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汇总
最新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汇总
C0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C0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第一章概述1.1 C02驱国外发展概况注入二氧化碳用于提高石油采油率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一项曰趋成熟的采油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有近80个。
90年代的C02驱技术曰趋成熟,根据1994年油气杂志的统计结果,全世界有137个商业性的气体混相驱项目,其中55%采用的是姪类气体,42% 采用的是C02,其他气体混相驱仅占3%。
目前,国外采用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国家有:美国、俄罗斯、匈牙利、加拿大、法国、德国等。
其中美国有十个产油区的292个油田适用C02驱,一般提高采收率7%~15%,在西德克萨斯州,C02驱最主要是E0R方法,一般可提高采收率30%左右。
1.1.1国外CO2驱项目情况在国外,注二氧化碳(coj技术主要用于后期的高含水油藏、非均质油藏以及不适合热采的重质油藏。
推广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天然的二氧化碳资源、二氧化碳的输送及二氧化碳向生产井的突进问题以及油井及设备腐蚀、安全和环境问题等。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就注0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这种技术是向地层中注入反应溶液,使其在油藏条件下充分反应而释放出g 气体,g溶解于原油之中,降低原油粘度,膨胀原油体积,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美国是C02驱发展最快的国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C02驱项目不断增加,已成为继蒸汽驱之后的第二大提高采收率技术。
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C02混相驱项目有64个。
最大的也是最早使用C02驱的是始于1972 年的SACROC油田。
其余半数以上的大型气驱方案是于1984 ~ 1986年间开始实施的,目前其増产油量仍呈继续上升的趋势。
大部分油田驱替方案中•注入的CO :体积约占姪类空隙体积的30 %.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为7 %〜22%O1.1. 2小油田C02混相驱的应用与研究过去,C02混相驱一般是大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采油技术,它通过注入二氧化碳变成气态,
并形成一定的压力,将原本无法开采的原油储层内的油驱出,从而实
现采油的目的。
首先,二氧化碳驱油的作用机制与压裂采油和注水采油有所不同。
虽然它们都是通过施加压力来促使油从储层中流出,但是二氧化碳驱
油具有独特的优点,比如在不破坏储层结构的情况下,能够从中取出
更多的油。
具体来说,二氧化碳驱油所利用的工作原理是驱替机制和溶解机制。
驱替机制是指,通过注入二氧化碳来取代原本存在于储层中的天
然气,使得储层内的压力继续保持,从而促使原本被禁锢的油逐渐流出。
而溶解机制则是指,二氧化碳本身具有溶解油的特性,在与原油
混合时能够有效地将油中的一些关键化合物溶解掉,从而使得原本无
法开采的油开始流动。
此外,二氧化碳驱油的另一个作用机制是物理机制。
它能够扩大
储层的有效面积,增加油与储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更轻易地将油从储
层中取出。
同时,它也能够降低原油粘度,使得油更容易从储层内流出。
总的来说,二氧化碳驱油能够比其他采油技术更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油率,具有化学反应没有过程和液介质符合储层中环境条件等显著优势。
随着油价的不断上涨和油田的老化,越来越多的石油公司开始尝试利用二氧化碳采油技术来提高采油率和延长油田寿命。
二氧化碳和氮气驱油机理研究
内原来 积 聚 的残余油滴会 出现 自由移动 , 最 终油相渗透率 增
高 。 再 者 , 溶于水 的 C O Z , 会 增加 水 的粘 度 , 也 可 以 使波 及 面 积
得到 扩 大 。 因 为当 C O Z 的摩 尔含量 增大 时 , 界面张 力会 随之 变
பைடு நூலகம்
小 , 当 压 力为 20
.
SM P a
本文主要从二氧化碳在地层中具有流动性好能够改善油水流度比使原油体积发生膨胀降低原油粘度和降低界面张力方面以及氮气在混相驱中保持压力与非混相驱油中调整原油的流向维持压力等方面介绍了两者驱油机理为二氧化碳和氮气驱油进行矿场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氧化碳和氮气驱油机理研 究
张谦 伟 陈军 伟 东北 石油 大学 , 黑龙 江 大庆 16 3 31 8 )
化 , 增加 了原 油粘度 , 降低 了流 度 , 综 合来 看 , 是 使油 和水 的流
度 更加接近 , 水 的驱 油能力 因此 得到提高 , 水 驱油的波及面 也
同时得 到扩大 , 提高 了 驱油效率 , 进而提高采 收率 。
.
1 5 原油体 积 因 C O Z 溶解 作用 出现 膨胀
大 量研究表 明 , 由于 C OZ 在原 油中的充分 溶解 , 会导致 原油
大幅 度 降低 。
注人 能力 因 C OZ 酸化解堵作用而改善
.
13
C 0 2 导 致 水 溶 液 略 显 酸 性 , 是 由于 C 0 2 + H 2 0 斗 H 2 C 0 3 。
溶有 C O , 的地 层水 可 在 C O Z吞 吐注 入及 浸 泡 时 , 与地 层基 质
发生 反应
P H 值 降低 了的地 层水 , 可 以抑 制页 岩储 层中粘 土 的膨胀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
五、CO2驱应用优点
1、在能源紧缺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二氧化碳驱油有着非常 广阔的推广利用前景,有关部门应适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扶 持措施,加快这一技术的推广应用。
2、二氧化碳驱油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 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根据油田地质情况的 不同,每增产1 t原油约需1~4.2t二氧化碳,可增产油田总 储量约l0%的原油。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三、CO2非混相驱驱油机理
(2)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大量的CO2溶于原油和水,将使原油和水碳酸化。原油
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一般地,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可 使水粘度增加20% -30%,水流度增加2-3倍,同时随着原油 流度的降低,油水流度比和油水界面张力将进一步减小,使油 更易于流动。 (3)膨胀作用
3、适合二氧化碳驱油的油藏储量就非常可观 4、二氧化碳驱油具有适用范围大、驱油成本低、采油率提高
显著等优点 5、能满足油田开发需求,还能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
保护大气环境
第十八页,编辑于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1、CO2驱研究背景 我国低渗、特低渗油藏投入开发后暴露出许多矛盾,
如自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下降快等,而注 水补充能量因油藏地质条件的限制受到很大制约,因此采 收率均较低。从国外EOR技术的发展趋势看,气驱特别是 CO2混相驱将是提高我国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前景的方 法。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三:五点 五十四分。
(1)当压力足够高时,CO2析取原油中轻质组分后,原油溶解沥 青、石蜡的能力下降,重质成分从原油中析出,原油黏度大幅度 下降,提高了油的流动能力达到混相驱油的目的。在适合的储层 压力、温度及原油组分等条件下,临界CO2与原油混合,形成一 种简单的流体相同。
co2作用原油机理详解
随着CO2溶解量的增加,原油的体积系数增加 10%以上,压缩系数增加30%以上,显著增加 原油的弹性能量,从而增加油井产量。
1、CO2对特超稠油高压物性影响研究
在地层压力条件下(P=13MPa)粘度和温度的关系
Bo/小数
1.16
1.14
1.12
1.10
1.08
1.06
1.04
1.02
0
10
20
30
40
50
60
GOR[m3/m3]
CO2注入对地层原油体积系数的变化趋势
在超临界状态下,部分CO2有可能会以小气泡的形式分散在油 样中,导致体系体积膨胀,密度降低,粘度下降。
粘是CO2改善特超稠油开发效果的重要 机理。
1、CO2对特超稠油高压物性影响研究
溶解度(%)
12 10
8 6 4 2 0
0
郑411特超稠油 金家普通稠油
2
4
6
8
10
12
14
压力(MPa)
不同压力条件下C O 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
CO2 在稠B油a中r=RC3O021n.6%m时TEM图片
地层条件下RCO2=10.31%。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CO2更容易溶解在非极性的分 散介质饱和分与芳香分中,因此, 扩大分散介质体积分数。大量的CO2与稠油 完全混溶,具有极大的稀释作用,这是导致稠油粘度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8.38
沥青质 14.96 10.34 8.49 7.97
随着压力的增加,萃取物的饱 和分大幅度增加,由初始的 23.67%增加到68.45%。而芳 香分、胶质、沥青质的含量下 降,其中胶质的含量大幅度下 降。萃取物粘度大幅度下降, 50℃时≤20mPa.s。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
第一章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第一节 驱油机理2CO 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是原油体积膨胀,粘度下降,还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2CO 溶于水后形成的探索还可以起到酸化作用。
它不受井深、温度、压力、地层水矿化度等条件的影响,由于以上各种作用和广泛的使用条件,注2CO 提高采收率的应用十分广泛。
人们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都证明了2CO 是一种有效的驱油剂,并相继提出了许多注入方案。
包括:连续注2CO 气体;注碳酸水法;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接着注水;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2CO 气体(W AG 法);同时注2CO 气体和水。
连续注入2CO 驱替油层时,由于不利的流度比及密度差,宏观波及系数很低,2CO 用量比较大,实施起来不够经济,用廉价的顶替液驱动2CO 段塞在经济上更有吸引力。
用碳酸水驱油实质是利用注入的水和2CO 溶液与地层油接触后,从其中扩散出来的2CO 来驱油,但此扩散过程较慢,与注入纯2CO 段塞相比达到的采收率比较低。
注2CO 段塞的工艺包括;注2CO 段塞后注水、注段塞后交替注水和注2CO 气体,前一种方法是水驱动2CO 段塞驱扫描整个油层,尾随的水不混相地驱替2CO ,在油层中留下一个残余的2CO 饱和度,后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降低2CO 的流度,提高油层的波及系数。
提出的另外一种工艺是通过双注水系统同时注水和2CO (见下图),但是这种工艺的施工和完井的成本高,经济风险更大。
沃纳(Warner1977)和费耶尔斯(Fayers )等人在模拟研究中证明,W AG 注入法要比连续或单段塞注入法优越。
沃纳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连续注入2CO 可采出潜在剩余油量的20%;注入2CO 段塞可采出25%;而WAG 法可采出注水后地下原油的38%;同时注入气与水可采出47%的原油,但此法仍存在着严重的操作问题。
由此看来,W AG 法仍然是最经济可行的2CO 驱工艺,但它不适合于低渗透砂岩,因为在这种砂岩中,由于水的流度很低,变换注入方式可能造成注入速度严重降低。
二氧化碳采油工艺研究及应用
二氧化碳采油工艺研究及应用[摘要]:随着我国石油开采逐步进行,石油存储量越来越少,勘探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但是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一些新的开采技术逐步完善并取得了很好的增产效果。
二氧化碳采油工艺技术的问世一方面可以满足油田开发的工作需要,而且也解决了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有利。
本文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采油机理,并阐述了二氧化碳采油工艺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二氧化碳采油工艺研究应用一引言随着温室效应对世界气候的影响日益显现,CO2已经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埋存CO2是避免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地质封存被普遍认为是未来主流的埋存方式, 而其中最有存储潜力的地质结构是正在开采或已枯竭的油田或气田、盐水层、深煤层和煤层气田。
盐水层具有很大的存储潜力, 由于经济因素,目前应用较少。
目前CO2的储存主要应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项目中。
研究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已经具有几十年的历史, 早在1920年就有文献记载, 可以通过注入CO2气体的方法来采出原油。
而CO2的现场应用最早开始于1958 年, 在美国Permain盆地首先进行了注CO2混相驱替项目, 这一项目的结果说明注CO2不但具有很高的效益, 而且是一种有效的提高采收率方法。
近年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油价的攀升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 注CO2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很多国家开展了现场试验。
二 CO2采油机理2.1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驱替阻力残余油饱和度随油水界面张力的降低而减小。
CO2极易溶解于油,其在油中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3 ~ 9 倍。
在驱油过程中,大量的CO2与轻烃混合,可大幅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减少残余油饱和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2.2 CO2溶解气具有气驱及解堵能力油层中的CO2溶解气,在井下随着温度的升高部分游离汽化,以压能的形式储存部分能量。
当油层压力降低时,大量的CO2将从原油中游离,将原油驱入井筒,起到溶解气驱的作用,由于气体具有较高的运移速度,从而将油层堵塞物返吐出来。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
结合大庆采油八厂宋芳屯油田芳48断块的地质特征,研究并测定了大量岩心的油气、油水的相对渗透率曲线,研究了二氧化碳,不同注入压力,不同注气量,不同注入方式等对提高特低渗透率油藏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用实验方法预测了注气驱油开发指标。并对CO2驱油作了效果分析。提出了利用二氧化碳驱对提高该油田的开采效果具有很好的作用,这些研究的开展对提高特低渗透率油田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外砂岩油藏注气开发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多数为水驱末的三次采油。
多为轻质油藏,自身有比较充足的富气来源。
基本都能实现地层原油与注入气的混相。
多数都采用混相段塞驱、水气交注的驱替方式。
国外低渗透砂岩油藏混相段塞驱采收率比注水开发提高5%~15%,部分油田甚至提高一倍以上。但由于各个油田混相段塞驱开采状况不同,气源、气价、成本等因素也各不相同,有相当一部分油田注气混相段塞驱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由调研可知,低渗、特低渗透油田只是个相对概念,至今国内外尚无统一、具体的标准和界限,且随时间、资源状况、技术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有关专家经过系统总结,研究有关划分方法及结果,提出了在现有条件下低渗透油田分类的物性标准,即:
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当前,世界上的能源都是非常紧张的,而其中的二氧化碳驱油的应用前景和应用范围也是非常广阔的,但是,其所带来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
本文介绍了目前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二氧化碳驱油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油;安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二氧化碳驱油已成为提高油田开发效益的一种主要方法。
然而,随着二氧化碳驱油的项目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不仅会给人民群众和财产带来严重的后果,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在使用时要注意其安全性。
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简述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是一种应用很广的技术,主要是在油田当中注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增加了原油生产。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二氧化碳与储层原油的反应速度较慢。
但在适当的温度、压力、组分条件下,二氧化碳与原油构成锋面,部分重氢气可逐渐替代锋面的气态。
在此基础上,利用二氧化碳与原油逐步混合,形成混合液,再转变成单一液相,从而实现了从油井中逐步分离的目的,进而提高原油的采收效率。
二、二氧化碳驱油安全性研究现状相对于国外而言,当前国内储层及相关环境的复杂,二氧化碳驱油已基本实现了大规模应用,且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需要深入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研究,并对其现状进行分析。
二氧化碳与石油混合,可以降低石油的粘稠度,并且随着石油的粘稠度越来越高,这种粘稠度也会越来越低。
与此同时,还可以使石油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增加流体中的能量,进而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在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中,最普遍的腐蚀就是二氧化碳腐蚀,二氧化碳腐蚀所引起的经济与安全问题使得社会对于二氧化碳腐蚀的安全性的研究越来越多。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里,会产生一种轻微的酸性,不过在同样的pH值下,它的腐蚀性要比盐酸更强。
但是,随着二氧化碳排放技术的发展,二氧化碳驱油的大量应用,使得在油田开采过程中发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腐蚀现象,给油田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氧化碳驱油能耗研究及其在油田的应用
二氧化碳驱油能耗研究及其在油田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9-06T01:07:16.193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7期作者:王欢罗晓龙[导读] 摘要:为实现最佳驱油效果大港油田实施了CO2驱技术措施,以期满足大港油田后期开发的生产需要。
天津大港油田滨港石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 200280摘要:为实现最佳驱油效果大港油田实施了CO2驱技术措施,以期满足大港油田后期开发的生产需要。
通过对实施二氧化碳驱油井的生产效果分析,达到预期的开发效果,说明CO2驱油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二氧化碳驱油;能耗;油田应用引言为了提高大港油田的产量,该油田实施了CO2驱油技术措施。
采用CO2驱油技术可使所生产的油源气液比例较高,伴生气中含有CO2,作为一项提高采收率的技术措施,其应用效果最好,可望进一步提高驱油效果,达到更好的驱油率。
1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现状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在国内起步较晚。
自60年代以来,我国就开始重视二氧化碳驱油的研究,开展了多项试点项目,1963年大庆油田首次采用二氧化碳驱油法提高采收率,中石油于1996年牵头江苏富民油田进行了二氧化碳节流缓冲技术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驱油效率、提高产量、降低水分。
该结果为江苏油田CO2驱油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新疆、大庆、吉林、胜利等油田油田进行二氧化碳驱油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和实践,但是现场试验相对较少,基本处于实验室阶段[1]。
CO2驱油技术在国外已应用多年,是一项较为成熟的采油技术,二氧化碳驱油提高了油田的采收率,我国从90年代开始研究开发CO2驱油技术,并于2008年在胜利油田进行了多种低渗透油藏CO2驱油试验。
注射二氧化碳的总量达到了41万吨,其中32万吨的二氧化碳被注入专门的存储单元。
与传统的油气开发方法相比,CO2驱技术在设备、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较高,转化率为0.27,采收率为15.7%,采收率为25%。
所以计算CO2驱油过程的总成本要高于常规油气开发成本[2]。
co2趋油机理
co2趋油机理CO2趋油机理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传统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寻找替代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
CO2趋油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油田开发方法,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CO2趋油机理的角度进行探讨,旨在深入了解CO2趋油的原理和应用。
一、CO2趋油机理的概念CO2趋油技术是利用CO2的溶解性质和流体力学效应,促进原油的溶解和流动,从而提高油井开采效率的一种方法。
CO2趋油技术通过注入高压CO2到油层中,改变原油和岩石的相互作用,使原油中的烃类溶解到CO2中,从而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和可采性。
二、CO2趋油机理的原理1. CO2的溶解性质CO2是一种具有良好溶解性的气体,在高压下能够与原油中的烃类发生溶解反应。
当CO2与原油接触时,CO2分子会与烃类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改变原油的物理性质,使其变得更易流动。
2. CO2的流体力学效应CO2注入油层后,由于其较高的压力和流动性,会改变油层中的渗透性和孔隙度。
CO2通过渗透和扩展作用,扩大了原油的有效流动通道,使原油能够更顺畅地流动到井口。
三、CO2趋油技术的应用1. 提高原油采收率通过注入CO2,可以改善原油的流动性和可采性,提高油井的采收率。
CO2趋油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2.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CO2趋油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原油采收率,还可以促进二氧化碳的封存和利用。
在CO2注入油层的过程中,部分二氧化碳会在油层中被永久封存,从而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3. 降低能源消耗CO2趋油技术相比传统的热采技术,能够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CO2注入油层时,不需要额外的能源供应,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四、CO2趋油机理的挑战和展望1. CO2的来源和成本CO2趋油技术需要大量的CO2作为注入剂,而CO2的获取和储存成本较高。
因此,如何降低CO2的成本,并提高CO2的利用率,是当前CO2趋油技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几种方式
• 1. 连续注二氧化碳气体 • 2. 注碳酸水(ORCO) • 3. 二氧化碳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WAG) • 4. 二氧化碳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跟着注水 • 5. 同时注入二氧化碳气体和水 • 【例】:注CO2前置段塞N2顶替提高采收率—孙杨
CO2驱油
•
•
• • •
CO2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不仅取决于油藏的温度和CO2的纯度,而且也取决于原油组分。因此, 加强含杂质的CO 及可改变原油组分物质的性能分析,是解决混相压力的关键。
3.窜流严重 在驱油过程中,南于CO 黏度低及油层的非均质性,易出现黏性指进及窜流,造 成不利的流度比,致使CO 过早突破含油带,影响驱油效率。加强油藏地质结构、渗透率、油藏纵 向非均质性、油藏流体饱和程度和油藏流体性质的性能分析研究,是解决CO 窜流问题的关键。
长25年以上。
2、国内CO2驱研究及应用概况
CO2吞吐:
国内部分油田(吉林、胜利等)也陆续实施了许 多CO2吞吐项目。 滨南采油厂在一些油井进行CO2吞吐后,原油产量 大幅提高。经测算,投入产出比为1:4。证实CO2吞吐 作为单井增产措施,效果显著。
关于实施CO2驱几个问题的讨论
1. 实施CO2驱的开发时机的选择 据对国外CO2驱项目的统计,以前的大部分项目选在含 水率为60—70% 时开始实施CO2驱。近年来的研究与应用证 明, CO 2 驱在注水开发晚期的油田实施仍有很好的效果。 例如美国的Postle油田就是注水油田开发晚期实施CO2驱提 高采收率的一个成功例子。 Postle 油田发现于 1958 年, 1970 年产量达到高峰为 3498m3/d。注CO2前平均产油量仅318m3/d,含水高达98%。 1996年实施注CO2,采用水气交替注入方式。至2000年产量 达到1590m3/d,预计提高采收率10%—14%。
CO2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综述
CO2在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综述梁萌;袁海云;杨英;蔺江涛;杨云博【摘要】综述了CO2驱油过程中存在的几种作用机理,地层条件下CO2在原油中的溶解导致了原油组成与性质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原油黏度降低、体积膨胀、油气界面张力改善和沥青质沉积等方面;CO2在地层水中的溶解为岩石的腐蚀提供了弱酸环境,水中阳离子浓度的增大和CO2的过量导致了碳酸盐的溶解/析出平衡.受以上因素影响,注CO2过程中发生了岩石润湿性和渗透率的改变.上述各个现象和作用机理并不是孤立存在,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驱替过程和最终的采收率,所以在油藏开发工艺制定、优化时,必须充分比较、衡量各自的影响作用.【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6(035)006【总页数】6页(P1-5,9)【关键词】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机理;驱替【作者】梁萌;袁海云;杨英;蔺江涛;杨云博【作者单位】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俄罗斯莫斯科 11999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陕西西安 710021;俄罗斯国立古勃金石油天然气大学,俄罗斯莫斯科 11999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陕西西安 710021;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三采气厂,陕西西安 71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45气体驱油在油田开发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常用的有N2、CH4、石油伴生气和CO2。
CO2的特殊性质以及CO2兼具驱油、减排的双赢效果使CO2驱俨然成为开发领域的最大热点。
针对不同地质特征的油藏及原油特性,开发出了多种工艺,如CO2非混相驱和混相驱、CO2段塞+N2驱、CO2水交替工艺以及CO2吞吐等。
地层内CO2可与原油以及岩石和地层水发生作用,其结果导致促进驱油过程或者不利影响。
CO2的溶解降低原油黏度、体积溶胀、改善油气界面张力、沥青质沉积等;在地层水中的溶解降低了地层环境的pH,碳酸盐发生溶解,改变岩层表面润湿性与地层渗透率等。
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井结蜡机理及清防蜡对策研究
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井结蜡机理及清防蜡对策研究随着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井的开发,二氧化碳与原油伴生气会一同被举升到井口。
在油井生产过程中,一同采出的二氧化碳是油井结蜡的重要影响因素,增加了油井的清防蜡工作难度。
因此,在二氧化碳驱油井结蜡机理及清防蜡对策研究中,既要考虑常规水驱油井的结蜡因素,又要分析二氧化碳采出对油井结蜡的影响以及二氧化碳驱油井结蜡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标签:超临界二氧化碳;结蜡机理;清防蜡;对策研究1 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井结蜡机理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约31℃,临界压力7.3MPa,当温度和压力均超过临界值时的压缩气体为超临界二氧化碳,特点是稠密,密度大且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具有液体的溶解能力及气体的扩散性,具有低黏度、低表面张力的特性。
根据超临界二氧化碳驱油井作业现场杆管结蜡的实际情况,大致认为是井底温度较高,基本上不存在结蜡现象,随着油流的举升,温度、压力发生变化,油流中蜡与胶质、沥青质、机械杂质等混合析出,黏附在油杆、配件和油管内壁,状态呈固态和半流动状,井口300-500米井段结蜡最为严重,蜡与胶质、沥青质等重组分析出,油流的成分继而也发生了变化,井口至井深300米井段结蜡轻微。
油井结蜡归根结底是由于压力、温度、油流成分等的变化造成油流对蜡的溶解力的下降造成的。
下面就井筒压力、溶解气,油流温度、油流流速、含水,油流胶质、沥青质、机械杂质含量,油流组分,管杆表面粗糙程度、管杆表面亲水性,伴生气成分,采出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1.1 井筒压力、溶解气在油田开发初期,如果地层能量得不到较好的补充,原始地层压力衰减非常快,地层压力与溶解气饱和压力的差就会越来越小,机采抽油过程中,油流被举升,井筒液流压力逐步下降,当井筒压力低于溶解气的饱和压力时,溶解气析出,液流温度下降,蜡容易析出。
1.2 油流温度、流速、含水高产井井底地层能量足,产出液温度高,蜡不析出;当机采抽油井筒油流流速较快,热量损失较少,油流温度下降较慢,油流中蜡析出较少,即使有少量的蜡析出,较快的流速容易将析出的蜡带走,因此管壁及抽油杆结蜡轻微;油井开采初期,产出液含水较低,杆管容易结蜡。
二氧化碳驱油原理
第一章 二氧化碳驱油机理第一节 驱油机理2CO 是一种在油和水中溶解度都很高的气体,当它大量溶解于原油中时,可以是原油体积膨胀,粘度下降,还可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2CO 溶于水后形成的探索还可以起到酸化作用。
它不受井深、温度、压力、地层水矿化度等条件的影响,由于以上各种作用和广泛的使用条件,注2CO 提高采收率的应用十分广泛。
人们通过大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都证明了2CO 是一种有效的驱油剂,并相继提出了许多注入方案。
包括:连续注2CO 气体;注碳酸水法;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紧接着注水;注2CO 气体或液体段塞后交替注水和2CO 气体(WAG 法);同时注2CO 气体和水。
连续注入2CO 驱替油层时,由于不利的流度比及密度差,宏观波及系数很低,2CO 用量比较大,实施起来不够经济,用廉价的顶替液驱动2CO 段塞在经济上更有吸引力。
用碳酸水驱油实质是利用注入的水和2CO 溶液与地层油接触后,从其中扩散出来的2CO 来驱油,但此扩散过程较慢,与注入纯2CO 段塞相比达到的采收率比较低。
注2CO 段塞的工艺包括;注2CO 段塞后注水、注段塞后交替注水和注2CO 气体,前一种方法是水驱动2CO 段塞驱扫描整个油层,尾随的水不混相地驱替2CO ,在油层中留下一个残余的2CO 饱和度,后一种方法,其目的在于降低2CO 的流度,提高油层的波及系数。
提出的另外一种工艺是通过双注水系统同时注水和2CO (见下图),但是这种工艺的施工和完井的成本高,经济风险更大。
沃纳(Warner1977)和费耶尔斯(Fayers )等人在模拟研究中证明,W AG 注入法要比连续或单段塞注入法优越。
沃纳的研究结果还表明,连续注入2CO 可采出潜在剩余油量的20%;注入2CO 段塞可采出25%;而W AG 法可采出注水后地下原油的38%;同时注入气与水可采出47%的原油,但此法仍存在着严重的操作问题。
由此看来,W AG 法仍然是最经济可行的2CO 驱工艺,但它不适合于低渗透砂岩,因为在这种砂岩中,由于水的流度很低,变换注入方式可能造成注入速度严重降低。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
CO2混相驱和非混相驱的驱油机理姓名:学号:学院:专业:指导教师:2022年4月12日co2驱是把co2注入油层,依靠co2的膨胀、降粘等机理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随着人们对温室效应认识,将co2注入地层不仅能够提高原油采收率,还可以起到封存co2的作用,是三次采油方法中最具有潜力的采油技术。
co2混相驱我国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后,暴露出天然产能低、地层能量不足、地层压力快速下降等诸多矛盾。
受油藏地质条件的限制,注水补充能量受到很大限制,采收率较低。
从国外三次采油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气驱尤其是CO2混相驱将是我国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最有前景的方法。
1.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在标准条件下,也即在0.1mpa压力、273.2k(绝对温度)下二氧化碳是气体状态,气态二氧化碳密度d=0.08-0.1千克/立方米,气态二氧化碳粘度为0.02~0.08毫帕秒,液态二氧化碳密度d=0.5-0.9千克/立方米,液态二氧化碳粘度为0.05-0.1毫帕秒,但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液态与气态二氧化碳的密度相近,为0.6-0.8吨/立方米。
压力和温度可以明显地控制二氧化碳的相态。
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压力对二氧化碳的相态几乎没有影响,即二氧化碳在任何压力下都呈现气体状态。
因此,在地层温度较高的油层中采用二氧化碳驱油。
二氧化碳通常处于气态,与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无关。
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性质要比气体烃类好得多,地层条件下在水中溶解度为30-60立方米/立方米,而质量比浓度可以达到3-5%,其水中溶解度受压力、温度、地层水矿化度的影响,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增加而降低,随地层水矿化度增加而降低。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碳酸水”,这会增加水的粘度。
地层中存在二氧化碳,但泥岩膨胀减弱。
二氧化碳在油中溶解度远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是水中溶解度的4-10倍,当二氧化碳水溶液与原油接触时,由于其与油、水溶解度的差异,二氧化碳能够从水中转移到油中,在转移过程中水中二氧化碳与油相界面张力很低,驱替过程很类似于混相驱。
CO2驱油后期气窜机理及解决方法
2、 磺甲基间笨二酚与甲醛反应生成胶体SMRF,在盐水和超临界 C02解除条件下就地成胶,c02气测渗透率为1×lo’3心或者更低, 这相当于从封堵前盐水水测渗透率降低了99%左右。
2.4化学反应沉淀和盐沉淀处理
化学沉淀法封窜其基本原理就是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如镁盐、钙盐、钡盐)与注入 的c02气体反应生成碳酸盐化学沉淀,从而达到封堵的效果。化学沉淀法能够有效地改 善C02流度,可以提高波及效率20%~30%左右。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油藏中, 由于油藏中溶液的pH值现状或者是NaOH与油藏中岩石的反应都会使在施工过程中很 难合理地控制pH值. 盐沉淀能够很好的封堵高渗层位.例如在岩心中注入浓的盐溶液作为前置液,然后 再注入乙醇,由于乙醇降低盐类在盐水中的溶解度,从而致使无机盐在油藏中形成沉 淀,由于其良好的选择性,可以提高后继的二氧化碳驱的体积波及效率。一般采用的 无机盐是NaCl,这是因为此类盐在酒精与盐水的混合液中溶解度很小,而且对于地层 环境没有污染。由于其粘度很小,所以不可能发生粘性指进,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向油层中交替注入水气段塞,由于气泡在孔喉之间的贾敏效应使注入 水的渗流阻力增大,降低了水的相对渗透率和流度,从而改善水油流度比, 水气交替注入后,由于水气的流度差异,流体的分布增加了两种 使部分水波及到渗透率较差的区层中,扩大水的波及效率。
2.2稠化泡沫和CO2增稠封窜技术
•
稠化泡沫的原理就是通过在C02中加入表活剂和聚合物,使其在注入过程中具有泡 沫的流度,通过延缓成胶时间,在油藏深部裂缝介质或者窜流通道中形成凝胶,因此 这种体系具有泡沫与凝胶的双重作用,加入的聚合物可以使泡沫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 良好的注入能力并且稠化泡沫可以有效地抵抗地层流体的驱动,从而有效地防止临界状态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仍采用注水开发,这就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
对此,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
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
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把二氧化碳注入油层中以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技术。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重的气体,密度是1.977克/升。
当温度压力高于临界点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发生变化:形态近于液体,黏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
这时的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其溶解性、穿透性均超过水、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如果将二氧化碳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它就能够有选择性地把该物质中所含的极性、沸点和分子量不同的成分依次萃取出来。
萃取出来的混合物在压力下降或温度升高时,其中的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的二氧化碳气体,而被萃取的物质则完全或基本析出,二氧化碳与萃取物就迅速分离为两相,这样,可以从许多种物质中提取其有效成分。
二氧化碳驱油一般可提高原油采收率7%~15%,延长油井生产寿命15~20年。
在二氧化碳与地层原油初次接触时并不能形成混相,但在合适的压力、温度和原油组分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可以形成混相前缘。
超临界流体将从原油中萃取出较重的碳氢化合物,并不断使驱替前缘的气体浓缩。
于是,二氧化碳和原油就变成混相的液体,形成单一液相,从而可以有效地将地层原油驱替到生产井。
应用混相驱油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一个关键性参数是气体与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MMP),MMP是确定气驱最佳工作压力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因为混相驱油比非混相驱油能采出更多的原油,所以希望在等于或略高于MMP下进行气驱。
如果压力远高于MMP,就容易造成地层破裂,无法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其结果是不仅不能大幅度提高原油产量,还会降低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CO2驱油机理研究综述第一章概述1.1 CO2驱国外发展概况注入二氧化碳用于提高石油采油率已有30多年的历史。
二氧化碳驱油作为一项日趋成熟的采油技术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正在实施的二氧化碳驱油项目有近80个。
90年代的CO2驱技术日趋成熟,根据1994年油气杂志的统计结果,全世界有137个商业性的气体混相驱项目,其中55﹪采用的是烃类气体,42﹪采用的是CO2,其他气体混相驱仅占3﹪。
目前,国外采用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国家有:美国、俄罗斯、匈牙利、加拿大、法国、德国等。
其中美国有十个产油区的292个油田适用CO2驱,一般提高采收率7﹪~15﹪,在西德克萨斯州,CO2驱最主要是EOR方法,一般可提高采收率30﹪左右。
1.1.1国外CO2驱项目情况在国外,注二氧化碳()技术主要用于后期的高含水油藏、非均质油藏以及不适合热采的重质油藏。
推广二氧化碳驱油的主要制约因素是天然的二氧化碳资源、二氧化碳的输送及二氧化碳向生产井的突进问题以及油井及设备腐蚀、安全和环境问题等。
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就注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这种技术是向地层中注入反应溶液,使其在油藏条件下充分反应而释放出气体,溶解于原油之中,降低原油粘度,膨胀原油体积,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美国是CO2驱发展最快的国家。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CO2驱项目不断增加,已成为继蒸汽驱之后的第二大提高采收率技术。
美国目前正在实施的CO2混相驱项目有64个。
最大的也是最早使用CO2驱的是始于1972 年的SACROC 油田。
其余半数以上的大型气驱方案是于1984~1986年间开始实施的,目前其增产油量仍呈继续上升的趋势。
大部分油田驱替方案中,注入的CO :体积约占烃类空隙体积的30 %,提高采收率的幅度为7 %~22%。
1.1.2小油田CO2混相驱的应用与研究过去,CO2混相驱一般是大油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
大油田由于生育储量多,剩余开采期长,经济效益好,而小油田CO2驱一般不具有这些优点。
近年来许多小油田实施了CO2混相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案,同样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位于美国密西西比州的Creek 油田就是一个小油田成功实施CO2驱的实例。
该油田于1996 年被JP 石油公司收购时的原油产量只有143 m3 / d,因油田实施了CO2 驱技术,使该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大大提高,其原油产量在1998 年达到了209 m3 / d,比1996年增加了46%。
1.1.3重油CO2非混相驱的研究与应用CO2驱开采重油一般是在不适合注蒸汽开采的油田进行。
这类油田的油藏地质条件是:油层薄,或埋藏太深,或渗透率太低,或含油饱和度太低等。
注CO 2可有效提高这类油藏的采收率。
大规模使用CO2非混相驱开发重油油田的国家是土尔其。
土尔其有许多重油藏不适合热采方法。
1986 年土尔其石油公司在几个油田实施了CO2非混相驱,取得了成功。
其中Raman 油田大规模C02 非混相驱较为典型。
加拿大也有许多重油油藏被认为不适合进行热力开采,加拿大对CO2驱开采重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试验得出,轻油粘度在30 饱和压力下从大约从1 . 4 降到20,降低了15倍。
另外,在不同温度下重油粘度测量发现,温度达到275 ℃左右才能降粘,而CO2一旦溶解在原油中就可使原油粘度降低,并且可以把粘度降低到用蒸汽驱替的水平。
1.2国内研究应用现状我国东部主要产油区CO2气源较少,但注CO2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和现场试验却一直没有停止。
注CO2技术在油田的应用越来越多,已在江苏、中原、大庆、胜利等油田进行了现场试验。
1996年江苏富民油田48井进行了CO2吞吐试验,并已开展了CO2驱试验。
草3井位于苏北盆地漆渔凹陷草舍油田戴一段油藏高部位,产层为Ed1段,属底水衬托的“油帽子”。
初期自喷生产,日产油约59t,不含水,无水采油期共367天,综合含水升至22﹪时停喷,转入机抽生产,后日产油4.55t,含水90﹪。
为了增油降水,在该井进行了CO2吞吐试验,效果明显,原油产量上升,含水下降,泵效增加,有效地延缓了原油产量递减。
江苏油田富14断块在保持最低混相压力的状态下,于1998年末开始了CO2水交替(WAG)注入试验注入6周期后水气比由0.86:1升至2:1,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水驱后油层中形成了新的含油富集带。
试验区采油速度由0.5﹪升至1.2﹪,综合含水率由93.5﹪降至63.4﹪。
大庆油田从发现第一口二氧化碳气井,到研究应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已走过13个春秋,至2008年年底,已有6个采油厂建起二氧化碳驱油试验区,累计增油超过4000吨。
第二章 二氧化碳的驱油特点2.1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在标准条件下,也即在MPa 1.0压力下,K 2.273(绝对温度)下二氧化碳是气体状态,气态二氧化碳密度31.0~08.0D m kg =,气态二氧化碳粘度s mpa ⋅=08.0~02.0μ,液态二氧化碳密度39.0~5.0D m kg =,液态二氧化碳粘度s mpa ⋅=1.0~05.0μ,但在高压(MPa P 15>)低温(40<T )条件下液态与气态二氧化碳的密度相近3t 8.0~6.0D m =。
临界温度K T 2.304cr =(绝对)2.31=,临界压力MPa P cr 28.7=,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压力对二氧化碳相态几乎不起作用,即在任何压力下二氧化碳均呈现气体状态,因此在地层温度较高的油层中应用二氧化碳驱油,二氧化碳通常是气体状态而与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无关。
若地层埋深为1500~2000m ,地温为310~350K (绝对),用10~20MPa 压力向该地层注入二氧化碳的话,它将位于超临界状态。
临界温度K T 2.304cr =(绝对)2.31=,临界压力MPa P cr 28.7=,当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压力对CO2相态几乎不起作用,即在任何压力下CO2均呈现气体状态,因此在地层温度较高的油层中应用CO2驱油,CO2通常是气体状态而与注入压力和地层压力无关。
若地层埋深为1500~2000m ,地温为310~350K (绝对),用10~20MPa 压力向该地层注入CO2的话,它将位于超临界状态。
CO2在水中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加,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随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这要求我们在应用二氧化碳水溶液时要考虑地层压力、温度、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
CO2溶于水中形成“碳化水”,结果使水的粘度有所增加,例如,溶解3~5%质量比浓度时,水的粘度增加20~30%。
CO2溶解于水时可形成碳酸,它可以溶解部分胶结物质和岩石,从而提高地层渗透率,注入CO2水溶液后砂岩地层渗透率可提高5~15%,百云岩地层可提高6~75%。
并且,CO2在地层中存在,可使泥岩膨胀减弱。
CO2在油中溶解度远高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在油中溶解度高于甲烷在油中溶解度,而且其溶解度与原油分子量成正比的增加,但要注意,CO2容易溶于高含蜡量原油,而不太溶于环烷烃和芳香烃含量高的原油。
.当压力超过“完全混相压力”时,不论油中有多少CO2,油与CO2都将形成单相混合物,即达到无限溶混状态,低粘度原油混相压力低,而重质高粘度原油混相压力高。
CO2与原油混相压力还与原油饱和度有关,当原油饱和压力由MPa 5提高到MPa 9,混相压力则可由MPa 8提高到2MPa 1。
地层温度也影响混相压力,当地层温度由50上升到100时,混相压力要增加MPa 6~5。
2.2二氧化碳的驱油方式2. 2.1 CO2混相驱混相驱油是在地层高退条件下,油中的轻质烃类分子被CO2提取到气相中来,形成富含烃类的气相和溶解了CO2的原油的液相两种状态。
当压力达到足够高时,CO2把原油中的轻质和中间组分提取后,原油溶解沥青、石蜡的能力下降,这些重质成分将会从原油中析出,残留在原地,原油粘度大幅度下降,从而达到混相驱的目的。
混相驱油效率很高,条件允许时,可以使排驱剂所到之处的原油百分之百的采出。
但要求混相压力很高,组成原油的轻质组分C2-6含量很高,否则很难实现混相驱油。
由于受地层破裂压力等条件的限制,混相驱替只适用于°API 重度比较高的轻质油藏,同时在浅层、深层、致密层、高渗透层、碳酸盐层、砂岩中都有过应用的经验,总结起来,CO2混相驱对开采下面几类油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a. 水驱效果差的低渗透油藏;b. 水驱完全枯竭的砂岩油藏;c. 接近开采经济极限的深层、轻质油藏;d. 利用CO2重力稳定混相驱开采多盐丘油藏。
2.2.2 CO2非混相驱CO2非混相驱的主要采油机理是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原油体积膨胀,减小界面张力,对原油中轻烃汽化和油提。
当地层及其中流体的性质决定油藏不能采用混相驱时,利用CO2非混相驱的开采机理,也能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主要应用包括:a. 可用CO2来恢复枯竭油藏的压力。
虽然与水相比,恢复压力所用的时间要长得多,但由于油藏中存在的游离气相将分散CO2,使之接触到比混相驱更多的地下原油,从而使波及效率增大。
特别是对于低渗透油藏,在不能以经济速度注水或驱替溶剂段塞来提高油藏的压力时,采用注CO2,就可能办到,因为低渗透性油层对注入CO2这类低粘度流体的阻力很小。
b. 重力稳定非混相驱替。
用于开采高倾角、垂向渗透率高的油藏。
c. 重油CO2驱,可以改善重油的流度,从面改善水驱效率。
d. 应用CO2驱开采高粘度原油。
2.2.3单井非混相CO2 “吞吐”开采技术这种单井开采方案通常适用那些在经济上不可能打许多井的小油藏,强烈水驱的块状油藏也可使用。
此种三次采油方式最适合那些不能承受油田范围的很大前沿投资的油藏。
周期性注入CO2与重油的注蒸汽增产措施相类似,但它不仅限于重油的开采,而且已成功地用于轻油的开采中。
虽然增加的采收率并不大,但评价报告一致认为,这些方案确能在CO2耗量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增加采油量。
多数情况下,采用这种技术的井在试验以前均已接近经济极限。
该方法的一般过程是把大量的CO2注入到生产井底,然后关井几个星期,让CO2渗入到油层,然后,重新开井生产。
采油机理主要是原油体积膨胀、粘度降低以及烃抽提和相对渗透率效应;在倾斜油层中,尽管油井打在不太有利的位置,利用这种技术回采倾斜油层顶部的残余油也是可能的。
CO2吞吐增产措施相对来说具有投资低、返本快的特点,有获得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2.3二氧化碳驱油影响因素分析二氧化碳是怎样驱油的呢?将二氧化碳从地下采出来,然后再注入油层,它与油层“亲密接触”后,就产生四种作用。
一是降低原油黏度。
二是能使原油体积膨胀10%至40%。
这样能让一部分不流动的残余油动起来,抽油机就能让原油“走出”地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