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河上公章句》独特的注释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河上公章句》独特的注释

1.对“玄”的解释《老子》中“玄”字数见,除第1章“玄”字以单字出现外,还有“玄牝”、“玄览”、“玄德”、“玄通”、“玄同“等词组。按通行的理解,“玄”原指深黑色,在《老子》中用作形容词,喻指深远幽寂、微妙难测的状态。河上公注“玄”字,也有作此义解者。如:第10章:“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公释“玄览”为心,因为“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事,故谓之玄览也”。可见,河上公将此处的“玄”字作“玄冥”解,“玄冥”意为深远幽寂。第10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河上公解释为“言道德玄冥,不可得见,欲使人如道也”。此处的“玄”也作“玄冥”解,言其德深远幽寂,不可得见。第51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河上公解释为“道之所行恩德,玄暗不可得见”,义同第10章。但河上公在别处的注解中,对“玄”字又另有一种解释,即释“玄”为“天”。如:第1章:“同谓之玄。”河上公注解说:“玄,天也。言有欲之人与无欲之人,同受气于天。”相应地,“玄之又玄”也被注解为“天中复有天”。第6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河上公注曰:“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玄牝既然是天地,为什么又是人之口鼻呢?河上公解释说,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鼻口之气通天地

之元气,故可对应天与地。第15章:“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河上公注曰:“玄,天也。言其志节玄妙,精与天通。”这里其实既将“玄”释为天,又释为玄妙,有点混乱。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河上公注曰:“玄,天也。人能行此上事,是谓与天同道也。”第65章:“常知楷式,是谓玄德。”河上公注曰:“玄,天也。能知治身及治国之法式,是谓与天同德也。”综览河上公对“玄”字的解释,可以发现一条规律:凡是描述道时,“玄”即被解释为“玄冥”;而只要涉及到人,则解释为“天”。如同为“玄德”,第10章、第51章因为是讲道之德,故释为“玄冥”;而第65章是讲人“常知楷式,是谓玄德”,故将“玄”释为天。第1章人之无欲有欲“同谓之玄”、第6章人能养神则不死(河上公释“谷”为“养”),“是谓玄牝”;以及第10章“玄览”、第15章“玄通”、第56章“玄同”,均指人而言,故皆释为“天”。河上公之所以在涉及到人时,以“天”释“玄”,主要原因是为了强调人“受气于天”(第1章注),“天人相通,精气相贯”(第47章注),人应该“与天同德”(第65章注),自然无为,清静寡欲,从而“与道合同,乃能长久”(第16章注)。2.对“天门开阖”(第10章)的解释“天门”何所指,众说纷纭。河上公注解说:“天门,谓北极紫微宫。”“开阖”,字面意思就是一开一闭。王弼、唐玄宗皆注解为“治乱”。河上公则解释为“终始五际”。所谓“五际”,乃

汉儒阴阳五行说中的一个内容,谓每逢卯、酉、午、戌、亥之年,是阴阳终始际会之年,政治上必发生重大变动。3.对“驰骋田猎”(第12章)的解释按通行的理解,“田猎”即指打猎。河上公则将“田猎”解释为“呼吸”。其注“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说:“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将“田猎”解释为“呼吸”,确实令人费解。大概是因为人在打猎追逐时,呼吸急促,故河上公有此解。4.对“贵大患若身”(第13章)的解释按通行的理解,此句意为“像重视身体那样重视大患”。河上公则解释说:“贵,畏也。若,至也。畏大患至身,故皆惊。”5.对“以阅众甫”(第21章)的解释此处的“阅”,一般都作“观察”解。河上公则注解说:“阅,禀也。甫,始也。言道禀与,万物始生,从道受气。”6.对“跂者不立,跨者不行”(第24章)的解释按通行的理解,此句意为:凡是脚跟不落地,只踮着脚尖站立的人,站立不了多久;凡是跨着大步急于快走的人,走不了多远。河上公则注解为:“跂,进也。谓贪权慕名,进取功荣,则不可久立身行道也。自以为贵而跨之于人,众共蔽之,使不得行。”细阅其文,河上公似乎并非不知道字面意思,而是有意做了引申。7.对“故有道者不处”(第24章、31章)的解释按通行的理解,此句意为有道的人不如此做。河上公则解释为:有道之人不居其国。8.对“燕处”(第26章)的解释“虽有荣观燕处超然”,诸本多读作“虽有荣

观,燕处超然”,并将“燕处”解释为“燕尔安处”(见唐玄宗注)。河上公则读作“: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其对“燕处”的解释是:“后妃所居也。”9.对“以道佐人主者”(第30章)的解释此句一般理解为“以道去辅佐人主的人”。河上公则解释为“谓人主能以道自辅佐也”。此解与文句显然不合。如按此解,经文应作“人主以道自佐者”。10.对“其事好还”(第30章)的解释按通行的理解,此句意为(兴兵打仗)这种事情容易遭到还报(即报复或报应)。河上公则注解为:“其举事好还自责,不怨于人也。”11.对“始制有名”(第32章)的解释一般将“始”解释为开始,将“制”解释为制作。河上公则注解为:“始,道也。有名,万物也。道无名,能制于有名;无形,能制于有形。”12.对“名亦既有”(第32章)的解释此句一般解释为“名称也已经有了”。河上公则注解说:“既,尽也。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叛道离德,故身毁辱也。”这个解释中加入了经文所没有的“情欲”,显然是“六经注我”的手法。13.对“乐与饵,过客止”(第35章)的解释此句一般解释为:“音乐和美食可以让路过的人止步。”河上公则将“乐”读为“快乐”之乐。其注解是:“饵,美也。过客,一也。人能乐美于道,则一留止也。一者去盈而处虚,忽忽如过客。”将“过客”解释为“一”,陈义甚高,但发挥太过。14.对“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第39章)的解释此六句中的“无以”,一般解释为“不能”。河上公则将“无以”解释为“无已”,即不停止。其注文说:“言天当以阴阳施张,昼夜更用,不可但欲清明无已时,将恐分裂不为天也。”其后说地“不可但欲安静无已时”,神“不可但欲灵无已时”,谷“不可但欲盈满无已时”,万物“不可但欲生无已时”,侯王“不可但欲贵高于人”。这就把原文关于天地等不能守一而失去其清宁等状态的意思,转换成“阴阳施张,昼夜更用”、“高下刚柔,气节五行”的辩证法了。15.对“躁胜寒,静胜热”(第45章)的解释此二句一般解释为:躁动能克服寒冷,安静能克服炎热。河上公则将“胜”解释为“极”,认为此二句是讲物极则反的道理。其注解说:“胜,极也。春夏阳气躁疾于上,万物盛大,极则寒,寒则零落死亡也。言人不当刚躁也。秋冬万物静于黄泉之下,极则热,热者生之源也。”16.对“百姓皆注其耳目”(第49章)的解释此句一般解释为:百姓都专注他们的耳目(或谓以察是非,或谓以观察、倾听圣人之言行)。河上公则注解说:“注,用也。百姓皆用其耳目为圣人视听也。”17.对“出生入死”(第50章)的解释此句异解甚多。河上公则以情欲出入进行解释。其注解说:“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也。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神劳惑,故死。”18.对“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第57章)的解释此三句一般理解为是讲治国、用兵、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