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共36页文档

合集下载

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类型及其特征

现代西方教育思潮类型及其特征

六、存在主义教育
——存在主义教育是一种以存在主义为其哲学基础的教育理 论,20世纪中期流行于美国和西欧各国。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要点
1
2 3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
强调品格教育的重要性
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
4
5
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信任的关系
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 长”
2
3
教育的最重要功能是尽可能高水平的保持共同的文化,因 而,“包括这些要素在内的一个各门特殊学校学科教学计 划应当是民主教育制度的核心”
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1
蕴藏在儿童身上的智力和道德力量的资源不应该被浪费,这 是学校教育的真正的根本利益所在
2
学校要“提高智力标准”,注重思维力的严格训练
希望通过教育建立“世界民主制 度”,以实现全世界范围内的和谐 的人类秩序
改造社会
布拉梅尔德“应把教育视为一种 手段,来促进一个新呈现出来遍 及全世界的民主文化”
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强调教育应有一个清楚明白而又切 合实际的社会目的 社会一致指不分阶级的人与人之间 的合作关系,口头,行动上的一致 如果人们能培养起“社会一致”的 精神,就能实现未来的“理想社会”
要素主义教育思想要点
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
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和专心
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与美国进步教育思想尖锐对立
巴格莱批评进步教育的理论缺陷,如 职责进步教育完全取消了学业成绩的 严格标准,造成学习成绩低劣等

教育思潮

教育思潮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形成于文艺复兴时期,兴盛于18世纪,延续至19世纪,对20世纪的人类教育思想也有影响。

主要代表人物是拉特克、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基本观点是:反对中世纪宗教教育或封建教育对儿童个性的压抑,主张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本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需要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学校应使儿童愉快地生活和学习;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身心特征进行教育;教育原则和方法应“模仿自然”,反对体罚,初步建立了现代教育原则和方法体系等。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促进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科学化,突出了儿童在教育生活中的价值,其不足之处是把抽象人性作为儿童的自然本性,忽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以及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国家主义教育思想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伴随着近代欧美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产生,在19世纪达到高潮。

其代表人物为法国的孔多塞、爱尔维修、德国的费希特,美国的杰斐逊等人。

基本观点为:教育权归属于民族国家而不是教会,国家应当承担起教育民众的责任,进行教育立法;教育是造成民族国家的利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国民,如培养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或美国人等;由国家建立国民教育制度。

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对近代欧美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普及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足之处是使教育过分地依赖于某一时期的国家政权,成为一些反动政权,如纳粹政权手中的工具。

自然主义与国家主义教育思潮一起,从内在和外在两方面推动了西方各国教育的现代化进程,确立了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

一、工读主义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思想萌发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等人对旅法华工的教育活动,后又受一战后国际工人运动和“劳工神圣”思想的影响,以及“五四”运动的激荡,渐次形成颇具声势的工读主义思潮,出现工读互助教育实践活动。

工读主义教育思潮与当时流行的实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潮、职业教育思潮、平民教育思潮等有着广泛的联系,其基本内涵有: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人求学、学生做工、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培养朴素工作和艰苦求学的精神,以求消弭体脑差别。

教育思潮

教育思潮

一、名词解释1、教育经济主义思潮:是现代世界教育思潮中最基本的和最具影响力的思潮,,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同各国经济发展呈互动关系,在各国新的教育思潮不断涌现的今天,仍然保持者强劲的力量。

2、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是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之一, 它的产生有赖于悠久的文化基础、渴望发展的经济基础和国际竞争的政治基础。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科技重要性的广泛宣传, 以及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研究方法上的科技取向。

3、教育的人本主义思潮:人本主义教育思潮,是一种强调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的教育理论思潮。

这是一种在西方具有极大影响的教育理论思潮。

4、终身教育(学习)思潮:终身教育:人一生中所受教育的总和。

它包括一切教育活动、一切教育机会和一切教育方面,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教育和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

终身学习: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

5、全民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是指对社会全体民众所提供的教育。

6、进步教育思潮:进步教育是用来表示1910一1950年之间美国学校中所发生变化的一个名词。

是以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心理学为基础,强调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主张在课程、内容、方法及师生关系上进行教育改革的一种教育派别的思想。

7、结构主义教育思潮:是把以发生认识论为核心的结构主义心理学理论应用于认知能力、教学过程和学科结构等方面的研究中,提出了以学习知识结构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8、教育思潮: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具有相同的理论旨趣与价值观、并对教育实践产生重大而广泛影响的教育思想潮流。

是关于教育的一种观念形态、抽象理论,是对历史和现实社会中教育活动的一种主观反映。

二、填空1.里根总统时期推出的《美国2061计划》:它是由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制定的,全称为《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其主旨是普遍提高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科学、技术等核心课程的教育质量。

第五章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第五章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1993年召开“中国全民教育国家级大会”,通过
· 新世纪以来出台了多项政策旨在加强基础教
育的发展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改善,修改了《 义务教育法》,提出了逐步实现免费义务教 育的目标并制定了时间表。
· 义务教育工寄宿制程
• ·
中国的全民教育成就:
· 在发展中人口大国里,中国成为世界唯一同
时实现“文盲人口减半”和“贫困人口减半” 国家
三、全民教育思潮的发展
· 联合国大会决定1990年为“国际扫盲年”,通过
《乌兰巴托宣言》,呼吁动员社会的全部力量扫 除文盲尤其是妇女文盲和成人文盲
· 1990年9月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儿童的
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行动计划》
· 1993年12月中、印等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首脑
会议通过《德里宣言》和《行动纲领》
印度推进全民教育的措施
· 实施“县初等教育计划” · 开展非正规教育 · 开展扫盲教育 · 以邦为主实施的一些项目,如“促进初等
教育项目”和“北方邦基础教育项目”
世界全民教育报告
2002年世界仍有8亿文盲,其中70%集 中在中国、印度等9个亚非发展中国家
性别差距依旧明显,64%的文盲是妇 女,2001年全世界小学入学年龄的失学 儿童中,女孩占57%
中国实现全民教育任重而道远
由于人口众多、国力相对落后,直到 2005年中国内地仍有8700万成人文盲其中青 壮年文盲2300万人; 全国8%的地区还没有普及九年制义务 教育,主要集中在西部经济落后地区
2.印度
1950年的印度宪法规定:“国家应努力 在本宪法生效起10年内为所有儿童提供免 费义务教育,直到他们年满14周岁为止。” 1986年印度政府颁布《国家教育政 策》及实施政策的《行动计划》,全民教 育是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国际理解教育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国际理解教育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旅游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生活方式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处理问题的方式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一日三餐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交通工具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晚年生活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洗澡时间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2011年
开发“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制定实施方案 开发国际理解教育教材 修订国际理解教育课程 开始使用修订后课程
地理 道德 综合 实践 活动
强调“培养与世界沟通的市民”、 “参与人类共同体的发展”,强调应 对地球村时代的学生应具备的态度方 面的教育。
- 早期美国外国区域研究课程和研究计划
- 康德尔的国际教育观 - “富布莱特法” - 国际关系研究和外国区域问题研究的发展 - UNESCO( “Associated Schools Project”) - 理论发展:康德尔《教育的国家主义侧面与国际 主义侧面》;汉斯《民族主义与国际主义》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国际理解教育
刘敏
“以身观身,以家观 家,以乡观乡,以邦 观邦,以天下观天。”
—— 老子
文化差异的存在
家庭 城乡 社会经济地位 社会期盼 种族差异 国别差异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表达个人观点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守时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人际关系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表达愤怒的方式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排队
一个德国人眼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什么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保罗﹒朗格朗认为:“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1在教育目的的维度上,终身教育追求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2在个体受教育时间的维度上,终身教育不是学校基础教育的延伸,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成人教育,它是一种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

3在教育内容的维度上,一方面,终身教育的内容是综合性的,它不仅是职业教育,也不仅是知识教育,而是包括参与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道德等各个方面的整体意义上的教育,追求的是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传统教育的内容是指向过去的,是对人类积累下来的知识的学习和吸收,而终身教育内容是面向未来的,其基本特征是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的适应性和可持续的创造性。

4在教育主体的维度上,终身教育突破现在学校教育“师授生受”的局限,它甚至可以是一种没有教师的教育。

5在教育对象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

6在教育形式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是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机构教育的整合。

7在教育功能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成为促进人的发展的工具,彻底改变现有教育体系侧重于选拔人才的状况。

全民教育的基本内涵:扫除文盲、普及初等教育以及减少男女受教育的差别。

全民教育的最终目标:满足全体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

基本学习需要包括基本的学习手段(如读、写、口头表达、演算、问题解决)和基本的学习内容(如知识、技能、价值观念、态度)。

教育国际化:指一个国家将本国教育置于世界教育发展的系统中来确定发展的方向,并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从而使本国几哦按语成为世界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

教育国际化的主体是民族国家,内容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其途径是国家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

当代教育思潮

当代教育思潮

当代教育思潮当代欧美教育思潮五六十年代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西方教育发展的重大转折时期。

人力资本理论,功能主义教育理论纷纷出台,教育投资热遍及西方以及第三世界国家。

然而70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表明,教育投资并没有带来经济繁荣,希望变成了失望,失望又化成了对现实教育制度的全面考察,化成了对西方教育历史的反思。

本节所介绍的主要思潮正是这种考察与反思的产物。

本节所涉及的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包括存在主义教育思想、新行为主义教育思想、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分析教育哲学、终身教育思想和人本化教育思想。

N一、存在主义教育思想与存在主义哲学的产生、发展相一致,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最早出现在一战前的欧洲,如尼采的《论德国教育制度的未来》,1926年创办的萨默希尔学校,但是存在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上产生重大影响却是在二战之后。

存在主义哲学本身包涵着一种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存在主义从根本上反对教育,尤其仇视、否定现存的学校教育;另一方面,存在主义提出了一整套独特的教育观。

只有把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比较完整地理解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1.对学校教育的否定首先,强调个人独特性和自由与教育社会化功能的对立存在主义坚持个人的独特性、自由与教育社会化功能的不可调和的对立性。

他们坚持,如果学校不能促进个人的自由发展,就应当被废除。

这种观点与伊里奇的"非学校化"思想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它是否定学校教育的。

其次,强调人的悲剧性与幸福教育的对立对于存在主义来说,世界是荒诞的,冷酷的,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悲剧。

他将面临的是孤独、恐惧、死亡等等,而生命的意义正是产生于孤独、恐惧与死亡中。

痛苦是生命的基调,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

因此,存在主义认为,以幸福为目的的教育是一种危险的教育。

它是以幻想去教育人,而不是让学生认识真实的生活。

这种教育是虚妄的,是脱离现实的,对学生将来的生活是不负责任的。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1997年8月,“终身学习税收信贷计划”,主要为成 人的中等后教育和学习提供财力支持。
特点:美国的终身教育体制具有多样性和实用性的特 征,强调学习者的自由选择和社会提供终身学习机会的形 式多样。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1981年,报告《关于终身教育》阐述了关于终身 教育的基本方针,明确把终身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一 个主要目标。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理念
(一)终身教育的概念演变
❖ 在不同国家的演变
法国——永久教育、恒常教育;
美国——补习性质的教育、继续性的教育;
英国——继续教育、恒常教育;
日本——生涯教育
❖ 演变过程
成人教育
职业教育
整个教育活动
整个教育过程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含义: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 的连续性教育称为终身教育。
强调关涉的范围,指 强调时间的维度, 终身教育的内容和目 指终身教育贯穿人 标涵盖个人和社会生
终身教育的概生念命历始时终。三十年的演活变的表各个明方,面虽。然表 述方式不同,但是有两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可以概 括其内涵:一是整个的生命过程;二是完全的社会 生活。前者说明了终生教育的内涵,后者则涵括了 终身教育的外延。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5、在教育对象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是面向所有人 的。 6、在教育形式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是社区教育、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社会机构教育的整合。 7、在教育功能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成为促进人的 发展的工具,彻底改变现有教育体系侧重于选拔 人才的状况。
总之,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过程的连续性、 教育内容的统一性、人的素质发展的整体性和教 育体系的开放性。
第二节 全民教育思潮
一、全民教育思潮的产生及其背景 (一)产生:

第五章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第五章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二)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1、在教育目的的维度上,终身教育追求人的发 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 2、在个体受教育时间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是一 种贯穿人的一生的教育。 3、在教育内容的维度上,终身教育的内容是综 合性的,又是面向未来的,其基本特征是对不 断变化的社会的适应性和可持续的创造性。 4、在教育主体的维度上,终身教育突破现在学 校教育“师授生受”的局限,它甚至可以是一 种没有教师的教育。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5、在教育对象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是面向所有人 的。 6、在教育形式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是社区教育、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和社会机构教育的整合。 7、在教育功能的维度上,终身教育成为促进人的 发展的工具,彻底改变现有教育体系侧重于选拔 人才的状况。 总之,终身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过程的连续性、 教育内容的统一性、人的素质发展的整体性和教 育体系的开放性。
强调关涉的范围,指 强调时间的维度, 终身教育的内容和目 指终身教育贯穿人 标涵盖个人和社会生 的生命始终。 活的各个方面。 终身教育概念历时三十年的演变表明,虽然表
述方式不同,但是有两个贯穿始终的关键词可以概 括其内涵:一是整个的生命过程;二是完全的社会 生活。前者说明了终生教育的内涵,后者则涵括了 终身教育的外延。
特点:建立了较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法律系统,确立了“以劳 动者为中心”的终身教育制度,重视企业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责 任。
第一节 终身教育思潮
1966年,《成人教育法》,确立了成人教育 的法律地位,为终身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1976年,《终身学习法案》标志着终身学习理论开始向 实践转化。 1984年,《成人学习:国家未来的关键》,肯定成人学 习者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力量。 1991年,《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教育不只是 为了谋生,教育还为了创造生活”理念,倡导成人“回到学 校中去”,敦促公民在一生中不断学习,以实现“每个成年 美国人能读书写字,并掌握在全球经济中进行竞争所需要的 知识和技能。” 1993年,成立“终身学习者之国家委员会”。

现代教育思潮

现代教育思潮

现代教育思潮杨红虹汉语言文学08级3班学号:20082101340教育思潮是至在一定历史时期流行的,放映一定阶级利益要求和心理愿望的教育思想潮流。

教育思潮是时代的产物,它不仅吸收了某一时代的许多人的思维成果,而且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认同和接受。

任何教育思潮都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教育家提出了各具特点的教育观点和教育理论,有的成为影响较大的教育思潮。

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古代阶段、近代阶段和现代阶段,每个阶段的教育思潮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近百年世界教育发展中,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此起彼伏,高潮迭起,汇集成百年教育思潮的交响曲。

在处于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研究教育思潮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内涵,把握世界佳偶改革的发展方向。

教育思潮发展过程想我们呈现出以下一些特征:1时代性。

教育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背景。

任何一种教育思潮都是与某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及文化教育发展相适应的。

教育思潮和社会思潮遥相呼应。

时代的发展史各家教育思潮产生。

形成的社会历史动因,它赋予了教育思潮时代的特征。

2独特性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家偶家提出的不同教育主张都带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也正是因为有其个性特点,也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教育思潮。

任何一种教育思潮,都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育思潮的产生,都直接针对着当时教育上的某种弊端,都是为了满足某种教育实践,教育改革的需要,都是为了给教育提供一种新策略。

因此,也就各自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3代表性一种教育思想之所以被称为思潮,是因为她代表了一种当时人们共同的愿望、倾向、潮流,在某一历史时期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代表了当时教育思想发展。

教育发展到今天,出现了一种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融合的趋势。

但在这之前,科学主义教育思潮和人本主义教育思潮却各执一端,相互对峙,在教育史上,葛优占据绝对优势的时期,科学主义在20世纪20年代前形成了稳定的规模并取得了统治地位,人本主义思潮在20年代至40年代的世界教育改革占有主导地位,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主义又占据了绝对优势,世界发展到今天,又走向了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大融合。

第五章现代教育思潮MicrosoftWord文档

第五章现代教育思潮MicrosoftWord文档

第五章现代教育思潮MicrosoftWord文档第五章现代教育思潮一.名词解释1.终身教育;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

2.全民教育;是教育对象的全民化,也就是说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3.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将本国教育置于世界教育发展的系统中来确定发展的方向,并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从而使本国教育成为世界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二、填空1.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标志是1965年保罗·郎格朗《论终身教育》的发言。

2.全民教育思潮的产生的标志是1990年在宗迪恩大会发表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3.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于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

4、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召开的成人教育会议巴黎会议上以终生教育为题的报告,使终生教育论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提倡。

5、《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提出:“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

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6、从个体发展的角度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人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使每一个社会成员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7、在教育主体维度上,终身教育强调的是自我教育。

8、教育国际化包括:一是教育为社会国际化发展培养人才;一是教育本身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

9、满足所有人学习的需要,是全民教育思想的宗旨和最终目的。

10、全民教育思想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化、民主化、终身化进程。

三、选择1. 终身教育思想产生的年代是(A)A.1965年 B.1970年 C.1972年 D.1975年2.《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是在什么会议上提出的(D)A.马德里 B.开罗 C.北京 D. 宗迪恩3. 终身教育在教育目的维度上追求的是:(B)A.个体发展 B. 追求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C.社会发展 D. 社会适应4. 终身教育在受教育时间维度上追求的是:——(D)A.儿童青少年 B.在职教育 C.老年教育 D. 贯穿人的一生5. 终身教育在教育内容维度上强调的是:.在教育内容维度——追求 (A)A.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B.丰富业余生活C.老有所乐 D.培养特长6. 终身教育在教育主体维度上强调的是:—— (D) A.学校教育 B.社会教育 C.网络教育 D. 自我教育7. 终身教育在教育对象维度追求的是:(A)A.面向所有人 B.未成年人 C.成年人 D. 退休老人8.终身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是:(C)A.矛盾 B.相容 C.一致 D. 没有关系9.“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是哪一宣言提出的(A)A.《世界人权宣言》 B. 《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C. 《儿童权利公约》 D. 《世界妇女大会宣言》10.教育国际化与教育的民族性的关系是:(B)A.矛盾 B.相容 C.一致 D. 没有关系四.简答1. 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终身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1)在教育目的维度——追求让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2)在受教育时间维度——贯穿人的一生;(3)在教育内容维度——追求各种素质在个体身上的统一性和完整性;(4)在教育主体维度——自我教育;(5)在教育对象维度——面向所有人;(6)在教育形式维度——是社区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机构教育的整合;(7)在教育功能维度——是促进让发展的工具。

第九章现代教育思潮(精)

第九章现代教育思潮(精)

第九章現代教育思潮☆進步主義—源於實用主義,代表:杜威(一)教育就是生活本身而非未來生活的預備—適應及改造目前的生活(二)學習必須直接與學生的興趣有關—設計適合其學習興趣與教育意義的環境(三)問題教學法是優於灌輸學科知識的教學方法—知識是增進生活問題的能力(四)教師的任務不是指導學生而是學生的顧問—輔導的地位(五)學校應該鼓勵學生合作而非競爭的觀念與行為(六)教育必須民主☆精華主義—源於理想主義與實在主義,代表:巴格萊,賀恩強調:重新衡量課程的價值/區別課程中精華與非精華部份/重建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四項基本原則:1.學習性質包括用功與常常非自願的奮勉—反對進步主義強調兒童興趣2.教育的動力是靠老師而非學生自己—老師是兒童是成人世界的媒介3.教育過程的中心是使學生吸收學科知識—社會傳統珍貴的經驗比個人經驗更重要4.教學應續使用官能心學—問題教學法不能適用所有學習☆永恆主義—新人文主義,代表:哈卿斯,阿德勒(一)不管環境如何的不同,人性與知識到處都是一樣的—人類有共同的本性,教育有固定的目的(二)教育的任務是傳授永恆的真理知識—真理在什麼地方都一樣,所以教育也要一樣(三)教育應教學生學習基本學科,使能得到世界永恆性的知識(四)教育要啟發理性,控制其本能或慾念,與慎密決定的目的相配合(五)教育不生活的模仿,而生活的準備(六)學生必須研讀文學、哲學、歷史及科學偉大著作☆存在主義—自由意志,代表:沙特(一)教育目的在培養自由、負責的個人(二)教育內容重視人文學問(三)教學方法採民主、自主與尊重,師生關係是我-汝(四)首先談生死學的學派(五)反笛卡兒我思故我在☆批判主義—德顯學,代表:哈伯瑪斯(一)教育觀點—對妨礙人類精神、心靈解放的意識型態進行批判(二)教育目的—以個人主體為核心,不受意識型態宰制,而能對個人再啟蒙(三)教育內容—課程設計以個人自我主體為中心/課程決定採多元參與/課程內容呈現無宰制的多元意識型態/課程範圍包括學生的「生活世界」☆後現代主義—反中心,反集體,感覺主義,多元主義與反歐洲中心,代表—李歐塔(一)具有強烈的批判、質疑及反動性格(二)與現代主體哲學對立—標榜尼采「超人」的理想,人性本身是無用的首級(三)反基礎主義—康德之基礎主義,對一個前置真理描述人類本質的廣泛性與精髓性、抱持質疑的態度,卡爾—多元//道德不是亙古不變的(四)反權威主義—強烈抨擊家長主義(五)多元主義—摒棄單一權威而尊重多元差異。

当代教育新思潮(yt070716)

当代教育新思潮(yt070716)
❖ 3.“对症下药”的教学观 ❖ 4.灵活多样的评价观
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育的深刻反思
❖ ★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基本特点 ❖ 1.强调反思与批判现代性,把批判作为
认识的工具 2.强调多视角、多元化的思维,反对
单一思维
❖ 3.强调非理性思维,反对理性主义, 反对科学主义与技术理性,认为在自然科 学方法之外还存在着人文与社会科学方法
❖ 4.推崇对话,主张人际沟通与关系重建 ❖ 5.强调不确定性和差异性,反对绝对普
遍性 ❖ 6.提倡人与自然的交融,反对人类中心
主义,反对主客二分
❖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 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 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 质和必然。
❖ ☆后现代主义教育目的观
❖ 终身学习:
❖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 第一,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自觉行动
和主动诉求 ❖ 第二,社会要确保社会成员适时参与学
习的条件与机会 ❖ 第三,社会的一切组织和机关都是学习
的场所
★终身教育的基础与实现途径
❖ 1996年,由时任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 主席的雅克·德洛尔主持撰写、发表了《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报告,该报告认为“终生 教育应建立在4个支柱的基础上”,这“4个
改的,可以根据实际加以调整 ❖ 5.课程的组织不再囿于学科界限,而是
走向跨学科与综合化
❖ 6.课程强调从累积知识走向发现和创造 知识
❖ 7.承认和尊重价值观的多元化,不以权 威的观点和观念控制课程
❖ ☆后现代主义教师观
❖ 教师充其量是一个“节目主持人”,而非 “教授”。
❖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对话的关 系,相互学习,努力达成“和解”(而非一 致)。

当代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思潮共35页文档

当代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思潮共35页文档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当代教学理论与教学改革思潮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ND
当代世界教育思潮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