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毛概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18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第三,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在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の過程中積累了一定の經驗。
初步開展の農業互助合作運動,實際上已成為對個體農業進行改造の最初開端。
土地改革完成後,剛剛從封建制度の剝削和壓迫下解放出來の農民,迫切希望繼續擺脫小農經濟の貧困和落後,他們自己有了組織起來の要求。建國頭三年,簡單協作の互助組、土地入股の初級社和基本生產資料集體所有の高級社都有不同程度の發展。黨總結實踐經驗,認為這些互助合作形式,是引導農業向社會主義發展の適當形式。
(二)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及其理論依據
中國必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社會要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在民主革命時期已經明確。但是對於何時過渡?怎樣過渡?毛澤東和黨の其他領導人の認識經曆了發展變化過程。
【視頻】建國之初の經濟狀況
1.向社會主義過渡の設想
之一:先搞工業化建設,再一舉過渡
1951年前後,黨內大體形成了先用三個五年計劃搞工業化建設,再向社會主義過渡の共識。
政治特征:
與新民主主義時期三種不同性質の主要經濟成分相聯系,新民主主義社會の階級構成主要表現為三種基本の階級力量:一是工人階級,這是新民主主義國家の領導階級,工人階級對國家の領導通過其先鋒隊——中國共產黨の領導來實現;二是農民階級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它們在國家政權中占有重要位置,占中國人口の絕大多數,其中の農民階級與工人階級一起,構成新民主主義國家の階級基礎;三是民族資產階級,它是新民主主義國家政權中階級構成の重要組成部分。由於農民和手工業者の個體經濟既可以自發地走向資本主義,也可以被引導走向社會主義,其本身並不代表一種獨立の發展方向,因此,這三種基本の經濟成分以及與之相聯系の三種基本の階級力量之間の矛盾,就集中表現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兩個階級之間の矛盾和鬥爭。隨著全國土地改革の基本完成,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の矛盾逐步成為我國社會の主要矛盾。只有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矛盾。而解決這一矛盾,必然使中國社會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の轉變。
18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教学分析与设计说明
教 案
授课时间
2019年 月 日 星期 第 节课
依据本章的教学容与逻辑结构,教师可以依照教材容按照两个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个教学模块为2课时,共计4课时。
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
1.新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新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它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对此,早在革命时期就提出,新主义“是为了终结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这个新主义是暂时的、过渡的,是一个楼梯,将来还要上楼,和联一样”。少奇指出,新主义社会是一种特殊的历史状态,其特点是过渡时期。“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做新主义时期。”周恩来指出,“新主义是一个过渡性质的阶段,一定要向更高级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阶段发展”。新主义社会,作为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资本主义特性与社会主义特性“兼而有之”,社会主义因素占主导地位两句话。具体讲: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专政。它不是资产阶级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专政,而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结成“四个阶级的联盟”,并与其他爱国分子组成了人民专政国家的主体力量。在这里,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属资本主义性质;工人阶级领导,属社会主义性质。在文化上,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但同时,资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思想残余仍大量存在。在这里,马克思主义指导属社会主义性质;资产阶级和非无产阶级思想残余存在,属资本主义性质。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其中包括:国营经济,属于社会主义性质,主要通过没收官僚资本而建立起来,掌握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合作社经济,以土地入股、统一经营为特点,共同劳动,按劳力和土地多少进行分配,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仍归农民所有,也就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半社会主义性质,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指资本主义民族工商业,属资本主义性质;农民和手工业个体经济,属于个体经济畴;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属半社会主义性质,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这些共同构成了新主义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兼而有之的经济形态。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除去这两种经济形式,在新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主要的经济成分实际上只有三种:一种是社会主义经济,另一种是个体经济,还有一种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毛概2018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本章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国这样一 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从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如何认识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中国社会主 义改造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使学生懂得我国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 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 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其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 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 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结
论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 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 社会。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在国内,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封建 主义的残酷剥削,再加上长期战争的破坏, 致使本来就很落后的国家经济,雪上加霜, 到处是一派百孔千疮的破败景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与解放前的历史 最高水平相比,农业产值降低两成以上;江岸 河堤常年失修,水旱灾情严重。工业产值降低 一半,工矿设备多被毁坏……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初步的设想: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 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 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 本主义。
概论(2018版)第三章重要知识点小结
概论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重要知识点小结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1949—1956),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苏联模式:“公有制”加“计划济”加“工业化”。
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简称“一化三改”。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4、过渡时期总路线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5、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步骤:个体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社。
6、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个体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生产合作社。
7、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法:和平赎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积极引导、逐步过渡。
8、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步骤: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资本主义---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
9、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几千年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剥削制度被消灭。
10、1953年到1957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1)中国建立第一汽车制造厂。
(2)武钢建成。
(3)康藏、青藏公路通车。
(4)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5)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12、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1)我国成为享有主权的独立的、基本统一的国家。
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ppt课件
1951年8 月,毛泽东在 罗瑞卿《关于 镇压反革命的 报告》上的批 示。
在全国政协一届 二次会议上,毛 泽东等委员起立 通过《土地改革 法》。
18
(2)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为新民主主 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 经济基础。 建 国 初 期 国 营 经 济 的 构 成
政上 府海 中军 央Hale Waihona Puke 银会 行没 的收 命国 令民 党
告资南 本京 及军 敌管 伪会 战清 犯查 财没 产收 的 官 20 布僚
(3)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物质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 业大国,现代工业只占10%,根本不具备直接建立社会 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需要借 助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 社会,大量发展公营和私营近代工业,奠定向社会主义 转变的物质基础。
——列宁
5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 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 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6
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 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 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 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 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1949年10月—1952年6月—1956年底
14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 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 主要矛盾。
1949.10. —1952.底 人民大众 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 义之间的矛 盾
1953. —1956.底 国内是无产 阶级与资产 阶级的矛盾, 国外是中国 与帝国主义 的矛盾
2018版毛概第三章
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业者 的个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半社会主义经济 (领导地位)
陈云
“炒蒜”事件
由“蒜你狠”率队, 豆你玩,姜你军,不蛋定,药你死? 中国菜疯涨五成,CPI(消费者物价指 数)一路狂升。
谣盐事件
“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 “日本核泄漏出现的放射性物质 可能污染海水,没法再提炼盐” 。这种未经科学论证的谣言竟在 我国一夜之间引发了一场抢购食 盐的风波。谣言传播速度之快、 抢购市场影响程度之深令人吃惊
抗美援朝
PK
南朝鲜李承晚
北朝鲜金日成
志愿军官兵与朝鲜民众依依惜别
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志愿军伤亡50余万人次
主要任务:在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民主主义社会
1840
1919
194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52 1956 社会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1.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
之一: 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 五年计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共识。
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
“在中国,为民主主义奋斗的时间还是长期 的。……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要想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 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2018版)
主要的经济成分
主要的经济成分 主要的经济成分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主要的 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 国营经济、农民 和手工业者的个 体经济、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
中国社会的 阶级构成
工人阶级、农民 阶级和其他小资 产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等基本的 阶级力量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毛泽东:《革命的转变和党在过渡时期 的总路线》(1953年)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 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 期的理论在中国进一步 具体化,形成了中国化 的过渡时期理论,为中 国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 行动指南。
视频
返回目录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和历史经验
视频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
采取从低级 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 的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是“在人民 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 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 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 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 润而存在,而是为了供应人民 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
1955年上海公私合营信大祥绸布店挂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马克思和列宁都曾经设想过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和平赎买。苏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采用的是没收的办法,要把资本家赶走,最终失 败了。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时实行了“和平赎买”政策并取得了成功。造成 这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毛概》课本知识点梳理(2018年版)
前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奋斗目标: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同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起,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条件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的过程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近代中国国情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在诸多的社会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要和中国名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①名族独立②人民解放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领导基础: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2018版毛概第三章
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学习, 了解耕牛入股情况。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高级社实行生产资料农民集体所有
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56年底,加入高级社的 农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87.8%,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社员们利用工余时间 评分记分
第一步: 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 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 正确的阶级政策。
贫农和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 依靠贫农、下中农, 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 团结其他中农,由限制 力量,从而解决了在农村依靠农民 到逐步消灭富农剥削。 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
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绝对优势)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业者 的个体经济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018版
线
——毛泽东:《1944年8月致博古的信》
的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
必
有国家的富强。”
然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性
2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大设想
之一:
“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 提出“使中国有可能稳步地由农 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 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即“两个转变”同时并举的思想。 当时预计的过渡时间大约10年、 15年或20年。
1949年的毛泽东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91 9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195
6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为什么新民主主 义社会是一个过 渡性质的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特征
它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都带有既不同于资本主 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过渡时期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新民 主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新民主主义国家?
结论
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由新民主主义到社 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 渡性质的社会。
• 第一,此时的中国,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仍占很大的比重。 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份,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个体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所以说建国后新民主主义时期并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属于过渡的阶段。
2018版毛概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高级社 55年底--56年底
75.6万个
初级社 53年底--55年夏
67万个
互助组 51年底--53年底
830万个
入社农户 96.3%
到 1956 年 底 , 全国入社农 户占总农户 的96.3%。
二、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三种主要经济成分: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 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 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 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 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 资产阶级的目的。
1956年,荣毅仁经过 深思熟虑后,把自己 的商业帝国无偿交给 国家,为新中国的工 业振兴做出了卓越贡 献,赢得普遍的尊重, 曾任国家副主席。
——《毛泽东选集》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1953年12月,由毛泽东审阅通过的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 力量把我国建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指出:“我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 社会主义社会这一过渡历史时期之所以必要,并且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是由于: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落后,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创造为保 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所必要的经济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国有极其广 大的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及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资本主义工 商业,要求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来改造它们。”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8版-毛概)
43
农业生产互助组(1949——1953年)
性质: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集体劳动组织。
特点: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 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 共同劳动,换工互助,以解决 社员间缺乏劳动力、耕畜和工 具的困难。土地、耕畜、农具 等生产资料仍归农民个人私有。 有常年互助组和临时互助组。
上 作毛 具泽 有东 历在 史中 意共 义七
在过渡的时间上, 认为需要一个相当 长的新民主主义建 设阶段。
在转变条件上, 认为只有实现了国 家工业化,才能实 现私营工业国有化 和农业集体化。
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 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 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 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土改后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 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抗美援朝
•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 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它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 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 的根本要求和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的共同愿望。
44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4——1955下半年)
性质: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集体经济组织
特点: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将私有土地作股入社,实
行统一经营;耕畜和大型农具交社统一使用;社员集体 劳动,产品统一分配,在扣除农业税、生产费用、提留 公基金和公用基金后,剩余产品按照入股土地和其他生 产资料使用报酬,以及劳动报酬进 行分配。社员以“按劳分配”的原 则取得报酬。 劳动报酬一般高于土地报酬。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透视过渡时期总路线可见其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
2018版《毛概》第三章
然
1950年浙江省杭县临平区土
性
改工作队带领农民进行分田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提出
提 出 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 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
渡 推进工业化的发展。
时
期
建国初期民族资本的构成状况
总
路
线
的
20%
0.1%
70%
自愿 坚持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平等互利。对于入社的耕牛、 互利 土地等生产资料实行合理作价、予以补偿的政策
典型 国家首先把办社积极性较高的贫下中农组织起来,帮助 示范 他们办好一批合作社,吸引农民自愿走合作化道路
国家 国家通过贷款、兴修水利、供应农机具等方式,为合作 帮助 社提供物质援助,帮助合作社克服困难,发展生产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2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
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 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
“我们现在能够而且应该把两种办法结合起来,一方面对 不文明的资本家无情地加以惩治;另一方面对文明的资本家, 对那些肯接受并能实施‘国家资本主义’,能精明干练地组织真正 以产品供应千百万人的大企业而对无产阶级有益的资本家谋求 妥协或向他们实行赎买。”
76%
京津沪等9城市有“五 毒”行为的工商业户
1953-1956年,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渐成为国内的 主要矛盾。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民族资产阶级 两面性
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 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民族资产阶级与 工人阶级的矛盾 也具有两重性
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第一篇:2018版毛概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懂得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道路及基本经验,深刻体会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经验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上世纪中叶,在我国进行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教学重难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与特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方式及其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多媒体四、教学时数:4学时教学基本内容毛泽东曾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但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却是一个全新的实践。
在这两个革命阶段的交替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建国初期的基本国情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这一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列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本章分三节阐述了这一理论,主要分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及历史经验;并懂得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2018概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
总之,通过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各种非公有制的经济已经被纳入了公有制经济控制的国民经济体系之中。在没收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基础上建立的国营经济,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它已经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它为建国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保证。
授课课题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阐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思想、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及其历史经验、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能力目标: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方针、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形式及历史经验。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懂得我国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问题】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如何选择了社会主义?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建立时,国家新领导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社会政体四分五裂,公共秩序和风气已经败坏,被战争破坏的经济遭受严重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折磨,中国根本的经济和军事落后性,给社会精英争取国家富强的目标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考验。
政治特征: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表现为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一是工人阶级,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通过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二是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它们在国家政权中占有重要位置,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其中的农民阶级与工人阶级一起,构成新民主主义国家的阶级基础;三是民族资产阶级,它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权中阶级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随着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只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018版 毛概 第三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3、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依据♣方法
♣依据: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后,剥夺过去的“剥夺者”,使 被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变成人民的财产,可以通过暴力没收和 和平赎买的方式。
♣方法:和平赎买
(2)必要性♣可能性
♣必要性: 1)社会矛盾转变为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2)民族资本主义的剥削性,破坏性逐渐显现出来。
♣可能性: 1)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2)中共与民资长期保持着良好的统一战线关系;
3)在政治和经济上,私人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有了依赖
(3)政策♣道路
农业合作化促进 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兴修了许多 水利工程,农田 水利基本建设, 这就增强了抵御 自然灾害的能力
基本上保证了城 乡人民对农产品 的需求,也使农 民生活有所改善, 还为国家工业化 积累了资金
2、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方针: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由小到大、由低 级到高级的具体三个步骤
♣政策:
对资本主义的政策:利用、限制、改造
对资本家的政策:团结、教育、改造 ♣道路:走国家资本主义道路
(4)♣内容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在内容 上包括两个方面: 对企业的、制度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
企业、制 度的改造
和平改造
人的改造
自食其力的社 会主义劳动者
(5)♣步骤
第一步 初级形式 社会主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既不是资产阶级共和国也不是 无产阶级共和国的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中苏关系亲密期1950-1955年
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低息贷款; 援建156个重点项目建设,包括军事,能源,钢
铁,机械,国防等; 无偿提供大量技术资料和文献, 大规模派遣苏联专家来华 大力培养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一五计划,中国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初步的设想:
• 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 年时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10-15年。
• 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 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 体农业的集体化。
• 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 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 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 义。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有利的国际环境
朝鲜战争爆发 后,1950年06月毛泽东 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第八次会议上号召“全 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 来,打败美帝国主义的 任何挑衅”。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为 斯大林70岁祝寿时合影。
1950年02月22日,中苏 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 约》。
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能 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 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 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 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 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文集》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个体经济受小农 经济的局限,增 产潜力有限
农业要为城市 和工业提供生 活用品和原材
料
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 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 础,依靠它本身的力 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 业化的发展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经济构成: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
•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 本建立
•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同私人资
本合作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国营 合作社 公私合 个体 资本主 经济 经济 营经济 经济 义经济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49
195
6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 社会
(一)过渡时期的社会特征
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 政(民族资产阶级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 有一定地位)。
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五种经济成分 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制度(非社会主义 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
民族资本 不完善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谈谈党提出过渡时 期总路线的可能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的可能性
•我国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
1950年6月,毛泽 东在七届三中全会 上作了《为争取国 家财政经济状况的 基本好转而斗争》 的报告和《不要四 面出击》的讲话。
♣性质:过渡性社会形态,隶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时间:1949年——1956年 ♣特点:既有社会主义因素也有资本主义因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 主义革
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 义革命
社会主义社会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1840 191 9
的社会,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
主义转变的
的社会形态。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思考
如何理解新民 主主义社会是 一个过渡性质 的社会?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过渡时期”这个概念,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列宁的 具体革命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理论 依据,毛泽东等共产党人不断总 结发展这一理论。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防体系框架。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建国初中国同各国建交表
国别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 国联盟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 和国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 义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
建交时间 1949.10.3 1949.10.4 1949.10.5
国别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 共和国
越南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义共和国
阶级
民族资产 阶级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①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 矛盾
②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 的矛盾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22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 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从先搞工业化建 设、再一举过渡的设想,发展变化为建设 和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 即逐步过渡。
19.1% 1.5% 0.7% 71.8% 6.9%
主导
主体
2020年3月3日星期二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9
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民族的、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毛泽东与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 社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形态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总路线
主体
工业化
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 工业化与改造紧密结合
农业
三大改造
手工业
两翼
资本主义工商业
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
第3章 社会主义改有造机理统论一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工业化不可逾越 的原因是什么?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 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
第二,阐明了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国家帮助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原 则
政府向农民发 放国家基金贷 款。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1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 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贫农和下中农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 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在农村 依靠农民大多数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改造 采取互助合作,改造农业和手工
业,把个体经济改造成社会主义的集 体经济,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农业社会 主义改造道路。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恩格 斯提出,要通过 合作占有和生产 来改变私人占有 和生产的小农经 济。列宁也有过 类似的论述。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总路线的实质和最显著的特点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 为国家和社会唯一的经济基础。
♣显著特点: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 同时并举。
♣体现: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 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 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马克思
♣ “在资本 主义社会和共产 主义社会之间有 一个政治上的过 渡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三阶段
马恩对共产主义 发展阶段的划分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共 产 主 义 发 共产主义第一展阶段 历 程
过渡时期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列宁
♣无产阶级夺取 政权后,必须经过 一个相当长的从资本主义 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 会议上,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
第3章 《社土会地主改义革改法造》理。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 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包 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
信大祥绸布店改挂公私合营招牌 常熟市公私合营利泰纱厂
1956年的领息凭证
• 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都是为了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 两者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发展内 在的必然性。
• 社会主义改革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继承、 纠正和发展。
• 不能因为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失误就 否定社会主义改造。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具体过程:
• 1952年9月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从 现在开始用10年到15年时间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过渡问题,而不是10年或者 以后才开始过渡。
• 1953年5月,毛泽东在对李维汉一个报 告的批语中,明确提出了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基本内容。
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 1953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 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和总任务。
义
矛盾
资
本
主 义
资产阶级
五种成分
国营经济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