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谭佳慧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运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目的: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取针灸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2010年至2012年我院共有1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将接受治疗,将这些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36例患者采取的是西药治疗,治疗组采取的是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共有70例有效,6例无效患者,其中出现2例不良反应;對照组共有30例有效,6例不小,8例出现不良反应。
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中采取针灸治疗,其效果比较好,患者得到了安全有效的治疗。
标签:中医针灸;卡马西平;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患者表现为抽搐。
该疾病的疼痛集中于三叉神经的多支线路上,疼痛感觉剧烈、快速,痛感较强,与电击和刀割类似,目前医疗领域对于三叉神经的治疗比较棘手,而目前发现的患者,其发病的部位在二、三支路中比较多[1] 。
患者最明显的部位是在面部,各类情况下均有几率发病,因此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2010年至2012年我院共对1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采取的针灸治疗方法来进行探讨,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2010年至2012年我院接收了1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全部患者在临床中均表现为三叉神经痛,共有58例男性和54例女性患者,最小患者30岁,最大患者79岁,患者的病程从2天到13年不等,根据对患者进行的检查来看,并没有发现存在器质性病变的患者。
1.2 分期辨证急性发作期经气不畅,肝胆火盛,腑气不通,壅滞阳明;疼痛持续期:经脉阻塞,气滞血瘀,火热邪气损伤经脉;缓解期:气阴两虚,经脉失养,久病入络。
1.3 治疗方法1.3.1 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可采用口服西药的治疗方式,具体的治疗措施为每天服用三次卡马西平,每次服用200mg,一个疗程为三十天,连续进行服用。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时间,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三个月的随访观察,综合分析和总结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病情变化情况。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采取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价。
方法:本次采取随机分组法,将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西医方法医治,观察组41例则给予针剂治疗方案,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医治效果。
结果:(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7.56%,与对照组的73.17%对比明显更高(P<0.05)。
(2)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积极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三叉神经痛疾病患者给予针灸方法医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可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针灸治疗方案;三叉神经痛;疗效三叉神经痛,一般常常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类疾病会给患者自身造成较大的疼痛,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它常被誉为世界第一痛的疾病,它不仅非常难治愈,而且治疗过程也是痛苦不已,总体上说给患者带来了巨大影响。
为了能够让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让患者疾病得到有效缓解,需要患者积极进行医治。
那么此次试验就是重点分析评价针灸治疗方法的效果,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资料及方法1.1基本资料本次一共纳入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入选时间为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排除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
按随机分组法分成,观察组41例,男性24例、女性17例;年龄分布在38-69岁,平均为(45.6±1.3)岁;病程为0.5-4年,平均(1.2±0.3)年。
对照组41例,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在39-68岁,平均为(45.7±1.2)岁;病程为0.6-4年,平均(1.3±0.4)年。
在基本资料上,2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价值。
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探析
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探析摘要:目的:分析采用中医针灸的方式治疗三叉神经痛所取得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比较患者临床疗效。
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更高;研究组治疗后的疼痛情况改善更大;研究组不良事件率更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在三叉神经痛治疗期间,中医治疗可以促进患者疗效的优化,该疗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中医针灸;VA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事件率作为临床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三叉神经痛对于患者健康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关报道显示,在发病时,该病患者往往可不可控的面部肌肉抽搐,且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问题,继而对其身心造成了极大的负担[1]。
在临床过程中,随着疾病的不断进展,患者疼痛发作频率可逐渐增加且痛感可有所提升,继而对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影响。
传统疗法主要采用西药对患者进行治疗,然而,该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在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定的并发症问题,继而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威胁[2]。
基于此,随着中医理论的不断发展,医疗工作者从中医视角入手对患者治疗模式进行了探索,在此期间,中医针灸凭借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受到了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针对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期间采用中医针灸治疗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在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选取8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5~65岁,平均(45.25±2.20)岁;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6~68岁,平均(45.31±2.19)岁;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药物选取卡马西平,药物由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1366,药物用法用量如下:初始剂量0.1g/次,2次/d。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观察了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针灸治疗效果。
疗效观察方法包括针灸操作及疗程安排。
结果分析显示,针灸治疗显著减轻了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生活质量。
讨论中探讨了针灸治疗对三叉神经痛的机制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临床意义在于说明针灸可作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手段。
实验局限性包括样本量较小和治疗方案的一致性等。
结论指出针灸治疗能有效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究其机制并优化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具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临床意义、实验局限性、效果展望、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背景介绍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尚未得到充分的验证和研究。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探讨针灸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潜在作用和临床应用前景。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临床上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针灸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通过对30例患者进行观察和疗效评估,我们希望验证针灸治疗在三叉神经痛管理中的作用,并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也希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科学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将探讨针灸治疗的优势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加丰富的经验和依据。
1.3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患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共计30例。
这些患者年龄跨度在30岁至70岁之间,男女比例大致相等。
患者均经过严格的筛选,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并且符合本研究的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对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因此选择接受针灸治疗。
患者在治疗前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滕梦玲【期刊名称】《中国继续医学教育》【年(卷),期】2016(000)003【摘要】目的: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别对照组与观察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6%,高于对照组的73.17%;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低于对照组的24.39%,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显著。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Methods From October 2013 to June 2015, 82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we divided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7.56% in observation group ,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73.17%),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7.32%,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24.39%),there was signiifcant difference (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is significantly high.【总页数】2页(P192-193)【作者】滕梦玲【作者单位】130114 吉林省通化市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相关文献】1.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J], 钟原;杨小燕;于海龙;吴加利;李勋;陆小茶;潘伟东;何建宁;郑霭霞2.类合谷刺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刘征;刘玉颖;万雅馨;毕海洋3.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J], 沈钦彦4.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J], 颜红5.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 [J], 王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剧烈的面部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虽然目前存在多种治疗方法,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并且会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
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并对其进行观察。
方法:选取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观察组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
观察组于每周接受2次针灸治疗,治疗持续6周。
对照组采用口服卡马西平片,每日三次,与观察组同样持续6周。
两组都接受3个月的随访观察,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
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
观察组的急性发作次数和发作持续时间在治疗后明显减少,而对照组的变化不明显。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针灸治疗在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针灸还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复发率。
结论:针灸治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并且相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有着更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针灸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推拿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针灸推拿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选择应用针灸推拿的治疗方式,并对患者的临床表情情况进行观察。
方法:选择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40例,其中60例为对照组,选择给予患者卡马西平进行治疗,80例为观察组,选择应用针灸与推拿相联合的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四白、下关以及阳白等穴位进行针灸,并对患者咬肌以及颞下颌关节处的阳性反应点进行推拿。
结果:经过治疗,选择应用针灸联合推拿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临床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在对三叉神经痛进行治疗时,应用针灸与推拿相联合的治疗方法,能够保证对疾病的治疗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患者临床的治疗效果,且治疗过程中与治疗后均无副作用出现,是一种值得认可的治疗方法,应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生活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据相关资料表明,在当前临床之中,三叉神经痛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其对于患者的健康将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想要缓解甚至减少此类疾病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害,可选择西药治疗与中医疗法两大不同的治疗方法,我院为此选择140例患者进行研究,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选择的140例患者均经过我院临床诊断,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疾病,本次选择样本的是时间跨度为2011年11月-2014年11月,其中有64例为男性,76例为女性,据记录的资料表明,患者年龄27-74岁,其中有68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左侧疼痛,另72例患者表现为右侧疼痛。
所有患者在证实进行调查与研究前均接受了我院的神经系统检查,并未有其他问题出现,并且,对患者的头部应用MR或者CT检验的方式,均未出现异常状况,随机地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0例,观察组中患者80例。
1.2方法对照组选择给予患者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最开始对患者进行治疗时,给予其服用的剂量为100mg,每日服用两次,若患者服药3日后仍无法有效缓解疼痛,则可将给药剂量增加为200mg,每日服用两次,若患者服药3日后仍无法有效缓解疼痛,则可在原有的服药剂量上每日对患者给药3次,每30天作为一个疗程[1]。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尤为显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激发性颞下、颧面、下颌和下颌角区剧烈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病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有效缓解了疼痛症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外邪侵袭等因素导致的,主要是由肝火上炎、肝气郁结、肝火犯胃等引起的。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神经系统功能,消除病因,改善病情,达到治疗目的。
1. 调理气血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的运行能力决定了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状态。
当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导致疾病发生。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理气血,促进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病情。
2. 调和脏腑中医认为,脏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各个脏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脏腑之间的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调和脏腑的功能,使其恢复正常,达到治疗目的。
3. 清热解毒中医认为,病症的产生往往与体内的热毒有关,清热解毒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法。
针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清热解毒,消除病因,从而改善病情。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主要包括经络穴位刺激、灸法、耳针等多种手段,并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下面对其中一些常用的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1. 经络穴位刺激经络穴位刺激是中医针灸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选择特定的穴位,施加适当的刺激手法,以调和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时,常用的穴位包括迎香、迎香、攒竹等穴位。
针刺时以慢性浅插,施以适度的刺激。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疼痛症状。
2. 灸法灸法是中医针灸治疗的另一种重要方法,通过燃烧艾草或其他药材,使其产生热力,照射在穴位上,以温热作用来调理人体的气血,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探析
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探析【摘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22年8月-2023年2月收治的5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基于双色球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28例:西药治疗)与实验组(28例: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总有效率(100.00%)高于对照组(78.57%),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医针灸治疗可显著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针灸;三叉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三叉神经区域受到异常压迫,进而致使三叉神经区域反复出现、短暂性剧烈疼痛,该病患者以控制症状、减少发作频率为治疗目的,西医首选马卡西平治疗,该品具有抗惊厥、镇痛的作用,但是长期用药可引起头晕、嗜睡、口干等不良反应[1]。
中医将该病归属于“面痛”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生为外感风寒侵犯面部阳明经或风阳升发、侵犯头面,致使血脉收引、气血闭塞,不通则痛,治宜疏风通络,针灸治疗为该病特色疗法,但是相较于西医西药疗效对比研究资料较少[2]。
本次研究为弥补相关研究资料,比较我院2022年8月-2023年2月56例分别行西药治疗以及中医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预后情况。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28例中医针灸治疗患者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在43岁-73岁,平均年龄(58.11±3.11)岁,病程2周-6周,平均病程(4.01±0.06)周。
对照组28例西药治疗患者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在43岁-75岁,平均年龄(58.15±3.09)岁,病程2周-7周,平均病程(4.11±0.05)周。
两组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三叉神经痛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大于0.05。
1.2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面部上下颌及舌部有电击样、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在数秒至2min左右,结合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头部CT、MRI等检查,均确诊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排除脑部病变。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讨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针对80名患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每组各4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研究组采用针灸疗法,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和疼痛感(VAS)评分。
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77.5%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的VAS评分[(3.42±1.09)分]低于对照组的VAS 评分[(5.11±1.2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和药物疗法相比,对原发性三叉精神痛病人使用针灸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必要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针灸疗法;疼痛感;治疗效果病人患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之后,会引发短时间的疼痛感。
通常在进食、说话等时易引发相关疾病,会对病人的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为此,本文就来对分别接受了药物疗法和针灸疗法的80名患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进行研究,对比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和VAS评分。
具体的报告如下一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对80名患有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进行研究,将他们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当中,每组各4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采用药物疗法,研究组采用针灸疗法。
研究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3名和17名,年龄最小的44岁,最大的69岁,平均年龄为(59.82±6.82)岁;病程在6个月到11a个月之间,平均病程(7.21±2.30)a;三叉神经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发病人数分别有15名、14名和11名。
对照组男女病人分别有22名和18名,年龄最小的46岁,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为(59.57±6.27)岁;病程在4个月到12a个月之间,平均病程(7.35±2.19)a;三叉神经第一支、第二支、第三支发病人数分别有16名、15名和9名。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0例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缓解神经痛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验证和解释。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3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进行系统观察和分析,探讨针灸在治疗该疾病中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和安全性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机制,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目的:1.评估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包括疼痛缓解程度、疗效持续时间等指标。
2.探讨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机制,包括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调控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3.评估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性,包括不良反应情况、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等方面的评价。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我们希望为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临床指导,促进患者的康复与健康。
2. 正文2.1 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本研究共选取了30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名,女性15名,年龄范围在40岁至70岁之间,病程均在1年以上。
2. 分组设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
3. 治疗方案:针灸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对照组患者接受口服对照药物治疗,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
4. 治疗评估指标: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发作频率等,采用McGill 疼痛问卷调查痛觉感知、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变化。
5. 随访观察:治疗结束后进行随访观察,追踪病情变化,评估治疗效果。
6. 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性,以确定针灸治疗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2.2 结果分析结果分析部分是对研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以验证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以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行以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行以中医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为71.7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以中医针灸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于脑神经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有烧灼样、刀割样、闪电样等剧痛出现,剧痛持续时间为几秒到几分钟不等,且为反复性疼痛[1]。
据临床研究显示,通过西药对该病进行治疗,疗效不显著,而对患者行以中医针灸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2]。
基于此,本文择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观察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均与疾病诊断标准相符合,知晓并同意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以入院时间为依据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介于26-50岁,平均年龄为(37.5±5.6)岁,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1个月,平均病程为(2.5±1.3)年;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介于27-53岁,平均年龄为(37.6±5.7)岁,病程最长为5年,最短为2个月,平均病程为(2.5±1.3)年。
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数据对比结果提示无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体会【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50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6例,采用针灸治疗,取穴神庭、印堂、人中,风池、完骨、天柱、合谷、外关。
对照组24例应用西药卡马西平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为5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针灸对三叉神经痛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持久,不良反应小,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针灸;临床体会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又称为痛性抽搐,表现为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骤然发生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患者常描述成撕裂样、触电样、闪电样、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剧痛。
以三叉神经第二、三支发生率最高,疼痛以面颊、上颌、下颌或舌部最为明显。
绝大多数为单侧性,半数以上在上唇外侧、鼻翼、颊部、舌等处有明显的触发点(扳机点)。
饮食、说话、洗脸、风吹均可引起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
我们应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0 例三叉神经痛病例均为2005年2月~2012年9月本院门诊患者,年龄25~53 岁;病程1个月~5年。
按就诊先后次序将50 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6 例中,男性12 例,女性14 例;年龄32~70 岁。
对照组24 例中,男性10 例,女性14 例;年龄32~68 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排除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5 年制定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规定的病例选择标准和纳入、排除标准来选择病例。
1.3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灸取穴治疗,主穴:神庭、印堂、人中;风池、完骨、天柱、合谷、外关。
局部配穴:第一支痛为主,取阳白、头维、头临泣、攒竹、丝竹空;第二支痛为主,取太阳、上关、四白、颧髎;第三支痛为主,取下关、大迎、地仓。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浅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1. 引言1.1 三叉神经痛的概述三叉神经痛,又称为三叉神经痛或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疾病。
它是由三叉神经受累引起的一种剧痛性疾病,疼痛主要分布在面部的一侧,表现为突发性、间歇性的剧痛,疼痛区域主要集中在三叉神经的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是头颈部的主要感觉神经,负责面部的感觉传导,因此一旦三叉神经受损,就会出现剧痛的症状。
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原因包括血管压迫、炎症、肿瘤等。
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时常出现疼痛剧烈,患者难以忍受,影响生活质量。
1.2 中医针灸治疗的优势1. 个性化治疗:中医针灸治疗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调配,提高治疗效果。
2. 无创伤:中医针灸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式,避免了手术和药物治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风险,对患者身体没有额外的损伤。
3. 综合疗效:中医针灸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调整机体的整体平衡,促进自身康复能力的提升,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4. 有效持久:中医针灸治疗在缓解疼痛的还可以调整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延长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减少疼痛的复发率。
中医针灸治疗在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正文2.1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用穴位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常用穴位主要包括面部穴位和头部穴位。
面部穴位主要包括迎香穴、听宫穴、颧髎穴、内关穴等。
迎香穴位于鼻唇沟旁延长线上,用于舒肝清肺、祛风除湿;听宫穴位于耳屏下,请处,可清热利湿、解毒止痛;颧髎穴位于面颊两侧,有助于疏风理气、通窍明目;内关穴位于手腕掌侧中线处,能补益心肾、调和气血。
这些穴位可以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缓解面部神经痛的症状。
头部穴位则主要包括百会穴、太阳穴、风府穴、目窗穴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部,有通窍明目、疏风利湿的作用;太阳穴位于太阳穴凹陷处,能清热明目、缓解头痛;风府穴位于头侧太阳穴下方,有祛风明目、舒筋活血的效果;目窗穴位于眼眶内眼角下1.5寸处,可利湿明目、解除眼部疼痛。
探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探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筛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救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9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n=48例,以中医针灸展开救治),对照组(n=45例,以卡马西平药物展开救治),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照。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治愈率95.83%、不良反应发生率4.17%等均优于常规组80.0%、17.18%(P<0.05)。
结论: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施以中医针灸治疗,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医针灸;临床疗效三叉神经痛属于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剧烈疼痛,又被叫做痛性抽搐,其疼痛主要分布于患者机体三叉神经内某支或是几支,主要分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等。
而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每年的发病率较高,且患者疼痛程度较为剧烈,临床治疗起来相对困难,患者一旦发病,则会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1]。
鉴于此,本文研究对象主要筛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救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93例,对其施以中医针灸治疗,效果确切,现作如下报道:1.对象和方法1.1临床资料此次研究筛选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救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93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治疗组48例,男女比25:23,年龄介于31岁至75岁间,其中间值为(49±3.9)岁,以中医针灸展开救治;对照组45例,男女比24:21,年龄介于32岁至76岁间,其中间值为(50±5.7)岁,以卡马西平药物展开救治。
两组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1.2.1常规组以卡马西平药物展开救治,具体方法为: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口服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每日服用三次,每次服用剂量为200毫克,持续服用30天。
1.2.2研究组以中医针灸展开救治,具体方法为:首先,医务人员对患者行中医针灸,进行针灸的穴位包括:印堂、风池、外关、人中、神庭、合谷、完骨、天柱等,部分的配穴主要包含:第一支痛选取丝竹、阳白、攒竹、头临泣;第二支痛选取上关、太阳及四白;第三支痛选取大迎、地仓及下关。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进展
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及机制研究进展研究方案1. 研究背景与目的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但极其痛苦的疾病,传统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容易出现副作用。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包括三叉神经痛。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并探究其机制研究进展。
2. 研究设计2.1 研究类型: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2.2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为针灸组和对照组。
针灸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2.3 研究周期:研究周期为6个月。
3. 方案实施3.1 针灸治疗方案:针灸组患者接受针灸治疗3次/周,持续12周。
选择独创的针灸疗法,包括穴位的选择和针刺方法。
具体的针灸方案根据每位患者的病情进行定制化治疗。
3.2 对照组治疗方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抗癫痫药物、镇痛药物等。
常规治疗方案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制定。
4. 数据采集与分析4.1 数据采集:对针灸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包括疼痛程度、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等指标的记录。
采集针灸治疗组的针刺穴位、针灸方法等治疗过程相关数据。
4.2 数据分析:使用SPSS等统计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针灸组和对照组的差异。
运用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针灸治疗的可能机制。
创新与发展1. 针刺穴位选择与针刺方法:结合三叉神经痛的病理机制和中医经典理论,选择具有镇痛作用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并对针刺方法进行创新,如临床操作技巧的改进、不同针刺深度和频次的比较等。
2. 针刺中的自我调控机制: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常常会感受到特殊的生理反应,如针刺后的麻木感、温热感等,这些感觉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和记录这些感觉,可以探讨针灸对三叉神经痛的神经调控机制。
3. 针灸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结合传统药物治疗和针灸治疗,探究二者的协同作用机制,以及联合应用对三叉神经痛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
针灸推拿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针灸推拿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对三叉神经痛患者给予针灸推拿的临床效果。
方法:择取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分布在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之间。
西医组(35例)运用药物治疗,中医组(35例)加用针灸推拿,统计学分析指标有①BMI指标;②总有效性。
结果:BMI指标分析:中医组的指标更高,与西医组比较,数据分析发现P<0.05,证明两项数据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治疗总有效性分析:中医组的总有效性(97.14%)更高,与西医组(80.00%)比较,数据分析发现P<0.05,证明两项数据之间有非常明显的差异。
结论:在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加用针灸推拿可提升治疗速度与质量,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与生存情况。
【关键词】针灸推拿;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三叉神经痛为脑神经疾病,发病期间患者需承受较大的痛苦,且疼痛发生突然、停止突然,很容易对患者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临床治疗以药物控制为主,但药物治疗可能带来不良反应,且治疗存在一定局限性,此次研究将分析针灸推拿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入院治疗时间分布在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之间。
西医组(35例)运用药物治疗,中医组(35例)加用针灸推拿。
西医组基本资料:性别分布中男性21例,女性14例;中位年龄(33.26±5.67)岁,最低23岁,最高47岁。
中医组基本资料:性别分布中男性23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33.47±5.19)岁,最低22岁,最高45岁。
两组基本资料相似度极高,比较价值明显,患者均保持清醒,可正常沟通。
1.2方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
西医组:每日给予两次卡马西平,前三天剂量为50mg/次,三天后逐渐增加药量,最多用量为100mg/次,然后逐渐降低药量,直至停药。
中医组:药物用法用量同西医组,同时开展针灸推拿治疗。
针灸推拿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3292投稿邮箱:zuixinyixue@·中医中药·针灸推拿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王卫东(湖北省巴东县人民医院,湖北 巴东 444300)0 引言作为较为普遍的一种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疾病的出现,会对患者自身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
临床症状主要体现为患者的面部三叉神经区域表现出多次疼痛感,并且疾病表现出骤发以及骤停的情况。
对于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选择手术方法以及药物方法展开疾病治疗,但是在治疗过程中均表现出治疗局限性或者出现疾病不良反应的情况[1]。
为了确保选择有效方法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将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主要对象,以改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症状为目的展开常规药物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的治疗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0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6例作为主要对象;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选择抽签分组的方法;对照组(53例):男30例,女23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2-46岁,平均年龄为(33.19±5.52)岁;观察组(53例):男32例,女2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范围为23-49岁,平均年龄为(33.22±5.56)岁;将表现出意识障碍患者加以排除;将患有肝肾功能疾病,并且表现严重患者加以排除;将无法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加以排除;观察两组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性别以及平均年龄,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
对于对照组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选择常规药物加以疾病治疗。
主要选择卡马西平药物进行治疗,控制药物首次应用剂量保持为100毫克,对患者的治疗频率控制为2次/天;如果患者的疼痛症状未获得缓解,则选择药物对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完成3天的治疗后,将用药剂量增加,直至剂量达到200毫克/天,治疗频率仍然控制为2次/天,之后将用药剂量逐渐递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谭佳慧
发表时间:2018-10-30T14:50:08.097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8期作者:谭佳慧
[导读] 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原发性针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针灸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临床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针灸治疗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临床治疗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53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11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减少6例,无效0例。
其中3~4月内复发10例,继续针灸后症状消失。
结论:针刺治疗有一定的止痛效果,对原发性针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面痛;针灸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and curative effect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0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treated by acupuncture from January 2016 to May 2017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clinical treatment, 53 cases of facial pain completely disappeared, 11 cases of facial pain and attack time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6 cases of facial pain and attack times were reduced, and 0 cases were ineffective. Among them, 10 cases recurred within 3~4 months, and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after acupuncture. Conclusion: acupuncture has certain analgesic effect and has good therapeutic effect on primary acupuncture.
Keywords: trigeminal neuralgia; facial pai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难治病证,是指整个或部分面部肌肉、骨骼及面部其他组织疼痛的症状[1]。
初起发病每次疼痛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长,久则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疼痛程度也是越来越重,病情较顽固。
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对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治疗;对原发性针刺有很好的治疗作用[2]。
选取临床2016年1月~2017年5月收治的7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针灸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男10例,女60例,年龄49~61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1~10年,平均4年。
右侧55例,左侧15例。
经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采用针灸治疗。
1.2 方法:主穴取下关,无论哪一枝痛,均以此穴为主。
另外,第1枝痛者,加阳白、头维、本神、印堂、攒竹、丝竹空;第2枝痛者,加迎香、四白、瞳子髎、禾髎、角孙;第3枝痛者,加听会、颊车、大迎、翳风、天容等;疼痛涉及到发际者,可酌加该部位适宜的穴位。
辅穴多采用对侧曲池、手三里、合谷、足三里、行间、中渚、液门、昆仑等,痛甚者可取双穴。
每针3~4次后,可只针1次健侧穴位,疗效更佳。
操作:用平补平泻法,找到针感后留针15~30分钟,疼痛较重者可酌予延长留针时间,必要时可留针1小时以上。
10次为1个疗程,若症状尚未完全消失,可停止1周后,再针第2疗程。
若针3个疗程仍不能治愈时,可考虑改用其他疗法。
2 结果
临床治疗后面部疼痛完全消失30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明显减少31例,面部疼痛及发作次数减少6例,无效3例。
总有效率95%。
其中3~4月内复发10例,继续针灸后症状消失。
3 讨论
面痛的发生与肝、肾、胆、脾、胃有关。
由于肝郁化火上冲,或过食炙煿辛热之物,引起胃火熏蒸,循经上攻头面,或风寒外侵,寒凝血滞头面,或痰浊内盛,郁滞化火,痰随火升,气血与痰上凝于头面,或瘀血内阻,肝阳上亢而发为此病。
风热挟痰阻络多呈阵发性、烧灼性或刀割性疼痛而且难以忍受,鼻旁或唇旁有痛点,发作前并无明显先兆,发作时突然疼痛,以颜面部中、下部疼痛者较多,也可为一侧面部疼痛,但左右疼痛较为少见,疼痛发作时,可见面红、出汗、眼结膜充血等,发热口干,小便赤涩,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等症状。
痰郁日久生热,痰火阻络则见面部疼痛,伴见头晕,目眩,胸闷,肌体麻木,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3]。
风寒挟痰阻络多为发作性、抽掣样疼痛,疼痛多为剧烈难忍,疼痛时面色苍白,疼痛遇冷则甚,得温痛减,舌质淡,苔薄白,脉紧。
肝郁化火,面部灼热疼痛,疼痛多因情志抑郁而诱发,发作呈突发性,疼痛遇热加重,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咽干口苦,时有叹息,手足心热,夜寐不安,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燥,脉弦数。
气虚血瘀,面痛日久,后期疼痛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疼痛呈刺痛,痛处不移,面色晦滞,舌淡白或有瘀血斑点,脉沉细而弱。
面痛的辨证有虚有实。
病程较短,疼痛偶然表现为胀痛,掣痛,灼痛,且痛势剧烈者属实,其治疗当以"通"为主。
如祛风、清热、散寒、理气、化痰等法,或一法独进,或数法合施,务使脏腑气血调和而疼痛自止。
凡病程较长,疼痛频发,以隐痛、空痛为特征,且痛势悠悠者属虚证,须视其气虚、血亏、阴伤、阳损之各异,选用益气养血、辛甘通阳、滋阴活络等法。
更有虚实错杂,又当视其证候特点,或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或以祛邪为主,兼以补虚,以达补正壅邪,攻不损正的目的。
针灸治疗疏通经脉,祛风止痛。
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
毫针刺用泻法。
额部痛:攒竹、阳白、头维、率谷、合谷、解溪。
上颌痛:四白、颧髎、上关、迎香、合谷。
下颌痛:承浆、颊车、下关、翳风、内庭、夹承浆。
有风寒或风热表证者加风池;气滞血瘀者加太冲、三阴交。
耳针:选面颊、颌、额、神门[4]。
每次取2~3穴,毫针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或用埋针法。
针刺治疗时局部穴位宜轻刺而久留针,远端穴位可用重刺激手法,尤其在发作时,宜用远端穴位行强刺激手法。
患者应起居有规律,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情绪过激、精神紧张。
参考文献
[1] 刘冠军. 中医针法集锦[ M ] . 南昌 :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88.
[2]孙国杰. 针灸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13 914.
[3]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72-474.
[4]黄聪明,苏稼夫.针刺对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