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教版(上海)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Q
反应前质量(g)1810221
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
A.反应物是X和Y,生成物是Z和Q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Q可能是催化剂
C.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
D.反应后Q的质量为24g
2.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kg ,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kg。

若以一个硫原子质量的1/32 做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32m/(m-n)
B.32n/(m-n)
C.32n/(3n-2m)
D.32n/(3m-2n)
3.将过氧化氢溶液平均分成两等份a和b,只向b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另一份微微加热。

则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象正确的是()
A.B.
C.D.
4.气体由CH4、C2H4、C2H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气体可能含有CH4
B.该气体可能是由C2H4和C2H2组成
C.该气体- -定含有C2H4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2
5.如图所示为硫化氢(H2S)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硫、氢元素质量比为1:2
B.丙代表的是纯净物
C.34g硫化氢完全燃烧至少需48g氧气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2:1
6.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7.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4312110
反应后质量(g)4406X
A.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一种
C.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
D.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5:2
8.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列于下表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O2H2O CO2W
反应前质量(g)36428
反应后质量(g)422x0
A.x的值为22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W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W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
9.我国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作为生活燃料。

以下实验流程是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探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焦炉煤气可能含有 CO
B .X 、Y 都是碳酸钙
C .上述流程中可能有化合反应发生
D .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 CO 2 和 CH 4
10.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关于该示意图表示的化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常温下一定能发生
B .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2:1
C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没有发生改变
D .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改变
11.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时刻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图中a 、b 、c 、d 分别表示相应物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可能是催化剂
B .丁是反应物
C .甲和乙是反应物
D .乙是生成物
12.硅(Si )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工业上制取粗硅的化学方程式为:
2
SiO +2C
Si+2CO 高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B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
C .在此反应中硅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D .该反应体现了碳的可燃性
13.某化合物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且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26,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 2H 2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92.3%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13.2g二氧化碳
D.5.2g该化合物与6.9g酒精(C2H5OH)含有等质量的碳元素
14.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等于10B.该化学反应为分解反应
C.丙一定为催化剂D.b等于12
15.一质量的某物质充分燃烧,消耗64gO2,同时生成了44gCO2和36gH2O,则该物质中()
A.只含有碳元素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16.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 )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17.以下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
18.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
19.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能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效果的是() A.B.C.
D.
20.一瓶无色透明的液体,经过分析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那么这瓶液体()
A.一定是化合物B.一定是混合物C.可能是化合物D.可能是单质21.与碳元素一样,氢元素也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依次称为氕[piē]、氘[dāo]、氚
[chuān],分别用符号H、D、T表示,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依次为0、1、2。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氕、氘、氚三种原子核外均只有一个电子
B.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2倍
C.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
D.化学式为HD的物质属于化合物
22.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C.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23.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O— 3个氧元素B.H— 1个氢分子C.K— l个钾原子D.Ca+2— 1个钙离子25.为了能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常在煤气中加入少量有特殊气味的乙硫醇(C2H5SH)。

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可以充分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煤气是化合物
B.煤气燃烧不会污染空气
C.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8
D.该反应中消耗的O2与生成的X的质量比为9∶4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实验装置图中图1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三条曲线变化如图2所示。

(1)X曲线表示的是_____(填“温度”或“氧气的浓度”)。

(2)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2中BC段气压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

(3)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前实验后
测量项目烧杯中水的体积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
体积/mL80.046.4126.0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列出计算式即可)。

(4)若测得的实验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_;②________。

27.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得到氨水。

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抽取氨气。

根据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彬彬用A、E组合装置制取氧气,小林说还能用A和C组合,用E或C收集气体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3)制取氨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氯化铵+熟石灰氯化钙+氨气+水。

则制取并收集氨气,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4)实验室如果要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填字母)。

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

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

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6)氨气在纯氧中反应的化学方程是4NH3+3O2 2N2+6H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
补充完整_____。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推断题A、B…H八种物质,有下图所示关系:其中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G为淡
黄色固体,H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试推断:
(1)请你根据上述信息,回答:D的化学式为________, H的名称为______,B在反应②
中的作用:_______.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①_____________;
(3)如果反应②中的条件是加热,则反应②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
29.已知A~E是这半个学期化学学习中涉及的几种物质,其中B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的气体,C、D的组成元素相同,E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
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其中“→”表示物质间能转化,“—”表示物质间
能反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________;
(2)说出物质A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A~F为初中常见物质,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省略)。

其中E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F 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请回答:
(1)B物质呈固态时俗称_____,写出它的任意一个用途_____。

(2)反应③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

反应④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若A是白色固体,C是气体,则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表中数据可知: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则可推测X是反应物,Y、Z、Q是生成物.
A、反应物是X,生成物是Y、Z和Q.故选项错误;
B、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三种,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因为X是反应物,Y、Z、Q是生成物,故“Y、Z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不一定与X中元素种类相同”.故选项错误;
D、根据18g+10g+2g+21g=0g+12g+15g+待测,则待测=24g.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判断,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得,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kg ;
1个硫原子的质量为:nkg-(m-n )kg×2=(3n-2m )kg , 相对原子质量标准(一个硫原子的质量的132)即3n-2m 32
kg , 氧的相对原子质量=()3n-2m-n
m 132

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所以,二氧化硫的相对分子质量=32+
()3n-2m-n
m 132⨯×2=32n 3n-2m 。

故选:C 。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不是从一开始加热就产生氧气,错误;
B 、质量相等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完全反应后收集到的氧气的量应该是相等的,与催化剂没有关系,错误;
C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正确;
D 、加入催化剂反应速度要快,但生成的氧气的量相等,过氧化氢要加热到一定温度才能放出氧气,本试题考察的是反应时间,故应从最开始就有氧气生成,错误。

故选C 。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CH 4、C 2H 4、C 2H 2分别在氧气中燃烧都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已知气体由CH 4、C 2H 4、C 2H 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那么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与生成的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29:1:14418
=,得出CO 2中碳原子个数与H 2O 中氢原子个数比为1:2。

CH 4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4,C 2H 4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2,C 2H 2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为1:1。

由此推出,该气体的组合满足碳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1:2的有以下三种:1、只由C 2H 4组成;2、由CH 4、C 2H 2二种组成;3、由CH 4、C 2H 4、C 2H 2三种组成。

【详解】
A 、该气体可能含有CH 4,例如,由CH 4、C 2H 2二种组成的气体和由CH 4、C 2H 4、C 2H 2三种组成的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都为22:9,符合题意;
B 、气体是由
C 2H 4和C 2H 2组成,气体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不等于1:2,不符合题意;
C 、气体不一定含有C 2H 4,例如,由CH 4、C 2H 2二种组成体中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等于1:2,不符合题意;
D 、该气体可能同时含有CH 4、C 2H 2、C 2H 2,它们的碳原子与氢原子个数比也等于1:2,不符题意。

故选A 。

【点睛】
本题由生成物的质量比,推测反应物的物质可能组合,难度较大,要通过宏观质量转化为微观原子个数比来推测物质可能组合。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硫化氢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22222SO H S+3O +2H O 点燃;
A 、甲是硫化氢,硫、氢元素的质量之比=32:(1×2)=16:1,故选项A 不正确;
B 、丙中含有多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B 不正确;
C 、设34g 硫化氢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是x
22222H S+3O 2SO +2H O
6896
34g
x 点燃 6896=34g x
X=48g
故选项C 正确;
D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选项D 不正确。

故选:C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A 正确;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B 正确;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大,故选项C 不正确;
D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故选项D 正确。

7.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由表可知,反应前后,甲物质的质量不变,因此,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由表可知,反应前后质量变化:乙增加9g,丙减少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原则可得,丁增加15g-9g=6g,由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由选项B可知,该反应反应物有一种:丙,生成物有两种:乙和丁,符合“一变多”化合反应条件,丙物质一定属于化合物,选项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由选项B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乙增加9g,即该反应生成了9g乙,丁增加15g-
9g=6g,,即该反应生成了6g丁,因此,参加反应的乙、丁质量比为9:6=3:2,选项说法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是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方面的题目,解题关键是:掌握反应物越反应越少,生成物越生成越多,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等原则,该题属于中考的热点题目,可在选择题、填空题中出现,考查形式较为灵活,注意仔细审题。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36g+4g+2g+8g=4g+22g+x+0g,x=24g。

【详解】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36g+4g+2g+8g=4g+22g+x+0g,x=24g,则x的值为24,故A不正确;
B、反应前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水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为生成物,W的质量减少,为反应物,生成物是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不正确;
C、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2
22g100%=6g
44
⨯⨯,生成的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2
18g100%=2g
18
⨯⨯,2g+6g=8g,则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C不正确;
D、W的质量为8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g
100%
8g
%
=75
⨯,故D正确。

故选D。

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质量会减小,生成物质量会增多。

9.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焦炉煤气点燃后产生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可能含有 CO;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焦炉煤直接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白色沉淀X是碳酸钙,焦炉煤气点燃后产生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白色沉淀Y 是碳酸钙;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上述流程中干燥后的气体点燃,产生水雾,可能是混合物气体中,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可能有化合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 CO2、可能有甲烷、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从看图得信息和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方面分析。

【详解】
A、该示意图中没有写明反应条件是什么,所以无法确定该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发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B、参加反应的“”和“”分子个数比是3:1,故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发生改变,故符合题意;
D、反应前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反应后元素以化合物形式,故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点睛】
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分子的种类的变化;分析反应的类型及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

1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反应前甲由70%变到了42%,减少了28%,第三个饼状图中b=100%-40%-10%-42%=8%,所以乙由14%变到了8%,减少了6%,丙由6%变到了40%,增加了34%,丁在反应前和反应过程中都是10%。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少,生成物在化学
反应过程中质量增加,可以确定的是甲和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该反应可以写成甲+乙→丙,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什么都不是。

【详解】
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是反应物不是催化剂,故选项错误;
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什么都不是,故选项错误;
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是反应物,故选项正确;
D、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乙是反应物不是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硅元素比氧元素少,故选项A 不正确;
B、该反应是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是置换反应,故选项B正确;
C、硅元素在反应前的化合价是+4价,反应后的化合价是0,化合价降低,故选项C不正确;
D、碳夺取了二氧化硅中的氧元素,体现了碳的还原性,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1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C2H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24:2=12:1,该化合物的化学式量为:12×2+1×2=26,该选项说法正确;
B、该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
100%
26
⨯=92.3%,该选项说法正确;
C、3.9g该化合物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
2412
3.9g
2644
⨯÷=13.2g,该
选项说法正确;
D、5.2g该化合物、6.9g酒精中碳元素质量分别为:
24
5.2g
26
⨯=4.8g、
24
6.9g 3.6g
46
⨯=,因此碳元素质量不相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1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12+26+3=a+3+28,a=10,正确;
B、由表可知,甲物质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乙物质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丁物质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故该反应为化合反应,错误。

C、丙物质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错误;
D、反应前后甲物质的质量减少了12g ,乙物质的质量增加了28g,故反应中甲、丁物质的实际质量比为12:28=3:7,当甲物质由12g变为9g时,实际质量减少了3g,故乙物质的质量应该增加7g,b等于7,错误。

故选A。

15.B
解析:B
【解析】
生成物中有碳、氢、氧元素,故某物质中一定有碳元素和氢元素,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44g×32
44
=32g,36gH2O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g×
16
18
=32g,故生成物中氧元素
的质量为32g+32g=64g,反应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也是64g,故说明某物质中不含有氧元素,故该固体中只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B。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装置漏气时会浪费药品,故A正确;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B 正确;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C正确;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试管内的气压降低,水槽中水会倒流到试管中,引起试管的炸裂。

故D错误。

故选D。

17.B
解析:B
【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所以说法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所以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雾,所以说法错误.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所以说法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现象与结论的区别.
1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加热高锰酸钾生成氧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断增大,反应完成,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不正确;
C、向一定量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从零开始不断增多,但不会一直变大,当碳酸钙反应完毕,二氧化碳的质量不再变化,故选项不正确;
D、通电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所以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得到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10∶5=2:1,故选项正确。

1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A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干燥管中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反应,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B装置中没有办法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分离,故不能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错误,符合题意;
C、C装置中可以通过抽拉铜丝控制大理石与稀盐酸的接触与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D装置中可以通过开关止水夹控制试管内的气压,从而控制大理石能否与稀盐酸接触,故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只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水或者双氧水,也有可能是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故此题选C。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组成方面的知识,解答类似题目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

2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氕、氘、氚三种原子的电子数都是1,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质子数,一个氘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一个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1,所以一个氘原子的质量约为一个氕原子质量的2倍,正确;
C、原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氕、氘、氚三种原子的电子数都是1,氕、氘、氚三种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正确;
D、H、D都属于氢元素,化学式为HD的物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单质,错误。

故选D。

22.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分子总在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冰中的分子仍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C、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是因为水分子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在受压时间隔变小,所以,气体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

故解释正确;故选B。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23.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高锰酸钾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解放出氧气,当完全分解后不再放出氧气,故A正确;
B、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氧气,剩余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故B 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分解放出氧气,未反应时物质的种类是一种,开始反应时固体物质的种类是三种,当完全反应后固体物质的种类是两种,故C正确;
D、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放出了氧气,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减小,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要减小。

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图像信息题解题时要注意三个点:起点、趋势点、拐点。

24.C
解析:C
【解析】
A. 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3O— 3个氧原子;
B. H— 1个氢原子;
C. K—微观表示l个钾原子;宏观表示钾元素,或金属钾;
D. 离子符号书写: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Ca2+— 1个钙离子。

选C
25.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