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癣毛癣菌肉芽肿1例
儿童脓癣伴全身散发体癣1例
![儿童脓癣伴全身散发体癣1例](https://img.taocdn.com/s3/m/bd7eb719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0.png)
儿童脓癣伴全身散发体癣1例张秀莲;杨加琳;蒋宏博;张亚芹【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7(021)003【总页数】2页(P566-567)【作者】张秀莲;杨加琳;蒋宏博;张亚芹【作者单位】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 130041;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长春130041【正文语种】中文*通讯作者患者,女,10岁,因全身散发红斑丘疹1个月,头部脓肿、溃疡加重10余天就诊于我院。
患者母亲自述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鼻部及左侧口角处出现指甲大小红斑,其上可见数个米粒大的丘疹,红斑境界清,后左手腕部伸侧、胸腹部及背部、脐周及头顶部均出现类似皮损,随后头顶部红斑丘疹逐渐发展形成一个约6 cm2的隆起性包块,触之柔软,伴有压痛及断发、脱发,后头顶部包块破溃,有黄色粘稠性分泌物,就诊于当地多家医院,诊断为“真菌感染”,给予中药口服及外用中药药膏(名称不详),病情均未见好转,逐渐加重,遂于我院就诊。
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温36.7℃,心肺功能均未见异常。
皮肤科情况:头顶部一个约6 cm2的圆形隆起性包块,其上破溃,边界清楚,有触痛,挤压有少量脓液流出,伴有断发、脱发,口周、鼻部、左手腕部伸侧可见数个圆形的片状红斑,其上多个丘疹,皮损境界清,突于皮肤表面,胸腹部及背部可见多个红斑基础上的米粒大小的脓疱,右侧耳后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中性粒细胞7.0×109/L,淋巴细胞 16.3%,单核细胞 1.1%,尿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面部、左手患处真菌镜检示:真菌菌丝;病发真菌镜检:发外孢子,培养结果提示须癣毛癣菌。
脓汁细菌培养示:阴性。
追问相关病史,患者居住农村,有宠物猫狗亲密接触史。
治疗:给予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日,破溃处外用碘酒湿敷,配合局部清创,无破溃处外用莱沃芙宁喷剂。
治疗2周,其间复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无不良反应,经治疗头部破溃愈合,全身丘疹平伏,红斑减退,病情好转。
伊曲康唑治疗须癣毛癣菌相关Majocchi肉芽肿2例
![伊曲康唑治疗须癣毛癣菌相关Majocchi肉芽肿2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d7d442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76.png)
伊曲康唑治疗须癣毛癣菌相关Majocchi肉芽肿2例孙慧;张海平;杨莉佳;夏汝山【摘要】报道2例须癣毛癣菌相关Majocchi肉芽肿.病例1为9岁患儿,因左侧头皮和左眼睑红斑、丘疹和脓疱20余天就诊;病例2为38岁男性,因双耳及耳周红斑、丘疹和脓疱2 a就诊.根据临床表现和真菌镜检+培养结果,均确诊为须癣毛癣菌相关Majocchi肉芽肿.给予伊曲康唑胶囊治疗1个月,均取得良好效果.【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6(011)004【总页数】3页(P230-231,229)【关键词】须癣毛癣菌;Majocchi肉芽肿;真菌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作者】孙慧;张海平;杨莉佳;夏汝山【作者单位】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无锡214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无锡214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6Majocchi肉芽肿是皮肤癣菌引起的累及真皮及毛囊的炎症反应,常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
须癣毛癣菌引起的Majocchi肉芽肿临床少见,笔者近期诊治2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1,男,9岁。
左侧头皮和左眼睑起皮疹20余天。
患者20 d前发现左侧眼睑和右口角出现红斑、丘疹。
曾就诊于当地医院皮肤科,查真菌阴性,诊断湿疹,给予“艾洛松”外用等治疗无效。
皮损加重,范围扩大,特来我科就诊。
皮肤科情况:左侧头皮、左眼睑和右侧口角可见浸润性红斑,其上分布密集丘疹、丘疱疹、脓疱(见图1a~b)。
抗真菌治疗后随访12个月皮损情况(见图1c~d)。
毛发真菌镜检可见发外菌丝和孢子(见图2a);真菌培养有须癣毛癣菌生长(见图2b~c)。
患儿家属拒绝进行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
根据临床表现和真菌检查结果,诊断:须癣毛癣菌肉芽肿。
给予伊曲康唑胶囊0.1 g/次,1次/d,连用1个月;泼尼松20 mg/次,1次/d,连用7 d。
脓癣1例
![脓癣1例](https://img.taocdn.com/s3/m/70480d74011ca300a6c39093.png)
脓癣一例病例讨论某某住院医师汇报病史:患儿,女,6岁,头皮皮损2月,伴瘙痒,有宠物接触史(兔子),曾按湿疹、毛囊炎、脂溢性皮炎治疗无效,来我院就诊。
体检:一般状况良好,发育正常,系统检测无异常,头皮可见圆形淡红色斑块,直径4cm大小,表面覆盖上有多发性黄色脓疱,伴有脱发。
实验室检查:真菌镜检+,真菌培养:须癣毛癣菌。
考虑诊断:头癣。
鉴别诊断为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脓疱疮。
病例讨论主要问题:具体诊断应是黄癣?还是脓癣?如何治疗?某某主治医师:头癣是真菌感染头皮及毛发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70年代以后,头癣的常见病原菌以犬小孢子菌和须癣毛癣菌为主,头癣大致可分为4种,即白癣、黑癣、黄癣及脓癣。
本例患者表现考虑诊断为:脓癣。
黄癣的致病菌是:许兰氏毛癣菌,黄癣有特征性的黄癣痂,痂的中央有毛发穿过,周围通常有卫星灶。
头癣以儿童多见,由于家庭宠物饲养热,脓癣的发病率有所上升。
某某主治医师:脓癣是头癣的一种,虽然不常见,但危害较大,具有传染性,并可能引起永久性秃发而影响美观,治疗应及时,口服抗真菌药物和外用抗真菌药物同时使用。
某某副主任医师:脓癣的临床表现可以类似毛囊炎样损害,或者刚开始类似皮炎湿疹样的红斑,并且相对其他真菌性皮肤病比较少见,但儿童的头皮局限性皮损首先还是要考虑头癣。
临床上容易误诊。
头部脓肿性穿掘性毛囊炎及毛囊周围炎一般发病年龄大于10岁,鉴别时要注意患者年龄。
某某主任医师:治疗上在治疗的初期可给予中小剂量的激素口服一周,疗效更好,因为脓癣的损害主要由于真菌感染诱发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而非真菌感染本身造成的破坏。
一般1周的疗程基本没有并发症。
头癣的治疗一般是五字方针:服、剪、洗、擦、消,即服药、剪除病发、洗头、搽药、消毒患者用具,口服一般选用伊曲康唑3-6mg每公斤体重每日口服1月,洗头可选用酮康唑洗剂,外用药可选用联苯苄唑或者特比萘芬,患者用具煮沸消毒(帽子围巾枕巾等),病发剪除焚烧,脓癣因为皮疹部位没有毛发,剪这一步操作无需进行。
面部难辨认癣2例
![面部难辨认癣2例](https://img.taocdn.com/s3/m/e76a84355727a5e9856a6134.png)
・2 7 ・ 3
图 1 面部前额部皮损 ( 面部前额类 圆形红斑 , 表面蜜黄色结痂 , 少许渗 出, 边界清楚 ) 图 2 S DA真菌培养 7d( 落为粉末状 , 黄色 , 菌 微 边缘 毛状 ) 图 3 P A小 培养( D 镜下 见 3~8个分隔棒状 大分生孢子 , 小分生孢 子呈葡萄珠状 , 可见螺旋 菌丝 ) 图 4 右面颊 部皮损 ( 右 面颊浸润性红斑 , 表面丘疹水疱 , 少许渗出结痂 , 边界清楚 ) 图 5 S A真菌培养 7d( D 菌落边缘毛状 , 中央为棕黄 色粉末状 ) 图 6 P A D
@ 1 6. o 2 c m
似脓疱疮 , 国内未见 同类皮损 的报道。通过真菌镜 检 及试 管培养 和小 培养 见须 癣毛癣 菌 的典 型结 构 ,
诊 断 明 确 。 2 者 皮 损 表 现 为 右 面 颊 浸 润 性 红 例 患
21 0 0年 8月 第 5卷 第 4期
C i JMy o , u u t 0 0, o 5 N … hn cl A g s 2 1 V 1 。 o 4
行 小培养 , 下见 大 量 3~8个 分 隔棒 状 大 分 生 孢 镜 子, 小分 生孢 子 呈 葡 萄 珠状 , 见 螺 旋 菌 丝 ( 图 可 见 3 。根 据 以上 特 点 , 种 鉴 定 为 须 癣 毛癣 菌 。诊 ) 菌 断: 面部 难辨 认癣 。
养 。培养 第 3天长 出 白色绒 毛状 菌落 , 7天 菌 落 第 转 变为棕 黄 色粉末 状 ( 图 5 。挑 取适 量 菌 落行 见 )
12 病 例 2 . 男 , 。右面颊 红斑 水疱 , 2个 月 余 。2个 4岁 痒 月前无 明显诱 因右 面颊 现红 斑 , 黄豆 大 小 。表 面散
在 水疱 , 自觉 瘙痒 。外 院诊 断 为单纯 疱疹 , 给予 外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癣菌肉芽肿1例
![特比萘芬治疗皮肤癣菌肉芽肿1例](https://img.taocdn.com/s3/m/fb74e0350912a2161479291e.png)
块, 鳞屑内散在分隔菌丝 , 毛发 内散在或戒堆真菌孢子 , 但真菌培养未成功;1服特 比萘芬 2 0 g d 2 : 3 5 m / , 1天后皮损显著缩小 , 继 续外用 0 2 %特 比萘芬软膏 3十月后基本治愈。 .5 关键词 :肉芽肿 , 皮肤癣菌 ;特 比萘芬 ; 治疗
中国 :10 -9 3 2 0 )60 8 42 004 6 (0 2 0 —3 0 )
讨
论: 皮肤 癣菌 肉芽肿 , 又称 毛囊周 围结 节性 肉
照片 3 服药 2 1天后 皮 损 明 显缩 小
芽肿 .为发生 于真皮 层和皮 下组织 的一 种皮 肤癣菌 感 染 ,临床 上易 与细 菌感 染 性 肉芽 肿混 淆 ,其病 原菌 常 见为红 色毛癣 菌 . 次为须癣 毛癣 菌 、 色毛癣菌 、 其 紫 铁 锈 色毛癣菌 、 发毛癣 菌 、 小孢子菌 、 膏小孢 子 菌 断 犬 石 等“。 I皮损 可 为丘疹 、 深在结 节 、 肉芽肿 、 脓肿 等 。 理 病 上 表现 为真皮 内 以巨细 胞 、 皮样细胞 、 巴细胞 、 上 淋 浆 细胞 为 主的 肉芽 肿 ,可有 毛囊 炎或 毛囊周 围炎 。多见 于免疫 功能低 下病人 ,如 长期应 用皮质类 固醇 、S E、 L
王 文岭 , 李若瑜 , 朱学骏 , 万
哲 , 陈 伟
WAN ! e’n , L u u Z 叫u .WA Z e CHE i G . nl g I  ̄y HU Xu n V i R N h, N We (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 , 北京 103 0 0 4 J 摘 要: 报道 1 例特 比萘芬治愈 的皮肤癣菌肉芽肿 。 患者为 l 5岁男孩 , 病程 1 个月 , 表现为左上眼睑 2 m×5 n红色浸润性斑 c c
须癣毛癣菌使用说明
![须癣毛癣菌使用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f20018fdb8f67c1cfbd6b805.png)
达到根治的效果。
操作说明:
1,本品包含一份甘油菌,使用本甘油菌时可以不用完全融解,在甘油菌表面蘸
取少量涂板或进行液体培养即可。也可以完全融解后使用,但随着冻融次数的增
加,细菌的活力会逐渐下降。
2,为保证菌种纯正,避免其它细菌污染,尽量先划平板,然后再挑单克隆菌落
用无菌吸管吸取菌悬液,转移到复溶液滴瓶中。做好标识,在适宜温度下培养。
细菌在 30-‐35℃培养箱中培养 24-‐48h,真菌在 23-‐28℃培养箱中培养 24-‐72h(必
要时,可适当延长培养时间)。
菌 株 传 代 :
将得到的菌株的新鲜培养物转接到适宜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中(尽量增大
进行后续操作。
冷 冻 管 开 封 :
用浸过 75%酒精的脱脂棉严格消毒冷冻管盖。
菌 株 复 溶 :
无菌环境中旋开装有复溶液的滴瓶盖,吸取 1ml 左右复溶液,加入到冷冻管中。
轻轻振荡,使冻干菌株溶解呈悬浮状。
菌 株 复 壮 :
储存温度:-‐80℃
简 介 :
毛癣菌属是皮肤癣菌病最常见的致病菌,其中又以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
最为多见。二者不仅能引起体股癣、手足癣、甲癣、头癣等癣病,还能引起脓癣、
脓肿和肉芽肿等深部感染。癣病极为顽固,常出现复发和再感染,现有药物难以
须癣毛癣菌
编号
名称
北京华越洋生物 NRR00060
须癣毛癣菌
基 本 信 息 :
名称:须癣毛癣菌
规格:300ul 甘油菌
接种量:如用无菌吸管吸取≥50μl 新鲜培养物至固体培养基,边移动边缓慢释
放),适宜温度下培养,用以菌株的保藏、传代及制备工作菌株。
曾被误诊的真菌病
![曾被误诊的真菌病](https://img.taocdn.com/s3/m/aae060174a7302768e993937.png)
病例6
患儿男,5岁。面部起丘疹、结节、脓疱、糜烂1个月。 起皮疹前曾因感冒注射青霉素1周。患儿体弱,经常 感冒,应用抗生素。
当地医院和省级医院均诊断为 “脓疱疮”给予口服 抗生素,利凡诺、硼酸湿敷,外涂新锌糊、百多邦等, 病情无好转。 查体时发现除面部损害外头皮、手指、生殖器部位均 有皮损。 真菌学检查发现为白念珠菌感染, 细胞免疫功能降 低。诊断为念珠菌性肉芽肿。 经口服伊曲康唑,外涂克霉唑霜,注射转移因子后治 愈。10年后生殖器部位又出现念珠菌性肉芽肿。
病例2 —痤疮? 口周皮炎?
病例2 —真菌镜检 真菌培养(红色毛癣菌)
病例3
患者女, 62 岁,农民。右侧上眼睑皮疹伴瘙痒 2个月。
初起为一个小红丘疹,瘙痒,抓后逐渐扩大。在当地 医院诊断为湿疹,给予皮炎平外涂,瘙痒和红斑均减 轻,但停药后又加重。 右上眼睑分布2cm×3cm大小红斑块,周边有少量脱屑。 直接镜检:阳性。 真菌培养:石膏样小孢子菌。 治疗:外涂布替萘芬软膏(嘉瑞),每日2次,连续2 周。皮疹消退。
曾被误诊的真菌病
病例1
患者女,56岁,农民,面部反复起红斑2年伴瘙痒。
曾用过多种药物外涂,如皮炎平、达克宁,疗效不佳。 2008年3月来我科就诊,临床拟诊为红斑狼疮、面部 肉芽肿、玫瑰痤疮。 第一次组织病理考虑红斑狼疮可能性大,但免疫学指 标均阴性。给予昆明山海棠片、羟氯喹和地塞米松霜 治疗2周,皮损无好转。
病例1—第二次活检
与上次病理改变大致相同, 毛囊及毛囊周围炎伴肉芽肿 形成,建议排除真菌及毛囊 虫感染。
病例1—真菌学检查
须 癣 毛 癣 菌
病例1治疗后,诊断:体癣
病例2
患者女,34岁口周皮疹3周,轻度瘙痒。
Majocchi's肉芽肿一例
![Majocchi's肉芽肿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0ef18923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a3.png)
Majocchi's肉芽肿一例
王路润;来文兵;刘文韬;龚晓盼;景海霞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22(38)9
【摘要】患者,女,68岁。
右侧腕部红斑、丘疹、结节伴疼痛1年半,加重2个月。
组织病理学示肉芽肿性改变,HE荧光染色及真菌培养显示红色毛癣菌。
诊
断:Majocchi's肉芽肿。
患者给予抗真菌治疗,皮疹痊愈,随访一年无复发。
【总页数】2页(P640-641)
【作者】王路润;来文兵;刘文韬;龚晓盼;景海霞
【作者单位】十堰市太和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福州市皮肤病防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伊曲康唑治疗须癣毛癣菌相关Majocchi肉芽肿2例
2.伏立康唑首次成功治疗难治性面部Majocchi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3.红色毛癣菌自体接种致免疫正常患者Majocchi's肉芽肿1例及文献复习
4.Majocchi肉芽肿研究进展
5.红色毛癣菌所致成人头面部Majocchi肉芽肿1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皮肤病疑难病例讨论
![皮肤病疑难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113c4d8edaef5ef7ba0d3ce9.png)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特殊表现的孢子丝菌病
鉴别诊断: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鉴别诊断:颜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疮
鉴别诊断:炎性痤疮
真菌性疾病的确诊
1 真菌的镜检及培养阳性; 2 组织病理学检查:组织内找到阳性的真菌为
诊断的金标准; 3 进一步确定致病菌需要分子生物学检测 4 要有相关的意识,才能有的放矢的做关键的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前后
治疗前后
病例 3
一组发生在鼻部的皮损 病史3-6个月不等,鼻部出现大小不等、薄厚
不均的浸润性炎性斑块、部分病人表面结痂、 溃疡。 自觉症状不明显。
1、真菌培养 2、皮肤组织病理检查:
PAS染色
诊断:孢子丝菌病(难辨认的)
鉴别诊断
病例资料
考虑疾病
孢子丝菌病 其他真菌感染所致的肉芽肿 皮肤肿瘤 其他
组织病理
HE×40
HE×100
组织病理
PAS×40
PAS×100
真菌培养
DNA测序结果显示为趾间毛癣菌(须癣毛癣菌)。
临床诊断:majocchi肉芽肿。
治疗:伊曲康唑(斯皮仁诺)200mg日二次口服,两 周复诊,一月后减量为100mg日二次口服,目前仍在 治疗中。
检查 5 浅部真菌病一旦确诊治疗相对容易!
:
以下情况可考虑是否存在真菌感染的可能
1.斑片状皮损伴少许丘疹、鳞屑 2.有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3.同时患有其他浅部真菌病 4.免疫功能低下者 5.有外用糖皮质激r your attention
majocchi肉芽肿分为两类,一种是毛囊周围炎型,临床表现为 类似于脓癣的深在性脓疱性体癣,局部有多数毛囊性或毛囊小结 节性脓疱、结痂,多由外伤引起;另一类是皮下结节型,多表现 为紫红色结节,可融合成斑块,多见于免疫功能受损害者。
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一例
![色素减退性蕈样肉芽肿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338876ad69dc5022aaea008a.png)
通信作 者 : 桑红 , E - ma i l : s h z w q z s l @1 6 3 . g O l l l
中国麻风 皮肤病杂 志 2 0 1 7年 4月第 3 3卷第 4期
2 2 7
讨论
色素减 退性蕈样 肉芽肿 由 R y a n等 ¨ ] 于
1 9 7 3年 首先 报道 , 是蕈 样 肉芽 肿 中较 少 见 的种 类 , 好 发 于有 色 人 种 起始 发病 年 龄相 对 较 年轻 , 国外 报 道 大 多 数患 者 发病 年龄 2 0 ~3 0岁 【 2 j 。 国 内患者 平 均 年
治 疗每 周 2次 , 门诊 随 访 1年 余 , 患 者 原 有 皮 损 色 索
均 明显 加 深 , 未 见新发 皮疹 。现仍 在 随访 中 、
图 l 左侧腰 背部见散在色素减退斑
图 2 双侧大腿【 l 『 色素减退性斑 片, 表 面覆 薄 层 鳞 屑
图 3 表 皮 内 异 淋 样 细
2 2 6
色 素减退性 蕈 样 肉芽 肿 一 例
颜 文良 张 敏 刘 芳 刘 海波 桑 红
色素减 退 性 蕈 样 肉 芽 肿 是 较 罕 见 的 MF临 J 未类 刭, 存疾病 的 临床诊 断 过程 中 . 极 易 与 白癜 风 、 闩色糠 疹、 化斑癣 、 麻风等混淆 , 敛 误 诊 及 漏诊 , 导 致 延 误 治 疗 为提 高 对蕈 样 肉芽 肿 以色 素 减 退 为 主要 表 现 的 临床 类 型的 认识及 诊 断水 平 , 现 将 我 科 收治 1例 色 素
收 住 入院 治疗 。既 往有 高血 压 、 冠 心病 病 史 。发 现 血
细胞 浸 润并 见 表 皮 浸 润 ( 阁3 ) , 结 合 免疫 组 化 标 , 考虑 蕈 样 肉 芽 肿 ( 早期改变) 免疫 组 化 结 果爪 :
指(趾)间毛癣菌致须癣1例
![指(趾)间毛癣菌致须癣1例](https://img.taocdn.com/s3/m/793ce41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f.png)
指(趾)间毛癣菌致须癣1例王晓雯;李亚丽;王红;陈伟;万喆;涂平;李若瑜;王爱平【摘要】患者男,31岁,养羊史.上唇部、下颌部、颏部、颈前上部皮损4个月,逐渐加重.皮损呈红色肿胀性浸润性损害,上有结节、脓疱、结痂,有脓液外溢,压痛明显,胡须大部分脱落,亦见一些断须,易拔出.脓液真菌镜检可见透明分支分隔菌丝,真菌培养为指(趾)间毛癣菌,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诊断须癣,给予患者口服伊曲康唑400 mg/d治疗6周,之后伊曲康唑200 mg/d联合特比萘芬250 mg/d治疗6周痊愈.【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6(011)002【总页数】4页(P113-116)【关键词】须癣;指(趾)间毛癣菌;治疗【作者】王晓雯;李亚丽;王红;陈伟;万喆;涂平;李若瑜;王爱平【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北京大学真菌与真菌病研究中心皮肤病分子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9须癣 (tinea barbae)是由皮肤癣菌引起面部胡须区和须毛的感染,常见于欧洲、美国,主要发生于成年男性,在我国少见。
面癣误诊1例
![面癣误诊1例](https://img.taocdn.com/s3/m/822eb40c90c69ec3d5bb7599.png)
真菌学检 查 : 刮取 皮 屑直 接镜 检 发 现菌 丝 ( 见
图2 , ) 培养 2周后 , 菌种鉴定为须癣 毛癣菌 。根 据真 菌 学检查结果确诊 为须癣毛癣菌感 染引起 的面癣 。
o z l r a fna oe c e m .
【 e od 】 Ti oh tnmet rp ye t e c im si n s K yw rs r hp y na o ht i af i ; i a oi c o g s;n a e dg s
[ hnJM cl 0 27 3 :6 —6 ] C i yo, 1 ,( ) 1617 2
1 临床 资 料 患 者女 ,7岁 。因 “ 3 面部 反 复红 斑 、 疹 、 丘 水疱 伴 瘙痒 半 年” 主诉 就诊 。半年 前患者 自觉 无 明显 为 诱 因地 面部 出现 成群 红斑 、 丘疹 , 边缘 有小 水疱 , 奇
一
般状 况 良好 , 系统 检 查 无 异 常 。皮 肤 科 检查 : 面
部散 在大 片状 红斑 、 丘疹 、 屑 , 脱 中央 色 素 沉 着 , 边 缘绕 以红 色丘疹 及脱 屑 , 损部 分 区域 呈 环状 ( 皮 见 图 1 。双足底 及趾 间无 皮 损 。辅 助 检查 : 、 常 ) 血 尿
规及 肝 肾功能 正常 。
痒 。在附 近 医院就 诊 , 断为 “ 纯 疱疹 ” 给 予 口 诊 单 , 服 阿昔洛 韦 、 用 炉 甘 石 洗剂 , 疹 迅 速 变 成 小 脓 外 皮 疱, 再次 就诊 时诊 断 为 脓 疱疮 , 予莫 匹罗 星 软 膏 给
须癣毛癣菌致成人眉区脓癣1例
![须癣毛癣菌致成人眉区脓癣1例](https://img.taocdn.com/s3/m/b0847df94693daef5ef73d3d.png)
后皮损 完全 愈合 。
患者 女性 , 西 西 安 人 ,6岁 , 陕 4 因左 眉 部 周 围
斑块 1 个月余就诊。于 1 个月前左眉部无 明显诱
因出现红斑 、 丘疹 , 自觉疼 痛 , 痒 , 伴瘙 自行使用 “ 皮 炎 平 ( 方醋酸 地塞米 松乳膏 ) 效果 不佳 , 损逐 复 ” 皮 渐 增大 。患者平 素 体健 , 认 糖 尿病 等 慢 性 病 史 , 否
・
3 4・ 6
l O年 1 2月 第 5卷 第 6期
C i JMvo De e e 01 V0 N . hn cl c mb r2 0. 1 5. 0 6
。
・
病例报告 ・
须癣 毛癣 菌 致成 人 眉 区脓 癣 1 例
齐显龙 郭艳 阳 刘斌 高天 文 ( 第四军 医大 学西京 医院全 军皮肤 病研 究所 , 西安 7 0 3 ) 10 2
Q i — n , U a—ag LU Bn , A i ・ e I a l gG O Y nyn ,I igG O Ta w n X no n
(ntu em tl yo C iee , in o i lF ut Mitr dcl nvr t, 缸 10 2 C ia Is tt o r aoo hns i e fD g f P Xj gH s t ,o r layMe i i sy n7 0 3 ,hn ) i pa h i aU ei
子及较 多 圆形 小分生 孢子 聚集成 葡萄状 , 较多 的 有 螺旋菌 丝 ( 图 3 ) 见 d 。菌株 形 态 学 鉴 定 为 须 癣 毛
癣菌 。
色 斑块 , 上见丘 疹及丘疱 疹 , 溃烂 , 其 无 有少 许脓 疱 散 在分布 , 颈部淋 巴结无 肿大 ( 图 1 。 见 )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9513652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c.png)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临床疗效观察杨静;董碧麟;江萍;尹婧;陈尊义;张伟明;夏凡;赖彬;童中胜【摘要】目的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包括实验组卢立康唑2周组、卢立康唑4周组及对照组萘替芬酮康唑2周组、萘替芬酮康唑4周组.在用药结束时及停药后2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卢立康唑2周组停药时,临床有效率为67.86%,对照组为70.37% (P>0.05).真菌清除率为46.43%,对照组为51.85% (P>0.05);停药后2周,卢立康唑2周组临床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为85.19% (P>0.05).真菌清除率为82.14%,对照组为81.48% (P>0.05).卢立康唑4周组停药时,临床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88.89% (P>0.05).真菌清除率为85.19%,对照组为88.89% (P>0.05);停药后2周,卢立康唑4周组临床有效率为92.59%,对照组为88.89% (P>0.05).真菌清除率为88.89%,对照组为88.89% (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表现为局部刺激,发生率均为3.33%.结论 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疗效及安全性与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相似.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每日1次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疗效相当.%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uliconazole 1% cream in the treatment of tinea pedis.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patients positive for fungal elements on direct microscopy were equally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the trial groups applying luliconazole 1% cream for 2 weeks or 4 weeks and the control groups applying naftifine ketoconazole 2 weeks or 4 weeks.Efficacy was assessed in terms of mycological clearance and clinical response rates on week 2,4 and 6 after initiation of treatment.Results In 2-week regimen,the clinical response rates at weeks 2 were 67.86% in trial groupand 70.37% in control group (P > 0.05);The mycological clearance rates were 46.43 % in trial group and 51.85 % in control group (P >0.05).They were 85.71% vs.85.19% and 82.14% vs.81.48% respectively at weeks 4 (2 week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P>0.05).In 4-week regimen,the clinical response rates were 88.89% vs.88.89% and mycological clearance rates were 85.19% vs.88.89% at weeks 4.They were 92.59% vs.88.89 % and 88.89 % vs.88.89% respectively on 2 week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P>0.05).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s consisted of local irritation occurred in 3.33% of patients both in the tri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1 % luliconazole cream in the treatment of tinea pedis are similar to that of naftifine ketoconazole cream.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1% luliconazole cream wa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he treatment of tinea pedis,with the efficacy of 2-week once-daily regimen equivalent to that of 4-week once-daily regimen.【期刊名称】《中国真菌学杂志》【年(卷),期】2017(012)001【总页数】4页(P45-48)【关键词】卢立康唑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足癣;临床疗效【作者】杨静;董碧麟;江萍;尹婧;陈尊义;张伟明;夏凡;赖彬;童中胜【作者单位】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3卢立康唑 (luliconazole)是日本农药株式会社于1995年研制开发的新一代咪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机制与其他咪唑类化合物相同,主要通过抑制14-甲基羊毛甾醇脱14-甲基,阻断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而达到抗真菌的作用。
特比萘芬在皮下及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
![特比萘芬在皮下及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4a06a2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c4.png)
㊃继续教育㊃特比萘芬在皮下及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朱红梅温海(上海长征医院皮肤科,上海200003)ʌ摘要ɔ特比萘芬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对丝状真菌㊁双相真菌及酵母菌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㊂除了在皮肤癣菌感染中用作一线治疗用药,特比萘芬在皮肤皮下及深部真菌感染中,也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㊂ʌ关键词ɔ特比萘芬;皮肤皮下真菌感染;深部真菌感染ʌ中图分类号ɔ R978.5 R.519ʌ文献标识码ɔ A ʌ文章编号ɔ1673-3827(2020)15-0374-04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t e r b i n a f i n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a n d d e e p m y c o s i sZ HU H o n g-m e i,W E N H a i(D e p a r t m e n t o f d e r m a t o l o g y a n d v e n e r o l o g y,C h a n g z h e n g H o s p i t a l,S h a n g h a i200003,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 T e r b i n a f i n e i s a n a c t i v e a l l y l a m i n e a n t i f u n g a l a g e n t w i t h a m e c h a n i s m o f i n h i b i t i n g s q u a l e n e e p o x i d a s e i n t h e f u n-g a l c e l l m e m b r a n e.I t s s p e c t r u m o f i n v i t r o f u n g i c i d a l a c t i v i t y i n c l u d e s a b r o a d r a n g e o f d e r m a t o p h y t e,f i l a m e n t o u s,d i m o r-p h i c f u n g i,a n d s o m e y e a s t s p e c i e s.T e r b i n a f i n e h a d b e e n w i d e l y u s e d a s t h e f i r s t-l i n e t r e a t m e n t f o r s u p e r f i c i a l d e r m a t o p h y t e i n f e c t i o n.I n n e a r l y t w o d e c a d e s,t e r b i n a f i n e a l s o h a d b e e n p r o v e d t o b e h i g h l y e f f e c t i v e a n d s a f e f o r a v a r i e t y o f s u b c u t a n e o u s a n d d e e p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 s,e i t h e r i n m o n o t h e r a p y o r i n 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e r a p y.ʌK e y w o r d sɔt e r b i n a f i n e;s u b c u t a n e o u s f u n g a l i n f e c t i o n;d e e p m y c o s i s[C h i n J M y c o l,2020,15(6):374-377]特比萘芬(t e r b i n a f i n e)属于丙烯胺类抗真菌药物,作用于真菌细胞膜的角鲨烯环氧化酶,影响细胞膜麦角固醇的生物合成,同时前体物质角鲨烯堆集,破坏真菌细胞膜,导致真菌细胞死亡㊂特比萘芬对丝状真菌㊁双相真菌及酵母菌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㊂除了在浅表皮肤癣菌感染中用作一线治疗用药,特比萘芬在皮下真菌感染及深部真菌感染中,也有较为广泛的临床应用㊂1皮肤癣菌所致皮下及深部感染特比萘芬治疗免疫正常或免疫缺陷患者人群发生的皮肤癣菌所致皮下及深部感染均明确有效㊂1.1皮肤癣菌所致M a j o c c h i s肉芽肿对于皮肤癣菌所致M a j o c c h i s肉芽肿(M a-j o c c h i's g r a n u l o m a/MG)病例,半数以上以特比萘作者简介:朱红梅,女(汉族),博士,副教授.E-m a i l:h m z h u_c n@ 163.c o m通信作者:温海,E-m a i l:w e n h a i p f k@126.c o m 芬(250m g/d)治疗,抗真菌疗程一般1~6个月不等,已有大量成功治愈的案例[1-3]㊂红色毛癣菌(T.r u b r u m)所致MG最常见,其治疗也有采用口服特比萘芬(250m g/d)12周,再继以每周口服特比萘芬250m g又12周治愈的个案用法[4]㊂特比萘芬治疗调整剂量后同样适用于儿童病例㊂如,1例6岁男童面部须癣毛癣菌(T. m e n t a g r o p h y t e s)所致MG,灰黄霉素(25m g㊃k g-1㊃d-1)治疗35d无效,改用特比萘芬62.5m g/d,治疗1个月后症状改善,治疗4个月后皮损明显消退,未再查见真菌[5]㊂对于一些免疫缺陷人群,疗程可能需要延长㊂1例有9年S L E病史的35岁女性,发生T.r所致的泛发性MG,特比萘芬治疗11个月治愈[6]㊂对于泛发性皮损,同样治疗有效㊂1例43岁台湾男性,阿达木单抗(A d a l i m u m a b)注射治疗慢性斑块性银屑病1个月后全身发生无数柔软结节,按细菌性毛囊炎治疗欠佳㊂经多次皮肤活检及真㊃47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菌培养确诊MG后,停用A d a l i m u m a b,予特比萘芬(250m g/d)治疗12周,结节性皮损和营养不良型甲损害奇迹改善[7]㊂对皮损泛发或难治的人群,也可以系统㊁外用联合治疗㊂1例75岁患者,因支气管哮喘15年有长期小剂量强的松治疗史,从患甲真菌病的所有指㊁趾甲均分离到T.r㊂其MG表现为红斑鳞屑㊁萎缩性皮肤基础上发生柔软可触及结节,从中也分离到T.r㊂特比萘芬250m g/d口服联合噻康唑(t i o c o n a z o l e)乳膏局部治疗,皮肤㊁甲板损害均治愈[8]㊂1例68岁男性,肾移植后使用他克莫司㊁霉酚酸酯㊁强的松龙等大量免疫抑制剂治疗㊂6个月后,足尖红斑基础上发生痛性蓝红色丘疹结节,外观似卡波西肉瘤,并伴有趾甲营养不良样改变㊂经组织病理㊁真菌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确诊为T.r 所致MG后,予口服特比萘芬250m g/d联合环吡酮胺外用完全治愈皮损,甲板也随后治愈[9]㊂MG好发于面部㊁下肢,也有少数病例发生于外阴㊂1例27岁女性阴部发生红色毛癣菌所致MG,临床表现为发热㊁淋巴结肿大㊁炎性斑块㊁毛囊性损害及皮下结节㊂伊曲康唑胶囊(100m g/d) 4周联合咪康唑霜(2次/日)外用治疗无效,停药后改用特比萘芬(250m g/d)口服2个月治愈[10]㊂36岁女性,阴部脱毛后发生严重的MG,分离到T. m e n t a g r o p h y t e s㊂开始误诊为细菌性毛囊炎,外用激素及抗生素无效㊂确诊后接受特比萘芬250 m g/d治疗6周;第10天治疗反应良好,治疗4周后症状完全消退[11]㊂另1例免疫抑制患者毛癣菌所致的外阴MG和脓癣,口服特比萘芬及短期口服剂量缓慢递减的激素疗效好[12]㊂1.2其他的皮肤癣菌性皮下㊁深部感染特比萘芬系统治疗其他深部癣菌感染,也有较多成功的临床应用案例㊂其中,包括成功治愈1例免疫缺陷患者发生的皮肤疣状毛癣菌深部感染[2],甚至是一些固体器官移植受体的严重癣病[13]㊂另一例皮肤癣菌所致足菌肿的情况较为复杂,21岁男性,左大腿外伤后出现溃疡性皮下结节㊁窦道2月,口服抗生素及伊曲康唑(100m g/d)治疗无效㊂有自身免疫性贫血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基础病史,长期口服强的松治疗㊂确诊后改用特比萘芬(125m g/d)2个月至真菌培养转阴性,续以皮肤移植,再续以特比萘芬(125m g/d)治疗2个月,治愈后皮损无反复[14]㊂2孢子丝菌病特比萘芬自上市后即被应用于皮肤孢子丝菌病的治疗[15],对皮肤孢子丝菌病的疗效肯定[16],但用药剂量和疗程不一㊂病例系列报道中,单日口服剂量有125 m g[17]㊁250m g[18-19]以及500m g[20],疗程4~37周不等,大多数患者疗程14周内治愈[18,21]㊂治疗的总体安全性好㊂某项多中心R C T(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观察两种口服剂量的特比萘芬(500m g/次,2次/日或250m g/次,2次/日,疗程12~24周)治疗皮肤型㊁淋巴皮肤型孢子丝菌病的疗效及安全性㊂治疗结束后24周进行评估,以无皮损及淋巴结肿大为治愈标准㊂两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7%v s.52%,复发率为0(0/35)v s.21.4%(6/ 28)[20]㊂特比萘芬可单独用于治疗孢子丝菌病,也可与其他抗真菌药物或外科治疗相结合㊂如与口服10%碘化钾液的联合使用㊂1例中年女性由S p o-r o t h r i x s c h e n c k i i所致的皮下型孢子丝菌病,特比萘芬(250m g/d,2次/日)口服6个月联合碘化钾饱和溶液口服2个月治愈[22]㊂一例鼻部孢子丝菌病,口服伊曲康唑先期治疗1个月无缓解,联合口服特比萘芬抗真菌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8个月随访未见有并发症[23]㊂而眼睑孢子丝菌病除需长期系统抗真菌治疗,一般不必要外科切除,特比萘芬12周治疗方案基本都可治愈[24]㊂3其他皮下、深部真菌感染对于深部真菌病,临床强调早诊断㊁早治疗㊂一般分离到病原真菌后即行药敏检测,筛查耐药菌,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㊂如果单一抗真菌药物疗效差,可联合有协同或至少有相加作用的药物㊂疗程直至临床㊁实验室检查示感染微生物已被彻底清除,以防复发㊂特比萘芬的临床应用原则也是如此㊂特比萘芬在皮肤癣菌感染及孢子丝菌病的疗效在临床已得到充分证明㊂在其他深部真菌病的治疗中,也呈现了良好的广谱抗真菌活性,或者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协同㊁相加效应㊂有限证据显示,特比萘芬是着色芽生菌病有用的一线治疗药物,治疗肺部曲霉病有效,治疗组织㊃57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胞浆菌病㊁肺卡氏肺囊虫感染㊁足菌肿及皮肤利什曼病可能也有效[25,26]㊂可能有效的临床联合用药方案有:特比萘芬与两性霉素B㊁伊曲康唑或氟康唑联合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26],特比萘芬与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联合治疗单用唑类疗效差的侵袭性曲霉病[27-28],特比萘芬与伊曲康唑或伏立康唑可协同抗波氏假阿利什菌[29]㊂在其他罕见及难治性真菌感染中,特比萘芬系统用药在单一方案或联合治疗中也有较好表现㊂例如:巴西橡胶棒孢霉落叶病菌是一种植物致病菌,罕见感染人㊂口服特比萘芬治疗12周,治愈1例84岁男性患者的巴西橡胶棒孢霉落叶病菌所致皮下感染[30]㊂侵袭性镰刀菌感染可选用的药物有两性霉素B㊁伏立康唑㊁特比萘芬等,但治疗困难,将特比萘芬加入两性霉素B的治疗方案,在较多病例中取得好的疗效㊂另外,先采用伏立康唑+特比萘芬联合方案,后续外科切除心内膜病灶,首次成功治愈播散性茄病镰刀菌感染1例[31]㊂赛多孢子菌感染:L o m e n t o s p o r a p r o l i f i c a n s (原名:多育赛多孢子菌)所致侵袭性真菌感染严重而罕见,伏立康唑是一线治疗药物,但总体死亡率极高㊂联合抗真菌治疗,尤其是伏立康唑+特比萘芬的联合,可改善治疗结果㊂对2008年1月至2019年9月期间41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该病死亡率达53%㊂联合抗真菌治疗组生存期延长28d,其中伏立康唑+特比萘芬联合方案治疗成功率更高达63%,高于其他抗真菌方案的29%㊂采用该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平均生存期150d)生存率更高(其他方案平均生存期为17d)[32]㊂4展望特比萘芬对于皮肤癣菌所致皮下㊁深部感染以及皮肤孢子丝菌病有明确的疗效㊂而在其他深部真菌病的临床治疗中,特比萘芬也呈现了良好的广谱抗真菌活性,或者与其他抗真菌药物的协同㊁相加效应㊂但更多疗效,尚有待更多临床病例的治疗验证㊂参考文献[1]G u a n z i r o l i E,P a v i a G,G u t t a d a u r o A,e t a l.D e e p d e r m a t o-p h y t o s i s c a u s e d b y T r i c h o p h y t o n v e r r u c o s u m i n a n i mm u n o-s u p p r e s s e d p a t i e n t:s u c c e s s f u l o u t c o m e w i t h t e r b i n a f i n e[J].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2019,184(4):543-545.[2]B o r a l H,D u r d u M,I l k i t M.M a j o c c h i's g r a n u l o m a:c u r r e n tp e r s p e c t i v e s[J].I n f e c t D r u g R e s i s t,2018,11:751-760.[3]W a n g X,Y a n g Y,L i R,e t a l.T w o c a s e s o f d e r m a t o p h y t i cg r a n u l o m a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t r e a t e d w i t h t e r b i n a f i n e[J].M y c o-p a t h o l o g i a,2018,183(3):611-614.[4]M a y s e r P A.M a j o c c h i g r a n u l o m a.A d v a n t a g e s o f o p t i c a lb r i g h t e n e r s t a i n i n g i n ac a s e r e p o r t[J].H a u t a r z t,2014,65(8):721-724.[5]A n d réN F,C a n a t o M,Z a n a t t a D A,e t a l.M a j o c c h i g r a n u l o-m a o n a c h i l d's f a c e[J].D e r m a t o l O n l i n e J,2018,24(12): 13030/q t89k4t6w j.[6]Z h o u S,Y a n g Y,L i u K,e t a l.A c a s e r e p o r t o f w i d e s p r e a dM a j o c c h i's g r a n u l o m a i n a p a t i e n t w i t h s y s t e m i c l u p u s e r y-t h e m a t o s u s[J].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2017,182(5-6):577-581.[7]C h o u WY,H s u C J.A c a s e r e p o r t o f M a j o c c h i's g r a n u l o m a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c o mb i n e d t h e r a p y o f t o p ic a l s t e r o id s a n da d a l i m u m a b[J].M e d i c i n e(B a l t i m o r e),2016,95(2):e2245.[8]N o l t i n g C,V e n n e w a l d I,S e e b a c h e r C.T i n e a f o l l i c u l a r i sp r e s e n t i n g a s t r i c h o p h y t i c M a j o c c h i g r a n u l o m a[J].M y c o-s e s,1997,40(S u p p l1):73-75.[9]B r o d C,B e n e d i x F,Röc k e n M,e t a l.T r i c h o p h y t i c M a j o c c h ig r a n u l o m a m i m i c k i n g K a p o s i s a r c o m a[J].J D t s c h D e r m a t o lG e s,2007,5(7):591-593.[10] R a l l i s E,K a t o u l i s A,R i g o p o u l o s D.P u b i c M a j o c c h i's g r a n u-l o m a u n r e s p o n s i v e t o i t r a c o n a z o l e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t r e a t e d w i t h o r a l t e r b i n a f i n e[J].S k i n A p p e n d a g e D i s o r d,2016,1(3): 111-113.[11] B a k a r d z h i e v I,C h o k o e v a A,T c h e r n e v G,e t a l.T i n e a p r o-f u n d a o f t h eg e n i t a l a r e a.S u c c e s s f u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r a r e s k i nd i se a s e[J].D e r m a t o l T h e r,2016,29(3):181-183.[12] L a b a d i e J G,G u g g i n a L M.V u l v a r M a j o c c h i g r a n u l o m a a n dk e r i o n f o r m a t i o n i n a n i mm u n o c o m p e t e n t f e m a l e[J].D e r-m a t o l O n l i n e J,2019,25(9):13030/q t4q v91478. [13] R o u z a u d C,C h o s i d o w O,B r o c a r d A,e t a l.S e v e r e d e r m a-t o p h y t o s i s i n s o l i d o r g a n t r a n s p l a n t r e c i p i e n t s:A F r e n c h r e t-r o s p e c t i v e s e r i e s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J].T r a n s p l I n f e c tD i s,2018,20(1).d o i:10.1111/t i d.12799.[14] N a m b a H D,U m e m u r a H,A s a g o e K.E u m y c e t o m a c a u s e db y T r ic h o p h y t o n s p e c i e s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t r e a t ed w i t h te r b i n-a f i n e a n d s u r g e r y[J].J D e r m a t o l,2017,44(5):e97-e98.[15] T a k e n a k a M,Y o s h i z a k i A,U t a n i A,e t a l.A s u r v e y o f165s p o r o t r i c h o s i s c a s e s e x a m i n e d i n N a g a s a k i p r e f e c t u r e f r o m1951t o2012[J].M y c o s e s,2014,57(5):294-398. [16]116-M a h a j a n V K.S p o r o t r i c h o s i s:a n o v e r v i e w a n d t h e r a p e u-t i c o p t i o n s[J].D e r m a t o l R e s P r a c t,2014,2014:272376.[17] T a n u m a H,A s a i T,A b e M,e t a l.C a s e r e p o r t.L y m p h a t i cv e s s e l-t y p e s p o r o t r i c h o s i s:i mm u n o h i s t o c h e m i c a l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 c y t o k i n e e x p r e s s i o n p a t t e r n[J].M y c o s e s,2001,44(7-8):316-320.[18] F r a n c e s c o n i G,V a l l e A C,P a s s o s S,e t a l.T e r b i n a f i n e(250㊃67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m g/d a y):a n e f f e c t i v e a n d,s a f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u t a n e o u s s p o-r o t r i c h o s i s[J].J E u r A c a d D e r m a t o l V e n e r e o l,2009,23(11):1273-1276.[19] F r a n c e s c o n i G,F r a n c e s c o n i d o V a l l e A C,P a s s o s S L,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o f250m g/d a y t e r b i n a f i n e a n d100m g/d a y i t r a c o n a z o lef o r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u t a n e o u s s p o r o t r i c h o-s i s[J].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2011,171(5):349-354.[20] C h a p m a n S W,P a p p a s P,K a u f f m a n n C,e t a l.C o m p a r a t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of t h e e f f i c a c y a n d s a f e t y o f t w o d o s e s o f t e r b i n-a f i n e(500a n d1000m g d a y(-1))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u t a n e-o u s o r l y m p h o c u t a n e o u s s p o r o t r i c h o s i s[J].M y c o s e s,2004, 47(1-2):62-68.[21] H u l l P R,V i s m e r H F.T r e a t m e n t o f c u t a n e o u s s p o r o t r i c h o-s i s w i t h t e r b i n a f i n e[J].B r J D e r m a t o l,1992,126(S u p p l39):51-55.[22] C o s k u n B,S a r a l Y,A k p o l a t N,e t a l.S p o r o t r i c h o s i s s u c-c e s s f u l l y t r e a t ed w i t h te r b i n af i n e a n d p o t a s s i u m i o d i d e:c a s er e p o r t a n d r e v i e w o f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J].M y c o p a t h o l o g i a, 2004,158(1):53-56.[23] G u o K,W a n g S,W a n g Z,e t a l.E f f e c t i v e t r e a t m e n t u s i n gi t r a c o n a z o l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t e r b i n a f i n e i n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n a s a l s p o r o t r i c h o s i s:A c a s e r e p o r t[J].M e d i c i n e(B a l t i-m o r e).2019,98(37):e17155.[24] F a n B,W a n g J F,Z h e n g B,e t a l.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10c a-s e s o f e y e l i d s p o r o t r i c h o s i s i n J i l i n P r o v i n c e(N o r t h e a s t C h i-n a)[J].C a n J O p h t h a l m o l,2016,51(4):297-301. [25] R y d e r N S.A c t i v i t y o f t e r b i n a f i n e a g a i n s t s e r i o u s f u n g a lp a t h o g e n s[J].M y c o s e s,1999,42(S u p p l2):115-119.[26] H a y R J.T h e r a p e u t i c p o t e n t i a l o f t e r b i n a f i n e i n s u b c u t a n e-o u s a n d s y s t e m i c m y c o s e s[J].B r J D e r m a t o l,1999,141(S u p p l56):36-40.[27] R y d e r N S,L e i t n e r I.S y n e r g i s t i c i n t e r a c t i o n o f t e r b i n a f i n ew i t h t r i a z o l e s o r a m p h o t e r i c i n B a g a i n s t A s p e r g i l l u s s p e c i e s[J].M e d M y c o l,2001,39(1):91-95.[28] G l a m p e d a k i s E,C o s t e A T,A r u a n n o M,e t a l.E f f i c a c y o fa n t i f u n g a l m o n o t h e r a p i e s a n d c o mb i n a t i o n s a g a i n s t A s p e r-g i l l u s c a l i d o u s t u s[J].A n t i m i c r o b A g e n t s C h e m o t h e r.2018,62(12):e01137-18.[29] E s t r a d a R,C háv e z-Lóp e z G,E s t r a d a-C háv e z G,e t a l.E u-m y c e t o m a[J].C l i n D e r m a t o l,2012,30(4):389-96.[30] W a n g C H,C h e n WT,T i n g S W,e t a l.S u b c u t a n e o u s f u n g a li n f e c t i o n c a u s e d b y a n o n-s p o r u l a t i n g s t r a i n o f C o r y n e s p o r ac a s s i i c o l a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t r e a t ed w i t h te r b i n af i n e[J].M y c o-p a t h o l o g i a.2019,184(5):691-697.[31]I n a n o S,K i m u r a M,I i d a J,e t a l.C o m b i n a t i o n t h e r a p y o fv o r i c o n a z o l e a n d t e r b i n a f i n e f o r d i s s e m i n a t e d f u s a r i o s i s:c a s e r e p o r t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r e v i e w[J].J I n f e c t C h e m o t h e r.2013, 19(6):1173-1180.[32]J e n k s J D,S e i d e l D,C o r n e l y O A,e t a l.V o r i c o n a z o l e p l u s t e r-b i n a f i n ec o m b i n a t i o n a n t i f u n g a l t h e r a p y f o r i n v a s i v e L o m e n-t o s p o r a p r o l i f i c a n s i n f e c t i o n s:a n a l y s i s o f41p a t i e n t s f r o mt h e F u n g i S c o p e r e g i s t r y2008-2019[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I n f e c t,202026(6):784.e1-e5.[收稿日期]2020-04-05[本文编辑]施慧(上接第367页)本文病例提示在临床上遇到儿童患者头皮有类似毛囊炎或皮炎湿疹的皮损,且皮损比较局限,抗生素药膏治疗或皮炎湿疹治疗不理想,特别有宠物接触史者,应及时作真菌镜检及培养,明确诊断后及早抗真菌治疗㊂参考文献[1]孙瑞丽,王惠雅,王哲新.开封地区92例头癣病原菌分析[J].中国中医西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4):323-324. [2]熊心猜,刘婷,丁小洁.脓癣63例临床分析[J].皮肤病与性病学杂志,2012,34(5):252-253.[3]朱敏,李莉,朱均昊,等.脓癣的发病情况和病原菌变迁:上海地区19年的回顾行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2,7(5): 273-276.[4]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第1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54-255.[5] G u p t a A K,M a y s R R,V e r s t e e g S G,e t a l.T i n e r c a p i t i s i n c h i l-d re n: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of m a n ag e m e n t[J].J E e r m a t o l D e r-m a t o l V e n e r e o l,2018,32(12);2263-2274.[6]中国头癣诊疗指南工作组,中国头癣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修订版)[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14(2):4-6.[收稿日期]2019-11-19[本文编辑]卫凤莲㊃773㊃中国真菌学杂志2020年12月第15卷第6期 C h i n J M y c o l,D e c e m b e r2020,V o l15,N o.6。
4例蕈样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
![4例蕈样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510c046edb6f1aff001f7c.png)
4例蕈样肉芽肿临床病理分析蕈样肉芽肿又称为蕈样霉菌病,是原发于皮肤的淋巴组织网状组织增生性疾病。
后期可侵犯淋巴结及内脏器官,属于皮肤T细胞淋巴瘤。
现将临床中4例进行初步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例1:男,24岁,农民。
2年前右大腿被蚊虫叮咬后出现被咬处红痒,有针尖大丘疹,后逐渐长大形成肿物,近半年来生长快,肿物呈半球状突出皮肤表面,中央溃破,有少量分泌物,基底部固定。
全身浅表淋巴未触及,其他检查无阳性发现。
肉眼所见梭形皮肤1块,中央见一半球形肿物,体积4 cm×3.3 cm×2 cm,灰红色、表皮溃破,切面灰白,质地细腻似鱼肉状。
镜检:肿瘤表面上皮脱落,有炎性渗出物,真皮内有大量异形性单核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
部分细胞呈多边形,体积较大,胞浆中等,嗜伊红,核形状不规则呈扭曲状,似脑回或核桃仁,部分如佛手,核膜薄,染色质细粒状,分布均匀,核仁不明显,该细胞称为蕈样肉芽肿细胞。
肿瘤尚有其他细胞成分,如网状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肿瘤间质血管丰富,扩张淋巴管内见瘤栓。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2(+)、CD3(+)、CD5(+)和CD4(+)。
病理诊断:皮肤蕈样肉芽肿。
例2:男,35岁,工人。
皮肤起结节8个月。
检查:全身皮肤大小不等结节多个,黄豆至梅子大小。
1年后结节迅速增大,突出于皮肤表面,以头、颈、胸最多。
取胸部一肿块送检,镜下检查诊断同例1,2年后死亡。
例3:女,40岁,农民。
左上肢初起皮疹,后形成肿物3个月就诊。
左上肢肿块约2 cm×2 cm×1 cm,淡红色,突出于皮肤。
呈蕈伞,光滑、无破溃。
切除送检,病理诊断为蕈样肉芽肿。
例4:男,38岁,工人。
右手背长肿物半年就诊。
查右手背肿块约1.5 cm×1 cm×1 cm,灰红色,较光滑。
切除后送检,病理诊断为蕈样肉芽肿。
2 讨论蕈样肉芽肿是一种成熟的T细胞淋巴瘤,表现为皮肤的斑片、斑块。
以小至中等大小的脑回样核的T细胞浸润表皮和真皮为特征。
深在型须癣1例
![深在型须癣1例](https://img.taocdn.com/s3/m/0f8a5a1d866fb84ae55c8d0f.png)
瀹疗 : 除 庄损 巾 的病 ^部 卧 用 2 拔 %蒂 替{ 阿: I } f 精干 曲 康 2 0n l I I 0t 服 一I 用屙 、 I l 2 ) I一 修 驯 n删:0 60 I 稿 ¨ ( 5 I. X 一2 2 20 6 3 红姗 、 结 酃仆 潲堪
维普资讯
味虚脯科杂点—0 ̄{ 3 2— r 5替 I 勘 J : , - L -¨1r 0 6 V I5 l 0 I ti T - -l 0 3 ¨ 、n 2
713
’
图 4 光线 性肉 芽肿 患者 l 2 皮 损组织 病理 像 例 l 圄 3 光线性 肉芽 肿患 着 _ 2 项部 皮损 例 ) l 世 慢 { j 缘降 起 址 t 异物 口 胞 绀 I 胞 、f l I 鹰朴 细胞 受淋 巴细 胞滑 c缘 提润 . r 缔 色 船目 毙性 { ; 胞 参 考 文献
奎性 的 弹 纤维 州 象 . 善桩 l细 l 丁 胞数量 多 但 无腔 J纤 维 渐进 ”q 死 罕 典 的 栅 艟f芽 肿 水犏 r自行缓 解 , q j f 纤九 血 昔可硒 部地 川糖 出厩泔 搴血 维 A畦 粪药 物精 ,
l ^l H 41
L  ̄l i I ll - h ll
l ^ (mmd ^ I; I i^M Ma ik ‘ l nn a M Ia
u iu ii d s. 1 .i : nq l_ it 1y k ;l i l ‘ …J m v i I
ii  ̄lL i; rl ,r l
… l 卜
ga,I ㈨ II%I II A J 洲 ⅢI l L ! c, l .¨ I ̄II J … I IL l J h 1¨ l _ , 1
I 2
[ ¨ 3
深在型须癣 1 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临床资 料
成葡萄状 。经 鉴定 为须癣 毛癣菌 ( 图 2 。 见 )
临床诊 断 : 须癣 毛癣菌 肉芽肿 。
2 治疗 与结 果
口服 特 比萘 芬 片 5 / , 0mg次 1次/ , 前 服 。 d餐 外涂特 比萘 芬 乳 膏 , 2次/ 。连 续 2周 后 停 药 复 d 诊, 皮损 消退 , 留少许色 素沉着 , 遗 新胡 须长 出 。局 部皮 屑真菌 直 接镜 检 阴性 。服 药 期 问无 药 物不 良
维普资讯
: 0 8年 8月 第 3卷 第 4期 C i clA gs 2o , 20 hnJMyo uut o 8Y
Q :
・
病例报告 ・
须癣 毛癣 菌 肉芽肿 1例
曾义斌 方 芳
( 复旦 大 学附属金 山 医院 , 上海 2 0 4 ) 050
【 关键词 】 须癣毛癣菌 ; 肉芽肿 ; 比萘芬 特 【 中图分类号】 R3 92 7 . 【 文献标识码 】 B 【 文章编号 】 17 -8 7 2 0 )40 1-2 6 332 (0 8 0 -250
须癣毛癣 菌 肉芽肿 , 由须癣 毛癣 菌侵 入 皮肤 是 真皮 导 致 的~ 种 浅 部 真 菌 的 深 在 感 染 。 也 称 为
p a p ul e
,
pu
s
tu
le
,
n
od u l e w i t h h a i r s 0 f b e a r e d d e s q u
a rn
a led
0 n
n脓Βιβλιοθήκη ?nf昭’
叩 ^p
e s
c
ol 衄 y
咖
s DA
发脱 落等 多
㈨ ’
。
。
随着 城 市 宠 物 热 的不 断 升 温 亲 动 物
,
疹 、 疱 及绿 豆 大 小 的结 节 , 少 量 鳞 屑 , 分胡 脓 伴 部
须 脱 落 ( 图 1 。无 明显 压 痛 。实 验 室 检 查 : 见 ) 血
告 1例 毛 癣 菌 肉芽 肿 。Sq ea认 为 Maoci eui r jch 肉 芽肿 有 两种 类 型 : 种 为继 发 于 外 伤 而 导 致 的 毛 一
:
型 :! !
图
n g 1 Red
.
1
,
右 上 唇 见 红 斑 丘 疹 脓 疱 结 节 伴 胡 须脱 落 折 断
、 、
、
,
、
图2
r i ght
u
须 癣 毛 癣 菌 在 沙 氏 葡 萄糖 琼脂 上 的 菌落
p p e r l ip
0 n g 2 n i c ^ 0 p ^y £
.
e
r yt h e
m a
囊周 围炎型 ; 另一 种 常发 生 于 免疫 受损 宿 主 的 皮 下结 节 型 。前 者表 现 为发 生 于光 滑皮 肤 上 的深 在
常 规 正常 。取 结 节 内血 性 分 泌 物 , 菌 直 接 镜 检 真
阴性 , 沙堡 培 养 6 d见乳 白色 菌 丝 生长 , 不久 逐 渐
变 为粉 末样 , 乳 白 , 融 合 成 片 , 色 并 中央 隆 起 有 少
1 3 C r 6 .o n
或 毛囊 破 坏 , 侵 入 深 部 , 上 机 体 对 其 反 应 剧 易 加
烈 , 致 炎症 较 重 。 往 导 致 局 部 脓疱 、 溃 、 导 往 破 毛
维普资讯
学杂志
2008
年
8 月
第
3
卷 第4 塑
! 垡 ! 』丛Y! 虫 垒 鲤 塾 ! 塑 ! : ! 尘 j hj
性 脓 疱性 体 癣 , 部 有 多 数 毛囊 性 或 毛 囊 小 结性 局 脓 疱 , 痂 , 脓 性 分 泌 物 , 热 微 痛 , 般 无 全 结 有 灼 一
身症 状 。后者 表现 为 局 限于 某一 部 位 的紫 红色 结 节, 可融 合 成 斑 块 ¨ 。此 病 可 由红 色 毛 癣 菌 、 须 癣 毛癣 菌或 其 他皮 肤 癣 菌感 染 引起 。特 别 是一 些 亲动 物性 的真 菌 , 侵袭 力 较强 , 由于 皮肤 上 皮屏 障
反应 。
3 讨 论
患者 男 ,2岁 。因 右 上 唇 皮 肤 红 斑 、 节 2 4 结 0 d 于 20 , 0 6年 1月到 我科 就 诊 。就 诊 2 0 d前 无 明 显 诱 因下 , 上 唇 开 始 出现 红 斑 、 疹 、 疱 疹 , 右 丘 丘 自觉灼 热感 , 痛 不 痒 。外 院拟 “ 纯 疱 疹 ”, 不 单 予 抗 病毒 治 疗 ( 体 用 药 不 祥 ) 表 面 基 本 结 痂 , 具 , 但 仍 有 红肿 , 周 边 出 现 较 多 红 斑 、 疹 、 疱 、 且 丘 脓 结 节 。否 认有 外 伤史 。既 往亦无 类 似 病史 。家 中豢
须 癣 毛癣 菌 为 亲 动 物 性 的皮 肤癣 菌 , 生 于 寄 动物 或 土 壤 中, 引 起 手 足 癣 、 股 癣 、 癣 、 可 体 甲 须 癣 以及 深 部 感 染 等 。Ma ch 首 先 于 1 8 j ci o 8 3年 报
养 宠 物 。体 检 : 般 情 况 好 , 上 唇 见 红 斑 、 一 右 丘
许 折 叠 , 围少 数 短 的沟 纹 , 缘 不 整 齐 , 面 棕 外 边 背
红 色 。镜 下可 见大 量 的螺 旋 状 菌 丝 , 量 的棒 状 少
大分生孢子 , ~ 个分隔 , 5 7 小分生孢子球形 , 聚集
作 者 简 介 : 义 斌 , ( 族 ) 本 科 , 院 医 师 . . l:abi b 曾 男 汉 , 住 Emalbo e y @ z
单纯 疱 疹 的 表 现
, ,
。
在 局 部 皮 肤 屏 障破 坏 的 情 况
。
性的皮 肤 癣 菌 导 致 的 深 部 真 菌感 染 也 会 增 须 癣 毛 癣 菌 肉芽 肿 根 据 胡 须 部 位 丘 疹 脓 疱
、
下 侵 入 深 部 导 致 肉芽 肿 表 现 是
一
另
一
种情 况 可 能
,
开 始 为须 癣 毛 癣 菌 导 致 的须 癣 后 来 发 展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