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样的?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⑸在文化娱乐上,要与民同乐
• (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 曰:“不若与人。”(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 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众。” 孟子进一步向齐宣 王指出,王如“好鼓乐”、“好田猎”,却不“与民同乐”, 就不可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因为它为百姓所厌弃和憎恶; 反之,“与民同乐,则王矣”(《梁惠王下》)。由此,孟 子主张在上位者应当与民同欢乐、共忧患。“为民上而不与 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梁惠王下》) 孟子的仁政主张在列国纷争、天下扰攘的乱世,虽不被统治 者欣赏和接受,未能付诸实施,但一直为后世儒者奉为理想 政治。受其影响,两汉以后,一些开国之初的有道明君也能 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民生疾苦,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注意减轻 百姓的负担,与民休息,使民能够安居乐业,促进了社会的 安定和发展。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样的?
• 孟子的仁政理想是什么样的?请结源自文库课文 《齐桓晋文之事》,从经济、军事、教育、 文化、政治等方面加以概括和总结。
• 仁政思想
• 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是其经国治民的基本方针。民本思 想是促成其仁政思想的直接因素,性善论是其仁政思想的理论依 据。 从民本思想出发,孟子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 下,因此当政者为政治国,必须关心民生疾苦,为民排忧解难, 改善民的生活,以争取民的支持和拥护;而仁政才是争取民心归 附、统一天下的惟一正确之道,所以经国治民,必须实行仁政。 从其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人人都生而具有“恻隐之心”, 统治者只要将此心“扩而充之”,推广开来,“举斯心加诸彼” (《梁惠王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 上》);具体实施到行政措施之中,即为仁政。他说:“先王有 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公孙丑上》)由此他认为 实行仁政是简易可行的。
• ⑵军事上,主张以德王天下,反对兼并战争
“以德行仁者王,以力行仁者霸。”(《公孙丑上》)极 力反对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他斥责当时所谓的“良臣”为 “民贼”,他认为为臣之责在于引君向道和志于仁 。孟子所反 对的是“以土地之故糜烂其民”(《尽心下》)的兼并战争, 并非反对一切战争。他强调统一天下,必须修德行仁、解决百 姓的痛苦,争取百姓的支持和归附。

距杨墨 :杨,指杨朱,战国初哲 学家,主张“贵生”、“重己”、“全 性葆真”,不以物累形;重视个人生命 的保存;反对别人侵夺自己,也反对侵 夺别人。孟子评价杨朱学派的作风是: “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 也。”(《尽心上》)认为这是极端利 己者。 墨,指墨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政 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家是儒家 的主要反对派。主张“兼爱”、“交相 利”。提倡“爱人”不分亲疏远近、一 视同仁。只要能“利天下”,赴汤蹈火, 在所不惜。孟子评价墨家学派的作风是: “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尽心下》)认为这是极端利他者。
• ⑷在组织上,要尊贤使能,使俊杰在位
• 所谓“尊贤”,他说:“用上敬下,谓之尊贤。” (《万章下》)即在上位的人要恭敬、尊重在下位的有才德 之士。具体做法是:首先要真心诚意“待贤人以恭”,不能 流于形式。如果对待贤人“食而弗爱”、“爱而不敬”,就 是“豕交之也”、“兽畜之也”(《尽心上》)。其次,见 贤士要致敬尽礼。再次,要虚心向贤德之士学习、求教。 “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 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公孙丑下》) 在尊重贤人的基础上,任用贤人。孟子主张在亲者、尊 者无贤可进时,当打破亲者、尊者的局限,任用身份卑微或 者关系疏远的贤德之士。“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 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告子下》) 国君只要能不拘一格,举 拔贤才,就可使天下贤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公 孙丑上》)。
• ⑶在教育上,要设庠序学校教民“明人伦”
孟子提倡对民教育,其目的在于使“人伦明于上,小民亲 于下”(《滕文公上》)他主张设庠序学校以教民孝悌,使民 “明人伦”,懂得“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 叙,朋友有信”(《滕文公上》)的道理;使老有所养、幼有 所归,君臣上下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乡党邻里“出入相友, 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滕文公上》)。如此则社会安定, 天下太平;倘若强敌来犯,“可使制梃以挞”其“坚甲利兵 矣”。
•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⑴经济上,首先要“制民之产” 所谓“制民之产”,即给民规定产业,予民“恒产”。恒 产,指足以维持生计的固定的私有产业。“有恒产者有恒心, 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已”(《梁惠 王上》)。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 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 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梁惠王上》)。 其次,要“不 违农时”,保护农耕,促进生产的发展。他说:“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梁惠王上》)第三,“薄税敛”以减轻 百姓的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孟子虽然主张“薄税敛”,但并 不提倡无限制的削减。另外,孟子还特别对商人有所关注。 “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而愿藏于其市 矣;关,讥而不征,则天下之旅皆悦,而愿出于其路矣。” (《公孙丑上》)
• (6)辟异端以捍卫孔子之道
战国时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子 学说受到其他学派的冲击和訾议。其中,以许行为代表的农 家学派和杨朱学派、墨翟学派的影响和势力较大。 批许行:许行是战国时期农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 “君民并耕”和“市价不贰”。对“君民并耕”的批判:许 行说:“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 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滕文公上》)孟子指 出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各种生活物品必须由各种行业来 提供,并且“劳心”、“劳力”也存在着分工与合作。对 “市价不贰”的批判:对于商品的价格,许行主张:“布帛 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 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滕文公上》) 孟子指出:“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佰, 或相千万。”(《滕文公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