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背景知识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秀课件
蔡元培的任命与期望
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肩负起改革和振兴北京大学的重要使命。
改革期望
蔡元培对北京大学寄予厚望,希望通过改革使北京大学成为学术研究、人才培 养的殿堂。
演讲的场合与目的
场合
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学举行开 学典礼,全校师生及社会名流齐 聚一堂。
目的
通过发表演讲,阐述自己的教育 理念和改革措施,激励师生共同 努力,振兴北京大学。
氛围。
推动教学改革
蔡元培在演讲中提出改革教育体 制的主张,提倡学科交叉和综合 性教育,为北京大学的教学改革
提供了指导思想。
培养杰出人才
蔡元培的演讲激发了北大师生的 求知欲和创新精神,培养了一大
批杰出的学者和思想家。
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
推广现代教育理念
蔡元培的演讲传播了西方现代教育理念,推动了 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和改革。
真挚感人
情感真挚,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感 动。
逻辑结构
开篇点题
演讲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明确演 讲目的。
层次分明
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各部分内容 之间衔接自然。
结尾总结
结尾对演讲内容进行总结,强化主 题,使听众印象深刻。
05 演讲的影响与评价
对北京大学的影响
提升学术氛围
蔡元培的演讲强调学术研究的重 要性,提倡思想自由和学术独立 ,为北京大学营造了浓厚的学术
对未来的展望
1 2
教育国际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 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科技与教育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教育应该更加注重 科技的应用和创新,推动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知识概览·【作品简介】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
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
25岁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授编修,戊戌变法失败后,弃官离京南归,开场投身教育。
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任职期间革新北大,提倡科学与民主,提倡学术自由,新旧思想兼容并包,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他也是我国近代美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我国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美学家与美育理论家。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主要作品:?蔡元培全集??蔡元培教育文选?等。
演讲辞又叫讲演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在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理;在表达上,侧重于议论、说理,同时兼用必要的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明晰,要言不烦。
其特点如下: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
它是用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打动听众、“征服〞听众的,所以必需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
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可讲为前提。
第三,煽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
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煽动性。
【重点理解】1.如何理解文中“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针对黑暗的社会风气而言的。
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丧失,新的又没有建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很少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这也是作者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能自己洁身自好,还要能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那么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的含意?【答案】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作者作品
评价:他一生始终追求真理,为民族 的解放和进步呕心沥血,为祖国的文化教 育事业和科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 教育中首倡德、智、体、美四育,并积极 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联合国科教 文组织评出“影响世界历史百人名单”中, 他排在孔子、孟子、孙中山、毛泽东之后, 是中国第五人。
关于演讲和演讲辞
深入感悟(三点要求)
(二)“砥砺德行”(第三自然段) 思考:1、这点要求又是针对什么现状 提出的?(文中句子回答) 【现状】关键句: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 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坏毁行之事, 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资料链接】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 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 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之时, 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 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 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 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作为北 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 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 出污泥而不染者。
【资料链接】
2.1916年12月,在法国留学的蔡元培接 到教育部电,请他回国就任北大校长,但 这并非美差,当时的北大因学风败坏、腐 败盛行而声名狼藉,在此之前,北大已换 过五任校长,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局面,所 以蔡元培一到上海,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 以免因改造不好而有碍声名;也有少数劝 驾的,说腐败总要有人整顿,不妨试一试。 北大有幸——蔡元培最终听从了少数人的 意见。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讲义新人教必修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作者简介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二)人物轶事蔡元培逸事蔡元培先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有志节、有操守的知识分子,他一生“有所不为、无所不包”,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逸事。
(一)家中遭火蔡元培毕生勤于治学,小时已初见端倪。
一次,他在楼上读书,家中忽然遭火,举家惶恐,家人急呼其下楼。
不想,他仍读书自若,态度极为镇定。
还有一次,蔡元培随女佣下楼,由于他年龄小加之楼梯又高,所以必须让人抱着下。
女佣先抱另一孩子下楼,令他坐在楼梯上等候。
这时因有其他事情打岔,女佣一急竟然忘了上楼。
蔡元培便端坐楼口数小时,不移位置,亦不呼其他家人,其举止安详如此,实令人诧异。
(二)脱帽回礼1917年初,蔡元培到北大。
他到校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
这一躬让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这一躬也揭开了北大新的一页。
(三)爱生如子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五千名学生游行示威,三十名学生被捕,关在北河沿,其中北大学生二十名。
事发后,蔡元培立即以北大校长的名义,并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几天后,这些学生一个个从监狱里走出,当大队群众伴着他们走进汉花园广场时,人们看到蔡元培目光沉毅,表情慈祥,眼里含着泪水。
那一刻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蔡元培。
(四)仁者之心蔡元培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即使如此他仍不忘周济别人。
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此人早年投身革命,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妻女以织履为生,家无隔夜之粮。
廖平子非常敬慕蔡元培的为人,时常将他写的诗作呈蔡元培。
蔡元培知道廖平子生活清贫,所以每逢廖平子送诗册,即赠廖法币拾元,每月皆然,历数年而不断。
(五)清廉清风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九龙。
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时的衣衾棺木,也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先生代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关资料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有关资料【关于蔡元培】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浙江绍兴。
清季进士出身,1894年任翰林院编修。
他忧民族危难,愤清王朝腐败无能,于1898年10月弃官南下,兴学育才以救国。
先后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嵊县剡山书院院长、上海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等职。
1902年4月,与蒋观云、叶瀚等人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被推举为会长。
开始倡言反清革命,并与教育会同人创设爱国学社及爱国女学,培养革命人才。
1904年11月,在上海发起创立光复会,任会长。
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任上海分会会长。
1907年起,留学德国,旋入莱比锡大学,并从事译著。
1912年1月,任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2月受孙中山委派,任迎袁世凯南下就总统职之专使。
7月因不满袁专权,愤而辞职,再次赴德留学。
一度回国参加“二次革命”,后转赴法国从事译著。
1915~1916年在法国参与创办勤工俭学会和华法教育会,被推举为中方会长,推动了影响深远的国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7年初,出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整顿学校,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
五四运动中,竭力营救被捕学生。
1920年底,赴欧美各国考察高等教育,并出席太平洋教育会议。
法国里昂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分别授予文学博士与法学博士荣誉学位。
1923年春,不满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彭允彝破坏法制的行为,提出辞职,离京南下。
秋间转赴欧洲,从事研究和著述,并参与要求英、法等国退还庚子赔款兴办教育事项。
1924年1月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经孙中山提名,当选为候补中央监察委员(二全大会后,一直当选为中央监察委员)。
1926年初回国。
在上海参加苏浙皖三省联合会,配合北伐战争,策划三省自治运动,遭孙传芳通缉。
1927年起,在南京国民政府任大学院院长、司法部长和监察院长等职。
后专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辞去其他职务。
1932年底,与宋庆龄、杨杏佛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在这前后,参与营救被捕的胡也频、杨开慧、陈独秀、许德珩、廖承志、史良、陈赓、丁玲、牛兰夫妇等。
2024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先生的演说在当时被视为打破传统、引领新风的典 范,推动了北京大学以及全国高等教育的改革。
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演说中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为北 京大学树立了开放的学术氛围,吸引了众多优秀人才前来 任教和学习。
推动学生自治和学术自由
演说鼓励学生自治和学术自由,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 新能力的发展,为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人才奠定了基础。
9
德育为先,培养健全人格
提出德育为教育之首,注重品德修养 与人格塑造。
倡导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引导 学生向上向善。
要求学生具备爱国、敬业、诚信、友 善等道德品质。
10
兼收并蓄,促进文化交流
强调大学应包容并蓄,吸收各种 文化与思想之精华。
鼓励学生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国 内外优秀文明成果。
倡导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中华 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人教北版京高大中学语校文长必之修演二说《》就任
1
目 录
•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 演讲内容梳理与解读 • 演讲技巧与艺术特色分析 • 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探讨 • 知识拓展:相关人物及事件介绍 •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2
01
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
3
蔡元培生平及教育理念
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 ,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 、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 人,清光绪进士。祖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 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华民国 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景星学社社员。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与中国近现 代文教界代表人物厉麟似等并称“影响中国历史的十 位教育大家”。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
03
演讲内容
对北京大学的评价和期望
评价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传统。蔡 元培认为,北京大学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 就,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提升北京大学学术水平
蔡元培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学者,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了北 京大学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促进北京大学学生全面发展
蔡元培提倡“德、智、体、美”四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加强了体育 、艺术等方面的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响
推动中国现代教育改革
培养现代人才
蔡元培的演讲为中国现代教育指明了 发展方向,促进了中国现代教育理念 和制度的变革。
蔡元培的演讲被广泛传播,成为教 育界的经典范文,被多次出版、引 用和研究。
持续影响
蔡元培的演讲对中国现代教育的影 响持续至今,其教育思想依然具有 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05
结语
蔡元培的人格魅力
01
02
03
博学多才
蔡元培具备深厚的学术背 景和广泛的知识领域,能 够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 资源。
开放包容
教育公平
蔡元培致力于打破地域和 身份限制,选拔优秀人才 ,对现代教育的公平性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他的文学风格深受中国 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 也吸收了西方文学的精 华
04
他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02
演讲背景
北京大学的创立和发展
0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课件-完美版
2、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 1)学生读教材中的内容,谈理解 。
师:含义 深刻的 句子表 面是一 层意思 ,却暗 含着更 深的意 义。那 么本组 课文中 有哪些 类似的 句子, 我们都 是用什 么方法 去理解 这些句 子的?
(2)学生找句子,交流体会方法。
(3)教师归纳总结体会含义深刻的句 子方法 :
词义
肄业:①正在学校学习;②虽已离校,但并未学到规定毕业的年 限或并未达到规定毕业的程度。
干禄:求功名利禄。 孜孜:勤勉不倦怠。 砥砺:磨炼。訾詈:指责、诋毁。 长足:形容进展迅速。 弭谤:消除诋毁。弭,消除。 敷衍:这里指学习不认真。 营营:形容辛苦劳累。
切磋:切磋琢磨,比喻共同学习,互相研究讨论。 店肆:店铺。 视事:到职开始工作。 潜修:深入钻研。 裨:有益。 冶游:同“游冶”,四处游玩。 商榷:商讨。 提携:①领着孩子走路,比喻在事业上扶植后辈或后进之人。 ②携手,合作。
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
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
蔡
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元
培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
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
先生改 变了北 大, 北大影 响了中 国.
没有北大就没有五四,而没有蔡元培先生就没有北大。
积累整合
干( gàn )禄( lù ) 肄( yì )业
孜孜( zīzī ) 店肆( sì )
沦丧( sàng )
訾( zǐ )詈 ( lì )
冶( yě )游
塞责( sèzé )
会晤( wù )
相勖( xù )
商榷( què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课件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 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 之行在民主自由。——周恩来
“三不主义”——一不做官,二不 纳妾,三不打麻将。
“五四运动”中,在火烧赵家楼后,有 20名 北大学生被警察逮捕。蔡元培向北大学生保证在 三天之内营救回来。被捕学生于5月7日被保释出 狱。而蔡元培却在5月8日向提出辞呈。第二天, 悄然去了天津,后来回了浙江老家。 • 蔡元培的一生中,曾辞过几十次职。但这 一次的辞职,产生的社会震荡远超出蔡元培所想。 从北大到北京学界,“挽(留)蔡”竟成了难以平 息的学潮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表示与蔡元培同进 退,北京市各中专以上的校长,也全部提出辞呈。 在这种压力之下,蔡元培终于于7月答应回校复 职。
就任北京大学校 长之演说
蔡 元 培
新学网 很全的语文教学资料网站 包括了中小学的绝大多数课文讲解
背景: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 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 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 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 当时的北京。蔡元培上任校长之时,正 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 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 北京腐败成风。
2、这样不正的宗旨危害有哪些?蔡元 培希望学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误己误人 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 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能爱 惜光阴,孜孜求学
问题探究:
阅读第二段,思考:
蔡元培的“砥砺德行”的要求 是针对当时社会的什么状况提出的?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 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 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 俗所染。”
影响深远
在几年的时间里,蔡元培先生以 他先进的教学思想、广博的学识以及 个性的人格魅力,打下了北大百年的 基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在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教育方针的 指导下,北大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一种 新局面。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PPT课件
任
北
京
大
学
蔡
校 长
元之
培演 说1
你印象中的北京大学是什么样?
北京大学位于京城西郊,占地2707 853平方米 (4062亩)。学校现教职工16073人,29617名各 类在校学生。现有199个博士点、221个硕士点、 100个本科专业,以及覆盖 139个专业的35个博士 后流动站。北京大学拥有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中 科院院士及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 均居全国高校之首。
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
道德沦丧。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
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
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
误国家。是误人也。
“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25
2、阅读第三段,思考: 蔡元培的“砥砺德行”的要求是针对当时社
会的什么状况提出的?
30
没有蔡元培,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 没有北大,蔡元培也不成其为蔡元培。
“北京大学虽声名狼藉,然 改良之策,亦未尝不可一试,故 允为担任。” 1916年12月22 日,蔡元培抱着整顿、改革北大 的宗旨和决心,迎难而上,赴京 就任北大校长的职务。
兼容并包 思想自由 31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 术至上的真正大学。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 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 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 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 仰慕的学府。
16
关于作者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 号孑民,绍兴人。近代著名民主革 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 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 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 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 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 运动的策源地。
课件8: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陈独秀(文科学长)
李大钊(图书馆主任) 胡适(教员)
走近北大
讲坛上的教授
胡
辜
适
鸿
铭
鲁迅(教员)
毛 泽 东 ( 图 书 馆 馆 员 )
杜威(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
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 中在某些学科上是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 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 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外恐怕 找不到第二。”
(语言)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 揉和而成, 简洁凝练中 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 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从这篇演讲辞中可看出蔡元培是怎样的一个人? 【提示】
蔡元培是一个满怀斗志、对教育有着科学 的、深刻的认识、具有改良精神的爱国教育家。
小结
蔡元培先生的这篇就职演说,吹响了北大改革 的号角,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对北京大学进行了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 为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 今天,北京大学不仅是国家的知识库,民族的智囊 团 ,更是一座学术思想的高峰.
“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 “平时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 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 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 可借此活动于社会。”
(2)这样不正的宗旨危害有哪些?蔡元培希望学 生抱定什么样的宗旨?
误己误人。
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 者,非为致富。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
蔡元培像
思考
1.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 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 本文围绕着“三个要求”即:如何做一个优秀 的北大学子而展开,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 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 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件2
肄业 相勖
提携 訾詈
弭谤 店肆
造诣 商榷
砥砺
矫正
1、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了 哪些殷切希望? 2、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 上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
整理字词
生难字 肄(yì )业 提携(xié ) 弭(mí )谤 造诣(yì ) 砥砺(dǐlì ) 矫(jiǎo)正 相勖(xù ) 訾詈(zǐlì ) 店肆(sì ) 商榷(què ) 多音多义字 裨益 裨将 塞责 塞外 塞车 成语 • 问心无愧 • 束之高阁 • 责无旁贷 • 以诚相待 • 刮目相看
抱定宗旨
④正反深入论证: ①大学性质: 求学者:爱惜光阴,孜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孜求学,造诣容有底止。 ②多年弊端: 求官者:放荡冶游,敷 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 衍塞责,学问毫无。 思想。 ⑤事例论证: 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 清朝的覆灭(官吏腐败) 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 人们对当局的不满(道 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德沦丧) ⑥结论:宗旨不可以不 ③提出要求: 正大。 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关于立志、道德、交往的名人名言: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志不强者智不达。 (3)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5)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孔子 墨翟 陈涉 王勃 李清照 周恩来
(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8)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 (9)嫉妒是心灵的肿瘤。
抱定宗旨 砥砺德行 敬爱师友
殷切期望 语重心长
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 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
(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 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2)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 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蔡元培
语文ⅱ人教新资料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资料
一、作者档案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绍兴人,清代光绪进 士,翰林院编修,现代教育家。1904年组织光 复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
1915~1916年在法国参与创办勤工俭学会和华 法教育会。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锐意改革、 整顿,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五四”运动中, 竭力营救被捕学生。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 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蔡元培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 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被毛泽东称为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二、背景回放(见“文本品韵”)
一、字音辨识 肄 业( ) 塞 责( . .
)
孜 孜以求( ) 商榷 ( . . 冶 游( ) 鲜 为人知( . . 弭 谤( ) 敷衍 ( )( . ..
贻 误( ) . ) 造诣 ( ) . ) 砥砺 ( )( .. ) 稽 首( ) . . . 大有裨 益( ) 訾詈 ( )( ) 会晤 ( . .. . 轻侮 ( ) .
一、整体悟读 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由此对青年学子提出了 哪些希望? 参考答案: 由这篇演讲辞可以看出,当时的 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 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
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 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 试突击讲义。因此,蔡元培在上任之初,就郑 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希望青年学子在学业上, 要抱定研究学问的宗旨,孜孜求学;在品行上, 能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 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 在平时的个人修养上,要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目标定位】 □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并掌握演讲辞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 点。 2.结合课文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 分明的特点。 □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联系 现实,体会文本的思想文化意义。 2.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不同种类的演讲 辞的写法。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优秀课件专业版PPT模板分享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他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制度,同时结合中国实际情 况进行了创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培养杰出人才
蔡元培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科学、艺术人才。他的教育思想鼓励学生们追求卓越、独立 思考和创新,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和其他领域的杰出人才。
学习方法与建议
学习方法
阅读原文并理解其背景,听讲解 和看相关资料,参与讨论和思考 问题,撰写学习心得和报告。
建议
注重原文阅读和理解,多角度了 解北大历史和文化,积极思考和 探讨问题,结合自身实际提高综 合素质。
02
演讲技巧
演讲语言与风格
01
02
03
语言准确、简练
使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 达,避免冗长和复杂的句 子结构,使听众更容易理 解和接受。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蔡元培先生的就职演说,理 解其教育理念和改革精神,领悟北大 精神内涵,提高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
课程内容与安排
课程内容
蔡元培先生就任演说的原文及背景介绍,演说的思想内涵、文化价值和历史意 义,以及北大精神的形成和影响。
课程安排
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蔡元培先生和北大历史背景,第二部分解读演说 的思想内涵,第三部分探讨北大精神的形成和影响,第四部分为总结和思考。
03
教育民主
蔡元培提倡教育民主,主张让更多人接受高等教育。他推行入学考试制
度,取消了入学资格的限制,使得更多有才华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北京大
学。
蔡元培办学思想的核心内容
兼容并包
蔡元培认为办好一所大学需要兼容并包,容纳不同的思想、文化和学术流派。他主张聘请 具有不同学术背景和政治观点的教师,以丰富校园文化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PPT教材课件(3篇)
(4)古朴典雅的语言 :
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作,带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这是因为在那个年代,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前期,是 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而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 当时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 但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他 的文章的基本格式是文言文,用了文言文语汇和句 式,但造语浅显,带着许多口语口语成份,这就比 古文容易接受理解。 因此,这篇演讲稿读起来,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 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明快易懂、容易接受的好 处。
(fūyǎn) 庶(shù)民
切磋
(qiēcuō)
正轨(guǐ)
砥(dǐ)
砺(lì)
鲜(xiǎn)为人知
结构与观点
•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 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 ③敬爱师友。 •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
• (3)精于政法的人才,多入政界,学校中专任教授 很少。
• (4)有些学生,不重视道德修养,沾染了社会的恶 劣风气,不自觉砥砺德行,被人看不起。
鉴赏要点: 1、巨大的现实意义 2、感人肺腑的情思 3、清晰明快的思路 4、古朴典雅的语言
(1)巨大的现实意义 :
课文作为就职演说,阐释了自己的治校纲领,并对青 年学子提出要求。这两方面的意思融合在一起,而侧 重后者。 作者作为新任校长,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存在的弊端, 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正是治疗当时 教育和北大的沉疴之良方,每一点都事关中国教育和 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作者治校的大计方针融合在这三 点要求之中,为改造教育和北大,具有巨大的现实意 义和推动作用。 作者讲述的问题,正是当时北大青年学子普遍关心的 问题,在演说的内容和情感上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引 起了听众的兴趣,这就使演讲获得了巨大的教育效果。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讲及分析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五年前,严几道⑪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同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⑫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⑬,诸君较昔当必为长足⑭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更以三事为诸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⑮。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⑯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⑰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⑱。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⑲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⑳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⑴,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⑵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⑶。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⑷,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⑹,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sè)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
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⑺。
今诸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⑻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大之父蔡元培
我国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
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功绩卓著。
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出身于商贾之家,少年时期饱读经史,17岁考取秀才,18 岁任塾师,21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26岁升补翰林院编修。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他认为革新必先培养人才,于是走上倡导教育救国之路。
同年9月,他弃官归里,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
二十世纪初,他在上海组织中国教育会,创办爱国女校和爱国学社,致力于打破封建主义教育,为反清革命培养人才。
1906—1916年间,他赴德法留学,为兼通中西文化奠定了基础。
1912年他出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对封建教育进行改革,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教育体系。
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对北大进行全面改革,使之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成为研究学术、传播新思想、培养新人才的基地。
“九一八”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与宋庆龄、鲁迅等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援救了一批革命志士和爱国青年。
晚年,为抗日救亡事业奔波,努力促成国共合作。
蔡元培的一生,主要以教育和科学作为事业的支柱,为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功绩卓著,影响深远。
蔡元培写了许多教育方面的著作,后人将其收入《蔡元培选集》、《蔡元培教育文选》和《蔡元培全集》中。
蔡元培非常重视健全人格教育,提出“五育”并举主张。
1912年初在出任教育总长时提出,教育方针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
同年2月,他在《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提出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及美感教育五项主张。
他把教育分为“隶属于政治”与“超轶乎政治”两类。
隶属于政治的有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超轶乎政治的则是世界观教育和美育、实利主义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者。
他认为,两类五种教育均不可偏废。
为了强兵富国,需要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但“必以道德为根本”。
公民道德即“自由、平等、博爱”,亦即儒家的“义、恕、仁”。
他把欧洲资产阶级道德观念同中国儒家的传统道德观念揉合在一起,主张培养现实社会的完全的人格。
但教育的终极目的还在于追求超现实的实体世界,使人达到最高精神境界,因此还必须有世界观教育,即引导受教育者超脱现世,领悟最高精神境界的教育。
他认为,这种世界观教育是知、情、意、德、智、体诸者的统一体。
从现象世界进入实体世界,不能依靠经验或理论,只能依靠浑然直觉的美感,美感是两个世界的桥梁。
他主张“以美育代宗教”,各级学校、各种社会活动都要进行美育。
蔡元培提出的教育思想体系,是以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为急务,以道德教育为中心,以世界观教育为终极目的,以美育为桥梁。
蔡元培先生轶事
蔡元培说明读书方法的重要,说,吕洞宾用手指点石成金送给穷人,但这穷人不要。
问他为什么不要金子,他说要吕洞宾的指头,因为可点出无数金子。
这种想法从道德上来说,固然要不得;但就求学而言,却是最不可少的。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有次他突然问学生:“5加5是多少?”学生以为校长所问必有奥妙,都不敢作
答。
好一会,才有一学生率直地说:“5加5等于10。
”蔡笑着说:“对!对!”并鼓励说:“青年们切不要崇拜偶像!”
蔡元培早年在商务印书馆著译图书时,曾因说“四书五经不合教育体裁”而受到张之洞的指责。
出书时为免清廷干涉,蔡借夫人黄世振之“振”字,署名为:“绍兴蔡振”。
蔡元培主持爱国女学校时,教科书常渗革命内容,如历史授法国革命史、俄国虚无党(无政府主义者)故事,理化则注重炸弹制造等。
蔡元培书房中挂有自己画像,上面题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
”在书桌上放有自己写的“学不厌,教不倦”数字。
1927年,北伐军何应钦部克复福建,蔡元培、马叙伦代表浙江人民欢迎早日进浙。
何设宴招待,并介绍俄国顾问蔡列班诺夫相见。
顾问当即送上其中国式名片:“蔡列班诺夫”。
蔡元培见了笑道:“原来是本家。
”
蔡元培为古越藏书楼亲书对联一副:“吾越多才由续学,斯楼不朽尽在藏。
”悬于书楼之门厅。
蔡元培以为陶冷月画融会贯通中西,据《孟子》:“子谓韶尽美又尽善也,谓武尽美以未尽善也”,撰写一联赠陶:“尽美尽善武韶异,此心此理东西同。
”
蔡元培为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礼堂落成,题了四个大字:“宏约深美”。
刘海粟说,这四个字是他研究过古今中外许多大学问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蔡元培在1903年创办了《俄事警闻》,1904年创办了《警钟日报》(由在提篮桥监狱里的邹容撰写报头)。
两报头版都有时评一则,畅谈国事,多出自蔡的手笔。
1904年慈禧生日,蔡写了时评《万寿无疆》,含意“每逢万寿,必定丧失土地”。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他认为大学的性质在于研究高深学问。
大学是“囊括大典,罗众家”的学府,应该广集人才,容纳各种学术和思想流派,让其互相争鸣,自由发展。
墨守成规,抱残守阙,持一孔之见,守一家之言,实行思想专制,是不可能使学术得到发展的。
他说:“对于学说,仿世界各大学通例,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者,虽彼此相反,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
他要求学生要“以研究学术为天职”,“砥砺德行”,“敬爱师友”;鼓励学生兼听不同学派的课,进行独立评判,并大力支持学生成立各种学会和研究会,培养学生自由思考和独立研究学术的能力。
蔡元培主张学与术分校,文与理通科。
他认为学与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必借术以应用,术必以学为基本,两者并进始可。
但学与术虽关系密切,而习之者旨趣不同,所以治学者可谓之“大学”,治术者可谓之“高等专门学校”。
至于文理资料,互有交错,治学者不可局守一门,应当沟通各
科界限。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把北京大学工科并入北洋大学,取消文理各科界限,并且改“学年制”为“选科制”,使学生能“专精之余,旁及种种有关系之学理”。
蔡元培还提出“教育独立”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
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
”即教育事业应超然于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以外。
蔡元培的教育主张,能根据本国需要,兼采各国所长,“食而化之”。
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教育的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革新,起了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