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一、宁夏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接近中国版图几何中心。

全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总人口663万人,2014年末全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0亿元。

宁夏地域东西窄,南北长,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境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地散布,有翠岚接天的峻岭,蒿茅连空的高原,漠漠无垠的沙地,水网交错的平原和碧波万顷的湖泊,更有滔滔黄河从西南到东北斜贯全境。

四季分明的气候,充足的阳光,洁净的空气,山岳、河流、森林、草原、戈壁、沙漠、湖泊、湿地、绿洲交融的环境,共同构成了宁夏丰富多彩而又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

在全国10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占8大类、46种,在旅游界有“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之称。

“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全社会树立了“一切资源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11%和19%。

2014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1671.62万人次,增长9%;
接待入境游客33657人次,增长32.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2.69亿元,增长14.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5.2%,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区有A级景区43家,其中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4家。

A级景区中,共有生态旅游景区23家,其中5A级生态旅游景区2家(沙湖、沙坡头),4A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旅游区、贺兰山岩画、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旅游区、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区、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区),3A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中卫寺口子风景旅游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玉泉营葡萄庄园、哈巴湖生态旅游区、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森淼生态旅游区、宁夏园艺产业园、巴格斯酒庄、青铜峡黄河生态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贺兰山、六盘山、沙坡头、白芨滩、罗山、哈巴湖、云雾山、火石寨、南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苏峪口、六盘山、花马寺、火石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西夏陵、须弥山石窟),国家级湿地公园11个(银川国家湿地公园、石嘴山星海湖、吴忠黄河国家湿地公园、黄沙古渡、青铜峡鸟岛、中宁天湖、固原清水河、鹤泉湖、太阳山、镇朔湖、简泉湖),国家级地质公园3个(火石寨、灵武、水洞沟)。

宁夏生态旅游景观总体归为三类:
(一)以黄河湿地为主的水域风光景观
黄河在宁夏一改常态,变得舒缓而宽阔,形成了不同的支流和大片的湖泊、湿地。

宁夏湿地是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的典型代表,有着独具特色的典型原生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和极为丰富的湿地动植物资源。

目前,全区共有湿地有413处,总面积25.6万公顷,占全区总面积的4.9%,其中最大的沙湖和阅海公园面积都超过了杭州西湖的面积,首府银川有“七十二连湖”之称。

宁夏湿地栖息着285种候鸟和留鸟,其中包括国家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等。

近年来,宁夏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大力发展湿地观鸟游、科研考察游、休闲度假游、苇海探险游等湿地旅游业态,目前主要开发的景区有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4A)、青铜峡黄河大峡谷旅游区(4A)、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区(4A)、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区(4A)、阅海国家湿地公园(3A)、青铜峡黄河生态园、长流水旅游区等。

其中,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东郊,距市区9公里,邻黄河2公里,占地面积10000余亩,是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会议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示范园区。

黄河大峡谷长10多公里,宽50—100米,两侧的崖壁高30米以上,具有典型粗犷雄浑的北方黄河特色,被誉为“黄河中上游第一峡谷”。

黄河大峡谷以水利工程闻名于世,闻名遐迩的黄河大坝、十里长峡、108塔、金沙湾等景区均分布在此。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是继浙江西溪湿地公园和江苏溱湖湿地公园之后经国家林业局审批的全国第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
湿地公园,占地面积12000多亩,水域广阔,风景秀美,生物种类丰富,是目前宁夏面积最大、地貌保持最完整的一块生态湿地。

公园内有各种植物114种,鸟类107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余种,是我国西部地区鸟类迁徙的中转站之一。

(二)以贺兰山、六盘山为主的山岳景观
贺兰山和六盘山是宁夏主要的两座山脉,自然景观雄浑壮观,山上泉水叮咚,植被葱郁,物产资源十分丰富。

近年来,宁夏通过加快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林地面积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从2000年的8.4%提高到2014年的13.6%,5年净增5.2个百分点。

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宁夏打造了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4A)、六盘山旅游区(4A)、贺兰山岩画(4A)、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4A)、寺口子旅游区(3A)、贺兰山滚钟口(2A)等森林观光旅游景区。

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银川市西北50公里的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占地面积9300公顷,植被覆盖率达70%,拥有各种野生动植物资源八百余种,是国家级干旱区水源涵养林山地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珍贵、濒危动物种类及种质的基因库。

著名的贺兰山岩画也位于此区域内,在山体两侧,约有千余幅岩画分布在600多米长的山岩石壁上,记录了数千年来游牧民族与农耕文化的更迭变迁,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六盘山是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节点,毛
泽东同志曾在这里写下壮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

六盘山旅游区是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旅游区内有国家级半湿润区水源涵养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黄土高原的绿岛”;还有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须弥山石窟、老龙潭、胭脂峡、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等一批风景秀丽、特色鲜明的重点景区,是全区生态旅游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以腾格里沙漠为代表的沙漠生态景观
宁夏毗邻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具有独一无二、水沙结合的生态旅游资源。

腾格里沙漠是全国唯一靠近区域中心大城市的大沙漠,是全国唯一同时靠近铁路干线(枢纽)和公路国道的大沙漠,也是全国仅有的能实现短、中、长途沙漠观光、休闲、探险旅游,且已初步建立起多样性沙漠旅游景点线路的沙漠旅游区。

沙坡头旅游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第一个国家级沙漠生态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鸣沙——沙坡鸣钟所在地,丰硕的治沙成果于1994年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环保500佳单位”光荣称号,同年被国务院授予“科技进步特别奖”。

多年来,景区围绕沙漠、黄河和展示生态建设成果,开发了一系列精品旅游项目,其中“天下黄河第一索”的800米跨河滑索、全国最大的天然滑沙场、驼队沙漠探险、羊皮筏子漂流、沙海冲浪等项目已成为宁夏的主打旅游产品向海内外市场推出。

沙坡头景区被《中国地理杂志社》评选为中国最美丽的五大沙漠之一;被《纽约环球时报》评选为全球最值得去的五十个地方之一。

目前,宁
夏开发较好、知名度较高的沙漠景区还有5A级景区沙湖、4A级景区黄沙古渡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我区虽然拥有较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但对于自然景观中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产品整合开发不到位,系列化不足,名牌精品少,旅游产品之间的互补协调较为欠缺,竞合共赢的发展格局未能建立。

二是产品体系不完整。

目前我区旅游业还停留在单纯的旅游景点观光上,旅游景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持续投入不够,游客参观游览往往是“走马观花”,滞留时间短,无综合性旅游购物点,无娱可乐,旅游消费相对单一,“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短板较多,对服务业、加工业以及就业的刺激和辐射带动力不强。

三是生态旅游形式单一。

旅游是创意产业,是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较强的产业。

目前,宁夏生态旅游主要以休闲、观赏为主,创意体验类的旅游项目较少,休闲娱乐项目单一,参与互动性活动馈乏,不利于生态旅游向高层次和规模化发展。

同时,我区生态旅游业在宣传营销、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景区之间推广资源相互利用率不高,营销范围、品牌效应仍需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人才培养后劲不足。

三、“十三五”生态旅游发展思路
“十三五”期间,宁夏生态旅游主要围绕“两区两廊”的空
间布局,加快建设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廊道,开发具有宁夏特色的标志性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增值服务,形成景区资源互补、线路有机衔接、产品互相补台的大旅游发展格局。

主动适应新常态,为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服务,为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服务,为把宁夏打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战略支点服务。

(一)重点打造的生态旅游区
1.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

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试验区位于黄河流域中部的中卫市,规划面积335平方公里,以“一核一带”(一核:沙坡头区迎水桥镇旅游核心资源聚集区域;一带:黄河沙坡头大峡谷旅游带)为重点,着力发展旅游主体产业、旅游相关服务业、旅游产品生产和装备制造业、养老服务业、观光农业、沙产业、智慧产业七大类产业。

下一步,以沙坡头景区为核心区,推进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与产品整合,沿迎闫公路沙漠湿地草原光伏旅游带和黄河南北长滩旅游带,重点实施沙坡头景区提升改造、旅游新镇、腾格里沙漠旅游度假区、银阳光伏科技生态园、大漠风情休闲度假区等项目。

预计2016年,游客人数达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60亿元,园区实现增加值40亿元;到2020年,游客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收入145亿元,园区实现增加值100亿元以上。

2.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

2000年4月,国家旅游局商
国务院扶贫办、国家计委、财政部、民航总局、国家文物局等部委批准在宁夏固原地区设立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

2014年,国家旅游局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的函》(旅函〔2014〕23号)。

“十三五”期间,六盘山旅游区作为全区生态旅游重点区域,着力打响“高原绿岛”、“长征圣山”、“丝路重镇”、“回乡风情”四大旅游品牌,精心打造以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纪念园、单家集、乔渠革命遗址和任山河战役纪念园为重点的红色旅游区,以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野荷谷、老龙潭、胭脂峡、白云寺为重点的生态观光、消夏避暑旅游区,以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震湖为重点的地质观光旅游区,以固原博物馆、须弥山石窟、萧关遗址文化园为重点的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区,形成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多形式、复合型的旅游产品体系。

预计到2020年,年接待游客达到6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4亿元。

3.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

宁夏贺兰山东麓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适宜葡萄种植及葡萄酿酒的地区,是全国第三个获得葡萄酒原产地保护认证的产区。

同时,贺兰山东麓历史文化积淀极为丰厚,有可追溯到旧石器时期的贺兰山岩画,有新石器时期人类活动遗址,秦汉时期戌边军民的墓葬群,西夏时期的皇家宫殿、寺庙、陵寝、窑藏,明代的长城、古堡、古建筑群,直至新时期代表西部黄土文化的镇北堡西部影城。

宁夏已编制完成《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建
设规划》,贺兰山东麓已形成葡萄种植基地100万亩,培育出了加贝兰、法塞特、银色高地、类人首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葡萄酒品牌。

“十三五”期间,将按照“一廊、一心、三城、五群、十镇、百庄”的空间布局,将贺兰山东麓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葡萄文化旅游廊道,完善贺兰山东麓一线旅游休闲度假功能。

整合提升贺兰山东麓一线传统景区,建设完善贺兰山岩画、西夏避暑行宫、苏峪口森林公园、星海湖湿地公园、北武当旅游区,做好大水沟西夏离宫遗址保护和昊王故渠遗址保护,对明长城进行保护性修复,建设西夏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预计至2020年,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体系后,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可实现旅游收入300亿元,实现产业增加值1000亿元以上。

4、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廊道。

宁夏“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带是以黄河为轴线,以沙湖、沙坡头、黄河大峡谷、水洞沟、黄沙古渡、横城古渡等核心景区为重点的一条多姿多彩的沿黄城市旅游带。

“十二五”期间,我区实施的“黄河金岸”滨河大道和一系列园林景观工程不仅使我区成为全国的“黄河旅游之最”,也将全区的主要景观连缀成一串耀眼的明珠。

“十三五”期间,黄河金岸旅游廊道仍是我区生态旅游重点打造的区域,在重点提升沙湖、沙坡头、黄河大峡谷、水洞沟等核心景区建设标准和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整合银川金水园——横城古渡——兵沟旅游区——石嘴子风景区,加快实施滨河新区全域5A级景区建设项目,建成黄河外滩长河栈道景区、兵沟自驾车营地、黄河水上航运旅游服务中心、黄河军事文
化博览园二期项目、鸣翠湖水世界及四季滑雪场、中华回乡文化园二期工程、华夏河图生态小镇、薰衣草休闲度假庄园、天山海世界黄河明珠、宝丰休闲牧场、五虎墩万亩生态园、小龙头明长城遗址及滨河万亩果园生态休闲旅游区。

预计至2020年,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廊道年接待游客可达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35亿元。

(二)重点生态旅游线路
根据宁夏生态旅游资源特点和空间布局,整合谋划“激情沙漠探险”、“奇享塞上江南”、“探秘西夏古国”、“观光黄河金岸”、“漫步葡萄长廊”、“重走丝路北道”六大精品线路:激情沙漠探险:黑山峡——沙坡头——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区——通湖草原。

奇享塞上江南:沙湖——星海湖湿地公园——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卫沙坡头——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探秘西夏古国:西夏陵——贺兰山岩画——苏峪口森林公园——明长城——内蒙黑水城。

观光黄河金岸:沙坡头——青铜峡黄河大峡谷——黄沙古渡——水洞沟——黄河外滩长河栈道——兵沟旅游区。

漫步葡萄长廊:西夏陵——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带——星海湖湿地公园——北武当旅游区。

重走丝路北道:固原古城——战国秦长城——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老龙潭——胭脂峡——野荷谷——须弥山石窟——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

(三)重点工作
1.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存量做优、增量做精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度开发塞上江南新天府、贺兰山历史文化、六盘山红色生态“三大板块”,不断改善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条件。

注重提升景区文化内涵,注重可持续发展,使优美景观和基础设施载体相得益彰、交辉呼应,全方位展示宁夏壮美自然风光和特色人文资源。

2.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

加强旅游交通设施、通信设施、安全设施、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旅游公共服务建设和运营市场化,吸引社会投资主体开展公共服务。

完善旅游公益惠民服务体系,制定面向弱势群体的旅游优惠政策,发行旅游年卡、旅游一卡通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惠民产品。

3.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

一是建设旅游运行监测平台。

通过接入景区景点图像以及气象、交通等部门的相关信息,实现对各类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展示,提高产业运行状态和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水平。

二是建设移动互联网平台。

以微网站为核心,开发覆盖36家A级景区的智能导游系统,全面整合电子认证、电子票务等系统,探索建立门票预约制度和游客评价机制,提高公共信息服务能力。

三是建设多语种资讯平台,开发涵盖旅游六要素的宁夏旅游客源地多语言服务系统,扩大对外宣传营销渠道。

4.健全旅游资源保护体系。

建立全区旅游资源评估标准体系和旅游资源电子信息库,更加重视各级各类旅游资源的保护,建立全区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监控体系。

严格各级
各类旅游规划的编制、论证、审批程序,强化规划管理,建立规划执行责任追究制度,科学界定旅游功能分区,合理确定景区容量,避免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

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整合全区旅游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高校、大专、中专、职业学校、培训中心为载体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继续健全旅游人才保障机制,用好自治区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全区旅游培训计划,五年内完成对旅游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导游人员、景区饭店服务人员的分级分类培训,争取把全区旅游人才培养纳入教育部门全区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支持宁夏旅游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旅游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形成旅游人才工作与旅游业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

四、需要国家层面统筹支持的事项
一是在编制《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时,将宁夏重点打造的沙坡头旅游扶贫试验区、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长廊、黄河金岸文化旅游廊道四大生态旅游区纳入全国重点生态旅游区当中,将六条精品生态旅游线路纳入全国重点生态旅游线路。

统筹区域旅游合作,实现宁夏与陕西、甘肃、青海和新疆等周边省区之间的高层次、大空间的区域横向联动,为构建旅游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客源互流的区域旅游品牌提供支持。

二是在安排中央旅游专项资金时,适当向宁夏等西部地区倾斜。

宁夏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但由于地方财力较弱,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有所不足,致使旅游资源向旅游产
品转化的进程缓慢。

恳请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在安排国家旅游专项资金时向宁夏等西部地区倾斜,支持宁夏将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为新常态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服务。

三是支持将宁夏生态旅游景区和精品线路纳入国家“一带一路”人文合作交流总体布局之中。

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新通道,挖掘中西部地区开放潜力,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

作为全国唯一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宁夏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提出把宁夏打造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战略支点和建设中阿人文交流合作示范区等重点任务。

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恳请国家发改委、旅游局将宁夏生态旅游纳入“一带一路”总体布局中,支持宁夏以发展生态旅游为抓手,打造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推进中阿人文领域务实合作提供载体和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