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厦门泉州漳州石狮祠堂宗祠祖厝古厝石雕
闽南侨乡传统大厝风貌及文化内涵
闽南侨乡传统大厝风貌及文化内涵作者:郑维明来源:《文物世界》 2016年第4期摘要:闽南侨乡传统大厝建筑艺术拥有独特的地方风貌,成为闽南文化的主要载体。
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包容性,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传统文化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本文以闽南侨乡传统建筑风貌为载体,浅析其建筑特点、装饰工艺及地域文化内涵。
关键词:闽南侨乡大厝风貌文化内涵一、概述闽南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泛指厦门、泉州、漳州地域。
境内山峦起伏,江海交错,是我国著名侨乡,为东南亚华侨、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
闽南地区在历史长河积淀中保留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里通用闽南语,台湾称台语,南洋称福建话,闽南语保留部分古汉语的发音,如他称为伊,喝茶称吃茶。
这里民间信仰浓厚,保留奉祀地方神祇习俗,如供奉海上保护女神——妈祖、宋代神医——保生大帝,他们因善良正直,扶贫济困,解救危难,由真人演化为神明,深受百姓的崇敬。
这里海上对外贸易发达,古代著名的港口有泉州刺桐港、漳州月港、厦门港,远方的阿拉伯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在此交汇。
这里内地人勤劳,讨海人彪悍,历史上抗倭名将俞大猷、驱荷抗清英雄郑成功、统一台湾的靖海侯施琅、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均是闽南人。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拥有独特的地方风貌,尤其近代以来,华侨所兴建的传统民居更为华丽,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包容性,是中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秀传统建筑文化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
本文谨以闽南侨乡传统民居建筑风貌为载体,浅析其建筑特点、装饰工艺及地域文化内涵。
二、闽南侨乡大厝风貌1. 建筑特点闽南典型传统民居为合院式建筑,前埕后厝、中庭宽阔、护厝比肩、红砖白石、硬山式双翘燕尾脊风格组成闽南传统建筑风貌。
燕尾脊因一进、二进屋脊弯曲,中脊两端双曲高高起翘,形似燕尾,故而得名。
闽南语把房屋或家称为厝,闽南大厝外观方正中直,建筑体制庞大,有的规模达到“九十九间”、“百二间”,几十户人家共处一院,红砖赤瓦,一落落的古民居群,规整对称形似皇宫,又称“皇宫起”。
泉州的闽南建筑文化有哪些特点
泉州的闽南建筑文化有哪些特点泉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闽南建筑文化。
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瑰宝之一。
闽南建筑的一大特点是红砖红瓦。
在泉州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那鲜艳的红砖红瓦。
红色,在中国人的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繁荣和热烈。
这种红砖的运用,不仅赋予了建筑鲜明的色彩,还展现了闽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红瓦则与红砖相得益彰,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城市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燕尾屋脊也是闽南建筑的显著标志之一。
那高高翘起的燕尾,如同展翅欲飞的鸟儿,充满了灵动之美。
燕尾屋脊的设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
它象征着家族的兴旺和人才辈出,寄托了闽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而且,燕尾屋脊的造型独特,其工艺复杂,需要精湛的技艺才能完成,充分体现了闽南工匠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在闽南建筑中,石雕、木雕和砖雕等装饰艺术更是精彩纷呈。
石雕通常用于建筑的门柱、石鼓和栏杆等部位,其雕刻精美,题材丰富多样,有花鸟鱼虫、人物故事等。
木雕则多见于门窗、梁枋和斗拱等处,雕刻细腻,线条流畅,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砖雕则常出现在墙面和屋脊上,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独特的工艺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这些装饰艺术不仅美化了建筑,还传达了闽南人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闽南建筑的布局也颇有讲究。
常见的有“四房看厅”“五间张”等格局。
房屋多为四合院式,以厅堂为中心,左右对称。
这种布局体现了闽南人重视家族团结和秩序的观念。
而且,闽南建筑注重通风和采光,房屋之间通常留有天井,既能让阳光照入室内,又能保证空气的流通,营造出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闽南建筑还常常运用蚝壳墙。
这种独特的墙体材料,是将蚝壳与灰土混合堆砌而成。
蚝壳墙不仅坚固耐用,而且具有良好的隔热和防潮性能。
在泉州的一些古老建筑中,蚝壳墙依然保存完好,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
闽南建筑中的防火墙也是一大特色。
防火墙高耸厚实,能够有效地防止火灾的蔓延。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是福建省南区委员会的一个公共文化设施,它位于泉州市南区,是该地区保存和展览建筑艺术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
馆藏丰富多样,其中一件特别引人注目的艺术品是一对石雕狮子。
这对石雕狮子被认为是明代的作品,它们是泉州建筑的典型特征。
石雕狮子通常被放置在建筑物的门前或入口处,以保护建筑物免受邪恶之力的伤害。
它们被广泛用于宫殿、庙宇、寺庙和传统民居。
这对石雕狮子是由青石雕刻而成的,具有精致的工艺和细腻的雕刻。
尽管经过了数百年的风雨洗礼,它们的雕刻仍然清晰可见。
这对石雕狮子的姿势非常庄重和威严。
它们被描绘成站立的姿势,四脚平稳地踩在地面上。
它们身体笔直,头部稍微抬起,目光自信地注视前方。
这种姿势传达了荣耀和力量的感觉,展现了狮子的尊贵和威严。
石雕狮子的细节雕刻非常精细。
狮子的毛发、肌肉和爪子的纹理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使其看起来非常逼真。
尤其是狮子的头部,每一个毛发和皱纹都被细致地雕刻出来,栩栩如生。
这种细节的雕刻显示了雕刻师的精湛技艺和对细节的关注。
石雕狮子的表情和姿态也非常生动。
其中一只狮子的嘴巴微微张开,仿佛在吼叫,展现出威猛的姿态。
另一只狮子的嘴巴紧闭,目光凝视前方,表达了稳重和坚定的特征。
这些细微的表情和姿态使得石雕狮子更加生动有趣,让人们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石雕狮子的放置位置和环境也增添了它们的艺术价值。
它们通常被放置在宏伟的建筑物的门前,作为建筑物的守护神。
这种与建筑物的结合,给人一种庄重和神圣感,使得石雕狮子的艺术价值更加突出。
这对石雕狮子是泉州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
它们以其庄重和威严的姿态、精湛的雕刻和生动的表情和姿态,展现了狮子的威严和力量,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保护和守护的重视。
这对石雕狮子在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的馆藏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对传统文化的珍贵见证。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是一座专门收藏、展示和研究南方建筑艺术的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以石雕狮子为代表的艺术品在其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石雕狮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不仅在建筑中扮演着守护之角色,也在艺术品中展现出独特的美学价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的石雕狮子,并对其艺术进行赏析。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收藏的石雕狮子主要分布在不同的展厅内,每一尊石雕狮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特点。
有些是古代宫殿、寺庙、园林中使用的大型石狮,有些则是被用于装饰门楣、石桥、墓园等建筑中的小型石狮。
这些石雕狮子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装饰艺术,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狮子的崇拜和神圣的象征。
在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内,我们可以欣赏到各种不同姿态的石雕狮子,有跃然欲飞的神武狮、威风凛凛的雄狮、嬉戏娱人的童狮,以及肃穆庄严的门神狮等。
每一尊石雕狮子都展现出了雕刻师的匠心独运和艺术创造力,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为这些石雕狮子赋予了生动的形象和灵动的气息。
在赏析这些石雕狮子艺术品时,首先要从它的造型特点入手。
石雕狮子的造型多样,有的狮子张牙舞爪,栩栩如生;有的则神态威严,端坐于石坛之上。
无论是大型的石狮还是小型的石狮,其造型都非常生动,神态各异。
这些石雕狮子的造型风格可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文化研究价值。
其次是要从石雕狮子的雕刻工艺进行赏析,石雕狮子的雕刻工艺主要包括石材的选择、雕刻的技法和装饰的处理等方面。
这些石雕狮子大多采用当地的特色石材进行雕刻,如花岗石、大理石等,经过雕刻师精湛的技艺和心血的倾注,才得以呈现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
在石雕狮子的造型上,雕刻师们往往运用了浮雕、圆雕、透雕等不同的雕刻技法,使得石雕狮子的形象更加丰富多彩,栩栩如生。
雕刻师们还会在石雕狮子的身上进行装饰,如镶嵌宝石、彩绘图案等,使得石雕狮子的艺术价值更加突出。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6.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A. 实例印证,说服力强
B. 反复手法,增强效果
C. 内容重复,应删一项
D. 形成对比,强调后者
3. 过年期间,有人每餐大鱼大肉,不吃蔬菜;有人经常熬夜, 玩电脑打游戏;有人成天唉声叹气,不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 有人整天打篮球。以上做法利于保护免疫力吗?请你判断,并 结合文本提出合理建议(三条以上)。(9分) 【示例】以上做法均不利于保护免疫力。建议如下:①合理
人教福建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件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专项练 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时间:40分钟 满分:60分
(一)闽南红砖古厝(29分) 材料一:“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 皇宫式,石雕木雕双合璧。”红砖古厝极有特色,它大量使用 红砖、红瓦和白色花岗岩,屋顶多为燕尾脊,细部装饰用砖雕、 木雕、石雕。红砖古厝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闽越文化和海洋 文化的精华,成为闽南文化的重要载体。
材料二:壮丽的红砖古厝主要分布于厦门、漳州、泉州 等地。在台湾省也有红砖古厝,且部分建筑材料及建筑师来 自闽南地区。可以说,两岸红砖建筑文化一脉相承,佐证着 两岸的同根同源。
材料三:三副红砖古厝上贴的对联:①族本中郎派,家 承学士风。②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③海纳百川有容乃 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 下列建筑材料中,红砖古厝没有使用的是( C )。(5分)
A. 红砖
B. 红瓦
C. 琉璃瓦
D. 白色花岗岩
2. 由材料可知,红砖古厝的细部装饰多用的是( C )。(5分)
A. 羽毛、亮片、干花
B. 颜料、雕花、木雕
C. 砖雕、木雕、石雕
D. 堆贴、石雕、木雕
3. 据材料,台湾省部分红砖古厝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师来自( B )。
1. 根据材料一,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D )。(5分) A. 健康心态是免疫力的保证 B. 免疫力可以“吃”出来 C. 好睡眠是天然的免疫屏障 D. 免疫力可以“玩”出来
福建石狮有什么特色?
福建石狮市是中国福建省的一个县级市,以其独特的特色和文化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福建石狮的特色:
1. 石雕艺术:石狮市以其精美的石雕艺术而闻名,尤其是传统的门楼石狮。
这些石雕作品通常具有雄伟壮观的造型和细致精湛的雕刻技艺,展现了福建传统文化和建筑风格。
2. 厦门大桥:福建石狮市是跨越厦门湾的厦门大桥的起点之一。
这座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钢结构桥梁之一,连接了石狮市和福建省的经济中心厦门市,成为了地区交通的重要枢纽。
3. 龙舟文化:石狮市有着丰富的龙舟文化,每年端午节期间会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
龙舟比赛是一项传统的竞技项目,既是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对龙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4. 传统乡土风情:石狮市还保留着浓厚的传统乡土风情,游客可以欣赏到传统的福建建筑风格、品尝到地道的福建美食,例如福建土楼、闽南建筑等。
以上是福建石狮市的一些特色,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和风情使其成为了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
泉州的闽南文化工艺品有哪些
泉州的闽南文化工艺品有哪些泉州,这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闽南文化底蕴。
在其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中,闽南文化工艺品犹如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些工艺品不仅是艺术的结晶,更是闽南人民智慧与情感的寄托。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泉州的木偶头雕刻。
泉州木偶戏历史悠久,而木偶头的雕刻工艺更是巧夺天工。
木偶头的造型丰富多样,有生、旦、净、丑等各种角色。
雕刻师傅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将每一个木偶头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从细腻的面部表情到精致的发饰,无不展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准。
这些木偶头不仅用于表演,更是精美的艺术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再者,闽南的纸织画也是独具特色。
纸织画制作工艺复杂,需要先将图画绘制在纸上,然后用特制的小刀裁成纸条,再通过编织的方式将纸条交错编织成画。
成品的纸织画具有独特的朦胧美感,仿佛给画面蒙上了一层轻纱,给人以如梦如幻的视觉享受。
德化瓷也是泉州闽南文化工艺品中的佼佼者。
德化以生产白瓷而闻名,其瓷器质地洁白细腻,温润如玉。
德化瓷的造型丰富多样,有佛像、人物雕像、花瓶等。
在烧制过程中,工匠们对温度和火候的精准把控,使得德化瓷的品质上乘,成为了国内外收藏者追捧的对象。
还有泉州的石雕,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题材著称。
从传统的佛像、神兽到现代的人物雕像,泉州石雕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石雕作品线条流畅,造型生动,充满了力量感和艺术感染力。
此外,泉州的竹编工艺同样令人赞叹。
工匠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竹子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如篮子、扇子、屏风等。
竹编作品不仅实用,而且美观大方,体现了闽南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审美情趣。
闽南的金苍绣也是一种极具特色的工艺品。
金苍绣采用的是特殊的绣线和针法,使得绣品具有立体感和光泽感。
常用于制作戏服、桌围、椅垫等,图案精美,色彩鲜艳,彰显出浓郁的闽南风情。
而闽南的花灯制作更是一门古老的手艺。
每逢传统节日,泉州的街头巷尾都会挂满各式各样的花灯。
这些花灯造型各异,有花鸟鱼虫、神话人物等。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
【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后汉书·章帝纪》:“是岁(章和元年),月氏国遣使献扶拔、师子。
”《后汉书·和帝纪》:“安息国遣使献师子、扶拔。
”由这些文献可知,狮子本非我国本地产物,大概在东汉初年由西域以“殊方异物”传入我国。
石狮也始于东汉时期,早期石狮主要被置于帝王陵墓前以辟邪护墓,体态高大威猛,神态飘逸。
魏晋时期,由于佛教的盛行,石狮开始广泛应用于寺庙大门作镇兽之用。
后来石狮逐渐成为运用广泛的瑞兽,广泛应用于柱础、栏杆、桥梁、门枕石、屋顶等建筑装饰中。
随着文化的传播,石狮雕刻艺术也逐渐传播到闽南地区,闽南地区的石狮师承于中原地区,但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受闽南地区区域文化影响。
1 馆藏石狮概况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收藏具有闽南特色的石狮逾200只,有蹲狮、坐狮、卧狮,千姿百态,形象不一。
泉州地区石狮雕刻艺术具有南派石狮典型的艺术特征,身肢柔润灵秀,形态含蓄多情,一般头部硕大、腿细短,脑凸鼻凹,耳部多呈卷叶型,类似犬耳,口部张开,裸露尖牙利齿。
有的前肢双举,有的单抬一足,或蹲踞,或腾跃。
明以后作品大都手舞彩带,身躯扭动,富有变化。
雄狮或抱或脚踩绣球,雌狮旁立幼狮。
身躯浑圆厚实,一般披有分组状长毛,尾如扇背卷。
体态结构变化多端,鬃毛呈卷披状,变化多样,特别是颌下鬃毛更具装饰性,加上彩带绣球变化多端,有装饰华丽典雅的美感,整体给人以亲切而含情的感觉。
特别是五代王审知女、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夫人王氏墓(“皇姑墓”)前石狮,其是泉州地区现存最早的石狮,虽经岁月磨砺,风雨侵蚀,缺依旧凝重雄伟,气度不凡。
2 馆藏石狮类型。
现存于南建筑博物馆的200余件石狮,主要有门狮(“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还有“风师爷”及望柱狮等几种类型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黄必应(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福建…泉州…362000)摘 要: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藏有丰富的具有闽南地区特色的石雕狮子(以下简称石狮),主要有门狮(“狮子滚绣球”“太狮少狮”)还有“风师爷”及望柱狮等几种类型。
闽南厦门泉州漳州石狮祠堂宗祠祖厝古厝石雕
闽南泉州厦门漳州晋江同安南安石狮祠堂宗祠古厝祖厝石雕福建省惠安县是我国著名的石雕之乡。
石雕是惠安民间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之一。
惠安石雕文化独有的艺术风格,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惠安石雕广泛应用于闽南传统民居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域建筑模式和形态,并以其鲜明的特点自成体系。
明清以来,惠安石雕的应用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主要应用于传统民居的大门、外墙体、柱础、排水口、天井、井圈等部位和构件的装饰,融实用、审美于一体,提高采光、通风效果,增添了建筑的形体变化,丰富立面的阴影效果,使建筑在造型上显得立体生动。
1 大门闽南民居建筑往往被视为房主人的脸面,大门更是户主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象征,所以闽南居大门正立面往往是惠安石雕装饰的重点。
①门楣即门框上沿。
其正中设有一块与门洞同宽的石匾,早期石匾大都采用线雕,现常出现影雕石匾。
石匾刻有与户主身份相应的文字,石匾两侧有走马板,走马板为石雕,内容多为人物故事。
②门簪,即“刀挂簪”,就是在门楣上的凸出的两个雕刻,平面圆形,有如印章或龙头,后尾穿过门楣以锁住门臼,还具有辟邪的象征意义。
③门框两侧余塞板位置自上而下,分三段进行雕刻,并结合图框的长短不同,选用适合的题材,如上段最长,所以雕刻对联,中段接近方形,多以单个的动物为雕刻内容,下段矩形框较短,以雕刻花瓶和植物为多。
④门枕石,立于大门门框两侧的巨大石块。
实际上是门轴的支点。
作用是平衡门扇重量,防止门框摇动,同时门枕石夹住门槛,又成为门槛的支撑体,而门槛在将门枕石分隔成内外两部分的时候,也为匠人们留下了充分展示其技艺的空间,往往成为装饰的重点,正面分别雕刻松、鹤和竹、鹿等,寓“福禄双全”、“平安长寿”之意。
2 外墙体惠安石雕常应用于闽南传统民居外墙体,构件有门堵、地伏、石阶、石窗。
2.1 门堵即墙上的石块,也写成石堵。
门堵通常分为正面门堵和侧面门堵。
正面门堵的装饰构图类似于隔扇门的构图,自上而下分为五段,依次为:顶垛,多作成高浮雕;垛仁,内外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石材XXX,以明确界定区分边框和图面;腰垛,技法多用浅浮雕或线刻;下裙垛,整块石作,内雕图案;座脚,即石制地伏或勒脚,与墙面转角处的柱珠雕刻相呼应。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艺术赏析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的石雕狮子馆藏数量极为丰富,逾百件之多,其中的厚重肃穆,高雅瑰丽的石雕狮子堪称独具匠心的艺术珍品,成为泉州市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的赏析,为读者展现其艺术价值。
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的石雕狮子,是一种典型的雕刻艺术品。
它以石质为材料,往往有着厚重实在的外形,结构繁复精致,纹饰丰富多彩,富有民间色彩,是一种极具浓厚文化特色的艺术品。
石雕狮子在中国古代传承历史文化的过程中拥有重要地位,它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内涵,具有观念性、象征性的特点。
石雕狮子的制作需要经过严格的工艺流程,包括选料、刻制、打磨等多个环节,可以通过石雕品的形态、纹饰及装饰风格等方面,追溯到不同时期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交融,从而反映出古人的审美观念和文艺风格。
南建筑博物馆的石雕狮子,形态各异、千姿百态,有的威武雄壮,有的俏皮可爱,有的栩栩如生,有的曲线柔美,有的富于动感,有的富于神秘色彩。
例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的唐代石狮、金代石狮、元代石狮均有独特的特点。
唐代石狮制作浑厚有力,形态雄健矫健,口鼻严肃整饬,头冠分外分明,不仅包含了国家权力的象征,也体现出皇家统治者须要屹立不倒、坚强勇敢的形象;金代石狮纹饰丰富多彩,刻画细腻,具有典雅瑰丽之美;而元代石狮则更富有动感,具有鲜明的流畅感和立体感。
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的石雕狮子,还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特点。
其中尤以梁、宋、明、清四个朝代的石雕狮子数量最多,尤其是明代和清代的石雕狮子,数量较多,品质也较高。
这些石雕狮子大部分是作为古代建筑装饰品而存在,它们在古代建筑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建筑增光添彩,也有助于建筑物的稳定和平衡。
总之,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馆藏石雕狮子,不仅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艺术内涵,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欣赏这些石雕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浓厚氛围,品味到古代建筑中蕴含的艺术魅力,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泉州的闽南建筑有哪些特色
泉州的闽南建筑有哪些特色泉州,这座古老的城市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闽南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成为了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
闽南建筑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艺术的结晶,展现了闽南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闽南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独具特色。
红砖红瓦是其标志性的元素之一。
红砖经过精心烧制,呈现出鲜艳而持久的红色,给建筑增添了热烈而浓郁的色彩氛围。
这种红砖不仅美观,而且具有良好的保温和防潮性能,适应了泉州地区潮湿多雨的气候特点。
同时,闽南建筑还大量使用花岗岩石材。
石头被巧妙地运用在建筑的基础、门框、窗框和台阶等处,坚固耐用,又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稳重和古朴的气息。
在建筑布局方面,闽南建筑注重对称和中轴线的设计。
以四合院为基本单元,通过前后进落和左右护厝的组合,形成了规模宏大、层次分明的建筑群。
这种布局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严谨和秩序,同时也满足了家族聚居的生活需求。
院落之间相互连通,通风采光良好,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闽南建筑的屋顶造型多样,富有变化。
常见的有燕尾屋脊和马背屋脊。
燕尾屋脊线条优美,高高翘起的两端形如燕尾,展现出灵动和飘逸之美,通常用于庙宇和官邸等重要建筑,象征着尊贵和权威。
马背屋脊则形似马背,圆润流畅,常见于普通民居,给人一种朴实和亲切的感觉。
屋脊上常常装饰着精美的剪瓷雕和交趾陶,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
在建筑装饰方面,闽南建筑更是极尽精致之能事。
木雕、石雕、砖雕和泥塑等工艺被广泛应用。
门窗、梁柱、斗拱等部位常常雕刻着各种精美的图案,如花鸟鱼虫、人物故事、吉祥纹样等,寓意着美好和幸福。
石雕多用于建筑的基座和栏杆,工艺精湛,线条流畅。
砖雕则常常出现在墙面和屋脊上,以细腻的纹理和丰富的色彩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泥塑则常用于装饰屋顶和墙面,造型生动,色彩鲜艳。
闽南建筑的外墙也是一大特色。
墙壁常常采用“出砖入石”的砌法,即将红砖和石头交错堆叠,形成独特的纹理和图案。
这种砌法不仅美观,而且坚固耐用,能够有效地抵御风雨的侵蚀。
“古大厝”――用雕刻艺术塑造起凝固的故乡魂
“古大厝”――用雕刻艺术塑造起凝固的故乡魂地处闽南泉州湾畔的惠安,是我的故乡,她是著名的侨乡和台、港、澳同胞的祖籍之一。
出自惠安工匠营造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的五间张“古大厝”,通常被人们称为“皇宫式”或“双燕归脊”。
她遍布在闽南语系的各个乡村,是这一带民间最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
闽台语言相通,本是一家。
台湾的民居也多仿照。
她也成为海外侨胞和外出乡人思念故土、追寻根祖的寄托。
远望这一座座红瓦屋面、红砖白石相映衬的屋宇,都有高啄的檐牙、长龙似的凌空欲飞的雕甍和双燕归脊的厝脊;近瞻一家家白石门廊,都镶满镏金石刻的题匾、门联、书画卷轴。
精美的木雕和各种人物、花卉、飞禽走兽的青石浮雕,青石透雕窗棂的红砖拼砌花墙,墙基柱础也尽是珍禽异兽、花草鱼虫浮雕,就连那檐部也缀满一出出白垩泥彩戏文塑像,更使人大有满目琳琅、美不胜收之感;登堂入室,则见雕梁画栋,“雕玉填以居楹,裁金壁以饰铛”,“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
不但梁木斗拱雕工十分精细,厅堂门屏窗饰尽都镂空雕花,而且一式是大红砖地,一式是石砌的庭阶栏杆,真可谓“朱门绮户”、“雕栏玉砌”。
每一座“古大厝”,简直都是一件凝固着典雅华贵的时代精神之作品,是用独特的建筑艺术语言写成的一首感人肺腑的诗,是一曲使人心感激荡的赞歌,是用雕刻艺术塑造起凝固的故乡魂。
“古大厝”的典雅华贵、精美绚丽,是任何地方的民居建筑都不能比拟的。
那么“古大厝”为什么会这样精美?一、惠安人倔强的意志、创美的本性、精湛的技艺,是“古大厝”的创作源泉人类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任何艺术最高成就的产生都需要该种艺术的群众性艺术行为作为它的基础土壤,大的艺术氛围环境培养和孕育了其中的佼佼者。
世界现代建筑大师莱特也指出:“唯一真正的文化是土生土长的文化。
”建筑在生成过程中凝结了意念与追求,它的实体形态绝非自然界中的任意物象,而是经过设计者的立意构思,并通过某种方法表达出人的精神愿望、理想追求和审美意境,使人通过对建筑的解读而有所感悟。
国内主要的石雕石刻产地介绍
国内主要的石雕石刻产地介绍我国主要的石雕石刻产地介绍我国的石雕石刻产品自古响誉中外,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石材装饰应用的一颗明珠,其工艺之精湛连对细节追求及至的日本石材业者都推崇倍至。
我国石雕石刻行业发展比较好的的地区主要有:福建、河北、北京、山东、广东、浙江,同时四川、江苏、江西、山西、黑龙江、陕西、云南等地区也发展得还可以。
福建石雕福建的石材雕刻主要集中在惠安、南安、泉州、晋江、漳州等地,其中最为出名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被喻为“中国石雕之乡”的惠安县。
福建可以说是我国最大的石雕生产基地,而且石材雕刻的种类丰富,花岗岩、大理石、砂岩、石灰石等雕刻都能大量生产供应,同时品种繁多含盖生活用品,建筑雕刻、装饰雕刻等等,工艺种类也非常的全,圆雕、浮雕、沉雕、影雕、镂雕等种雕刻都有生产。
福建的石雕石刻的产量非常的巨大,每年可生产数十万件石材雕刻制品,而且品质优良,像北京十大建筑、毛主席纪念堂、厦门集美解放纪念碑、南昌起义纪念碑、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海南三亚“鹿回头”等都是使用福建生产的石材雕刻。
福建不但立足国内市场,同时更是远销全球,福建每年的石雕产品主要都是出口到国外市场的,像日本、韩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法国等,特别是墓碑的出口量非常的惊人,基本垄断了日本和韩国的墓碑市场。
福建全省石雕石刻产品出口量和创汇额历年来都是位居首位的。
不过由于原料的限制,福建的石材雕刻主要以花岗岩为主,不过随着福建石材工业的发展,石材荒料供应的配套,全球各地的大理石都能很方便的买到,目前大理石雕刻制品的生产也是越来越多。
河北石雕和北京石雕河北、北京的石材雕刻是我国北方石雕的代表,其以大理石雕刻为主,特别是以北京房山汉白玉、河北曲阳汉白玉、四川蜀白玉等白色大理石为原料制作的石材雕刻品更是驰名中外。
河北和北京的石雕其雕刻手法多样,技艺精深,以人物动物类的雕刻见长。
河北石雕主要集中在曲阳,北京的石雕则是以房山为主。
泉州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泉州的传统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南沿海。
其传统建筑风格独特,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泉州传统建筑的一大显著特点是红砖红瓦。
红色在泉州建筑中被广泛运用,不仅仅是因为其视觉上的鲜艳与热烈,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红砖的质地坚硬,色泽鲜艳持久,经过岁月的洗礼,反而更增添了一份古朴的韵味。
这种红砖红瓦的搭配,使得建筑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醒目,彰显出一种热情奔放而又庄重典雅的气质。
燕尾屋脊也是泉州传统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之一。
燕尾屋脊形似燕尾,线条流畅优美,高高翘起,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
燕尾屋脊的存在,不仅在建筑美学上起到了装饰作用,更有着象征意义。
它代表着家族的昌盛和荣耀,往往只有在较为重要的建筑,如官邸、祠堂等,才能见到这种独特的屋脊形式。
泉州传统建筑的木雕工艺同样令人赞叹。
无论是门窗、梁枋还是斗拱,都能看到精美的木雕装饰。
工匠们运用精湛的技艺,将人物、花鸟、走兽等各种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这些木雕作品不仅具有装饰性,还常常蕴含着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美好的寓意,展现了泉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石雕在泉州传统建筑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建筑的石柱、石门框、石窗台等处,都能见到精美的石雕作品。
石雕的题材丰富多样,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民间风俗等。
其工艺精湛,线条刚柔并济,造型生动逼真,展现了泉州石雕艺术的高超水平。
在布局上,泉州传统建筑注重中轴线对称。
以中轴线为基准,依次排列着前厅、中厅、后厅等主要空间,两侧则分布着厢房、耳房等辅助空间。
这种对称的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庄重和严谨,也反映了泉州人民对秩序和平衡的追求。
同时,泉州传统建筑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元素。
建筑内部常常设置天井,不仅能够采光通风,还能收集雨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此外,建筑周围常常种植着花草树木,与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居住环境。
泉州传统建筑的墙体也颇具特色。
石狮华山古民居简介
石狮华山古民居简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石狮华山古民居是福建省石狮市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建筑群,位于石狮市区西北部的华山村,距离石狮市区约10公里。
这里保存着大量具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展示了古代华侨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石狮华山古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是当地富裕侨商的宅第建筑,也是他们展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整个古民居包括正厅、左右配厅、庭院、祠堂、厨房等多个建筑群,建筑风格融合了福建传统民居的特色,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古民居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风水观念和建筑艺术,建筑结构严谨而稳重,体现了尊贵和尊严。
在古民居内部,布局合理,环境幽静,空间分割精细,同时又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给人一种优雅而古朴的感觉。
走进古民居内,可以感受到当年侨商家族的富裕和奢华。
每一间客厅和卧室都布置得考究而典雅,摆放着精美的家具和装饰品,展示了主人的生活品味和文化修养。
古民居内的壁画、木雕、砖雕等装饰艺术也是一大亮点,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除了建筑本身,石狮华山古民居还保存着大量有关侨商生活和华侨文化的珍贵文物和资料,包括家谱、信札、日记、书籍等。
这些文物不仅记录了侨商们的家族历史和商业活动,也反映了他们对家乡和祖国的深厚感情。
作为福建省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石狮华山古民居吸引了大批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
近年来,当地政府还投入资金对古民居进行了维护和修缮,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还在古民居周边建设了文化广场、民俗展示区等配套设施,提升了整体的旅游体验。
石狮华山古民居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文化景点,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古代侨商生活的风貌和氛围,还可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魅力。
希望更多的游客前来体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篇示例:石狮华山古民居是位于福建省石狮市的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群,也是石狮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这座古民居建筑群尤其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致的木雕艺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闽南建筑 - 副本
所以安放石狮必须选择吉日 吉时,请宗教人士或风水先生进 行开光,以求前景美好,万事 如意。
Hale Waihona Puke 总结通过这次制作, 我明 白了许多关于闽南建筑的 传说和故事, 知道了团结 很重要, 并认为应该适量 地、有目的地、力所能及 地进行活动和互动。
末页
•谢谢观赏
闽南建筑
目录
1、闽南雕楼 2、闽南古厝 3、红砖大厝 4、南靖土楼 5.闽南寺观
6.“风狮爷” 7、祖庙 8、石狮 9、总结 10、末页
闽南雕楼
闽南雕楼
左侧的楼房吸收了西洋的建筑风格, 右侧则 是闽南的传统古厝——最经典的红砖建筑。
闽南古厝
闽南古厝 相传五代十国时期,惠安县黄氏之女厥,被闽王王审知册立为妃。 某年梅雨季节淫雨不断,这天,她在宫中联想起老家房屋破漏,难 以遮蔽,父母不知如何熬夜,不禁暗自流泪。 适被闽王发现,经征询再三,她如实禀奏。 王审知当即口谕宽慰: “既是如此,孤家赐汝一府皇宫起”,特许 她娘家按皇宫式营建房屋。
闽南寺观
泉州开元寺 东西塔 泉州开元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 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 大的佛教寺院。 开元寺位于市区西街, 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 原名 莲花寺, 后改名为兴教寺、龙兴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 ), 唐玄宗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 以年号为名, 遂改今名。
“风狮爷”
红砖大厝
红砖大厝 闽南传统建筑既有中国传统建筑对称、严整和封闭的“性格”, 又具 有华丽活泼的特征。弯曲的屋面、高翘的燕尾、花枝招展的剪粘、堆 砌的水车堵、色彩斑斓的镜面墙、白色花岗石衬托的鲜艳如血的烟炙 砖, 处处流露出闽南建筑特有的“性格”。
厦门、金门、琉球三地的“风狮爷”石雕文化
收 稿 日期 : 2 O 1 7 一O 2 一l 6 基金项目: 2 0 1 6年福 建 省教 育厅 规 划 立项 课 题 “ 闽南 文 化 圈 ‘ 风狮 爷’
石 雕 艺 术研 究” (F J J KHX1 6 一[ ) 0 7)
作者简介: 曾智 焕 ( 1 9 6 8 一) , 男, 福 建 厦 门人 , 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
中 图 分 类 号 :J 3 3 3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8 -8 3 5 0( 2 0 1 7 )O 2 —0 1 O 6 一O 3
厦门、 金门、 琉球虽然分别由大陆、 台湾、 日本管辖, 但 三地有一些相同的文化现象, 其中就包括辟邪镇煞物—— 闽南“ 风狮爷” 。在一些闽南文化圈的地区, 你时常会看到
有, 狮子 自 汉代由西域传人中原 , 由于形象高大威武加之佛 教的推崇, 狮子成为人们心目中威严的神兽 , 具有 了辟邪的 神力。闽南人这就把风神与狮子两者联系起来塑造成“ 风 狮爷” 的形象 。此外 , 厦 门方言“ 狮” 与“ 师” 同音 , 故“ 风狮” 等同于“ 风师” , 于是“ 风狮” 也就有“ 风师” 一样 的神力 。至 于“ 爷” 这一尊称 , 则是闽南方言中往往对顶礼膜拜的对象
副教 授 , 硕 士 生导 师 。
・
“ 神公嬷” 等, 清道光《 厦门志》 记载: “ 吴越好鬼, 由来 已久,
… …
石狮无言而称爷” [ 3 ] , 因此把“ 风狮” 尊称为“ 风狮爷” 就
1 06 ・
2 0 1 7 年 6 月
曾智 焕 :厦 门 、金 门 、琉 球 三 地 的 “ 风 狮 爷 ”石 雕 文 化
二、 厦门的闽南“ 风狮爷”
关于闽南古厝的资料
关于闽南古厝的资料闽南古厝是福建闽南地区传统的民居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南古厝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与闽南地区的地域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对闽南古厝的详细介绍。
一、建筑特点:1. 建筑结构:闽南古厝通常采用木结构,建筑材料多使用柚木、杉木等木材,结构严密牢固。
古厝以“四合院”为主要布局,由前厅、正厅、客厅、后厅等部分组成,各个厅堂错落有致,形成小巧精致的庭院。
2. 建筑装饰:闽南古厝装饰丰富多样,以雕刻和彩画为主要形式。
建筑外观常以精美的木雕装饰为特色,如窗棂、门楣、梁柱等处的木雕花纹精美繁复,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特色。
室内的彩绘壁画和彩绘雕梁,以及窗户上的花窗亦是古厝装饰的重要元素。
3. 特色构件:闽南古厝的特色构件包括“阳角”、“飞檐”、“斗拱”、“斗栱”等,这些构件形式独特,造型奇特,被誉为“木雕艺术精品”。
二、区域特色:1. 异地风情:闽南古厝虽属于建筑学中的“四合院”建筑,但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古厝的设计和装饰会因地域而有所差异。
例如,漳州的古厝通常建在山坡上,利用地形起伏形成多层楼阁;泉州的古厝则注重红砖与木构的结合,给予建筑更为庄重的气息。
2. 跨越时空:闽南古厝不仅是历史建筑的代表,也是文化传承的载体。
不同古厝代代相传,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闽南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见证。
古厝内部常设有祠堂,供奉祖先和家族的神明,体现着家族的血脉传承与家风文化的重要意义。
三、社会功能: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闽南古厝不仅具有建筑上的美学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1. 历史价值:闽南古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经过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这些古厝见证了当地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是城市和乡村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载体。
2. 文化内涵:闽南古厝不仅是建筑形式和技艺的集大成者,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者。
在古厝中可以看到传统的文化元素,如对祖先的崇拜、家族的重视、尊师重道、礼仪及宗教信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泉州厦门漳州晋江同安南安石狮
祠堂宗祠古厝祖厝石雕
福建省惠安县是我国著名的石雕之乡。
石雕是惠安民间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之一。
惠安石雕文化独有的艺术风格,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惠安石雕广泛应用于闽南传统民居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域建筑模式和形态,并以其鲜明的特点自成体系。
明清以来,惠安石雕的应用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主要应用于传统民居的大门、外墙体、柱础、排水口、天井、井圈等部位和构件的装饰,融实用、审美于一体,提高采光、通风效果,增添了建筑的形体变化,丰富立面的阴影效果,使建筑在造型上显得立体生动。
1 大门
闽南民居建筑往往被视为房主人的脸面,大门更是户主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象征,所以闽南居大门正立面往往是惠安石雕装饰的重点。
①门楣即门框上沿。
其正中设有一块与门洞同宽的石匾,早期石匾大都采用线雕,现常出现影雕石匾。
石匾刻有与户主身份相应的文字,石匾两侧有走马板,走马板为石雕,内容多为人物故事。
②门簪,即“刀挂簪”,就是在门楣上的凸出的两个雕刻,平面圆形,有如印章或龙头,后尾穿过门楣以锁住门臼,还具有辟邪的象征意义。
③门框两侧余塞板位置自上而下,分三段进行雕刻,并结合图框的长短不同,选用适合的题材,如上段最长,所以雕刻对联,中段接近方形,多以单个的动物为雕刻内容,下段矩形框较短,以雕刻花瓶和植物为多。
④门枕石,立于大门门框两侧的巨大石块。
实际上是门轴的支点。
作用是平衡门扇重量,防止门框摇动,同时门枕石夹住门槛,又成为门槛的支撑体,而门槛在将门枕石分隔成内外两部分的时候,也为匠人们留下了充分展示其技艺的空间,往往成为装饰的重点,正面分别雕刻松、鹤和竹、鹿等,寓“福禄双全”、“平安长寿”之意。
2 外墙体
惠安石雕常应用于闽南传统民居外墙体,构件有门堵、地伏、石阶、石窗。
2.1 门堵
即墙上的石块,也写成石堵。
门堵通常分为正面门堵和侧面门堵。
正面门堵的装饰构图类似于隔扇门的构图,自上而下分为五段,依次为:顶垛,多作成高浮雕;垛仁,内外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石材制作,以明确界定区分边框和图面;腰垛,技法多用浅浮雕或线刻;下裙垛,整块石作,内雕图案;座脚,即石制地伏或勒脚,与墙面转角处的柱珠雕刻相呼应。
侧面门堵的装饰构图基本与正立面石门堵相同,不同之处有:一、内容不同,侧立面基本以诗句或对联为内容,而正立面的多以人物故事为题材;二、材料不尽相同,侧面的视线吸引度低于正面,所以,可以是石雕,也可以是砖雕,而正面为了保证门廊材质在视觉感觉上的统一,只能用石雕。
门堵上的石雕题材常用山水、花鸟、楼台、亭阁、博古与人物等形象,用以表达忠孝节义、祥瑞景物、男耕女织、耕读渔樵、鹤鹿同春、麒麟卧松、鸳鸯荷花、博古炉瓶、玉棠富贵等民间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俗化题材,丰富生动(图8)。
门堵石雕除了在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上运用外,在一些宗祠建筑中也经常采用,其装饰的形式与内容有所不同,一般采用麒麟、鹿、象、马等大型雕像且较为简洁。
2.2 地伏
地伏包括地牛和虎脚。
地牛,外墙体最下层的矮平线脚,形态单一,只做出简单的素平线脚,有一定的视觉找平作用,给人以平整稳定之感,有时与虎脚连作。
虎脚,即勒脚又称为大座,一般用整块的白石加工而成,其上砌筑粉堵,总体形态如同两只背对背行走的猛兽,脊背平直,腿脚有力,如寻找猎物一般充满力量。
地伏石雕,有的以青石雕刻,和墙身青石腰线、门口嵌砌青石雕件的材料及雕刻手法都相一致。
有的以花岗岩刻成,色泽、质地与青石雕的腰或门口装饰都不相同,形成材料的质感及色彩上的对比。
此外,在民居檐口柱与步口柱之间的地伏雕刻,别具一格,主要运用线雕手法,线条清晰而凹凸较小。
题材有“连(莲花)生贵子(莲子)”、“喜鹊登梅”、云纹、龙纹,富含吉祥意义,民间装饰色彩浓郁。
如果将闽南传统民居立面的墙基部位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们可以将地伏比喻为一列列的火车,地牛就象是连绵不断的铁轨,一段段的虎脚就象是一节节的车厢,其车头则是终止于门廊转角部位的础石,从而在构图上同水车堵取得上下的对位关系。
从纵向看,它在形态组合、体量大小、装饰特征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上下呼应关系,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惯用的图框手法;从横向看,它又起有机过渡的作用,就象是古巴比伦萨良王宫大门在正侧两个立面的转角部位,巧妙地运用了五条腿的人
首翼牛象,不仅没有显得荒诞,反而取得了在正、侧面都能收到完整的雕刻形象和良好的观赏画面的效果。
2.3 石阶
石阶,即台基边缘的石条。
闽南传统民居大门入口处的石阶与踏步,因传统观念避讳过多的接缝,石条特别要求整块完整,不能有接缝,所以选用比较大而完整的石板。
尤其是踏步,一般是用一块完整的条石雕刻而成,同时,在底层还做出细细的线脚,使踏步产生情趣,具有一定的轻盈感。
2.4 石窗
石窗或称漏窗,是闽南传统民居中最重要的构件,同时又是惠安石雕主要的装饰部位。
石窗主要有条枳窗(即直棂窗、石条窗)、竹节枳窗(竹节窗)、螭虎窗等。
条枳窗的窗枳用竖向的直棂,棂条数一般为奇数,窗棂断面为正方形或扁方形。
有的传统民居把直棂雕成竹节状,寓意步步高升,竹节上附着花卉、人物、动物等,多为透雕形式,如泉州杨阿苗故居中的透雕竹节枳窗,竹节上附着喜鹊、鹿、兔等动物,形象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3 柱础
闽南传统民居中出现装饰机会最多的是柱础。
位于房屋立柱之下,与地面直接接触的石柱础,顾名思义是柱子的基础,其最大的功能是抬高柱子,防止雨水与潮气对柱子木材的浸蚀,保持干燥的木柱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可以看出,这极微小的一个细节,却对整座房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闽南传统民居等建筑立柱时不可或缺的基础柱石。
唐宋元明清以来,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一般都设有柱础。
明代以前柱础一般不加雕饰,清代的柱础则普遍加以雕饰,图案有麒麟、马、狮、虎、龙和各种各样的花卉、人物等。
柱础包括柱珠与磉石。
柱珠,就是在柱子下方的石块,其造型丰富。
磉石,在柱珠下面的正方形石块。
柱珠与磉石是闽南传统民居中雕饰较为集中的建筑部件之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一般用于门廊和用作独立支柱基础。
用于门廊的柱珠与磉石因为其上的柱子都是倚柱,所以它们只能露出两面或三面,是一组门廊的柱珠与磉石形象;用作独立支柱基础的柱珠与磉石造
型则更为多样。
柱珠主体有扁鼓形、连珠形、连珠复叶形、圆鼓形、方鼓形、方形、八角形等多种变体形式,同时,柱珠与磉石连作,衍化出更多形态复杂的多层柱础。
4 排水口
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排水口经常被雕刻成精美的石雕作品,但应用比较少,且大多是用独立的块石凿出洞口,有的雕出鱼尾狮的造型,立体生动。
5 天井
在较大规模的闽南传统民居中,石雕工匠往往会在天井的前后井壁作些石雕装饰,题材一般有折枝荷花、葫芦飘带和折枝卷草等花卉图案,少量民居还有八卦浮雕图案等。
6 井圈
建筑水井井圈一般都以石块雕砌而成。
所以,宋元以来,许多石井圈都雕有文字、吉祥符号或花卉纹等图案。
其中,以莲花纹作为井圈图案的居多。
综上所述,惠安石雕在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中的应用,是以缜密推敲的装饰形式,合理安排的装饰内容,取得自身的独立完整和有机和谐;同时,通过色彩的有效对比与良好搭配,恰如其分地反衬出主体墙面的装饰效果,无言地阐释着自己作为基座的身份地位和稳重坚固的性格因子。
在“显”与“隐”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