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各单元复习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 )A. 14千米B. 1400千米C. 100千米2.下列不是危险、可怕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B. 火山喷发C. 阵雨3.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一般就可以判断这段河床处在这条河的()位置。

A. 上游B. 中游C. 下游4.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 鹅卵石B. 大石头C. 细沙5.莫霍面指的是地球的()。

A.2200米处B.2900米处C.33千米处6.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A. 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 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 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7.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A.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B.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C.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8.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

A. 地壳的运动B. 地下的温度太高C. 人类的破坏9.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

A. 水流的作用B. 冷热的作用C. 风力的作用10.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 )的土地受到的侵蚀最严重。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C. 坡度大、尢植物覆盖11.假如地震来了,下面的做法不对的是( )A. 跳窗逃生B. 躲在桌子底下C. 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D. 远离高压电线12.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的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下列的解释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 外星人把海洋生物带到了喜马拉雅山,后来变成了化石B. 海洋生物化石被人类遗弃在喜马拉雅山C. 在远古时代,现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1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B. 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C. 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二、判断题14.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真题汇编(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真题汇编(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考点梳理专项1 光沿直线传播1.光的研究。

(1)小明先把三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5厘米。

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

①在图1中用箭头分别画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实验光前进的路线。

②这个实验说明光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图1 图2(2)请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给图2的潜望镜加上镜子并画出光的传播路线。

2.光在生活中有着重要应用。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雨后的夜晚升起了一轮圆月,根据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这一天在农历每月的___________前后。

根据光的知识,我们知道月亮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光源。

(2)在有月光的夜晚,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看到地面上()处是小水坑。

A.较亮B.较暗C.亮度适中(3)在夜晚,我们是通过光在水面发生的___________来判断前方的路况。

(4)在做验证光的传播实验时,三张卡纸上打洞的位置是()。

A.不同的B.相同的C.任意的(5)“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下列自然现象能作为证据的是()。

A.打雷时,弯曲的闪电B.下雨后,天空的彩虹C.多云时,云背后的阳光3.光的传播。

为了验证光的传播路线,小科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法让光直接穿过小孔移动一张卡片(1).上表中,图甲的纸屏上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图乙的纸屏上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

(2)以上实验说明光是沿___________传播的。

(3)根据光的传播特点,我们用手电筒照射下列黑色纸筒,会有光从另一端射出的是()。

A. B. C.(4)以下现象与上面实验的原理不同的是()。

A.城市中镜面玻璃产生的“光污染”B.小朋友们玩的手影游戏C.排队时,最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说明队伍排直了(5)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你觉得实验室应选择()的窗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2.【答案】C
3.【答案】C
【解析】
【详解】自身能发光的物体是光源,太阳自身能发光,是光源,月亮的光是反射的太阳的光,它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
4.【答案】A
【解析】
【详解】放在杯子里的铅笔看起来在水面处被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
5.【详解】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发生折射,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就说明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彩虹形成的原因就是漂浮的小水珠发挥了三棱镜的作用,把光分解,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23.【答案】×
【解析】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白天,太阳高悬头顶,太阳光射入大气,把阳光向四面八方反射,但是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24.【答案】√
【解析】
【详解】眼睛之所以能看到周围的物体,一是在眼球内有能成像的构造,二是必须有光。我们之所以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把一部分光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
四、简答题。(第25题3分,第26题5分,共8分)
25.【答案】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解析】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
(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
题号






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相是月球被太阳光照亮部分的形状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及单元测试附答案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种子发芽实验(一)(二)1.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

2.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3.种子发芽实验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的方法,要能够控制实验的条件,例如:要看水分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温度、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保持干燥);要看光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温度、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另一组种子不受到光照,放在黑暗的地方);要看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不控制的条件为(光、水、空气、养分),要控制的条件为(一组种子放在常温下,另一组种子放在低温下)。

4.种子发芽阶段需要的养料由(子叶)提供,不需要施肥。

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1.植物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植物生长的环境包括:(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香蕉树、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生活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境有什么关系?香蕉树生活在热带,长着宽叶,可以更多的蒸发水来适应炎热。

松树生活在高山上少水,叶子是针状叶,这样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适应缺水,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干旱的地方,叶子是刺状叶,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

三蚯蚓的选择1.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要。

3.动植物都会对它们需要的(生存环境)进行选择。

4.请你说出企鹅、青蛙这两种动物各是怎样适应环境的?企鹅生活在寒冷的南极,它们混身长满了厚厚的毛,身上有厚厚的脂肪,这样可以适应寒冷的气候。

青蛙,生活在水里和陆地上,到了秋天,它就会钻到泥土里冬眠,这样它就可以安全的过冬了,来年春天它就会回到地面上来。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科学试题 第1页(共28页) 科学试题 第2页(共28页)………………○………………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一、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红色物体反射的是( )色的光。

A.绿B.红C.紫D.黄 2.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镜子B.月亮C.萤火虫D.墙壁 3.关于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B.物体表面越平滑越容易反射C.水面无法反射光D.反射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4.如图所示.在光屏上会看到的是( )。

A.火苗的样子B.小球的影子C.火苗的样子和小球的影子D.什么也看不到5.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

这主要是因为( )。

A.光的照射角度不同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沿直线传播 6.科学家用( )来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A.尺子B.激光反射器.C.火箭D.眼睛 7.晚上月光很亮,是由于( )。

A.月球反射太阳光B.月球能发光C.太阳光穿过月球照射到地球上D.人们的错觉 8.下面关于太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每时每刻都在以光和热的形式释放着能量B.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的多种颜色的光可以再混合成白光C.太阳只有白天才会发光D.太阳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到地球上的 9.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第一单元综合练习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我们在小孔成像实验中看到的像是()A. 正立的B. 倒立的C. 水平的2.选择题。

(1)用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分别垂直照射距离墙面远近相同、大小不同的圆盘,所产生的影子( )。

A.大小相同B.大小不同C.方向不同(2)在灯光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手势,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电灯靠近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 )。

A.变小B.变大C.不变(3)物体影子的方向与( )有关。

A.光源照射的方向B.光源和物体的距离C.物体的大小(4)物体的影子总在( )的一面。

A.向光B.背光C.无法判定(5)用手电筒分别从上面和侧面照射同一个文具盒,产生的影子( )。

A.形状完全相同B.形状可能不同C.方向相同(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光源和屏就可以得到影子B.手术室里使用的无影灯也会产生影子C.有光就能产生影子3.制作潜望镜需要()。

A. 平面镜B. 凸透镜C. 凹透镜4.在北半球,黄昏时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在()。

A. 东B. 南C. 西D. 北5.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就表示队伍排直了。

这主要是因为( )。

A. 光速极快B. 光沿直线传播C. 光的反射6.相同情况下,能起到聚光作用的是( )。

A. 平面镜B. 凸透镜C. 凸面镜7.制作一架潜望镜最少需要()块镜片。

A. 3B. 2C. 48.下列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A. 月亮B. 萤火虫C. 镜子9.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制成的。

A. 折射B. 反射C. 色散10.下列几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影子是由于物体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形成的B. 在测量某段时间的温度时应该将温度计放在太阳照不到的地方C. 一天中同一个物体的影子总是越来越短11.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主要是利用了( )A. 光的反射B. 光的折射C. 光的直线传播12.奇奇体验和参观完室内区,于是跟家人一起来到室外区。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024新编)复习资料填空题100题(含答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024新编)复习资料填空题100题(含答案)

科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2024新编)复习资料填空题100题(含答案)1.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圈层。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2.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______、______三大类。

答案:沉积岩;变质岩3.摆摆动的快慢与______有关,与______无关。

答案:摆长;摆锤重量4.从镜子中能看到自己,是因为光发生了______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答案:反射5.制作一个潜望镜时,需要用到______块平面镜,镜片的放置方向是且相对的,而且与镜筒的夹角是______。

答案:2;45°6.光沿______传播,烛焰上部发出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纸屏的______,烛焰下部发出的光沿直线通过小孔,照在纸屏的______,所以在纸屏上形成一个______的像。

答案:直线;上部;下部;倒立7.和______是自然光源,、______是人造光源。

答案:太阳;萤火虫;蜡烛;手电筒8.雨后彩虹、坐井观天、镜花水月三个词语中,______反映了光的直线传播,______反映了光的折射,______反映了光的反射。

答案:坐井观天;雨后彩虹;镜花水月9.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它们反射的______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答案:光10.地球表面的地形是多种多样的,由雄伟的高原,绵延的群山,广阔的______,低缓的丘陵,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______。

答案:平原;盆地11.大理岩属于______岩。

答案:变质12.测试水钟时,我们发现随着水位下降,水流速度越来越______。

答案:慢(或“小”,根据题意可能有不同表述)13.科学家一直在用多种方法研究大脑,利用图表特征是建立知识网络的有效方法,如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概念图;思维导图;知识树(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14.______和______是人体神经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

2.同一滴漏装置,初始()和()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这就是水流的()。

3.水钟通过一定的装置,能够保持()在一定的时间内以()往下流,从而能用来计时。

我们可以控制(),从而使水钟计时更加准确。

4.同一个单摆在()内()相同,这就是摆的()。

根据这种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

5.()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在相同时间内()不同。

6.同一个摆,摆绳长度(),摆动();摆绳长度(),摆动()。

7.计时工具的设计运用了物体运动()变化的规律。

二、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40分)1.小明家有个摆钟,摆钟的摆10秒钟能摆动10次,那么这个摆钟的摆一分钟摆动的次数为( )。

A.30次B.60次C.不确定2.小朋用以下三种容器分别漏完300毫升水,三种容器的材料和底部孔的大小都一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一漏完水的时间>容器二漏完水的时间>容器三漏完水的时间B.容器一漏完水的时间<容器二漏完水的时间<容器三漏完水的时间C.三种容器漏完水的时间一样D无法判断3.在一只杯中装入300毫升水然后在杯底扎一小孔让水从小孔中自由滴落,比较滴完开始的100毫升水和最后的100毫升水所需的时间,( )。

A开始的100毫升水滴得慢 B.开始的100毫升水滴得快C.速度是一样的4.出现比较早的计时工具是( )。

A原子钟 B.日晷C机械钟5.我们能用水、太阳、摆等计时,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 )。

A.取材比较方便B运动有规律C持续时间比较长6.当身边没有秒表时,下列声音中最适合作为简单计时器使用的是(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卷面分: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把你认为的正确内容填在括号内,(每空2分,共20分)1.太阳是我们地球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

2.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是沿_____________传播的。

3.将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斜射入水中,光会发生___________现象。

4.白天我们能看到美丽的风景,是因为物体_____________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5._______可以把太阳光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

6.制作潜望镜时,需要两面________,且镜子的反射面是_________ 的。

7.词语_____________反映了光的直线传播,词语_____________反映了光的反射,词语_____________反映了光的折射。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将一支铅笔斜放入水中,会看到铅笔“折断”的现象。

( ) 2.“蓝眼泪”是美丽的自然景观,它是海洋里的荧光生物所发出的蓝色光芒,人们形象地称之为“蓝眼泪”。

发出蓝色光芒的荧光生物是光源。

( )3.光和声都不能在月球上传播。

( )4.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笔直的光,能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 )5.在黑暗的房间待一段时间后,眼睛适应了黑暗环境,就能看到苹果。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复习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综合能力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20分)1.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就有了______________。

2.从中国地形图可知,东部地区地势较_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西部地区地势较______________,多______________。

3.如图,黄土高原的切沟是由__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的。

第3题图第4题图4.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树木的根可以穿破岩石(如图),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

5.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大块岩石破碎后形成的细沙、土搬运到远方,只留下大大小小的砾石,这便形成了______________。

6.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被称为岩浆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选择题。

(30分)1.如果雨下得一样大,( )的水土流失更严重。

A.华北平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大草原2.沙漠地区的“石蘑菇”主要是( )的作用形成的。

A.雨水B.风C.温度D.地球内部运动3.我国的长江三角洲是( )形成的。

A.地球内部运动B.水流冲击C.泥沙堆积D.风的作用4.从地表到地心,地球内部结构可分为( )。

A.岩石圈、地幔、地核B.地壳、地幔、地核C.地核、地幔、地壳D.地幔、地壳、地核5.下列情形中雨水对土壤侵蚀最厉害的是( )。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C.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D.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大6.金华的双龙洞(如图)是我国著名的溶洞,洞内有许多奇形怪状的钟乳石,还有清澈的泉水从洞中流出,双龙洞地区的岩石属于( )。

A.岩浆岩B.沉积岩C.大理岩D.变质岩7.以下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石油B.火山地热C.煤炭8.暑假期间小科一家去了新疆吐鲁番,那里的中部是平原,四周是高山,那么吐鲁番属于基本地形中的( )。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同步练习试题全册附答案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同步练习试题全册附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单元练习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像太阳、萤火虫那样能发光且正常发光的物体叫作(),太阳光属于()光源。

2、光在空气中和水中是沿着()传播的。

给LED灯装上灯罩,灯光显得柔和,因为灯罩能()。

3、一支筷子斜放入水中,发现筷子弯折了,这种现象称作光的()。

4、潜望镜内部至少使用()个平面镜。

5、猴子捞月的故事中,猴子看到了水中的月亮是因为()的反射现象。

6、雨后的天空或瀑布的上空经常出现彩虹,彩虹的形成与光的()现象有关。

7、当()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部位,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光,我们从地球上就能观测()。

当()运行至地球的阴影中,就会发生()。

8、光源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然光源,比如()、(),一种是人造光源,比如()、()。

9、()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让我们看到物体。

10、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

二、判断题(正确的后面括号里打“√”,错误的打“×”,共20分)1、没有光,我们看不见任何物体()2、中秋节的月亮又大又圆,月亮是光源()3、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打雷声,是因为光速比音速快()4、透过茂密的树林,照向地面的光线以曲线的方式传播的()5、鱼缸里只有一条鱼,调整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两条鱼甚至更多条鱼()6、物体什么颜色就发出什么颜色的光()7、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有反射光到眼睛里()8、光的反射也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危害()9、照镜子时,我们可以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是光折射形成的()10、为了观察,我们可以用放大镜和望远镜直接去看太阳()三、选择题(选择正确的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里,每题3分,共30分)1、下面不是光源的物体()A、太阳B、点燃的柴火C、镜子2、如果晚上熄灯后,人眼还能模糊地看到物体,主要原因是()A、受房间处灯光的影响B、房间内物体都会发光C、物体是白色的3、夏天,人们打太阳伞的原因是()A、阻挡风沙B、伞面可以反射和吸收部分光C、提防下雨4、我们排队时,如果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明队伍排整齐了,这是因为()A、光的折射B、光的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5、潜水艇在水下航行时,用潜望镜能观察到()A、海面的情况B、海面和空中的情况C、空中的情况6、下列成语中属于光折射的成语()A、立竿见影B、凿壁偷光C、海市蜃楼7、彩虹在天上只能出现一段时间,原因是()A、小水滴太小了B、空中的小水滴变成水蒸汽C、彩虹自己沙特消失了8、潜望镜里平面镜的摆放角度一般是()A、45度B、30度C、15度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射向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B、科学家在测量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C、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光的物体表面的反射效果相同10、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射光的能力()A、超强B、越差C、没变化四、实践操作(10分)五、实验题(10分)实验:光照射烟雾的探索准备一个水槽,在水槽中点燃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用一支激光笔从水槽的一端照射过去,看到光线我的解释是:六、简答题(10分)1、简述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2、举例说一说光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过关训练五年级上册(含答案) 教科版一、选择题1.地壳的岩层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容易造成()。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3、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 )。 14、体操运动员往手上擦镁粉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
• 一、填空 •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 重力)。 • 2、像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是 (相反)的。 • 3、(喷气式飞机)、( 火箭 )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 • 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 4、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 力)的单 位,简称“牛”。,用符号( N )来表示。 • 5、、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 和(滚动 )两种方式
6、在地面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 7、汽车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
8、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 ) 9、滚动轴承可以把轮和轴之间的滑动变成滚动( )。 10、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汽车就开不动了。 ()
11、滚珠轴承里使用钢珠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 12、新鞋底上的花纹主要是为了增大与地面的摩擦力。 ()
• 4、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和滑动的摩擦力 谁小( A )。
• A、滚动 B、一样大
C、滑动
• 5、1牛顿相当于(A)的力。A、100克 B、1000克 C、 200克 D、2000克
• 三、判断题:
1、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2、垫圈越多,产生重力越大,拉动小车越快。(√) 3、我们还知道弓箭、弹簧等物体都有弹力。( ×) 4、重力是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 5、用重力牵引小车,小车刚好能运动起来时,拉力 的大小相当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 6、在地面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 7、汽车刹车时,车轮与地面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第四单元测试题
• 一、填空
•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就是(重力)。 • 2、像皮筋在车轴上缠绕的方向与小车运动的方向是 (相反)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测试卷及答案汇编(含四套题)

…○………………内………………○………………装………………○………………订………………○………………线………………○…………………○………………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光》测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40分钟)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分数一、填空题(把你认为的正确内容填在括号内,(每空1分,共12分) 1.像太阳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我知道像太阳这样的物体还有( )、( )等。

2.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光传播的速度每秒为( )千米。

3.如图所示,汽车司机能通过倒车镜观察车后面的情景这是利用( )原理。

4.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 )(填“能”或“不能”)看到物体。

( )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

6.铅笔斜插入水中发生了弯折,这是光的( )现象。

这样的现象还有( )。

7.许多成语和谚语与科学知识相关联,如“立竿见影”、“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等都可以用( )来解释。

二、选择题。

(把你认为的正确选项填在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如图,用手电筒对准第一张纸的小孔照射,图甲的纸屏上能看到光 斑,而图乙的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由此可以得出...................( )。

A.光是沿直线传播的B.光是沿曲线传播的C.光既能直线传播又能曲线传播D.光能透过纸这种遮挡物 2.以下没有利用反光原理的是....................................( )。

A.汽车反光镜 B.放大镜 C.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 D.家用穿衣镜 3.潜望镜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有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有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整理〔有参考答案〕第—单元生物与环境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根本条件有适宜的温度、肯定的水分、充分的空气。

2.种子发芽先看到种皮胀大,然后先长根,再长出叶,根会朝有的方向生长。

3.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阳光、空气、水、温度、空间等。

4.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和被吃的关系。

5.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狠的食肉动物终止。

由多条食物链组成的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7.自然界里的某一地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8.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9.我们常常做比照实验,它需要有两组实验数据,分别是实验组和对比组。

10.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1.世界上第—个自然爱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中国的第—个自然爱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爱护区12.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需要肯定的生活环境,当环境改变时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比方,植物的跟会朝向有水的地方生长;植物的茎叶会朝向有光的地方生长;植物的叶子会依据环境中水分的多少发生形态的变化等,以上都是生物适应环境的很好的实例。

13.生物群落中的一局部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

14.当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它多种生物的生存,而爱护一种生物,也就爱护了许多种生物。

15.为了爱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乱砍滥伐、不过度捕杀、植树造林、爱护环境、建立自然爱护区等〕第二单元光和影1.影子的产生需要的条件是光源、光屏和遮挡物。

2.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通电的白炽灯、太阳、点燃的蜡烛、萤火虫等。

3.光源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特点:a.影子方向变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b.影子的长短〔大小〕变化与物体与光源的距离有关。

2024年(精编试卷)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单元试卷及答案

2024年(精编试卷)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单元试卷及答案

2024年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套单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 需要营养B. 能进行呼吸C. 能进行光合作用D. 能排出废物2. 下列哪个不是动物的特征?A. 有细胞结构B. 能运动C. 能繁殖D. 能进行光合作用3. 下列哪个不是植物的特征?A. 有细胞结构B. 能进行光合作用C. 能繁殖D. 能运动4. 下列哪个不是自然界的规律?A. 生物的生长规律B. 物质的运动规律C. 能量的转化规律D. 人类的思维规律5.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的探究方法?A. 观察法B. 实验法C. 比较法D. 抽象法6. 下列哪个不是物质的性质?A. 状态B. 颜色C. 味道D. 思维7. 下列哪个不是能量的形式?A. 热能B. 光能C. 电能D. 思维8.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的分类方法?A. 根据形态结构分类B. 根据生活习性分类C. 根据进化关系分类D. 根据思维分类9. 下列哪个不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A. 生物适应环境B. 环境影响生物C. 生物改变环境D. 生物与环境的和谐10. 下列哪个不是科学的发展趋势?A. 向微观领域发展B. 向宏观领域发展C. 向理论领域发展D. 向思维领域发展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

2. 动物的特征包括:有细胞结构、能运动、能繁殖、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

3. 植物的特征包括:有细胞结构、能进行光合作用、能繁殖、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

4. 自然界的规律包括:生物的生长规律、物质的运动规律、能量的转化规律、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5. 科学的探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分类法、归纳法、演绎法。

6. 物质的性质包括:状态、颜色、味道、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7. 能量的形式包括: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核能等。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四单元专项复习卷(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高频考点期末专项复习卷(三)(含答案)第三、四单元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心脏的心肌收馆,血液__________(填“流出”或“流回”)心脏;心肌舒张,血液__________(填“流出”成“流回”)心脏。

2.课堂上,我们让每个小组做的摆在相同时间内自由摆动,其中有些组的摆摆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这主要跟摆的__________有关。

3.人体共有__________多块肌肉,它们附着在__________上。

4.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是__________,古代人的计时工具有水钟、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影响水钟滴水快慢的因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4分)1.跳绳、写字、唱歌等活动都需要我们身体的多个器官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反映了古人以太阳的升起和落下决定自己的作息时间。

()3.刻漏是我国古代一种利用流水来计时的工具。

()4.看书读报,只要感觉舒服就行,不必讲究姿势。

()5.在饮用水瓶的盖子上戳两个洞,让瓶内的水慢慢滴下来,直至滴完。

在这段时间里,水滴下来的速度是不变的。

()6.屈臂、伸臂时,骨、关节、肌肉的运动情况是一样的。

()7.“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少年头”的道理是良好的情绪有益身心健康。

()8.实验课上,我们将一个摆放在转盘上,让摆摆动起来,再让转盘缓慢转动,发现在转盘转动的过程中,摆摆动的方向没有发生变化。

()9.像滴漏实验一样能测量时间的装置,其变化都具有一定的规律。

()10.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波运输更多的二氧化碳进入人体组织,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大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11.我们可以看天空中太阳位置的变化来估计1分钟时间的长短。

()12.相同年龄的人,经常锻炼的人比不锻炼的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少,心脏更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属于不良习惯的是()。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卷(含答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复习卷(含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高频考点期末专项复习卷第四单元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6分)1.人体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__________是生长发育非常旺盛的时期。

2.我们不仅要注意保持脊柱和身体部位的均衡负重,还要注意保持正确的__________。

3.骨与__________、__________协调工作,我们才能运动。

4.被称为人体的“总指挥”的是__________,被称为人体“联络员”的是__________。

5.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__________,所以运动时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心跳会变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4分)1.要使自己能获得均衡的各种营养,我们要不偏食,不挑食。

()2.我们做广播体操伸展运动时,屈臂、伸臂动作的力量都来自手臂内的骨骼。

()3.经常锻炼身体有利于身体健康。

()4.心脏每时每刻都在跳动,两次跳动之间没有休息。

()5.骨骼能支持身体、保护内脏器官、输送营养。

()6.当感到有压力时,我们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和深呼吸来缓解压力。

()7.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是独立工作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8.人在情绪激动、从事体力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时,心跳次数会明显增加。

()9.用手拿起放在地上的哑铃时,只有肌肉参与了运动。

()10.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

()11.传入神经负责将身体各处发出的信号传递给“指挥中心”。

()12.吸烟对心脏和血管没有多大的危害。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体质记录表中一般不包括()。

A.视力B.肺活量C.身高D.肤色2.下面的身体部位中,我们可以直接看到的是()。

A.胃B.脚C.肺3.人体最主要的生命体征之一是()。

A.吃饭B.睡觉C.心跳4.当我们用手提起重物时,肌肉会()。

A.变硬B.变软C.不变D.先变软再变硬5.从外形看,人的身体可以分为()这几个部分。

A.头、颈、躯干、四肢B.头、躯干、四肢C.头、胸、腹6.心脏在人体中起()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ﻫ、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ﻫ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ﻫ、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ﻫ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ﻫ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ﻫ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ﻫ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ﻫ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ﻫ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ﻫ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ﻫ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ﻫ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ﻫ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ﻫ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ﻫ3、食物链的举例。

ﻫ答:①草→兔子→鹰②落叶→蚯蚓→小鸟ﻫ4、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四、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的生长?2、在食物链答: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ﻫ“草兔子鹰”中,如果:ﻫ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ﻫ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

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ﻫ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第二单元《光》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ﻫ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ﻫ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ﻫ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9、(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ﻫ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3、太阳的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ﻫ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ﻫ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ﻫ二、解释概念。

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

三、举例。

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ﻫ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ﻫ答:皮影戏、手影表演、ﻫ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潜望镜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答: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花、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四、简答。

1、影子有什么特点?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ﻫ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ﻫ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ﻫ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ﻫ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ﻫ4、光有哪些特性?ﻫ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能反射。

ﻫ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ﻫ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

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ﻫ7、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ﻫ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8、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

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ﻫ9、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ﻫ10、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ﻫ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五、画图并分析。

ﻫ1、凹面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2、凸透镜汇聚光的原理图。

3、潜望镜光线图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填空: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用绿颜色表示平原。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2007提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在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火山和地震。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有关。

6、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风化。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形地貌。

8、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变化,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9、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10、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如海南第一山;云南的石林;黄山奇石等。

11、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细小的颗粒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

12、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4、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15、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7、在自然界,地表的地形常常不是很平的,各处植被覆盖的程度也不一样,天空中的降雨量也有大有小。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8、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19、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0、除了流水,还有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2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2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二、名词解释: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