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笔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远古时代: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信息交流的必要性,手势、符号、语言、图画、结绳、实物、烽火等传递的多是情报、经验、史实等;区别于现代新闻传播。

甲骨卜辞与新闻的关系:卜辞和验辞两部分组成甲骨卜辞,验辞常与当时新发生的事件巧合,

故带有新闻成分。

春秋战国时期:情报信与“悬书”前者是绝密函件,后者为公众意见的表达,后因煽动性为统治阶级禁绝(中国最早的借助媒介表达民主意见的方式?)总之,先秦的新闻传播几乎完全依赖口头形式。新闻传播的书面形式:始于汉代

最典型方式:颁布诏书(最早记录在公元前125年左右,汉武帝)

原始形态新闻传播活动的不足:缺乏一定的目标、规模和系统性

完全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出现在报纸这一媒介产生之后。

现代新闻事业存在的重要物质条件:纸与印刷术

报纸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间:

观点一:商周

王安石称《春秋》为“断烂朝报”,残缺的政府公报。

《诗经》被认为是古代的采访活动(采诗与采风),诗经中的内容反映了社会变迁,具有新

闻的特点。

观点二:汉代

理由:高度中央集权需要设置很多办事处,称为“邸”,主要任务就是通报消息、传递文书。目前最合适的观点:中国的古代报纸产生于唐朝

2.唐朝的官报,有实物可考(进奏院状报、开元杂报)

唐中期,设立节度使,为保证中央集权,节度使在京都设邸(上都留后院或上都邸务留后院,后称上都知进奏院)。【书中P4引用一文言文典故,可考前一读,防止材料题】虽然唐代已经具有印刷报纸的物质条件,但当时的报纸一律为手抄形式。

3.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出现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发行的封建官报,邸报一词也是最早出现于宋朝。我国新闻事业史

上最早出现的有文献可查的新闻检查制度一一宋朝制定的对报纸的“定本”审查制度。印刷术的进步,也使得至少部分邸报已经开始引用印刷术。舆论被严密钳制,因而出现小报,反映

了社会上出现力求冲破限制的诉求。

4.明清的官报和京报

元朝据记载中断了邸报发行制度,但仍存在“小本“等非法新闻传播物。

明代恢复了邸报抄传制度,设通政司负责此事。邸报在明代正式实现活字印刷,这标志着新闻传播技术的重大发展。

清朝发行《京报》设立报房,京报内容与邸报无异,允许民间报房存在,但对其发行内容有

诸多限制(卢鲁生、刘时达案)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时代的结束,近代报业产生并初步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但是发展僵化,高度

集中,处于原始状态。

中国近代报刊没有自行产生,而是由外国人“引入”,最早是来华从事办报活动的基督教传教士。1815年出现第一个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创刊人马礼逊、米怜以及中国刻字工人梁发,1815年于马六甲创办,月刊,木板雕印,线装书,每期一册,免费散发;纯宗

教性,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其次“灌输知识,砥砺道德”;从报刊业务来看,表现

出尊重读者心理,

1815年-19世纪末,外人在华办报活动经历了在政府限制下的传教士办报(最早是1795年

成立的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马礼逊),到鸦片战争后迅速扩展建立办报网络;

《天下新闻》1828创刊于马六甲by伦敦布道会;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年创刊于广州,为我国领土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by 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后发展为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报刊,1833年12月载《新闻纸

略论》,是中文近代报刊第一篇介绍西方报业情况与新闻自由的专论,标志着《东西洋考》完全脱离宗教刊物范畴,成为替外国人打开中国大门的舆论工具。

《各国消息》1838年创刊于广州,by英国传教士,但完全不具有宗教性质;

同时期,在华外国人也创办了约20家外文报刊:

1822年《蜜蜂华报》周刊,葡语,澳门,标志着我国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纸;

1827年《广州纪录报》广州,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英文报纸;商业性质

1831-1833《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创刊于广州,美国商人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份报纸;

1832-1851《中国丛报》创办于广州,英文;

1835-1844《广州周报》创办于广州,英文; 1836年10月13日,出了中国近代报刊的第一张号外;

外文近代报刊的创办者主要为商人,读者为在华外国人,宗旨是为西方殖民者提供有关中国

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全方面的全方位信息。

鸦片战争后,19世纪60年代,中文商业性报刊如《申报》、《新闻报》等迅速崛起传教士办报活动的变化:纯传教一一政治情报收集一一舆论煽动、殖民工具一一盈利

《万国公报》由美籍传教士林乐知于1868年创刊于上海,名为《教会新报》,周刊;1874

年改名为《万国公报》;1883年休刊,1889年复刊,1898年维新运动期间,销售量增至3.84万份,1907年因林乐知病逝停刊。前后长达40年,是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刊中出版

时间最长、销量最大、影响最大的。

《申报》由英国商人美查在1872年创刊于上海,自始就是以盈利为目的,这种观念具备了

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报业的基本特点,由此导致的一系列变革,标志着外国人在华办报活动进

入高潮;

《申报》优点:a.廉价纸张;b.重视论说(每期必载一篇);c.注重新闻报道,注重

反映社会实际生活,揭示黑暗; d.注重新闻时效;e.注意刊载文艺作品和广告; f. 1882

1月16日,该报刊发了迄今为止最早的一条由报社记者所发的电讯。

评价:我国近代报刊的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要素,《申报》已完全具备。6.对外国人在华办报的分析评价

外报在新闻观念与报刊业务方面的影响:

一、报刊观念。外报以其言论与实践,将言论、出版自由等西方近代报刊观念引入中国。邸报京报

是抄发政府的动态和指令,新报(外报)自编自采,自由撰写,反映办报人自

身的意志与价值取向。《申报》的论述,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下的近代报刊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下的古代报刊的区别,这些观念,对中国早期改良主义思想家的办报

活动有直接影响。

二、报刊内容与版式,传播机构的设置。催生了以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广告四

要素组成的我国近代报刊格局。外报报馆是独立机构,内部分工明细。

三、物质技术方面。铅字、印刷机等近代报刊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是通过外国人的办报活动引进到中国

的。

7.国人办报历史的开端与维新派的办报活动

19世纪70年代,国人自办报刊开始登上中国报业舞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