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古厝前的怀想杂文随笔
介绍闽南文化特色作文

介绍闽南文化特色作文《闽南文化:独特魅力满盈》闽南,那是一块充满神奇与魅力的地方,闽南文化更是有着独一无二的韵味。
说到闽南文化,那建筑可真是一绝。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这说的就是闽南古厝啦。
我去泉州游玩的时候,走进一个古厝聚集的村落,那一排排古厝让我看得眼睛都直了。
红砖在阳光的照耀下透着一种暖暖的色调,就像是喝了一口老酒,上头又舒畅。
那燕尾脊呢,高高地翘起来,像一只正要展翅高飞的燕子。
古厝的墙面上有时候会有一些精美的雕刻,什么花鸟鱼虫啦,传说故事啦,细腻得不得了。
我凑近一个雕刻看,刻的是八仙过海,你瞧那吕洞宾的胡子,根根分明,就连他手上拿的宝剑的剑鞘上的花纹都清晰可见。
这闽南古厝,就像是一个个讲述历史故事的老人,默默站在那里,任岁月变迁。
闽南的美食也是超有特色的。
蚵仔煎可算是名头响亮,我在厦门的一个小巷子里吃到了超正宗的蚵仔煎。
那一个个饱满的蚵仔在铁板上滋滋作响,老板用铲子快速地翻动着,再淋上一层蛋液,撒上一些蔬菜,香味瞬间就钻进了鼻子里。
一口咬下去,蚵仔的鲜嫩,鸡蛋的香软,蔬菜的清爽一下子就在嘴里散开了。
还有土笋冻,一开始我看着还不敢吃,透明的凝胶里包着沙虫,感觉有点怪。
但是听当地人大力推荐,闭着眼尝了一口,结果被那弹嫩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征服了。
那沙虫吃起来很鲜甜,一点怪味都没有。
闽南的戏曲更是让人着迷。
高甲戏那热热闹闹的表演形式可有意思了。
曾经看过一场高甲戏的表演,演员们那夸张的妆容和服饰首先就吸引了眼球。
看家婆的演员一步三摇,手里的扇子也是忽开忽合,脸上的表情那叫一个丰富。
一会儿眼睛瞪大,一会儿嘴角一撇,把一个爱管闲事又有点滑稽的看家婆形象演得活灵活现。
戏台上的锣鼓敲得人心痒痒的,仿佛能把观众带到另一个充满乐趣的世界里去。
闽南文化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无论是建筑、美食还是戏曲,都有着无尽的魅力等待人们去发现和品味。
《闽南文化另一面:民俗之趣》闽南的民俗文化那可有着数不清的好玩的事儿。
非遗古厝的作文600

非遗古厝的作文600
大家知道吗?咱闽南人把房子叫作厝,古厝是闽南文化的一种体现,它是咱闽南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去,闽南的古厝”宫殿式”的平房,它外观精美、华丽动人。
一栋栋古厝像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一幅幅灵动的山水画,成为最清雅、最优美、最鲜明的意象。
往上一看,屋顶上有一对对称式飞檐直向蓝天,妖娆陡峭;再看那一片片大小不一的红瓦片均匀地撒落在屋顶,层层叠叠;最后,你会看到它的四面墙身,一层层红砖砌筑而成的外围墙,仿佛是穿着大红袄子的闽南妇女,朴实中带点动人的气质。
跨过门槛,一个四四方方的天井映入眼帘。
厅中立柱以及墙面上,不仅有精美的雕刻,还有古香古色的.书画点缀。
那时候的人们,一家几代同堂居住在冬暖夏凉的大厝内,另提有多温馨了。
回首现在,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许多红砖古厝都被人们遗弃了,个别古厝也只住了些年迈的老人。
然而,它并没有消失,为了保全我们古厝文化,政府相关部门集中修复了大批有历史故事的古厝,在保存传统特色的同时,又融入了部份现代元素,使得闽南古厝在现代文化的映衬下,更具闽南特色。
它就是万楼丛中的那一点五店市。
五店市中的古厝融入了餐厅、书店等现代文化特色,更保留了南音、闽南大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来了解闽南文化,来参观我们古香古色的闽南大厝。
以珍爱之心、尊崇之心推进古厝保护、修缮、利用,使福州古厝焕发活力、显露生机,更好延续闽都文脉。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闽南人,看到古厝如此宏伟壮观,不禁竖起大拇指为咱闽南人的智慧和工艺点赞。
我爱闽南古厝,更爱我的家乡。
希望咱闽南人终有一天可以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展现闽南古厝的传统特色。
关于福建闽南乡情的作文

关于福建闽南乡情的作文篇一《闽南情,故乡味》咱闽南啊,那可是个有滋有味的地儿。
这乡情就像那浓得化不开的米糊,糊在心头,暖乎乎的。
就说那闽南的古厝吧,小时候我可没少在里头乱窜。
那古厝,红砖红瓦的,墙上爬满了斑驳的痕迹,像一个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在诉说着从前的故事。
我记得有一次,跟着外婆去村里一个亲戚家,那亲戚家的古厝可大了。
一进门是个大大的天井,滴答滴答的水滴在天井里的小水缸里,声音清脆得很。
我就围绕着那水缸转,想看里头有没有小鱼。
外婆和亲戚坐在大厅里泡茶聊天,那茶香味就飘啊飘,弥漫在整个古厝里。
闽南的小吃也是乡情的一部分。
蚵仔煎那可是在街头巷尾都能瞧见的美食。
每次看到卖蚵仔煎的小推车,那铁板上滋滋作响的声音就像勾魂曲。
新鲜的蚵仔、嫩绿的青菜和着特制的面糊在铁板上摊平,煎得两面金黄。
老板再淋上那甜辣酱,一口咬下去,蚵仔的鲜美、青菜的清爽和甜辣酱的美味在嘴里炸开了锅。
我每次吃都顾不上擦嘴,吃得满脸都是酱料,我妈就会笑着骂我小馋猫。
这里的人不管熟不熟,只要在街上碰到了就会热情地打招呼。
那浓浓的闽南口音听着就亲切,“阿妹啊,食未?”这种简单的问候,就像一股暖流,让我感觉不管在外面受了多大委屈,回到闽南,就像回到家被温柔地包裹着。
闽南啊,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情味的地方,它的古厝、小吃、热情的人儿都构成了我心中那解不开的乡情,就像风筝的线,不管我飞多远,线的那头永远系在闽南这片土地上。
篇二《闽南的乡间记忆》咱闽南的乡间啊,那是藏着无数乐趣和浓情的所在。
我记得小时候在闽南乡下老家度过的暑假。
乡下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稻田,风吹过的时候,稻田就像绿色的海洋一样波动。
我跟着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去稻田附近的小水沟抓虾。
那小水沟的水可清澈了,能看到小虾在水里蹦跶。
我们挽起裤脚就下了沟,脚丫子踩在泥里,那凉凉滑滑的感觉特别有趣。
我眼睛紧紧盯着水里的动静,看到一只小虾躲在水草后面,就伸手去抓,那小虾可机灵了,一下子就从我手指缝里溜走了。
闽南地区风俗作文

闽南地区风俗作文
红砖古厝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的土地上,习俗都如诗如画,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历史底蕴。
漫步在泉州古城的小巷深处,偶遇一场热闹非凡的“闹元宵”,那彩灯璀璨、龙狮欢腾的景象,似唐代诗人张祜所描绘的“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家家户户门前高挂的红灯笼与对联,承载了《千字文》中“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深深祈愿与敬仰。
闽南人家户户飘香,包裹着五色丝线的粽子犹如屈原笔下的瑰丽辞藻,满载着人们对忠诚坚贞的颂扬以及驱邪避疫的美好愿望。
赛龙舟活动则再现了杜甫“锦缆牙樯起白波,雄豪意气今何在”的激昂场景,彰显了闽南人民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
人们围坐一堂,品尝着色泽金黄、馅料丰富的博饼月饼,那种团圆喜庆的氛围,正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之诗意所在。
独具特色的中秋博饼游戏,骰子掷地有声,寓意着来年福禄寿喜的好运连连。
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诸如木偶戏、南音等,如同宋代词人辛弃疾笔下“闲敲棋子落灯花”的细腻悠长,将闽南人的生活情趣和智慧结晶生动演绎,赋予这片土地无尽的文化魅力。
描写闽南古厝的作文

描写闽南古厝的作文
闽南古厝是福建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沿袭了数百年的历史。
它们往往建筑在乡村、山坡或小城镇,是当地人世世代代生活、劳作的场所。
古厝外观朴实无华,大多为木石结构,屋顶用竹编茅草或上等瓦片铺就。
正门往往雕刻着精美的木雕,门环大多由青石或铁件打造。
院子里常有古树参天,池塘里荷花盛开,景色十分幽雅宁静。
走进古厝内部,便能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
大厅中摆放着供桌,祭祀先人;厨房里挂着大大小小的炉灶,煮食用具一应俱全;卧室里有大木床,收纳箱柜;还有储藏间、马厩等附属空间。
古厝内部装潢考究,木雕、石雕、砖雕无不彰显着闽南人的精湛手艺。
在古厝中,你仿佛能听到先人的脚步声、工作声和生活的喜怒哀乐。
这些古老的建筑见证了闽南人世代的生活智慧和艺术追求,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希望古厝能够被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祖先的艺术和智慧。
古厝情怀作文

古厝情怀作文不知为何,这些天总是莫名其妙地想起老家那几栋古老的老宅。
那些红砖青瓦的房子,上面总是挂着牌匾或是上漆或者被封尘。
也许是因为不久前路过它们身边,我看到墙角的野花肆无忌惮地绽放在黑白灰的空间里吧!先前只见到过那一砖一瓦的墙头、瓦片或青砖青瓦的房子,便早已有种“这儿就是个农村”的既视感,然而如今见到了完整保留下来的屋子,又让我不禁怀疑自己来到的究竟是不是城市。
门口的花花草草们显然已经很习惯外界突如其来的纷杂声响,默契地挺立着,各自昂扬着。
望着这些美好的植物们,顿时心情大好,再望向古厝,不禁思绪飘远……终于走进了一座富有特色的古厝,比起外观上更胜一筹。
走进屋内,本以为会有那么些拥挤、狭窄、令人窒息的感觉,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所古厝给我的感觉是如此的宽敞、通透,与我的第一印象截然不同。
房梁上斑驳的痕迹更显示出它历史的沧桑,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一段段久远的往事。
听着从前的故事,才真正懂得它如今屹立不倒的缘由。
从前的辉煌不复存在,现在的古老只剩下历史的痕迹和我的凭吊。
虽然这里曾经发生过很多的变故,但是依旧保留着原始的样貌。
屋顶上细小的裂缝随处可见,木柱上爬满了青苔,瓦片上散落着雨水滴下后形成的水珠,无不在彰显着历史的痕迹,那些残缺不全的雕花和窗棂里的精美图案无不述说着岁月留下的故事。
不经意间回头一瞥,见到那栋较为年轻的老宅,感觉少了一点什么东西。
终于想起应该是那些小孩子,可能对于那些童真的年代来说,那些外表繁华的东西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反而最简单的才能让他们爱上。
等到长大了才知道,最初的才是最真实的,纯朴的才是最舒适的,渐渐地明白了物质的重要性,却忘记了简单的快乐。
站在古厝前面,望着满目的荒凉,内心的苦涩溢出,与昔日喧闹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对比。
待到夜晚,我坐在这里仰望星空,去体会星辰的璀璨和世界的广阔。
仿佛看见一群孩子手牵着手奔跑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街道上,穿过一个个黑暗的角落,直至走到太阳的光芒中,温暖而柔和,像极了这深秋的季节。
我眼中的闽南古厝作文

我眼中的闽南古厝作文
哎呀,闽南古厝可真是太有趣了!它们就像是一个个古老的故事,静静地站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发现。
嘿呀,你看那燕尾脊,像不像燕子的尾巴,高高地翘起,可真威风!还有那红砖,红得那么鲜艳,就像太阳一样灿烂。
走进古厝,里面的一切都让我感到好奇。
那古老的木雕,刻得那么精细,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
还有那墙上的彩绘,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真是漂亮极了!
哈哈,我最喜欢在古厝的天井里玩耍了。
那里有阳光洒下来,照得人暖洋洋的。
我可以在那里跑来跑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真是开心
极了!
哎呀,古厝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呢!比如那水井,用麻绳系着小桶放下,再一下一下用力拖起,水清且甘冽。
还有那鸡舍,里面养着的鸡
生的鸡蛋,个头不大,蛋黄呈深橘红色,味道是人造鸡蛋远远不能比的。
不过,小时候的我可不懂这些,我只觉得古厝里的一切都很新奇。
我不爱那遇上坏天气就会漏风漏雨的屋顶,也不可惜那些腐蚀得早已看不
清纹理的木雕,更不珍惜那扇总也关不紧的木门。
可是现在,我长大了,我开始懂得欣赏古厝的美了。
我知道,这些古厝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它们见证了我们的历史和文化。
我希望,我们能够好好地保护这些闽南古厝,让它们永远地保存下来。
这样,我们的后代也能够像我们一样,欣赏到这些美丽的建筑,感受到
我们的文化和历史。
闽南大厝_作文900字_初二随笔作文_

闽南大厝闽南话里管房子叫厝。
众多故宅大厝虽然掩映在老旧的街巷里,艳艳红砖外加妖娆陡峭的燕尾脊,依然格外引人注目。
在众多不计其数的古民居中,以蔡氏古民居、南俊巷的老范志大厝、李光第故居等为最。
“宫殿式”大厝,是泉州民居最为典型的民居住宅类型。
它有三开间、五开间、带护厝、突山庭堂,两边对称。
较多运用砖、瓦,多用石砌底和红砖砌筑外围墙。
屋顶多采用“燕尾式”脊角,弯曲起翘,华丽动人。
在门楣窗楣,墙面转角,建筑立柱上不仅有精细的雕刻团,其色彩的讲究也使红砖的美感得到完美的体现。
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石浮雕,立体感强,窗上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制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
书画如墨、彩、金、素等,色彩斑谰;匾额如书、卷、扇、菱等,别具一格;门窗如圆、拱、菱、方等,形式多样。
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
在丰泽北峰有一座气势辉煌、建筑精美而又带有南洋风格的闽南大厝,虽历经几十年风雨,但仍安然无恙。
大厝建于1935年,二进五开间,悬山式屋顶,燕尾形屋脊,东西两侧各有护厝一组,共54间,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多平方米。
整座建筑富丽堂皇,为闽南民间建筑中少有。
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泉州师范学院也在此创办,可谓人文历史丰富。
“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这一切都是泉州红砖厝建筑形式的特色,是它的独特个性反映着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的风采。
晋江古厝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历史悠久。
晋江古民居不同于北方大地和江南水乡的民居,也有别与南方山区的。
晋江古民居既承汉族人的中原传统,又深受闽粤人海洋文化的影子,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民居建筑。
如,那“皇宫式”大厝,那花岗石砌成的“石头厝”,那用夯土夯就的“土当撞厝”,那以土结磊成的“土结厝”,还有“蚵仔头厝”。
在闽南的方言里,“厝”是房子,红砖厝就是用红砖盖的房子,也是闽南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
今天,闽南大地上数百座红砖厝建筑,为我们敞开着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
我爱家乡的古厝

我爱家乡的古厝
时间:2018-12-11 10:38:40 | 作者:林泊儒
我的家乡——泉州,是一座具有古典韵味的城市,也是一座包容性强的城市。
博众长,取精华是它的特点,这个特点也反映在我们的建筑上,我家所在的亭店村的红砖房—杨阿苗故居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
“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
”就是对“杨阿苗故居”的最好描述了。
它有着一切闽南建筑的特点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古厝的内部处处展示着主人家的精致和品味。
美轮美奂的石雕,彩绘随处可见,汇集中国古代大师名作的艺术作品让人流连忘返,古典建筑的美学令人叹为观止。
听妈妈说,她们小时候经常到里面去玩游戏,从一间房跑到另一间房,上蹿下跳,嬉笑声飘扬在天井上空,可开心了。
每当妈妈说起在古厝的童年往事,我不禁十分羡慕。
现在古厝已经不允许别人进去了,里面的美景被那一扇大门隔离开来……
随着时间的流逝,杨阿苗的故居也越来越破旧,似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这让我觉得很遗憾。
这座古厝是我们的宝库,存着我们闽南的文化,我们应该好保护它,让它焕发生机,永远地保存下来。
闽南古厝的作文

闽南古厝的作文
一进大埕,就能看见那耸起的红砖墙,墙上覆满了鲜绿的爬山虎,像老爷爷的胡子。
爷爷说,这堵墙全是用闽南红砖砌成的,坚固得像城墙一样。
爬山虎的叶子像手掌一样,轻轻地抚摸着墙壁,风吹过去了,沙沙沙,好像在说悄悄话。
我悄悄地伸出左手,温柔地碰触了一下那粗糙的砖块,清凉的,却带着一种说不出话来的温暖。
横穿过大门,应该是一个宽阔的庭院。
庭院里,高壮的榕树枝繁叶茂,像一把巨大无比的绿伞,遮挡住了炙热的阳光。
柳树下,摆着一张石桌和几把石凳,爷爷说,以前,这里可是全家老少聚在一起聊天的好地方。
我绕着房子走了一圈,才发现墙上画了很多精美的图案,还有很多雕刻,龙啊、凤啊,以及很多我不熟悉的花草。
爷爷说,这些图案都是以前的人用手工雕刻的,寓意着富贵吉祥,平安康泰。
我爬上了二楼,看见了一个房间里摆满了古老的家具,梳妆台、衣柜、床,每一件都散发着岁月的味道。
爷爷说,这些都是老家具,是他小时候用的,很多年了,还保存得很好。
我靠坐在阳台上,看着窗外的景色。
远处是田野,近处是村庄,炊烟袅袅,鸡鸣犬吠。
忽地,一阵风抚过,窗外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在拉奏一首古老的歌曲。
爷爷说,这些古厝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家族的记忆。
我想,总有一天,这些古厝也会成为后人珍贵的回忆。
我一定要好好保护这些古厝,让它们永远保存下去。
描写闽南古厝的作文

描写闽南古厝的作文
《闽南古厝,岁月的宝藏》
嘿呀,你们知道吗?在闽南那旮旯,有个特别神奇的存在,那就是闽南古厝啦!
我记得有一次,我专门跑去看那些古厝。
哎呀妈呀,一走进那片区域,就好像穿越了一样。
那些古厝的屋顶弯弯翘起,就像要飞起来似的。
我当时就想啊,这屋顶是不是也想偷偷溜走,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呀。
古厝的墙那叫一个有特色,都是用那种特别的石头砌成的,摸上去糙糙的,但感觉特别结实。
我还看到有一扇古老的门,上面的雕花精致得很嘞,我都怀疑是不是神仙下凡雕刻的。
我就站在那门前,盯着那雕花看了好久好久,感觉每一条纹路里都藏着好多故事。
我走进古厝里面,哇,那高高的房梁,让我觉得自己好渺小哦。
里面的光线有点暗,但就是这种暗暗的感觉,反而让我觉得特别神秘。
我还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把旧旧的椅子,我就在想,这椅子是不是曾经有个老奶奶坐在上面,一边打着盹一边讲着过去的事情呢。
我在那古厝里转来转去,感觉时间都好像变慢了。
每一个角落,每一块石头,都好像在跟我诉说着过去的岁月。
我真的好喜欢这种感觉,就像发现了一个大宝藏一样。
闽南古厝啊,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承载着无数的回忆和故事,静静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感受。
下次啊,我还要再去,再去听听那些古厝的悄悄话。
古厝文化作文

古厝文化作文篇一《古厝里的岁月痕迹》在我们这儿啊,有不少古厝。
古厝这东西,就像一个满脸皱纹却又充满故事的老爷爷。
有一次我走进那个老旧的古厝,一进门就有一股独特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那是旧木头混合着一丝灰尘和古老气息的味儿。
古厝的院子里有几块大石头,坑坑洼洼的,看样子经历过不少风吹雨打。
我想,说不定曾经有个调皮的孩子在这里摔破了膝盖,然后哭着跑回家找妈妈呢。
古厝的房子大多是木头结构的,那些梁柱粗粗大大,摸起来有点粗糙,却很有质感。
窗户上的木雕可精美了,虽然有些地方已经破损,但是能看出来雕刻的是牡丹花之类的吉祥图案。
我凑近仔细瞧,就像是在和过去的工匠对话,想象着当初他拿着刻刀一点点雕琢的模样。
在古厝的一间屋子里还摆放着一些老物件,有一个破旧的木箱,铜锁都已经生锈了。
我忍不住试试能不能打开它,费了好大的劲也没能成功。
墙角有个旧瓷碗,碗沿缺了一块,我猜它肯定被用过好些年,盛过粥、盛过菜,也许还被哪个毛手毛脚的小娃娃不小心磕过呢。
古厝就这么安静地站在那,看着周围的世界一点点变化,而它把过去的记忆都深深地锁在了这些木头、石头和旧物件里头。
这古厝就像是一片被时间遗忘的角落,但是只要你走进它,就会发现到处都是岁月的痕迹,刻着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人们的喜怒哀乐。
篇二《古厝:被遗忘的宝藏》我们村角落有一座古厝,在周围崭新的小洋楼映衬下,它就像一个格格不入的老古董。
其实它是个被大家遗忘的宝藏呢。
为啥这么说呢?有一回我硬拉着小伙伴去那古厝探险。
刚到古厝外,那斑驳的外墙就像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脸。
有的地方墙皮脱落了,就露出里面的砖头来。
古厝的大门又厚又重,我和小伙伴两个费了好大劲儿才把它推开。
门轴那发出的“嘎吱”声,像是古厝发出的不满的抗议。
迈进门槛,里面光线有点暗,地上是不平整的石板路,走起来一高一低的,我俩差点摔了跤。
屋子里有一对太师椅,木头颜色都变得深沉了。
我坐到一把太师椅上,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回了古代的老爷,那椅子坐起来直挺挺的,但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威严。
古厝情怀作文

古厝情怀作文当海水卷走贝壳、灰烬一起沉入大海的深处,当潮汐带着前世今生一齐逝去。
那些散落了的遗迹——曾经闪耀着光芒的古厝,就那样安静地躺在沙滩上,被时间掩埋……那些残缺不全的石砖和柱子啊!曾经见证了多少风雨;而如今呢?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成为了一片废墟,被后人长叹: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你在古厝里徘徊过吗?在它们中迷茫过吗?在它们身上感受过温暖的阳光、一道道斑驳的印记吗?也许在某个瞬间,你会停下来,安静地站在它们身边,仔细端详着它们曾经的模样。
你在古厝里行走过吗?当你在它们身旁漫步时,还会触碰到它们粗糙的墙壁吗?在触摸到那一丝丝裂痕时,你还能体会得到它们沧桑的内心吗?还能否听见它们亲切地对你说:孩子,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啊?或许,有些故事只有自己经历过,才会感同身受。
在别人的笔下,也许永远都没有那么深刻。
人往往就是这样,习惯性地怀念过去,怀念那个发黄的日历本、破旧的小闹钟,但真正当那个人真的消失了,他又会觉得原来离开的人其实也挺好的。
他们习惯性地认为离开的人总是刻薄的,无情的,却忽略了他们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难过,也会失望。
谁没有年轻过呢?谁没有青春过呢?为什么要以最恶毒的方式来抹杀她们呢?人总是这样,在自己熟悉的地方看到了陌生,而陌生的地方也有自己熟悉的东西,并且往往越想接近那个熟悉的地方,离自己所知的真相越远。
这次,我选择了古厝。
来到它的身旁,我闭上眼睛,把手放在古厝上,似乎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动。
是的,我的耳边回响起了《歌声》,虽然伴奏被换掉了,但我还是陶醉于它的旋律之中。
突然间,那些石砖和柱子的影像从我的脑海里浮现出来,仿佛从时间长河里历经万年走来,那般庄重。
清晰,却又如此朦胧。
“烟霞无物比,淡泞更悠悠”,它们经历了太多,早已淡漠名利,不求闻达,只求安宁祥和。
我仿佛看到,渔舟唱晚的美景又重现于世,百鸟争鸣,溪水潺潺,让我再一次领略到了古厝的魅力。
“当时只道是寻常”。
闽南最有特色的地方 作文

闽南最有特色的地方作文“哇,闽南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每次和小伙伴们聊起闽南,我都会忍不住这样感叹。
要说闽南最有特色的,那得数古色古香的红砖古厝啦。
那一片片红砖墙,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就像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我曾经和奶奶一起走进一座古厝,奶奶摸着那斑驳的墙壁,跟我讲着过去的故事。
“孩子,这古厝里藏着咱闽南人的根啊。
”还有那热闹非凡的闽南街市!“老板,来一份土笋冻!”“好嘞!”吆喝声此起彼伏。
各种小吃的香味交织在一起,让人馋得直流口水。
我和小伙伴们挤在人群中,眼睛都看不过来了。
“这也太香了,咱们能都尝尝不?”小伙伴兴奋地说。
“当然能啦,不过得先尝尝这最有名的沙茶面!”我拉着他来到一个摊位前。
看着老板熟练地煮面、加料,不一会儿,一碗香气扑鼻的沙茶面就摆在了我们面前。
“哇,这味道,绝了!”我们大快朵颐,吃得满脸幸福。
闽南的戏曲那也是一绝!有一次,村里搭起了戏台,演的是高甲戏。
台下坐满了人,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
“这演员的功夫可真厉害!”旁边的大叔忍不住夸赞。
我也被那精彩的表演吸引住了,演员们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都充满了魅力。
海边也是闽南的一大特色。
“哇,大海真美啊!”我和家人来到海边,望着无边无际的大海,心情格外舒畅。
沙滩上,人们有的在晒太阳,有的在捡贝壳,还有的在放风筝。
“咱们也去放风筝吧!”弟弟兴奋地喊着。
在闽南,传统的节日更是热闹非凡。
端午节的时候,大家一起包粽子、赛龙舟。
“加油,加油!”呐喊声震耳欲聋,龙舟在水面上飞驰,那场面,别提多壮观了!“闽南这么好,你们能不喜欢吗?”我常常这样问小伙伴们。
闽南,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这里有古老的建筑,有美味的小吃,有精彩的戏曲,还有热情好客的人们。
它是我心中永远的家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这片充满特色和温情的土地!。
泉州福文化作文

泉州福文化作文《泉州福文化之古厝里的福气》泉州的福文化,就像那深巷里的酒香,悠长而醇厚。
在泉州的古厝里,这种福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曾经去过泉州的一个老街,那里遍布着传统的古厝。
古厝的建筑那真是有说头。
红墙燕尾脊,仿佛是在诉说着往昔的繁荣岁月。
走进一家古厝,就像走进了时光隧道。
院子里一棵老榕树,那根须就像是老人的胡子,长长的,从枝干垂到地上。
这户人家的阿婆正在院子里晒太阳,旁边的桌上放着一壶茶。
阿婆笑眼弯弯的,脸上的皱纹就像古厝墙壁上的岁月痕迹。
她热情地招呼我,声音里透着满满的泉州腔调。
古厝的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福的韵味。
房梁上有着精美的木雕,刻画着各种祥瑞的图案。
花卉、瑞兽,这些小小的木雕仿佛在无声地祈愿着福气。
阿婆告诉我,这些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前人希望把福气通过这些木雕一直延续下去。
在这里,家庭和睦就是福。
阿婆一家人经常围坐在院子里,老老少少说着白天的趣事,笑声在古厝里回荡。
古厝的周围邻里关系那也是福气的体现。
阿婆说她生病时,邻居们都会热情地来帮忙照顾。
哪家做了好吃的,绝对不会忘了分给周围的人家。
这种浓浓的邻里情,不就是一种福吗?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种古厝里的慢生活,这种亲善的邻里相处模式就像是宝藏一样。
在这里,福并不是什么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是对传统的坚守,是一家人围坐的温馨,是邻里互助的温暖。
从古厝里这种满溢出来的福文化,让我看到了泉州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
《泉州福文化之街头小吃里的福意》泉州的小吃那可是大名鼎鼎,而在这些小吃当中可处处蕴含着福文化呢。
那回我走在泉州的街头,被一抹香气牵着鼻子走到了一个小摊位前。
摊主是个大叔,正在热火朝天地做着润饼菜。
只见他熟练地把饼皮摊开,像巫师在展开魔法卷轴一样。
然后依次放上各种各样的食材,胡萝卜丝、豆芽、炒肉、海苔碎等等。
大叔边做边说,吃润饼菜可有福气啦,这每一种食材都寓意着吉祥呢。
胡萝卜丝红红的,代表着红红火火;豆芽节节高,象征着生活就像豆芽一样向上发展。
走在古厝中的感言

走在古厝中的感言清晨,被第一缕阳光唤醒。
睁开眼,便见阳光打在燕尾脊上,透过天井钻进屋里,闽南古厝释放出独有的暖意。
屋外,沙沙的劳作声已然响起。
如今,在闽南古厝中住上一晚,是不少游客的选择。
曾经因空置而破败的一栋栋闽南古厝,经过修复,完好保留了房屋的建筑形态,多栋古厝内部还被改造成古色古香的民宿。
古厝也因有了人气,获得新生。
走出开间,伸一个懒腰,循着村子的香气和声音,一路走,便来到村里的集市了。
七八位老人早早摆好了菜摊子,摊前的空地上,扎着小辫的孩童嬉闹着跳格子。
孩子的笑声、枝头鸟鸣声、老人聊天声,共同构成了梧林人晨间生活场景。
集市对面的戏台,自古就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每到重大日子,一曲曲南音就在这里奏响。
南音又称弦管、南管、南曲、南乐,主要流传于泉州、厦门等地。
演奏形式按乐器组合分为“上四管”和“下四管”。
从所用曲牌、乐器以及术语来看,南音与唐宋以来的音乐传统一脉相承。
琵琶、洞箫、二弦、三弦响起,婉转动人的唱腔应和而歌。
漫步梧林,会有不少惊喜。
闽南风情馆里,一场布袋戏正在上演,武松打虎、隋唐演义等经典桥段引发阵阵掌声。
如今,在梧林的一栋栋古建筑里,闽南文化元素根植其中,高甲戏、梨园戏等当地传统非遗项目有了新的传承舞台。
不仅如此,木偶头雕刻、红砖制作、闽南茶鉴赏等闽南文化课程也对游客开放,闽南文化在闽南古建筑中得到了活化传承。
下雨了,片片红砖被雨水冲刷后透出艳丽的鲜红,与阳光下柔和的橘红、阴天时深沉的暗红截然不同。
一砖一瓦间,变换着季节,守护梧林的四时之景。
在村里走累了,有许多歇脚的选择。
走进榕宅,品一壶闽南工夫茶,也是种独特体验。
榕宅如今被改造成休闲咖啡屋,取名“榕树下”,名字得名于房子前厅和后院的两棵老榕树。
许多村庄都会存在一两棵与村落共沐风雨的古树。
历经多年,两棵榕树已与宅子长成一体,树枝攀缘着房梁生长,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树门。
树根盘错,如巨龙蜿蜒。
在村落的修复中,这两棵老榕树也被完整保存了下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最好印证。
福州古厝会说话心得一千字

福州古厝会说话心得一千字乡愁悠悠,思绪满溢。
离开福州多年,最让海外游子想念的,莫过于家乡的美食、美景、故居,还有厝里生活的点点滴滴。
福州古厝会说话,当看到和听闻熟悉而亲切的乡音,真切地看到闽都文化地图的一个个经典地标,不由得让家乡的游子激动不已。
例如茶馆最大程度保留了古厝原本的样子。
坐在大厅内环顾四周,雕梁画栋、粉墙花窗,先生表演用的台子上,罩着厚厚的酒红色金丝绒,让此间的人不禁有种穿越感——像是回到了评书最鼎盛年代的书场。
此时着长衫的先生缓步上台,站定,醒木一拍,烟嗓一开,震碎了大伙午后的睡意。
先生在台上抑扬顿挫,时说时唱,看客们在台下聚精会神,跟着鼓点摇头晃脑,沉浸在历史故事的沧桑感和福州方言独特的美词妙韵中。
茶馆就是一座活的古厝,它不仅保存了“当年”的建筑,还一并保存了“当年”的生活方式,保存了福州人民生活的烟火气和上下杭的江湖气,保存了福州人世世代代相传的方言和用这种方言进行表演的尺唱评书曲艺。
曾经的上下杭,商贾云集,亦有万千讨生活的平民百姓,在经济条件上可能云泥之别,但在“喝茶听书”这件事上,上到富翁,下到脚夫,大家却可以共处一室、共享一柄蒲扇,共用一口茶壶,共听先生说一段故事,一起沉醉、一起喝彩、一起感叹唏嘘!茶馆中,偷得浮生半日闲,一曲终了,瞥见自己此刻的内心:是带着功成名就的满足,还是抱着壮志未酬的恨意?在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亦是天地间匆匆过客,反观今日之自己,是应奋发图强,去努力创造点什么,还是回归生活,安于平凡呢?茶馆听书,听出了各自的百味人生。
人行天地间,厝,便是人们的容身之处。
古人建造房屋,不仅追求住得舒适安心,更是将历史观、价值观融入了建筑的每一处细节。
天地无言,哺育众生,进入一座古厝,也是在与天、地、先祖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
陈氏宗祠的这座老厝,尽管时光推移,但它并未老朽,在舒叙茶馆主人的精心策划下,老厝上承天意、下接民情,以老厝搭配老福州非遗曲艺的方式,焕发了新生!古厝、非遗、评话。
探访古厝作文

探访古厝作文
今天,我和朋友去了一个名叫顺灵古厝的地方,它位于一处山谷里。
一进古厝,我们就被古井、古老的石头砌的围墙和古朴的木屋吸引了。
这
里的景色非常优美,一片翠绿的草原和美丽的松树环绕着古厝,让人感到
无比的惬意。
我们参观了古厝的每一个角落,发现许多漂亮的小小瓷器、满室的古董、精美的木雕等等,这些古老的东西像是有生命一般,将这段历史记录
得淋漓尽致。
我们在古厝里漫步,望着古老屋顶和花岗岩地板,穿过一条
条古老的小巷,我感觉自己把握住了一段历史,这让我很兴奋,也很满足。
离开古厝时,我和朋友还談起了古厝里的景色,相互把古老的东西细
细评论,我们也许忘记掉了古厝的美景,但它将永存在我们的记忆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前,我不知我究竟为什么来,我只是对这个地方有一种说不出感觉,又不能具体说出哪里好。今天终于又了答案,来到这古厝,我发现,这里可以怀旧,这里有我满满的乡愁。
2018.4.27心语于宁波
我肃然起敬了,有好一会是呆在了那里。
我心里有一个古镇的情结,每到一个地方只要那里有古镇,我一定是会去的,常常喜欢住上几日,在古镇上发呆。可是这个古厝前,我似乎有某种记忆被唤醒,有一种要落泪的冲动。
我对林妹妹说:"不知为什么,这个地方好像我在梦里来过。"
林妹妹说:"应该是您和我们家几生几世有缘,我们都是公主或者地主千金吧?"她笑着。接着她又一顿的调侃:"您是爱读书的那个人,受宠的那个,我是爱贪玩的那个。"
我半天没有讲话,我是信前生的,有些事情非人的智慧所能解释。
这个装上了猪草的筐都像是美术馆里的一件艺术品。
已经很久很久没有人居住的了,家人都进了城,只留下家族中愿意留在这里的亲戚居住在旁屋里,这个古厝被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虽然岁月的冲刷已颓败不堪,但是依旧坚强地伫立,好似在与我诉说着那古老的往事。
粉墙黛瓦依稀可见,古老的农具、石磨静静地停靠在门廊里,看上去虽然古老,但是仍然可以使用。这座宅院里又有多少故事,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呢,它们都是见证者。
看似随意挂上去的箩筐,都是很有诗意。
这幢古厝,为我敞开了一扇扇充满温暖而疏远记忆的大门。也让我感受到了闽南人坚韧、开朗、沉稳、豁达和温良自省的特质。
从这个家族的居住环境还可以看出,她们的祖先在体制建设上是如此巧妙地结合了居住、家族教育系统、宗庙祠堂三位一体的生活模式,以深远的睿智思考着如何繁衍家族,和谐共存,传承着关于家族的荣耀。
这是我第四次来泉州了,我喜欢这座古时的佛国;喜欢这里千年的大榕树,满街的木棉花刺桐花;喜欢这里的清原寺,关帝庙;喜欢看泉州的梨园戏、高甲戏、木偶戏,喜欢听不懂的南音;喜欢百年的老店里的小吃面线糊、石花膏、海蛎煎;喜欢穿着汉服走在街上像穿越一样的感觉。
那一日,同学林妹妹说:"陪你到我乡下的老宅看看去吧。"我欣然前往。
从泉州驱车不到两个小时,我们来到了德化县上涌镇上涌村。
乡级公路上我们下车前行,走过小桥流水,迈过缓缓溪流,踩过软软的田埂,路过老乡家的后院,惊飞了下蛋的老母鸡…
在一片稻田的包围下,一幢古宅出现在眼前,林妹妹遥指古宅说:"那里就是我家的老宅。"
垂花柱不仅寓意深刻而且使厅堂腾出了更多空间,增加了美学视觉感观。
遥想当年,建一处这么大的宅院,要用多少工匠,多少资金,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呢?
我只听人戴上了牛鬼蛇神的帽子,命运可想而知。
还知道他的爷爷是兄弟三人,全部住在这个宅院里,当年的大宅门是何等的人丁兴旺。
只有蜘蛛在日夜不停地织着网,它们是在保护着家园吗?
古厝上面的雕梁画栋经岁月的洗礼仍然可见当年制作的精美。这个梁柱间的悬柱,叫垂花柱,柱头雕刻着荷花,我在德化的一家古玩店里见过,当时好奇问老板,他详细地讲给我听的。
这个雕刻的荷花寓意着和平,平平安安,和和睦睦,多子多福。站在垂花柱下,深深地感受着林家祖先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寄望。
完全出乎我的想象力!这是一个典型的闽南风格的建筑,在闽南,这样的宅院应该叫古厝,在闽南的方言里,"厝"就是房子,我在参观泉州博物馆时听讲解员讲过。
古厝意思是指古老的房屋,是一种模仿"皇宫式"的建筑风格建造的。这要追溯于唐昭宗光化年间的了。
这个古厝始建于何年,是谁建的,林妹妹不知,她只记得小时候就是在这里长大的,那个最高的阁楼就是她和两个妹妹的闺房,她的父亲是泉州高甲戏院的小生演员,今年78岁了仍然能看出当年的风采,14岁时考入了戏校,可见其家庭良好的教育。父亲每次从城里回家是她们姊妹六人最快乐的时光,家里的床当舞台,幔帐当帷幕,锅碗瓢盆都是乐器,父亲那里用筷子往碗上一敲,姐妹们就出场了 ,床单加身变成了戏装…演得如此认真,哪怕观众只有母亲一人。想象得出来,那是怎样的一个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