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31345a0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02.png)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1、使学生明确掌握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的概念,单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意义。
2、使学生明确多倍体的概念,形成原因及其特点。
3、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和成就。
教学重点:多倍体育种原理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难点:区分单倍体和二倍体或多倍体划分的依据。
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在理解单倍体和多倍体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在实践中的应用,培养抓住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投影胶片。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引言:记得我们在第一章学习细胞有丝分裂时,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明确每一种生物都含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这样就保证了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在亲子两代间的连续性,从而表现出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性。
然而,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染色体也不例外。
当自然或人为条件发生改变时,会使一些生物的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也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异叫做染色体变异。
讲授新课:(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的缺失、易位和倒位。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1、个别染色体的增减。
2、染色体组成倍地增减。
(1)什么是染色体组: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组是由形态、大小、结构都不相同的、一定数目的染色体组成。
一般地说,生殖细胞中一组染色体就是一个染色体组。
举例:果蝇体细胞中有2个染色体组。
(让学生看书p197-198染色体组一段,以求理解)(2)二倍体和多倍体:①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二倍体。
果蝇就是二倍体,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都是二倍体②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多倍体。
如香蕉是三倍体,马铃薯是四倍体,普通小麦是六倍体。
多倍体表现出的特点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结果。
a、多倍体的成因:b、多倍体的特点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实例:三倍体西瓜。
(3)单倍体:①什么是单倍体: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46141f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d1.png)
《染色体变异》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运用类比的方法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区别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懂得关爱和尊重生命。
2、重点难点重点: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与进化的关系。
难点: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区别与。
3、教学过程(1)染色体结构变异教学引入: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子,提出引起红细胞镰刀型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引出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出示投影片:正常人的红细胞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形态比较,并说明正常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两条多肽链是靠二硫键连接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两条多肽链是靠氢键连接的。
引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结果。
出示投影片:展示猫叫综合征的X染色体结构缺失一长段及猫叫综合征患者的症状。
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缺失、增添、倒位、易位)。
(2)染色体数目变异教学引入:以21三体综合征为例引出染色体数目变异。
出示投影片:展示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和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比较两者的区别。
引导学生分析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病因,并引出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
得出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及对患者的关爱的结论。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与生物进化的关系出示投影片:展示果蝇灰身长翅与黑身残翅的个体数目的比例表,分析其原因。
引出染色体数目变异与进化的关系。
出示投影片:展示“金鱼草的花色遗传”的示意图,分析其花色遗传的特点,得出控制不同花色的基因在后代中没有被分离出来。
引出基因重组的概念及类型。
分析基因重组的意义。
学生阅读教材,教师总结。
(4)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区别与(表解)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以“问题探讨”的形式引入新课,以“实例探讨”的形式学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以“讨论、阅读”等形式学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与进化的关系等内容。
教学设计(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270ebcf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d8.png)
教学设计(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染色体是细胞中结构最清晰、最容易观察的细胞器,它是继承物质的主要载体,在生物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染色体异常是重大的遗传异常之一,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异常和染色体结构的异常两类。
染色体变异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以染色体变异为主题,设计一节高中生物遗传学课的教学活动。
一、课前准备1.教师需要事先准备好课件,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和实例等。
2.准备演示材料,如显微镜幻灯片、染色体组型图等。
3.组织学生阅读相关课文和背景知识,对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有初步的了解。
二、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关于染色体的知识,介绍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染色体的数量等。
2.通过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染色体在细胞中生长、分裂和重组的具体过程。
三、知识点讲解1.染色体变异的定义,以及与正常染色体的区别和联系;2.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出现原因、种类、表现和对人类生命的影响;3.染色体结构异常的出现原因、种类、表现和对人类生命的影响;4.染色体变异的防范及治疗方法。
四、案例分析1. 小李在做基因组计划时发现,他的染色体21多了1个,这样他就患上了唐氏综合症。
请帮助小李解答以下问题:唐氏综合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染色体数目异常会导致唐氏综合症?2. 小明和小红都是正常人,各自的父亲都患有结构异常的染色体,他们能否生出遗传性疾病的孩子?请解答以上问题并提出你的理由。
五、讨论交流1. 分组讨论,在染色体变异防范方面提出方法和措施。
2. 全体讨论,结合目前的医学技术和生物技术,探讨染色体变异对医学和生物学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1. 独立完成一份有关染色体变异的知识检测。
2. 阅读有关颜色盲、血友病等遗传性疾病的相关介绍,分析疾病的遗传机制和导致疾病的染色体变异类型。
3. 收集有关染色体变异对人类社会与科技的影响,并撰写一篇论文。
本次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采用导入、知识点讲解、案例分析、讨论交流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增强高中生对染色体变异的认识和了解,使其对相关遗传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促进高中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完整版)染色体变异教案
![(完整版)染色体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23ca36dc8d376eeaeaa319c.png)
染色体变异教案【教学目标】1、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教学难点(1)染色体组的概念。
(2)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生物变异的类型有哪几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几种?2.基因能够发生突变,那么染色体能不能发生变化呢?如果染色体发生变化,它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生物的性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从而引出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人类的许多遗传病是由染色体结构改变引起的。
在自然条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下,染色体发生的结构变异主要有4种:(课本P47)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
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
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
(二)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以下两类: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
1.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21三体综合症;特纳氏综合症(课本P53)2.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的增加或减少观察教科书P48图6-41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和图6-42雄果蝇的染色体组,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有几条染色体?几对常染色体?(答:8条;3对。
)(2)Ⅱ号和Ⅱ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Ⅲ号和Ⅳ号染色体是什么关系?(答: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
)(3)雄果蝇的体细胞中共有哪几对同源染色体?(答:Ⅱ和Ⅱ,Ⅲ和Ⅲ,Ⅳ和Ⅳ, X和Y。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b40965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24.png)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主题:染色体变异
年级:高中生物
知识背景:
1. 染色体是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能够携带遗传信息。
2.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在数量、结构、形态上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通常会影响个体的功能和表型。
3.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包括数目变异、结构变异和功能变异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介绍基本的遗传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在生物进化和多样性中的重要作用。
2. 学习:介绍染色体变异的类型,通过实例解释不同类型的变异对生物个体的影响。
讲解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展示一些生物标本和实验结果,让学生亲眼目睹染色体的变异和影响。
3.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并遵循不同变异对个体和种群的影响。
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写作或演讲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展示所学的染色体变异知识。
4. 应用:学生可以尝试应用所学染色体变异知识来解决一些生物学问题,例如,解释为什么同一物种的个体表现不同或为什么某些遗传病是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等等。
评估:
1. 教师可以通过期末考试或小测验来检测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2.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或个人演讲等形式来展示他们所学的染色体变异知识,并在评估过程中向教师和同学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17fd76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f3.png)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结构,掌握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
2.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理解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及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及染色体变异的实例。
3. 结合典型实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与结构1.1 染色体的定义1.2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DNA、蛋白质)1.3 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2.1 结构变异2.1.1 缺失2.1.2 重复2.1.3 倒位2.1.4 易位2.2 数目变异2.2.1 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2.2.2 细胞内的染色体组增加或减少3. 染色体变异的原因3.1 自然因素3.2 人工因素3.3 生物因素4. 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4.1 染色体变异与遗传病4.2 染色体变异与生物进化4.3 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过程6.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染色体变异?为什么染色体变异会对生物产生影响?6.2 教学环节6.2.1 染色体的概念与结构(第1课时)1. 介绍染色体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2. 讲解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如DNA和蛋白质。
3. 通过实物图片或模型,展示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染色体。
6.2.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第2课时)1. 讲解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如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
2. 通过实例,分析各种结构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b6013e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13.png)
染色体变异教案染色体变异教案(精选8篇)染色体变异教案篇1一、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1、本小节主要讲授“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染色体组的概念,染色体倍性(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2、教材从“猫叫综合征”讲起,介绍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之后安排了“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选做)”的实验。
帮助学生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理解,并学习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的方法。
3、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的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其中后一类变异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比较密切,是教材重点介绍的内容。
4、染色体组的概念通过分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而得出。
然后,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不同,区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几种主要类型---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重点讲述多倍体和单倍体。
最后教材用小字讲述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使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5、本小节可以为本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生物的进化》中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A:识记);(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A:识记)。
2、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果蝇唾腺巨大染色体装片。
四、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实施方案:通过挂图、幻灯片、投影片等多媒体教具,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抓住关键,学会知识。
五、难点突破策略1、难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突破策略:通过生殖细胞中的两套不同的染色体,引导学生从全部染色体的许多特征中抓住共同的关键特征。
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具体实例,搞清难点所在。
突破难点,理清思路。
六、教具准备1、猫叫综合征幼儿的照片;2、精子形成过程的示意图;3、果蝇的精子与卵细胞图、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知识结构投影片;4、果蝇染色体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42261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2.png)
《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变异的定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3. 染色体变异的特点:可遗传、随机性、低频性。
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特点及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例,引发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兴趣。
2.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类型和特点。
3. 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六、教学活动1. 课堂讲授:介绍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染色体变异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识别它们是结构变异还是数目变异。
3.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染色体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这些变异如何在进化过程中发挥作用。
七、实践操作1. 实验室练习:安排学生在实验室中观察染色体的结构,通过显微镜来识别染色体的变异。
2. 染色体模型制作:让学生制作染色体模型,以加深对染色体结构和变异的理解。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编写一个关于染色体变异的短文,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实验室现象。
2. 选择一个生物进化的案例,分析染色体变异在该过程中的作用。
九、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实验室报告:评估学生制作的染色体模型和观察报告的质量。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e54d4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5f.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3.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3. 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5. 实验:观察染色体变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和作用。
2. 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相关实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4. 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5.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什么是染色体?”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展示相关多媒体课件。
3. 分析: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分析实例和例子。
4.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染色体变异实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5. 讨论:小组内讨论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和意义。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染色体变异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3. 作业练习:检查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类型和特点的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的结构、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和例子。
2. 实验材料:提供染色体变异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3. 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染色体变异相关的阅读材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5页)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5页)](https://img.taocdn.com/s3/m/43707cb26bec0975f465e25f.png)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陈立众一、教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三个来源之一,在本模块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巩固了基因变异的相关知识,又为本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中有关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 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3. 使学生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
4. 使学生了解人工诱导多倍体在育种上的应用及单倍体在育种上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1. 以猫叫综合征产生的原因为例,引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类型;以果蝇的染色体为例,引出染色体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2. 通过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的分析比较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通过对多倍体、单倍体的原理、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家在染色体变异方面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
2.通过单倍体和多倍体在育种上应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学情分析知识基础1) 学生应经学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变化规律。
(本节课可在此基础可进一步演绎出染色体数目变异)2) 学生应经知道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并且在学习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础上,学生会较容易接受染色体变异的知识。
3)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多倍体的生活实例有一定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思维特征:高中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以及更为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同时他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上就会试图发表自己的观点,显得比较活跃。
尝试把自己学到的一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用理论去解释具体的客观现象和认识新事物。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染色体变异》教案
![《染色体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0b937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68.png)
《染色体变异》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及其组成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3.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特点和实例4. 染色体数量变异的特点和实例5.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的概念、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
3.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在遗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染色体变异。
2.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并介绍其特点。
3. 分析实例:结合具体实例,讲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的现象。
4. 讨论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变异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5.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培育新品种。
2. 引导学生关注染色体变异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如染色体病的研究。
七、课后作业:1. 复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
2. 举例说明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思考染色体变异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意义。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高中生物教案:染色体变异
![高中生物教案:染色体变异](https://img.taocdn.com/s3/m/970073d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94.png)
高中生物教案: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1.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的基本原理。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原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及其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教学新课(1)染色体变异的概念介绍染色体变异的定义:染色体在数目和结构上的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①描述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类型: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
②分析整倍性变异和非整倍性变异的实例。
③探讨染色体数目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①介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②分析各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实例。
③探讨染色体结构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小结3.实验教学(1)观察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实验①准备实验材料:洋葱根尖、显微镜等。
②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析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
(2)观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实验①准备实验材料:果蝇染色体玻片、显微镜等。
②观察果蝇染色体的结构,分析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4.课堂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染色体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
(2)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5.作业布置(1)整理课堂笔记,复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原理及其应用。
(2)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教学、实验、讨论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课堂时间有限,部分内容可能讲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难点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61c743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0.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理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2. 让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
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染色体数目变异。
3. 染色体变异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
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5. 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染色体变异的概念、类型、原因、作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4. 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定义,分别介绍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
3. 分析染色体变异的原因:探讨染色体变异的自然因素和人工因素。
4. 讲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解释染色体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机制。
5. 讲解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染色体变异在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应用。
6. 案例分析:选取实例,让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染色体变异的意义和应用。
8. 布置作业:设计有关染色体变异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概念、类型和原因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掌握情况。
3. 考察学生运用染色体变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染色体变异教案优秀
![染色体变异教案优秀](https://img.taocdn.com/s3/m/fcaa0f2d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f6.png)
染色体变异教案优秀篇一:《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第2节《染色体变异》的第一课时,是可遗传变异的一种来源。
其中“染色体结构变异”是学生了解的内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是重点内容,是学习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对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基因突变的知识已有学习,对无籽西瓜、多倍体草莓也有一定认识,对图片、资料等直观材料较感兴趣,学习难度主要是对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及联系和有关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的知识。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时教学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资料、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1、通过复习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引入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再通过图片资料,由学生归纳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2、通过三组细胞染色体的数目对比,使学生自然推测出染色体数目的改变与生物性状的改变的关系,从而得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有二种类型。
3、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果蝇的染色体图入手,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进而理解二倍体、多倍体的概念。
4、利用蜜蜂中工蜂、蜂王与雄蜂的染色体差异,使学生从具体到抽象地理解概念,并设计多种动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对比表,让学生比较辨析单倍体与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之间的本质区别。
5、通过对多倍体、单倍体和普通个体的图片比较,得出三者之间的区别,结合多倍体、单倍体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通过实例理解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加深对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②说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能力目标:概念、原理、应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演绎思维能力的训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例
![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7f4b239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6.png)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生物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其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a) 结构变异b) 数目变异3. 染色体变异的特点4.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5. 实例分析:人类遗传病与染色体变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a) 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b)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c)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a)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b) 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染色体变异的现象。
3. 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深入理解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的兴趣。
2. 讲解染色体的概念、结构和功能,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基本知识。
3. 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及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染色体变异的基本概念。
4. 分析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染色体变异的意义。
5.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染色体变异与人类遗传病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染色体变异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分析实例,加深对染色体变异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概念、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类型和特点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染色体变异在生物进化中应用的认识。
4. 评价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染色体结构、染色体变异类型等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
染色体变异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染色体变异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da798d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60.png)
染色体变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能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2)使学生能理解染色体组、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3)使学生能区分染色体组和同源染色体,并能正确理解单倍体。
2、能力目标:(1)以果蝇为例,引出染色体组的概念,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能力;(2)通过对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分类依据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比较、分类思维能力训练;(3)通过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原理、应用的学习,训练学生的演绎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生物变异的事例,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3)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集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信息收集和利用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知识,对基因与DNA、DNA与染色体之间的关系也已了解,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高中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由于还很不完善,因此仍需设计以教师为主导的定向教学活动。
同时,学生的心智还不能完全有效地控制其行为冲动,对有兴趣的事物乐于专注,而不感兴趣的事物,可能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探索、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
2、教学难点:多倍体和单倍体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染色体变异活动一:说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阅读课本,写出其各属于哪种染色体变异类型。
缺失。
指染色体断裂的断片发生丢失。
重复。
指某染色体的个别区段重复出现 1次或多次。
重复使染色体重复区段内的基因数成倍增加。
倒位。
指某染色体的内部区段发生180°的倒转,而使该区段的原来基因顺序发生颠倒的现象。
易位。
一条染色体与非同源的另一条染色体彼此交换部分区段,称为易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5.2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5.2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314a2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2d.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5.2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活动意图说明运用比较的求异思维区别染色体不同的变异方式,并说出交叉互换与易位的区别环节四:比较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和类型教师活动4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对象碱基对单个染色体、染色体组类型增添、替换、缺失结构变异(*4)、数量变异(*2)规模单个基因位点染色体片段水平分子水平不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水平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猫叫综合征等学生活动4将基因变异的方式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方式进行比较,完成表格活动意图说明比较并阐明两种变化结果的不同之处。
环节五:构建概念图,整合知识内容师生活动:参照下图概念图框架,完成概念体系构建,实现迷思概念转变活动意图说明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空格,梳理知识,建立正确的概念。
7.板书设计8.作业设计第1课时【课后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A.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C.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D.染色体某一片段位置颠倒了180°2.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相同的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B.通常指二倍体生物的一个配子中的染色体C.人的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D.普通小麦的花粉细胞中有一个染色体组3.遗传学检测两人的基因组成时,发现甲为AaB,乙为AABb,甲缺少一个基因的原因可能是( )①基因突变②染色体数目变异③染色体结构变异④甲可能是男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下列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主要区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变化B.染色体结构变异是染色体上较大片段的改变C.基因突变一般是微小突变,其遗传效应没有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大D.多数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别,而基因突变则不能5.菊花种类很多,与其变异类型有关。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
![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3ae88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2c.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生物染色体变异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染色体的概念和结构;2. 掌握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3. 理解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教学难点:染色体变异的机理和分子基础。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染色体模型或图片;2. 染色体变异的相关资料和实例;3. PPT课件。
学生准备:1. 预习染色体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内容。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染色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染色体的概念和结构。
提问:染色体在生物遗传中扮演什么角色?它们是如何传递遗传信息的?2. 探究染色体变异的类型让学生观察染色体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发现染色体变异的现象。
提问:你们能观察到染色体的哪些变异?这些变异对生物有什么影响?3. 学习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和实例讲解染色体变异的类型,如染色体数目变异、结构变异等。
举例说明各类型变异的实例,如猫叫综合征、唐氏综合症等。
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染色体变异的特点。
提问:染色体变异有哪些共同特点?它们是如何影响生物性状的?第二课时:5. 探讨染色体变异的意义讲解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如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导致的多倍体现象。
提问:染色体变异对生物有什么意义?它们是如何影响生物进化的?6. 分析染色体变异的分子基础讲解染色体变异的分子基础,如染色体断裂、重排等。
提问:染色体变异的分子基础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导致染色体结构改变的?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提问:染色体变异在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应用?它们是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性的?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染色体变异》
xxxxxx
一、教学目标:
1、说出染色体数目变异。
2、介绍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3、介绍单倍体育种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2、教学难点
二倍体、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概念及其联系。
三、课前背景介绍:
在本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和染色体个别数目的增减。
并且介绍了二倍体和多倍体的概念。
师:上课。
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三、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及细胞中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减而引起的生物性状改变。
本堂课我们将继续探讨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增多或减少而引起的生物变异现象。
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染色体组的概念,有哪位同学还记得?
生:略。
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
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多数的生物体细胞中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而且他们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我们把这样的生物称为二倍体。
另外,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些生物,它们也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但体细胞中含有三个、四个或六个染色体组,我们分别称为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
请大家观察幻灯片(三倍体、四倍体、六倍体的比较表格),看一下三倍体、四倍、六倍体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的?
生: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
师:我们把这样的生物统称为多倍体。
谁能够根据二倍体的概念,给多倍体下一个定义?
生1: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生2:多倍体和二倍体一样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
师:这一点非常重要,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的形成原因:
师:除了这几种常见的多倍体,科学家还发现,在新疆的吐鲁番盆地、帕米尔高原这些地区,多倍体植物都非常常见。
大家知道这些地区的气候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生:昼夜温差大。
师:温度的骤变是引起多倍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物理射线、化学药品等都可以引起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的看一下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内在原因。
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过的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
(略)
师:大家发现,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在分裂的后期,染色体因为着丝点的分裂而数目加倍,分裂后子细胞中又恢复了原来数目的染色体。
师:那么,什么变化能够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呢?
生:着丝点分开了,但是染色体没有被拉向两极。
师: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的呢。
生:纺锤丝的牵引作用。
师:那么大家一起来总结以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内在原因?
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完成了复制,但是纺锤体的形成受到了破坏,在着丝点分开后,分开的染色体不能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为两个子细胞,这样就使得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增加了一倍。
师:温度的骤变就能够破坏细胞中的纺锤体形成,所以它能够引起多倍体的产生。
师: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如果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就会形成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组织或个体。
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师:多倍体有哪些特点呢?请大家分析以下材料。
(展示幻灯片)
生:多倍体的器官膨大,营养物质的含量高。
师:既然多倍体有这样多的优点,我们就应该培育出更多的多倍体,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光靠温度骤变等自然因素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我们还要采取一些认为的措施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即人工诱导多倍体育种。
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一种化学药品—秋水仙素。
师: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机理是什么?
生:秋水仙素能够破坏细胞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师:利用秋水仙素来诱导多倍体的形成,在植物体发育的什么时期处理最好?为什么?
生: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时期处理最好,因为处理的越早,所产生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或组织就越多。
师:通过这种方法,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了很多的多倍体品种,比如八倍体小黑麦,还有大家非常爱吃的无籽西瓜。
有没有人知道无籽西瓜是几倍体?
生:三倍体。
师:下面就给大家留一道思考题:已知普通西瓜是二倍体,怎样能够培育出三倍体无籽西瓜?
生:思考后回答。
(略)
师:请大家来讨论一下这样的几个问题:
1、在四倍体母本上所结的西瓜,是几倍体?
生:四倍体。
2、三倍体西瓜为什么无籽?
生:略
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在二倍体生物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同源染色体之间两辆配对,然后分别移向两极,那三倍体会怎么样呢?
生:在三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的时候,会发生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所以不会产生种子。
师:最后用二倍体植物的和三倍体植物杂交,二倍体花粉的作用是什么?
生:为三倍体子房的发育提供生长素。
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三倍体子房直接发育成果实?
生:人工在雌蕊的柱头上涂抹生长素类似物溶液。
师:在自然界中,除了染色体组数目增加而形成的多倍体之外,还有其他的情况。
大家来看这幅图片。
(蜜蜂的图片)谁知道这三种蜜蜂有什么区别?
生:雌蜂和工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成的。
师:那么雌蜂和雄蜂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有什么差别?
生:雄蜂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雌蜂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师:我们把雄蜂这样的称为单倍体。
大家来观察幻灯片(常见的单倍体比较)。
回答这样几个问题。
师:蜜蜂、玉米、洋葱、小麦分别是几倍体?
生:二倍体、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
师:这四种生物的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分别与什么一致?
生:本物种配子的染色体数目。
师:给单倍体下个定义?
生: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师:这四种生物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分别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生:1个、1个、2个、3个。
师:由此可见,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一定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师:我们要获得单倍体植株,可以怎样做?
生:让植物体的配子直接发育成植物体。
师:这种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哪种技术?
生:植物组织培养。
师:用什么作为培养材料比较合适?
生:花粉细胞。
师:结合已有知识,利用高秆抗病(DDTT)小麦和矮秆不抗病(ddtt)小麦如何培育矮秆抗
生:杂交育种技术。
(略)
师:这种技术的缺点是什么?
生:育种时间比较长。
师:根据本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呢?
生:略
师:这种技术我们称为单倍体育种技术,它的最大优点是什么啊?
生:育种时间短,后代全部为纯合子。
师:好,本堂课我们以染色体组的概念为中心,学习了多倍体和单倍体的相关知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多倍体和单倍体都有各自得优点,而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目的就是更好的利用它们的优点,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师:给大家留两道课后思考题:
1、判断单倍体和多倍体能否以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个数为依据?你认为判断依据应该是什么?
2、无子蕃茄和无子西瓜有什么不同之处?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