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2019届高三期中语文作文解读(附:苏州市2019届高三期中语文作文阅卷评分细则)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市2019届高三期中语文作文解读

李彬等

一、作文题目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追寻梦想,出门远行;有人安土重迁,守家难离;有人思念故园,魂牵梦萦……

二、审题立意

这则作文材料由三个并列分句构成,共同指向一个话题——“家”。三个分句分别说的是离家、守家和思家。

这里的“家”,可以是家庭、家乡,也可以家园、家国,还可以是精神家园、精神故乡。家,是与家人共同生活的处所,是遮风挡雨、学习成长的地方,是承载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生活栖息地,更是人的精神港湾。

“有人追寻梦想,出门远行”,家是远行的出发地,当然家也会有局限性,对人的发展可能会形成束缚、限制;选择离家,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有人安土重迁,守家难离”,家是一个人的根,自然不肯轻易迁离,这是不思进取,还是故土难离的拳拳情意?“有人思念故园,魂牵梦萦”,这一句隐含的主体是离家之人,“故园之思”是人类的永恒情愫。

三个分句意蕴丰富,加之后面的省略号,本题有很大的写作空间,既可对“家”进行深入思索或具体描述,也可围绕“人对家”的态度来写。

在审题立意时,可选择其中一句来写,也可就整体来写。但选择其中一句,写作重心应落在“家”上,必须紧密联系人与家的事、情、理、趣、味、境等一个或几个方面。

特别说明:

对于核心概念“家”,考生要能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避免偷换概念或泛泛而谈。对“家”的概念理解,能自洽即可。如果能化大为小,扣住“家”的一个方面来写,全文概念一致,适当加分。

如果全文只写“追寻梦想”、“魂牵梦萦”之类,没有扣住核心话题“家”,不得超过45分,与“家”没有联系的不高于41分。

议论文如果只照抄材料的三句话,没有自己的见解,不高于四类上48分。议论文重在看有无深入分析,能否抓住主要矛盾进行剖析。

记叙文重在看是否将重心落在“家”上,且将“家”这一概念具象化、细节化。

阅卷情况

作文切入分46分,本市均分45.8。

偏题较多

命题者用心良苦,希望学生在面对新材料作文时不只是会抓显而易见的关键词(如“智慧”“车”“光明与阴影”等),还应思考材料中隐含的信息,特别是当这些信息都共同指向一个对象时,学生是否能够提炼出这个关键词。事实证明,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比我们预料的糟糕多了。

不管选择那一句话切入,我们都无法回避“家”“故园”“故乡”这些词。第一句话的“出门”指向“离家”,第二句分句直接出现“守家”二字,第三句则是“故园”。只要稍作思考,我们就知道写作时必定围绕“家”来写。命题者甚至连比较简单的写作构思都提供给学生了——有些追梦之人敢于离家闯荡,有些恋家之人安于守家生活。不论是离家还是守家,家永远是我们内心最深的牵挂。我想,学生若能照着这个思路写下去至少能得到切入分。可他们偏不,于是就出现了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立意。

①“追梦”。本次阅卷中,完全写“追梦”的学生非常多。材料中的几句话只是他用以架出“追梦”的桥梁,接下来他马上“过河拆桥”。在接下来的论证中,“家”“故乡”的字眼不

再出现,全篇围绕“什么是梦想”“梦想的意义”“追梦的方法”来写。

②“做自己”、“坚守本心”。对于这些学生而言,许多材料可能都是一样的。只要材料中有不同的看法或做法,他们都会想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莫忘初衷,坚守本心。”

其他一些偏题立意还有“执着”、“抉择”、“价值选择”、“适合自己方为最好”、“学海无涯,坐舟远行”、“古代文人的悲与乐”,甚至连“勇于实践”都有。

还有一些主题不明晰的,比如写成“家庭温馨故事”“家乡变迁”的。

分析浅层

这是本次阅卷中议论文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一是学生对“家”这个概念没有细细思考,分析。没有写出更多既对有有一定深度的理解,很多都停留在表层理解上。二是学生能写“安土重迁,守家难离”,但这两者之间到底什么关系,又为什么会守家难离,没有具体深入地分析,又只能停留在举例的层面。学生也能写“思念故园,魂牵梦萦”,但为什么会对家魂牵梦萦,也很少能说出个所以然。那这样的议论文也就只能切入分了。

学生总是觉得自己写议论文最大的问题是“没例子“,其实不然。学生写议论文最大的问题是“没思考”,他们对一个问题“是什么”都没有弄清楚,就开始行文了。至于“为什么”会如此,更是缺少真实的思考,于是陷入以例代析的怪圈。

素材低幼

这是本次阅卷时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个人觉得主要集中在记叙文上。有关“家”的记叙文应该是比较好下笔的,正因为门槛低,所以很难写出文质兼佳的记叙文。

学生喜欢在以下一些方面做文章:

①陈腐的“江南小镇”。幼时青砖黛瓦的家乡不再,迎面扑来的是浓厚的商业化气息。如《门前那棵树》《那个小村庄》《最美不过旧时光》。即便不谈他们在审题上的偏差,光是选材上的陈旧就让他止步于切入分,再加上有些学生卷面极差,文章让人不堪卒读。

②老套的“发家致富”。学生喜欢虚构故事。人物的名字也富有喜感,如“李二狗”“阿毛”等。内容无外乎少时离家成土豪,内心总觉空落落。于是土豪回到魂牵梦萦的家乡,为家乡铺路造桥以报答故乡养育之恩。这样的故事总是多了几许疏离,引不起读者的共鸣。

除了素材的老套外,记叙文还存在以下问题:1、文体不清。许多学生开头结尾议论,中间又切换成记叙模式;2、文中能够设置一个物象,比如“锦帕”“琴音”等,但仔细读来,这些物象都是游离于“家”之外的,和故乡并没有什么关联,只是为了营造一定的氛围强加进去的;3、流水账式的叙述。有些学生的作文就是一篇他自己或是他父辈祖辈在故乡的成长史;4、胡编乱造。连《间谍》这样的文章都冒出来了。

教学建议

议论文除了进一步在审题上下功夫,还更应该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虽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语言功底早就奠定好了,可人皆有爱“美”之心。流畅优美、富有哲思与深度的语言也是每个学生都十分欣赏和喜爱的。如果不能做到“神似”,那“形似”也是好的。“故园是莫言的高密县,高粱泛着红艳艳的光;故园是余华的江南小镇,终日飘着细密的雨;故园是老舍的北平,默默承受着一个世纪的战火和风雨……”“历史渊源塑造了我们守家与流浪相对相融的精神特质。安土重迁的传统延续至今,便有蜗居家乡的青年人的停留;重功重业的儒家理念血脉相传,便有北漂南漂的城市流动……”这么优美的语言,如果我们一直朗读下去、借鉴下去、模仿下去,再加上密集的训练,相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能有进步的。

重视记叙文的教学。

卷面问题从来都是值得高度重视的。

“故乡”应是起点,但不能止于此

独书湖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