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道德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术道德问题学习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强,但学术界不正之风却日益猖獗,本文针对学术不良风气引入“失范”概念,认为引起学术道德“失范”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国家重视程度不够、学术评价制度及管理存在缺陷、导师或学术带头人自身学术道德素质低下、互联网查阅方法的高效性对部分人造成心理依赖、社会大环境影响以及受害人放任学术行为不端者这六个方面,并认为需通过国家带头对全民进行学术道德教育、严格制定学术道德标准和高校学业评价标准、提高导师或学术带头人学术道德水平以及改善相应论文检测软件这四种措施来净化学术环境。

关键词:学术道德失范原因措施

0 引言

学术道德问题是每个研究生都应重视的问题,作为研究生期间的一门课程,它给每个研究生带来的帮助不容小觑,因此,我们有必要将自己所见或所学的学术道德相关知识进行整理与自我反省,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的同时,也注重学术道德伦理的提升。针对此问题,笔者主要从提出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整治措施、思考与总结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问题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高技术产业的需求也逐年增加,这需要国家提升教育水平,并逐渐提升全民文化、素质水平,高校研究团队作为我国学术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也在不断壮大。然而,随着高校研究团队以及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具体表现为抄袭、剽窃、代写、侵吞、篡改、伪造、捏造事实、一稿多投、乱加署名甚至找关系编辑发表论文[1]。这些问题被法国社会学家杜尔克姆定义为“失范”,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墨顿又对其内涵进行了修订和补充,认为“失范”就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主体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学术目标的行为[2],研究者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若做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应认定为学术道德失范,这种行为对我国科学文化研究领域产生恶劣的影响和严重的危害,殃及国家发展前途,所以大量学者对目前社会学术环境产生的道德问题进行了分析。

2 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成因

学术“失范”问题猖獗,一定有其原因,而认识了问题就要究其原因。第一,从国家层面对学术道德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江新华教授认为[3]从政府颁布文件来看,对研究生能力的重视远超过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素质的重视,这是大环境的底线,在国家政策下,高校对学校学术道德的教育也明显缺乏;第二,学术评价制度及管理存在一定缺陷,江新华教授认为一些学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的数量过分追求,如武汉大学某博士,尽管其在国内一家很有影响的出版社出版了专著,但未在校方规定的刊物发表要求数量的文章,不允许毕业,这是致使当今学界浮躁学风的原因之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张嵘也认为学术委员会管理和作用有限,其没有独立运作机制,学术独立性和监管权力极其有限,往往接到举报后需要先通报学校,其独立性和透明性都缺乏公信力[4],且学术成果与高校既得利益密切相关,在中国这个人情大国,尤其对于轻中度抄袭等问题很少公开举报,这方面也缺乏管理;第三,个别研究团队的带头人或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学术道德素质低下,也会潜移默化的对研究生学术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第四,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已经与它息息相关,相对于以纸质书籍为参考查阅论文的方式,如今通过互联网的效率更高,久而久之,一部分人开始养成了论文“复制”、“粘贴”的心理依赖;第五,一部分学者认为学术“失范”问题是社会大环境使然,姚申[5]提出,随着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与推行,导致竞争意识日益增强,在这个转型期里整个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普遍心态浮躁,诚信缺失的状态,并转而影响到学术界,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学术研究者也产生了急功近利[6]的心态,更有甚者一部分刊物或学会内部管理腐败,不论文章质量如何,而去做票子和面子的买卖,对学术界的公平性和正常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高校在这样的大环境影响下势必产生人才培养的漏洞,河南师范大学张英丽教授[7]从心理学角度进行了模拟和调查,结论表示71.3%的被调查者将高校学术道德“失范”原因归结于“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的学风不正”;第六,被侵权者由于面子等原因对侵权者的行为放任不管,新疆师范大学姚申[5]教授等人曾发现论文和观点被人剽窃发表,因发现是熟悉的同行或当时年龄较小碍于面子,都没有采取行动,这也是剽窃抄袭者存有侥幸心理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产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目前社会的通病,它存在于国家政策的漏洞中,存在于社会大

环境的制约下,更存在于每个学术研究者的不自律和放任中。

3 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整治措施

20世纪中期美国政府[8]仍然认为自律原则足以促进保持受联邦资助的研究

的诚信和质量,然而不断出现的科学欺诈案例使人们产生了质疑,而20世纪末美国政府开始重视,国会首先通过了“卫生研究扩大法”,要求国家卫生研究院独立处理来自研究机构的举报程序,并随后建立了相应的诚信评议办公室,自此开始步入正规化。我国重视科学文化的发展,在学术道德问题上期待行业和个人自律,但每年学术著作数量庞大,且在目前的社会大环境影响下,难以通过单纯的道德标准进行管理,若希望给学术界一片净土,除了对这种日益猖獗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严厉谴责,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法律严格管理并提出一系列的整治措施,对此有大量学者进行了研究。

第一,江新华、姚申[3] [5]等人认为国家应颁布政策,牵头改革现行学术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例如可以针对研究生的教育使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道德素质要求达到均衡,或在研究团队评判职称等要求中相对降低论文数量所占权重,尽量消除功利性,以质量作为重点,郭玉珍[9]研究员认为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高校应当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充教师队伍,并做好导师的培训和监督工作。而对于学术道德失范情况要勇于揭露,且被揭露或曝光的案例要公开严肃处理,以形成震慑作用。第二,在整个公民体系中,要着重于道德教育,从娃娃抓起,李计亮[6]认为相对个人而言,要从小培养读书的好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培养论文写作心理,并合理利用互联网,十年方能磨一剑而不是两三年就急于“华山论剑”;第三,高校研究团队作为培养未来学者的摇篮,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其带头人或导师更应以身作则,起到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四川外语学院彭江[10]教授认为研究生导师自身的学术水平、道德水平和教育水平决定了他会成为什么样的导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导师,首先要有良好的道德水平,这是导师有良好人格魅力的重要因素,江新华[3]提出高校应定期开展导师学术道德问题讨论,提高高校学术环境,并制定奖惩制度引导制约;第四,目前中国学术期刊有专用的“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但检测抄袭的能力有限,同意转换很难识别,故应当提升软件水平,用计算机技术对文献进行客观检测,避免人为漏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