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原因探析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7c0cc13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93.png)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社会公共道德是指社会上普遍认同、遵守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准则,它直接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
然而,近年来社会公共道德严重缺失的问题越来越凸显,表现为道德难题频发、诚信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等。
那么,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有效应对与解决这些问题呢?一、社会转型给道德价值带来冲击在经济体制变革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兴起模糊了人们的道德观念。
内在的道德规范受到影响,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日益增加,道德标准上的原则性与纯粹性被侵蚀。
公共道德缺失的问题也因此日渐严重。
二、人类贪婪心理驱动道德的滑坡现实社会中,人的贪婪之心是公共道德摆脱不了的重要因素。
贪婪的人往往具有看到利益最大化而不管道德和法律的倾向,从而扰乱了可持续和谐的社会秩序。
三、道德教育不足导致发展不平衡公共道德缺失现象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道德教育。
基础教育中少有道德教育,社会教育的传播渠道不畅等都造成了道德规范的缺失。
因而人们对于社会公共道德的了解度很低,并试图去逃脱道德义务,从而进一步导致了公共道德的缺失。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一、强化道德教育强化道德教育,提高社会公共道德的认同度和遵守率。
道德教育应从小学到大学,全面地贯穿教育教学的每一个方面。
二、厉行法治建设法制社会,严格执法,让监管敢管、查处坚决。
此外,社会组织担负着社会监督的职责,必须依法依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制约和监督。
三、倡导公正正义倡导公正正义,推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弘扬道德模范、呼吁公益共同体,形成广大人民普遍尊道守德的良好风尚。
四、完善信用机制完善信用机制,建立完整的行业信用体系,依托网络技术、大数据等手段严格实施信用评级评价,强化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
总之,缺失的社会公共道德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在道德教育的推广、法治的建设、公正正义的倡导、信用体系的完善等方面齐头并进,我们才有可能渐渐走出道德的倒退困境,让社会的文明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探析
![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27949ddd88d0d233d46ad3.png)
儒家伦 理所倡导 的仁 、 礼 、 、 、 良、 义、 智 信 温、 恭、 俭、 让等品德被人们一直称颂 ,先天下之忧而忧 , “ 后 天下之乐 而乐 ” 的人 世情 怀更是 为世 人称 道 , 然 而这种 天下 为公 的 姿 态 , 很容 易让 人模 糊 了儒 家 伦理 思想 的缺 陷 , 即先 私德 后 公 德 。儒 家 学说 是 建立在 宗法血 缘 基 础 上 的学 说 , 处 理 私德 与公 在 德的关 系从 而建 立 道德 体 系 时 , 是 在确 立 先 私 它 后公 的关 系之后 展开 的。修 身一 齐 家一 治 国一 平 天下 ,家 ” “ 是排在 “ 和“ 下 ” 先 的。孔 子说 : 国” 天 之 “ 孝弟也者 , 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 ・ ”《 学而》 孟子 ) 说 :事 孰 为大 ?事 亲 为 大 。 (孟 子 ・ “ ”《 离娄 上》 就 ) 公德 与私德 的关 系而论 , 私德 是本 根性 的 , 至上 是 性 的 , 德是 以私 德 为 基础 并 从 私 德 中推 延 而 出 公 的。诚如有论者说 , 中国人 的基本价值取 向是 : “ ‘ ’ 者 ‘ 同’ 同 或 求 。基本方 法论 是 : 同再 求 同 , 求 贯 通再贯 通 , 肯定再 肯定 。这 固然是 对 的 , 当私德 ” 但 与公德 发 生 了矛 盾 而 且 两 者 矛 盾 不 可 调 和 的 时
第2 卷 第4 1 期
20 0 9年 8月
沈 阳 大 学 学 报
J OURNAL OF S HENYANG UNI VERS TY I
Vo . 1 No 4 12 , .
Au g. 2 00 9
文 章 编 号 :10 —2 52 0 )40 8 —3 0 89 2 (0 9 0 —0 60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2000字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7509e43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a.png)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2000字
社会公共道德缺失是当前社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影响着社会各个层面,也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历史来看,社会公共道德缺失问题始终存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情况。
在当今社会,社会公共道德缺失问题比较严重,从而对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首先,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复杂多样。
其一,社会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公共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社会制度的混乱,突出的政策落差,很多地方落后的现实社会,这些都给公共道德的发展带来障碍。
其二,教育体系的偏差也催生了公共道德缺失的突出表现。
现阶段,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想,导致了许多人追求利益,缺乏良好的社会公共意识。
此外,受环境影响,许多社会群体出现了不文明行为,破坏了公共道德氛围,也影响了公共道德发展。
针对社会公共道德缺失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首先,更有效地推进社会制度改革,完善社会制度,以促进公共道德的发展。
这需要政府出台更具体的相关政策,规范社会秩序,营造有利的法治环境和发展氛围。
此外,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公共道德及其重要性,以增强公众的道德意识,提升公众的道德品质。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提出具体的,以法律、道德、伦理问题为主线的“中国公民道德教育行动计划”,通过法制教育和实践活动,进一步弘扬正确的公共道德理念。
综上所述,社会公共道德缺失问题深刻影响了社会发展,必须
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政府应推进社会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秩序;同时,政府要加强社会道德教育,提出具体的道德社会行动计划,以弘扬正确的公共道德理念,从根本上改善社会公共道德缺失情况。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34f857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53.png)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引言社会公共道德的缺失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公共道德的缺失表现在各个方面,如道德沦丧、道德随意、道德观念淡薄等。
本文将从深层次分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一、社会文化的变迁社会文化的变迁是造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快速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被忽视,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和享乐,忽视社会公共利益。
个人主义泛滥和物欲横流,导致了社会公共道德的腐败。
二、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法律制度虽然日益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法律规定内容不明确,导致执行过程中存在漏洞。
另一方面,一些法律缺乏强制力,使得违法者往往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
这种法律的不完善让一些人觉得可以违法,从而进一步破坏了公共道德。
三、教育体制的问题教育体制的问题也是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
现行的教育体制过于重视学术成绩,忽视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应该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作为重要任务之一,而不仅仅是狭义的学科知识。
此外,现行的教育过度竞争的氛围也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忽视了社会公共利益,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公共道德的缺失。
四、对策鉴于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严重性,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法律制度的建设,打破法律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
各级政府应建立健全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者的处罚力度,确保法律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同时,应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增加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强化道德教育其次,应加强道德教育,特别是在教育体系中。
学校应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
教育系统应加大对师生之间的道德教育力度,倡导公正、诚实、友善的价值观念。
加强舆论引导另外,媒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强舆论引导,在传媒的力量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论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
![论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455b57b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c.png)
论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近年来,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日益严峻,许多不道德行为频频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教育水平不高、道德标准缺乏共识等等。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人的贫富差距较大,富人更富,穷人更穷,导致道德观念产生落差。
因此,需要加大财政投入,建立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扶贫政策,让所有人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机会和福利。
其次,文化教育水平低下也是导致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应该加强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养、人文素养和法律意识等方面,进一步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此外,道德观念缺乏共识也是造成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
应该建立一些权威机构,并结合公民参与,制定相关教育和宣传措施,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大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约束力。
最后,需要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为他们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
应该将道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并引导青少年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文明实践活动,培育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总之,社会道德缺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国家应该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建设,加强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普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管理工具,用于评估企业或组织的内部优势、缺陷以及外部机会、威胁四个方面。
下面是我对SWOT分析法的分析:SWOT分析法的优点是确定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帮助企业更好地把握和利用市场机会。
它可以为企业制定合适的战略和决策,确保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SWOT分析法可以让企业了解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并且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改善缺点。
所以,它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可行的方案。
但是SWOT分析法也有其缺点。
首先,它过于简单,忽略了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
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探析
![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f7c637bcd126fff7050b88.png)
出异议 , 他说 : “ 父为 子隐 , 子为 父隐 , 直在其 中矣 ” 。
1 公 德 建 设 缺 乏 一 定 的 社 会 基 础
王 土” , 人们 认 同“ 公” , 却 又使 自身利益 在 “ 公” 的名义 下往 往
被权势家族( 乃至国家) 任意侵害; 中国传统社会从来不是 社 会生活 、 政治 生活 和 的社 会而是 权力 、 “ 身 份社会 ” , 封 建统治 者依身 份地位 随 意掠
社会公 德 。 儒 家学说是 建立在宗 法血缘基础 上的学 说 , 在处理 大夫 阶层聊 以 自慰 的一种 精神追 求 。道德 的存在 意义 仅在 于 私德 与公德 的关 系从而建 立道 德体 系时 ,它是 在确 立先 私后 建立一种统治的秩序 ,而与社会个体的幸福生活和精神自由 公的关 系之后 展开 的。修 身一齐 家一 治国一平 天下 , “ 家” 是排 没有 了关系 。这样在 国 民的 内心 深处 自然 会产生 对道 德的 抵 这种缺 乏公共 理念和 大众参 与精神 的道 德 , 必然 使 人 在“ 国” 和“ 天 下” 之 先的 。 孔子 说 : “ 孝 弟也者 , 其 为仁之本 与 。 ” 触情绪 , ( 《 论语・ 学 而》 ) 孟 子说 : “ 事孰 为 大? 事亲 为大 。” ( 《 孟子 ・ 离 娄 们忽视 甚至是意识 不到社 会公德 的存在 。
同” 无方、 “ 贯通 ” 无路 、 “ 肯定” 无 门而 “ 舍鱼 而取 熊掌 ” 之时, 私 据情 、 理; 财产 的所有权 本是人格 尊严的保证 , 但千 百年来人 们 德就 会压倒 公德 。例如 孔子对 “ 其 父攘羊 , 而子证 之 ” 的做法 提 的个 体权 利和利益 得不 到任何 尊重和 保护 , “ 溥 天之 下 ,莫 非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d26a7a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1.png)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摘要】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有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混乱、文化市场商业化、快节奏生活方式和外来文化影响。
教育体制改革使传统文化教育受限,社会价值观念混乱导致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缺失,文化市场商业化使传统文化变为商品,快节奏生活方式无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外来文化影响使传统文化地位下降。
为解决问题,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才能使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有更广泛的影响和传承。
【关键词】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文化市场商业化、快节奏生活方式、外来文化影响、传统文化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念、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
1. 引言1.1 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原因分析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的缺位。
这种缺位主要表现为教育体制改革、社会价值观念混乱、文化市场商业化、快节奏生活方式以及外来文化影响等方面。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传统文化在当今中国社会的日益式微。
教育体制改革是导致传统文化缺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大大减少。
社会价值观念的混乱也让传统文化难以在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功利至上”、“物欲横流”的现象,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意义被忽视甚至抹杀。
文化市场的商业化也威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
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们很难从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来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
而外来文化的涌入也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挑战。
为了加强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我们需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2. 正文2.1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导致当今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缺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体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价值。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daeb22eb763231126fdb110d.png)
当代中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社会公德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备受关注。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公德建设成果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社会公德缺失的现象层出不穷。
基于此,笔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究根源以期找到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并从政治、立法,教育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近几年国内几家著名交流平台充斥着帝都雾霾的相关报道,微信朋友圈的一则标题为你不在北京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会呼吸的痛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促使人们对社会公德建设的深度思考。
社会公德缺失的病理何在?该如何医治?这些问题亟待解决。
1社会公德缺失现状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公德建设成果显著,摒弃了一些同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伦理道德观念,与此同时激发出众多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社会公德观念。
如人们的公共领域观念和意识有所增强,热心公益事业,如广西的第一书记节目,使众多贫困青少年获得资助,开启新的生活。
这反映出我国社会公德领域主流是健康的、向上的,但是还要看到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如在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诚信缺失、见利忘义、人情冷漠;在人与社会关系问题上,损公肥私、损坏公物,不遵守社会公共秩序等行为屡见不鲜;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等行为比比皆是。
社会公德缺失的现状,昭示了对社会公德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的紧迫性。
2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分析2.1主观原因2.1.1人性的扭曲。
在一定的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即人性。
众多不文明现象显示了人性不是固化在人之初,性本善上,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巨大的改变。
反观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国人似乎处于一种病态,本来是有着道德标准答案的摔倒老人扶不扶问题,变成了一个无解的难题。
2.1.2个体自身的趋利避害性。
马克思说过思想一旦离开了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
一方面,通过追逐利益,人们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社会财富得以累积,社会不断发展。
另一方,万事皆有度,要学会适可而止,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会照成个人的主体迷失,甚至会处于丧失道德准则的境遇。
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原因探析
![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原因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798fd884254b35eefd3484.png)
关系的现状造成我国传统社会 的社会公德缺少必要 的经 济基础, 是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经济关系原因。
二 、 国传 统社 会公 德缺 失的政 治原 因 中
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 以实现其政治 统治 的原 则 和方式 的总和 。而人 类 社会 迄今 为止 无非 经 历了两种基本的政治制度类型 , 即专制的政治制度与民 主的政治制度。在专制 的政治制度下 , 为维护政权的牢 度, 达到对劳动者长期统治剥削的 目的 , 统治 阶级从本 阶
一
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联系紧密。这种社会形态下的经 济关系极易形成费孝通先生在《 乡土中国》 中所说的“ 团体 格局” 的社会基层结构 , 所谓“ 团体格局” 是费孝通先生在 与“ 差序格局 ” 的对 比中提出的。他认为西洋的社会有些 像我们在田里捆柴 , 几根稻草束成一把 , 几扎束成一捆 , 几 捆 束成 一挑 。每一 根 柴在 整个 挑里 都属 于一 定 的捆 、 、 扎 把 。每一根 柴也都 可 以找 到 同把 、 同扎 、 同捆 的柴 , 扎得 分 清 楚不会 乱 的 。在 社会 , 些单位 就 是团体 m 这 。在 这样 的社会里 , 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他人的存在和发展 为前提 , 是 由若 干个人组 成 的一个 个 的团体 。不难想 社会 象, 在这样的社会里形成“ 公共场合” 公共生活” 和“ 是必然 的 。根 据马克思 主义伦 理学关 于“ 社会公 德” 的含义 , 们 我 说 ,公 共场合 ” “ “ 和 公共 生活 ” 是社会 公德 得 以存在 的必 要
乎 逻辑 的推论 , 正确 探析 中 国传统 社会公 德缺失 的社会 要 文化原因, 必须 从 中 国传统 社会 的经济 关系 、 政治制 度 和 社 会意 识形 态人 手去求 得答案 。 中国传 统社会 公德 缺 失的原 因 根 据 马克 思 主 义 伦 理学 道 德 本质 论 关 于 “ 德 作 为 道 社会 意识 形 态 和 上层 建 筑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经济 关 系 受 的 制 约 同时 并 受 相 应 的政 治 制 度 和 社 会 意 识 形 态 的影 响” 这一结论及上述推论 , 我们说 , 一定社会形态下 的经 济关 系对 该社 会 形态 下 的社 会公 德具 有制 约作用 。 经 济 关 系 即经 济 形 态 , 是指 人 类 在一 定 历 史发 展 它 阶段 上 的经 济 基 础 , 即一定 的生 产关 系 的总 和 。而 人类 社 会 迄 今 为 止共 经 历 了两 种 基 本 的社 会 形态 , 自然经 即 济和商品经济。在 自然经济形态下 , 生产者以一家一户 为单 位 、 以男耕 女 织为 特点 、 自给 自足 为 目的 。这 种社 以 会形态下 的经济关系极易形成费孝通先生在《 乡土中国 》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86faeb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5.png)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社会公共道德缺失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主要原因包括道德观念淡化、道德教育不足、社会利益至上以及缺乏监督与惩罚机制。
为缓解这一问题,应加强道德教育,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强化监督与惩罚措施,提倡社会责任感。
社会公共道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提升道德水平对于社会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重视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通过以上措施的积极实施,我们将逐步弥补道德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公共道德、道德观念、道德教育、社会利益、监督、惩罚、社会责任感、社会文明、道德建设1. 引言1.1 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重要性社会公共道德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当一个社会的公共道德出现缺失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影响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社会公共道德缺失会导致人们互相之间的信任减少,社会关系紧张,甚至可能引发各种犯罪行为。
而且,当社会公共道德缺失严重时,整个社会的价值观也会受到冲击,社会的文明程度将难以提升。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社会公共道德的缺失现象愈发突出。
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程度下降,利己主义和道德淡化现象日益增多。
我们必须重视社会公共道德缺失带来的问题,探讨其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推动社会公共道德建设,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其根源,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通过对道德观念淡化、道德教育不足、社会利益至上、缺乏监督与惩罚机制等问题的分析,为加强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通过加强道德教育、建立道德评价体系、强化监督与惩罚措施以及提倡社会责任感等对策措施,促进社会公共道德的提升,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社会公共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为推动社会公共道德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有关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有关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对策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3a00cd11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5e.png)
有关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成因及对策的思考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逐渐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表现在各个方面,如一些人的“强买强卖”、“以权谋私”、“道德沦丧”、“奢侈浪费”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既与社会的变革有关,也与人们自身的素质有关。
首先,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成因之一是制度性的缺失。
在中国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性的问题,导致社会道德的传承中断,人们在思想上的贫乏和物质上的匮乏,使得一些人不得不采取不道德的手段来获取利益。
同时,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也导致了一些人在道德上的缺失,他们可以逃避责任,不必为其所做的不道德行为负责。
其次,教育质量的下降也是导致当前社会道德下降的原因之一。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育的数量大幅度提高,但教育的质量却没有相应提高。
一些学生在受到教育时,缺乏正确的道德教育,他们无法理解道德的含义和重要性。
同时,一些教育者缺乏对道德教育的重视,他们可能更注重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而不是道德的培养,这让学生在日后的生活中,无法明确道德行为与不道德行为之间的界限。
最后,缺乏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也是当前社会道德下降的原因之一。
一些人缺乏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感,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利益缺乏认识和尊重,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并不顾及其他人的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规范,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为了解决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和监管机制,对违法者进行惩罚,形成强大的法律威慑。
其次,加强道德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道德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要加强公民意识和道德责任感的培养,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影响,让人们有更多的责任感和行为规范。
最后,要加强社会监督,让公众能够对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和监督,让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让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总之,当前中国社会道德缺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
缺乏社会公德的原因
![缺乏社会公德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2a0a38bf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f8.png)
缺乏社会公德的原因
缺乏社会公德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因素:
1. 教育不足: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缺乏对社会公德的教育和培养,导致人们缺乏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理解。
2. 社会环境:社会上存在一些不良风气和行为,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共设施等,这些行为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态度。
3. 个人利益至上:一些人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社会公德和他人的利益,导致他们缺乏对社会公德的尊重和遵守。
4. 法律法规不完善:一些法律法规对社会公德的规定不够明确或不够严格,导致一些人缺乏对社会公德的重视和遵守。
5. 缺乏监督和惩罚机制:缺乏对社会公德的监督和惩罚机制,导致一些人不遵守社会公德也不会受到惩罚,从而加剧了缺乏社会公德的现象。
为了解决缺乏社会公德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加强教育、改善社会环境、强化法律法规、建立监督和惩罚机制等。
同时,每个人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尊重,积极践行社会公德,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于我国社会公德缺失原因的研究综述
![关于我国社会公德缺失原因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04a9352bceb19e8b9f6ba74.png)
关于我国社会公德缺失原因的研究综述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公德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期,传统道德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日趋明显,道德失范的现象层出不穷。
面对如此社会现状,学者们从各个角度着手,探究根源以期找到公德缺失的真正原因。
基于现有研究,概括总结了社会公德缺失的多种原因,并提出了以现代化为范式和从人学的角度分析社会公德缺失原因的新思路。
标签:社会公德;私德;现代化;人学社会公德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根据公共生活的客观需要和历史的优良道德积累而形成的社会最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1]。
亦可称之为列宁所说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2]。
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更加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的作用愈加明显,已经成为体现公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社会公德体现的是社会公共生活正常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反映的是为社会公民所需要和公认的公共生活规则。
然而,当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一路凯歌高调前进的同时,我们发现,我们的社会公德建设似乎并不乐观,一些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层出不穷。
社会公德的严重缺失,不仅伤害了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也影响了我们的国际形象。
造成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有很多,理论界也展开了一些富有成效的研究。
其一,从社会转型的客观变化着手,认为我国正经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变迁,由此引起了道德层面的失范。
道德失范在本质上可以依据引发因素的不同分为社会发展式道德失范和社会失控式道德失范。
社会发展式道德失范是在社会转型而引发的相应在道德领域的现代化过程中的阵痛现象,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社会道德的混乱,同时也可以看作是道德发展的契机。
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社会公德缺失在本质上属于社会發展式道德失范。
该观点认为我国正面临着在社会结构方面从封闭的农业社会向开放的工业社会,在经济体制方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当中,道德作为上层建筑,该领域的变革也是历史必然。
论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论文】
![论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a75fa9731b765ce04081457.png)
论析当前我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其解决的对策[论文关键词]社会公德;道德教育;对策[论文摘要]本文从社会公德的涵义入手,通过对社会公德在当代的重要意义的阐述.说明了本文写作的现实意义。
随后.本文通过对我国社会公德现状的剖析。
分析出现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由此。
进一步阐发解决这种状况的对策。
一、社会公德的涵义概述社会公德是指公民为维护社会正常生活和交往所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和准则。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涉及社会公共生活的各个层面。
它是随着公共领域的分化、发展而逐渐产生、完善的一种公共精神;是建立在主体自觉、平等、尊重基础之上的,以公民相互之间的态度、行为、习惯心理等形式表现出来的,调整社会公共生活的一系列有效性要求。
作为与人们的公共生活息息相关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主要是通过在社会生活中长期起作用的、较稳固的生活方式和样式表现出来。
如何发表论文二、社会公德在当代的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在中国转型时期,加强全社会的公德建设就更是我们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社会公德建设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们只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地球上的万事万物.对它们讲道德,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而免受自然界的惩罚。
当前我们所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针对这一需要而提出的。
其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全球化中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需要,在这个人际关系日益复杂,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中,我们只有讲社会公德,不轻易侵犯他人的利益,自己的利益才能得到实现,也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
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从而促进社会的稳定。
再次,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进行社会主义时常经济建设的需要。
公德缺失-原因何在(长文)
![公德缺失-原因何在(长文)](https://img.taocdn.com/s3/m/227d9e76daef5ef7bb0d3c71.png)
公德缺失,原因何在顾土如今,奔赴世界各地旅游、求学、就业、做买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但在海外的负面新闻也随之而来。
有的酒店甚至明言:不接待中国游客,因为他们经常吸烟,并把房间的地毯烧出洞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引来其他客人的投诉;欧洲一些酒店还辟出专门区域,供中国旅行团队用餐。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这话我们已重复了无数遍,但上述种种,却让这宏大口号打了折扣。
为什么如今的我们变成了另一副德行?梁启超百年前的论断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公德的关注始终是强音,有识之士就认为,欲救国必先培育新民,欲拯救民族危难、实现国家富强,必先完成国民心理、道德、行为方式的转变。
1902年至1906年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20篇政论文章,集中论述了他的新民说,1916年又出版了单行本《新民说》,其中鲜明地提出了改造国民性的观点,表达了梁启超对中国人道德的深刻思考。
梁启超在论公德中开宗明义即强调: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
其后又称: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
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国也;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为国也。
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不过,梁启超在公德中很看重个人对国家的责任,这与当时救亡图存的环境有着因果关系,他将公共心之缺乏与爱国心之薄弱并列为国民品格的主要缺陷。
在论私德中,梁启超说:是故欲铸国民,必以培养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
欲从事于铸国民者,必以自培养其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
在此篇里,他对论公德中的一些说法有所修正,不但将公德看作是私德的推广,而且认为两者不一定分得那么清楚:且公德与私德,岂尝有一界线焉,区划之为异物哉!梁启超认定国人的私德已经堕落,原因在于专制政体之陶铸也近代霸者之摧锄也屡次战败之挫沮也生计憔悴之逼迫也学术匡救之无力也,在他的中国历代民德升降表里,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道德已经看作是浑浊达于极点,诸恶俱备。
试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
![试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ece7233fb4daa58da0114ad1.png)
念。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思想就具备了广泛的群众 基础,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更是深入民心。实际上,正是由于卢梭 这一革命性思想的广泛传播,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甚至可以说,他通过阐明革命的意愿,一种超越传统的国王和宗教的 意愿,从而使人民群众的革命成为一种权利。也就是说,作为社会的 公民,是生而平等的,国家主权掌握在人民手中,政府是全体社会公民 的共同意愿的产物,是服务于人民的。所以,当一个政府违反人民意 愿、剥夺了人民的自由与权利时,人们就有权将其废除。虽然大革命 胜利后,人民群众依然选择了一位国王——拿破仑来统治他们的国家, 但是拿破仑在欧洲大陆上东征西战的同时,直接或间接地将法国大革 命思想带到欧洲各国,使得卢梭的社会契约思想成为批判旧制度的强 有力的理论武器。
在今天,人们也存在这种思维习惯,即用私德的原则来解决公德 领域的问题。例如,办事人员面对有迫切问题要解决的“陌生”人时表 现出来的冷漠态度,与给熟人办事时的雷厉风行的表现,简直判若两 人。这里并非要责难这种“人情社会”,这种社会特质反而有一定的改 善人际关系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应该让更多的人知道公、私德所适 用的范围不同,私德并不适用于处理公共场合的人际关系。
其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作为一种较为封闭的经济形态—— 自然经济在我国存在很长的时间,对社会方方面面都产生深远影响。 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极大限制了人们交往的范围,甚至“老死不相往 来”。在落后的年代里,土地是人们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对土地有 很强烈的依赖感,他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是其子孙后代生活的 同一个地方。这样,家庭和家族不仅成为了生产的基本单位,也是组 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伦理道德也是以维护家庭或 家族利益为目的的。自然地,儒家圣贤们在思考道德体系时主要是以 家庭为中心的,集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三纲五常”便是个很好的例 证。“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根据董仲舒的《举 贤良对策一》“五常”即“仁、义、礼、智、信”,这些都是用以调整、规范君 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封建社会 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特殊的道德关系的集中反映。在这几对关 系中,除了君臣之外,其他几对都是较为私密的关系,并且以家庭成员 为主。可见,儒家伦理是调整亲缘裙带关系群体的行为规范,而且这 些伦理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使得人们应用这些行为规范时容易“感 情用事”。“人情”是维系人们之间关系及行为主体履行道德义务的极 为重要的因素,如朋友间感情好时可以两肋插刀,一旦感情破裂则会 反目成仇,朋友做不成之外,甚至产生报复心理,不惜以身试法来泄愤, 私人情感远远超过了道德理性。这种主体的情绪波动往往对其交往 活动产生较大的反差作用,使得主体行为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如果 以这种私德推及社会,则表现为人情冷漠,“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正 是这种私德的越位影响了社会公德应有的发展。
对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
![对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184b61ad02de80d4d84086.png)
对我国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探析作者:熊娅来源:《企业文化》2017年第21期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在物质生活小康的同时,离不开精神生活的小康。
核心价值观是经济社会的重要支撑,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从中央出台的正式文件,到全国各地各大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无不显示了我国政府对社会公德建设的高度重视,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市场经济中利己主义盛行等多种原因,造成我国公民道德素质虽有提高,但在社会公共生活和交往中公德缺失现象仍然十分明显。
我国公民社会公德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文明礼貌行为、待人冷漠;第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破坏公物;第三,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
一、对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分析(一)受传统社会影响公德意识比较淡薄梁启超先生说过“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1]在我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知行更侧重于私德的培养,受益者多限于熟人圈子,而公德则易成为大家品德修行忽视的点。
公德是为社会大众所认同的,具有无形监督力,私德系为自己的内在修养,常在个体独处时体现,二者可互相提升,但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公德比私德更具有约束力和影响力。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国家、社会发展、文化软实力提高越来越离不开公民公德的培养,但受传统意识的影响,公德意识淡薄仍然比较突出,公民在社会公共生活和交往中公德缺失现象十分明显。
(二)市场经济中“重利”思想影响下“轻义轻德”的产生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经济水平飞速提高的同时,“一切向钱看”的趋利性越来越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导致价值底线处于了被遗弃的边缘,拜金主义、金钱至上论、“笑破不笑娼”、道德滑坡现象越演越重,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对失德行为的羞耻感越来越低,情义、义气、美德、公德、品德被抛弃在角落里,越来越被人民所忽略,甚至是轻视。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9f1e0b3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4f.png)
浅析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社会公共道德缺失是指社会成员在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道德素养方面出现减弱、偏移或遗失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当代社会越发严重,给社会稳定、和谐以及个体幸福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认清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幸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失范、道德沦丧、社会压力、经济利益腐化等方面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教育失范是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体制逐渐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忽略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校教育中,过分追求学术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培养,导致学生对道德理念缺乏了解和重视。
而家庭教育中,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和机会,无法对孩子进行良好的道德教育。
因此,教育失范成为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要解决教育失范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学校教育中的道德教育。
学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道德教育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行为准则。
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其优良的道德品质。
家庭教育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家长对道德教育的认识和重视。
另外,在社区中建立家长学校,为家长提供道德教育指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
其次,道德沦丧是导致社会公共道德缺失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利益的追逐,一些人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顾道德伦理。
例如,一些商人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采取不正当手段,损害他人的利益;一些公务员违反职业道德,以权谋私;一些个体违反社会公德,不尊重他人的权益。
这些行为的存在,严重破坏了社会的公共道德秩序,使公共道德缺失问题加剧。
要解决道德沦丧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对法律的约束和监督。
政府应加强法治建设,明确法律规范,依法严惩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共道德秩序。
与此同时,应加强社会监督,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共道德评价机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舆论谴责。
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探析
![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7d1db009aef8941ea66e050e.png)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文化、历史和公民意识的缺乏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加强公德建设,必须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完善相关的社会公共生活制度;增强道德规范内容的科学性和人文精神;强化舆论的引导和监督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必须重点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
论文关键词:社会公德,传统文化,公民意识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儒家思想发挥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就是“家国同构型”的超稳定结构,人们的生活主要还是聚集在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熟人圈子”中,中国传统社会重视私德,几乎没有重视公德,缺乏推动社会快速前进所必须的公共精神,长期的封建大一统格局的层层挤压,使我们的民族在性格中久已习惯于“随遇而安”和“上行下效”。
造成这一现象有历史的、经济的、心理等等各个方面的因素。
一、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文化上的原因关于私德与公德的问题,梁启超在《论公德》中进行了大量的论述,梁启超认为:大多数人不知有公德,是中国政治不进、国运日替的根本原因,“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
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他的(新民说》,就是一部“公德说”。
他论述了儒家的先私后公的道德观,儒家伦理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品德被人们一直称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情怀更是为世人称道,然而这种天下为公的姿态,很容易让人模糊了儒家伦理思想的缺陷,即先私德后公德。
儒家学说是建立在宗法血缘基础上的学说,在处理私德与公德的关系从而建立道德体系时,它是在确立先私后公的关系之后展开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排在“国”和“天下”之先的。
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孟子·离娄上》)就公德与私德的关系而论,私德是本根性的,是至上性的,公德是以私德为基础并从私德中推延而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原因探析
摘要:社会公德作为道德的一种,必然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要正确探析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原因。
必须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入手去求得答案。
关键词:传统社会公德;缺失原因;探析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认为,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而社会公德作为一种道德,必然具有道德的一般特点,自然地它也应该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因此,要正确认识一定社会的社会公德状况,必须从决定这一社会的社会公德状况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人手。
作为这一结论合乎逻辑的推论,要正确探析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文化原因,必须从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关系、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人手去求得答案。
一、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本质论关于“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同时并受相应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结论及上述推论,我们说,一定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关系对该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公德具有制约作用。
经济关系即经济形态,它是指人类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基础,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而人类社会迄今为止共经历了两种基本的社会形态,即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在自然经济形态下,生产者以一家一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以自给自足为目的。
这种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关系极易形成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差序格局”的社会基层结构,所谓“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这个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
随时随地有一个“己”作为中心,即差序格局的社会是由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土地上自食其力地生活,只是在偶然的和临时的非常状态中才感觉到伙伴的需要。
在每个人心里,和别人发生关系是后起的、次要的。
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社会里很难形成“公共场合”和“公共生活”;在商品经济形态下,生产者以出售自己的商品及服务为目的,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相互联系紧密。
这种社会形态下的经济关系极易形成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的“团体格局”的社会基层结构,所谓“团体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在与“差序格局”的对比中提出的。
他认为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
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
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
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他人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社会是
由若干个人组成的一个个的团体。
不难想象,在这样的社会里形成“公共场合”和“公共生活”是必然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关于“社会公德”的含义,我们说,“公共场合”和“公共生活”是社会公德得以存在的必要前提。
据此我们可以说:自然经济关系的形成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是社会公德缺失的经济根源;商品经济关系的形成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是社会公德形成的经济基础。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关系是自然经济形态下小私有制经济。
虽然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也有商品经济的萌芽,但由于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并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使得我国的商品经济在自然经济的夹缝中长期得到排挤、得不到长足的发展。
这种社会经济关系的现状造成我国传统社会的社会公德缺少必要的经济基础,是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经济关系原因。
二、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政治原因
政治制度是指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而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无非经历了两种基本的政治制度类型,即专制的政治制度与民主的政治制度。
在专制的政治制度下,为维护政权的牢度,达到对劳动者长期统治剥削的目的,统治阶级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从来都是把民看作奴隶,他们不仅不鼓励人民群众关心国事,反而想方设法禁止人民关心国事。
正是专制的政治制度的摧残,人民群众谈“政”色变。
淡出政治领域、公共事务领域。
不难想象,在这样的专制的政治制度下很难形成人民群众关心公共事务的良好氛围,很难形成国民的公共意识、公德意识;在民主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切身地体会到了自身的主人翁地位,每个人在享受自主、平等权利的同时都会把自身的切身利益与国事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局面。
在这样民主的政治制度下形成国民的公共意识、公德观念是自然的事。
据此我们可以说:专制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公德缺失的重要原因;民主的政治制度是社会公德形成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这种社会政治制度的现状造成我国几千年来国民只关注与私人生活或专注于故纸书堆,而缺乏关心公共事务、公益事业的意识和公德观念,是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政治制度原因。
三、中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意识形态原因
社会意识形态是指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各种社会观念的总和。
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
先进的经济基础一般地会有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
反之,则会有落后的社会意识形态与之相适应。
因此,与小私有制的自然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落后的成分就多些,道德体系中讲私德的成分就多些;与商品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先进的成分就多些,道德体系中讲公德的成分就多些。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社会
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以儒家伦理思想占主导的社会意识形态。
这样的社会意识形态就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滞后性。
受中国传统自然经济关系和“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影响,人们在形成高度重视“慈孝友悌”等家庭私德的伦理传统的同时,往往流露出轻视社会公德的倾向。
如建立在宗法血缘基础上的儒家伦理思想在处理私德与公德的关系从而建立道德体系时,是在确立先私后公的关系之后展开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排在“国”和“天下”之先的。
孔子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
”可见,在孔孟看来就公德与私德的关系而论,私德是本根性的,是至上性的,公德是以私德为基础并从私德中推延而出的。
关于这一点,梁启超先生在《论公德》中进行了大量的论述,他认为:大多数人不知有公德,是中国政治不进、国运日替的根本原因,“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
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可见,与自然经济相适应的、以儒家伦理思想占主导的传统社会意识形态是我国传统社会公德缺失的社会意识形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