AD(Alzheimer disease)\阿尔次海默病:65.限制性通气不足:66.阻塞性通气不足:67.心力衰竭:68.心脏前负荷:69.氨中毒:70.休克肺:71.少尿:72.无尿:73.受体减敏:74.意识障碍:75 细胞信号转导:。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微生物学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外文的要先翻译再解释〕Strain芽孢萌发Eukaryotes发酵生物降解转导共生固氮作用启动子Eutrophication噬菌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_______,而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_______。

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是_____和_______。

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________。

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等,其中_____方法保藏菌种的时间最长久。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引起培养基pH值改变的原因主要有_____和_____。

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将细菌的生长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四个时期,作为研究材料应取_____时期细菌最适宜。

微生物突变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等类型。

9._____是指存在于细胞或病毒中的所有基因。

细菌一般情况下是有_____套基因;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_____套基因。

在真菌和藻类植物中都发现有病毒存在,这些病毒分别称为_____和_____。

是_____的简称,它主要由_____,_____和_____三个根本反响组成。

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包括_____,_____和_____等。

双名法命名是指种的学名由_____和_____加词两局部组合而成。

细菌的转座因子有_____,_____和_____三种类型。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何为抗体?简述免疫球蛋白的根本结构。

rRNA被认为是一把好的谱系分析“分子尺〞,其主要依据是什么?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起着哪些作用?微生物的多样性主要表达在哪些方面?基因突变的特点有哪些?四、论述题〔共50分〕论述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10分〕表达烈性噬菌体侵染寄主的过程。

生化名词解释及大题

生化名词解释及大题

生化资料:一、名词解释1.糖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2.糖酵解:在机体缺氧的条件下,葡萄糖经一系列酶促反应生成丙酮酸进而还原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亦称糖的无氧氧化。

3.受体:靶细胞中能识别信息分子并与之结合,引起特定生物学效应的蛋白质,个别为糖脂。

4.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营养素,是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甚少,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一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5.必须脂肪酸:机体需要而体内不能合成,必须从植物中获得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6.同工酶:是指具有相同催化功能(即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一组酶。

7.等电点: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成为兼性离子,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8.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组成氨基酸残基侧链与酶的活性密切相关的一些化学基团在一级结构上可能相距很远,但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组成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能和底物特异的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

这一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9.一碳单位:一碳单位是指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含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二、简答1.简述一碳单位的概念,载体,生理意义?一碳单位是指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的含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叶酸的辅酶形式四氢叶酸是一碳单位的载体。

一碳单位的主要功用是参与核苷酸的合成:N5、N10=CH-FH4和N10-CHOFH4参与嘌呤核苷酸合成。

N5、N10-CH2-FH4参与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核苷酸是合成核酸的原料,故一碳单位在核酸合成中占重要地位。

2.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应用?⑴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作为两性电解质,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在同一pH 的溶液中不同的蛋白质带电性质和数量不同,藉此分离、纯化蛋白质的方法有电泳、离子交换层析、等电点沉淀法等。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目录1.1.管理1.2.管理学1.3.系统2.1.霍桑试验2.2.全面质量管理2.3.经济人2.4.社会人2.5.战略管理3.1、社会责任3.2.管理道德4.1.计划工作4.2.限定因素原理4.3.改变航道原理4.4.许诺原理4.5.灵活性原理5.1.目标5.2.目标管理5.3.核心能力5.4.使命5.5.战略5.6.政策6.1.预测6.2.决策6.3.程序化决策6.4.德尔菲法6.5,计量决策方法6.6.主观决策方法7.l.组织工作7.2.组织结构7.3.管理宽度原理7.4.目标统一原理7.5.责权一致原理8.1、职位设计8.2.管理宽度8.3.组织结构8.4.矩阵结构8.5.斯隆模型9.1.授权9.2、活性化9.3.委员会管理9.4.直线职权9.5.参谋职权9.6.职能职权10.1.过程10.2.六西格玛质量目标10.3.业务流程再造10.4.组织变革11.1.人员配备12.1.人才生命周期12.2.管理愿望12.3.管理能力13.1.领导工作13.2.指明目标原理13.3.命令一致原理13.4.9.l型管理13.5.直接管理原理13.6.移情作用14.1.团队14.2.过程改进团队14.3.工作团队14.4.自我管理团队15.1.沟通15.2.完整性原则15.3.非正式沟通15.4.平行沟通16.1.管理学中的激励16.2.“经济人”16.3.需要层次理论16.4.保健因素16.5.强化17.1.控制工作17.2.管理突破17.3,例外情况原理17.4.直接控制原理17.5.控制关键点原理17.6.前馈控制18.1.预算18.2.零基预算18.3.计划评审技术18.4.管理审核19.1.管理信息系统19.2.系统名词解释题答案1.1.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1.生化需氧量:表示在有氧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活动,可降解的有机物稳定化所需的氧量2.化学需氧量:表示利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3.滤速调节器:是在过滤周期内维持滤速不变的装置。

4.沉淀:是固液分离或液液分离的过程,在重力作用下,依靠悬浮颗粒或液滴与水的密度差进行分离。

5.沉降比:用量筒从接触凝聚区取100mL水样,静置5min,沉下的矾花所占m L数用百分比表示,称为沉降比。

6.水的社会循环:人类社会从各种天然水体中取用大量水,使用后成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它们最终流入天然水体,这样,水在人类社会中构成了一个循环体系,称为~。

7.接触凝聚区:在澄清池中,将沉到池底的污泥提升起来,并使这处于均匀分布的悬浮状态,在池中形成稳定的泥渣悬浮层,此层中所含悬浮物的浓度约在3~10g/L,称为~。

8.总硬度:水中Ca2+、Mg2+含量的总和,称为总硬度。

9.分级沉淀:若溶液中有数种离子能与同一种离子生成沉淀,则可通过溶度积原理来判断生成沉淀的顺序,这叫做分级沉淀。

10.化学沉淀法:是往水中投加某种化学药剂,使与水中的溶解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盐类,形成沉渣,从而降低水中溶解物质的含量。

11.电解法:是应用电解的基本原理,使废水中有害物质,通过电解过程,在阳、阴极上分别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转化成为无害物质以实现废水净化的方法。

12.电渗析:是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利用阴。

阳离子交换膜对溶液中阴阳离子的选择透过性,而使溶液中的溶质与水分离的一种物理化学过程。

13.滑动面:胶粒在运动时,扩散层中的反离子会脱开胶粒,这个脱开的界面称为滑动面,一般指吸附层边界。

14.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上的过程,它可发生在气-液、气-固、液-固两相之间。

15.物理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引力产生的吸附。

16.化学吸附:是吸附质与吸附剂之间由于化学键力发生了化学作用,使得化学性质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抗原: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促使其增至、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3.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与血清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4.抗原决定簇:即抗原表位。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6.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中,可辅助抗体介导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7.细胞因子:(CK)是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

8.白细胞分化抗原:是血细胞在分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9.CD分子: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一群。

10.粘附分子:(CAM)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外基质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11.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某一物种某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相互作用,调控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12.APC:(抗原提呈细胞),是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 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识别、应答、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13.单克隆抗体:B细胞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只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14. 集落刺激因子(CSF):指能刺激骨髓不同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并在体外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15. GVHR: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对宿主的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引起组织损伤。

16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其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他抗体(或抗原)发生的反应。

17. 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18.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19.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是指淋巴细胞的定向游动,包括淋巴干细胞向中枢淋巴器官归巢,成熟淋巴细胞向外周淋巴器官归巢,淋巴细胞再循环,以及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1.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意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发生活化、增殖、分化或无能、凋亡,进而出现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2.免疫耐受:指对特异性应答的T、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活化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效应的现象。

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感知和调节其自身应答的能力。

4. 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

(hypersensitivity)又称变态反应。

5.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的免疫应答,产生自身抗体或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正常生理现象。

6.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疾病状态。

7.免疫缺陷病:是一种免疫系统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伤而使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增殖和代谢异常,并导致免疫功能不全所出现的临床上以感染为主的一组综合征。

9. 移植免疫:是指机体接受其他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后,机体与移植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免疫应答。

10.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又称Forssman抗原。

11.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Fc受体细胞通过识别抗体的Fc段直接杀伤被抗体包被的靶细胞。

NK细胞是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

12.佐剂: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射机体时,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称为佐剂14. 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15.膜式识别受体:(PRR)指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表面或胞内器室膜上能够识别病原体某些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

16.病原相关模式分子:(PAMP)即PP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病原体及产物所共有的,高度保守的特定分子结构。

17. 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

该抗原由T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问答题1.试述Ig的基本结构,功能区及水解片段,并以文字标注各功能区生物学活性。

答:单体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是一”Y”字型的四肽链结构,由两条完全相同的重链(H)和两条完全相同的轻链( L)以二硫键连接而成。

重链和轻链近氨基端的1/4或1/2a氨基酸序列变化很大,为可变区;其他部分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为恒定区。

位于CH1和CH2之间,富含脯氨酸的区域,为铰链区。

免疫球蛋白功能区的作用有:1.VH和VL是结合抗原的部位;2.CH1和CL遗传标志所在;3.IgG的CH2和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结合位点,可启动补体活化经典途径;4.IgG CH2可通过胎盘;5.IgG 的CH2/CH3和 IgE的CH4有亲细胞活性。

水解片段及功能:(1)木瓜蛋白水解片段;2个Fab片段(功能可与抗原结合)和1个Fc片段(功能可激活补体、结合细胞、通过胎盘)。

(2)胃蛋白酶水解片段;一个具有双价活性的F(ab')2段(功能可同时结合两个抗原表位)和若干个小分子多肽碎片(pFc')(无生物学作用)2.试述青霉素引发全身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原则。

答:(1)发生机制:青霉素为半抗原,初次进入机体后,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醛酸、青霉烯酸等与组织蛋白结合则构成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并以Fc段结合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Fc受体,而使机体致敏。

当再次接触时,青霉噻唑醛酸或青霉烯酸蛋白通过交联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分子,而刺激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介质,从而触发过敏反应,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2)防治原则①寻找变应原,避免接触。

可通过询问过敏史和皮肤试验来确定变应原;皮试阳性者可改换药物;②作好急救准备,如准备肾上腺素等抢救药,随时进行抗休克治疗。

简答题1.试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全过程。

答:经典激活途径(classical pathway)指主要由C1q与激活物(IC)结合后,顺序活化C1r、C1s、C4、C2、C3,形成C3转化酶(C4b2b)与C5转化酶(C4b2b3b)的级联酶促反应过程。

它是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方式。

2.简述MHC抗原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1) 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在移植时,同种异体内MHC抗原可作为异己抗原刺激机体,发生强烈的移植排斥反应。

(2) 抗原提呈作用。

在抗原提呈细胞内,MHC分子通过与抗原肽结合,形成MHC-抗原肽复合体,可被具有相应抗原受体识别结合,完成抗原呈递,启动免疫应答。

(3) MHC限制性。

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相互作用时,只有当二者MHC分子一致时, T细胞才能被激活,即细胞间相互作用的MHC限制性。

(4)诱导胸腺细胞分化。

MHC分子参与胸腺细胞(前T细胞) 在胸腺中的分化和发育。

通过阴、阳性选择后,胸腺产生对自身抗原无反应性的T细胞,形成天然自身免疫耐受;同时亦产生对非己抗原具有应答作用的T 细胞,T细胞对非已抗原的应答作用受MHC分子制约。

3. HLA I 类和Ⅱ类抗原的结构、组织分布、功能及与抗原肽相互作用特点:Image4.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相互关系?答:(1)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固有免疫细胞对初始T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提呈能力,被单核-巨噬细胞降解的产物可直接激活B细胞,启动体液免疫应答。

(2)固有免疫调节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通过分泌不同的细胞因子调节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增强B、T细胞对抗原的初次应答强度;DC、补体受体、Fcγ受体在诱导及维持免疫记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固有免疫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效应;效应Th1细胞通过分泌多数细胞因子,活化吞噬细胞和NK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或杀伤活性,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生物。

抗体本身不能直接清除病原生物,只有在吞噬细胞和NK细胞以及补体的参与下,通过调理吞噬或ADCC等机制,才能有效杀伤和清除病原生物等异物。

6.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答:①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如IFN、TNF等。

②免疫调节作用,如IL-1、IL-2、IL-5、IFN等。

③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如M-CSF、G-CSF、IL-3等。

④参与和调节炎症反应。

如:IL-1、IL6、TNF等细胞因子可直接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的发生。

7.简述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答:(1)初次应答:当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时,需首先刺激有限的特异性细胞克隆繁殖才能达到足够的反应细胞数,表现为经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才能在血液中检出抗体。

(2)再次应答: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原有抗体与抗原结合,使抗体效价迅速增加,并活化记忆B细胞。

初次应答特点:①潜伏期长②产生的抗体浓度低③在体内持续时间短④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低,以IgM为主。

再次应答特点:①潜伏期短,一般为1~3天,血液中即出现抗体②产生的抗体浓度高③在体内持续时间长 ④抗体与抗原的亲和力高,以IgG为主。

9.简述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答:一、体液免疫效应:(1)激活补体系统溶解肿瘤细胞。

(2)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直接杀伤IgG包裹的肿瘤细胞。

(3)调理吞噬作用。

(4)干扰肿瘤细胞的某些生物学行为。

(5)其他作用。

二、细胞免疫效应:(1)CD4+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增强CTL的功能,激活巨噬细胞或其他APC,产生肿瘤坏死因子发挥溶瘤作用。

(2)CD8+T细胞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并在TH 细胞的辅助下活化后直接杀伤肿瘤细胞;②活化的CTL可分泌淋巴因子如γ干扰素、淋巴毒素等间接地杀伤肿瘤细胞。

10.比较人工主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及常用的免疫制剂由哪些?答:(1)人工主动免疫是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给机体注射抗原性物质(疫苗),使机体免疫系统因受抗原刺激而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