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事故处置卡汇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部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溴素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溴素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危害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呼吸困难、哮喘。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肺炎、肺水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溴蒸气或液态溴可造成严重灼伤。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生产部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事故
处置方式
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3、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溴处。
4、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
人员
救护措施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生产部
(王卫涛)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溴素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溴素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生产部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液氨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危害
具有腐蚀性,可引起急性中毒,常温下为气体,液氨外漏会迅速蒸发,将人冻伤。极容易溶解于水,对口鼻、呼吸道、眼睛等湿润部位容易造成灼伤。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事故危害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
有人员大量吸入氨气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有人员大量吸入氨气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事故危害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呼吸困难、哮喘。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肺炎、肺水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溴蒸气或液态溴可造成严重灼伤。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液氨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危害
具有腐蚀性,可引起急性中毒,常温下为气体,液氨外漏会迅速蒸发,将人冻伤。极容易溶解于水,对口鼻、呼吸道、眼睛等湿润部位容易造成灼伤。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源自文库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生产部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甲醇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甲醇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
处置方式
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3、开启事故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4、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氨处。
5、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或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人员
救护措施
轻微氨泄漏应急处置可穿轻微型防化服,佩戴过滤式氨防毒面罩进入处置,严重氨泄漏必须穿防护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处置。
事故
处置方式
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3、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甲醇处。
4、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
人员
救护措施
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事故
处置方式
6、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7、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8、开启事故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9、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氨处。
10、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或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人员
救护措施
轻微氨泄漏应急处置可穿轻微型防化服,佩戴过滤式氨防毒面罩进入处置,严重氨泄漏必须穿防护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处置。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事故
处置方式
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3、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溴处。
4、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
人员
救护措施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溴素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溴素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危害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呼吸困难、哮喘。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肺炎、肺水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溴蒸气或液态溴可造成严重灼伤。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生产部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事故
处置方式
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3、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溴处。
4、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
人员
救护措施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生产部
(王卫涛)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溴素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溴素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生产部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液氨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危害
具有腐蚀性,可引起急性中毒,常温下为气体,液氨外漏会迅速蒸发,将人冻伤。极容易溶解于水,对口鼻、呼吸道、眼睛等湿润部位容易造成灼伤。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事故危害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高度易燃,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
急性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乏力、嗜睡和轻度意识障碍等,重者出现昏迷和癫痫样抽搐,直至死亡。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甲醇可致视神经损害,重者引起失明。
有人员大量吸入氨气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有人员大量吸入氨气时,应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事故危害
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和腐蚀作用。吸入较低浓度,很快发生眼和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并有头痛、眩晕、全身无力、胸部发紧、干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吸入高浓度时有剧咳、呼吸困难、哮喘。严重时可发生窒息、肺炎、肺水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皮肤接触高浓度溴蒸气或液态溴可造成严重灼伤。长期吸入,除粘膜刺激症状外,还伴有神经衰弱综合征。
液氨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液氨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危害
具有腐蚀性,可引起急性中毒,常温下为气体,液氨外漏会迅速蒸发,将人冻伤。极容易溶解于水,对口鼻、呼吸道、眼睛等湿润部位容易造成灼伤。易燃,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引起燃烧爆炸。
报警程序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源自文库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应急电话
生产部
()
安全管理员
()
消防
急救
119
120
甲醇泄漏应急处置卡
危险目标
甲醇
事故预测
储罐液位超限;储罐、阀门泄露;管道破裂泄露;误操作泄露;卸车管线连接不牢固泄漏。
事故
处置方式
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3、开启事故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4、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氨处。
5、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或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人员
救护措施
轻微氨泄漏应急处置可穿轻微型防化服,佩戴过滤式氨防毒面罩进入处置,严重氨泄漏必须穿防护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处置。
事故
处置方式
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3、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甲醇处。
4、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
人员
救护措施
消除所有点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毒、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使用洁净的无火花工具收集吸收材料。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抗溶性泡沫覆盖,减少蒸发。喷水雾能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喷雾状水驱散蒸气、稀释液体泄漏物。
事故
处置方式
6、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7、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
8、开启事故喷雾水流对泄漏区域进行稀释。
9、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氨处。
10、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或利用无火花工具对泄漏点进行封堵。
人员
救护措施
轻微氨泄漏应急处置可穿轻微型防化服,佩戴过滤式氨防毒面罩进入处置,严重氨泄漏必须穿防护服,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进入处置。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接触易着火燃烧。
事故
处置方式
1、向公司应急部门汇报。
2、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3、用消防水枪稀释泄露液溴处。
4、穿戴防护用具,进入现场关闭泄漏点两端阀门。
人员
救护措施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腐、防毒服。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耐腐蚀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