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校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题(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24.下列选项中,通过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A.西汉设置刺史
B.西汉设中外朝制度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清朝设军机处
25.唐宋时期,江南一带稻麦复种范围不断扩大,面食种类不断增加,包子、馒头、千层饼等已出入寻常百姓家,从而出现“饮食混乱,无南北之分”的现象。

这反映了
A.南北经济交往密切 B.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C.饮食文化日益丰富 D.耕作技术不断提高
26.《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家思想趋向新启蒙
27. 钱大听说:“《春秋》,褒善贬恶之书也,其褒贬奈何?直书其事,使人之善恶无所隐而已矣。

”这是通常所讲的“春秋笔法”的重要含义之一。

这种笔法
A. 是受知识匮乏所限造成的
B. 是顺应品评人物的需要
C. 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色彩
D. 以揭露丑恶行为为要旨
28.意大利音乐家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他的观点属于
A.人文主义 B.启蒙思想
C.宗教改革 D.重商主义
29. 有人谈及洋务运动时说:“中国在外交上的一贯的失败也愈使自强运动看来差劲。

……1860年间的改革在实践方面很严肃地向前跨步。

因其如此,改革者尚要以传统的名目自保。

他们小心谨慎,但传统中国之架构已被他们打下了一个大洞。

”材料主要强调洋务运动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侵略
B.因阶级局限无法突破传统惯性
C.中体西用的做法导致成效甚微
D.步伐谨小慎微但仍有开拓之功
30.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不论首相丘吉尔的演说如何出色,似乎仍然需要那位口吃的乔治六世,只有这位国王出现,才能使整个国家不分党派,不分种族,团结在一起。

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国王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B.君主立宪制削弱了首相权力
C.战时状态赋予国王行政大权 D.国王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
31.如下图10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

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
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
冀人警醒。

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

’自是,三教典籍
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

”从材料中,你能得到的信息包括
①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②三教合流
③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④文人画盛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3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

下列是世界古代史的一些表述,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33.1983年6月,撒切尔夫人再次连任英国首相,她使出了“三脚凳”策略,即让港英当局作为独立第三方参加谈判,使谈判形成2∶1的态势。

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拒绝,理由是
A.违背了中方“和平统一”的方针 B.统一方案须得到三方的共同接受
C.体现不了港人治港的精神原则 D.反对香港成为一个政治独立实体
34.G20杭州峰会于2016年9月4—5日成功举办,G20暨二十国集团成立于1999年,由原八国集团以及其余12个重要经济体组成。

本次峰会主题是“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G20的建立及发展历程主要体现哪种趋势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区域集团化 D.不结盟
35.阅读材料
上图中从甲到乙的变化反映的历史过程是
A.从国民经济恢复到“一五”计划 B.从“一五”计划到“大跃进”
C.从“大跃进”到国民经济调整 D.从国民经济调整到“文革”发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

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

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

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

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

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

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

——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材料二 1894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

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

——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并简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

(15分)
42. (12分)儒学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巨、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一一黄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有天理自然之安,无人欲陷溺之危。

一一《朱子语类》卷十三第二十二条
材料三万历初,神宗之待张居正,其礼稍优,此于古之师傅未能百一;当时论者骇然居正之受无人臣礼。

夫居正之罪,正坐不能以师傅自待,听指使于仆妾,而责之反是,何也?是则耳目浸淫于流俗之所谓巨者以为鹄矣!又岂知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黄宗羲《原巨》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朱熹的核心主张,并说明朱熹思想的文化地位。

(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和以前传统儒家思想相比,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有
何发展?(4分)
45.【历史—历史上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北宋政府高度重视海外贸易:不断完善对外贸易政策。

自963年宋太祖在广州建立北宋第一个市舶司以后,宋又先后设置了杭州、明州、泉州等8个市舶司。

市舶司对商舶货物进行抽解和征税等。

为招徕外商,扩大与其他国家地区交往,宋太宗派出官方使团前往东南亚各地招徕外商,以政府使者身份往返于各国以促进双方貿易,此举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宋朝还指令各地方官和中国商人努力招诱蕃客。

当外商离港时,市舶司举行“犒宴”送行;在外商集中的广州港和泉州港设置“蕃坊”,由宋朝政府选择有威望的外商担任蕃长,并授予相应的官衔;设立蕃市,便利外商在华贸易活动;设立蕃学,供外商子弟就学。

宋朝规定,外商遇市舶司或地方官重征或强行收买舶货,有权越级上诉;对沿海遇到困难的外国商船给子援救,并提供食宿和遣返的便利条件;居宋外商不幸死亡,其遗产由市舶司按照“户绝法”依法公正处置。

摘自高莹《宋代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概述北宋政府为发展海外贸易所采取的措施。

(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发展外贸措施的作用。

(5分)
46.【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日本的侵略虽然对远东和苏联西伯利亚形成威胁,但受制于国内外形势,为了避免卷入与日本的冲突,苏联实行了对华不干涉政策。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苏联担心日本侵华成功后将矛头转向自己,从而使自己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由此,苏联开始调整对华政策,旗帜鲜明地谴责、揭露日本的侵略行径,并积极援助中国抗击日本的侵略,给予了中国大量的积极的、有效的援助。

1941年,德国在横扫西欧之后,矛头慢慢转向苏联。

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开始与日本展开秘密谈判,并最终签署了《苏日中立条约》。

此后,苏联对华援助基本中止,中苏关系趋于冷淡。

——据吕厚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苏联对华政策的演变历程,(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对华政策。

(7分)
47.【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清朝的腐朽与衰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阶级矛盾尖锐;西方文明冲击。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功:主持并推动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与顽固派进行论战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积极进行抵抗,显示了民族气节。

(3分)
过: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伙同西方列强对太平天国进行围剿、镇压;投降卖国,支持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反对维新变法。

(6分)
47.【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清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节节败退,于是奕䜣起初主战热情开始冷却,倾向求和。

尤其是太平天国在南方的迅猛发展,权衡利害,奕䜣得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便以中国出卖大片领土主权结局。

战后,为便于与列强“合作”,奕䜣又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负责处理外交事务。

奕䜣在“自强”名义下积极倡导购买洋枪洋炮和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不久,奕䜣和倭仁作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代表,在同文馆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交锋。

光绪二十年,奕䜣旧疾复发,旋病重而死,时年67岁。

﹣﹣摘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奕䜣成为清朝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时代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奕䜣的功过。

(9分)
成都龙泉中学2015级高考模拟考试试题(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参考答案
24—28 BBACA 29—33 DDCBD 34—35 AC
(1)趋势:从对地方政权的认同发展为对大一统国家的认同;从政治上的认同到意识形态的认同;从上层统治者的认同逐渐向社会下层百姓的认同扩展;对本朝的认同逐步强化。

(4分,每点2分,任答2
点即可。


原因:
①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2分,相应表述可相应给分。

)②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或“理学的产生与发展”);(2分)③统治者强化集权统治的影响;客观社会环境因素(如民族对立、政权并存等)的推动等。

(每点2分,任答1点即可得2分)
(2)发展:突出主权在民;认同共和国,反对封建专制;强调对不同族群利益的尊重;平等对待各民族。

(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评价:(9分)立足于救亡的现实需要;(2分)代表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2分)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或“推动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2分)强化了各民族对国家的认同,有利于保证我国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

(3分)
42. (12分)(1)主张:三纲五常;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春秋大一统。

(任答3点给3分) 趋势:儒家思想吸收各派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2分)
(2)核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2分)
文化地位:成为维护封建制度的官方正统儒家思想,长期影响后世。

(2分)
(3)发展: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认为臣与君名异而实同,是平
等的。

(4分)
45.【历史上大改革回眸】(15分)
(1)设立市舶司以维护中外贸易的繁荣;主动遣使海外招徕外商;优待外商并为其在华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通过奖励和招诱等手段吸引外商来华;颁布制度和法律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

(10分)(2)作用:宋王朝的这些措施,有效吸引和招揽了外来商人,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增加了政府收入,扩大了宋朝的海外政治影响力,有利于弘扬宋王朝的国威,为后代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5分)
46.【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九一八事变后,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推行对华不干涉政策;(3分)七七事变后,为了防止日本在侵华成功后北上,推行援华抗日政策(3分);苏德关系紧张后,为避免两线作战,与日本达成中立条约,对华关系趋冷。

(2分)
(2)以维护苏联的国家利益为宗旨;受国内外局势的影响而不断调整;对中国的抗日战争产生双重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