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
西药联合续骨汤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44例临床观察
西药联合续骨汤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44例临床观察作者:沈凯尹永涛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2022年第02期【摘要】目的:观察西药联合续骨汤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以“消、和、补”为治法组成的续骨汤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
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骨钙素(BGP)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高于对照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西药联合以“消、和、补”为治法组成的续骨汤能有效改善髌骨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缓解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促进术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续骨汤;髌骨骨折;膝关节功能障碍;膝关节活动度【中圖分类号】R6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2)03-0099-03髌骨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多见于30~50岁成年人,临床常采用解剖复位、内固定等方式治疗,以磨平及保持关节面平整性,但术后因固定时间较长等原因,易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且不利于骨折愈合[1]。
西医对于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常采用塞来昔布等非甾体抗炎药治疗,以抗炎、消肿、镇痛,然而其在膝关节功能改善以及骨折愈合等方面效果欠佳。
中医理论认为骨折愈合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根据不同时期投以不同的药物能够对骨折愈合起到不同的作用,基于该认识,临床逐渐形成“消、和、补”综合治法,即早期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中期调和营卫、祛瘀生新,后期补精益髓、续骨疗伤[2]。
本研究观察西药联合续骨汤治疗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88例(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作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杨路;曾凡兴;汪文林【期刊名称】《健康研究》【年(卷),期】2022(42)3【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为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
根据HSS评分将患者分为恢复理想组(HSS评分≥66分)和恢复不理想组(HSS 评分<66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膝关节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膝关节功能恢复理想组与不理想组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受伤至手术时间、功能锻炼开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年龄、是否患糖尿病、复位质量、CPM功能锻炼、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大、糖尿病、非解剖复位、术后并发症是膝关节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CPM功能训练是膝关节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保护因素(P<0.05)。
同一骨折类型不同分型患者之间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年龄、糖尿病、复位质量、CPM功能训练、术后并发症及骨折损伤程度,是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主要影响因素。
【总页数】5页(P318-322)【作者】杨路;曾凡兴;汪文林【作者单位】浙江康复医院康复医学科;浙江康复医院中医骨科;浙江康复医院康复治疗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相关文献】1.图谱法康复锻炼对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及疼痛的影响2.经膝关节镜下小切口复位内固定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3.膝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不理想的危险因素分析4.膝关节镜下切开复位内固定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5.膝关节周围截骨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
探究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发生在髌骨骨折部位,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恢复膝关节功能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而针对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相关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将探究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
一、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1.内固定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内固定是目前治疗髌骨骨折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它通过将骨折断端复位后,使用内固定物将骨折部位固定,促进骨折愈合。
对于膝关节功能来说,内固定的关键在于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保证骨折愈合的减少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2.康复治疗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术后的康复治疗对于髌骨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它包括早期功能锻炼、康复训练和功能恢复等多个环节,旨在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的关键在于有效的运动康复方案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1.促进髌骨骨折愈合内固定通过固定骨折部位,保证了骨折的稳定性,有利于骨折愈合。
而合理的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后的康复和功能恢复,使膝关节功能得到更好的恢复。
2.减少并发症发生内固定可以减少骨折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如骨折不愈合、关节僵硬等。
而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促进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保证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髌骨骨折的治疗优良率是评价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而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治疗优良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手术效果的影响内固定手术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骨折的愈合情况和术后的功能恢复。
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治疗的优良率。
四、结论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能够提高治疗的优良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手术后出现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康复策略
手术后出现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康复策略手术,作为一种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在挽救生命、改善健康状况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手术后有时会出现功能障碍这一令人困扰的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和挑战。
了解手术后出现功能障碍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康复策略,对于患者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一、手术后出现功能障碍的原因1、手术创伤手术本身会对身体组织造成直接的损伤,包括切口、切除病变组织、牵拉周围组织等。
这些创伤会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肿胀、疼痛和功能受限。
例如,骨科手术中的骨折复位和内固定,可能会损伤周围的肌肉、肌腱和神经,影响肢体的运动功能。
2、术后感染手术后,切口部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感染不仅会延缓伤口愈合,还可能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和粘连,进而影响相关器官或肢体的功能。
尤其是在一些大型手术或患者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感染的风险更高。
3、神经损伤手术过程中,神经可能会因为直接的切割、牵拉或压迫而受到损伤。
神经损伤会导致其所支配的区域出现感觉异常、运动障碍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例如,脑部手术可能会损伤脑神经,导致面瘫、失语等功能障碍;脊柱手术可能会损伤脊髓神经,引起下肢瘫痪或大小便失禁。
4、瘢痕形成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中会形成瘢痕组织。
如果瘢痕过度增生或形成粘连,会限制组织的活动范围,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收缩功能。
例如,腹部手术后的瘢痕可能会导致腹肌收缩受限,影响呼吸和腹部运动。
5、制动和卧床时间过长手术后,患者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制动和卧床休息。
然而,过长时间的制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问题,进而影响肢体的功能。
例如,下肢手术后长期卧床,容易导致下肢肌肉力量下降,关节活动度减小,影响行走能力。
6、心理因素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和疼痛,以及对疾病和手术结果的担忧,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心理因素会影响患者的康复积极性和依从性,从而间接影响术后功能的恢复。
二、手术后康复策略1、早期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开始术后的活动非常重要。
术后恢复活动能力的常见障碍有哪些
术后恢复活动能力的常见障碍有哪些手术对于患者来说,往往是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
然而,术后的恢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中恢复活动能力常常会遇到各种障碍。
了解这些障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首先,疼痛是术后恢复活动能力的一大障碍。
手术后的切口疼痛、内部组织的创伤疼痛等都会让患者感到不适,从而不愿意活动。
这种疼痛可能会限制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导致肌肉力量下降。
例如,骨科手术后的患者,由于骨折部位的疼痛,在进行肢体活动时会小心翼翼,甚至不敢用力,久而久之,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
而且,持续的疼痛还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降低他们参与康复活动的积极性。
其次,身体虚弱也是常见的障碍之一。
手术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导致身体机能下降,体力不支。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患者想要活动,也可能因为没有足够的力量而无法完成。
比如,一些大型手术,如心脏手术、肿瘤切除手术等,患者术后需要较长时间来恢复体力。
在身体虚弱的阶段,简单的行走、站立都可能变得困难重重。
再者,心理因素不容忽视。
术后患者可能会对活动产生恐惧心理,担心活动会导致伤口裂开、病情加重等。
这种过度的担忧会使患者变得消极,不愿意尝试活动。
特别是对于经历过手术并发症或者康复过程不顺利的患者,心理阴影可能会更大。
另外,有些患者对康复的期望过高,当实际恢复进度不如预期时,容易产生挫败感,从而失去信心,不再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手术相关的并发症也会影响活动能力的恢复。
例如,术后感染会导致发热、疼痛加剧,延长身体的恢复时间,使患者无法正常进行活动训练。
出血、血肿等情况可能会压迫周围组织和神经,影响肢体的功能和感觉,进而妨碍活动。
此外,神经损伤可能会导致肢体麻木、无力,极大地限制了活动能力。
康复训练方法不当也是一个障碍。
如果康复训练的强度过大、进度过快,可能会让患者感到疲劳和疼痛,甚至造成二次损伤;而训练强度过小、进度过慢,则无法达到有效的康复效果。
探究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
探究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特别是运动员和体育活动参与者。
髌骨是连接股骨和胫骨的关键组成部分,对膝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
髌骨骨折可能导致膝关节功能受损、运动障碍和慢性疼痛,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在过去的治疗中,髌骨骨折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来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和功能。
内固定手术是其中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使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物将骨折骨块固定在一起。
然而,仅仅进行手术治疗并不能完全保证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能够完全恢复。
因此,康复治疗在髌骨骨折后的恢复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特定的康复训练和理疗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加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步态和平衡能力,最终实现对肢体功能的全面恢复。
本研究旨在探究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参考依据。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改善髌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作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及治疗优良率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确定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在髌骨骨折术后患者中的有效性,并评估其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我们还将探讨内固定结合康复治疗对治疗优良率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治疗方案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内固定手术和康复治疗的组合对膝关节功能的作用机制,我们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策略,并为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可以为未来的临床实践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可靠依据,促进髌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1.3 研究意义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运动和剧烈活动中容易发生。
髌骨作为连接股骨和胫骨的重要结构,其骨折不仅会影响膝关节功能,还可能导致后遗症和并发症。
对髌骨骨折进行内固定手术并结合康复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指南
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指南关节功能活动障碍主要指的就是人体各种机能逐渐退化,变得非常僵硬。
很多时候关节活动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运动需求。
就是人们想要使用这个功能的时候这个功能无法得到人们的正常支配,导致膝关节受到比较严重的损害。
对于人们来说,膝关节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位,一般出现膝关节损伤的时候很多时候都是因为骨折,即使做了手术也会对人体的膝关节造成严重的伤害。
而且在人们的膝关节出现问题的时候,患者在之前一般都会经历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骨骼的神经损伤、第二种情况就是关节的神经损伤、第三种情况就是肌肉的神经损伤、第四种情况就是血管的神经损伤等。
这几种情况都会对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2骨折术后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是什么?一般情况下患者出现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很多种类,这些种类不仅仅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恢复还会对患者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
在医学上可以了解到膝关节功能障碍一般分成几种不同的模式:第一种模式就是骨性关节活动障碍,第二种模式就是纤维性关节活动障碍,第三种神经麻痹性关节活动障碍。
这几种模式都是骨折术后造成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
而且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还会出现部位的关节移位的情况,这种病症对于患者来说是比较严重,一旦发现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就医,尽量将病症彻底根除,减小膝关节功能障碍给患者日后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骨折术后,不同患者由于自身体质不同,所以在手术之后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因此相关的医护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各种情况进行诊断,然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诊治的过程中,很多患者还会出现关节不稳的情况,关节不稳一般情况下出现在几种情况之后:第一种情况就是关节组成骨骨折、第二种情况就是关节组成骨脱位、第三种情况就是关节组成骨韧带等损伤等,从而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
3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治疗指南3.1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饮食指导对于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来说,医生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给患者相应的指导,并给患者制定相对应的食谱,让患者可以了解到自己对于食物的禁忌。
两种手术方案对髌骨骨折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Oct 30(19)本研究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分别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和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Lysholm 评分、VAS 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旨在探讨克氏针张力带和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对髌骨骨折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髌骨骨折患者4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8.44±6.7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82±0.65)d ;骨折端移位距离(4.06±1.29)mm ;骨折位置:左侧13例、右侧7例;骨折原因:摔伤14例、车祸伤6例。
观察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38.29±6.64)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75±0.61)d ;骨折端移位距离(4.11±1.32)mm ;骨折位置:左侧12例、右侧8例;骨折原因:摔伤13例、车祸伤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
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确诊髌骨横形骨折[1];(2)骨折移位>3mm ;(3)骨折至手术时间<7d ;(4)年龄18~65岁;(5)方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6)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1)病理性骨折;(2)既往髌骨骨折病史;(3)皮肤严重感染;(4)受伤前合并影响膝关节功能疾病;(5)精神系统疾病;(6)无法耐受手术。
1.2方法全部患者均行全身麻醉,仰卧位,消毒铺巾后绑缚气囊止血带;观察组采用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首先观察骨折端,如肿胀严重可抽出关节内积血以缓解症状,经皮采用点式钳完成复位,X 线透视下调整至骨折复位满意;经皮将2枚导针置入,透视确定满意后行空心钻钻孔,继续置入2枚直径4.5mm 全螺纹双头加压空心钉,待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良好后活动膝关节确认固定可靠;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术治疗,选取膝关节前方正中入路,有效暴露骨折端,冲洗清理骨折部位后进行复位;以复位钳完成复位后确认关节面平整,纵行以2枚直径2.0mm 克氏针平行固定髌骨骨折端,在采用8号钢丝交叉捆绑髌骨上下极形成张力带,钢丝打结并剪断克氏针、折弯尾部,旋转克氏针后压住捆绑钢丝,待骨折复位及内固定良好后活动膝关节确认固定可靠,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及康复治疗
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临床诊治及康复治疗在接受相关的下肢骨折手术后,我们往往会发现膝关节功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出现功能障碍,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诊治及康复治疗:一、诱发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2)长期伸直位固定也是诱发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患者长期固定于膝关节伸直体位可引发股四头肌扩张部位粘连及挛缩等问题,髌骨活动受限,导致关节功能障碍。
长期制动也可将引发膝关节内浆液渗出,导致髌上囊及踝间产生粘连,引发术后活动障碍。
(3)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属有创手术操作,医师行手法复位期间如操作不当可导致骨膜损伤,进而引发骨折断端损伤加剧。
如患者为开放性骨折,操作中病灶清除不彻底及引流存在问题均可诱发术后切口感染,导致软组织愈合速度降低,加之手术操作动作粗暴、解剖层次模糊等因素,均可导致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
二、运动康复治疗运动康复治疗可以达到防治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等目的。
针对常见的功能障碍,采取如下措施:1、肌力训练,防治肌肉萎缩。
肌力训练对维持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功能、减轻关节负载都具有重要意义。
肌力训练被认为是术后康复最重要的部分。
2、关节活动度训练。
关节活动度是膝关节镜手术成功的重要标志。
3、本体感觉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对关节镜术后关节面力学感受器破坏、本体感觉减退有良好的恢复作用。
4、行走步态训练。
行走步态训练是维持独立生活的一项重要能力训练。
患者必须在能够站立负重、获得平衡能力后,才有可能独立行走。
行走距离应循序渐进。
个别情况较差者可延长正常行走活动时间。
运动康复治疗作用的主要机制1、消肿,被动运动有助于关节液代谢和有害物质清除,达到消肿的目的;2、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刺激关节软骨细胞增生、分泌和合成软骨基质,以及血液中未分化细胞的软骨细胞转化;3、缓解疼痛,根据“痛觉闸门控制学说”,由于运动康复治疗不断产生本体感受器冲动,刺激信号经关节囊的神经末梢上传到脊髓或脑,抑制痛觉信号的上传,从而使患者疼痛减轻;4、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范围。
髌骨骨折调研报告
髌骨骨折调研报告髌骨骨折调研报告一、引言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率较高。
在这份调研报告中,我们将对髌骨骨折进行调研并分析其相关情况,希望能够对髌骨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文献研究、统计数据的分析以及专业医生的访谈。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对髌骨骨折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三、髌骨骨折的发生原因1. 外伤:外伤是髌骨骨折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运动或意外事故中的直接撞击或扭伤。
2. 肌肉力量不平衡:股四头肌和髌韧带之间的肌肉力量不平衡也是髌骨骨折的风险因素之一。
四、髌骨骨折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髌骨骨折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2. 影像学检查:通过X光、CT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髌骨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五、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对于部分髌骨骨折,保守治疗包括固定、冷敷和止痛等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骨折稳定、位移不大的患者。
2. 手术治疗:对于骨折严重、位移大或伴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手术治疗是更有效的选择。
手术可以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等方法来修复髌骨。
六、髌骨骨折的预防措施1. 加强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充分热身和拉伸可以提高肌肉柔韧性,减少受伤的风险。
2. 提高肌肉力量平衡:通过特定的锻炼来加强股四头肌和髌韧带之间的平衡,减少髌骨骨折的发生。
七、结论和建议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主要由外伤和肌肉力量不平衡等原因引起。
对于髌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生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预防髌骨骨折,个人和社会应重视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和肌肉力量平衡的训练。
鉴于我们调研的有限,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髌骨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法。
护理干预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后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56例髌骨骨折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参照组(常规护理),对比护理结果。
结果:研究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P<0.05)。
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髌骨骨折术后护理,可提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关键词:护理干预;髌骨骨折;膝关节功能;影响引言:髌骨骨折是李超男骨折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常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关节面虽然能够恢复,但术后患者的膝关节极易出现僵硬等表现,无论是下肢功能运动,还是正常的伸展活动均受到限制,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1]。
术后对患者展开科学的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膝关节面的磨合,促进关节液的循环,使软骨得到恢复,同时科学的护理方法还能够减少周围组织发生关节炎的几率,而且使肌肉的正常收缩功能得到维持,避免患者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
为了进一步分析髌骨骨折术后护理干预的效果,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另一部分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统计不同结果后作出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2年2月2—2022年2月从本院选择56例髌骨骨折患者分入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和常规护理的参照组,各组28例患者。
所有患者的最小年龄22岁,最大年龄67岁,平均(48.65±5.23)岁;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纳入参照组的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即护理人员将髌骨骨折的相关知识向患者讲解,同时告知患者手术治疗方法和流程,提前将术后并发症告知患者。
为了减少患者术后患肢活动,可使用外固定制动器材进行固定,并对患者开展常规心理护理。
纳入研究组的患者接受护理的过程中,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对患者加强宣教,并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膝关节置换术后与髌骨有关的原因与对策
髌下脂肪垫的作用
髌下脂肪垫对维护髌-股稳定很重要
髌下脂肪垫的作用
• 缓冲髌骨
• 延续髌骨轨迹
• 维持膑下张力 • 维持Βιβλιοθήκη 下内压防止髌骨“跷跷板”运 动
保留膑下脂肪垫 同时保留PCL
髌骨成型不光光滑
• 见于不置换髌骨 • 髌骨边缘去神经化 • 髌骨成型不是中高外低
髌骨骨折 Patellar fracture
CTEA Whiteside’s A
国人外旋 >50
PCA
APL & STEA
髌骨轨迹不良
维持关节线位置不变非常重要
髌骨不稳和高位髌骨
Patellar instability and higher 1. 胫骨截骨过多导致高位髌骨 2.髌韧带紧张 3.假体后倾
4.股骨旋转截骨不够
5.安装旋转
高位髌骨
旋转对线对髌骨平衡影响最大
1、影响Screw home,伸膝障碍 2、影响髌骨轨迹
髌骨弹响症
Patellar clunk syndrome
• 膑韧带张力不平衡 • 股四头肌腱后方和髌骨连接处纤维块 • 股骨假体后滚 • 股、胫骨对线不良(尤其FP假体) • 髌骨成型不光光滑
• ……
髌骨假体上纤维块屈膝时进入髁间窝内 感谢香港大学玛莉医院曲广运教授提供资料
• 创伤,缺血,滑动不良和过量截骨引起 • 最少要保留12-15毫米髌骨
髌骨骨折
假体破裂 Component failure
• 和带金屬背架的假体有关 • 聚乙烯厚度不足
伸膝机制撕裂 Rupture
• 极少见,但撕裂后治疗极困难 • 术中尽量小心
THANK YOU!
谢谢!
TKA术后疼痛与 髌骨有关的原因与对策
髌骨骨折疾病研究报告
髌骨骨折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膝盖损断所属部位:下肢就诊科室:骨科病症体征:Q角异常,膝关节疼痛,皮肤擦伤,皮下血肿疾病介绍:髌骨骨折多见青壮年,由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损伤所致,若治疗不当会引起关节僵硬或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关节功能,髌骨是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中最大的籽骨,在伸膝活动中,髌骨通过杠杆作用能使股四头肌力量提高约30%,尤其在伸直膝关节的最后10~15时,髌骨的作用更显重要,髌骨骨折后如处理不当,将会严重影响膝关节的活动,甚至造成终生残疾,由于髌骨切除后可导致永久性的膝关节功能受限,伸膝力量减弱,并可引起股四头肌萎缩症状体征:髌骨骨折有什么症状?膝关节积血,明显肿胀、疼痛,膝关节活动困难,不能自动伸直。
横断骨折有移位时,可摸出骨折线及骨块间间隙。
陈旧性骨折有移位者,因失去股四头肌作用,伸膝无力,走路缓慢,并可有关节活动障碍。
1、膝关节的疼痛,不能伸直,不能负重。
2、局部压痛,肿胀、血肿和皮下瘀血。
3、伤后6小时是治疗的最佳时机,移位明显的骨折可摸到骨折的裂隙。
化验检查:髌骨骨折要做什么检查?1.询问伤情包括受伤原因、时间、地点、受伤时身体姿势及何部先着地,如有创口或出血,还应询问创口处理经过,是否用过止血带及上止血带时间。
2.全面体检注意有无休克、软组织伤、出血、检查创口大小、形状、深度及污染情况。
有无骨端外露,有无神经、血管、颅脑、内脏损伤及其他部位的骨折。
对严重伤员必须快速进行。
3.X线检查除正、侧位X线摄片外,尚应根据伤情拍摄特殊体位相,如开口位(上颈椎损伤)、动力性侧位(颈椎)、轴位(舟状骨、跟骨等)和切线位(髌骨)等。
复杂的骨盆骨折或疑有椎管内骨折者,尚应酌情行体层片或CT检查。
鉴别诊断:髌骨骨折的诊断方法有哪些?通过病史、体检以及X线片检查,诊断无困难。
但对以下几方面需加以注意:1、临床上怀疑有髌骨骨折而X 线片阴性者,还应考虑有股四头肌骨附着部或髌韧带的髌骨附着部损伤的可能。
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分析
·临床研究·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分析程彬(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中心卫生院 外科,四川 成都 610501)0 引言在骨科疾病当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即为髌骨骨折,目前临床治疗髌骨骨折的主要方式为手术治疗[1]。
髌骨骨折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十分重要,改善患者髌骨关节的活动程度,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是术后康复的重要目的。
本文当中,对本院2015年10月25日至2018年10月25日年收治的40例髌骨骨折术后患者展开研究,见正文。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5日至2018年10月25日)40例髌骨骨折术后患者,将其随机分2组/20例髌骨骨折术后患者。
观察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2、8例;年龄18-64岁,平均(36.51±3.71)岁。
对照组:男、女性患者占比各为11、9例;年龄19-65岁,平均(35.95±4.12)岁。
对比2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的各项资料数据差别小(P>0.05)。
1.2 方法(1)对照组:给予本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常规的治疗及护理方式,包括:常规的用药护理,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保持病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协助患者做好基础护理等。
(2)观察组:给予本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措施,具体措施如下[2-5]:①给予本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物理疗法:给予本组患者中频电进行治疗(采用yki-d型号的治疗仪器进行治疗),为本组患者采用活血化瘀、消肿的中药材治疗,患侧的髌骨周围放置电极,协助局部的肌肉进行微收缩,每日一次,每次20 min,15天一个疗程。
给予本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治疗如踝泵运动,具体措施如下:指导患者在床上坐起或平卧,下肢肌肉放松,缓慢将脚尖勾起,使得脚尖最大限度朝向自己,之后将脚尖缓慢向下压,此为一组,每次5-10分钟,每日8-10次。
②给予本组髌骨骨折术后患者运动康复治疗:给予本组患者股四头肌的力量锻炼训练、负重训练、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等。
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观察及护理
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观察及护理目的探讨功能锻炼时机的选择对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方法对36例髌骨骨折不同术式内固定术后膝关节的护理及伸屈功能的观察比较。
结果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的患者膝关节伸屈活动范围较好。
结论只要选择坚强内固定术式,强调尽早功能锻炼就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膝关节恢复良好的功能。
标签:髌骨骨折手术方式功能锻炼髌骨是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膝关节的生理运动中主要作用是传导并增强股四头肌的作用力及维护膝关节的稳定[1]。
髌骨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不当往往会引起创伤性关节炎及膝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
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及痛苦。
自2000年以来,我科有25例髌骨骨折选择了“改良张力带固定术”,大部分未作外固定,少数用长腿石膏托外固定2周。
11例选择了“环形钢丝固定术”均用长腿石膏托外固定3~4周。
笔者按手术方式进行分类比较,发现行改良张力带固定术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6例髌骨骨折,男28例、女8例,年龄21~68岁。
影像学及手术均证实:横形骨折20例,粉碎性骨折14例,纵形骨折2例。
且均返我院行内固定取出术。
1.2 分组方法根据改良张力带固定术(25例)与髌骨环形钢丝固定术(11例)分成2组对照,2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骨折类型等无显著性差异。
2 结果2组病人到取内固定术时膝关节伸屈功能。
见表1。
从表中可看出改良张力带内固定术后外固定时间短,可早期活动关节,膝关节伸屈优良率明显提高。
3 护理3.1 心理护理术前因病人活动受限,治疗时间长,担心肢体残废,表现出急躁、消极悲观情绪,在护理过程中应多给病人安慰、关怀,以积极心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3.2 饮食护理给予高钙、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注意饮食合理调配,多饮开水,预防便秘及泌尿系结石。
做好其他生活护理。
3.3 术后观察密切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情况。
患肢抬高,以利淋巴和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冬季注意肢体远端保暖,石膏托外固定后应密切观察患肢远端感觉、温度、血运、足趾活动等情况,每2小时1次,注意石膏绷带包扎后,应松紧适宜,如有肢端剧痛、麻木、发绀、皮肤温度降低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并处理。
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
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作者:田野田天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0年第32期髌骨骨折系骨科常见多发骨折,大多需要手术治疗。
而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程度不等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现将我院1999~2009年162例经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62例,男97例,女65例;年龄22~87岁,平均49.1岁;骨折类型:横断型81例,下极骨折35例,粉碎型46例,全部均由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3 h~16 d,平均6.5 d。
1.2 治疗方法改良AO张力带固定79例,钢丝环扎及粗丝固定55例,髌骨部分切除加髌腱吻吻合27例,全髌骨切除1例。
1.3 疗效评定及结果随访时间:5~53个月,平均13.4月。
其中髌股关节面台阶>1.5 mm,膝关节活动时中度疼痛以上,主动屈膝>90°,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平地行走可见跛行,上下阶梯不便及难以下蹲者视为膝关节功能障碍,共17例,其中改良AO张力带固定者3例,钢丝环扎及粗丝线固定者8例,髌骨部分切除者5例,全髌骨切除者1例。
2 髌骨骨折对人体的最大影响是膝关节伸直装置失去连续性和髌股关节的动作不协调,髌骨全切除后,其生物力学功能丧失,股四头股力臂缩短,需要较大的股四头股收缩力来完成同样程度的膝关节伸直。
部分切除后,髌股关节的相对关系发生变化,造成两者的接触区发生错格现象,髌股关系紊乱,日久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导致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引起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主张应尽可能利用内固定方法保留髌骨,髌骨部分切除术有限地用于部分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
3 外固定时间过长,髌上囊粘连和支持呈挛缩造成锻炼困难,不能尽快发挥髌骨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是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而且反复骨端压应力刺激可促进骨质愈合,为早期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条件,维持固定与关节要求尽早活动形成矛盾。
应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分析
应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效果。
方法:纳入我院100例2016年11月-2018年1月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物理疗法治疗组采取物理疗法治疗,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组则采取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方法治疗。
比较效果。
结果: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组疗效比物理疗法治疗组高,髌骨骨折术后关节肿胀消失时间、关节疼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物理疗法治疗组短,髌骨骨折术后VAS评分、C反应蛋白比物理疗法治疗组低,关节活动度相比较物理疗法治疗组更高,P<0.05。
结论: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方法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效果理想,可有效减轻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的肿胀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关键词】物理疗法;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髌骨骨折是常见骨折类型,一般进行内固定治疗,但术后功能障碍多见,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
对术后关节功能障碍者需要及早进行康复锻炼,积极预防肌肉萎缩,加速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 [1]。
本研究分析了应用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用药方法1.1基本资料纳入我院100例2016年11月-2018年1月髌骨骨折术后功能障碍患者。
随机数字表分组,随机分组,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组50例,物理疗法治疗组50例。
其中,物理疗法治疗组年龄19 ~ 65岁,平均年龄( 41. 79± 3.97) 岁;男37例、女13例。
粉碎性骨折10例,横向骨折17例,纵向骨折23例。
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组19 ~ 64岁,平均年龄( 41. 21± 3.92) 岁;男37例、女13例。
粉碎性骨折10例,横向骨折18例,纵向骨折22例。
两组资料P>0.05。
1.2方法物理疗法治疗组采取物理疗法治疗,中频电治疗,每次20分钟,给予电极放置患膝髌周,局部肌肉微收缩为准,每天1次,治疗15天。
髌骨骨折后影响屈膝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髌骨骨折后影响屈膝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王国新;江钟立;李涛;陈文红【期刊名称】《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年(卷),期】2001(016)004【摘要】目的:探讨髌骨骨折后影响屈膝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预测中、短期康复疗效.方法:髌骨骨折后膝关节屈曲功能受限者23例, 接受门诊常规康复治疗, 其中部分患者配合局部热疗.结果:康复前屈膝度数(X1)、髌骨后缘不平整(X2)、关节制动时间(X3)是影响康复后1个月膝关节屈曲度数 (Y1) 和康复后3个月膝关节屈曲度数 (Y2)的相关因素,Y1亦受到手术治疗(X4)的影响(部分回归系数P<0.05).屈膝功能恢复的回归方程: Y1=49.327+0.736X1-11.977X2-0.137X3-10.826X4;Y2=78,037+0.535X1-25.779X2-0.158X3 .23例Y1和Y2的平均理论值和实测值相差分别是5.6%和4.2%. 结论:康复前屈膝度数、髌骨后缘是否平整、关节制动时间长短是影响髌骨骨折后中、短期屈膝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其中短期恢复亦受到是否手术治疗的影响,回归方程可作为对中、短期康复效果的初步预测.【总页数】2页(P223-224)【作者】王国新;江钟立;李涛;陈文红【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康复医学科;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康复医学科;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康复医学科;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康复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相关文献】1.不同切口治疗髌骨骨折后期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分析 [J], 杨宝华;张自强2.髌骨轴位摄影角度与屈膝角度的相关性 [J], 宋玉全;陈志远;邓宇;肖少屏;伍筱梅3.髌骨骨折后影响屈膝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J], 王国新;江钟立;李涛;陈文红4.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后肩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J], 刘凯;尚如国;梁志超;胡建炜;喻永新5.中药熏洗对髌骨骨折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 [J], 朱惠芳;朱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髌骨骨折术后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分析及对策研讨
髌骨骨折术后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分析及对策研讨
刘志刚
【期刊名称】《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年(卷),期】2001(005)008
【摘要】@@本院近 10年共收治髌骨骨折 186例。
通过随访发现术后伤膝遗留
以下问题: (1)膝关节疼痛; (2)屈膝受限; (3)股四头肌肌力减弱; (4)膝关节不稳。
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rn1 资料与方法rn1.1 资料 186例中,男 136例,女 50例;年龄范围 13~ 70岁,平均年龄 40.1岁。
左膝 81例,右膝 105例。
骨折类型:裂折 28例,横型骨折 86例,粉碎骨折 72例。
rn1.2 方法伸膝位石
膏和抱膝圈外固定 25例,切开位丝线缝合固定 9例、钢丝内固定 118例,张力
带钢丝内固定 27例,髌骨下极切除术 7例。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刘志刚
【作者单位】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
【相关文献】
1.中药冷热交替疗法联合康复对髌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J], 殷继超;郭浩;刘晓霞;刘娜;郑洁
2.中药熏蒸辅治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30例疗效观察 [J], 吴晓敏;张夏军;
吴赞扬;余小锋;余静;周瑾
3.髌骨骨折术后遗留关节功能障碍分析及对策研讨 [J], 刘志刚;
4.中药冷热交替疗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 [J], 刘群英
5.中药冷热交替疗法对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HSS评分的影响 [J], 王艳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髌骨骨折术后屈膝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髌骨骨折术后屈膝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钟竟林;王昌龙
【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
【年(卷),期】2003(009)002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髌骨骨折术后屈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3年~2001年得到随访的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屈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得到随访118例患者中16例出现屈膝功能障碍.其中膝关节屈曲在90°~130°之间者10例;膝关节屈曲<90°者6例.结论:严格遵循微创或无创原则进行手术操作,充分重视髌骨软骨面的平整,避免过紧缝合股四头肌扩张部,防止术后关节腔内过多积血,结合正确的功能锻炼,必能有效降低髌骨骨折术后屈膝功能障碍的发生.【总页数】3页(P123-125)
【作者】钟竟林;王昌龙
【作者单位】上海梅山医院,210039;上海梅山医院,21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3.42
【相关文献】
1.髌骨骨折术后早期屈膝位固定联合关节训练效果观察 [J], 刘静稳
2.不同屈膝角度的马步桩在髌骨骨折术后康复训练中的病例对照研究 [J], 赵勇;刘显东;王小兵;徐强;郑金文;唐承杰;陈星宇
3.早期屈膝位固定配合关节训练对髌骨骨折病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J], 刘长英;余敏;陈华龙;梁珍;肖德丽;薛名恩;
4.股骨骨折术后致屈膝功能障碍27例临床分析 [J], 代立武;盛伟;杨汉明;闫勇
5.早期屈膝位固定配合关节训练对髌骨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J], 赵丽;韩云凤;陈艳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髌骨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
髌骨骨折系骨科常见多发骨折,大多需要手术治疗。
而术后部分患者会发生程度不等的膝关节功能障碍,影响生活质量。
现将我院1999~2009年162例经手术治疗的髌骨骨折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62例,男97例,女65例;年龄22~87岁,平均49.1岁;骨折类型:横断型81例,下极骨折35例,粉碎型46例,全部均由闭合性骨折,伤后至手术时间3 h~16 d,平均6.5 d。
1.2 治疗方法改良AO张力带固定79例,钢丝环扎及粗丝固定55例,髌骨部分切除加髌腱吻吻合27例,全髌骨切除1例。
1.3 疗效评定及结果随访时间:5~53个月,平均13.4月。
其中髌股关节面台阶>1.5 mm,膝关节活动时中度疼痛以上,主动屈膝>90°,股四头肌明显萎缩,平地行走可见跛行,上下阶梯不便及难以下蹲者视为膝关节功能障碍,共17例,其中改良AO张力带固定者3例,钢丝环扎及粗丝线固定者8例,髌骨部分切除者5例,全髌骨切除者1例。
2 髌骨骨折对人体的最大影响是膝关节伸直装置失去连续性和髌股关节的动作不协调,髌骨全切除后,其生物力学功能丧失,股四头股力臂缩短,需要较大的股四头股收缩力来完成同样程度的膝关节伸直。
部分切除后,髌股关节的相对关系发生变化,造成两者的接触区发生错格现象,髌股关系紊乱,日久导致关节软骨的退变,导致产生创伤性关节炎引起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主张应尽可能利用内固定方法保留髌骨,髌骨部分切除术有限地用于部分下肢骨折的老年患者。
3 外固定时间过长,髌上囊粘连和支持呈挛缩造成锻炼困难,不能尽快发挥髌骨关节的生物力学功能是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而且反复骨端压应力刺激可促进骨质愈合,为早期关节功能恢复创造条件,维持固定与关节要求尽早活动形成矛盾。
因而选择一种固定强度高,不需外固定,能早其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的内固定方法可有效预防膝关节功能障碍。
改良AO张力带是以髌骨关节的运动特点为依据而设计的,由于股骨髁构成髌骨运动的支点,屈膝时产生的髌骨纵向张应力经过张力带的作用转化为压应力,克服了骨折端的分离移位并且伸屈膝活动时具有动态加压作用,因而术后早期可主动伸屈锻炼。
另外两根克氏针分别钢丝缠绕,避免了活动时由于穿针不完全平行而产生的冠状面分力作用,这就是改良AO张力带既适合横断骨折,又适合粉碎骨折的优越所在。
而钢丝环扎及丝线缝合内固定,可使骨折块赂髌骨中心聚集,对抗髌骨周围的张力,达到复位固定的目的,但其将髌骨周围软组织包括在内,内固定材料的不坚硬,不易抽紧,术后需辅以6~8周以上外固定。
而且其本身仍无法限制骨折块间在膝关节伸屈时的分离移位,术后早期
不可能进行伸屈膝的功能练习,因而改良AO张力带法当为首选。
4 手术操作欠妥,尤其是一些不符合生理力学原理的操作命名髌骨骨折术后髌骨正常的解剖生理未能完全恢复,或不能早期活动,是造成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又一原因。
髌骨关节面台阶超过1.
5 mm,日后机械性磨损直接损伤关节软骨面,造成髌骨关节创伤性关节炎。
故术中应以关节面是否平整作为复位的标准。
切忌敷衍马虎,草草了事,髌骨是皮包骨,在膝屈曲时髌骨两端更是紧贴皮下。
改良AO张力带法因克氏针尾刺激皮肤,形成滑襄炎,疼痛甚至穿破皮肤形成感染有较高发生率,其结果直接影响功能锻练。
因此术中对针尾的处理须加以重视。
钢丝太细和使用不当引起术后钢丝断裂使张力带失去原有作用是另一常见问题。
手术中可使用18号钢丝,两侧同时结扎,同时利用针头引导钢丝的横形成部分腱组织下紧贴骨表面,保证钢丝环的扎紧并避免钢丝与克氏针锐角切割,以防止钢丝断裂。
遵循保留髌骨并尽可能恢复其正常的争剖生理,早期活动,尽快发挥髌骨关节的生力学功能这一治疗基本原则,掌握正确的手术操作方法,可有效地降低术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