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补偿的洞庭湖区研究现状
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瓶颈及对策
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瓶颈及对策洞庭湖区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湖南、江西、安徽和湖北四省的交界处。
洞庭湖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是湖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洞庭湖区的农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瓶颈和挑战。
1.水资源短缺:洞庭湖区的农业生产严重依赖于洞庭湖的水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湖泊水质受到污染,湖水水量也在不断减少,导致农业灌溉困难,影响农业生产。
2.湿地退化:洞庭湖周边的湿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人为破坏,湿地退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3.土壤质量下降:过度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洞庭湖区的土壤质量下降,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4.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洞庭湖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缺乏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模式,导致了农业发展的局限性和脆弱性。
二、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对策:1.加强水资源管理:政府应该加大对洞庭湖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湖泊的污染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湖泊水质和水量,保障农业灌溉和生产水源。
2.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大对洞庭湖周边湿地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推动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保障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推动绿色农业:鼓励农民采用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采用有机种植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模式,保护土壤质量和农产品安全。
4.多元化农业产业:政府应该多措并举,鼓励农民开展多样化的农产品种植和养殖业,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产业,提高农业产业的多样性和竞争力。
5.加强科技支撑:加大对洞庭湖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6.促进农业深加工: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和农户开展农产品的深加工和价值提升,推动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提质增效。
洞庭湖区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民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洞庭湖这一宝贵的生态资源,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良性互动。
洞庭湖水污染情况调研报告
洞庭湖水污染情况调研报告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也是湖南省的重要天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区。
然而,近年来洞庭湖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威胁着湖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为了了解洞庭湖水污染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我们首先对洞庭湖周边的一些村庄和城市进行了走访,了解当地居民对水质的感受和了解。
通过与一些村民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洞庭湖水质的变化非常明显,以前清澈见底的湖水现在变得浑浊,水质差别日益加大。
一些村民表示,他们以前可以直接从湖中取水饮用和洗漱,但现在不得不购买矿泉水,甚至不敢再进入湖中游玩。
其次,我们通过采样和实验,对洞庭湖水质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湖水中的重金属、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污染物的浓度较高,超过了国家和地方的环境标准。
其中,重金属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尤为严重,不仅会对湖中的鱼类和水生植物造成直接的伤害,还会通过食物链的方式传递给人类,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进一步调查发现,洞庭湖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周边城市和农村的工业废水和农业面源污染。
一些工厂的废水直接排入湖中,未经任何处理。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农田的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活动,这些农业化学品往往随降雨水冲刷到湖中。
针对洞庭湖水污染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水资源管理。
加大对洞庭湖水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2.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对湖泊的影响。
3.加强工业废水处理。
对周边工业企业进行严格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合理的废水处理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监督。
4.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加大对水污染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违法排污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罚。
5.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大家保护洞庭湖水资源,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之,洞庭湖水污染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湖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
西洞庭调研报告
西洞庭调研报告引言西洞庭,古称金口、湖口,在湖南省岳阳市境内,是洞庭湖的一部分。
此次调研旨在了解西洞庭的地理环境、生态状况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情况,为进一步保护西洞庭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一、地理环境西洞庭位于东经11315´至11340´,北纬2855´至2915´之间,总面积约2500平方公里。
其地势平坦,湖泊众多,水网纵横交错,区域内有不少小河流注入湖泊,洞庭湖与西洞庭相连。
该地区气候湿润,年平均降雨量约为1100毫米,日照充足,气温适宜。
二、生态状况1. 湿地生态西洞庭地区拥有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其湿地类型丰富多样,包括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河口湿地等。
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湿地植被生长良好,水面上覆盖了大量的浮萍和野生花卉。
2. 动植物资源调研期间,我们记录了湖泊中的各类动植物资源情况。
西洞庭是候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都有大批候鸟在这里栖息和繁衍。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珍稀的濒危动物,如中华鲟、白鱀豚等,这些物种的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3. 水质状况通过对西洞庭湖水的采样测试,我们发现其水质普遍较好,无明显污染。
这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定的生活水源,并提供了优质的养殖资源。
然而,我们也发现湖岸附近的工业废水排放问题值得关注,并建议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
三、当地居民生活情况西洞庭地区的当地居民主要以农业和渔业为生,他们依托丰富的湖泊资源养殖鱼类和虾类,创造了可观的收入。
同时,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当地居民的交通和通讯设施相对较为薄弱。
为了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过改善交通网络,提高通讯设施的覆盖率,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
同时,为了保护当地的湿地生态,我们还建议居民加强环保意识,避免乱倒垃圾和污染湖泊水体。
通过加强环境宣传和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可以为西洞庭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洞庭湖治理的调查与思考人给水让路水给人出路
洞庭湖治理的调查与思考人给水让路水给人出路第一篇:洞庭湖治理的调查与思考人给水让路水给人出路洞庭湖地区是指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湘、资、沅、澧四水控制站以下,跨湘鄂两省的广大平原、湖泊水网区,总面积为18780平方公里。
洞庭湖地区土质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麻、蚕桑、水产基地。
两千年以前,洞庭湖只是岳阳君山附近的一块小水面。
由于长江泥沙的大量涌入,长江以北的云梦泽调蓄能力逐渐消失,洪水南移,致使洞庭湖逐渐扩大,南连青草湖、西吞赤沙湖。
全盛时期,也就是1640年至1825年间,湖面约6000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
沧海桑田,随着洪水和泥沙的不断淤积,加之人类无节制的开垦,现在的洞庭湖湖面只有2625平方公里了。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永远留在了《岳阳楼记》里。
实现洞庭湖的人水和谐,是千百年来湖区百姓的不懈追求。
洞庭湖安澜,则湖区百姓安。
人给水让路:是尊重自然规律,是实现洞庭湖人水和谐的前提把洞庭湖治理好是祖祖辈辈的心愿,更是当代人的责任。
要实现洞庭湖的人水和谐,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协调的治理方针,坚持山、水、江、湖治理的结合。
治湖与治山相结合。
从洞庭湖的情况来看,多年来我们采取“深挖泥、高筑堤、强排涝”的办法治理洞庭湖,起到了抵御洪水的作用,效益是显著的。
这是对付现有泥沙的有效办法。
但是由于长江上游和湖南省境内“四水”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有近1亿立方米泥沙淤积在洞庭湖,湖洲面积以每年6万亩的速度增加,并生芦苇,致使湖床不断抬高,湖面不断萎缩。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底平均每年淤高0.03米,其中西洞庭湖区每年淤高0.07米,澧水尾闾的七里湖已淤高了13米,变成了七里山。
由此看来,治湖必须与治山紧密结合起来。
近年来,湖南省要求25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并且长期实行封山育林、封山植树,使森林覆盖率由51.4%提高到55%。
治湖与治河相结合。
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新墙河对洞庭湖来说,突出的问题是防洪库容不够。
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
课程:环境经济学班级:xx题目: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组员: xx(14%)目录1、洞庭湖简介(图1-1和1-2) (4)2、洞庭湖的作用(图2-1和2-2) (5)2、1生态服务功能 (5)2、2具有超强的调蓄洪水和气候调节功能 (5)2、3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舒适性服务 (6)2、4分解、转移、容纳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6)3、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变化 (6)3、1洞庭湖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具体过程 (6)3、1、1水域面积的演变(图3-1) (6)3、1、2水文环境的演变(表1) (7)3、1、3质质量演变 (7)4、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8)4、1围湖造田(图4-1) (8)4、1、1围湖造田的具体影响 (9)4、2三峡工程 (13)4.2.1三峡工程的具体影响 (13)4.3外来生物 (13)4、3、1外来生物的具体影响 (14)4、4工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14)5、洞庭湖生态系统的分析 (15)6、治理措施 (16)6.1 加强湖区蓄洪能力建设 (16)6.2 加强生物灾害防控 (16)6.3 加强长江及四水上游生态建设,开展绿化生态工程 (17)6.4 调整湖区工业企业结构,控制工业污染 (17)6、5加强法制工作,强化执法力 (17)7、总结与建议 (18)洞庭湖生态问题的分析及其解决措施——利用生态学思维摘要:洞庭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统之一,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调蓄容积减少、洪水水位不断抬升,江湖关系改变。
在加重湖区防洪负担、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同时,也降低了湖泊水体对各种污染物稀释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导致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由于气候干旱化,加之三峡水库蓄水影响,导致洞庭湖入湖水量季节性减少,湖区水位下降,干旱期延长,同时三峡工程的螺钉也对洞庭湖的水质造成影响;四十三种植物入侵,造成洞庭湖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湿地生态环境退化;与此同时,工业污染和水灾等一系列其它因素也在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这些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将强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的保护迫在眉睫。
关于生态补偿情况的调研报告十
关于生态补偿情况的调研报告十本次调研报告旨在了解生态补偿的情况及其实施情况,采集相关数据以评估生态补偿政策的效果。
生态补偿是指政府或企业在开展生产活动并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时,通过向生态环境提供相应的物质、非物质或资金补偿,以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在实行生态补偿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补偿标准、补偿对象、补偿方式等一系列内容,确保生态补偿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生态补偿的实施情况1. 生态补偿的实施主体:根据调研数据,目前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主要是政府机构和国有大型企业。
2. 补偿标准的制定:补偿标准的制定主要以生态环境损害程度、补偿物质的成本以及补偿机构的意见为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区补偿标准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规范化。
3. 补偿对象的确定:大多数地区采取的是按面积、按产量和按污染物排放量三种方式对补偿对象进行分类和确定。
同时,一些地区还对能源企业、水利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损害实行生态补偿。
4. 补偿方式的选择:生态补偿的方式包括资金补偿、物资补偿和生态效益补偿等多种形式。
当前资金补偿的应用最为普遍,但是物质和服务的补偿也逐渐得到重视。
二、生态补偿政策效果评估1. 生态补偿的影响:生态补偿制度能够有效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2. 生态补偿制度的不足:当前生态补偿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的不统一、补偿资金的管理、政策执行的缺乏透明度等。
3. 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实现生态补偿政策的目标,必须制定更为严格的生态保护法规,加强政策执行的监督和考核,完善补偿机构的组织和管理体系。
三、生态补偿政策的发展趋势1. 生态补偿制度的不断完善:未来,生态补偿制度应从资金补偿向生态效益补偿转变,同时加强补偿对象的分类和标准制定。
2. 提高公众参与:应设立生态补偿公益基金,增加公众的参与度,提高生态补偿政策的操作性和透明度。
3. 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生态补偿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适应,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并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保护。
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引言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分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它的北面有长江的太平、藕池、松滋三口流入,它的西南面有沅、澧、湘、资四水入湖。
它平均有3126亿m3的过湖水量,有26.28万km2的流域总面积,是长江流域极为重要的调蓄滞洪区[1]。
洞庭湖的湿地内的动物、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特别是拥有白鳍豚、江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10多种。
洞庭湖对于当地和附近省、市的调蓄洪水、沉沙净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洞庭湖区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破坏了湿地生态环境,洞庭湖之生态问题如水域面积不断缩减、自然生境破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显著减少等愈来愈严重。
一、洞庭湖湖区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污染负荷加重,渔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①在工业污染方面:洞庭湖湖区内现有的工业企业有: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巴陵分公司、安康造纸有限公司、津市造纸厂、西洞庭湖纸厂、芙蓉纸业有限公司、沅江造纸厂、汉寿县氮肥厂、岳阳康神药业集团和氮肥厂等39家企业[2],它们分别分布在西洞庭湖16家、东洞庭湖18家、南洞庭湖5家。
造纸行业是洞庭湖湖区污染的重点行业,其排放的BOD5和COD分别占排放总量的79.13%和81.71%。
这些工业企业的大量排放,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渔业资源枯竭。
如氮肥厂和岳阳康神药业集团,排人东洞庭端的废水每天多达2万t,造成鱼类和鱼卵的大量死亡,接近1.8亿粒。
②在生活源污染方面:洞庭湖两岸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虽然大都县级城镇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这些处理厂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活污水大量注入洞庭湖内,没有经过处理或简单处理,这些加重了洞庭湖污染负荷,特别是居民生活过程中洗涤剂的大量使用,造成部分湖区的富营养化。
在洞庭湖内从事捕鱼、挖沙般、游客船接近6000多艘,他们在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活废水,船舶的压舱废水、动力冷却水都没有经过处理或安装收集装置,特别是动力冷却水、压舱废水的石油含量严重超标,更加重了洞庭湖区的污染。
洞庭湖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
洞庭湖环境污染现状及对策彭熙1盛世红2(1岳阳县生态环境监测站,湖南岳阳414100;2岳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岳阳414000)摘要: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泊,洞庭湖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近几十年来,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洞庭湖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作为湖南省的母亲湖,洞庭湖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
该文综述了洞庭湖的环境污染现状和污染防治方法,以期为洞庭湖生态修复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富营养化;重金属;生态修复;污染防治中图分类号X5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1)14-0143-03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PENG Xi1et al.(1Ecologic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Station of Yueyang County,Yueyang414100,China)Abstract:Dongting Lake is the second largest freshwater lake in China.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Dongting Lak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In recent decades,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has pollut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Dongting Lake to a certain extent. As the mother lake of Hunan Province,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ongting Lake is immine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n Dongting Lake and the research of pollution control method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Dongting Lak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Eutrophication;Heavy metals;Ecological restoration;Pollution control生态环境问题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是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破围之路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转型破围之路作者:杨顺顺来源:《人民论坛》2021年第32期【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大湖流域产业转型【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地跨湖南、湖北“两省四市一区”(湖南省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长沙市望城区和湖北省荆州市),在长江经济带既处黄金水道与京广动脉交汇的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独特区位,又肩负着承载流域生态安全、水安全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考察湖南时强调要“做好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
近年来经过环境治理的持续发力,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性扭转。
但传统产业的退出也对企业发展、百姓增收带来了一定冲击,目前湖区(湖南“三市一区”)占湖南GDP比重较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批复时还略有下降。
加快推动湖区产业转型升级,走出一条经济生态双赢之路势在必行。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研发现,当前推进湖区产业转型在发展环境、产业培育、创新开放方面呈现的主要特征有:一是湖区产业政策和营商环境有明显改善。
调研中,有56.9%的企业认为通过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系列优惠政策,企业负担得到实质减轻,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得到改善的认可度达到89.8%,但民营企业仍呼吁进一步提高身份认同、消除隐形壁垒。
二是特色产业类型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按照有特色资源支撑、有一定产业基础、符合生态要求和区域经济战略导向等原则,当地筛选出了36个特色产业。
这些产业有的吸纳了大量当地就业、创造了较好经济效益,有的已经积淀出以特制胜、人无我有的品牌化优势,为湖区产业转型描绘了可行方向。
三是支撑产业转型的创新开放要素条件逐步积累。
调研中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对享受税收减免(44.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补助(29.1%)关注度较高,对知识产权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政府采购则关注度较低,说明湖区不少企业尚处于科技创新的投入积累阶段,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不多;湖区虽处对外开放、通江达海的桥头堡位置,但地方政府和企业普遍反映内外交通设施仍待提质、物流仓储产业仍待扩容,经济外向度不足。
洞庭湖水利调研报告
洞庭湖水利调研报告
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之一,位于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徽的交界处。
为了深入了解洞庭湖的水利状况,我们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我们了解到洞庭湖的水利状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长期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湖泊的水位和水质出现了下降,部分湖区出现了干涸的现象。
其次,洞庭湖周边的水利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有效保护洞庭湖的水资源。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洞庭湖的水质和水位得到保护和恢复。
同时,加大水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对于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减少人为活动对湖泊的影响。
其次,完善水利设施建设。
应加大对洞庭湖周边水利设施的投入,修建更多的堤坝和水渠,以确保湖泊的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此外,需要加大对于农田灌溉设施的改造和更新,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最后,加强跨区域合作。
由于洞庭湖跨越多个省份,各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共同合作,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制,制定一揽子的水利发展规划。
通过跨区域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共同解决洞庭湖的水利问题。
总之,洞庭湖的水利状况面临一些挑战,但是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完善水利设施建设,以及加强跨区域合作,我们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期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保护好洞庭湖的水资源,促进洞庭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东北部。
洞庭湖是一个大型的浅水湖泊,湖泊周围的湿地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的活动对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导致湖泊水质恶化、湿地退化、生态资源破坏等问题。
为了保护洞庭湖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湿地生态修复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
在此背景下,许多研究团队进行了大量的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一、人工湿地技术人工湿地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湿地生态修复方法。
该方法通过人工构造湿地,将废水或矿山废渣通过多种方式引流至湿地内,利用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物质转化过程,将传统的废水或污染物转化为对生态环境更加友好的物质,从而达到湿地生态修复的目的。
目前,人工湿地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洞庭湖湿地生态修复中。
二、生态工程技术生态工程技术是一种通过人工改造与自然物质及生态系统对接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对洞庭湖湿地进行生态修复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生态滩深翻植物成活技术、人工湿地修复技术等。
1、自然湿地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增强自生能力洞庭湖湿地是自然湿地系统,湿地内生物种类繁多,生态系统对多种物质富集有很高的缓冲能力。
因此,保护和修复洞庭湖自然湿地系统,增强其自生能力,对于湖泊水质及生态系统的修复具有重要意义。
3、湿地生态系统物质富集降解工作在湿地生态修复过程中,通过植物、微生物等自然界的物质转化过程,将在环境中富集的污染物质转化为更为环境友好的物质,从而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
四、结论洞庭湖地区湿地的退化影响了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平衡,加速了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因此,在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生态资源及其种类的过程中,湿地生态修复需要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综合考量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湖泊水生态修复方案调整结果报告
湖泊水生态修复方案调整结果报告一、修复方案调整概述湖泊水生态修复方案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应对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本报告将对湖泊水生态修复方案的调整结果进行详细说明,包括修复方案的调整原因、调整内容以及调整后的效果评估等。
二、调整原因湖泊生态系统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水质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水位波动等。
针对湖泊生态系统所面临的问题,原有的修复方案需要进行调整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1. 水质污染问题湖泊水质污染严重影响了湖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原有修复方案中的水质治理措施效果不佳,需要针对具体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整,以提高修复效果。
2. 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对湖泊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原有修复方案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促进湖泊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稳定。
3. 水位波动问题水位波动对湖泊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带来了重大影响。
原有修复方案中的水位管理措施需要进行调整,以平衡湖泊水位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调整内容针对湖泊生态修复方案的调整原因,进行了以下内容的调整:1. 水质治理调整基于湖泊水质监测结果,修复方案调整了水质治理的目标和措施。
通过增加废水处理设施、优化农业排水治理等措施,明确了改善湖泊水质的具体目标。
同时,提出了加强水质监测和评估,确保修复效果的可持续性。
2. 生物多样性保护调整结合湖泊生物多样性监测数据,修复方案调整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增加了湖泊周边的生态保护区域并限制了人类活动,以提供更好的生境条件和保护湖泊生态系统中的濒危物种。
此外,推动湖泊周边的生态旅游开发,提高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3. 水位管理调整根据湖泊水位调查和分析结果,修复方案调整了水位管理的措施。
针对湖泊水位波动频繁的问题,加强了水位调控措施,确保湖泊水位的稳定性,减少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调整效果评估调整后的修复方案已经开始实施,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地形梯度效应
湖北农业科学2023年西北方向的武陵山区、西南边的雪峰山区、东部的罗霄山区土地利用类型较少发生转变,基本维持稳定状态。
1∶1500000持续变化型反复变化型稳定变化型前期变化型后期变化型图3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分布表3土地利用变化图谱及土地利用转化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图谱稳定变化型持续变化型反复变化型前期变化型后期变化型转化类型林地—林地—林地、耕地—耕地—耕地、水域—水域—水域、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耕地—水域—未利用地、耕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未利用地—水域—未利用地、水域—耕地—水域耕地—林地—林地、耕地—水域—水域、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草地—林地—林地、水域—耕地—耕地、未利用地—水域—水域耕地—耕地—林地、耕地—耕地—水域、耕地—耕地—城乡建设用地、林地—林地—城乡建设用地、草地—草地—水域、水域—水域—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水域3.2土地利用地形梯度效应3.2.1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形梯度效应经计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36.55%的区域处于低地形位,中低地形位占整个区域面积的23.03%,中高地形位、高地形位分别占总面积的24.16%、16.26%。
由图4可知,从地形分布上来看,耕地和林地在各个地形位等级上均有分布,其中耕地在第1~9地形位呈优势分布,在第2地形位分布指数最高(图4a);林地在第3~11地形位呈优势分布,在第10地形位分布指数最高(图4b)。
水域(图4c)、城乡建设用地(图4d)以及未利用地(图4e)多在第1~6地形位等级上有分布,在第7~12地形位上分布较少,且这3种地类均在第2地形位分布指数最高。
由于草地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较低,草地在各个地形位上并不具有分布优势,地形位分布指数均小于1,且草地在第3地形位分布最低,在第11地形位分布指数最高(图4f)。
从时间时序尺度来看,2000—2020年,耕地在第1~5地形位的分布指数增加,在第8~11地形位的分布指数下降;林地则相反,其在第1~4地形位的分布指数下降,在第8~10地形位的分布指数上升,林地分布朝高地形位集中;水域在第1地形位的分布指数下降,在第2地形位的分布指数上升,这是受洞庭湖水位动态变化的影响,造成水域与其他用地类型转化频繁;城乡建设用地在第1~5地形位上的分布指数逐渐升高,2020年第2地形位的分布指数大于1,城乡建设用地在低地形位上的分布范围逐渐扩大,高地形位区的城乡建设用地分布指数呈下降趋势;未利用地逐渐向第1、第2地形位逐渐集中,第3地形位的未利用地逐渐转为其他用地类型;草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第9~12地形位,低地形位的草地受洞庭湖水位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少。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调研报告
7、放牧:
破坏水鸟的栖息环境、干扰水鸟的活动等
8、水质污染、富营养化:
东洞庭湖水为Ⅲ类水质 主要污染因素包括:
1、点源污染:主要是工业污染源(化肥、造纸行业为
主)
2、面源污染:主要是农业、生活污染源及地表径流 污染源
1999年东洞庭湖湖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7.586.4×104, 占洞庭湖区的排放总量的37.85%。
鸟类调查样线图
通过调查我们记录到:
• 鸟类 11目,26科,38种。包括斑鱼狗、白琵鹭、斑 背大尾莺、白尾鹞等较为珍稀的保护鸟类。
• 遗憾的是: 基本未见到国家Ⅰ级保护鸟类
• 鸟类数量较少:在样线上记录到的水鸟约2万只
• 在水鸟活动生境的周围有一些人类活动,例如放 牧等,对水鸟的活动造成一定的干扰。
酒店门口 惊现野生动物
我们在博客上 进行了曝光,希望引 起更多人关注
返校后的后续宣传
• 返回学校之后,我们又开始准备后续宣传活动。我们希望 将我们在东洞庭湖的所见所闻展示出来,让更多的关心和 了解湿地保护,也希望他们能受到感染,在有机会的将来 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板制作 中~~
宣传介绍
12.53
9.19
22.98
23.19
运行后降低水位
0.98
0.64
1.47
1.92
0.68
0.17
0.33
山峡水库运行前后(2002-2005)洞庭湖滨观测井全年平均水 位
保护区方面:努力寻找解决的办法,打算通 过与三峡办协商等途径改善目前的状况。
2、捕鱼:
基本情况:
1、当地居民主要谋生的手段(禁渔较难) 2、捕鱼方式:撒网捕鱼+电鱼(目前主要的方式) 3、渔民打鱼的区域相对集中 4、经济利益+趋众心理 渔民数量增加 5、鱼类数量减少,造成捕鱼数量减少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
洞庭湖环境现状以及反思我家乡的洞庭湖是我国首批加入《国际湿地公约》7块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自古以来环境优美,风景如画。
但是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活动的干扰,导致湖泊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
上世纪50-70年代的大量围湖造田,以及当前的芦苇、杨树面积增加,这样导致湖泊面积萎缩,湿地减少,生态失调。
同时,鸟类、鱼类的栖息地被侵占、破坏,加之乱杀滥捕,导致许多名贵鱼种和珍稀鸟类大量减少,甚至灭绝。
其中,中华鲟、白鳍豚、中华秋沙鸭、白鹤、白鹳已到了濒临灭绝的边缘,洄游性、半洄游性鱼类的种群数量明显减少。
专家称,由于多年来泥沙淤塞、围垦造田,洞庭湖已被分割为东、南洞庭湖、目平湖和七里湖等几个部分。
专家认为,这些实际是洞庭湖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一、现状1、排污对环境的破坏湖区现有工业排污口82个,其中位于湖边污水直接排入湖体的排口27个,日排污水总量达129万立方米局部污染严重的地区和污染源是:东洞庭湖区的纺织化工业,日排污水量占东洞庭湖直接污水量的77.7%;西、南洞庭湖区的造纸业,日排污水量分别占西、南洞庭湖直接排污水量的45%和95%。
2、采砂对环境的破坏湖南东洞庭湖最多时采砂船竟然有百十条!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岳阳县境内的东洞庭湖是该县人民的母亲湖。
近年来,由于对东洞庭湖的无序开采,目前,东洞庭湖已经“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据保守估计,砂石采挖,日吞吐量不下十五万吨,砂石资源开采的无序、无控,造成资源废弃,江湖淤阻,航船安全隐患增加。
同时,采砂船的密集采砂,使得东洞庭湖一带鱼类的栖息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东洞庭湖一带的渔业资源大量减少。
3、洞庭湖鼠患洞庭湖区出现鼠灾,有关人鼠大战的新闻开始充斥各大媒体,人们从新闻画面中看到了令人毛骨悚然成群结队的老鼠景象。
它们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湖南岳阳县、沅江市、益阳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
生态补偿 调研报告
生态补偿调研报告生态补偿是指在进行人类活动、经济发展等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或破坏进行补偿,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一种政策措施。
下面将对生态补偿进行调研,并撰写一份1000字的调研报告。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和背景生态补偿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环境保护论坛上,从那时起,生态补偿逐渐成为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补偿的背景是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持续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环境保护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因此,生态补偿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新途径。
二、生态补偿的主要内容和方式1. 主要内容生态补偿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补偿、生态修复、生态保护和生态培育四个方面。
2. 主要方式生态补偿的方式有多种,主要包括金融补偿、税收补偿、法律法规补偿和市场化交易等。
三、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发展现状1. 国外发展现状在国外,生态补偿作为一项环保政策逐渐受到重视。
一些国家和地区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以确保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
例如,澳大利亚推出的“国家生态补偿政策”鼓励企业进行生态保护和恢复项目,并提供经济补偿。
同样,欧洲联盟也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巴黎协定,各国进行碳排放交易,以实现生态补偿的目标。
2. 国内发展现状在国内,生态补偿政策也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
例如,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鼓励京津冀地区的企业和个人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黑龙江省也出台了生态补偿办法,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 存在的问题生态补偿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制度,导致补偿标准和方式各异;二是生态补偿费用来源不清晰,往往需要政府出资,存在资金问题;三是生态补偿的评估和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容易出现欺诈行为。
2. 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统一的生态补偿标准和制度;二是探索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三是加强生态补偿的评估和监管,确保补偿的公平和透明。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发布时间:2023-01-29T02:55:19.053Z 来源:《时代教育》2022年18期作者:王友香[导读] 在生态经济的盛行时期,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规划发展目标主要集中在产业整合、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层面上,王友香湖南省益阳开放大学 413000摘要:在生态经济的盛行时期,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规划发展目标主要集中在产业整合、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层面上,因此需要将该区域内的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林业等多种经济业态进行对比分析,逐步呈现高质量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生态经济区的转型升级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优化模式。
本文将着重研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高质量发展策略。
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质量发展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主要涵盖湖南以及湖北两个省份的部分城市,因此需要对其整体规划面积、人口总数、区域性生产总值等数据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在大力发展区域性经济体的过程中,需要将产业融合发展优势进一步扩大,逐步提升生态经济的多方位融合发展优势,在统筹城乡发展目标的基础之上,大力推行新型工业和生态旅游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1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现状现阶段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普遍呈现较为稳定的状态,还能够间接拉动农业产业链和产品服务供应链,在对湖体保护区、控制开发区、生态涵养带以及集约开发区进行经济指数分析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能够结合具体功能分区设计目标,统筹规划农业工业与文化旅游业之间的协同性发展指标[1]。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统筹发展模式,重点关注了生态涵养带地区和控制开发区之间的产业链集约程度差异特征,还能够及时引进新型科学技术和农业发展手段,逐步提升生态经济区域内的生态和自然环境资源可持续性,并对新技术渗透模式和产业化集聚效应进行动态化监督和过程监管。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为主要目标,在改善民生问题的过程中,强化了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效应,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
基于机会成本的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标准
基于机会成本的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标准陈淑芳;彭莹莹【摘要】生态补偿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话题,科学、合理的确定生态补偿标准是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点和难点.以洞庭湖区为例,计算了粮、油、棉的收入,以土地成本为载体,应用机会成本法确定洞庭湖区进行湿地保护的机会成本;探讨了不同的退田还湖方式对机会成本的影响:双退垸农户的补偿为4 000元/年,单退垸农户的补偿为2 000元/年,渔民在禁渔期的补偿为120元每人/月.土地成本结合机会成本估算,是确定区域生态补偿的有效方法.【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4)011【总页数】4页(P90-93)【关键词】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退田还湖;机会成本【作者】陈淑芳;彭莹莹【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4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96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稀缺资源进行生态保护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在生态保护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保护往往以牺牲部分人的利益来获得社会的长远利益,如果不对受害者提供合理的补偿,就难以调动他们在保护生态和环境方面的积极性[1].所以,生态补偿的研究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生态补偿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生态补偿的主客体、生态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补偿阶段的确定和运行机制等,其中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是重点和难点[2].目前,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有很多,而最为常用的有:生态价值评估法、协商博弈法和机会成本法.其中,生态价值评估法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数据样本和方法的不同,往往导致计算结果很高,可行性不是很高;协商博弈法由于补偿双方在受教育程度、政治背景等方面存在的不同,往往使受偿方处于劣势,补偿标准很可能对受偿方不利[3];相比之下,机会成本法的可操作性强,并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是被普遍认可、可行性较高的确定补偿标准的方法[4,5].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以机会成本法作为确定生态补偿标准的最低下限值,以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值作为补偿标准的上限值[6].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机会成本法的研究成果之上,分析了湖泊湿地资源机会成本的内涵,特征及其计算模型,并以这种方法作为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最低标准的确定方法,为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技术方法.洞庭湖区从1998年发生特大洪水后开始对湖区实施退田还湖政策,对湖区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是,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移民农户人均耕地不足,移民就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建立自然保护区会限制当地居民的发展[7],农民出现返耕现象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归根到底是由于农民损失的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偿,农民在选择返耕和接受补偿之间存在博弈[8].所以,对洞庭湖区生态补偿标准的研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1.1 机会成本法的基本内涵“机会成本”最早是由奥地利学者弗·冯·维塞尔在《自然价值》中提出[9],对于机会成本的概念,目前学术界统一认为是指“一项决策的机会成本是作出该决策而不作出另一决策时所放弃的东西”[10],即当人们在面临多种选择时,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只能作出一种选择,不得不放弃其他的一些选择,机会成本就是所放弃的这些选择中的最大收益.基于国内外学者对机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发现,机会成本法应用的基本前提是该资源是稀缺资源,而且具有多种用途.单一用途的资源不存在多种选择,只有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有限的资源,才提供人们多种选择的机会,才具有机会成本.生态补偿中的机会成本就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供者,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所放弃的经济收入、发展机会等[11].机会成本法在国内的应用很多,如李晓光、苗鸿等利用机会成本法对海南中部山区林地生态补偿经行研究,分析海南中部山区生态公益林划定和管护对林农造成的经济损失(主要是橡胶和槟榔的损失),作为确定海南中部山区生态补偿标准的依据;西藏地区对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补偿,以农民每年土地大麦产量作为补偿标准确定的依据[12].本研究采用机会成本法作为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方法,以退田区所获得的农业收入作为确定补偿标准的依据.1.2 机会成本的确定方法在对机会成本的方法进行确定之前,要先确定补偿对象.主要包括在生态保护中做出贡献的个人或单位,例如需要搬迁的家庭,或者是不需要搬迁但经济利益受到损失的农户.就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来说,退田还湖的机会成本就是农民会因禁止耕作、禁止捕鱼、禁止施肥和喷洒农药等而导致农业收入减少[13].对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机会成本的计算,其思路是了解退田还湖区的面积,在该面积范围内农业收入的纯收益,具体过程是:假设补偿区域内有n种作物,分别为X=(x1,x2,…,xn),每种作物对应的种植面积比例为P=(p1,p2,…,pn),单位面积的收入为I=(i1,i2…,in),单位面积的成本为C=(c1,c2,…,cn)[14].所以有:S=AXP(I-C)在上式中,S为总的补偿标准;A为总的补偿面积.1.3 数据来源收集的资料主要来自湖南省历年的统计年鉴、湖南省水利部关于洞庭湖退田还湖的规划报告、还有民间走访调查.本文所利用到的数据包括:①退田还湖区土地利用状况,②接受补偿区域的基础数据,主要有补偿面积、补偿人口、可利用土地、种植业结构及投入产出概况.洞庭湖是中国重要的淡水湖泊,位于湖南省东北部,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荆江南岸,对长江洪水有重要的调蓄作用.洞庭湖南纳湘、资、沅、澧四水,北由东面的岳阳城陵矶注入长江[15].洞庭湖平原区为湖南重要的农业主产区,水稻和棉花是主要的农作物,耕地面积约占湖南全省的六分之一,居住人口约占湖南全省九分之一. 洞庭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在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多样性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中没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致使长江中游,四水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湖泊面积减少,从最初的第一大淡水湖变成现在的第二大淡水湖,导致蓄洪和泄洪的能力减弱.1998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实施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工程,工程资金投入总额200亿元[16].规划平退堤垸314处,平退总面积1 578.7 km2,耕地总面积758.7 km2,计划搬迁220 549户计815 965人.其中,双退堤烷210处,双退总面积227.3 km2,耕地总面积132.7 km2,计划搬迁48 081户计174 932人,如表1.3.1 洞庭湖退田还湖区土地利用状况洞庭湖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年平均气温16.1~17℃,无霜期263~283 d,年平均光照1 350~1 820 h,年降水量1 200~2 300mm,河网稠密,灌溉便利,土地肥沃,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宝地,主要种植粮、棉、油、麻、茶、果、菜等,其中以粮食、棉花、油菜和水产的产量最多[17].根据1998年的统计资料,洞庭湖区粮、棉、油、水产的产量分别占全省的25.71%、74.34%、40.03%、50.81%.分析《湖南省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粮食、油菜、棉花的播种面积占洞庭湖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例分别为58%、16%、5%.退田还湖工程使洞庭湖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18],退田还湖前,堤垸的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为主,而退田还湖后,原有单双退堤垸的土地大多数被水产养殖、杨树种植、蓄滞洪区基础设施建设所占据,耕地的面积大大减少.3.2 补偿标准计算过程3.2.1 双退垸农作物的收入和成本双退堤垸是指退人又退耕,农户要离开原有的土地,移民到另外一个地方,从头开始,所以农户损失的不仅仅是对原有土地的使用权,还包括在新的地方购买房屋(政府提前安排好)、添置家用器材等所需要的费用,在新的地方找工作需要一个缓冲期,这段时间的损失也需要政府考虑在内,不过这个损失只是暂时的,两年后就不需要考虑了,所以不需要计算在政府的补助范围内了.根据退田还湖的规划,洞庭湖区计划平退双退垸210处,双退总面积22 730公顷,耕地总面积13 270公顷,根据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等于耕地面积乘以复种指数(湖南省的复种指数为200%以上),可以计算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6 540公顷.根据洞庭湖区粮食、油菜、棉花播种面积均比为58∶16∶5,可知粮、油、棉的播种面积为15 393、4 247、1 062公顷,按照年均单产量6 163、1 623、1 241公斤/公顷,按近年来的平均市场价3 000、5 000、15 000元/吨计,可获得年收益约为33 686万元.农作物成本的投入:(1)水稻的投入:每公顷水稻大约需要种子费357元,化肥831元,农药198元,农膜费105元,机械费1 003.5元,蓄力费448.5,灌溉费150元,人工费4 407元,总成本为7 500元/公顷[18].(2)油菜的投入:每公顷油菜大约需要种子费276元,化肥880.5元,农药231元,机械费270元,蓄力费328.5,人工费4 361元,总成本为6 437元/公顷. (3)棉花的投入:棉花生产的付出主要包括:种子425元/公顷,化肥农药1000元/公顷,人工费4 000元/公顷,总成本为5 425元/公顷.3.2.2 单退垸农户的机会成本单退堤垸是指退人不退耕,农民可以在水位低的时候耕作,水位高的时候还湖,这种退田还湖方式虽然没有让农户离开原来赖以生存的土地,但是由于生态保护,农民会被禁止捕鱼、禁止施肥和喷洒农药,这些都会导致收入减少.洞庭湖区每年的高水位持续在4~6月份,这段时间水位很高不适合农作物的播种,是农民的休耕期.根据湖南省农作物的生长周期,早稻和棉花正好是在这段时间播种.按照洞庭湖退田还湖的计划,拟退单退垸104处,总面积13.51万公顷,耕地面积6万公顷,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万公顷.按照双退垸的计算方法,可以得出单退垸农户可获得年收入约为54 636万元.3.2.3 渔民的补偿为了恢复洞庭湖的生态环境,2001年开始实行春季禁渔政策,从每年的4月1日到6月30日实施近3个月的“船进港,网入库,人上岸”禁渔政策.长期以捕鱼为生的渔民无土无田,捕鱼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禁渔期间他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需要国家和政府的财政支持.综合各方的考虑,以每月120元/人的补偿最为合适.3.3 研究结果分析依据上述机会成本的核算思路与方法,本研究分别对洞庭湖区双退垸、单退垸内的农作物的收入和成本进行了估算.根据纯收入=总收益-总成本,可得双退垸的机会成本=粮食的纯收益+油菜的纯收益+棉花的纯收益=16 915+713+1 203=18 831万元,单退垸的收益成本=早稻的纯收益+棉花的纯收益=25 197+7 914=33 111万元.考虑到单双退垸的退田还湖方式不一样,不能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补偿,具体补偿标准为:双退垸共要搬迁4.8万户,则每户每年的最低补偿为3 923元,折整为4 000元,单退垸共有17万户,每户每年的最低补偿为1 947.7元,折整为2 000元.在现有的生态补偿标准方法中,机会成本法的可操作性最强,并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19].对于机会成本法的计算,最基本的是要找出合适的载体,目前学术界常用的载体有劳动成本、土地成本、造林成本等[20].在中国,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对土地的经营.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对农民在土地经营上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那农民就会放弃生态保护转而继续经营土地.所以,本研究以土地成本为载体,对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标准进行估算.基于机会成本的核算模型为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最低标准提供了方法依据,并对单双退垸的情况做了一个具体的分析,结果表明,双退垸的农户每年可得到4 000元的补偿,单退垸的农户每年可得到2 000元的补偿,无土无田的渔民在禁渔期每人每月可得到120元的补偿,补偿标准不同主要是因为退田还湖的方式不一样,不能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补偿,会产生不公平的现象.虽然机会成本法比较合理,但估算方法只考虑到短期内的情况,即利用一年的收入数据来确定机会成本,这在短时间看来是可行的.但是,这些研究没有考虑到时间因素和天气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即作物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成本和收益是不同的,每年的补偿金额需要根据当年的情况来做一个调整,但调整的幅度不会太大.【相关文献】[1]欧阳志云,郑华.建立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思路与措施[J].生态学报,2013,33(3):686-685.[2]郭跃.鄱阳湖湿地生态补偿研究:标准与计算[J].林业经济,2012,7(5):109-113. [3]秦艳红,康慕谊.基于机会成本的农户参与生态建设的补偿标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12):65-68.[4]秦艳红,康慕谊.国内外生态补偿现状及其完善措施[J].自然资源学报,2007,22(4):557-567.[5]Walter Immerzee,l Jetse Stoorroge,letal.Can payments forecosystem services secure the water tower of Tibet[J].Agricultural Systems,2008.[6]李晓光,苗鸿.生汰补偿标准确定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9,29(8):4431-4440.[7]杨芳.基于社区参与的洞庭湖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2):172-175.[8]毛德华,胡光伟.基于能值分析的洞庭湖区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标准[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2):525-532.[9]苗丽娟,于永海.机会成本法在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确定中的应用——以庄清河堆子湾海域为例[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4(5):21-26.[10]张乐勤,荣慧芳.条件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在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估算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通报2012,32(4):158-163.[11]熊鹰,王克林.洞庭湖区湿地恢复的生态补偿效应评估[J].地理学报,2004,59(5):772-780.[12]Stefano Pagiola,EliasRamirez,et al.Paying for the environmental services of silvopastoral practices in Nicaragua[J].Ecological Economics,2007.[13]张怀清,朱晓荣,周金星,等.退田还湖工程前后洞庭湖区湿地变化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09,22(3):309-314.[14]李晓光,苗鸿.机会成本法在确定生态补偿标准中的应用—以海南中部山区为例[J].生态学报,2009,29(9):4875-4883.[15]庄大昌,欧维新.洞庭湖湿地退田还湖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18(5):536-543.[16]杨新荣.湿地生态补偿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4,2(11):103-114. [17]熊鹰,王克林.洪涝胁迫下退田还湖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湿地科学,2003,1(2):86-91.[18]潘明麒,于秀波.不同时段洞庭湖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退田还湖的影响[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9):140-145.[19]龙力涛,彭澧丽.稻谷生产成本与收益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3,38(5):16-19.[20]刘训华,袁希平.洞庭湖渔民生活现状调查[J].渔业信息与战略,2013,28(2):112-117.。
基于MODIS数据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变研究
future development plann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area around Dongting Lake.Key words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Google Earth Engine; ecological quality;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 ex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系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要素、结构及功能综合表征,反映各种限制因素、景观要素和生态水文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1]。
因此,对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正确认识及评价对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环境维护意义重大。
卫星遥感技术能快速覆盖大面积区域并及时获取地表信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态环境评估领域 [2, 3]。
各种各样的遥感指数已被广泛应用于森林、草地、城市和湖泊等生态环境的评估中[4-7],如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植被指数(EVI)、叶面积指数(LAI)等[8-10],这些单一遥感指数是地域生态环境评估的关键之一。
然而,由于生态指标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仅采用一种遥感指数来量化生态系统的状况是不够的[11],使用多个指标的综合生态指数来量化评估生态状况更具优势,也更加全面。
早在2006年,生态环境部根据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构建的生态环境状态指数(EI),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面取得了普遍应用[12]。
但是,综合指数构建普遍面临评价指标提取困难、数据空间精度较低和数据更新慢等问题。
基于卫星遥感信息结合了绿度、湿度、热度、干度的遥感生态指数(RSEI),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13]。
RSEI 的指标易于获取且计算简捷,无须人为设定权重和摘要 快速城镇化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及时评估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对城市生态管理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 简介 :李秦 晋 (96) 17.,男 ,湖南 益 阳人 ,博 士生 ,主 要从 事生 态经 济学 研究
、
生态 补偿 内涵
尽管我国进行生态补偿研究 已有 2 多年 , 0 但
学术界 对 于生态 补 偿 的界定 仍 然没 有达 成共 识 。 在理论 上 ,不 同领 域 的学 者 以及 不 同层 次 的政府
官员或者说政策制定者对生态补偿问题存在不同
的认 识 和理 解 ,在不 同的 时期 、环境 和 视角 下生
也越 来越 重视 。洞庭湖作为我 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 态系统之 一,湿地 资源丰富 ,是 长江生态功能 系
统的重要 组成部分 ,也是国 家湿地恢复和 洪水控制 的重要地 区;但在 生态补偿 方面 ,洞庭湖 区没有得 到应有
的 重视 , 关 于 洞 庭 湖 区 的研 究 也 存 在 相 当的 不 足 。
一
“ c— o est n ,而 这些英 文 词组在 国际上 E oC mpnai ” o 只有生 态学 内涵 ,并 不 体现 经济 学 意义 ,这在 一 定 程度 上 削弱 了我 国生 态学 者与 经济 学者 各 自研 究 的专 业性 ,也 为未 来 我 国生态 补偿 的研 究与 国 际接 轨带 来 了麻烦 。… 生态 补偿 概 念理 解上 的差 异对 于 实践 中政策 的导 向和选择 是 不 同的 ,明确 生态 补偿 的概念有 利于 在 实践 中准 确把握 政 策方 向 ,为更 好地 设计
第2 卷 第 6 9 期 2 0 年 l月 O8 1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J 0URNAL 0F HUNAN TY CI UNI RS TY VE I
、 1 2 . b . 9 No6 No .2 0 v O 8
基 于生态 补偿 的洞庭 湖 区研究现状
E ooia /E vrn na S rie ),两者 不完 c1gcI n i metl evcs” o 全 相 同 。而我 国学 者在 将 “ 生态 ( 环境 )补偿 ” 翻 译 成 英 文 时 , 几 乎 全 部 采 用
“ Ec l g c lEn r nme tl COmp n 丑i n 、 O O i a/ viO n a e s to "
2 4
湖
南
城
市
学
院 学
报
2 o 年第6 08 期
二 、生态 补偿 的 国 内研 究进 展 当前 ,生态 补偿 已经 成为我 国社 会广 泛关 注
() 3 缺乏跨部门、 区域的综合性 、 跨 系统性补偿 研究 ;缺乏对补偿标准的时空分配和等级区划方 面 的研究 。I ( 生态 补偿 相关 政策基 本 上还不 9 4) 】 是以生态补偿为 目 标而设计的,带有 比较强烈的
关键词 :洞庭 湖区;生态补偿 ;补偿 标准 ;补偿 方式 ;生态 系统服务 中图分类号 :F0 22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14 (0 8 0 0 2 — 4 6 2— 9 2 2 0 )6— 0 3 0
随着 国际社会 对 生态 环境 保 护 的重视 程度 不
态补 偿 也具 有不 同 的含义 。【当前 ,生态 补偿 在 4 】 生 态学 上 主要 是指 一种 不受 人类 影 响或 干扰 的 自 然 现象 与 自然 机制 ,或 自然生态 系 统具有 自我恢 复 的能力 。l生 态补 偿 在经 济学 上 主要 是 指通 过 5 对 损害 ( 保护 )资源 环境 的行 为进 行收 费 ( 或 或 补偿 ) 高该 行 为的成 本 ( 收益 ) 而激 励 ,提 或 ,从
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管理领域 的研究重点 。生态补
偿 机制 研 究是 目前 世界 范 围 内生态 环境 建设 领域
研究的前沿问题 ,作为一种有效 的经济手段 ,已
被 美 国 、巴西 、哥斯 达 黎加 等 国家成 功 用于解 决 生 态环 境保 护与 经济 发展 之 间 的矛盾 。…
接近的概念是 “ 生态 / 环境服务付费( amet0 P y nfr
李秦晋 ,赵运林 ,庹瑞锐
( .湖南农业 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 院 ,长 沙 1 摘 4 0 2 ;2 l l8 .湖南城市学 院,湖南 益阳 430 10 o)
要 :生态补偿 是 当前生 态经济 学界的热点 问题 ,也是世界各 国尤其是 发达 国家为 实现可持续发展 而
广泛采用的政 策措 施。随着生态保护的加强 、生态工程 的实施 以及保 护和发展 矛盾的加剧 ,我 国对生态补偿
题 日益受 到全 球社 会各 界 的广 泛重 视 ,并成 为 自
损害 ( 或保护 ) 行为的主体减少 ( 或增加 )因其 行为带来 的外部不经济性 ( 或外部经济性 ) 达到 , 保护资源的 目的。【 6 J ,在 国际上与我国生态 另外
学意 义上 的 “ 态补 偿 ”涵义接 近 的是 “ 态 ( 生 生 环 境 ) 偿 ” 而 与我 国经 济学 意义上 的 “ 补 , 生态 补偿 ”
在我国,伴随国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外在条 件的逐步成熟和其理论体系研究的不断深化与完 善 ,以及科 学发 展观 的提 出 ,生 态补 偿这 一手 段 将被广泛用于解决我 国区域间 、流域间 、产业 间
的发 展 矛盾 。 因此 ,建立 和完 善生 态 补偿 机制 已 成为 一些 地 区解决 “ 三农 ”问题 、实 现社会 公 平 、 构建 和谐 社会 的重 要手 段 。【I 23 】]
断增强 ,经济手段作为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
发展 矛盾 的重要政 策 越来 越 受到 人们 的重 视 ,与
传统 的命令控制性手段相 比,经济激励手段具有
明显 的成 本 、 益优 势 和更 强 的激励 、 效 抑制 作用 。
基 于此 ,生态 补偿 ( c lgcl o e st n)问 E oo i mp nai ac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