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
内容摘要:《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人王实甫所作,被金圣叹与《庄子》、《离骚》、《史记》、《水浒》和杜甫的诗歌相列,誉为第六才子书。其语言艺术独具特色,从唱词到道白,无一不是极具戏剧性和个性化的,又结合当时的方言俚语和前人词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形成了其文辞优美,诗意浓郁的语言特色,本文将从戏剧性与个性化,生动活泼的民间口语与优美的诗词,形式多样的修辞手法与韵律三个方面来论述《西厢记》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言艺术;戏剧化;口语;修辞
《西厢记》,全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剧作家王实甫所作。源自于公元九世纪唐代元稹所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金人董解元将其改编为《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写成了杂剧《西厢记》。《西厢记》全书分为五本,各本的标题为: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西厢记》写书生张君瑞路经普救寺,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后因老妇人反对未能如愿,侍女红娘竭力相助,二人终成眷属。杂剧《西厢记》在语言上注重戏剧性,同时通过语言赋予
不同角色以不同的个性。戏剧语言的性格化运用,使《西厢记》具有了文采自然,雅俗共赏,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特点。《西厢记》的这种语言特色,在张生,莺莺,红娘和老夫人的一言一行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张生是《西厢记》这部才子佳人剧的男主人公。他本是一个埋头诗文,一心考取功名的书生,身如蓬转,行踪不定。蒲州只不过是他进京应举和探望驻守在附近的友人白马将军杜确的临时落脚点而已。以下是他在《点绛唇》和道白中的自叙。
【仙吕·点绛唇】游艺中原,脚根无线,如蓬转。望眼连天,日近长安远。
【混江龙】向《诗》《书》经传,蠹鱼似不出费钻研。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投至得云路鹏程九万里,先受了雪窗萤火二十年。才高难人俗人机,难乖不遂男儿愿。空雕虫篆刻,缀断简残编。
在普救寺张生与崔莺莺邂逅相逢,便陷入了追求男女之爱的狂热状态中。为了追求莺莺,他赁居西厢、借故搭斋、月下吟诗、寺警时挺身而出、寄书传情、隔墙弹琴、越墙赴会等,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执著追求与莺莺的婚姻,显得至诚而近乎痴傻。如他见了红娘,知道她是莺莺的侍婢,便自报家门说: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本贯西洛人也,年方二十三岁,并不曾娶妻。这话就让人觉得至诚至痴。最终,他以自己的执著,至诚,历尽艰难挫折,如愿以偿。这些戏剧语言深刻的突出了人物性格。
在《西厢记》中,莺莺追求婚姻自主,叛逆封建礼教的个性也展
露无疑。如写莺莺自从看见张生以后青春意识的觉醒和伤春的情态。
【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池塘春晓,栏槛辞春;粉蝶清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如写老夫人赖婚以后,莺莺对月伤怀。
【越调·斗鹌鹑】云敛晴空,冰轮乍涌;风扫残红,香阶乱拥;离恨千端,闲愁万种。夫人那,“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他做了个影儿里的情郎,我做了画儿里的爱宠。
又如莺莺月夜听琴后的反应。
【圣药王】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东西,尽在不言中。
又如在《长亭送别》一折中,她将功名利禄斥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告诫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并说“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由此可见,她的叛逆还在于她对门第观念、功名利禄的蔑视。自此,一个追求婚姻自主,叛逆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形象就跃然纸上。
红娘是《西厢记》中最为活跃的人物。她的热情,勇敢,机智,泼辣和富有正义感的性格,令她热心帮助张生和莺莺,最终促成了《西厢记》的圆满结局。
在普救寺解围时,红娘邀张生去见老夫人时,张生特意打扮过,让红娘看他打扮得如何,红娘嘲笑道:
【满庭芳】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下工夫将额颅十分
挣,迟和疾擦倒苍蝇,光油油耀花人眼睛,酸溜溜螫得人牙疼。
这段极具个性的唱词,语言活泼自然,符合红娘的身份,又刻画出了张生的神态模样,别具趣味。
在老夫人拷问红娘,追查莺莺与张生私成婚姻之事时,红娘表现了她勇敢,机敏,老练的性格特征,说服了老夫人。
【鬼三台】夜做时停了针绣,共姐姐闲穷究,说张生哥哥病久,咱两个背着夫人,向书房问候。
【秃厮儿】我则道神针法灸,谁承望燕侣莺俦。他俩个经今月馀则是一处宿,何须你一一问缘由?
【圣药王】他们不识忧,不识愁,一双心意两相投。夫人得好休,便好休,这其间何必苦追求?常言道:“女大不中留”。
【麻郎儿】秀才是文章魁首,姐姐是侍女班头;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
【幺篇】世有、便休、罢手,大恩人怎做敌头?起白马将军故有,斩飞抵叛贼草寇。
【络丝娘】不争和张解元参辰卯酉,便是与崔相国出乖弄丑。到底干连着自己骨肉,夫人素讲究。
老夫人是贯穿全剧的角色,她是阻挠莺莺与张生相爱的封建家长,更是封建的门第观念,婚姻制度的维护者。她与张生、莺莺和红娘之间的矛盾冲突构成了戏剧冲突的主线。特殊的环境造就了老夫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基于维护家族门第观念和体面。所以她一上场,就流露出今非昔比,门庭冷落的哀叹。她渴望通过与郑尚书之子
郑恒联姻来维持家族体面,重振门第。在经历了围寺之难后,毁了莺莺与张生的婚约,最后在不得已承认他们的关系后,仍逼迫张生上京取应,都是为了维护家族利益与体面。如围寺之危时,她最先想到的是“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于贼汉,却不辱没了俺家谱!”;又如她逼张生赴考,声明“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又训斥莺莺“我待要经官来,怕辱没了你父亲,这等事不是俺相国人家的勾当。”这些言行都是出于维护家族门楣,门阀婚姻的封建礼教的目的,所以夫人就是一个彻底恪守封建礼教和门阀婚姻制度的封建家长的形象。
《西厢记》中运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口语,俗语,民间俚语,并且选取了古代诗词中优美韵致的诗句,文辞典雅清丽,情景交融,名句隽语,美不胜收,为后人传诵者至多。虽为杂剧,也算的上是最美得长篇叙事诗。如《长亭送别》一折中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这支曲辞,是写莺莺送别张生走出普救寺后的所见所感。《西厢记》以语言情景交融,文采风流,形神兼备著称。通过莺莺对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发了这种痛苦压抑的心情。在这支曲子里,作者选取了带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的白云,萎积的黄花,南飞的大雁,如丹的枫叶,它们与凄凉的西风融成一体,构成了寥廓萧瑟、令人黯然的境界。又用“总是离人泪”这样一字一泪的语言抒发离别时哀婉凄绝的感情。深秋的萧瑟之景使人物的内心笼罩上一层凄凉哀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