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中国镇康县委常校刘德武赵银屏
“中国梦首先是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生动形象表达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昭示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中国梦已经成为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习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
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也是我们先埋辈们为之不懈奋斗追求的目标。
一是国家富强。国家是一个民族独立的标志,国家富强是和国家贫弱相对的。要与世界上各国相比较而财富充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国防力量强大而不受处敌欺侮,同时民族文化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并不断地给予世界以正能量。
二是民族振兴。与国家不同,民族是一个族群的概念,当然这里的民族是指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振兴是与国家强盛相联系的,从历史上看,对于一个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贫弱了,民族也就衰落了。从1840年开始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民族也就衰落了。另外民族的振兴还有一个特指的涵义,就是民族文化的振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振兴的根基,也是民族振兴的终极标志。因为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底蕴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可能持久地赢
得别国的尊重。没有强大文化的国家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三是人民幸福。将“人民幸福”作为核心概念纳入了中国梦的要素,首先是将中国梦提升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度。目前,把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不再仅仅以增长速度、人均GDP作为衡量标准,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趋势。同时,以“人民幸福”作为宗旨,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将外在的物质环境的建设与社会个体以及大众的内在心理体验和感受相统一,并以此为依据,这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贯彻。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所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落脚点和终极目的。
中国梦是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它的科学内涵和本质是具有人民性。中国梦包含着人民的期待。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八个方面是中国梦科学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幸福的基点,是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
中国梦中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人民幸福的三个层面是统一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
大家才会好”。人民幸福包含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中,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实现中国梦,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二、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大众及其知识分子。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作用。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一致,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三、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中,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对于中国梦的实现而言,人民群众也正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只要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人民群众渴望实现中国梦,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有自己人生出彩的机会。因此,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之源、基本保障,也是中国梦的内在价值。
(一)人民群众是中国梦的动力之源
人民的愿望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过上更好的日子有了更高的期待。更优质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生态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等等,都是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期盼。而对这些期盼的倾听与回应,正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实质表现和执政根基。只有随时随刻倾听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