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非常全面!

合集下载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更迭•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夏桀:暴政,公元前1600年左右,汤灭夏。

•商朝:汤建立,商汤重用伊尹、盘庚。

•商纣王:暴政,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

•西周:周武王建立,实行分封制,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

•周厉王:暴政,“国人暴动”。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与社会变革•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越争霸。

•铁犁牛耕:生产力的发展。

•井田制:土地国有制的破坏。

•诸侯国:逐渐强大,王室衰微。

•百家争鸣:思想文化的繁荣。

秦朝的统一与帝国制度•秦国:商鞅变法,富国强兵。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中央集权。

•三公九卿:中央官制。

•郡县制:地方官制。

•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巩固国家统一。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长城、灵渠:军事与水利工程。

•秦朝暴政:导致秦朝的迅速灭亡。

汉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变迁•西汉:刘邦建立,实行郡国并行制。

•文景之治:重视“黄老之术”,减轻农民负担。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

•东汉:光武帝刘秀建立,外戚与宦官专权。

•三国鼎立:魏、蜀、吴。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与社会•魏国:曹操建立,曹丕称帝。

•晋朝:司马炎建立,西晋灭亡。

•南北朝:南朝四国,北朝五胡。

•士族制度:门第观念严重。

•佛教的传播:促进文化交流。

隋唐的政治制度与社会发展•隋朝:隋文帝建立,隋炀帝灭亡。

•唐朝:李渊建立,实行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制度。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夺取皇位。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怛罗斯战役:唐朝与阿拉伯帝国的交锋。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的政治•五代十国:政治混乱,地方割据。

•北宋:赵匡胤建立,中央集权。

•南宋:赵构建立,偏安江南。

•辽、西夏、金:与宋朝并立的政权。

•元朝: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

明清时期的政治与社会•明朝:朱元璋建立,设立锦衣卫、东厂。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部分:1. 先秦时期:了解夏、商、西周的朝代更替,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2.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和文字。

汉朝继承和发展秦制,汉武帝时期对外扩张,开辟丝绸之路。

3.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鼎立,魏、蜀、吴的建立与灭亡。

两晋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发展。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与大运河的修建。

唐朝的盛世,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以及科举制度的完善。

5. 五代十国与宋元明清: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宋朝的中央集权与经济繁荣,元朝的民族融合,明清两朝的封建社会特点和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1. 鸦片战争:了解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南京条约》的签订。

2.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以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洋务运动:洋务派的兴起,自强运动的实施,以及洋务运动的局限性。

4.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失败原因,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5.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民国的建立。

6.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化思想的变革,以及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7. 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以及其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8. 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爆发、过程和结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世界史部分: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特点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的兴起与影响。

3.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背景、主要思想家和艺术家,以及其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4.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起因、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5. 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思想家,以及其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6.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以及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重塑。

7.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殖民主义的兴起、特点和影响,以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则出现了已知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而周朝则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但文化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也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实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如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汉朝: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西汉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盛世”,而东汉时期则出现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局面。

二、世界现代史
两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推动了人类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则在多个国家同时发生,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广泛使用进一步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次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深远的影响。

三、政治、经济、文化
政治制度:古代中国实行了分封制、宗法制、郡县制等制度,而现代国家则普遍实行代议制民主制度。

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经济以农业为主,现代经济则实现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

文化发展: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区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格和传统。

以上是必修一历史知识点的一些总结,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当然,历史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和深入,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 夏、商、西周的制度•夏朝: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

•商朝:内外服制度。

•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形成了贵族政治。

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郡县制:地方设郡县,由皇帝直接任免。

1.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推恩令削弱封国势力。

•三国两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

•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宋朝:设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和军权。

•元朝:设中书省和行省进行地方行政管理。

1.4 明清加强君权的措施•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设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2.1 古代农业经济•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精耕细作: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提升。

•土地制度:井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

2.2 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但产品不投放市场。

•民营手工业:面向市场,明朝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

•家庭手工业:自给自足,不计成本。

2.3 商业的发展•市场:市、坊严格分开,唐朝市坊分开,宋朝市坊不分。

•货币:金银逐渐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海外贸易:唐朝广州设市舶司,宋朝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

第三单元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3.1 希波战争•原因:争夺领土和势力范围。

•过程:波斯连续三次远征希腊,最终失败。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3.2 亚历山大东征•原因:建立庞大帝国,传播希腊文化。

•过程:征服了波斯、埃及、印度,建立亚历山大帝国。

•影响: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3.3 罗马帝国的扩张•原因:建立罗马城邦,对外扩张。

•过程:征服了意大利半岛,成为地中海的霸主。

•影响: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控制内服和外服来管理国家。

西周推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履行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还实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掌管军事、监察百官。

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在地方,全面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三)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引发了“七国之乱”。

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加强了皇权。

明成祖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内阁的权力逐渐增大。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农业文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起源,人们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农业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定居下来,形成了最早的城市。

2. 古代华夏文明:古代华夏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夏、商、周是中国最早的三个王朝,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王朝是最早使用青铜器的王朝;周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3. 西方文明的起源:希腊和罗马是西方文明的起源。

希腊文明以城邦制度为特点,雅典是最著名的城邦,出现了民主政治和哲学等重要思想;罗马帝国是古代最伟大的帝国之一,罗马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秦始皇统一中国: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实现全国统一的君主,他通过改革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封建制度,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修建了万里长城等。

5. 汉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繁荣:秦朝后,刘邦建立了汉朝。

汉朝的政治制度相对松散,实行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

经济上,汉朝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形成了以农为基础的国民经济。

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在汉代得到了充分发展。

6. 西汉的灭亡和东汉的兴起:西汉王朝在王莽篡权之后灭亡。

东汉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新的统治者的兴起,东汉王朝的政权相对不稳定,出现了“黄巾起义”等叛乱。

7.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乱时期。

北方由五胡乱华统治,南方形成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这一时期文化繁荣,出现了佛教的传入和士族文化的兴起。

8. 隋唐时期的统一和开放:隋朝统一了南北,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一个朝代,经济繁荣,边疆稳定,政治相对宽松,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化人物。

9. 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政治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朝代。

政治上,宋朝实行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范文6篇篇1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1.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多学科手段,对夏商周时期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确定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分界点和重大历史事件。

- 西周分封制:周王室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其封地内享有较高的自治权,形成了一个以周王室为核心的分封制国家。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如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 汉武帝时期:推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时期:曹魏、蜀汉、吴国三分天下,最终晋朝统一。

- 南北朝对峙:南朝和北朝分别以建康和洛阳为都城,进行了长期的对抗。

4. 隋唐时期:- 隋朝统一: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实现了南北统一。

- 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5. 宋元时期:- 宋朝建立:赵匡胤建立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 元朝统一:蒙古族建立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统一了中国。

6. 明清时期:- 明朝建立:朱元璋建立明朝,推行海禁政策,加强了海防。

- 清朝康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在位期间,国家繁荣昌盛、文化繁荣。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夏商周时期:- 青铜器时代:青铜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领域,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 井田制:以井为单位划分土地,实行集体耕作的方式。

2. 秦汉时期:- 铁器时代: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成为主要的生产工具。

- 小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当时的主要经济形式。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十六国时期:各政权纷争不断,经济受到一定破坏。

- 南北方经济发展不平衡:南方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北方战乱频繁,经济相对落后。

4. 隋唐时期:- 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世袭制:从夏朝开始,王位世袭制逐步确立,传子代替传贤。

商朝实行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的继承制度,而西周则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形成,西周时期发展完备,但到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解体。

分封制的目的是巩固周王朝的统治,扩大周的疆域。

分封的对象主要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等,他们被分封到各地,享有世袭的统治权,但需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宗法制则体现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工具:春秋战国时期,铁犁开始出现。

到了西汉时期,耦犁和耧车等播种工具得到广泛应用。

隋唐时期,曲辕犁成为重要的耕作工具。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时期,垄作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

西汉时期,代田法得到推广。

水利工程与灌溉工具:战国时期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汉代则有漕渠、白渠和龙首渠等水利工程。

灌溉工具方面,三国时期出现了翻车,唐朝时期则有筒车、高转筒车和风力水车等。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间与原因:小农经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原因是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也为小农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特点与地位: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四、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等官职,负责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

同时,实行郡县制,将地方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中央直接管理。

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但后来为了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汉武帝设立了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

隋唐:唐朝沿袭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更加完备。

三省分别为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审议、起草和执行政令。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梳理超详细

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梳理超详细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一、夏朝:古代中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出现了王位继承的世袭制,家天下的局面确立。

二、商朝:内外服制度(内服: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方外服:附属国管辖的地方)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Array三、西周:封邦建国、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分封制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摄政的周公大举实行分封制目的:建立诸侯国以拱卫周室(以藩屏周)具体行动:划定疆界,植树为帜,建筑城堡,诸军守土内容(特点):1.周王是最高统治者2.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分得土地、物资、武装和人口3.异性分封包括功臣、姻亲、先代贵族等4.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作用:1.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有效控制各诸侯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3.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破坏:到了西周后期,诸侯实力发展,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周天子基本失去分封大权。

原因:在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的领地里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控了疆域里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势力日益壮大。

宗法制: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2.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特点:家族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家庭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系作用:1.保障了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2.有国与家结合,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战争。

3.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弊端:1.血缘关系逐渐疏远,中央控制减弱2.导致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弊端(重男轻女)3.强调家庭本位,地位尊卑,不利于民主平等建设◆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答:1.没有血缘纽带关系2.商王控制力有限,附属国自主权很大3.内外关系与臣属关系比较松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神权与王权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统治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早期的政治制度有机成型和发展性第二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秦国先后消灭韩魏赵楚燕齐。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的君主制: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继承了夏朝的君主制,周朝则在商朝的基础上发展了分封制。

- 秦朝的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汉朝在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即在郡县之上设立诸侯国,以维护皇权。

-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三省六部,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 宋朝的科举制度: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得到完善,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促进了社会流动。

- 元朝的行省制度: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 明清的内阁制度:明清时期,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机构,但实际权力有限,皇帝专制进一步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发展:古代中国以农业为主,铁器的广泛使用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手工业的繁荣:丝绸、瓷器、造纸、印刷等手工业在古代中国非常发达,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商业的兴起: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业也逐渐兴起,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商业城市和贸易路线。

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

-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主张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

-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权威和严格执行。

- 佛教和道教:佛教和道教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对人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 天文学和数学:古代中国的天文学和数学研究非常先进,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著作。

- 医学:《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重要著作,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5. 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 民族融合:古代中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通过战争、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了融合。

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

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归纳历史学科作为高中必修课程之一,其必考知识点广泛而深入,涉及古今中外的各个时期和领域。

以下是对历史必修一必考知识点的归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宗法制度、分封制等。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等。

3.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行。

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政治:士族的形成与影响。

5.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央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6. 宋朝的科举制度:科举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古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1. 农业发展:古代农业技术的进步,如铁犁牛耕等。

2. 手工业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繁荣与丝绸之路的开辟。

3. 科技与文化:四大发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

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起因、过程与影响。

2.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过程与失败原因。

3. 洋务运动:目的、内容与评价。

4. 辛亥革命:背景、过程与意义。

5. 五四运动:起因、过程与影响。

6. 抗日战争:全面抗战的背景、过程与胜利的意义。

世界史1. 古希腊与古罗马:政治制度、文化与哲学思想。

2. 文艺复兴:起源、代表人物与影响。

3. 宗教改革:原因、过程与结果。

4. 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思想内容与影响。

5. 工业革命:起源、过程与对世界的影响。

6. 两次世界大战:原因、过程与后果。

历史学习方法1. 时间线索法:通过时间线索串联历史事件。

2. 比较分析法:对不同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比较分析。

3. 史料研读法:阅读并分析历史文献资料。

4. 历史思维训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历史解释能力。

结语历史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历史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历史必修一知识点的归纳,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以及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历史素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8篇篇1一、史前时期的人类文明1. 早期人类文明的起源与特点(1)概述: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史前文明主要集中出现在气候适宜、农业发达的地区。

(2)特点:以部落为单位,形成独特的文化特征。

2. 古代文明的代表性成果(1)古埃及文明:金字塔、象形文字等。

(2)古印度文明:哈拉帕遗址等。

(3)古代中国文明:早期农业文明等。

二、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成就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概述:夏商时期以部落联盟为主,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

(2)影响:为后世封建制度奠定了基础。

2. 秦汉时期的政治与文化(1)秦朝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包括地方行政体系与法律制度等。

(2)汉代政治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包括郡县制、州刺史制度等。

(3)秦汉时期的文学与艺术成就,如诗经、楚辞等。

三、古代西方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的兴起与发展。

(2)罗马法系的起源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1)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2)基督教会的影响及宗教改革运动。

(3)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兴起。

四、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1.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流(1)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意义。

(2)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商品与人员往来。

2.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1)古代文明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2)文明冲突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篇2一、古代中国的政治与文化1. 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的发端。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表明,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历史是连续的,没有明确的界限。

这一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制。

2. 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

同时,学术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不同的学术流派,为后续的政治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3. 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并在文化上形成了独特的汉文化。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1

高一历史必修一重点知识点汇总1

必修一复习资料汇总专题一:1、分封制:P6①目的:扩大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封建诸侯,以藩屏周:封建指分封建立).②内容:周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③权力:爵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

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④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⑤评价: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兼并战争的开始,周王室的地位削弱了。

2、宗法制:P6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④评价:有利于凝聚宗族。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今天生活的影响:宗庙、宗祠、族谱、重男轻女等观念。

3、皇帝制度的由来和特征(07、08):P12皇帝制度始于秦始皇。

①由来:统一六国后,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或诏、玺)具有人治、独断性、随意性的特点。

基本特征:皇权至高无上。

4、郡县制:是春秋以来逐步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P9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

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

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

③特点:垂直管理。

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分封制与宗法制联系,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条件下,按地域划分;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郡县的官吏皇帝任免;诸侯国具有独立性,易发生地方割据;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加强和国家统一。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必修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人类起源和文明的形成- 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随后通过迁徙和适应环境的方式,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

- 文明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最早的文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古埃及地区。

2. 中国古代社会- 历史文化的兴起:伟大的中华文明,在一篇篇充满智慧的文章中体现。

- 出现的主要朝代:夏商周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

- 社会结构的演变:农民和奴隶是农业社会主要的生产劳动力,地主阶级和奴隶主阶级居于社会的统治地位。

3. 中外古代文化交流- 中外古代文化交流的产生原因及过程:源于对外开放,多种文化的交融。

- 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中国文化的开放,中西文化的融合。

二、近代史1. 世界大航海时代- 世界大航海时代的背景:1453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东方贸易受阻,意大利商人开始寻求南下,新航线的开辟。

- 特征和影响:亚非大陆被欧洲列强侵占,奴隶贸易、殖民统治等。

2. 近代世界的资本主义- 近代世界资本主义的兴起: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在英国兴起,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渐成形。

- 资本主义的特征:自由竞争、私人所有权、市场经济、利润最大化等。

3.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 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原因及历史进程:自19世纪以来,中国社会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社会各阶层不断觉醒,发生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 社会转型的影响: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社会变革的时代。

三、现代史1.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近代世界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的社会矛盾的表现。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加速了列强政治经济的变革,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2.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条件: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和矛盾,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的主要阶段:党的成立、大革命、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夏朝:出现王位世袭制。

-商朝: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确定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族内部区分大宗和小宗。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即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地方制度: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六部。

-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元朝:行省制度。

行省是中央派出机构,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无决策权。

-清朝:设军机处。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地理环境: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海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了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发展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十二铜表法》: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高一必修一历史全部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全部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历史全部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夏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丰富的一个时期。

以下是高一必修一历史课程中涉及的中国古代史全部知识点。

1. 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771年)-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由禹建立。

夏朝的政权是由王室掌握,经过17代国王的统治后,最终被商朝取代。

-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采用了封建制度。

商朝时期的文化发展较为繁荣,商代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

周朝实行封建制度,周天子以“天命”为理由来维护统治地位。

2.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

这个时期出现了多个诸侯国,并且国内外战争频繁。

- 春秋时期的主要事件是鲁国的孔子提出的思想体系,后世称之为“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

- 战国时期的主要事件是列国争霸,其中六国为齐、楚、燕、韩、赵、魏。

这个时期出现了多个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孟子、荀子、墨子等。

3.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

秦朝实行一系列改革,包括实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

- 秦始皇下令修建了万里长城,对北方边防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他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统一了中国的法制。

-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朝代,共历经两百多年。

汉朝时期,中央政权相对稳定,礼仪、文化、科技都有显著进步,特别是丝绸之路的开通,进一步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4.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分为魏、蜀、吴三个政权。

三国之间互相争夺统治地位,最终魏国统一华北地区。

- 三国时期著名的英雄是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以赤壁之战为代表的一系列战役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战争事件。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

新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笔记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 分封制。

-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 内容: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

-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后来随着诸侯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 宗法制。

-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 内容: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共同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皇帝制度。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将传说中的三皇五帝的名号合二为一,称为“皇帝”,并确立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

这一制度显示了皇帝的独尊地位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 三公九卿制。

- 三公指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

九卿泛指中央各部门的官员,他们分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如宗庙礼仪、宫廷警卫等。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高一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是我们踏入高中历史学习的重要一步,涵盖了丰富且关键的知识点。

以下为您详细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逐步形成。

夏朝开启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

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西周则推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分封制是西周管理地方的重要制度,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王履行义务,如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这一制度在初期巩固了周王朝的统治,但随着时间推移,诸侯势力坐大,造成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

宗法制则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它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这一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皇帝制度凸显了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和皇帝独尊。

三公九卿制下,三公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又相互牵制。

郡县制则取代了分封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汉武帝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

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宋朝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雅典民主政治是其重要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五百人议事会负责处理日常事务,陪审法庭是司法机关。

雅典民主政治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但它也存在局限性,如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

古罗马经历了从共和制到帝制的转变。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但要对周天子承担一定的义务。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11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地方制度: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12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

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元朝: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113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加强了皇权。

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2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发展历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伯利克里时期达到黄金时代。

罗马法《十二铜表法》: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

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一切自由民。

罗马法的影响:维护了罗马的统治,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13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对议会负责。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 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的原则。

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历程曲折,最终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 年宪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14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原因: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相、卿、士等。

地方:侯、伯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②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列国争纷(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①积极作用:(1)使秦朝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朝能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②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③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秦:三公九卿制汉:汉承秦制,分为内外朝,内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唐:三省六部制宋: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行政权,三司管理财政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2、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秦:郡县制汉: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隋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宋: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元:行省制,使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

3、特点:相权,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皇权,中央权力不断增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强化,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2、清朝: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基础:梭伦改革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黄金时代:伯利克里改革2、特征:主权在民、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平等3、作用:①积极作用:促进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展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②消极作用:只有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弊端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对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1、(1)光荣革命:1688年(2)《权利法案》:①1689年。

②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高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影响:①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②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是君主立宪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是象征性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②行政权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

③立法权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

④司法权联邦法院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2、意义: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

3、局限性: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政体最终确立)(2)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议会;司法权归于最高法院。

(3)意义: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1)建立:187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内容:①政体: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②立法权: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③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

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

(3)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4)影响:①消极影响: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②积极影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5)意义: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度的确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1、1840年6月,英军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3、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①1858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旅游、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②1860年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条约规定: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

(1)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2)规定: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3)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一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核心思想),无人不饱暖(目的)”的理想社会。

2、《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①积极意义: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结晶。

②消极意义: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3、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

是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但未能实行。

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

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2、《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3、《辛丑条约》: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规定: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4、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战败的原因: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

第13课辛亥革命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月,同盟会成立,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部约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3、辛亥革命意义:伟大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客观打击帝国主义势力,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性质:是一次不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封建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召开。

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意义: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成为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

第16课抗日战争1、抗战初期,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的四大会战:淞沪、太原、徐州、武汉。

作用:迟滞了日本侵略。

2、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中国胜利。

原因:(1)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坚持全民族抗战;(3)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国际上失道寡助;(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做出重大贡献;(4)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第17课解放战争1、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坚决避免内战,保证人民权利。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淮海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9年1月,)3、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结束。

4、意义:(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的士气;(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

2、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1917年3月,“二月革命”。

2、列宁的《四月提纲》提出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1917年11月彼得格勒,“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