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伤仲永》3课时李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
确的。
揣摩语言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 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为何要伤仲永? 一伤仲永5岁到20岁从一位神童沦为平庸百姓的遭遇,流露出惋惜之情。
二伤仲永具有“受之天”的天赋,而遭遇“受于人者不至”的哀伤之情。感慨他没有遇上有 利于他成长的环境。对“其父”和“邑人”的描写就是作者对泯灭人才的环境的批评。
归纳本文主题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 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
唐宋八大家:
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ຫໍສະໝຸດ Baidu
随笔
即随手笔录,不拘一格。是散文的一种。古代随笔常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整体感知 1、题目《伤仲永》的“伤”是什么意思?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 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本段以议论为主..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从“王子曰”到“不至”是第一层,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 不至也”;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 局更加可悲。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
2、分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
“利”:
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格特点。
古今异义
原文 自是指物作诗 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泯然众人矣
古义 此
逐渐地 有的人 普通人
今义 判断词 稍微 或许 许多人
《伤仲永》究竟为谁而“伤”?说说你的理解。 仲永:天资过人,却“泯然众人”,丧失成长的自主权。 仲永之父:为名利所困,不使学。 邑人:吹捧、趋之若鹜的不良心态。
EXIT
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你得到什么启示?
才能有赖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 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
①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 ②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③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 ⑤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
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于 ①环谒于邑人:到,介词。 ②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③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 ④受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三个字: 不使学。
5、最后一段议论讲了一个什么道理?
“受之天” ——指人的天资 “受之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教育
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天资好的人,没 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资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连普通人都赶不上了。 这 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 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
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做官后,向朝 廷上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 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 次被害。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临川 先生文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环谒”:
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
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本句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小结 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
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生之有神,也得育之有方,否则大器难成。
词类活用
父异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 (感到)诧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 宾客其父:名词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对待……,即 “把…当作宾客”。 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对……(感到)有利可图。然:这样。 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2、作者为什么哀伤仲永? 哀伤仲永这个幼小天资聪明的神童由于没有学习,以致成年后竟成为默默无闻的庸人。
3、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 表现在——少年时期——
青年时期——
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父异焉”、“邑人奇之”
4、方仲永由天资过人沦为“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父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动词“扳”和“谒”,起修饰作用的“环”,活灵活现地勾画出父亲强拉着几岁的孩子为自己寻 吃喝的庸俗相,生动形象,慨叹之情溢于言表。
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用极其凝炼的笔墨,揭示了仲永未能受 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才能衰竭,天资尽丧的原因。
才思衰退,大不如前 “不能称前时之闻。”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
“泯然众人矣。”
4、文章对三个阶段的叙述,有详有略,大力铺陈其才能初露的情形,仅用几笔点出他才能衰退、沦 为平庸的结局,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这样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伤”这一主题。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鲁 迅
阅读课文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