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_新教材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细胞生活的环境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说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
3.运用图示和模型等方法阐释内环境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1.生命观念——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形成稳态与平衡观和生命的系统观。
2.科学思维——通过对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式。
3.社会责任——通过对人体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学习,关注人体健康。
知识点(一)|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2.内环境(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组成及关系①内环境的组成②相互关系(1)细胞质基质、核液和血液都属于体液(×)(2)胰液、原尿、胃液和胆汁属于体液(×)(3)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4)淋巴细胞只能生活在淋巴液中,淋巴液是淋巴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1.(生命观念)请判断下列哪些液体不属于体液,并说明理由。
①小肠腔内的消化液②膀胱内的尿液③汗液④泪液⑤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⑥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⑦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提示:①②③④⑦①②③④大多通过管道直接与外界联通,⑦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体液,但血细胞不属于体液。
2.(科学思维)图中的A、B、C是某些结构,a、b、c、d表示四种体液,请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关系。
提示:A、B、C分别是组织细胞、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a、b、c、d分别是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
1.归纳概括与内环境各组分有关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细胞类型所处内环境血细胞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液和组织液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液、血浆等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组织液2.对比分析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的来源项目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①从消化道吸收而来②从组织液中回渗而来③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①血浆渗出毛细血管壁②组织细胞代谢产生①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②由消化道吸收而来1.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解析:选D 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3课件:第1章_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节
溶质微粒数目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_越__大__
越高
越少
越小
_越__低__
③决定血浆渗透压的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无要机与盐、蛋白质
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N来a+源和于Cl-
。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答案
(2)酸碱度
7.35~7.4
5 HCO-3 、HPO24-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3持7 ℃在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12345
5.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请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12345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内为环境 ,其中A血代浆表 ,组B代织液
表 淋巴 ,
C代表 。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
活学活用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一题多变
识图填空:
①单向输入——消化 系统;
②周转媒介—循环 系统;
③单向输出—— 系统(有时呈现“重吸收”双向箭头); 泌尿
④双向交换—
系统。
呼吸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答案
课堂小结内环 境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答案
返回
对点训练
高中生物必修一课件
解析答案
方法链接
组织水肿的成因分析
肾营小养球不肾良炎 →血浆蛋白减少
→血浆渗透压下降
↓
组织水肿
↓
局部组织代谢增强
→组织液溶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人教版教学课件人教必修3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外 环 境
细胞只有通过 内环境 才能与外界进行 物质交换
尿 液
呼 吸 系 统
呼吸系统
呼吸 系统
back
消 化 系 统
与体内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血 液 循 环 系 统
血浆,组织液,淋巴,消化,泌尿
A、B、C、D、E各代表什么?
同
点
与细胞 的关系 细胞外 液是细 胞直接 生活的 环境 化学 成分 含量 有所 差异 详见 课本 P4 页
组织 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组织细胞
相同点
都属于细 胞外液, 共同构成 人体内环 境,基本 的化学成 分相同。
淋巴管 淋巴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 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 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 蛋白质含量很少。概括地说,细胞外液是 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和度 上反映生命起源于海洋。
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NaL +H2CO3
呼吸运动排出
H2CO3——→H2O+CO2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
Na2CO3 + HCO3——→2NaHCO3
肾脏排出
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 体液共同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 活动的结果。
D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淋巴
第二关:
1、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A 消化道内 B 血液; C 细胞内; D 肾脏内
2、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一种:
《第1章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观点,了解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组成。
2.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及其调节机制。
2.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以及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2. 准备实验器械,如显微镜、滴管等,以进行实验操作。
3.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内容,以便于讲解。
4. 设计教室讨论和小组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四个环节: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细胞生活的环境,引出课题。
同时,教师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讲授新课(1)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教师介绍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并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片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的动态平衡。
(2)组织学生自主学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生成过程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和图表,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解答,强调知识点。
(3)细胞膜作为半透膜的过程教师通过实验演示细胞膜作为半透膜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压的观点。
同时,教师介绍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渗透压差别,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4)组织学生讨论: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教师引导学生从营养物质的摄入、消化吸收、运输和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3. 教室互动,答疑解惑教师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解答。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重点讲解。
4. 教室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内环境的概念。
2.内环境的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细胞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学习目标1.知道内环境的概念,并能解释和说明其含义。
2.描述内环境的成分及其之间的关系,并能采用适当的形式(文字、图表)予以表达。
3.描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4.说明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
教学过程导言:“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与之类似的还有前几年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
[投影]展示《因食用劣质奶粉而导致的“大头娃娃”》的图片。
这个孩子与正常孩子有什么不同?这个孩子的头比正常孩子大,孩子因食用劣质奶粉而导致头大、身体浮肿,发育缓慢,严重的甚至能够导致死亡。
那为什么食用劣质奶粉会导致“大头娃娃”的出现呢?这与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环境与稳态》密切相关,等我们探讨完再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先请一位同学把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简单地概括一下。
教师评价总结学生回答情况并展示投影如下:1.内环境相关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存在于细胞内的体液叫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叫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我们所说的细胞外液一般就是血浆、组织液、淋巴,但不是说只有这三种。
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内环境是从人体角度看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的,细胞外液是从细胞角度看相对于动物和人体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像消化道、呼吸道这样与外界相通的管道,其内部的物质虽然在人体内暂存,但并没有被人同化,都不属于人体物质,所以消化道、呼吸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也就不属于细胞外液。
【例1】下列各组分泌腺产生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的是(B)A.唾液腺、垂体、肠腺B.肾上腺、甲状腺、胰岛C.睾丸、汗腺、皮脂腺D.卵巢、胃腺、肝脏解析:能够将分泌物排放到内环境的是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胰岛等,其分泌物是激素;唾液腺、肠腺、汗腺、皮脂腺、肝脏将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
人教版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重点)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重点)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
【温故知新】1、 请回顾初中所学的有关人体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排泄系统等相关知识。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如何?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什么?【课前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课本,找出下面问题的答案:1、体液、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者有何区别和联系?其中细胞外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部分液体。
2、试用箭头表示细胞外液的三种组分之间的联系:3、细胞外液主要有哪些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4、内环境是否等同于细胞外液?人体细胞如何通过 内环境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联系学习目标,在下面记录你在预习中的困惑,以便在课堂听讲中有的放矢: 【课堂探究学习】知识目标一、体内细胞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中 1、体液[问题讨论]:唾液、胃液、尿液是否属于体液?2、细胞外液(又称为 )包括(等)仔细观察右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大多数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 ,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________。
(2)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 ,毛细淋巴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 。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吗?知识目标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阅读P 4资料分析,讨论总结。
1、 血浆的化学成分:2、 淋巴、组织液的化学成分(区别于血浆):[牛刀小试] 下列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_________________-A.葡萄糖B.氨基酸C.激素D.血红蛋白E.呼吸氧化酶血浆 组织液淋巴_____________,约占2/3)_____________,约占1/3)编号: 课型:新授 课时:1 授课时间: 班级: 姓名:试列表比较“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Array、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肺泡腔内的气体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C.心室腔内的血浆D.膀胱腔内的尿液、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B. 组织液中蛋白质含量过低,会引起组织水肿C.人喝醋后,血浆中pH明显下降D.剧烈运动后,乳酸在血浆中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手脚皮肤磨出的水泡,其中浅黄的液体来源于()A.组织液B.血浆C.淋巴D.血清、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A.Fe2+ B.K+ C.Na+ D.Ca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可使淋巴管阻塞,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A.细胞将不能接受氨基酸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C.不能消化脂肪 D.组织内葡萄糖浓度升高、人体内环境中,与组织液成分最接近的液体是()A.血液B.血清C.淋巴D.原尿、在血浆、组织液和组织细胞内液中,O2的浓度依次为()A.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B. 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C.血浆 < 组织液 < 细胞内液D. 血浆> 组织液 < 细胞内液、人体心肌细胞可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直接获得葡萄糖()A.血浆B.淋巴C.组织液D.细胞外液、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A.降低、CO2、Na2CO3 B. 降低、乳酸、NaHCO3C.升高、CO2、H2CO3D.升高、乳酸、NaHCO3、(07山东理综,选作题)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课后作业记录】课后反思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物组刘香梅【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教材铺呈了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
用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内环境,认识内环境的重要作用。
本节是内环境稳态以及稳态调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
教材提供了插图、表格数据,应充分利用。
此外,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本节仍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加上初中内容又有遗忘,学生学习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需补充教学资源,用图片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丰富学生的认识,也帮助学生补充知识断层,更易于核心概念的建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目标:尝试建立三种细胞外液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分析,认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三种细胞外液的相互关系2.渗透压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人体的体温总联系生活实引出本章能保持在37℃左右,为什么呢?际,思考引出本节2大量出汗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为什么呢?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得内环境相对稳定,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
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和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人教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王健(江苏省兴化中学225700)设计思路:《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课整体设计思路是“情景导入→问题探讨→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分析小结→拓展评价”。
本章的引入是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
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
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
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
在组织教学时先从简单的体液的概念入手,再通过多媒体动态演示组织液、血浆、淋巴液之间的关系揭示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逐步深入使学生理解内环境的概念。
最后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
这部分教学过程是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
围绕这个资料分析,让学生进行讨论。
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逐步理解知识要点。
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学时采取了先复习渗透作用再引入渗透压的概念,并且结合旁栏思考题,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和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教学时简单提一下即可。
2020年高中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互转化关系
成,关注人体健康
自主预习
读教材、抓双基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1.体液 (1)含义:人体内含有的大量以 1 _水__为基础的液体。
(2)组成
图中①~⑥为人体内的液体,它们依次代表:① 2 __血__浆__, ② 3 _组__织__液___,③ 4 _淋__巴___,④ 5 _细__胞__外__液___,⑤ 6 _细__胞__内__液___, ⑥ 7 _体__液___。
中获得营养物质(如葡萄糖)和氧气。
5.人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
A.Fe2+、Cl-
B.K+、Cl-
C.Na+、Cl-
D.Ca2+、Cl-
解析:选 C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由 Na+、Cl-维持,细胞
内液的渗透压主要由 K+维持,即“内钾外钠”。
课堂探究
解疑难、提能力
探究点一|体液、内环境组成及相互关系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 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构成 C.内环境是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内液 D.高等动物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解析:选 C 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 体环境。
3.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葡萄糖
B.血红蛋白
C.唾液淀粉酶
D.呼吸酶
解析:选 A 分布于细胞内的物质(血红蛋白、呼吸酶)和分
布于消化道内的物质(唾液淀粉酶)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4.人体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血液
解析:选 B 肌肉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可从组织液
高中生物教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o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重要性。
o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衡的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环境稳态的原理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内环境稳态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难点: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内环境稳态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内环境的组成、稳态调节机制等。
•相关的内环境稳态失衡案例资料。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回顾细胞与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o引入内环境的概念,强调内环境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2.新课讲解o讲解内环境的组成,包括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液)和细胞内液。
o阐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即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o介绍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包括维持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等。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o讲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等。
o分析不同调节机制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4.内环境稳态失衡案例分析o展示内环境稳态失衡的案例,如酸碱平衡失调、血糖调节失衡等。
o学生根据案例资料,分析内环境稳态失衡的原因和后果。
5.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o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在维持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o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6.总结与提升o总结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o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持内环境稳态,以及内环境稳态失衡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7.作业布置o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内环境稳态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教学课件生物必修三1.1
4.一个人出现组织水肿,其原因可能是 A.血浆中尿素过多 B.皮下脂肪组织积存过多 C.血糖含量过少 D.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5.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 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C.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 D.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A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B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C 血浆
组织液
D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淋巴
第二关:
1、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
A 消化道内 B 血液; C 细胞内; D 肾脏内
2、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一种:
A 直接交换; B 间接交换;
C 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 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2、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与摩尔浓度成正比 3.影响因素: 主要与Na+、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一)渗透压 (二)酸碱度
数值变动范围:7。35~7。45 调节机制: 缓冲物质(HCO3-、HPO42-)
无机盐 0。08
0。025
乳酸
各种脂肪酸 脂肪
0。025
0。38 0。14
HPO42-
SO42- HCO3-
0。01
0。001 0。17
钠
氯
HCO3-
海水 生命起源于海洋
HCO3-
钠
钠
氯
氯
组织液
血浆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内环境的组成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意识到身体每一处细微的变化都关乎生命健康,要热爱生命,健康生活。
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以及有关免疫的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由是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的基础。
该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生理意义”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从学习起点上来看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这部分内容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
从学习者方面来看,高二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敏捷、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发展。
所以本节的教学以学生为主,培养他们探究发现知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上主要体现“启发式”的理念,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同时还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2)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_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教案
回归课本原文,掌握基本概念。
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
2. 尝试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
1. 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初步认识细胞外液之间的联系。
2. 通过绘制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联系的模式图,构建细胞外液之间的联系网络,深刻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1.展示血液分层图,提问每一层都是什么。
2.提问血细胞生活在什么环境中?
1.说出血液分层后每一层含有的物质名称。
2.说出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而不是血液。
区分血液和血浆,理解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和淋巴液
1.描述组织液和淋巴液的定义。
2.引导学生分析组织液和淋巴液分别是哪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区分不同细胞生活在不同内环境中。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课本问题探讨,分析草履虫和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提问:血细胞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会发生什么变化?
分析比较草履虫和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异同。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阐明体液、细胞外液的组成,区分细胞内液和内环境;
2.建构思维导图阐释血浆、组织液、淋巴液三者之间的关系;
3.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高中生物《必修第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必修第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生物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4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了必修3的第一节,其主要内容包括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4个方面。该节内容是学生理解稳态及其生理意义知识的基础,对学好“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等章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1.通过掌握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稳态,形成稳态与平衡的生命观
2.通过分析体液各成分相互转化的模型图,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学生学情分析
内环境的相关知识在初中新课程中涉及较少。初中新课程仅仅就人体中八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做了简单的介绍,但因初中学生初二下学期会考结束后就没有再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生物知识,间隔时间较长,印象也不是很深刻。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回忆相关知识。由于笔者执教的班级是选修生物的班级,相对而言,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要浓烈些。通过初中阶段已学习到的人体几大系统功能,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是特别难。
请学生阅读教材P2—3相关内容,教师设问:
1、什么叫体液?
2、什么叫细胞内液?
3、什么叫细胞外液?
1请同学思考:作为细胞生活的环境的应该是细胞外液还是细胞内液?得出答案:细胞外液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3_1
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一节包括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内环境这一核心概念,而教材并没有一开始就阐述什么是“人体内环境”,而先放眼生命世界中“细胞生活的环境”这样的广阔视角。
这样,既可以和《分子与细胞》衔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内环境这一概念,包括本节主要内容以及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等。
该核心概念的构建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本质,了解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对生命系统与环境关系的认识。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
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
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
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重点]⑴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图片搭建学习新知识的桥梁,帮助学生对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感性认识。
⑵通过资料分析讲解内环境理化性质。
⑶将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教学难点]⑴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⑵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决方法]⑴同上。
⑵结合图解讲解。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高中生物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描述不同细胞生活的环境。
(2)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3)理解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过程与方法利用图及图解,明确各种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结合图像总结组成内环境的三种重要成分之间存在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型。
【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新知预知】1.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1体液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体液的组成: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体液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存在于细胞内,约占______) ________(2)内环境○1内环境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内环境的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各种细胞所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淋巴管内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肾小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________。
2.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组成:________(约90%)________血浆 ________ (约10%)________(2)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的成分有哪些异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个方面。
高中生物必修3教案-第1单元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内容,初步把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学习目标] 1。
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知识点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知识梳理1.体液(1)概念:人体内含有大量错误!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组成①血浆:血液中除错误!血细胞外的液体.②组织液:存在于错误!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错误!细胞间隙液.③淋巴:错误!毛细淋巴管内流动的液体叫淋巴液,也叫错误!淋巴。
(3)常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2.内环境(1)概念:由错误!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主要由错误!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
(2)内环境各成分及细胞内液之间的相互关系(3)作用:是错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错误!1。
血液、血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关系?提示:2.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内环境的区别?提示:3.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有没有内环境?提示:没有.内环境属于多细胞生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4.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属于内环境吗?提示:不属于。
因为人的消化道、呼吸道、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界环境.5.汗液、泪液、唾液和尿液属于细胞外液吗?为什么?提示:不属于。
因为它们不属于体内的液体,也不是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典题分析题型一体液种类及其关系[例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某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①②④共同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构成了此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解题分析]根据题干及图示可以判断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即细胞外液,A正确;①为血浆,含有血浆蛋白,B正确;组织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即只有②,C错误;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淋巴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交换都是单向的,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1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
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学生对内环境稳态的理解不到位,需要教师深入分析。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利用课间时间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章引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视频,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的学习。
节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并回答相关问题。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组织液
淋巴等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探究二:细胞外液的成分(PPT展示血浆成分的图片)
〔资料分析〕由学生分析并回答,老师提示。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
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
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
探究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PPT展示知识点,教师讲解。
〔旁栏思考题〕
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如果输液时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探究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以视频引入教学,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思考与讨论〕学生讨论后回答,师提示。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
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反应:
CO2+H2O H2CO3H+ +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
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在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及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八、板书设计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
1.体液
2.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作业〕课后习题
一、基础题。
〔提示〕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二、拓展题
(1)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2)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3)肾小管的重吸收。
(4)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