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微电网实验室技术要求
微电网仿真示范实验室 虚实结合建设方案

微网数字物理混合仿真实验室需求客户想要建立一个微网仿真实验室,希望有一个微网的实时仿真器,能够实时地仿真微网孤岛运行和与主网并网时的运行情况。
整个系统还要兼顾虚实结合,把实验室建设前期已经搭建好的光伏发电与风电系统的实际硬件接入到仿真系统中,构成一个物理数字混合仿真平台。
同时,还希望整个平台有很好的开放性和拓展性,既能帮助进行新能源微网的科研项目,又能够完成学生实验教学的任务,方便后期实验室进行升级和再建。
微网系统拓扑组成与功能为了满足客户对包含新能源微电网的科研需求,远宽能源搭建了如下图所示的微网拓扑。
此微网系统中含有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也有钒液流(VRB)电池储能系统——在和主电网并网运行时储存能量,在微网孤岛运行时的提供功率支撑;还包括了不同类型的负荷,如普通的居民负荷,以及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等。
在微网系统运行起来后,初始状态是并网运行的。
用户可以将储能、光伏、风机等依次使能,对应地观察各个系统的行为,比如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追踪以及风机通过调节系统转速如何实现最大风功率追踪等。
把微网切换到孤岛运行的模式,可以看到在储能系统的功率支援下,微网系统在孤岛运行时如何保持频率和电压的稳定。
当储能系统控制器把微网的频率稳定到50Hz附近后,还可以使用系统主动同步的功能,使得微网和主电网的相位同步,以最小的系统冲击重新并网。
基于StarSim和PXI的实时仿真方案项目选用StarSim+PXI作为微网系统实时仿真的平台,同时利用采集板卡将实际光伏发电与风电系统的电压电流信号采集并输入到微网仿真系统中。
整体的结构如下图所示:实际的硬件照片:总结与展望利用StarSim软件搭建的微网系统,包含了各种新能源系统运行的部分,同时将实际的光伏发电与风力发电设备纳入其中,构成了一个物理数字混合仿真平台。
配合实验室系统中心的组态监控系统,以及用StarSim软件为基础搭建的在线电力电子基础仿真实验平台,使整个微网仿真实验室在微电网运行展示、控制、研究和教学等方面都能发挥很好的功能。
试析具有特色的电网仿真实验室建设与运用的研究

试析具有特色的电网仿真实验室建设与运用的研究"论文摘要:针对传统电力工程教学模式方法的缺陷,通过沈阳工程学院基于电力行业标准的、具有特色的电网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研究,分析说明了建立特色电网仿真实验室对提高学生技术素质水平,整合专业课程设置体系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传统教学;电力行业标准;电网仿真实验室高等院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为发电厂、供电公司、农电局、送变电公司、大型工矿企业等培养从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领域的电力系统设计与运行、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试验分析、研制开发、信息处理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对电力行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而现在我国高校电力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求。
比如:现有的一些理论教材已经用了几十年,出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理论教学与实际训练相脱离等现象,导致学生缺少创新思维。
正是基于这种现象,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通过几年的努力,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资金的支持,开展了基于电力行业标准的开放式电力工程实践基地群之一的电网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与研究,学生通过在电网仿真实验室的学习,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岗位的技术水平,能够更好地适应电力行业发展的要求。
一、特色电网仿真实验室的建设从2006年开始,我们利用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资金的支持,按照电力系统行业标准,依据现场实际需要,开展了具有特色的电网仿真实验室的建设。
我们先后走访了清华大学、北京电科院、河北省电力培训中心、湖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贵州省电力培训中心、四川省电力仿真培训中心、四川交通大学电气工程系、辽宁省电力调度中心等单位。
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最后根据我们的设计方案,采用学校招标形式,与清华大学在2007年签订了电力工程实践基地群之一的具有特色的电网仿真实验室共建项目的协议。
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该实验室现已建设完毕。
二、特色电网仿真实验室的功能基于成熟的电网调度员仿真培训系统(DTS)的技术平台,建立一个包含典型省电网、地区电网、区县电网的统一电力系统模型,实现统一模型的数字仿真,逼真模拟各级电网的稳态和故障运行情况;同时利用计算机系统组成完整的调度自动化模拟系统,完整地模拟各级电网调度的物理环境。
实验室的建筑内部要求和水电安装规范

实验室的建筑内部要求和水电安装规范实验室对学校而言,通指物理、化学、生物、及小型机电、土建等实验实习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等。
其内部建筑一般经济的通用要求有:防渗的水磨石地坪或加色砖石贴面地坪,不少于15公分高的防水踢脚,窗帘;洁净度要求高的应有纱窗,抗菌灭菌内饰墙面等;有防震静音等特殊要求的还应有地板、吸音内饰墙面等。
采光通风等与教室要求类似。
地坪要求主要是用于保洁及地面有化学物品时的清理和大量采用清水稀释的需要,当然防水踢脚也是其中要求之一;窗帘是因有些理化物品一直有避光要求,自然帘布就要求用遮光较好的深色品。
当然,根据各种实验实习的实际操作需要,实验室内局部再另行土建施工以满足特殊要求,或增加塑木、织物垫层,分割等非通用施工也是必要的。
绝大多数实验实习场所、理实一体化教室都有水电管线敷设要求,因此在主体建筑施工时,根据用途要求预设隐蔽管线是最好的办法。
现代建筑一般设计应沿钢筋混凝土桁梁布置管线,也有利用内隔墙布置管线的;电力电缆的走线必须与各种信号线分设,间隔大于15公分;各种线缆的敷设应符合各自的技术规范要求;中间地面必须要线缆输出口的,则需采用高度不超出地坪5毫米的防水暗盒式接插装置。
如有供水等路线隐蔽预设,应布置在同层供电管线的下方,同样要求15公分间隔,并在土建隐蔽施工前进行水压测试,确保不会渗漏才行。
因某些原因不便,须在土建完成后再布置敷设明管明线的:根据桌下对接线路的要求,应离地0.5~0.6米高贴四周墙面布设;桌上接插线路可离地1.5米高沿墙面布设。
隐蔽线路的墙面输出口高度也应以此标准为参照(如事先不提特殊要求,也有按工民建水电施工标准,离地面0.3~0.4米高度设隐蔽电路墙面输出口的)。
我校有些实验实习场所电力线缆明线管沿地面敷设,经实践使用证明是有很大安全隐患的,试设想实验实习课中,师生往往要端着器材、试剂前行,有时甚至还较笨重,那脚下的障碍实在很害人咯!实习工厂大车间过去采用地面护管式明线,不得不改造成空中架设线缆方式就是一例。
微电网防雷技术要求

微电网防雷技术要求
摘要
本文档旨在规定微电网防雷技术的要求,以确保微电网系统在
雷电天气条件下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1.引言
随着微电网系统的快速发展,雷电对于系统的运行和设备的安
全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档旨在为微电网系统提供防雷技术要求,
以减小雷电对系统的不利影响,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防雷技术要求
2.1 必须具备良好的外部防雷防护设施,包括避雷针、避雷网等;
2.2 必须采用合适的内部防雷措施,包括对设备进行绝缘保护、接地连接等;
2.3 必须对微电网系统进行定期的雷电防护检查和维护,确保
设备的完好性和防护措施的有效性;
2.4 必须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雷电引发的突发情况,保障人
员安全和设备正常运行。
3.验收标准
3.1 防雷设施和措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2 微电网系统必须通过雷电防护检查和测试,确保防护设施和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3 应急预案必须经过合理性评估和测试,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微电网防雷技术要求的完整版,对于建设和维护微电网系统的防雷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遵循本文档的要求,可有效降低雷电对微电网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沈阳工程学院微电网实验室技术要求

沈阳工程学院智能微网实验室技术要求沈阳工程学院2011年9月目录1。
总则 (2)2。
工作范围 (3)3。
环境条件及工程条件 (4)4。
工程简介 (4)5。
基本技术条件 (8)6.屏体要求 (31)7。
招标设备规范 (33)1.总则1。
1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沈阳工程学院微电网实验室工程的技术功能、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
2 投标文件应在不泄露投标商的技术机密、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描述其研发思路、关键技术以及解决方案、控制系统的架构、软硬件实现方案等。
1.3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应提供符合IEC、GB最新版本的标准和本规范书要求的系统和优质产品。
1。
4 本技术规范经甲、乙双方确认后作为智能微网实验室购置商务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商务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1。
6投标文件应结合实际投标设备情况,制订智能微网实验室集成技术方案;同时,投标文件应提供招标范围内主要设备的详细技术资料、技术参数等。
1.7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下列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规范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UL 1741:1999 独立电力系统用逆变器、变换器、控制器IEEE 1547:2003 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进行互连的标准IEEE 1547.1:2005 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的接口设备的测试程序IEC 62116 光伏并网系统用逆变器防孤岛测试方法GB/Z 1996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3981 风力机设计通用要求GB 50059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与闪变IEC60726 《干式电力变压器》GB/T10228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1094-1996 《电力变压器》GB6450 《干式电力变压器》GB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5273-85 《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GB7328 《变压器和电抗器声级测定》GB7449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试验导则》GB156 《标准电压》GB191-90 《包装贮运标志》GB10237 《电力变压器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外绝缘的空气间隙》JB2426 《发电机和变电所自用变压器》ZBK41003-1988 《三相树脂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的技术条件》GB/T17211 《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2.工作范围2。
【推荐下载】微电网实验指导书-word范文 (18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微电网实验指导书篇一:微电网实验平台的设计第 33 卷第 1 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Vol . 33 No . 1微电网实验平台的设计杨为 , 丁明 , 毕锐 , 高研 , 丁银(合肥工业大学光伏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安徽合肥 230009)、摘要 :为了适应现状 ,弥补大规模集中发电输电的不足 ,近年来兴起的分布式能源发电系统及微电网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及工程界的重视。
文章在深入研究微电网概念及国外现已出现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电力系统实际情况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源目标 ,率先搭建了国内微电网系统实验平台 ,为微电网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微电网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微电网 ; 分布式能源发电 ; 基本框架 ; 实验平台中图分类号 : TM61 ; TM727 ; TM732 文献标识码 :AExperiment platform design of a microgridYAN G Wei , DIN G Ming , B I Rui , GAO Yan ,s Abstractemerging abroad heoreticsystemsMicrogirdsustainable Experimentup microgridsetmingsbasedlargerameworkss Key words :micro gird ; dist ributed energy generatio n ; basic f ramework ; experiment platform负荷持续增长 ,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电力系统结构的不断老化、环保问题、能源利用效率瓶颈以及用户对电能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已成为世界各国电力工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实验室用电安全基本要求(二篇)

实验室用电安全基本要求1.用电安全的基本要素有:电气绝缘良好、保证安全距离、线路与插座容量与设备功率相适宜、不使用三无产品。
2.实验室内电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依据设备使用说明书),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3.在实验室同时使用多种电气设备时,其总用电量和分线用电量均应小于设计容量。
连接在接线板上的用电总负荷不能超过接线板的最大容量。
4.实验室内应使用空气开关并配备必要的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和大型仪器须接地良好,对线路老化等隐患要定期检查并及时排除。
5.不得使用闸刀开关、木质配电板和花线。
6.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视为有电,不能盲目触及。
7.切勿带电插、拔、接电气线路。
8.接线板不能直接放在地面,不能多个接线板串联。
9.电源插座要规范固定牢固;不得使用破损、非标的电源插座;空调应配有专用的空调插座。
10.高压电容器,实验结束后或闲置时,应串接合适电阻进行放电。
11.在需要带电操作的低电压电路实验时,单手操作比双手操作安全。
12.使用电容器时,千万注意电容的极性和耐压,当电容电压高于电容耐压时,会引起电容爆裂而伤害到人。
13.用电设备位置放置要规范,四周不准堆放其他物品(特别是发热类设备),并留有安全消防通道和操作空间。
14.各配电箱、低压柜用电设施四周严禁堆放杂物,并留有0.8-1米的安全距离及操作空间。
15.实验室设备用电的注意事项:A.实验前先检查用电设备,再接通电源;实验结束后,先关仪器设备,再关闭分机电源。
B.工作人员离开实验室或遇突然断电,应切记及时关闭电源,尤其要关闭试验时加热电器的电源开关。
C.不得将供电线缆任意放在通道上,以免因绝缘破损造成短路,发生触电事故。
实验室用电安全基本要求(二)实验室用电安全是确保实验室工作环境安全的重要方面之一。
实验室中需要使用各种电器设备和电源,因此,实验室用电安全是保障实验人员和实验室设备安全的必要措施。
电网实验室设计与施工方案

电网实验室设计与施工方案概述电网实验室是一个用于模拟电力系统运行和研究的实验室。
它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至关重要,以确保实验室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可信。
本文将介绍电网实验室设计的主要考虑因素和施工方案。
设计考虑因素1. 实验室布局电网实验室的布局应根据实验室的功能需求进行合理划分。
不同的实验室区域应有清晰的界限,避免相互干扰。
实验室的主要区域包括高压实验室、低压实验室、控制室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区域。
2. 电力系统电网实验室需要拥有一个可靠的电力系统,以供实验设备正常运行。
电力系统应包括电源接入、配电系统和设备接入等部分。
配电系统应满足实验室电力需求的安全和稳定性要求。
3. 安全与防护在电网实验室设计中,安全和防护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实验室应设置合适的紧急停电系统和火灾报警系统,以应对突发情况。
实验室内部应设置相应的安全标识和防护设施,确保实验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4. 实验设备选型实验设备的选型应根据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需求进行选择。
设备选型时需要考虑设备的可靠性、性能指标和安全要求。
设备应具备便于操作和维护的特点,以提高实验效率和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 环境控制实验室的环境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影响。
因此,电网实验室的设计应包括恒温、恒湿等环境控制设施,以确保实验条件的稳定性。
施工方案1. 建筑和装修电网实验室的建筑和装修应符合电力系统的安全要求。
实验室内部墙壁和地面的材料选择应具备防静电和防爆等特性。
实验室的门窗应具备防火和防爆功能,并配备相应的防火防爆设施。
2. 电力系统施工电力系统施工包括电源接入设备的安装和配电系统的布置。
电源接入设备应根据实验室的用电需求进行选型和安装,确保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配电系统的布置应符合电力安全标准,确保供电的安全和稳定。
3. 设备安装和调试实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是电网实验室施工的重要环节。
设备安装要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和设计方案进行,确保设备的正常安装和运行。
电网实验室设计与施工方案

电网实验室设计与施工方案一、空间规划与布局电网实验室的空间规划与布局是确保实验环境安全、高效运行的基础。
规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功能区域划分:明确实验区、设备存放区、控制室、休息室等区域的划分,并合理规划通道和安全出口。
空间利用率:充分利用空间,合理安排设备布局,减少空间浪费。
环境要求:考虑温度、湿度、噪声、电磁干扰等环境因素对实验设备的影响,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设备采购与配置设备采购与配置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环节,应遵循以下原则:先进性:选择技术先进、性能稳定的设备,满足实验需求。
经济性:在满足实验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采购成本。
兼容性:确保设备之间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便于系统集成。
安全性:设备应符合相关安全标准,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三、电力系统施工电力系统施工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环节,应确保:电源质量:提供稳定、可靠的电源,确保实验设备正常运行。
线路布局:合理规划线路布局,减少电磁干扰和安全隐患。
接地保护:确保设备接地良好,防止电气事故。
四、设备安装与调试设备安装与调试是确保实验室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步骤,应注意:设备安装:按照设备说明书和相关规范进行设备安装,确保设备稳定可靠。
调试与测试:对安装完成的设备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性能达到预期要求。
五、安全措施与标识为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并设置相关标识:安全制度: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人员严格遵守。
安全设施: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应急照明等。
标识设置:在关键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标识和警示标识,提醒实验人员注意安全。
六、培训与操作指导为确保实验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操作设备,应提供以下培训和操作指导:设备操作培训:对实验人员进行设备操作培训,确保他们熟悉设备性能和操作方法。
安全知识培训: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操作指导手册:编制操作指导手册,供实验人员随时查阅。
七、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为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应做好以下日常维护与故障处理工作:定期巡检: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和安全隐患。
微电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微电网实验室建设方案1. 简介微电网是一种以分布式能源资源为核心,具备自主供电、自主负荷、自主运行、自主管理能力的小型能源系统,被广泛用于研究可再生能源集成与应用、能源管理与优化等领域。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的微电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2. 实验室建设目标微电网实验室的建设目标是搭建一个具备完整的微电网系统,能够模拟各种场景下不同能源集成与管理策略的运行。
主要目标包括:•搭建微电网系统模型,包括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储能系统、负荷系统等。
•设计并实现能源管理与优化算法,包括分布式能源资源调度、能量存储管理、电网互联等。
•提供可视化监控与控制界面,方便对微电网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
•进行微电网场景模拟与实验,探索新的能源集成与管理策略,并评估其性能与效果。
•培养学生对微电网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支持。
3. 实验室建设内容3.1 微电网系统模型搭建搭建微电网系统模型是微电网实验室建设的首要任务。
系统模型应包括各种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如太阳能、风力发电等)、储能系统(如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以及负荷系统(如家庭、工业负荷等)。
每个系统应具备模拟真实的工作特性,包括能源生产、储存和消耗等。
3.2 能源管理与优化算法设计与实现能源管理与优化算法是微电网的核心技术之一,该部分的研究工作应基于系统模型的搭建。
根据实验室需求,可以研究不同的算法,如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源协调优化算法、基于强化学习的能源优化算法等。
算法的设计与实现应考虑到系统的实时性和可扩展性。
3.3 可视化监控与控制界面开发为了方便对微电网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实验室应开发一个可视化监控与控制界面。
该界面应能够实时显示微电网系统的运行状态、能源生产与消耗情况、能量存储状态等,并允许用户对系统进行控制命令下发。
3.4 微电网场景模拟与实验微电网实验室应能够模拟不同的微电网场景,并进行相应的实验。
例如,可以模拟微电网与电网互联的情况下的能量交换与调度,或者研究微电网在不同负荷情况下的能源调度策略等。
电力电子试验室技术要求(最终版)

电力电子实验室技术要求编制:校对:审核:批准:日期:目录1.电力电子实验室建设选址 (2)2.建设内容1)电力电子实验室布局 (2)2)电力电子实验室动能要求 (3)(1)电源要求 (3)(2)纯水冷却系统要求 (3)3)电力电子实验室环境要求 (4)3.建设目标 (5)1)高电压试验室 (5)(1)试验内容 (5)(2)试验设备参数 (5)(3)三相交流电源要求 (6)(4)冷却水要求 (6)2)中、低压试验室 (6)(1)建立柔性直流输电背靠背试验系统 (6)(2)直流输电换流阀组件功能试验回路 (7)(3)关键件高电压试验区 (7)(4)高压变频调速装置试验区域 (8)(5)电力电子装置试验区 (8)(6)新建3米半法电波暗室 (8)3)特殊要求 (9)1.电力电子实验室建设选址拟新建的电力电子实验室位于变流器厂房及高功率试验大厅南侧、动力站房以东。
2.建设内容1)电力电子实验室布局电力电子实验室占地面积:7140㎡,长×宽×高:170×42×36(约15)(m ),由高电压试验室、中、低压试验室组成。
电力电子实验室布局图由下图所示: 各试验室面积:试验室总面积:170mX42m=7140m2.高电压试验室:64mX42m=2688m2;换流阀组件功能试验回路:51mX18m+17mX18m=1224m2;柔直背靠背试验系统:36.5mX18m=657m2;高电压试验室控制室面积:8.5mX15m=127.5m2;中、低压试验室控制室面积:10mX12m=120m2;关键件高电压试验区:22mX18m=396m2;电力电子装置试验区:35mX18m=630m2;变频器整机、功率单元试验区:32mX18m=576m2;空心电抗器空心电抗器10k /6kV变压器500kVA变压器图1 电力电子实验室布局图(1)高电压试验室:有效工作高度为30m,总高约36m;依据换流阀单阀试验技术要求(见附件1:换流阀单阀试验技术要求)±1100kV 换流阀单阀悬吊安装后绝缘型式试验最小绝缘距离要求提出高电压试验室有效工作高度;高电压试验室面积:64m×42m=2688m²;(2)中、低压试验室:工作高度为13m,总高约15m;中、低压试验室面积:106m×42m=4452m²;2)电力电子实验室动能要求(1)电源要求10kV三相电源从高功率试验系统10kV/10MVA变压器二次开关柜经电缆沟引入,此时,10kV/10MVA变压器提供的高压电源用于高功率试验系统、变流器厂房、电力电子实验室中的高电压试验室、柔直背靠背试验系统、换流阀组件功能试验回路、电力电子装置试验区和变频器整机试验区。
实验室用电安全操作要求(2篇)

实验室用电安全操作要求1、实验室做强电实验时,必须二人以上方可开展实验。
在实验平台要有警示牌(有电危险)或者警示线。
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有人看守,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断电。
2、已停电的开关柜上必须悬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警告牌。
3、在配电室周围设置醒目的高压危险、请勿靠近警告标志,并标明电压等级。
4、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时,一律认为有电,不能盲目触及。
5、需要带电操作时,必须带绝缘手套或穿绝缘靴。
6、切勿带电插、拔、接电气线路。
7、动力出线的端子在不使用时要用绝缘胶带包好,防止误合闸触电。
8、在进行电子线路板焊接后的剪脚工序时,剪脚面应背离身体特别是脸部,防止被剪下引脚弹伤。
9、高压电容器,实验结束后或闲置时,应串接合适电阻进行放电。
10、在需要带电操作的低电压电路实验时,单手操作比双手操作安全。
11、使用电容器时,千万注意电容的极性和耐压,当电容电压高于电容耐压时,会引起电容爆裂而伤害到人。
12、使用电烙铁应注意:A.不能乱甩焊锡;B.及时放回烙铁架,用完及时切断电源;C.周围不得放置易燃物品。
13、静电防护静电能造成大型仪器的高性能元器件的损害,危及仪器的安全,也会因放电时瞬间产生的冲击性电流对人体造成伤害.虽不致因电流危及生命,但严重时能使人摔倒,电子器件放电火化引起易燃气体燃烧或爆炸,因此必须加以防护.防静电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防静电区内不要使用塑料,橡胶地板,地毯等绝缘性能好的地面材料.可以铺设导电性地板.②在易燃易爆场所,应穿着用导电纤维及材料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手套等.不要穿化纤类织物,胶鞋及绝缘底鞋.③高压带电体应有屏蔽措施,以防人体感应产生静电.⑷进入易产生静电的实验室前,应先徒手触摸一下金属接地榜,以消除人体从室外带来的静电.坐着工作的场合,可在手腕上带接地腕带.实验室用电安全操作要求(2)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时,电源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用电安全,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守以下要求:1. 使用合格的电源设备:在实验室操作中,使用合格的电源设备是确保用电安全的基础。
学校电力实验室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学校电力实验室的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高效运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电力技术人才,特制定本制度。
二、实验室目标1. 保障实验室设施、设备的完好和安全运行。
2.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促进电力学科的发展,为学校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验室管理职责1. 实验室主任负责实验室的全面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制度。
2. 实验员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设备维护和实验教学工作。
3. 学生负责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认真完成实验任务。
四、实验室规章制度1. 实验室进入制度: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佩戴防护用品,不得穿拖鞋、背心等。
2. 实验室安全制度: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确保人身安全。
3. 设备使用制度:实验设备由实验员负责管理和维护,学生按需使用,不得擅自拆卸、改装设备。
4. 实验物品管理制度:实验物品由实验员负责采购、保管和分发,学生按需领取,不得私自带出实验室。
5. 实验报告制度:学生完成实验后,必须提交实验报告,实验员负责审核和存档。
6. 实验室卫生制度:保持实验室整洁,实验前后做好清洁工作,不得乱扔垃圾。
7. 实验室值班制度:实验员负责实验室值班,确保实验室安全、设备正常运行。
五、实验室设备管理1. 设备采购:实验室设备由学校相关部门统一采购,实验员负责设备验收和登记。
2. 设备维护:实验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 设备维修:设备出现故障,实验员应及时上报,由学校相关部门安排维修。
4. 设备报废:设备达到报废标准,实验员负责上报,由学校相关部门处理。
六、实验室安全管理1. 实验室安全检查:定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安全教育: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3. 事故处理:发生安全事故,实验员应立即上报,采取应急措施,协助学校相关部门处理。
七、附则本制度由学校电力实验室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实验室水电要求

一、配电系统1 、每一实验室内都要有三相交流电源和单相交流电源,要设置总电源控制开关,当实验室无人时,应能切断室内电源。
2、室内固定装置的用电设备,例如烘箱、恒温箱、冰箱等,如果是在实验进行中使用这些设备,而在实验结时就停止使用的,可连续在该实验室的总电源上;若实验停止后仍须运转的,则应有专用供电电源,不至于因切断实验室的总电源而影响其工作。
3 、每一实验台上都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电源插座,至少要有一个三相插座,单相插座则可以设2—4个。
这些插座应有开关控制和保险设备,以防万一发生短路时不致影响整个室内的正常供电。
插座可设置在实验桌上或桌子边上,但应远离水盆和煤气、氢气等喷嘴口,并不影响桌上实验仪器的放置和操作地位。
有的实验室将插座安装在实验桌下面的插座内或柜子内的,这种安装位置在使用上很不方便,以不采用为好。
4、在实验室的四面墙壁上,配合室内实验桌、通风柜、烘箱等的布置,在适当地位要安装多处单相和三相插座,这些插座一般在踢角线上面,一使用方便为原则。
5 、化学实验室因有腐蚀性气体,配点导线以采用铜芯线较合适。
物理实验室则可以采用铝芯导线。
至于敷线方式,以穿管暗敷设较为理想,暗敷设不仅可以保护导线,而且使室内整洁,不易积尘;并使检修更换方便。
一般地说,化学实验室使用的电气设备容量较小,物理实验室使用的电气设备容量较大。
当实验室正式使用以后,发现共电容量不够大,因此在对实验室的供电设计中必须在供电容量方面留有余地。
配电系统包括了所有实验室内部的使用电源。
1、1电源:220V,380V两种;1、1、1 220V主要用于所配置220V电源的仪器设备使用及电源插座、照明、排风风机、电动风量调节系统。
1、1、2 220V电源布线预留位置根据仪器设备及操作人员使用要求来确定。
2、实验室的电线要求2、1严格按国标(GB-5023-97)标准选择电线。
2、2电线截面积在2.5~6平方毫米的标准内选用。
2、3动力电源所选择的电线,必须是三相五线,并符合国家规定接线标准。
基于储能变流器的微电网并/离网无缝切换的研究

基于储能变流器的微电网并/离网无缝切换的研究智能微电网凭借着将分布式电源灵活可靠的接入大电网以及解决了传统电网的一些弊端的优势已经成为智能配电网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
智能微电网的的关键作用是具有并网与离网的无缝切换功能,保证大电网断电时,系统中的关键负荷不断电。
以铅酸电池作为主控制单元,通过储能换流器PCS来实现微网系统的并网/孤岛运行模式的无缝切换。
借助实验的结果以及电压的波形验证了无缝切换的正确性。
标签:智能微电网;P-Q模式;V-F模式;儲能换流器;无缝切换0 引言近年来,随着电力系统的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分布式发电技术越来越多的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
分布式电源通过微电网以可控单元形式接入大电网是分布式电源被有效利用的最佳方式[1]。
智能微电网是指由分布式电源、储能装置、负荷、能量转换装置、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合成的一个小型发配电系统,它是一个能够实现自我保护、控制和管理的自治系统。
智能微电网具有的一个特点是存在两种运行方式,一种是在交流大电网下的并网运行,另一种是在没有大电网或者大电网断电时独立运行。
为了保证负荷在这两种运行状况下不受影响,更好的体现微电网的意义,智能微电网应做到并/离网转换的无缝切换。
所谓的无缝切换,就是指在整个切换过程中的微电网的电压和频率在智能微电网运行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2-3],能够保证对重要负荷进行不间断的供电。
本文通过储能变流器PCS 的两种不同的控制策略来实现对微电网的无缝切换,储能变流器在并网运行时是有功无功控制模式(P-Q模式),在独立运行时是电压频率控制模式(V-F 模式),本文以沈阳工程学院智能微电网实验室的风光储一体的微电网实验室作为平台,通过储能变流器PCS采集并网点处的电压、频率的同期和开关的开断,从而实现并/离网的无缝切换。
1 并网运行的控制策略(P-Q运行模式)并网运行策略即P-Q运行模式,在与电网并网模式下,储能换流器依靠电网所提供电压和频率的刚性支撑,这时电网中的负荷波动、电压和频率的扰动都由大电网承担;分布式电源不需考虑电压和频率调节,即PQ控制模式[4]。
2024年实验室用电安全操作要求

2024年实验室用电安全操作要求一、引言实验室用电是实验室运行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
为了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实验室用电安全操作要求,以指导实验室工作人员正确、安全地使用电气设备。
二、一般要求1.实验室用电设施必须经过合格机构的验收,并配备专业维修人员。
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有关电气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2.实验室用电设施应定期进行巡视、维护和保养,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设有专门的巡检人员,定期检查各项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3.实验室电气设备的安装、维护、维修和更换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
非专业人员严禁擅自操作电气设备。
4.实验室用电设施的保护措施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设备周围必须设有明显的标志和警示标识,以便提醒人员注意电气设备的安全。
三、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要求1.电气设备的安装(1)实验室各种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合理布线,保证电源和配电装置的可靠性。
(2)对于新安装的电气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试运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
(3)实验室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遵循强电弱电分离的原则,确保数据信号和电力之间的有效隔离。
2.电气设备的接地(1)实验室电气设备必须进行正确的接地处理,保证设备的安全使用。
接地电阻应符合相关要求,定期检测接地电阻值是否合格。
(2)实验室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必须专用,严禁使用其他线路代替。
接地线的接地端子应固定可靠,不得出现松动、脱落等情况。
3.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1)实验室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应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要求。
(2)设备的清洁工作应定期进行,保持设备的干净整洁,并保持通风通畅。
(3)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停机并通知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4.电气设备的操作安全注意事项(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操作电气设备时必须佩戴绝缘手套或使用绝缘工具。
建立电力系统电能综合实验室的必要性,电力系统论文_1346

建立电力系统电能综合实验室的必要性,电力系统论文摘要:随着电力系统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部门对电能计量和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沈阳工程学院结合电力技能型的人才培养方向,建立了教学、职业鉴定、科研、社会服务四位一体的电力系统电能综合实验室,提出了具体构建方案和运行管理机制。
一、建立电力系统电能综合实验室的必要性随着中央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决策,装备制造业、钢铁业、石油石化等工业用电大户又重新焕发了生机,电力工业发展前所未有地驶向快车道,电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电网内部与电网之间的电能开始了大规模生产与交换,电力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所以电力部门和用户对电能的意识逐渐增强,电能质量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电能质量的优劣,电能计量的准确性,是衡量电网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供电系统的经济合理与安全可靠,关系到供电公司与电力用户之间贸易结算的准确公正。
我国在电能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电能质量主要体现在与标准值的偏差,如谐波畸变、断电、过电压或欠电压、电压暂降和浪涌、瞬变等;电能计量具体体现在窃电、远程自动抄表、大宗用户冲击负荷和谐波源用户对计量的影响、线路损耗、互感器准确度等级太低、无计量专用互感器二次绕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电压降超差等,所以更好地对电网进行控制与管理,实时可靠的对电能质量进行监控和分析,不断提高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精度,已经成为各供电公司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实现电力系统全面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工程学院供用电技术专业是国家级教改专业,辽宁省高职高专品牌示范专业,着重培养电力应用技术型人才,紧抓市场脉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为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对供电公司、自动化仪表厂商对电能技术人才的调研,大胆改革,建立电力系统电能综合实验室,建成后不仅增加了电类专业的实验实训项目,还可以成为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验平台,提高了学院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综合实力,尤其是电能新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所以建立电力系统电能综合实验室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是沈阳工程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之一。
该实验室组建于2012年,包括“电网节能与控制”、“智能微电网”和“智能电网全数字仿真”3个实验室,现有高层次人才2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共1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共12人。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聚焦电网节能与控制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以电力、新能源、控制、通讯等多学科交叉为基础,以保障电网安全运行、降低电网损耗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通过自主创新,重点开展电网节能与控制、新能源发电与并网、微电网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已取得国际先进的突破性成果。
辽宁省电网节能与控制重点实验室联合辽宁省电力公司,以汇聚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为目标,围绕重点优势产业和优先发展领域,开展研发、重大科技攻关,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共性、基础性、关键性和前瞻性的科技问题,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能源电力事业,带动智能电网与新能源科技的协同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工程学院智能微网实验室技术要求沈阳工程学院2011年9月目录1.总则 (2)2.工作范围 (3)3.环境条件及工程条件 (4)4.工程简介 (4)5.基本技术条件 (8)6.屏体要求 (31)7.招标设备规范 (33)1.总则1.1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沈阳工程学院微电网实验室工程的技术功能、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投标文件应在不泄露投标商的技术机密、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描述其研发思路、关键技术以及解决方案、控制系统的架构、软硬件实现方案等。
1.3 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应提供符合IEC、GB最新版本的标准和本规范书要求的系统和优质产品。
1.4 本技术规范经甲、乙双方确认后作为智能微网实验室购置商务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商务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5 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6投标文件应结合实际投标设备情况,制订智能微网实验室集成技术方案;同时,投标文件应提供招标范围内主要设备的详细技术资料、技术参数等。
1.7 应遵循的主要现行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技术规范中引用而构成本规范的条文。
下列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技术规范的各方应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
GB/T 19939-2005 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UL 1741:1999 独立电力系统用逆变器、变换器、控制器IEEE 1547:2003 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进行互连的标准IEEE 1547.1:2005 分布式电源与电力系统的接口设备的测试程序IEC 62116 光伏并网系统用逆变器防孤岛测试方法GB/Z 19964 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5543 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3981 风力机设计通用要求GB 50059 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GB 50061 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GB 12325 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4549 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 12326 电能质量电压波动与闪变IEC60726 《干式电力变压器》GB/T10228 《干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1094-1996 《电力变压器》GB6450 《干式电力变压器》GB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5273-85 《变压器、高压电器和套管的接线端子》GB7328 《变压器和电抗器声级测定》GB7449 《电力变压器和电抗器的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试验导则》GB156 《标准电压》GB191-90 《包装贮运标志》GB10237 《电力变压器绝缘水平和绝缘试验外绝缘的空气间隙》JB2426 《发电机和变电所自用变压器》ZBK41003-1988 《三相树脂绝缘干式电力变压器的技术条件》GB/T17211 《干式电力变压器负载导则》2.工作范围2.1 供货范围投标商应按本技术文件的要求,负责智能微网实验室的设备供货、控制策略研究及软件功能开发、设备运输、设备安装、调试,并双方共同完成系统功能的测试试验。
投标商提供的技术方案、应用层软件开放、设备、材料和服务应包括下列内容,但不限于此:●系统集成方案。
●集中控制器控制策略方案。
●储能系统控制策略方案。
●微网实验室监控系统。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
●智能家居展示。
●汽车充放电管理系统。
●设计图纸资料。
●专用维护设备和工具。
●系统集成服务。
●操作和维护人员的培训。
●试验和交付。
●包括使用说明书和维护手册在内的文件。
3.环境条件及工程条件3.1环境温度:-20℃-- +40℃3.2 日平均相对湿度:小于95%,月平均相对湿度:小于90%3.3 绝对湿度: 12.1hpa3.4相对湿度: <85%3.5 抗震能力:水平加速度:0.2g垂直加速度:0.1g3.6 海拔高度:2000m3.7 防护等级:IP30 级3.8 环境磁场: <400A/m4.工程简介4.1工程背景当前,以能源多元化、清洁化为方向,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能源战略转型为目标,以清洁能源和智能电网为特征的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全球范围推进。
该智能微网实验室建设地点位于沈阳工程学院电气系实验楼内,主要提供微电网关键技术的控制技术和试验研究,为新能源发电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同时给学生学习新能源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控制策略等智能电网新技术提供平台支撑。
4.2建设目标本实验系统重点对基于逆变电源技术的微网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包括微网主从控制技术和对等控制技术。
4.3建设方案框架4.3.1试验系统框架本方案所描述的实验系统可用在新能源发电系统及微电网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充电汽车充电等科学研究的实验方面。
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利用楼顶建设发电峰值容量20kWp的单晶硅平板光伏发电系统(分成9路2.5kW并网系统);利用地面安装具有微风启动、轻风发电特点的5kW小型风力发电系统3台,形成安装容量为15kW的小型风力发电系统;建设25kW/50kWh胶体电池+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一套),建设25kW/30kWh胶体电池+超级电容储能系统(一套),分别用于两段母线;建设可变灵活接线系统,可以适用于微电网主从控制技术、对等控制技术的研究;系统配置变频器、20kW风力光伏测试仪器可以模拟风速、光照曲线,完成系统功能测试;同时系统增加20kW调节负载(RCL),满足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测试;部署包含了二次测控保护、通讯与数据采集在内的设备和微电网集中管理系统,实现与供电网络的协调运行,最终建成一个包含智能配电、风、光、储、微多种智能电网要素结合的实验的系统;建设包括智能家电控制系统、灯光情景控制系统、可视对讲系统、智能安防系统的智能家居样板间;建设包括充电桩、充电站监控系统在内的充电汽车充电系统。
2kW 光伏逆变器汇流箱2kW 光伏逆变器汇流箱...交流接入柜风机逆变器风机控制器5kW 风机风机逆变器风机控制器5kW 风机...智能开关柜2kW 组件2kW 组件共9个共3个PCS胶体、电容50KW25KW/hUPS 三网合一小区管理智能家居改造用电线路充电站交流充电桩400V智能开关柜负荷一负荷二负荷三交流充电桩400V380V 电网侧主控柜测控柜微电网管理智能家居管理充电站管理主控台断路器PV 模拟器发电侧用电侧PCS 胶体、电容30KW25KW/hPV 模拟器变频器20kW RCL 可调模拟负载图4-1 智能微电网实验室系统组成本实验系统重点对基于逆变电源技术的微网系统的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包括微网主从控制技术,及预留对等控制技术研究的功能扩展。
微网试验采用可变结构,系统结构如图4-1所示。
静态开关K 2F6F51级10kW 固定负荷50KW PCS快速开关 K1电缆L1电缆L2M220KW PV 模拟器+变频器F10F920KW 模拟负载K2K3L3K4电缆M1M3电容、胶体快速开关F72级10kW 固定负荷F83级10kW 固定负荷F13路5kW 风机F23路2.5kW 光伏F33路2.5kW 光伏F43路2.5kW 光伏电容、胶体30KW PCS同期功能并离网装置负荷控制装置F 11图4-2微网试验系统结构及其变型系统图该微网实验系统的功能如下:1)微网与本地电网之间联络线上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功率波动,本试验系统可进行联络线功率控制研究,分别对L1、L2和L3联络线上的功率进行控制;2)能够对基于逆变电源技术微网系统的各种主流控制方法进行验证,包括微网主从控制技术,及预留对等控制技术研究的功能扩展。
3)研究适用于分布式能源微网系统并网及微网自主稳定运行的发电单元控制理论,提出基于分布式测量的功率、电压和频率的分布式控制策略,实现微网快速无缝地连接或独立于电网系统稳定运行、同时有功和无功功率可以独立控制,以满足负载的动态需求。
4)微网与外部电网接口快速切换方法。
研究在外部电网故障条件下,快速检测出外部电网故障及判断算法,提出微网与外部电网接口快速切换控制算法,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微网与外部电网快速分离。
5)防逆流控制。
防逆流控制在分布式电源发电大于负荷用电时实现零功率交换控制,实现分布式发电并网不上网的功能。
6)自动电压无功控制。
微电网能通过自动电压无功控制模块保证微电网内部的电压质量,实现无功功率的就地平衡,确保电压在合格范围内。
7)调度交换功率控制。
在并网运行方式下,配电网可根据经济运行分析、需求侧管理分析等,给各个微电网下发交换功率定值以实现整个配电网最优运行。
8)储能充放电曲线控制。
根据负荷曲线制定储能充放电曲线,依靠储能充放电实现用电负荷的消峰填谷。
9)调度交换功率紧急控制。
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生地震、暴风雪、洪水等意外灾害情况)或在大电网用电紧张需大范围拉闸限电时,微电网作为配电网的后备电源向配电网提供有力支撑。
微电网能量管理系统支持在保证微电网内部重要负荷用电的前提下,实现对配电网的紧急援助。
10)配网联合调度。
微电网集中管理系统具有与配电调度中心交互信息的功能,能将微电网公共连接点处的并离网状态、交换功率上送调度中心,并可接受调度中心对微电网的并离网状态的控制和交换功率的设置。
11)微电网经济运行控制。
微电网在并网运行时,在保证微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以全系统能量利用效率最大和运行费用最低为目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多能源互补发电,保证整个微电网的经济最优运行。
5.基本技术条件5.1.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5.1.1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标准与规范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及集成建设须满足以下相关标准:《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设计鉴定和定型》 GB/T 9535《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 GB/T18479《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低压直流电源设备的特性和安全要求》 GB1747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71《光伏器件》 GB6495《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17626《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DL/T620《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 DL/T62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32-82《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 GB/T 19939-2005《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 GB/T 20046-2006《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 GB/Z 19964-2005《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 4208《半导体变流器应用导则》 GB 3859.2-1993《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试行)》上述标准、规范及规程仅是本项目的最基本依据,并未包括实施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标准、规范和规程,并且所用标准和技术规范均应为合同签订之日为止时的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