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 创新型国家建设

合集下载

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我国的一项长期、艰巨的伟大事业,同时也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从历史经验上看,坚强的国家意志、有效的创新体系、高强度的创新投入、完善的体制机制等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共同要素。

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应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而创新型人才是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

培养创新人才不能因循守旧,而应该发挥我国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注意吸取、学习别国的经验,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一.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 年全国科技大会上,我国首次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进而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是对马克思创新思想的一脉相承,在实践中需要不断以马克思创新思想为指导,以创新发展的思维,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1.创新型国家的定义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而处于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链条高端的国家。

创新型国家通常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创新投入高,R&D 投入占 GDP 的比重高于2%;第二创新产出高,科研论文产出和发明专利占世界的比重高;第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第四科技进步贡献率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在 70% 以上。

目前,我国距离创新型国家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任务艰巨。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创新型国家

筑节能科技人员提供一个技术创新和研究探讨建筑节能技术的园地 ,提供一个交流国 内外建筑节能先进技术 、 产品和设计理念的平台 , 国外的先进技术与国内的需求连接 把 起来 , 解决大批房地产商和建筑节能的专业商对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通过宣传和推广建 筑节能技术与产品 , 让广大读者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 牢固树立建筑节能 意识 , 并把节能与节水、 节材 、 节电、 节地结合起来 , 加大建筑节能成熟技术和产品 的推 广和运用力度 , 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建筑节能》 《 必将为我国建筑节能设计 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及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 , 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主要 内容之一。而在这场关 系到我国可 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的社会革命中 , 建筑设计行业的先行地位 , 要求建筑设计 单位 要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设计工作 , 在建设资源节能型 、 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充分发挥先导作 用, 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 用 , 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师在 建筑技术与建筑文化上的优势 , 为建筑节能 、 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 式的转变提供技 术支撑。《 建筑节能》 的创刊 , 既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 也是我国建筑节能 技术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我们国家的建筑节能一定会 后来居上 , 使中国能够成为建筑节能产品最先进、 价格最廉价、 竞争最完善的世界上最 大的市场。 节约资源和能源 ,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基本国策。 面对建设节约型社会这一 重大且严峻课题 , 建筑节能》 对《 期刊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建筑节能》 《 期刊将通过对建筑 节能意识的宣传和对建筑节能技术的推动 ,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中起到先导作 用, 一方面要推动技术创新 , 一方面要加大对成熟的节能产品和技术的推广运用力度 , 通过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进一步提升我国建筑节能的设计水平 , 发挥专业 技术优势 , 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 , 为建设资源节能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 建筑节能》 期刊以刊登建筑节能技术、 工艺、 设计、 设备 、 材料为主要内容。 主要栏目 有节能论坛 、 业界要闻、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技术、 墙体与节能、 产品与应用、 法规与 标准、 行业资讯等。 建筑节能》 《 杂志面向建筑设计、 房产开发公司、 施工企业 、 监理公司的 技术主管及技术人员 , 建筑节能产品生产技术人员 , 建筑节能行业管理人员 , 相关科研单 位技术人员和专业院校师生等, 是管、 学、 产、 研人员进行学术交流的理想平台。 《 建筑节能》 杂志的创刊 , 得到了业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提升 《 建筑节能》 期刊的学术水平及办刊质量 , 促进业内同行的学术交流和业务拓展 , 更好地 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 实现打造专业性 、 实用性 、 权威性行业核心期刊的办刊 目标 , 欢 迎读者 、 作者 、 内专家及企业家充分利用《 业 建筑节能》 期刊这个媒体平台 , 促进学术交 流, 拓展节能业务 , 共同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 《 建筑节能》 编辑部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性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具体来说,创新型国家应至少具备以下4个基本特征:一、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二、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70%以上;三、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四、创新产出高。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为什么要建立创新型国家第一,建立创新型国家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热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科技竞争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当今时代,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在发展上掌握主动。

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纷纷把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事业发展,重视基础研究,重点发展战略高技术及其产业,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利于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在国际经济、科技竞争中争取主动权。

在全球化进程当中, 中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国际竞争压力。

原始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国每百万人获得发明专利数只有1项, 而日本为994项, 韩国779项, 美国289项;集成电路芯片、石油化工、轿车等产品的生产设备70%以上依靠进口。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 中国生产的手机不得不付出价格的20%, 计算机价格的30%、程控数控机床价格的40%的专利费用。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但核心技术受控于人; 我国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 但出口产品中自主品牌或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只占10%左右, 出口产品利润率低; 我国是制造业第四大国, 但重要的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

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一)

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一)

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一)摘要:创新型国家的特征大致体现在四个方面: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在30%以下。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具有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但要建成创新型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我们必须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环境,夯实自主创新的人才基础;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关键词:建设;创新型国家;浅议坚持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顺应了时代潮流。

必须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意义,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努力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2002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我们必须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增长,GDP年增长率要超过7%。

要实现这一目标,归根到底还是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有力支持。

据测算,如果我们继续保持40%的投资率,要如期实现翻两番的目标,科技进步贡献率则必须由当前的39%提高到60%1],不断向创新型国家行列迈进。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突飞猛进,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总体上依赖资金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GDP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资源消耗量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46%2]。

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牺牲稀缺而宝贵的资源环境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这样的代价过于高昂。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1、创新型国家战略深刻反映了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创新型国家是以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自主创新实现经济繁荣强盛的国家。

其特点就是生产力发展处于较高水平,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日益增大。

资本构成中,技术所占比重升高,自然资源所占比重降低。

产业结构中,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美欧等发达国家达到50―70%以上。

劳动力构成中,从事服务业的达到50%以上,美国高达70%。

人类简单重复性的劳动逐步被计算机所代替。

知识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的重要性逐步提高,日益转变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素,从而导致了社会形态的革命性变化。

可以预见,从工业化社会到知识社会,必将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里程中最伟大的变革和跨越。

这次跨越的驱动力,正是源自于新科技革命。

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思想的提出,正是科学把握当代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国情所作出的科学论断。

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生产力在现有水平上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用了50多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用了上百年的工业化进程。

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更是创造了世界工业化速度的奇迹。

而当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为我们跨越发展提供了极其难得的机遇。

我们完全有后来居上和迎头赶上的后发优势。

第一,我国已经具备了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经济基础。

目前,我国建立了几乎覆盖世界所有领域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仅在美、日、德之后,居世界第四位,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

在经济总量方面,我国许多指标已名列世界的前几位,这为我国的生产力发展积聚了巨大的潜能。

第二,我国已经具备了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基础设施保障。

特别是新型基础设施方面,经过多年来的超常规发展,基础雄厚。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创新型国家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创新型国家
科技信N E&T C N OG F R TO CE C E H OL YI O MA I N N
21 0 0年
第2 l期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创新型国家
吴 胜
( 中共桐 城 市委 党校
【 摘
安徽
桐城
2 10 ) 3 4 0
要】 如何走 出一务具有 中国特 色的 自主创新道路 , 增加 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 建设的各个方面 , 把 是摆在我们 面前的一项重 大
源体系。 教兴国、 创新 为 民 。树 立 在 为 国家 发 展 和 民族 振 兴 作 出贡 献 中实 现 自 建立 新 型 社 会 需 要 创 新 。 人 类 正 致力 于建 设 资 源 节 约 型 、 境 友 己人 生理 想 的高 尚人 生 观 环 好 型 社会 。 球 上 的 矿 产 资 源是 有 限 的 、 可 再 生 的 。 水 资源 是 有 限 地 不 淡 完 善 鼓 励 和 保 障创 新 的 法 律 体 系 , 造 公 平 诚 信 、 新 友 好 的市 创 创 的 可 再 生 资 源 , 由于 人 口与 消 费 的增 长 , 及 自然 过 程 和 人 类 活 动 场 环 境 。将 鼓 励 和保 护 创 新 列 为 重 要 立 法 原 则 之 一 , 善 知 识 产 权 保 但 以 完 的 影 响 , 球 上 有 限 资 源 消 耗 速 率 加 快 , 源短 缺压 力 加 大 。 类 致 力 护 , 施 知识 产 权 战 略 , 地 资 人 实 以健 全 的 法 律 体 系 激 励 、 范 、 调 、 护 创 新 规 协 保 于 发展 资 源 节 约 、 利 用 、 循 环 的 技术 . 展 节水 和 水 的 循 环 利 用 技 创 业 行 为 。着 力 创 造 公 平 诚 信 的 市 场 竞 争 环 境 , 使 企 业 自觉 成 为 技 再 可 发 促 术 , 理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 合 术创新主体 , 成官产学研紧密结合、 满生机活力的社会创新生态 。 形 充 保 护 生 态 环 境 需 要 创 新 。生 态 环 境 不 断 恶化 . 种 污 染 物 和 温 室 有 效 实 现 技 术 创 新 的社 会 化 、 业 化 、 场 化 , 现 科 技 创 新 成 果 的 社 各 产 市 实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创造型国家(Innovative country)创新型国家是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通过自主、全面、系统创新,形成的国家创新体系。

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因此必须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生产力水平,提高利用科技手段解决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能力。

(1)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加强原始性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2)加强集成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节约型社会知识理论和产业;(3)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积极消化、吸收与再创新;(4)在经济全球化和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搞好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在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5)进一步深化改革,克服传统体制的缺失和薄弱环节,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提升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动员能力;(6)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7)抓住重点、集中力量,形成协调一致和分工合作的良性机制,切实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8)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和实施正确有效的科技政策措施,着力推动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9)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努力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中来,促进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脱颖而出;(10)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观念,提倡科学方法,克服传统文化中阻碍自主创新的消极因素,在全社会营造生动、活跃、民主的创新氛围。

创新型国家 1首先,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强大主体力量,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和切实履行是形成强大主体力量的必要条件。

其次,创新型国家建设要求合理配置物质资源,政府职能的合理界定和切实履行是物质资源合理配置的根本保障。

科技创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而科技创新是一种对象性活动,物质资源是其不可或缺的要素。

毛概总结 (3)

毛概总结 (3)

名词解释1.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2.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3.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4.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5.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是发张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

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6.解放思想:是指从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指从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某些本本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甚至扭曲的认识中解放出来;从那些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正确思想中解放出来7.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0.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1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要在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三个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3.科学发展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

科学发展观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深刻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了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科学发展观念。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包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公正;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开放发展;坚持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发展为主题。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我们必须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再次,科学发展观强调科学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提高综合国力竞争力。

此外,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深化改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正,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再者,科学发展观强调依法治国。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们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维护国家法制统一,保障人民权益。

最后,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我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机遇,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贡献。

我们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的行动指南。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面向世界、把握未来的重大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面向世界、把握未来的重大战略
段 。科学技术作为解决 当前 和未来发展重大问题的根本手段 。作为发展先进
, _ 陶
钏爵 受 定》指出 :我 国已进入必须 “
中共 中央、国务院 《 决
l用的新认识 乍
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 和实现最广大人 民群众根 本利 益的 内在动力 。其重 要性 和紧迫 性 愈益 凸 显。” 这是立足于时代发 展 、 从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 的全局出发作 出的新判断 .体现 了鲜 明的时代特 征和明确的政策导 向。 进入2世 纪 , 1 在科学技术的 引领和推动下 .人类正经历 着从工业社会向知识 社会 的演进 。 科学技术发展 日 月异 . 新 科技进步和 创新愈益成为增强 国家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 式, 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促进人
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 ( 规划纲要 》 , )坚持走 中 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
国家而努力奋斗 .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l} “ £ 嚣尊 | | ^ 一
毒i 毫 邑 更 多依靠科技进 步和创新推 c嚏 出 基 于 我们党对科技 动 经 济 社 会发 展 的历 史 阶
苎 至 指 嚣 新童 出 ! 答 磊
皇曼 塞 萎;曩 二 新 霎 盏 苎 型 蕃
国的 标 家 目 _ 莘
维普资讯
展 ;就是把增 强 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 国家 战略 , 贯 穿 到现代 化 建设各个 方面 .激发全 民族 创新 精 柚
薹 曩夏 是篙霎 定》 蔷 - 的 言
神 , 养高水 平创新 人才 . 培 形成 有利 于 自主创 新 的体制机制 ,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 制度创新 、 科技 创新. 不断巩 固和发展 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 大事 业 。” 个表述从我 国发展战略角度 . 这 高度概括 了 建设创新型 国家 的基本 内涵 . 要求把增强 自主创 新能 力作为 国家 战略 .大 幅度提 高科 技创 新能 力. 大力 发展科学 技术 . 形成 1益强 大的竞 争优 3 势, 既支撑 现实 的经济 社会协 调稳定 发展 . 引 又 领带动未来 的经济社会 发展。 《 规划纲要》 出 : ̄2 2 年 , 国科技 发展 指 “ 00 我 的总体 目标是 : 自主创新能力 明显增强 . 科技促进

第三节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料重点

第三节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料重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 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的 基本措施
1、实施正确指导方针,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家竞争力 3、深化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4、创造良好环境,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5、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3
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学技术创新体系
4
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
5
社会化、网络化的科学技术中介服务体系
图片欣赏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断引入,我国的国 家创新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从计划型的创新系统 向计划市场混合作用的形式转变。
转变的突出之点是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它扬弃了许多计划体制的东西,使企业和科研机构有了 越来越大的自主权,政府虽然还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 组织者和推广者,但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创新中的 作用大大增强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国家创新系统 的变化。
国家创新系统的变化:
首先,通过改革,科研院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格局已基 本形成。
其次,国家科技计划不断向实现技术创新的方向转移。 第三,政府通过许多措施,建立了初具规模的技术创新
支撑服务体系 第四,政府开始注重通过立法、政策手段来推动技术创
新。
改革使国家创新体系的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政府、 企业、科研院所及高校、技术创新支撑服务体系四角相倚 的基本态势已形成。
国家创新系统关系图
高校
企业
政府
科研院所
科技中介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
自主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而言的一种创造活动,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

创新型国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创新型国家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创新型 国家建设 面临的挑 战与对策
十 大 泳
( 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 ・ 济南 2 5 0 3 5 3 )
摘 要 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 的灵魂 , 是一个国家兴 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 政党永葆生机 的源泉。 提高 自主创 新 能力 , 建设创新型 国家 , 是 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 是提高综合国力 的关键 。它不仅是提高我 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

各成体系、 交流不畅 , 造 成了创新资源分散和重复, 绩效低下 。
创新是一项艰苦而漫长的过程 , 增 强 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 l - 3 创新制度建设滞后 , 创新 文化 亟需加强 创新型国家, 是一项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是一项具有 目前, 激励创新 的财税 、 金融 、 政府采购 、 知识产权保护 、 长期性、复杂性 和艰 巨性 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要』 儿 J 快 自主
重大战略举措 : 是顺应国际潮流, 应对 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必 结构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增强学生的创 新和实践能力。 同时, 然选择 。当前我国建设刨新型国家既面临机遇 , 又面临挑战。
l 创 新 型 国 家 建设 面 临 的挑 战 I ‘ l 科研 投 入 不足
还要加大引进人才工作的力度 ,尤其是要积极引进海外高层 次人才, 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 , 为提高我 国自主创 新能力, 建 殴创新型国家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求, 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急迫要求。 关键词 创新型国家 挑战 对策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D6 1 6
创新型国家是以指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基本战略, 以科技 产业 的资金投入力度 。设立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鼓 创新能力构成其竞争优势的国家。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就是 励地方和社会各界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高技术风险投资 同时, 把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走出中国 要积极引导、 激励 企业增大对科研 的投入 , 力争在短时间内实 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 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把增强自 现 由 多元 化投 入过 渡 到 以企 业 投 入 为 主 。政 府应 制 定 有 利 于 主 创新 能力作 为调 整 产业 结构 、 转变 增长 方式 的 中心环 节 , 建设 企业 进 入 资本 市场 的 法 规 和 实施 办 法 , 如 优 惠 的税 收 政策 、 宽 资 源节 约 型 、 环境 友好 型 社 会 , 推 动 国 民经济 又快 又好 发 展 ; 就 松 的信贷政策等。 是把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 贯穿到现代化建 殴各个 其 次 ,加快 创 新 型 人 才 培 养 。 必须 牢 固 树立 人 才 资源 是 方面, 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 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 , 形成有利于 第一资源 的观念 , 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切实把 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制度创新、 科技创新, 教育放在优 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 。多渠道增/ J u 对教育与人力资 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 设创新型国 源开发的投入 , 继续加强基础教育 、 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 , 积 家, 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没新局面的 极发展高等教育, 推进 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 殴, 优化教育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你知道吗?下面品才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相关资料。

欢迎大家阅读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基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基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作出的重要结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发展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性意义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

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前进的。

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江泽民同志强调:“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

”“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发展了中国,发展了社会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都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

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世界范围内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

这场全球范围的大竞争,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面对、不能回避。

历史一再表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实现发展的新跨越,走在时代前列;丧失发展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就可能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建设

案例三:创新型国家建设材料:2014年6月9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习近平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国家创新体系,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要着力加快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改革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和资源配置体制机制,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协调,加快建立健全各主体、各方面、各环节有机互动、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

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

习近平指出,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

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

我国要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必须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必须大力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

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最优先的位置,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注重培养一线创新人才和青年科技人才。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什么要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知识问答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答: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科学发展观中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科学发展观中的“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5、科学发展观中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6、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和第一要义是什么?答: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第一要义是发展。

7、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答:主要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哪些重要观点?答:邓小平同志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提出实行改革开放、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质量讲效益等重要战略思想和方针原则,实现了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的一次飞跃。

科技部门党建活动标语

科技部门党建活动标语

科技部门党建活动标语一、“科技创新”活动口号1、坚持科学发展观,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2、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3、建设创新型安徽,实现创新型崛起!4、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安徽!5、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安徽!6、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国家竞争力!7、创新体制机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8、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10、转变发展观念、提高发展质量!11、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模式!12、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13、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14、认真实施科技规划纲要,为安徽经济腾飞提供坚实支撑!15、强科普教育,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16、不断提升农民科技素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7、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18、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建设合肥科技创新型试点市!。

二、科技节活动口号1、科学探索乐趣多,和谐发展你我他!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3、保护资源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4、珍惜生命之水,节约光荣,浪费可耻。

5、科技引领携手创新共建和谐6、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7、珍惜资源,建设节约型社会!8、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9、深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10、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11、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市民的科学素质和综合能力!12、用创新点缀人生,让科技融入理想13、强化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14、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15今日奇思妙想,明日硕果累累16、科技创造梦想17、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加快培养创新人才!18、畅想科技,倡响科技19、人人参与科技节,我的科技节我做主!20、科技科技,快乐无比,动手动脑,我们爱你!21、科技创造美好世界!22、展开科学的翅膀,放飞科学的梦乡!23、科技让我们插上梦乡的翅膀,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24、科技带来快乐,科技带来梦想!25、科技让我飞翔,飞向科技的世界!26、走进科技,走近梦想。

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范本模板】

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范本模板】

浅析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专业:光学工程姓名:王天洋学号:20111367摘要:在当代经济全球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与发展对于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有着更为深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首先从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产生与发展角度展开论述,进而指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的指导下建设我国自主创新道路。

第一部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思想做出综述并进行理论归纳.第二部分,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观中国化的内容与特征。

第三部分,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进行讨论。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自主创新;创新型国家建设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思想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本科技哲学理念包括:科学技术源于人类生产需要;自然科学是产生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有力杠杆力量;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对生产关系变革具有重大价值意义;科学技术具有决定上层建筑的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具有指导作用;要始终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密切关注不同时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态势等等,这些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思想。

另外,马克思恩格斯还对科学技术性质及其社会影响、科技的社会功能、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分类、科技发展动因、自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问题提出了深刻和独到的见解。

这些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完整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所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制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技发展战略及方针政策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这些基本思想指导下,始终站在科学技术的前沿,结合人类不同时期科技发展成就,解决不同时期中国科技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马克思主义时代的中国经历了民族独立、民族振兴、国家强大和惠泽人民四个发展时期,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提出,再到“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不断自主创新过程中,逐步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科技发展战略思想,逐步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并且它已体现为日趋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这为中国科技发展、创建民主文明的和谐经济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创新型国家建设

创新型国家建设

以中国风筝为例
• 中国的创新
– 有上前年的历史 – 有许多“创新”性的变形
• 但永远是:
– 一条线的漂浮模式
自行车早期百年
达芬奇1500
Re-invent 1821
pedals 1869
high-wheel
Chain
air-Tire
• 达芬奇1500年,首次发明 • 300年后,重新发明 • 1800-1900的100年内
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背景
当今世界三种类型的现代化国家 : 第一种类型: 资源消耗型国家 典型代表:中东产油国、澳大利亚 发展途径:依靠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一、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与特征
基本内涵:
将科技创新作 为基本战略,大 幅度提高科技创 新能力,形成日益 强大竞争优势的 国家。
重要特征:
▲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较 高; ▲R&D(研究与开发)投 入比占GDP的比例较高; ▲对外技术依存度较低; ▲自主创新能力较强;
濒临破产的底特律
3、是应对世界科技革命和提高我国竞争力的需要:
一流企业做标准 二流做品牌文化 三流做解决方案 四流做产品差异化 五流做同质化产品,打价格战
WINDOWS淘汰MSDOS
凭借操作系统的优势,
1994年微软的WORD进入中
国市场之后迅速击败了金 山的 WPS
中国汽车工业的 “市场换技术”之梦
研发、设计
品牌、营销、服务
生产制造
营销费用15美元
专利:8美元
制造费:3美元
美国市场上苏州生产的罗技鼠标
产业链
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的价值
一吨多少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商品循环有三个大环节:研发,制造和销 售,这三个大环节连起来叫作微笑曲线— ——研发的效益高,制造的效益低,销售 的效益高,两头高中间低, 就像人在微笑。 •
• 然而,国内许多制造企业在苦笑,因为制 造这个环节大体上只占总利润的5%—10%, 太低。
• 案例2 “ 以市场换技术?”
• 汽车工业中外合资已经20年,90%的轿车市场已 经让给外方,而绝大部分合资企业没有开发过像 样的新车型、新发动机,未能生产出一个拥有自 主知识产权的品牌。
• 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我们不得不将每 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 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拿出 来向国外专利持有者支付专利费。
•如果继续盲目地引进外资和技 术,将会由于“路径依赖”的 惯性导致我们在科技领域无可 挽回的失败。
• 综上,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是提高我国 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 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 韩国、日本等国却要花比引进项目费用多 3~10倍的钱来消化吸收,形成了“引进- 吸收-试制-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 陈至立在"中国自主创新· 品牌高层论坛"上 指出:全国只有近25%的大中型企业有研 发机构,仅3成企业有研发活动,而高新技 术的研发经费还不到发达国家的1/10。
• 据测算,目前我国的对外技术依存度高 达50%,设备投资60%以上依靠进口, 科技进步贡献率只有39%左右。
• 20年来,汽车制造业花费了大量金钱搞引进,并 没有换来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反而形 成了依赖引进的被动局面。
结论A:市场换不来先进技术
• “神舟六号”逃逸塔,被称为航天员的“生 命之塔”。对此,美国进行了全面技术封 锁,俄罗斯开价2500美元,而且只卖产品, 不给技术。 • 我国气象预报的数学模型是从欧洲进口的, 而欧洲明文规定,向中国出口的模型必须 有十年差距。一个气象预报的模型没有军 事机密,也要有十年的差距,这就是我们 要付出的代价!
• 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依靠技术引进 和FDI(境外对华直接投资)带来的技 术溢出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 能力。
• 科技界“对全球化乐观、浪漫和善意的接 受”的思潮十分活跃。
• 案例1
• 耐克鞋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造的,耐克收 购是每双12美元,而在市场上销售却是120 美元。 • 在珠三角鞋加工企业的利润只有1.8美元
极低。
我国必须尽快转变经济驱动力, 从要素型向创新各位也许 没有讈过,中国只有卖出8亿件衬衫,才能 进口一架空客380”.一个相关的数据是,在 2003、2004年两年里,中国购买了30空中 客车,其中5架是昂贵的空客380。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
• 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 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 的跨越式发展; • 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 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 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 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 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 “中国目前的GDP占世界的7%,而科技 投入只占世界的2%。” • ——国家科技部副部长马颂德
• “中国已经生产了全世界70%的鞋子, 组装了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复印机、微波炉 和世界上一半的个人计算机,靠产品组装 式的高技术产业,中国的发展空间将变得 非常有限。”
案例:《激烈三十年》之2005年
创新型国家建设
• • • • • •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 二、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及其核心 三、我国创新的现状 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之路 五、他山之石 六、创新型企业建设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提出
“自主创新”说来容易,但形成
一种共识进而成为指导未来发展的 国家战略确属十分不易。
改革开放以来的一种较主流的观点:
结论C:没有知识产权,中国就与高利润无缘。
• 2003年,德国大众在中国合资生产的产量, 只占全球的14%,但是其利润80%来自中 国。 • 德国大众的许多零部件长期都在欧洲价格 的基础上加价卖给中国国内合资厂商,加 价30%是常事。
结论C:中国已经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的泥潭。
二、创新型国家的概念及其核心
什么是创新型国家?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 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国 际学术界把这一类国家称之为创新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 包括美国、日本、芬兰、韩国等。
共同特征
这些国家的共同特征
• 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 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 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 一般在30%以下。 • 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 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占世界数量的 绝大多数。
• 其次,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 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 内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是它们的4---10倍, 33种主要产品的单位能源消耗量比国际水 平高出46%。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 进军 ”的口号; • 80年代,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90年代,江泽民“科教兴国战略”; • 2006年初 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我国提出 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奋斗目标。并制订了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 《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
说明了什么?
经济领域的“中国威胁论”
• 廉价,廉价,再廉价,这是中国制造制胜的唯一武器, 也是最令世界难以阻挡的竞争力。 • 而另一面,一是在中国商品的冲击下,各国的制造业 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贸易摩擦随之而来,根据世界银 行的数据,中国是WTO成员中遭受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成为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国际性政经问题; • 二是“中国制造”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能源,但利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