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 建 省 土 地 利 用 生 态 适 宜 性 分 区 图
五、土地利用与环境协调性 (一)福建省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目标
表8 福建省2020年生态建设目标表
单位:%、千克/万元
指标名称
2020年规划指标值
环保产业比重 森林覆盖率 受保护土地面积比重 水土流失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 主要污染物强度 降水PH值均值 酸雨频率 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比例) 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比例) 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比例) 旅游区环境达标率 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市污水处理率 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率 SO2 COD
0.00
0.00
0.00
1.17
127.12
16.25
38.84
107.10
136.67
194.03
264.59
324.60
191.92
1401.12
② 开发利用状况
表2 2005年福建省及各设区市 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与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
单位:米3
福州
厦门
莆田
泉州
漳州
龙岩
三明
南平
宁德
(三)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分区及管制规则
1、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分区的方法、原则和结果
2、各区土地利用管制规则与措施
表7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分区
适宜的用地类型 重度敏感区 中度敏感区 轻度敏感区 非敏感区 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生态农用地 生态用地、农用地 生态、农业、建设用地 有条件适宜的用地类型 适量生态农用地 农用地、建设用地 农用地、建设用地 不适宜的用地类型 工矿仓储、商服用地 交通、住宅等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单位:公顷、%
土地类型 1996年 面积 所占比例 面积 2005年 所占比例 增量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 居民点及工矿 交通用地 水利设施 未利用土地
1465051.94
565086.05 8349954.51 2724.01 458139.31 381289.80 46934.77 44091.38 682779.38
种。保有贮量居全国前5位18种,居全国前10位20
种。非金属矿产多,砂、土、石探明储量居全国
前列;金属矿产中、小型矿多,伴生、共生组分 多;贫矿多,富矿少,大型矿床、特大型矿床少,
能源矿产少,缺油少煤。
(1)水资源基本状况
① 总量、结构与分布
表1 2005年福建省及各地市水资源总量
单位:亿米3
分区名称 地表水资源量 地下水资源量 地下水与地表 水不重复量 水资源总量 福州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14.61
27.9
33.12
2、消极影响
(1)开发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强烈
(2)矿产开发造成的生态破坏严重
(3)水电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三)土地开发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增加耕地、实现占补平衡;
(2)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2、消极影响 (1)重视总量平衡,土地质量问题重视不够; (2)重视占补平衡,海洋围垦带来生态问题。
126.83
厦门
16.25
莆田
38.55
泉州
106.92
漳州
136.26
龙岩
194.03
三明
264.59
南平
324.60
宁德
191.92
全省
1399.95
38.54
4.47
11.01
31.05
35.91
59.68
79.86
88.14
49.39
395.05
0.29
0.00
0.29
0.18
0.41
0.00
第四讲 福建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
一、福建省生态、环境和资源状况
(一)生态环境现状
1、生态环境特点
(1)背山面海,自然环境整体相对独立,内
部联系紧密,用地结构对生态环境影响大 。
(2)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貌和湿润的中、南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有利于提高土地的复种
指数和梯度开发。
(3)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充分满足各种用地
(四)重大生态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森林覆盖率提高但森林生态系统功能退 化 ; 2、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很大,但边治理边破坏 现象仍很严重 ; 3、沿海防护林建设和防护林更新困难问题; 4、新物种引进和外来生物入侵造成危害。
三、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一)农业方面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主要模 式 1、闽西山区“盆谷”型农业土地利用模式 2、闽东南丘陵台地农林复合土地利用模式 3、沿海平原集约农业的土地利用模式
(一)构建“五江两溪、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二)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分布及措施
1、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世界遗产、地质公园等
2. 生 态 公 益 林 地
3.湿地 4.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
2、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特别是城市气候的影响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质量的影响;
(2)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3、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的影响 (1)土壤侵蚀与土地利用类型的关系
表4 福建省各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的土壤侵蚀率
单位:% 旱地 有林地 灌木 林地 5.29 疏林地 其它林 地 28.78 高覆盖 度草地 14.59 中覆盖 度草地 26.98 低覆盖 度草地 44.82 公交建 设用地 20.17 裸土地 其它土 地 22.21
6 62.96 13 6 基本得到保护 <6 <5.5 ≥5.0 <40
达到功能区标准
基本达标 98 90 >90
(二)至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分析
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目标(2010-2020年)
稳定基本农田数量,通过耕地整理提高其质量,2020 年基本农田面积不少于114.00万公顷。在集约和节约用地 的前提下,全省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15.46万公顷, 其中耕地占用控制在8.20万公顷。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 制度,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8.20万公顷,实现建设占用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同时,强化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 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基础性生态用地的保护,严格控制对 基础性生态用地的开发利用。
5. 生 态 系 统 服 务 功 能 综 合 评 价
• (三)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分区及管制 规则 • 1、福建省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分区的方法、 原则和结果 • 表7 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性分区 • 适宜的用地类型有条件适宜的用地类型不 适宜的用地类型重度敏感区生态用地适量 生态农用地工矿仓储、商服用地交通、住 宅等用地中度敏感区生态用地、生态农用 地农用地、建设用地工矿仓储用地轻度敏 感区生态用地、农用地农用地、建设用地 非敏感区生态、农业、建设用地
3、土地损毁较为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扩展;
4、森林覆盖率提高,但林种结构不尽合理;
5、灾害发生较为频繁,减灾防灾任务艰巨;
6、围垦规模逐年扩大,沿海湿地面积缩小。
图1 福建省水土流失分布
图2 福建省自然灾害分布
二、福建省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土地利用规模、结构和布局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 1、土地利用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正面影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利于生物多 样性保护 ; (2)负面影响: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加剧了人地矛盾 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难度。
类型 侵蚀 率
55.42
3.30
11.50
60.95
(2)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表5 福建省农田和自然植被下土壤氮素含量的变化 单位:g.kg-1
土地利用类型 全氮含量
取样地点
万木林
万木林 黄华山 黄华山
阔叶林
混交林 马尾松林 坡耕地
2.32
2.09 1.35 1.23
房道
徐墩
坡耕地
果园
2.至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
(1)土地利用结构和规模调整的环境影响
(2)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的环境影响
(3)重点建设项目规划的环境影响 (4)土地开发整理的环境影响 (5)生态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6)耕地占补平衡与环境协调
(7)建设用地规模与环境协调
六、协调土地利用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和措施
浓度超标,三明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超标。
(2)水环境容量
2005年对全省7个水系69个断面的水质监测,在2583 公里评价河长中,水质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79.29%。 污染(Ⅳ、Ⅴ类和劣Ⅴ类)河长占20.71%。
(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粗放式经济增长,影响区域生态环境;
2、水土流失趋势有所减缓,但局部仍较严重;
4. 地 质 灾 害 敏 感 性 评 价
5. 福 建 省 生 态 环 境 敏 感 性 综 合 评 价
(二)福建省土地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1.生 物多 样性 维持 与保 护重 要性 评价
2. 生 态 系 统 产 品 提 供 重 要 性 评 价
4. 营 养 物 质 保 持 与 饮 用 水 源 保 护 重 要 性 评 价
11.85
4.57 67.53 0.02 3.71 3.08 0.38 0.36 5.52
1353989.69
619395.86 8325398.73 2626.39 463139.77 461308.81 67109.55 60437.66 659675.93
10.92
4.99 67.13 0.02 3.73 3.72 0.54 0.49 5.32
的用水需求;但时空分布不均,限制了一些地区
某些用地类型的发展 。
2、相关人文因素
(1)人口增长速度快,要求保持一定数量和 质量的耕地 。 (2)经济发展速度快,对土地需求的压力大, 但也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
1、自然资源供给
矿产资源特点:固体矿产141种,探明储量85
0.92
0.74
4、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湿地影响
(二)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改善
表6 福建省城市部分市政设施水平变化、对比表
单位:m2/人、升/天、%
1986年 人均居住面积 人均日生活用水 用水普及率 液化气使用率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 污水处理率 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人均公共绿地 6.70 18.35 83.91 4.20 5.63 0.00 0.00 3.66 1995年 9.8 227.2 94.9 67.9 7.7 4.3 53.1 5.4 2001年 12.84 255.76 99.45 90.59 11.06 24.70 85.64 7.73
-111062.25
54309.81 -24555.78 -97.62 5000.46 80019.01 20174.78 16346.28 -23103.45
其它土地
369252.37
2.99
388481.41
3.13
19229.04
2、环境容量
(1)大气环境容量
2005年全省23个城市中,武夷山、福鼎空气质量达一 级水平;龙岩、三明市为三级,龙岩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
(二)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模式 1、城郊型农业的土地利用模式 2、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城市土地生态利用 (三)重要生态和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模式
四、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和适宜性分区
(一)福 建省土地 生态环境 敏感性评 价 1、土壤 侵蚀敏感 性评价
2. 生 境 敏 感 性 评 价
3. 酸 雨 敏 感 性 评 价
全省
人均综合用水量
471
261
326
373
380
458
893
857
498
529
万元GDP用水量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212
217
57
33
255
92
178
740
34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55
609
544
655
740
735
703
444
381
283
214
(2)土地资源基本状况 ①总量、结构与分布 ②开发利用情况
表3 1996和2005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和所占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