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质效应 生化检验

合集下载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总结

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总结
附有血清. • 4、由于试剂针携带污染,磷酸盐影响磷测定,干扰一般3.0mmol/l左右,
大于2.0要复查,如果怀疑携带污染问题处理办法:X-X-A-X-B-X-C-X-D-----,标本针污染可造成低值偏高,尿蛋白建议连续测两次. • 5、酸碱试剂相互影响白蛋白对肌酐有携带污染. • 6、CK-MB比CK高,方法学影响,主要CK-BB增高影响,主要是儿科及消化 道肿瘤病人. • 7、HDL-C+LDL-C大于TCHO,胆固醇偏低或高低密偏高,找原因. • 8、标本混浊增加吸光度引起总蛋白偏高. • 9、胆汁酸负数因空白吸光度偏高,试剂针污染有关,血脂类试剂加有大 量胆酸钠,可降低胆汁酸结果.
生化实验干扰因素
• 10、AMY含高浓度钙离子. • 11、CHE\GLU\UR\UA\LDH等含磷. • 12、ALT\AST含LDH干扰 • 13、CK\CK-MB含GLU • 14、钒酸盐法直胆影响ALT • 15、真假胆酶分离:如果反向发展,病情严重,重度肝细胞坏死.特别注
意仪器提示观察反应曲线,是否底物耗尽. • 16、反复离心可使钾升高. • 17、标本采集顺序:血培养-血凝-无填写试管-其他有填写剂试管,EDTA
维生素C是临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它对疾病的治疗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对于临床检验,它却是多种物质测定的干扰者, 这是因为它的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特殊缘故.
抗坏血酸干扰临床机检验的机制: 主要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三个特性,其一是强还原性,它可干扰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许多反应.如:使班氏尿糖定性试验 呈假阳性,使酶法测定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结果下降,对血尿酸的酶法测定呈负干扰,而对血尿酸的磷钨酸法测定呈 正干扰.其二是具有弱酸性可竞争尿胆原的排泄,使尿胆原下降.其三是其药理特性,如:可以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抗坏血酸对 临床检验的影响见附表. 总之,抗坏血酸对检验的干扰是广泛的,其中对有的检验项目只须治疗浓度就可干扰,如胆红素、尿糖等.因此,临床检验时 应特别注意其影响,这是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中应非常重视的问题. 抗坏血酸对临床检验的影响 检验项目 影响性质 影响机制 血清胆红素 升高 干扰反应程序 血清胆固醇 下降 药理特性并干扰试验 血清肌酐 升高 干扰试验 血清葡萄糖 下降 干扰试验 尿葡萄糖 升高或下降 班氏法升高 氧化酶法下降 血清乳酸脱氢酶 下降 干扰试验 粪潜血 假阴性 干扰试验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减少 可缩短抗凝剂作用 血清甘油三酯 下降 对动脉粥样硬化病人有降低作用 血清尿酸 升高或下降 磷钨酸法升高 酶法下降 尿血红蛋白 下降 抑制愈创木酚法 尿胆原 下降 低PH值时减少排泄 尿17-酮类固醇 升高 影响间二硝基苯法 尿17-羟类固醇 升高 干扰试验

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
6
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传统的消除基质效应的前处理方法有: ➢蛋白质沉淀(PPT) ➢液液萃取(LLE) ➢固相萃取(SPE) ➢样品稀释(或减少进样量)等
其中,蛋白质沉淀的效果最差,液液萃取可以达到较好的进化效果,但 对于极性化合物的回收率较低,固相萃取柱为最有效的消除基质效应的 方式。 但对于不同分析物,要通过实验来确定最优的前处理方法。
11
采用基质标准溶液校正
基质标准溶液,即将空白样品经前处理后,加入一定量待测物标准 ,用以对检测结果进行校正,是最常见的补偿基质效应的方法。
12
外源性组分在生物样品中不存在,但同样会带来基质效应,其由样品前处理过程引 入,包括塑料和聚合物的残留、邻苯二甲酸盐、清洁剂(烷基酚)、离子对试剂、 有机酸、缓冲液、SPE柱材料、流动相等。
5
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选择合适的色谱分离条件 ➢优化质谱分析条件 ➢选时非挥发性的基质组分与分析物离子竞争产生,这些非 挥发性基质组分将雾滴牢牢吸在一起,阻止其分裂成更小的微滴。根据接口处 离子化和离子蒸发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这种竞争可能妨碍(离子抑制)或增强(离 子增强)所分析目标物离子的形成效能,亦即分析目标物离子的形成效能与进入 电喷雾源的基质密切相关。
ESI的离子化主要是在液相中发生,而APCI的离子化过程是基于气 相反应。APCI离子抑制效应的影响较小,是由于当分子间的反应发 生时,待测成分已处于气相中。
10
选择合适的内标
内标选用与待测成分结构相似,性质相近的化合物。 同位素内标是消除基质效应首选的内标物,其与目标物具有相同 的化学性质和保留时间,可以抵消质谱离子化过程中的基质效应, 同时消除前处理过程中的差异。
LCMS测定中生物样品的基质效应问题

生物样品液质联用分析中的基质效应研究概况

生物样品液质联用分析中的基质效应研究概况

生物样品液质联用分析中的基质效应研究概况一、本文概述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样品分析在生命科学、医学、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液质联用技术(LC-MS)作为一种高效、灵敏的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样品的分析中。

然而,在液质联用分析生物样品时,基质效应常常会对分析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生物样品液质联用分析中的基质效应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提高生物样品液质联用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

本文将介绍基质效应的定义和产生原因,阐述基质效应对液质联用分析的影响机制和表现形式。

接着,将综述目前国内外在生物样品液质联用分析基质效应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包括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基质效应的影响因素、基质效应校正技术等。

本文还将讨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通过本文的综述,期望能够为从事生物样品液质联用分析的研究人员提供有关基质效应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同时为推动液质联用技术在生物样品分析中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基质效应的定义和分类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在生物样品液质联用分析(LC-MS/MS)中是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的是生物样品中的非目标分析物(即基质)对目标分析物的离子化过程产生的干扰效应。

这种效应可能导致目标分析物的信号强度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基质效应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样品的组成、pH值、离子强度、极性、挥发性以及共存的其他化合物等。

基质效应通常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表现形式分为两类:增强效应(Matrix Enhancement Effect)和抑制效应(Matrix Suppression Effect)。

增强效应:当基质中的某些成分促进目标分析物的离子化过程,导致其信号强度增加时,称之为增强效应。

这种效应可能使得分析结果偏高,给定量分析带来困难。

抑制效应:相反,当基质中的某些成分抑制目标分析物的离子化过程,导致其信号强度降低时,称之为抑制效应。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农残分析检测逐渐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领域的重要环节。

在农残分析检测中,基质效应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准确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基质效应的概念、基质效应对农残检测的影响以及基质效应的消除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质效应的概念基质效应是指基质(即样品本身的组成成分)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

在农残分析检测中,样品的基质效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待检农药的提取效果产生影响,导致部分农药难以完全提取;二是对检测方法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基质效应的产生主要与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关,比如样品的成分复杂性、含水量、pH值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样品由于其特有的基质效应特点,需要针对性地制定检测方法和消除基质效应的措施。

二、基质效应对农残检测的影响基质效应对农残检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了检测的灵敏度,使得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难以被准确检测;二是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影响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一些特殊的农产品样品,比如高脂肪、高糖、高酸、高水分等样品,基质效应尤为明显。

在这些样品中,某些农药的残留量可能被掩盖,甚至无法被检测出来,给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

基质效应还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误差增大,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对食品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和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监测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准确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消除样品基质效应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主要的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包括样品前处理、检测方法优化和内标法等。

1. 样品前处理样品前处理是消除基质效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样品的提取、净化和浓缩等处理过程,可以有效地消除基质效应带来的影响。

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液液萃取、凝胶过滤、离子交换树脂吸附、超声波提取等。

通过选择适合样品特性的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提取率,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

质控品在MP1生化分析仪上的基质效应分析

质控品在MP1生化分析仪上的基质效应分析

质控品在MP1生化分析仪上的基质效应分析陈静波;周美婷【摘要】目的:应用CLSI EP14‐A 文件对 Roche 和 Randox 公司质控品在 MP1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肾功能检测项目上的基质效应进行评估。

方法将两个厂家的质控品随机排列在20份新鲜标本中,分别用对比系统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待评估系统 MP1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对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尿酸(UA)进行测定,重复3次。

对新鲜标本的结果做直线回归,并绘出估计值的95%预期区间,观察两个厂家质控品是否存在基质效应。

结果两个厂家质控品在 MP1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 BUN 、Cr 、UA 项目检测上不存在基质效应。

结论 Roche 和 Randox 公司质控品可用于 MP1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BUN 、Cr 、UA 项目的质量控制。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6(013)018【总页数】3页(P2682-2684)【关键词】基质效应;质控品;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作者】陈静波;周美婷【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辽宁葫芦岛 125000;宁波美康保生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宁波 315100【正文语种】中文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基质效应对测定的干扰日益受到重视[1-2]。

按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定义,“基质效应”是指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测定值的影响或基质对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分析物的能力的干扰[3-4]。

质控品是专门用于质量控制目的的标本或溶液,可用于比较不同的仪器和方法间结果的一致性[5-6]。

由于质控品一般来源于类似患者标本的材料,与新鲜标本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特性,故其基质效应带来的干扰不容忽视[7-8]。

本课题组参照CLSI EP14-A文件[3],对Roche和Randox公司质控品在宁波美康保生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结合微流控芯片技术开发的MP1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肾功能检测项目上的基质效应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化学分析中,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

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例如,溶液的离子强度会对分析物活度系数有影响,这些影响和干扰被称为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什么是基质效应?基质是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

基质常常对分析物的分析过程有显著的干扰,并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目前最常用的去除基质效应的方法是,通过已知分析物浓度的标准样品,同时尽可能保持样品中基质不变,建立一个校正曲线(calibration curve)。

固体样品同样有很强的基质效应,对其校正也尤为重要。

对于复杂的或者未知组分基质的影响,可以采用标准添加法(standard addition method)。

在这一方法中,需要测量和记录样品的响应值。

进一步加入少量的标准溶液,再次记录样品的响应值。

理想地说来,标准添加应该增加分析物的浓度1.5到3倍,同时几次添加的溶液也应该保持一致。

使用的标准样品的体积应该尽可能小,尽量降低过程中对基质的影响。

评价方法较简单的采用相对响应值法A:在纯溶剂中农药的响应值B:样品基质中添加的相同含量农药响应值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B/A×100比较复杂的标准曲线测定法配制3组标准曲线。

第1组用有机溶剂配制成含系列浓度待测组分和内标的标准曲线,可以做5个重复。

第2组标准曲线是将5种不同来源或不同品种的的空白样品经提取后加入与第1组相同系列浓度的待测组分和内标后制得。

第3组标准曲线采用与第2组相同的空白样品在提取前加入与第1组相同系列浓度的待测组分和内标后再经提取后制得。

通过比较3组标准曲线待测组分的绝对响应值、待测组分与内标的响应值比值和标准曲线的斜率,可以确定基质效应对定量的影响。

第1组测定结果可评价整个系统的重复性。

第2组测定结果同第1组测定结果相比,若待测组分响应值的相对标准偏差明显增加,表明存在基质效应的影响。

基质效应与校正曲线

基质效应与校正曲线

基质效应与校正曲线引言在生物学和化学领域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样品进行测量和分析。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干扰因素,例如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是指样品中其他成分对目标分析物测量结果的影响。

为了准确测量目标分析物的含量,我们需要进行基质效应的校正。

本文将介绍基质效应的概念、产生原因以及校正方法,并详细讨论校正曲线的建立和使用。

1. 基质效应的概念基质效应是指样品中其他成分对目标分析物测量结果的影响。

这些成分可能会干扰目标分析物的检测和定量,导致结果偏低或偏高。

基质效应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例如样品的复杂性、化学反应、吸光度和发光度等。

2. 基质效应的产生原因2.1 样品复杂性样品中可能存在多种成分,它们的存在会干扰目标分析物的检测。

在环境水样中进行重金属离子测量时,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等成分可能会影响测定结果。

2.2 化学反应样品中的化学反应也会导致基质效应。

在酸碱滴定中,样品中存在的酸性或碱性物质会与滴定试剂发生反应,从而影响滴定结果。

2.3 吸光度和发光度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吸光度和发光度也会对目标分析物的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这是因为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吸收或发射光谱可能与目标分析物重叠,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3. 基质效应的校正方法为了消除基质效应对测量结果的干扰,我们需要进行校正。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校正方法:3.1 外标法外标法是最常用的校正方法之一。

它通过在同一条件下测量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并建立目标分析物浓度与测量信号之间的关系。

通过测量样品信号并利用校正曲线进行计算,得到目标分析物的准确含量。

3.2 内标法内标法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用于校正基质效应。

内标物与目标分析物具有相似的性质,但其测量信号与目标分析物不重叠。

通过测量样品和内标物的信号,并计算它们之间的比值,可以消除基质效应的干扰。

3.3 标准添加法标准添加法是通过向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并测量样品和添加后的混合溶液信号的差异来校正基质效应。

何谓检测的基质效应

何谓检测的基质效应

何谓检测的基质效应?怎样评估基质效应?该如何避免基质效应的发生?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中基质效应,已日益受到重视。

最早是在酶活力测定中用人工制备的参考物质时发现。

在酶法分析与免疫化学分析中,普遍存在的基质效应影响了定量测定的准确性。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的定义,“基质效应”(matrixeffect )是指:①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它成分对分析物测定值的影响;②基质对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分析物的能力的干扰。

广义来说,基质效应也应包括已知的干扰物(胆红素、血红蛋白、抗坏血酸等干扰物),但目前只将基质效应限于生物材料中未知或未定性的物质或因素(如粘度、pH等)的影响。

基质效应所致分析结果的偏差称为基质偏差(matrixbias)。

用作校准物质或质控物,经过处理的混合血清,由于血清机制的理化性质在处理过程中的改变,在常规测定上往往出现基质偏差。

基质偏差的出现也与分析系统(包括方法、试剂及所用仪器设备)有关,所以有人将基质效应定性为方法、材料与基质的特异性反应。

在基质效应的评估方法方面,通常认为测定新鲜(或冰冻)血清无基质效应,决定性方法或参考方法也无基质效应。

参考访法与常规方法测定同一批新鲜血清的结果一致,表示这项常规方法没有方法误差,如有差异则代表常规方法的“校准偏差”(calibrationbias)。

用参考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制备物(如室间质评样品)时往往得不一致结果,这种差异称作调查偏差(survey bias)。

调查偏差与校准偏差之差即基质偏差。

减少基质效应的主要措施包括:1、改进室间质评样品,使其作用更像新鲜人血清;2、改进仪器设计及试剂组成;3、选择方法及方法学参数,使其适应性更强,且容易掌握,对制备物(校准物、室间质评样品与质控物)基质的确切性质不敏感。

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

液质联用技术中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王凌王鹏卓宏审评五部1. 前言在人体生物等效性或临床药代动力学试验中,液质联用(LC/MS,LC/MSn)技术被广泛用于生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的检测。

液质联用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显著特点,研究者往往会认为采用该技术可以简化或者省去样品的前处理和色谱分离步骤。

但由于质谱检测是基于化合物离子化并通过特定的核质比来检测和定量,因此任何干扰待测物离子化的物质都可能影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即引入了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ME)的概念。

基质效应是指在样品测试过程中,由待测物以外的其他物质的存在,直接或间接影响待测物响应的现象[1]。

由于质谱检测的高选择性,基质效应的影响在色谱图上往往观察不到,即空白基质色谱图表现为一条直线,但这些共流出组分会改变待测物的离子化效率,引起对待测物检测信号的抑制或提高。

这些基质成分包含了生物样品中的内源性成分和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引入的外源性成分。

内源性组分包括无机盐或者胆汁中的有机盐、各种有机化合物(糖类、胺类、尿素、类脂类、肽类)和分析目标物的同类物及其代谢物。

外源性组分尽管在生物样品中不存在,但同样会产生基质效应,包括处理样品的塑料管中残留的聚合物、离子对试剂、有机酸、缓冲液、SPE柱材料、抗凝管中的抗凝剂如EDTA或肝素锂等[2]。

FDA在生物分析方法建立的指导原则中明确提出对于基于LC/MSn 的方法,在整个分析过程中需通过适当的方法减少基质效应的影响,从而保证方法的灵敏度和选择性[1];EMEA在《生物分析方法的验证指导原则(草案)》中更加细化了基质效应的评判标准[3]。

2. 评价方法目前评价基质效应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柱后灌注法(Post-column infusion method)和(2)提取后加入法(Post-extraction spiking method)[4,5]。

其中柱后灌注法能直观的显示基质效应对被测物色谱保留时间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适合在色谱方法筛选过程中评估基质效应的影响情况,为色谱条件的优化提供信息。

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Carry over和Cross-talk一、定义:1. 基质指的是样品中被分析物以外的组分。

如果分析的是生物样品,那么生物样品中的基质可能会增强或者抑制其响应,从而对我们影响我们检测,这就是基质效应;2. 如果我们的线性范围很宽,ULOQ很高,那么在分析完ULOQ后,可能在系统中残留一些待测物,这样就会对低浓度的检测有影响,这就是Carry over;3. 我们进行MRM或者SRM检测时,不同的离子通道间可能存在相互干扰的现象,这就是Cross-talk。

备注:ULOQ是定量上限,定量下限是LLOQ二、基质效应产生的原因MS中,一般认为可能源于待测组分与生物样品中的基质成分在雾滴表面离子化过程的竞争。

其竞争结果会显著地降低(离子抑制)或增加(离子增强)目标离子的生成效率及离子强度,进而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也有人认为基质效应是由于待测组分与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共洗脱而引起的色谱柱超载所致,这些成分常因在色谱分析中与目标化合物分离不完全或未被检测到而进入质谱后产生基质效应。

三、基质效应的评价方法比较实际样品和空白溶剂在Q1SIM中的响应值。

更加一个实际的方法是将被分析物的纯品加入空白基质和纯溶剂中,比较两者的信噪比。

如果样品中被分析物浓度已知,则可将分析物加入纯溶剂中,使之达到与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一样。

如果样品中分析物浓度未知,或者是纯粹的无分析物的基质无法得到,则可用分析物的同位素内标分别加入到样品和纯溶剂中,比较二者响应差别。

通常基质效应可用抑制系数衡量,绝大部分情况下降低信号响应,抑制系数<1,少数情况下,也能增强响应信号,此时抑制系数>1.一般是1)用流动相配制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待测物,并加入内标,测得响应值; 2)空白血浆提取后加入与1)相同浓度的待测物和内标,测响应值基质效应 ME%=响应值2/响应值1×100%这样,不同浓度的待测物的基质效应和内标的基质效应均可得到。

血浆血清基质效应解决方案

血浆血清基质效应解决方案

血浆血清基质效应解决方案一、基质匹配基质效应是指不同来源、不同处理方式的样本中,除了目标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测定的干扰。

为了减小基质效应,可以采用与待测样本相同或尽可能接近的基质来制备标准品和校准品,即基质匹配。

这样可以确保标准品、校准品与分析样本处于相似的化学环境,从而减小基质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二、校准校准是解决基质效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通常采用与待测样本基质相同或接近的校准品进行校准。

这样可以更好地消除基质效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提高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选择校准品时,应考虑其来源、处理方式、浓度范围等方面的因素,以确保校准品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三、样本均质化样本均质化是指将待测样本中的所有组分充分混合,使其分布均匀。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如果待测样本中存在沉淀、脂质等不溶性物质,可能会导致基质效应的产生。

因此,在测定前应对样本进行均质化处理,以减小不溶性物质对分析物测定的干扰。

常用的均质化方法包括超声波破碎、匀浆等。

四、标准化标准化是指在测定过程中采用一系列标准物质对测定仪器进行校正和验证,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可以采用标准品或质控品对测定过程进行标准化。

这样可以减小仪器误差、方法学误差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空白校正空白校正是指采用空白样本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以减小背景干扰对分析物测定的影响。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可以采用空白样本对仪器进行校正和验证,以减小仪器误差、试剂污染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同时,在数据处理时应对空白校正结果进行分析和修正,以获得更准确的测定结果。

生化检验

生化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毕业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3分×8=24分)1. 量值溯源: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基准或国际计量基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

2. 基质效应:基质效应,是指检测系统在分析样品中的分析物时,处于分析物周围的基质对分析物测定结果的影响,称为基质效应3. 阳性预测值:指诊断性试验检出的全部阳性例数中,真正“有病”的例数(真阳性)所占的比例4. 允许分析误差:允许分析误差用E A表示,它被规定为95%样品的允许误差限度,即95%的病人样品其误差应小于这个限度。

5.医学决定水平:用Xc表示,临床判断结果具有意义的分析物浓度。

6.BE:是指血液pH值偏酸或偏碱时,在标准条件下,即温度为38℃,1个标准大气压,PCO25.32kPa(40mmHg)、Hb完全氧合,用酸和碱将1L血液pH调至7.40所需加入的酸或碱量就是BE,表示全血或者血浆中碱储备增加的情况。

如需用酸滴定,表明受测血样缓冲碱量高,为碱剩余,用正值表示(即+BE)7.糖化蛋白:血中的己糖,主要是葡萄糖,可以和蛋白质发生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糖基化蛋白。

合成的速率与血糖的浓度成正比,直到蛋白质降解后才释放,故能持续存在于该蛋白质的整个生命中。

8.δ-胆红素:一部分胆红素与白蛋白共价结合,可能是白蛋白分子中的赖氨酸残基的ε-氨基与胆红素一个丙酸基的羧基形成酰胺键,在血中停滞时间长,称为δ-胆红素二、单选题(1分×26=26分)将答案填入下面表格中1. 自动化特种蛋白分析仪多采用:【A】A.透射比浊分析技术B.散射比浊分析技术C.荧光分析技术D.电化学分析技术E.酶免疫分析技术2. 关于酶活性国际单位定义,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A.在特定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B.在特定条件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C.在最适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D.在标准条件(25℃)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E.在标准条件(25℃)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3. 酶偶联反应测定酶活性叙述错误的是【C】A.待测酶的酶促反应应为0级B.指示酶的酶促反应应为1级C.辅助酶越多越好D.延滞期越短越好E.测定条件应由测定酶决定4. 方法评价试验中回收试验测定的是【B】A.随机误差B.比例系统误差C.恒定系统误差D.总误差E.以上均可以测定5.空腹血糖的正常参考值为【B】A.3.33~3.89 mmol/L;B. 3.89~6.11 mmol/L ;C. 3.89~7.0 mmol/L;D.3.89~8.0 mmol/L;E. 3.33~7.8 mmol/L6. 哪种载脂蛋白的主要合成场所不在肝脏?[B]A. ApoAIB. ApoB48C. ApoB100D.ApoCⅢE. ApoE7.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时,血浆静置实验后可见病人血浆外观特征是:CA.澄清B.混浊C.混浊或澄清D.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混浊E.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8. 下列哪项不是骨吸收标志物?EA.胶原交联B.尿半乳糖羟赖氨酸 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C.Ⅰ型胶原α1链螺旋区肽620~633 E.Ⅰ型胶原前肽9.选择性蛋白尿是以哪一种蛋白尿为主?【A】A. 清蛋白B. IgGC. 转铁蛋白D. β2-微球蛋白E. B-J蛋白10. 阻塞性黄疸时,下列何种结果是正确的?[B]A.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试验阴性B.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C.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D.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胆红素阳性E.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中尿胆原增多11.人体内调节血钙和钙离子水平的主要器官是【B】A.肝、骨和肾B.肠、骨和肾C.肠、骨和肝D.肠、肝和肾E.胃、骨和肾12. 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为:[C]A.50-70ml/min B.60-90ml/min C.80-120ml/min D.120-150ml/min E.150-170ml/min13.属于次级胆汁酸的是:[A]A. 石胆酸B. 甘氨胆酸C. 牛磺胆酸D. 甘氨鹅脱氧胆酸E. 牛磺鹅脱氧胆酸14. 某方法经反复测定得出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该方法:[A]A.准确度高B.线性范围宽C.灵敏度高D.精密度高E.重复性好15.下列关于电解质说法正确的是:BA.体液中阴阳离子摩尔数相等B. 体液中阴阳离子当量数相等C. 细胞内外电解质摩尔数相等D. 细胞内外电解质当量数相等 E. 细胞内外阴阳离子摩尔数相等16.甘油三酯标本采集前,至少禁食:CA.4h B.8h C.12h D.14h E.16h17.正常人与病人的测定值分布往往是相互重叠的,可用分界值来划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甲功五项的基质效应评价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甲功五项的基质效应评价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甲功五项的基质效应评价摘要】目的:评价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测定甲状腺功能五项指标的基质效应。

方法:选取甲状腺功能五项高值血清,用正常人血清、甲减人血清、甲亢人血清、小牛血清、马血清、水解明胶、BSA、PBS、生理盐水9种基质分别对 T3、T4、FT3、FT4、TSH 的高值血清进行对倍稀释,测定其稀释后甲功五项结果,评价其基质效应。

结果:T3 项目中小牛血清有明显的负基质效应;水解明胶、BSA有明显的正基质效应;正常人血清、甲减人血清、马血清无基质效应。

T4和FT3项目中小牛血清、PBS、生理盐水有明显的负基质效应;水解明胶、BSA有明显的正基质效应;正常人血清、甲减人血清无基质效应。

FT4项目中小牛血清、马血清、PBS、生理盐水有一些负基质效应;水解明胶、BSA有一些正基质效应;正常人血清、甲减人血清无基质效应。

TSH 项目均无明显基质效应影响。

结论:临床测定甲功五项时,如需稀释病人血清标本,可利用新鲜正常混合血清作为稀释液,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结果。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甲功五项;基质效应【中图分类号】R5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7-0229-02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定义,“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是指标本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他成分对分析物测定值的影响,以及基质对分析方法测定分析物的准确度的干扰[1]。

作者发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测定甲状腺功能五项时也出现一定的基质效应。

为此,本文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评价不同基质对CLIA测定甲功五项的影响,以求寻找符合临床检验准确度要求的去除基质效应的方法。

1.材料和方法1.1 基质选取选取9种基质:正常人血清、甲亢人血清、甲减人血清、小牛血清、马血清、水解明胶、BSA、PBS、生理盐水。

配置好后,将9种基质液56℃30分钟灭活。

1.2 样本制备找一新鲜血清标本,T3、T4测定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范围2倍,FT3、FT4测定值分别高于正常参考范围2倍,用上述8种基质液(除去甲亢人血清)将其分别进行2倍、4倍、8倍稀释,平衡一小时后,进行同时测定。

基质效应

基质效应

混合实验法
中心实验室基质实验方法(以D2、D3为例子)
1、因为空白基质难以提取,所以D2-IS、D3-IS(同位素内标)为作为D2、D3的替代物 2、取5个不同年龄段,性别男女都有的血清样本作为基质参考,复溶液作为空白 3、把5个血清样本进行完整前处理(不加内标),得到的样品溶液作为5种基质,然后建立7种 不同比例的(基质/空白)样本溶液,加入同样量的D2-IS、D3-IS,上机检测(比例为0基质、 10%基质、20%基质、40%基质、60%基质、80%基质、90%基质),得到D2-IS及D3-IS的内标峰 面积(表3) 4、基质效应值为:(1-A/B)*100% 当基质效应 5、只有在基质效应控制在20%以内,方法才能被认可
基质抑制效应及基质增强效应
(针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生物样品中的化合物所产生的基质效应)
在生物样品(以血浆为例)中,引起基质效应的主要是磷脂、胆固醇等 内源性物质。他们随同待测物从色谱柱上一起被洗脱出来,经离子源气 化,进入质谱进行检测分析。而就在液滴气化、发生库伦爆炸变成小液 滴直至产生气体离子的过程中,这些内源性的物质由于极性较大,会同 待测物离子竞相竞争液滴表面,从而导致待测物的离子化效率降低或增 强,引起响应降低或增高,这就产生所谓的基质抑制或基质增强效应
二、基质效应的产生原因
三、基质效应确认方法
混合实验
柱后灌注法
选取目标分析物的纯溶液、生物基质样本 以及二者的1∶1混合液,分别处理后进样 分析。如果1∶1混合液样本的响应值与生 物基质样本和纯溶液样本响应值的均值相 比,差异低于一定比例(20%),则证明 基质效应是否存在并不影响目标分析物的 准确定量,该法用于评价相对基质效应。 以25(OH)D3为例,分别对其绝对基质效 应和相对基质效应进行考察,由于25(OH) D3为内源性激素,很难找到不含25(OH) D3的空白基质,可通过向经前处理的血清 样本中添加一定量的内标25(OH)D3[2H3]作为后加标样本,与等量的未经提取 的纯溶液样本获得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 考察方法的绝对基质效应;采用混合实验 的方法,即通过检测血清基质样本、溶液 基质样本、二者质量比1∶1混合物这3种基 质样本中待测物与内标的峰面积比值来计 算相对基质效应(表1、2)

临床生化检验校准与检验结果溯源性

临床生化检验校准与检验结果溯源性

实施
a) CGPM的 SI 单位定义
b) 一级参考测量程序
BIPM, NMIa, ARMLa
BIPM, NMIa
j) 用户常规测量程序 厂家和/或终用户
终用户
结果
终用户
uc (y)
.
临床检验中的“基质效应”
物质
c) 一级校准物 常规样品
校准 定值
程序
实施
a) CGPM的 SI 单位定义
b) 一级参考测量程序
ISO 17511、18153
临床实验室
方法对比、参考物质,室内质控/室间质评
.
校准
在规定条件下建立由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 指示的量值,或一种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 代表的值,与由测量标准所复现的相应量值 的关系的一组操作
.
.
谢谢大家的时间 欢迎批评指正
.
临床检验量值溯源
参考系统
量值溯源或传递
常规检验
.
临床检验参考系统
ISO 15193: 2003
体外诊断医学器具——生物样本中量的测量——参考测量程序表述
ISO 15194: 2003
体外诊断医学器具——生物样本中量的测量——参考物质描述
ISO 15195: 2003
• This property depends upon specific material–method interaction.
• It can be demonstrated only experimentally.
.
临床生化检验校准有关问题
(1) 如何校准?
按厂家说明,使用配套试剂-校准物
常规方法
120 100
80 60 40 20

ELISA中基质效应解决方案

ELISA中基质效应解决方案

ELISA中基质效应解决方案
ELISA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在样本中的存在。

然而,在使用ELISA技术时,基质效应可能会干扰结果的准确性。

基质效应是指由于样本中存在相似分子结构的化合物,导致检测结果伪阳性或伪阴性。

为了解决基质效应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样本前处理:对样本进行前处理,去除或稀释掉可能导致基质效应的物质,例如使用洗涤剂、蛋白酶或稀释缓冲液等。

2. 反应体系优化:优化ELISA反应体系的条件,例如选择适当的试剂浓度和反应时间,或增加洗涤步骤。

3. 控制组设计:设置合适的对照组,包括负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以便进行比较和分析。

4. 校正法使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校正方法,例如用纯化的目标蛋白或抗体进行校正,或进行样品的重提取等。

综上所述,采取上述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或消除基质效应的影响,提高ELISA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

农残分析检测中的基质效应及消除【摘要】农残分析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基质效应的影响给农残检测带来了挑战。

本文探讨了基质效应的机理,分析了基质效应对农残检测的影响,并介绍了消除基质效应的方法与技术。

实验研究表明,基质效应的消除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研究基质效应的机制,并提出了消除基质效应在农残检测中的重要性。

本文指出基质效应对农残检测的挑战,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呼吁加强对基质效应的研究,以提高农残检测的水平和效能。

【关键词】农残分析检测、基质效应、机理、影响、消除方法、实验研究、研究方向、挑战、重要性、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农残分析检测的重要性农残分析检测是指对农产品中残留农药、兽药和其他化学物质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保农产品安全无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农残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农药和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因此及时准确地检测农产品中的残留物质显得至关重要。

农残分析检测不仅能保证食品安全,减少因食用受污染农产品引发的健康问题,还能有效监管和管理农药和兽药的使用,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农残分析检测在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控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1.2 基质效应的影响基质效应是指在农残分析检测过程中,样品原有的物质成分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

基质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干扰检测结果:样品中存在的基质物质可能与待检测的农药残留物相互作用,干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这种干扰可能导致误判或漏检,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2. 降低检测灵敏度:基质效应的存在会降低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使得一些低浓度的农残难以被检测出来。

这会造成对农产品安全的隐患,而且对于进口农产品的贸易也会带来影响。

3. 影响检测速度:基质效应需要额外的处理步骤或方法来消除,这会增加检测的时间和成本。

临床质谱基质效应做法

临床质谱基质效应做法

临床质谱基质效应做法1.引言1.1 概述临床质谱基质效应是质谱分析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它指的是在复杂基质中进行质谱测量时,基质成分会对所测量物质的信号强度产生影响。

这是由于基质的存在可能导致所测量物质的信号被掩盖、降低甚至完全失去。

因此,正确理解和应用质谱基质效应是提高质谱分析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质谱基质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质的复杂程度、基质中其他成分的浓度、基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等。

在复杂的生物样本中,如血液、尿液和组织等样本中,基质效应往往更加明显。

因为这些样本中包含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物质,如蛋白质、代谢产物、药物等,它们可能与所感兴趣的分析物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从而干扰了分析物的检测。

为了解决质谱基质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方法和技术。

其中,样品前处理是一个常用的手段,通过分离、净化和富集目标分析物,降低基质对分析物的干扰。

此外,还可以使用内标法,即在样品中添加一种被稳定浓度测量的参考物质,以校正分析物的信号偏差。

同时,开发新的质谱仪器和分析方法也是解决质谱基质效应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临床质谱基质效应的认识和应用不仅限于质谱分析领域,还涉及到生物医药、环境安全等多个领域。

在临床医学中,了解和纠正质谱基质效应可以提高药物浓度监测和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指导。

在环境科学中,质谱基质效应的研究有助于评估环境中污染物的分布和毒性,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然而,尽管临床质谱基质效应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如何准确估计基质效应的影响程度、如何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如何建立合理的质谱基质效应矫正模型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跨学科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以推动临床质谱基质效应研究的发展。

总之,临床质谱基质效应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现象,对质谱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深入研究和应用质谱基质效应的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质谱分析在临床和环境领域的应用价值,为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中的分析物处于许多各种非分析物的环
境中。当分析试剂和标本混和后,处于分析 物周围的非分析物对分析物参与反应会有强 化或阻挠的影响。 ——使标本测定结果引入误差。
测定肌酐时,肌酐为分析物,样品中所有非
肌酐成分为肌酐的基体。
同一个血清,作葡萄糖测定。葡萄糖为分析
物,则样品中所有非葡萄糖成分为葡萄糖的 基体。
基质效应评价过程
制备物 新鲜血清
参考方法
常规方法
常规-参考
调查偏差
校准偏差
调查偏差-校准偏差=基质偏差
【材料与方法】
常规方法(可能存在基质效应)。
参考方法或决定性方法(不存在基质效应)。
5份质控血清(分布在测定浓度范围内)。
20份新鲜病人血清(均匀地分布在测定浓度
范围内)。
【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
1.首先明确基质效应评价的前提: ① 通常认为新鲜(或冰冻)血清无基质效应; ② 决定性方法或参考方法无基质效应。 2.选定制备物,如胆固醇定标物或质控物。 3.按照一定程序,选择比较方法与被评价方法进 行制备物胆固醇的基质效应检测。 4.通过检测,发现存在基质效应,则需进一步评 估基质偏差的大小。
当测定质控血清或校准品时,由于质控血清和校准品是经过 加工处理过的,因此它的反应特性不同于新鲜血清标本的反 应特性,使测定结果出现偏差。这就是基质效应。

(四)基质干扰 ( matrix interference)

美国测试与材料学会(American Sociaty of Testing and Material)的定义:干扰是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影响另一 种物质的准确测定。 基质干扰:主要指一些化学性质明确的物质(如胆红素,血 红蛋白,维生素C)所引起的基质效应,称为基质干扰,这 些物质称为干扰物质。 国际纯化学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定义:不能被详细说明原因 的干扰,可用基质效应这一名词。
分析物和其对应基体组成分析的样品。

回收 (recovery):分析方法对于样品中分析物的适当增量
能实际检出的能力。回收实验可以对分析方法使用纯标准液
为标准,检测样品为病人标本时,检验结果受基体效应的影 响作估计。

回收率接近100%——分析方法对于分析物无论在纯溶液中
还是在复杂的基体环境中,反应能力是一致的,即分析不受 基体影响。 回收率明显偏离100%——分析方法对于分析物处于的基体 环境不同,反应能力有明显差别。因此回收实验可以对分析 方法受基体效应的影响作出估计。

(三)试剂的组分、构成及稳定性

酶的来源,纯度,浓度,活性都影响着方法的检测效 率。 以测定胆固醇的试剂为例。 不同来源的(微生物源性

和胰源性)胆固醇酯酶在水解胆固醇酯时效率不一样,
就会产生基质效应。胆固醇氧化酶的活性还与pH值, 离子强度,甚至去污剂,乳化剂的类型有关。
(四)分析仪的性能


同一个校准品用于不同仪器时,应该有不同的校 准值。
一、相关基本概念
(一)基质/基体(matrix)
基质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ater和希腊语
meter,意思是“母亲”或“子宫”。
“反应溶液中或样品中除分析物以外
的所有组分”。
(二)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
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NCCLS)文件中从两个角度定义:
复习题
标准品和校准品有何区别? 何谓基质效应?影响基质效应的因
素有哪些? 基质效应如何进行评价?

(六)校准偏差(calibration bias) 与调查偏差(survey bias)
通常认为测定新鲜(或冰冻)样品无基质效应,参 考方法也无基质效应。 参考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同一批新鲜样品的结果一 致,表示这项常规方法没有方法误差,如有差异则 代表常规方法的“校准偏差”。 用参考方法与常规方法测定校准品或质控品时,往 往得不到一致的结果,这种偏差称调查偏差。 基质效应= 调查偏差-校准偏差

控制品、校准品等引入的基体效应
各种室间调查用的控制品(controls),
亦包括室内控制用的控制品和校准品
(calibrator),都经过加工处理,例如:冰
冻、冷冻干燥、加稳定剂、添加某些分析物
等,都是处理过的材料(processed sample)。
——都不是日常检验的新鲜病人标本

校准品:用来校准某检测系统(仪器+试剂+方 法程序)的,是考虑到具有基体效应的情况下, 人为赋予校准品的校准值。因此校准品必须专用 于某一检测系统
分析仪的性能仪器的设计与分辨率——高性能高分 辨率能在一定程度上排除基质效应的影响。 仪器设计中与基质效应有关的因素有样品、样品空


白、(酶活性测定时)加热单元的稳定性、吸样系
统的精确度、试剂/样品的携带污染、分光光度计 分辨率、自动化程度及分析后数据处理方式等。
三、基质效应的检测与评价
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 CLSI)通过EP14 文件来解释基质效应,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实验室正确评价基质效应的规范性文件

①样品中除分析物以外的其它成份对分析物测定值的影响;


②基质对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分析物的能力的干扰。
基质效应:来自于生物标本中未知的或性质不明的物质或特 性(如黏度,表面张力,蒸汽压)所引起干扰。

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基质效应”所作定义:“除被
测定物质以外样本的物征,它可以影响到被测物的
检测及测定结果”(ISO15189)。

以常规方法的测定值为Y轴,以参考方法的测定值为X轴, 从图中的回归线可以看出基质效应的影响。

如果X、Y的相关成线性,回归线上Y方向的数据分散度在分
析物不同浓度时恒定不变,则用简单的线性回归计算;

如果X、Y的关系出现曲线状,应以二元多项式回归计算; 如果数据的离散度因被测物浓度升高而呈比例增加,则可以 将待评方法与对比方法的各项平均值作logl0转换,同上作

Miller和Thomas等人所下的一个针对临床实验室的
“基质效应”的定义是:“不同于新鲜标本的反应
特性使测定结果产生的偏差”。
(三)基质偏差(matrix bias)

基质偏差:基质效应所致分析结果的偏差。
对于临床实验室来说,首要目的是要准确地测定病人标本。 因此,厂家在仪器与试剂的研制过程中和在方法学的选择过 程中,是以病人的新鲜血清标本作为“最佳”的检测对象。 此时,测定系统对新鲜血清标本而言不考虑基质效应,也就 是说,认定该测定系统对新鲜血清标本的基质效应接近于零。
基质效应
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 姜旭淦
定量分析基本模式 标准 测定 空白 校准 测定 空白
使用纯分析物质配制于纯溶剂(如水)
后形成的标准或参考液,以这样的标准 液为准,求得各标本的分析结果。
——忽视了标本和标准处于完全不同
的基体状态。
在标准液中,标准物单纯为分析物,当分析
试剂与之反应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二、影响基质效应的因素 (一)参考物(或质控物)的组成

检验科日常的主要测定物是病人新鲜血浆或血清, 测定方法的最佳条件就是依据新鲜血浆或血清而建 立的。所以,理想的参考物(或质控物)应该和实 验室所用的临床标本的反应特性相一致(如用新鲜 的,非冻干血清、血浆或全血的参考品)。 加入添加剂、稳定剂,冻干等过程都是造成基质效 应的主要原因。


(五)制备样品 (Processed material)

制备样品:用于仪器、试剂、或者检测系统校准的 校准品(Calibrator)及用于EQA/PT的样品(如 质控品)。 通常是经过处理的混合人血清/浆或类似物(模拟 人血清/浆成分的),经过冰冻、冻干、过滤、透 析、加添加剂等处理后的制备样品,在特定的分析 系统中的反应一般与新鲜病人样品不同,会使结果 出现基质偏差。

溶解质控血清。

常规方法测定:将5份质控血清随机插入20份新鲜病人血清
中,重复测定3次,每次测定前都要校准仪器。

参考方法测定:测定5份质控血清和20份新鲜病人血清,重 复测定3次,得出每份标本的靶值,此操作应与常规方法测 定同时平行进行,避免标本因存放所引起的误差。

将上述测定结果填入表。
【数据分析】
直线回归或二元多项式回归分析;

算出Y的双侧95%预测范围,并于图上标出。
基质效应的分析结果可能会出现四种情况




1 新鲜标本和质控物的结果都在95%可信限内。—— a.仪 器没有显著意义的校准误差;b.无显著意义的基质效应。 2 新鲜标本的结果在95%可信限内,但质控物的结果超出可 信限范围。表明仪器无显著意义的校准误差,但存在基质效 应。——实验室能保证病人标本的准确性,但用此质控物评 价准确度时不一定能得到好分数。 3. 新鲜标本和质控物的结果都不在95%可信限内。表明仪器 存在校准误差,是否存在基质效应取决于二者偏差的大小和 方向。 4.质控物的结果在95%可信限内,新鲜标本的结果超出可信 限范围。表明基质效应和校准误差同时存在,由于二者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抵消了基质效应。 第3,4种情况是不允许的。

1.计算方法: 计算出用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平行测定新鲜病人血清时,产 生的校准偏差。 计算出用参考方法和常规方法测定质控血清时,产生的调查 偏差。 基质效应= 调查偏差-校准偏差。
2. 作图分析

将20份新鲜病人血清和5份质控血清,用参考方法和常规方
法的测定值(3次测定的平均数)作图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