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师大附中2018级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7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俄罗斯对叙利亚境内“伊斯兰国”目标的打击行动取得了成效,美国及其盟友的空袭效果与之相比则相形见绌....。

B.在南京青奥会男子气步枪决赛中,中国选手杨浩然屏气凝神,目不交睫....地盯着靶标,丝毫不理会观众的叫好声。

C.关于帕特农神殿和守护神雅典娜的各种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希腊人有着卓越的天性和不凡的想象力。

D.不知是曾几何时....,微信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抒发怀旧心情的文章,慨叹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和不单纯。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住建部拟为“奇怪建筑”设判定准则,那些与文化格格不入、有口皆碑....的“奇怪建筑”,以后很难获准建造。

B.教养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通行证,但总有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不足为训....,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放纵自我。

C.被誉为“诗仙”的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但其出生地却始终存在争议,可谓众说纷纭,风生水起....,难有定论。

D.断臂维纳斯为什么最美?是其自身独有的神秘美感,还是因为她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人们对此莫衷一是....。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卷含答案

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卷含答案2018年浙江省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7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第三题2分)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原创】A、由是观之,我们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参政,没有反对党,不是三权鼎(dǐn)立、多党轮流做庄。

B、四百年来,有不少“匹夫”,把“天下兴(xìng)亡,匹夫有责”奉为座右铭,俨然把“天下兴亡”的责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人人自以为是“天下兴亡”的负责人。

C、几千年间,汉字的形体发生过甲、金、篆、隶、楷、草等字体的变化,在笔画的选择、结构的调整、繁简的变异上经过了不断的探索实践,在时代的演变中,创造了书法艺术。

D、几千年中国的文字,都是统一的。

这首先要归功象形字,音义可以分开,虽然中国人都说方言,方言之间,很多都风马牛不相及,但不耽误用同一种文字勾通。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题。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缓和..的气度,近乎平时说话的语调。

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带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带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自诩.(xǔ)潜.(qiǎn)力癖.(pǐ)好固执.己见(zhí)B.旋.涡(xuàn)遒劲.(jìng)倩.影(qìàn)休戚.相关(qī)C.矿藏.(zàng)匀调.(tiáo)苔藓.(xiǎn)汗流浃.背(jiá)D.栖.息(qī)虔.诚(qián)羞怯.(qiè)脍.炙人口(kuài)2.(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许多的哥抱怨,自从专车出现,自己的月收入大幅减少.人们越来越亲睐手机约车,认为其比出租车便宜、叫车更快以及服务更好B.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第二天,就有人在网上拍卖她的一幅题词和三封亲笔书信,这是势利者对屠呦呦、对科学精神的双重亵渎C.最悲伤作文《泪》在网络上流传,引发了外界对大凉山贫穷问题的关注.然而《泪》的发现者却遭到调查,其所在学校也收到因涉嫌违建被强拆的最后通谍D.高考不是唯一,失利也不必哀声叹气,甚至自杀.当不幸来临,我们绝对不是出离愤怒、铤而走险,而是要学会“顺其自然、为所当为”3.(3分)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是多哥的大幅风景画,现在已经出现在我眼前了,色彩鲜艳,像老式铜板画一样没有景深,印刷得十分。

②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

死时,生便不存在,皆是死亡,犹如一场势不可挡的洪水。

,一股新的浪头涌起,便全是生命,便是银色的极乐的源泉。

③四婶洗着碗,一见面就愤愤的说:“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

”④老贝尔曼的充血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

A.考究既而沸沸扬扬不以为意B.讲究继而沸反盈天不以为然C.考究继而沸反盈天不以为然D.讲究既而沸沸扬扬不以为意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幻影片《火星救援》在北美上映前,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液态水,成为这部电影的绝佳预告片B.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获悉,自5月1日起,将现行的18项对小微企业免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C.针对校园暴力频发的现象,有关部门应组织法律界与教育界专家修订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犯罪成本,震慑青少年犯罪行为D.“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记录了魏晋名士的玄言清谈和逸闻轶事,语言精练含蓄,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情5.(3分)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的一句是()若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让心保有在自然中的谦卑,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

2018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届高三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新高三零诊模拟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二)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二)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

2018年最新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年最新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年最新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近十五年来,中国传统村落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每天减少1.6个。

据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显示,传统村落保护面临五大挑战,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出现“空心村”现象等。

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虽然大部分中国人往上数三代都来自农村,但现实却不容乐观。

为了保护古村落,人们不得不与时间赛跑。

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儿童,还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

如著名作家XXX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村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属性。

在《乡土中国》中,XXX写道:“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在这里,“乡土”并不是一个贬义的概念,而是千百年来农业社会发展特点的集大成。

即使是今天,城镇化成为通往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高楼大厦伸向天际之时,也离不开从历史文脉中吸纳地气。

因此,保护村落、振兴乡村,成为了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成为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

XXX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XXX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唐代诗人XXX《赤壁怀古》)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对XXX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和对故国的怀念。

B.诗人在描绘XXX的同时,也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C.诗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XXX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故国建筑的留恋和对人事的感叹。

D.“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感慨。

5.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通过对XXX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往事的思念。

2018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解析{四}

2018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解析{四}

这时,门外有汽车的灯光透过,还隐约听到了车开门声。还没回过神,门外
传来孙子小宝叫“爷爷”的声音。“是小宝回来了,是小宝!”张大宽朝屋里喊
了声,人却立马扔掉扫把急急地去开门了。
灯光下,儿子一家正一身雪花地立在门口。
பைடு நூலகம்
“下这大雪咋回来了?路滑不说,你们还带着孩子。”张大宽边埋怨着,边
把孙子小宝抱进怀里。
“爹,我们想好了,今年回家陪你过年。”
由于盛唐诗气象博大,七律亦多雄浑伟丽,气势磅礴,未免让杜甫、王维、 崔颢等盛唐诗人占了便宜, 多有被选为第一者。 但也有人为此抱不平, 硬是从中
1
2018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解析{四}
唐诗人中发掘了二首七律压卷, 这便是刘长卿的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 和刘 禹锡的《西塞山怀古》。
沈德潜曾说: “七律至随州,工绝亦秀绝矣,然前此浑厚兀养①之气不存。” 但刘长卿这首《献淮宁节度使李相公》实在是鹤立鸡群, “家散万金酬士死,身 留一剑答君恩”诸句健气凌云,通体浑成。沈德潜谓此律“起手如黄鹄高举,见 天地方圆。 ”金圣叹说它如 “象王回身” ,都是盛赞此诗的气象壮阔, 雄伟浑成。 难怪何焯叹道:“气势笔力匹敌《黄鹤楼》诗,千载绝作也。”
B.《登高》与《秋兴》八首,尽管篇名不同,题材不一,但因为都以雄浑壮 阔、刚健有力见长, 都有气势浩大、 骨力道劲的风格, 皆被人推为唐人七律压卷。
C .沈俭期的《独不见》与崔颢的《黄鹤楼》相比,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各 得其妙,而前者因其“高振唐音,远包古韵”,被作者视为初唐七律第~。
D .刘长卿的《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和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被人推为 七律压卷,是因为它们工绝秀绝,浑厚兀募,同样体现了盛唐诗的博大气象。 2.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含答案) 剔除格式错误,删除明显有问题的段落,并改写每段话: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之地。

每个人的心情会通过他的穿着打扮泄露,而时尚其实说的就是这种沟通的技巧。

中国宫殿式建筑、新民族形式建筑、西方古典式和现代派建筑在这里和谐相处,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气度。

答案:B解析:B选项“盘踞蛛丝马迹兼收并蓄”最符合语境,表达了晋西北的特点,也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包容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2017年___的新晋外籍院士,除___外,还有___院长___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咖”也获此殊荣。

B。

经历了三个月在中日韩各地打三十场正式比赛,___熬了过来,最终夺得了第21届“三星车险杯”冠军。

C。

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但仅有11%的德国消费者拒绝中国产品。

D。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真正起到促进作用,是确定某种传统文化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

答案:B解析:B选项没有语病,符合语法和语境。

3.下列诗句中,与“___,与客携壶上翠微”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B。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C。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D。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答案:A解析:A选项中的“隔墙送过秋千影”使用了与“___,与客携壶上翠微”相同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

4.依次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血红的夕阳隐去山后,天空纯金一般烁亮,眼前一片混沌的金黄。

鸣沙山被天边的霞光勾勒出完美的线条。

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群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矗立于塔什拉玛干沙漠的起点或是尽头在夜色中静静蹲伏答案:BCAD解析:B句“天低了地窄了原野消失大海沉没惟有这凝固的沙山”与C句“如同宇宙洪荒时代的巨型雕塑群如同一座巨大的金字塔”都在描述鸣沙山的形态,因此应该紧接在一起。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陕西西安市长安区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长安区2018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新的全球化时代,有很多好故事,需要作家去挖掘和表现,作家的写作资源也得到了很大的扩展。

我们不间断地翻译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中国读者阅读优秀作品的世界同步性增强了。

与之带来的效应就是,中国作家在广泛吸收世界优秀文化营养的同时,也能积极参照自身的悠久历史文化,这能激发、激活作家们更多的创造性,作家们也写出了更多的好作品。

因此,也有了更多的文化自信。

在以往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学评价体系中,也开始出现以中国人的眼光来评价世界文学的尝试了。

从2001年开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都邀请专家、学者、作家组成评委会,来评选新世纪最佳外国小说,给出了中国人评判当代世界文学的标准。

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评审机制,连续十多年,评选颁发“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这个奖所颁发的世界各国作家中,有的如勒·克莱其奥,后来也很快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一中国的世界文学奖项有眼光,很专业,受到了一些外国重要诗人和作家的关注和赞许。

事实证明,没有文化自信所带来的文学眼光,这种奖项的设立是不会成功的。

这些年,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也深入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通过国际作家写作营、国际作家写作计划等活动,深度开展国际作家交流。

在广泛的、与世界各个语种的作家诗人的交流中,中国作家以自身的魅力成了世界了解中国人心灵和文化的重要桥梁。

中国当代作家在交流中,也激发出对自身文学和文化的自信。

近年来,中国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安徒生文学奖、雨果文学奖、入围国际布克奖也说明,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已经建立了对话,继伟大的中国古代文学之后,中国当代文学也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评价和研究体系,这也使得中国作家进一步有了信心。

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这样的成就,跟我们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也有密切的关系,这些作家继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像老树上生出的新枝,他们既受到了中国本土的文学、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他们跟世界文学也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

2018届最新高三三模考试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2018届最新高三三模考试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飞扬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图画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图画的印痕。

中国书法在发生学领域的这一由形而神、由画面而符号的过程,其实全息着、也发酵着中国文化特有的思维。

【语文】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word附答案解析版)

【语文】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试题(word附答案解析版)

天津市南开中学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电荷.(hé)挫.折(cuó)双曲.线(qū)韦.编三绝(wéi)B.通缉.(jí)偌.大(ruó)一场.雨(chǎng)以儆.效尤(jǐng)C.盅.惑(gǔ)档.案(dàng)迫.击炮(pǎi)正当.防卫(dāng)D.炽.热(chì)渐.染(jiān)刽.子手(guì)抵.掌而谈(zhǐ)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__________创作而形成的。

(2)五一期间,天津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商厦购物满500元者,本店将___________一份精美礼品。

(3)仿佛昨天才踏进校门,转眼间,高中三年已经过去,___________,都为陈迹,令人感慨。

A.原型惠赠吉光片羽B.原型敬赠雪泥鸿爪C.原形惠赠雪泥鸿爪D.原形敬赠吉光片羽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在2016年“公民道德宣传月”中取得了很大成就,是由于全社会成员共同关注并参与公民道德建设的结果。

B.一个社会文明进步与否,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都具有较高的道德素养。

C.巾帼原本是古时贵族妇女在祭祀大典时佩戴的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珍贵头饰,其上往往装缀着金珠玉翠。

D.城镇化自从采取了逐步扩展的方式,城中村作为城镇化发展的前沿地区,需要从基层社区的土壤中由下到上地建设。

4.下列各项的古代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可以称为“有司”。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

其他可以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辟”“除”“征”等。

2018年高考全国卷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最新整理含答案(四)

2018年高考全国卷高三语文模拟试题最新整理含答案(四)

2018年⾼考全国卷⾼三语⽂模拟试题最新整理含答案(四)2018届⾼三语⽂模拟测试题(四)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务必将⾃⼰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效。

⼀、现代⽂阅读(35分)(⼀)论述类⽂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民族学视野下的中国书法罗海东中国式⽂⼈以独特的审美情感和系统的技术枝巧⽤⽑笔书写汉字,书写主体的集体⼈格化、书写⼯具的强⼤表现⼒、书写技法的⾼度程式化、表现客体的形⾳义⾃⾜与千变万化,使得中国书法区别于⼀般意义上的“写字”,成为民族特⾊鲜明的专门艺术。

在中国艺术内部,书法也颇有代表性。

⽂字是⽂明最基本的要素,⽽汉字的实⽤与书法的审美⼀体两⽤密不可分,所以中国书法地位特殊。

历史上,汉字始终是中国的通⽤⽂字,故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民族跨度较⼤,更加⼴泛地承载着56个民族所共有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天⼈合⼀的⾃然观、阴阳调和的辩证法、⾃强不息的⽣命观、写意抒怀的艺术观等,在中国书法中均有集中的、综合的反映。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然依随汉族的⽂脉⽽发⽣、发展,同时也得益于中国少数民族的参与和创造。

早在东周时期,鲜虞族建⽴的中⼭国所出“中⼭三器”与“守丘刻⽯”,便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名作。

楚汉相承,由南⽅少数民族参与创造的先秦楚系书法与周—秦⽂字系统⼀道,对汉代书法产⽣重要影响。

正是在汉代,篆、⾪、草、⾏、楷五种书体创⽴完备,从此中国书法以风格史为主线,不断从辉煌⾛向新的辉煌。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资源南北分流,由此逐渐形成1700年来中国书法碑、帖两⼤体系双峰并峙的基本格局。

北⽅少数民族直接确⽴了北碑体系,也间接促进了南帖体系的发展。

元代,朝廷为笼络⼠⼈,礼聘宋朝宗室赵孟頫并推赏其书法,赵⽒倡导的复古书风,亦使宋末颓微的中国书法重回传统正道。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2018年“中山狼卷”试题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世界上汉文化正热,但是西方人普遍认为汉语难学,包括华人后代。

尤其语法这块,目前的汉语语法实际上是通过西学框架加大量特殊句式来描述的,没有一个本质贴切的原理可以指导实践。

这些都促使我们去深入思考:汉语有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语法?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是什么样的关系?孟昭连教授的《之乎者也非口语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他描述了文言文形成、成熟的整个过程,揭示了文言文不是口语的简单记录,更从文言文法重要方面的“辞”说清了文言文区别于口语的具体方式,也就为我们解构文言、读懂古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

“之乎者也非口语”结论虽小,但折射了语言、文字、文学、历史文明等方方面面,书中详尽的考证展示了独到的见解和合理的推论,虽有个别值得商榷之处,但仍是引人深思。

孟教授在书中阐述的主线之一是传统文字“意内而言外”的概念,以及作为具体体现的“之乎者也”之类“辞”的运用。

语言和文字的作用都是要表达“意”,但是文字和语言特点不同,有很多场景下的对话不仅仅有吐字发音,更有声音的长短徐疾、停顿等以体现出的当事人心态、话外之音、逻辑意向,等等,文字记录时不仅要记下具体声音所对应的字,还要加进去“辞”来足意,“之乎者也”就是典型的“辞”,是口语中没有但文字里面非常必要的部分。

到了清末民初时期,文言区别于口语的理念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的西方语言学观点冲击下渐渐模糊,尤其是《马氏文通》出版后,一系列混淆概念的虚实字分类,颠覆了人们对传统文字的认识,并一直延续到现代汉语的研究中。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

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

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

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

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道即是正道。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

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忘言得意”是玄学在认识方法上提出的一个主要观点,也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之一。

玄学大家王弼在《老子指略》里说;“夫欲定物之本者,则虽近必自远以证其始。

夫欲明物之所由者,则虽显而必自幽以叙其本。

”这里的“本”“始”即他所谓无形无象、无称无名的“道”。

郭象也同样强调,欲求圣人之道,不应停留在有形之“迹”上,而应当进而把握其“无迹”之“所以迹”。

因此,“忘言得意”的实质,就是认识事物不要停留在迹象上,而要深入内部去把握其根本。

就这方面而言,“忘言得意”反映了人们深化对宇宙、社会认识的要求。

对于“得意”,王弼认为要通过言象获得,而郭象不仅仅讲“寄言以出意”,还更多地强调通过“超言绝象”的“冥合”去获得。

无论哪一种,都强调要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而“得意”之深浅,又与认识主体的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就此而言,这种认识方法包含了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得之于外、证之干内、内外合一、主客通明的过程。

这也正是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法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特点。

“忘言得意”论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创作论,尤其是欣赏论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最注重得意于言外,喜欢那些“意犹未尽”“韵昧无穷”的文学艺术作品。

对于只能就眼前呈现的形象来评论文学艺术的人,则认为他根本不够一个真正欣赏者的资格。

苏轼就在一首论画诗中写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中国这种传统的欣赏论,给文学艺术欣赏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

同一对象,不同的欣赏者从不同角度、以不同心情去欣赏,往往各有所得。

即使是同一欣赏者,在不同的环境和心情下,对同一欣赏对象也往往有不同的体会。

欣赏者可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至可以完全离开创作者的原意,体会出另一种新意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四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三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原始社会尚不存在成形的监察制度,对氏族首领的监督主要以舆论监督为主,包括谏鼓、谤木等在内的监督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周朝代商后监察制度逐步发展,通过朝覲、大计等多种方式监督诸侯与官员。

为加强对诸侯国的控制与监督,周天子除派驻官员外,继续通过巡狩实施对诸侯国的监督,“八骏日行三万里”巡察诸侯国。

汉朝监察制度进一步发展,中央监察制度仍以御史体系为主,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监察又设置司隶校尉与丞相司直。

为加强地方监察,汉武帝推出刺史监察地方制度,以六百石刺史监察二千石以上官员,“以卑临尊”也成为延续至清末的重要监察原则。

唐代监察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唐玄宗时期正式确立一台三院。

言谏制度进一步发展,唐代直谏名臣辈出。

巡视制度进一步成熟,派黜陟使以察四方。

宋代监察制度为维护皇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谏官从以进谏皇帝为主转变为以监督相权为主,有效限制了宰相权力,宰相被弹劾一般均要辞职。

御史台作用得到发挥的同时,言谏系统进一步发展,逐步呈现台谏合一趋势。

元初极为重视监察制度,大幅提升监察官员职级。

中央御史台主要长官基本均为蒙古人,唯一汉人长官还改为蒙古名姓。

监察思想进一步发展,张养浩所著《风宪忠告》集中论述了监察官员应具备的修养以及监察应奉行的原则。

明初设御史台,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

不断扩大监察职能,设立六科给事中有效加强中央监察,设立十三道监察御史努力加强中央与地方监察。

监察官员对维护封建制度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治斗争中也充当了打手的角色。

清代都察院作为中央监察主要机关,六科给事中、十五道监察御史等监察官员共同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不同时期的重大事件中均有其身影。

雍正时期六科给事中正式并入都察院,言谏系统正式消失。

总体而言监察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虽然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不同,但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整纲饬纪、纠慝绳诡的作用,监察制度对维护封建制度的运行不可或缺。

而监察制度的最终效果,主要取决于皇权的强弱,以及君主主观加强监察的努力,包括监察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等,同时监察官员自身的职业操守与专业能力也是影响监察制度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

(节选自刘社建《整纲饬纪纠慝绳诡——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进概略》,有删改)1.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始社会还不存在成形的监察制度,对氏族首领也没有具体有效的监督措施。

B.周天子不仅派驻负责监察的官员,还亲自参与巡视,以加强对各诸侯国的监督。

C.汉武帝时期的监察制度较为完备,其监察机构的设置原则一直延续到了清末。

D.言谏作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监察制度的发展逐步加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结构由分到总,分说各朝代监察制度的具体情况,总说监察制度的效果。

B.文章历数各朝代监察机构的设置,论述了古代监察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的过程。

C.文章用大篇幅举例说明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进过程,线索分明,条理清楚。

D.文章列举张养浩的《风宪忠告》是为了论证元朝有完备的监察制度和奉行的原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监察制度能积极发挥作用,才能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B.监察制度对整纲饬纪、纠慝绳诡有积极的作用,这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

C.监察机构设置好,朝代就兴盛,可见监察制度是否完备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兴衰。

D.如果监察官员职业操守不高或专业能力不强,那么监察制度的效果难以保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五花山下收土豆的人迟子建这世上最出色的染匠,一定就是秋霜了。

只要它来了,青山就改变了颜色。

初霜来的时候,树叶只是微微转黄,这时节的山峦看上去更像是洋溢着丰收气息的麦田。

到了第二场霜降临之后,浅黄的树叶变得金黄或浅红,山峦有如戴上了一顶顶红黄相间的呢毡帽。

而如果你沐浴着第三场更为浓重的霜走进森林,你是想看到什么颜色就能看到什么颜色。

树叶大多是金黄和金红的,但也有黄中带粉、粉中含翠、翠中生红、红中隐紫、紫中有褐的,这时的山峦分明就是一个春天的花园,五彩缤纷的。

我们把此时的山密称作“五花山”。

五花山簇拥着我们的时候,大雁向南飞了,河水流动得平缓了,天空中的云朵没有盛夏时多了,天显得格外地高、格外地蓝。

人们把形形色色的菜籽吊到山墙上,开始了秋收。

而秋收中最苦最累的活儿,就是起土豆。

土豆既能做蔬菜,又能当主食,还能作为家畜的饲料,在那个粮食需要定量供给的年代,土豆被广泛种植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家种上一两亩,那算是少的了;平平常常的人家都要有三四亩;而那些人口多的人家,种七八亩是很普通的。

所以说秋收在我们那里,等于是“起土豆”的代名词。

人们见了面跟对方说的话往往是“起土豆了吗”,或者是“你家今年能收多少麻袋土豆”。

起土豆的工具是二齿子和三齿子。

当然也有四齿子,但它因为密度高而容易伤着土豆,用它的人家很少。

二齿子和三齿子是铁制的,它们的形状常使我联想到“M”和“N”的拼音字母,一握着它们,就老是想发鼻音。

人们去离家较远的大地起土豆时,要拉起手推车。

去的时候,手推车上放置着二齿子三齿子、空的麻袋、土篮等工具,当然,也要带上水壶和午饭。

回来的时候,饭没了,水壶也空了,先前还明晃晃的铁齿上沾满黑油油的泥土,手推车上满载着用麻袋摞起来的土豆。

若是赶上晴好的天气,车行起来还不吃力,而要是赶上秋雨连绵,路面的水洼一个连着一个的话,车轮往往会陷在泥泞中,几个人合力拉它,它也只是徘徊,最后只得回镇子朝养了牛的人家借牛,把手推车给从泥潭中拖出来。

所以那些养了牛的人家,一到起土豆的时候就很牛气。

人们把土豆运到家后,会把它们划分为三类:又大又光滑的是最好的,它们会被下到菜窖中,一部分作为来年的种子,一部分留做食用;那些中不溜的属于第二类,它们也会被下到菜窖中,作为越冬蔬菜;而那些跟驴粪蛋一样小的、青着半边脸的、被铁齿刨得满脑子都是窟窿的,属于最次的一类,它们通常是被埋在菜园的坑里,没被冻着时由人削削拣拣地随吃随取,等雪降临之后就喂了猪了。

土豆地都在山下开阔的平地上,所以起土豆累了,就可以坐在地上欣赏五花山。

这时候再鲜艳的鸟进了森林,也会慨叹自己的羽毛不如树叶绚丽。

当你低头刨出一墩土豆时,就觉得那大大小小的土豆不是乳黄色的了,而是彩色的了。

人们回家的时候,手推车上麻袋的缝隙中往往插着一支小孩子歇息时跑到山上折来的色彩缤纷的树枝,它像一枝灿烂的花,把秋天给照亮了!溜土豆就是在收获过的土豆地上,再沙里淘金地寻觅仍被遗落在土中的土豆。

溜土豆通常要使用四齿子,它的铁齿间隙窄,搜寻土豆的几率高。

通常被留下的土豆都不是很大,所以这样的土豆拿回家去,通常是洗一洗后连皮蒸了吃,或者是用叉子磨成粉了。

溜土豆的都是如我一样的孩子,大人们是不屑做这种活儿的。

我每年都要去溜土豆,其实家里并不缺那点土豆,我只是喜欢在光秃秃的大地上再打捞一份惊喜罢了。

那感觉很像是在寻找宝藏。

我溜土豆的时候,常常会遇见住在北山的刘家的孩子,他们两人一伙,提着麻袋,在别人家的土豆地里溜得格外仔细。

经他们溜过的土豆地,可以说是光光溜溜的了。

所以一看到他们,我就避开了。

他们很有眼力和经验,知道哪片地的哪个地方会有幸存的土豆,每天都会溜上半麻袋到一麻袋的土豆。

他们见了我们也不打招呼,只不过有时会顽皮地打几声口哨。

有的时候溜土豆溜累了,我坐在地上歇息的时候,会看到黑油油的土地上,那几个穿着暗淡衣裳的孩子,弯腰弓背溜土豆的情景。

他们和他们面前的土地是那么暗淡,而他们背后的五花山则是那么的绚烂。

他们看上去是那么的单调,可他们因为他们的劳动,而成为了我眼前这巨幅画卷中最生动、最永恒的一部分。

(有删改)4.下面对本文相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段是过渡段,由描写自然景物过渡到描写起土豆的人,承上启下,使文章结构更加严密。

B.文章回顾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时代,溜土豆给她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C.在绚烂的五花山下,溜土豆的北山刘家孩子显得暗淡,可见人类在自然面前显得多么渺小和单调。

D.如果说五花山是这幅油画的大背景,斑斓的色彩是它的主色调,那么油画核心就是起土豆的人。

5.请结合全文分析开篇景物描写的作用。

(5分)6.文章写了哪些人?他们有怎样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主题?(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下图是不同时效记忆转化的模型。

记忆的多阶存储模型工作记忆是为了完成当下的工作而临时产生的一些记忆,譬如你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记得这件事情的大部分细节,但是一旦你完成这件事,为了做这件事而临时产生的记忆,比如说某个工具被顺手放在哪里之类都会消失;而短期记忆则是为了完成一些时间跨度比较长的工作而产生的临时记忆,比如说你的朋友约你去吃饭,在赴宴之前你一直会记得约定的时间地点,但是此事过后几个月你就会彻底忘掉这些细节。

而长期记忆则会几乎伴随一生,比如父母的模样。

(选自《记忆的征途》)材料三:工作记忆是执行认知任务时所涉及的一个对所需信息进行临时保持及操作的系统。

工作记忆包括中枢执行、语音环和视空画板三个子系统。

工作记忆指的是对正在被加工的任何领域的认知任务中的信息暂时存储,它为复杂的任务比如言语理解、学习和推理等提供临时的储存空间和加工时所必需的信息。

工作记忆对语言学习的诸多方面(如词汇习得、语言理解与语言表达、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都具有深远影响。

工作记忆与复杂的认知能力高度相关,它能很好地预测阅读理解、数学、推理及一般流体智力等。

正如语言的其他方面,个体的经验和能力也存在差异。

语言加工过程涉及工作记忆的操作,因此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会影响我们对语篇的理解。

工作记忆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并同时存储产物的场所;加工与存储竞争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

工作记忆容量存在着个体差异,而这些个体差异对语言理解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当不存在加工任务,单纯进行信息的存储时,个体具有较高的记忆容量;当要求个体同时完成加工和存储的任务时,工作记忆容量变小;当加工任务的难度提高时,信息加工系统的负荷又增加,从而使工作记忆容量再次变小。

提高工作记忆能力,是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通过一定的策略提高学生个体认知加工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是有效改善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选自《关于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与阅读理解的关系》)材料四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在心底久久不能抹去的目标让很多人烦躁,专注力不高。

有的人会采取一种有效的方法即预先控制,通过暂时的遗忘,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向需要急需处理的事物当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