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厦门泉州漳州石狮祠堂宗祠祖厝古厝石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闽南泉州厦门漳州晋江同安南安石狮

祠堂宗祠古厝祖厝石雕

福建省惠安县是我国著名的石雕之乡。石雕是惠安民间最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之一。惠安石雕文化独有的艺术风格,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惠安石雕广泛应用于闽南传统民居中,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域建筑模式和形态,并以其鲜明的特点自成体系。

明清以来,惠安石雕的应用是闽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一大特色。它主要应用于传统民居的大门、外墙体、柱础、排水口、天井、井圈等部位和构件的装饰,融实用、审美于一体,提高采光、通风效果,增添了建筑的形体变化,丰富立面的阴影效果,使建筑在造型上显得立体生动。

1 大门

闽南民居建筑往往被视为房主人的脸面,大门更是户主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象征,所以闽南居大门正立面往往是惠安石雕装饰的重点。

①门楣即门框上沿。其正中设有一块与门洞同宽的石匾,早期石匾大都采用线雕,现常出现影雕石匾。石匾刻有与户主身份相应的文字,石匾两侧有走马板,走马板为石雕,内容多为人物故事。

②门簪,即“刀挂簪”,就是在门楣上的凸出的两个雕刻,平面圆形,有如印章或龙头,后尾穿过门楣以锁住门臼,还具有辟邪的象征意义。

③门框两侧余塞板位置自上而下,分三段进行雕刻,并结合图框的长短不同,选用适合的题材,如上段最长,所以雕刻对联,中段接近方形,多以单个的动物为雕刻内容,下段矩形框较短,以雕刻花瓶和植物为多。

④门枕石,立于大门门框两侧的巨大石块。实际上是门轴的支点。作用是平衡门扇重量,防止门框摇动,同时门枕石夹住门槛,又成为门槛的支撑体,而门槛在将门枕石分隔成内外两部分的时候,也为匠人们留下了充分展示其技艺的空间,往往成为装饰的重点,正面分别雕刻松、鹤和竹、鹿等,寓“福禄双全”、“平安长寿”之意。

2 外墙体

惠安石雕常应用于闽南传统民居外墙体,构件有门堵、地伏、石阶、石窗。

2.1 门堵

即墙上的石块,也写成石堵。门堵通常分为正面门堵和侧面门堵。

正面门堵的装饰构图类似于隔扇门的构图,自上而下分为五段,依次为:顶垛,多作成高浮雕;垛仁,内外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石材制作,以明确界定区分边框和图面;腰垛,技法多用浅浮雕或线刻;下裙垛,整块石作,内雕图案;座脚,即石制地伏或勒脚,与墙面转角处的柱珠雕刻相呼应。

侧面门堵的装饰构图基本与正立面石门堵相同,不同之处有:一、内容不同,侧立面基本以诗句或对联为内容,而正立面的多以人物故事为题材;二、材料不尽相同,侧面的视线吸引度低于正面,所以,可以是石雕,也可以是砖雕,而正面为了保证门廊材质在视觉感觉上的统一,只能用石雕。

门堵上的石雕题材常用山水、花鸟、楼台、亭阁、博古与人物等形象,用以表达忠孝节义、祥瑞景物、男耕女织、耕读渔樵、鹤鹿同春、麒麟卧松、鸳鸯荷花、博古炉瓶、玉棠富贵等民间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俗化题材,丰富生动(图8)。

门堵石雕除了在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上运用外,在一些宗祠建筑中也经常采用,其装饰的形式与内容有所不同,一般采用麒麟、鹿、象、马等大型雕像且较为简洁。

2.2 地伏

地伏包括地牛和虎脚。地牛,外墙体最下层的矮平线脚,形态单一,只做出简单的素平线脚,有一定的视觉找平作用,给人以平整稳定之感,有时与虎脚连作。虎脚,即勒脚又称为大座,一般用整块的白石加工而成,其上砌筑粉堵,总体形态如同两只背对背行走的猛兽,脊背平直,腿脚有力,如寻找猎物一般充满力量。地伏石雕,有的以青石雕刻,和墙身青石腰线、门口嵌砌青石雕件的材料及雕刻手法都相一致。有的以花岗岩刻成,色泽、质地与青石雕的腰或门口装饰都不相同,形成材料的质感及色彩上的对比。此外,在民居檐口柱与步口柱之间的地伏雕刻,别具一格,主要运用线雕手法,线条清晰而凹凸较小。题材有“连(莲花)生贵子(莲子)”、“喜鹊登梅”、云纹、龙纹,富含吉祥意义,民间装饰色彩浓郁。

如果将闽南传统民居立面的墙基部位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我们可以将地伏比喻为一列列的火车,地牛就象是连绵不断的铁轨,一段段的虎脚就象是一节节的车厢,其车头则是终止于门廊转角部位的础石,从而在构图上同水车堵取得上下的对位关系。从纵向看,它在形态组合、体量大小、装饰特征等方面都取得良好的上下呼应关系,符合中国传统建筑惯用的图框手法;从横向看,它又起有机过渡的作用,就象是古巴比伦萨良王宫大门在正侧两个立面的转角部位,巧妙地运用了五条腿的人

首翼牛象,不仅没有显得荒诞,反而取得了在正、侧面都能收到完整的雕刻形象和良好的观赏画面的效果。

2.3 石阶

石阶,即台基边缘的石条。闽南传统民居大门入口处的石阶与踏步,因传统观念避讳过多的接缝,石条特别要求整块完整,不能有接缝,所以选用比较大而完整的石板。尤其是踏步,一般是用一块完整的条石雕刻而成,同时,在底层还做出细细的线脚,使踏步产生情趣,具有一定的轻盈感。

2.4 石窗

石窗或称漏窗,是闽南传统民居中最重要的构件,同时又是惠安石雕主要的装饰部位。石窗主要有条枳窗(即直棂窗、石条窗)、竹节枳窗(竹节窗)、螭虎窗等。条枳窗的窗枳用竖向的直棂,棂条数一般为奇数,窗棂断面为正方形或扁方形。有的传统民居把直棂雕成竹节状,寓意步步高升,竹节上附着花卉、人物、动物等,多为透雕形式,如泉州杨阿苗故居中的透雕竹节枳窗,竹节上附着喜鹊、鹿、兔等动物,形象活泼生动,富有情趣。

3 柱础

闽南传统民居中出现装饰机会最多的是柱础。位于房屋立柱之下,与地面直接接触的石柱础,顾名思义是柱子的基础,其最大的功能是抬高柱子,防止雨水与潮气对柱子木材的浸蚀,保持干燥的木柱大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可以看出,这极微小的一个细节,却对整座房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闽南传统民居等建筑立柱时不可或缺的基础柱石。唐宋元明清以来,闽南传统民居建筑一般都设有柱础。明代以前柱础一般不加雕饰,清代的柱础则普遍加以雕饰,图案有麒麟、马、狮、虎、龙和各种各样的花卉、人物等。柱础包括柱珠与磉石。柱珠,就是在柱子下方的石块,其造型丰富。磉石,在柱珠下面的正方形石块。

柱珠与磉石是闽南传统民居中雕饰较为集中的建筑部件之一,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一般用于门廊和用作独立支柱基础。用于门廊的柱珠与磉石因为其上的柱子都是倚柱,所以它们只能露出两面或三面,是一组门廊的柱珠与磉石形象;用作独立支柱基础的柱珠与磉石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