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四苯乙烯型AIE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合集下载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成像研究

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成像研究

中文摘要四苯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成像研究生物成像已成为当今生物研究中的有力工具,因为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来可视化细胞的形态细节。

荧光成像是实时,非侵入性监测生物分子的最强大的生物成像技术之一。

在过去几十年中,荧光探针的发展已促进细胞生物学的重大进展。

各种荧光探针,如半导体量子点,荧光碳点,Ln离子掺杂纳米材料,光致发光硅纳米颗粒,金属纳米团簇,有机小分子和有机荧光纳米颗粒已被合成并广泛研究用于生物应用。

聚集诱导发光(AIE)材料由于其优异的光学性质在生物成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本论文基于四苯基乙烯(TPE),合成了一系列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荧光材料,并利用这些材料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生物成像。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以四苯基乙烯为核,通过选择电子供体(D)和受体(A)的适当组合来设计和合成AIE红光分子。

通过将二甲胺和氰基部分引入TPE中,合成了具有不同AIE特性的四种新的红光化合物1,2,3和4。

四种化合物在固态下的最高量子产率可达到40%。

该化合物可以容易地制造成均一稳定的荧光纳米粒子。

并且化合物1负载的Pluronic F127 纳米粒子的发射主峰位在650nm处,并且高荧光量子产率为15.2%。

化合物1和2的纳米粒子对A549肺癌细胞的生物学成像表明这些化合物是癌细胞的有效荧光探针。

2.基于四苯基乙烯,合成出一种新型有机荧光染料TPE-2NH2。

这种材料发绿光,在NO存在下能与其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发红光,因此这种材料具有检测NO的性质。

由于材料的疏水性,我们将此染料负载到二氧化硅介孔纳米粒子中,制备了的纳米粒子均一,稳定,具有120nm的平均粒径,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灵敏度。

将此纳米粒子与MCF-7细胞共培养,在细胞质中发现红光信号。

因此,此探针在细胞内检测到NO,表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聚集诱导发光,四苯基乙烯,生物成像1AbstractSynthesis and Bioimaging Application of TetraphenyletheneDerivativesBiological imaging (bioimaging) has become a powerful tool in biological research today because it offers a unique approach to visualize the morphological details of cells. Fluorescence imaging is one of the most powerful bioimaging techniques for real-time, non-invasive monitoring of biomolecules of interest in their native environments with high spatial and temporal resolution, and is instrumental for revealing fundamental insights into the production, localization, trafficking, and biological roles of biomolecules in complex living systems. The development of fluorescent probes has facilitated the recent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cell biology and 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a variety of fluorescent probes, such as semiconductor quantum dots, fluorescent carbon dots, Ln ion doped nanomaterials, photo-luminescent silicon nanoparticles, metallic nanoclusters, organic small molecules and organic fluorescent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Aggregation Induce Emision (AIE) materials have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in the field of biomimetic imaging due to their excellent optical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etraphenyl ethylene (TPE), a series of fluorescent materials with aggregation induce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were synthesized and biologically imaged using the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these materials. The specific research contents are as follows:1. Organic fluorescent prob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odernbiomedical research, such as biological sensing and imaging.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fluorophores with efficient aggregate state emissions expanded to the red to near-infrared region is still challenging. Here, we present a series of highly efficient Far Red/Near-Infrared (FR/NIR)2fluorescent compound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properties by attaching electron donor and accepter to tetraphenylethene (TPE) moieties through a simple synthesis method. These compounds exhibit the pronounced fluorescence enhancement in aggregate state, the red to near infrared emission, and facile fabrication into uniform compouds-loaded Pluronic F127 NPs. The emission maximum of the NPs fabricated by the self assembly method is in the range of 550nm-850nm and the highest fluorescent quantum yield is 15.2%. The biological imaging of NPs of compound 1 and 2 for A549 lung cancer cell indicates that these compounds are effective fluorescent probes for cancer cell with high specificity, high photostability and good fluorescence contrast.2. Based on tetraphenylethylene, a novel organic fluorescent dye TPE-2NH2 was synthesized. This material is green emision, it can be reacted and the product generated red emision the presence of NO, so this material has the nature of the detection of NO. Due to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material, we loaded the dye into the silica mesoporous nanoparticles. The prepared nanoparticles were homogeneous and stable,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120 nm, good biocompatibility and high sensitivity. The nanoparticles were co-cultured with MCF-7 cells, and red light was found in the cytoplasm. Therefore, this probe in the cell to detect NO, showing a good application value.Keywords: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Tetraphenylethene,bioimaging3目录第1章前言 (1)1.1引言 (1)1.2具有AIE性质的化合物 (3)1.3AIE小分子生物探针的制备及其应用 (16)1.4负载AIE化合物的荧光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应用 (28)1.5本论文设计思想和主要内容 (32)1.6参考文献 (33)第2章具有AIE性质的高效红光分子的合成及细胞成像 (45)2.1引言 (45)2.2实验部分 (46)2.3结果与讨论 (49)2.4本章小结 (57)2.5参考文献 (60)第3章基于AIE染料的RNS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62)3.1引言 (62)3.2实验部分 (63)3.3结果与讨论 (65)3.4本章小结 (70)3.5参考文献 (71)第4章结论 (74)作者简介 (83)致谢 (84)41第1章 前言1.1引言人们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基本的发光过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aie材料的分类

aie材料的分类

aie材料的分类
AIE(聚集诱导发光)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光学性质的分子材料,根据其结构和性质,可以将AIE材料分为以下几类:
1. 传统AIE材料:这类材料主要是基于四苯乙烯(TPE)、四苯基吡嗪(TPP)等经典AIE分子,通过分子内旋转(RIR)机制表现出AIE特性。

这些材料在固态或高浓度下具有强发光特性,且对紫外激发光具有很高的稳定性。

2. 修饰型AIE材料:这类材料通过对传统AIE分子进行化学修饰,实现了不同波段的发光调控。

如:通过引入不同的取代基、功能团或荧光染料,可以调节AIE材料的发光颜色和强度。

3. 大环分子AIE材料:这类材料基于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的大环分子构筑而成,如环状四苯乙烯(TPE)、环状四苯基吡嗪(TPP)等。

这些大环分子通过分子内振动受限(RIV)机制表现出AIE特性。

4. 聚合物AIE材料:这类材料是由具有AIE特性的单体分子通过聚合反应形成的高分子材料。

聚合物AIE材料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稳定性和可加工性,可用于多种应用领域。

5. 生物相容性AIE材料:这类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用于生物成像、细胞成像、药物输送等生物医学领域。

例如,一些AIE材料可以作为荧光探针用于细胞器特异成像和长效追踪等。

6. 智能型AIE材料:这类材料具有对刺激(如pH、温度、溶
剂、压力等)特异性响应与可逆性传感的特性,可用于制备智能传感器、驱动器等设备。

综上所述,AIE材料可以根据其结构、性质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不同类别的AIE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为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基于四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能研究

基于四苯乙烯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能研究

拌1 0 分钟 , 加入 2 7 0毫克 ( 2 . 5 m m o 1 ) 三 甲基氯硅烷 , 溶液变成浅黄色, 继续反应两小时后冷却 , 将溶液 倒人冰水中 , 析 出大量 白色 固体 , 过滤 , 得到的白色固体用乙醚洗 , 利用层析方法过柱得到标题化合物. 产率 8 6 %( 以4 , 4一二 羟基 二苯 甲酮 起始 量 为基 准 ) . 元 素分 析 : c 。 H 6 0 3 S i : , 实 测值 : C 6 3 . 4 5 , H 7 . 1 8; 计算 值 : c 6 3 . 6 4, H 7 . 3 1 .
孙 君 善
( 泰 山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 山东 泰安 2 7 1 0 2 1 )
[ 摘
要] 以4, 4一二 羟基 二苯 甲酮和三甲基 氯硅烷 为原料 , 在 四氯化钛 和锌 粉的催化作 用下 , 合 成得 到
了一种新型的 四苯 乙烯衍 生物, 通过质谱 、 元素 分析 、 核磁 氢谱 对该 配合 物进行 了充分表征 , 并对该化合 物进 行 了荧光性能的研 究. 结果表明 , 该 化合 物在 四氢呋喃溶 液 中荧光非常微 弱 , 当四 氢呋 喃 与惰 性溶 剂水按照 9: 1 和1 : 9比例配 } 匕 时 ,荧光发射峰 急速增强 , 且发生 了红移现 象. 这一点 充分说明 , 由于惰性 溶剂水的加入 , 促使
1 引言
近几年 , 有机固体发光材料在化学传感器、 生物探针 、 电致发光与光电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并 且 成为 化学工 作者 们研究 的热 门课 题 ¨ J . 传统 的荧光 化合 物多 为具有 共 轭体 系 的刚性平 面分 子 , 在稀
溶 液 中显 示 出较强 的荧 光 , 但 在 固态 或浓溶 液 中 , 由于荧光 生 色 团之 间 发生 相 互 作用 , 导 致 分子 间 发生 聚集现 象 , 最 终 出现荧光 淬 灭现 象. 如 果 能 找 到一 类 在 聚集 状 态 下 荧 光 不但 不 减 弱 反 而增 强 的发 光 材

四苯乙烯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四苯乙烯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22-02-17作者简介:罗一权(2002-),西南科技大学在读学生,。

四苯乙烯制备及其应用研究综述罗一权,冯亮,郑仁林(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0)摘要:四苯乙烯具有非常独特的光电特性和生物活性,是一种具有显著聚集诱导发光的分子。

从四苯乙烯的制备出发,简单介绍了四苯乙烯的三种常用制备方法、原理以及近年来四苯乙烯在离子探针、生物检测、有机发光材料等多个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其中重点介绍了四苯乙烯及其衍生物作为离子和生物探针方面的研究进展。

最后展望了四苯乙烯及其衍生物的应用前景和短板并提出了目前仍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四苯乙烯;聚集诱导发光;制备;应用doi :10.3969/j.issn.1008-553X.2022.04.003中图分类号:O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553X (2022)04-0010-07安徽化工ANHUI CHEMICAL INDUSTRYVol.48,No.4Aug.2022第48卷,第4期2022年8月1,1,2,2-四苯基乙烯(tetraphenylethylene ,TPE ),其外围苯环呈螺旋桨形结构,是一种典型的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 Induced Emission ,AIE )荧光发光团[1]。

TPE 的分子结构是非平面的,具有高度动态基团。

由于TPE 分子中四个苯环通过碳碳单键与中间的乙烯基团相连接,因而苯环可以以单键为转轴自由地旋转、振动。

TPE 发光体在溶液中是不发射的,导致无辐射的弛豫过程。

TPE 分子的螺旋构象限制了苯环在聚集时的分子内旋转。

这种对分子内旋转的构型限制[2]阻止了非辐射松弛的途径,因此TPE 发出了荧光。

在聚集诱导发光体(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Luminogen ,AIEgen )体系中,四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因其易于合成、光性能优良、官能团容易修饰等优点而成为研究最广泛、发展最快的一类。

分子内电荷转移型四苯乙稀类刺激响应荧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质

分子内电荷转移型四苯乙稀类刺激响应荧光材料的合成与性质

摘要有机荧光材料由于其发光颜色范围宽、制作工艺相对简单、材料选择范围广等特点,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门课题。

传统的有机荧光材料通常显示聚集荧光淬灭(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 ACQ)效应,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材料由于其高效的聚集态发光,解决了传统荧光染料ACQ的问题,促进了有机荧光材料的发展。

四苯乙烯(TPE)因其热稳定性高、合成简单、易修饰和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强的特点,成为聚集态发光领域的“明星分子”,特别是在刺激响应荧光材料领域,由于TPE独特的“桨轮形”结构,使其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弱,具有灵活多变的分子立体几何结构和自组装模式。

在外界环境刺激下,不同分子立体几何结构和自组装模式的转变会引起材料光谱信号的变化,从而实现对外界刺激的荧光响应。

迄今为止,大量不同结构的TPE衍生物被报道,广泛应用在生物探针和成像、化学传感器和爆炸物检测、光电子器件领域。

但四苯乙烯衍生物的刺激响应性能与分子结构以及分子自组装结构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AIE性质分子内电荷转移型四苯乙烯衍生物,利用分子内电荷转移型化合物光物理性质易调节,自组装形式多样的特点,得到一系列具有独特刺激响应性质的AIE材料,系统研究其光物理性质和刺激响应荧光变色行为,结合晶体结构解析和理论计算,探索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同时,探究一些化合物在信息存储和爆炸物检测上的应用。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丙二腈作为吸电子基(Acceptor, A),二乙氨基和1-吡咯烷基分别作为供电子基(Donor, D),设计合成了两种具有力致荧光变色性质的D- -A型四苯乙烯衍生物(TPEDA 和TPEPL)。

研究结果表明:TPEDA和TPEPL具有显著的AIE效应和分子内电荷转移特点;此外,化合物TPEDA和TPEPL的固体荧光量子产率(ΦF)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初始值分别为15.67%和2.53%。

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和压致变色性质研究

四苯乙烯衍生物的聚集诱导发光和压致变色性质研究

摘要摘要传统发光分子在稀溶液里可高效发光,但在浓溶液中或聚集状态下,发光能力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这被称为聚集导致荧光猝灭(ACQ)。

而与传统聚集导致荧光猝灭现象相反,特定化合物在单分子状态下荧光微弱甚至观察不到荧光,而在聚集状态下荧光显著增强,这被称为聚集诱导发光(AIE)。

据研究发现,一些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化合物同时具有压致变色性质。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五种苯并咪唑/噁唑/噻唑及双吡啶结构单元,并通过与多芳基乙烯衍生物发生Suzuki偶联反应,得到了一系列新型发光材料分子,对这些化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及压致变色效应进行了测定研究,并结合其单晶结构对其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及压致变色效应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具有苯并咪唑/噁唑/噻唑及双吡啶结构单元的多芳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在四三苯基膦钯催化下,多芳基乙烯频哪醇酯化合物与溴取代的苯并咪唑/噁唑/噻唑及双吡啶类衍生物发生Suzuki偶联反应,生成六种化合物14-19。

化合物14-19通过IR、1H NMR、13C NMR及HRMS等手段进行了结构表征(图1)。

I摘要II图12. 化合物14-19的聚集诱导发光及压致变色性质的研究:化合物14-18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具有微弱的荧光,但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溶液中发生聚集诱导发光,表现出AIE 性质,且固态下表现出很强的荧光,但化合物19并未表现出AIE 性质。

化合物14表现出压致变色性质,即在外力作用下化合物14的荧光颜色及固态荧光发射光谱发生变化,经过CH 2Cl 2蒸气熏蒸,其荧光颜色及荧光发射光谱能很好地恢复到原始状态,说明该压致荧光变色过程是可逆的。

关键词:四苯乙烯 三苯基丙烯腈 聚集诱导发光 压致变色AbstractAbstractNormally, the luminescent molecules have a strong fluorescence in the dilute solution, but in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or in the aggregated state, its luminescence ability becomes weak or even completely disappeared,this phenomenon is called 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 (ACQ). On the contrary,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is another photophysical phenomenon associated with chromophore aggregation. The luminescent molecules have a weak fluorescence in the dilute solution while it shows strong fluorescence in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or in the aggregated state. Some compounds with AIE properties also exhibit reversible mechanochromic behavior.In this thesis, five different compounds with benzimidazole/oxazole/thiazole and bipyridyl units were synthesized via Pd-catalyzed Suzuki cross-coupling reaction with tetraphenylethene derivatives. At the same time, their AIE and mechanochromic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A preliminary explanation of their properties was made by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are as follows:1. Synthesis of polyarylene derivatives with benzimidazole/oxazole/thiazole and bipyridyl structural units:Catalyzed by tetrakis(triphenylphosphine)palladium, the Suzuki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ccurs between bromo-substituted imidazole/oxazole/thiazole/bipyridyl derivatives and the polyarylene vinyl alcohol ester (Scheme 1).IIIAbstractIVScheme 12. Studies on the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and mechanochromic properties of Compounds 14-19:AbstractCompounds 14-18had very weak fluorescence in tetrahydrofuran solution, but AIE phenomenon occurred in tetrahydrofuran/water mixed solvent, which showed strong fluorescence in the solid state for 14-18. However, compound 19did not exhibit AIE properties. Meanwhile, compound 14exhibited a mechanochromism property, and the fluorescence color of compound 14 is changed under external force. Interestingly, the fluorescence color and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spectrum of compound 14can be recovered to the original state by fuming with CH2Cl2, indicating that the mechanochromic process is reversible.Key words:Tetraethylene Triphenylacrylonitrile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MechanochromismV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I 第一章前言 .. (1)1.1 引言 (1)1.2 AIE荧光材料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2)1.2.1 不含杂原子的碳氢化合物 (2)1.2.2 含杂原子的化合物 (5)1.2.3 大分子化合物 (9)1.2.4 金属络合物 (13)1.3 聚集诱导发光机理 (16)1.4 压致荧光变色材料 (19)1.5 本论文的设计和思路 (19)参考文献 (21)第二章AIE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26)2.1 引言 (26)2.2 仪器与试剂 (26)2.3 各化合物的合成路线 (27)2.3.1 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 (27)2.3.2 苯并噻唑衍生物的合成 (28)2.3.3 苯并噁唑衍生物的合成 (29)2.3.4 双吡啶衍生物的合成 (29)2.3.5 四苯乙烯硼酸酯的合成 (30)2.3.6 三苯基丙烯腈硼酸酯的合成 (31)2.3.7 多芳基乙烯衍生物的合成 (31)2.4 实验合成步骤 (33)2.5 晶体样品制备及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处理 (39)2.6 小结 (55)第三章AIE化合物的光学性质研究 (56)3.1 引言 (56)目录3.2 热重分析(TGA) (56)3.3 溶液样品、压致荧光变色样品的制备 (57)3.4 紫外吸收光谱 (57)3.5 荧光发射光谱 (58)3.6 聚集诱导发光性质 (61)3.7 压致荧光变色性质 (66)3.8 化合物单晶结构分析 (68)3.9 小结 (71)总结论 (72)参考文献 (73)附图(部分化合物的核磁谱图及高分辨质谱图) (75)个人简历 (91)致谢 (92)第一章前言第一章前言1.1 引言目前,大多数发光材料都是以薄膜状或聚集态被用于实际应用中,例如光电子应用中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其中的发光材料是薄的固体膜和晶体。

一种新型含四苯乙烯荧光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一种新型含四苯乙烯荧光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含四苯乙烯荧光分子 犛1的合成如图1所示.
图 1 犛1 的 合 成 路 线 犉犻犵.1 犛狔狀狋犺犲狋犻犮狉狅狌狋犲狊狅犳犛1
1.3.2 化 合 物 1 的 合 成 将4羟基苯甲醛(1.22g,0.01mol),1,6二溴己烷(24.40g,0.10mol)和 K2CO3(5.52g,0.04mol)溶
将1(0.57g,2.0mmol)和 苯 甲 胺 (0.22g,2.0 mmol)溶 于 10 mL 干 燥 甲 苯 中,反 应 物 加 热 回 流 20h.反应结束后旋干,再加入甲醇(40mL)和 NaBH4(0.15mg,4.0mmol).此 反 应 混 合 物 加 热 至 40 ℃ 继续反应5h,然后用二氯甲烷(100mL×3)进行萃取.收集有机层,有机层用无水 Na2SO4干燥.减压 旋 蒸 除去溶剂后,再加入二碳酸二叔丁酯(0.57g,2.6 mmol)和 4二 甲 氨 基 吡 啶 (0.01g)继 续 加 热 回 流 反 应 12h.旋转蒸发除掉溶剂后,用柱色谱以犞(乙酸乙酯)∶犞(石 油 醚)=1∶8 为 展 开 剂 分 离,得 到 浅 黄 色 液 体2 (0.46g,48%).1H NMR (500MHz,CDCl3,293K)δ (ppm):7.317.10(m,7H),6.84(d,犑 = 8.5 Hz,2H),4.394.26 (m,4H),3.92 (t,犑 = 6.3 Hz,2H),3.38 (t,犑 = 6.8 Hz,2H),1.88 1.83 (m,2H),1.791.74 (m,2H),1.491.45 (m,13H).13C NMR (125 MHz,CDCl3,293 K)
关 键 词 :荧 光 分 子 ;四 苯 乙 烯 ;聚 集 诱 导 效 应 中图分类号:O656.22 文献标志码:A 文 章 编 号 :1674232X(2018)04034304

基于四苯乙烯的超分子AIE生物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基于四苯乙烯的超分子AIE生物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基于四苯乙烯的超分子AIE生物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超分子自组装是一种重要的研究领域,在化学、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其中,基于四苯乙烯的超分子E生物荧光探针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被广泛研究和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本文将介绍基于四苯乙烯的超分子E生物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首先,我们先介绍四苯乙烯的基本特性。

四苯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四个苯环。

由于苯环之间产生共轭作用,四苯乙烯分子具有较低的极性和较高的共轭度,因此能够有效抑制分子内自由转动,从而提高发光效率。

此外,四苯乙烯分子还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E),即在单体溶液中,四苯乙烯分子发光效果较差,而在聚集态中,发光效果显著提高。

基于四苯乙烯的超分子E生物荧光探针的合成方法具有多样性。

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在四苯乙烯分子上引入功能基团,使其具有富电子性或亲电子性,从而与生物分子发生特异性的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特异性相互作用,荧光探针能够与生物样品中的特定分子结合,并产生强烈的荧光信号。

另一种方法是将四苯乙烯分子修饰为可溶性的高分子聚合物,从而增加探针在生物体内的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

基于四苯乙烯的超分子E生物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这些探针可以用于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通过对探针与目标分子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析,可以精确地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的浓度,从而实现对生物样品中重要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分析。

此外,这些探针还可以用于活细胞成像。

由于这些探针具有较高的细胞渗透性和良好的显色效果,因此可以直接用于细胞成像,实现对细胞内重要生物分子的实时监测。

此外,这些探针还可以应用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通过与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合,可以在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定量分析;同时,这些探针还可以通过光热转换等机制,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综上所述,基于四苯乙烯的超分子E生物荧光探针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其合成方法多样,应用领域广泛。

由四苯基乙烯(tpe)单元构筑的线性聚合物的合成及aie性质的研究

由四苯基乙烯(tpe)单元构筑的线性聚合物的合成及aie性质的研究

摘要摘要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发现,打破了人们以往对聚集导致荧光淬灭的认识,是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发现。

目前,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具有AIE 效应的化合物。

其中四苯基乙烯(TPE)合成方便,结构简单,其分子上的四个苯环可以绕单键自由旋转,消耗激发态分子的能量,因此没有荧光现象。

但是随着分子的堆积,苯环转子的旋转受阻,能量衰减以辐射形式释放,从而表现出聚集诱导发光的效应(AIE)。

我们基于本课题组在折叠体方面的大量研究成果,利用带有乙氧基链的二酰肼化合物,与四苯基乙烯的二醛衍生物通过酰腙键聚合得到溶解性良好的线性聚合物。

并利用核磁表征手段,通过醛氢与苯环上特征氢的积分比,计算得出聚合物拥有较高的聚合度(聚合度在20左右)。

通过荧光光谱仪,我们测得了聚合物在良溶剂(THF、DMF)—不良溶剂(水)不同比例混合溶剂中的荧光谱图,发现随着不良溶剂含量的提高,聚合物溶液的荧光由弱到强,表现出聚集荧光增强效应(AEE)。

同时通过紫外稀释实验验证了聚合物在不同比例溶剂中的堆积方式。

聚合物的堆积主要发生在分子内,柔性的乙氧基链在溶液中弯曲折叠,通过聚合物分子内TPE单元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折叠构象。

之后,我们通过在聚合物的溶液中加入缺电子的硝基芳香化合物,与π-π堆积的富电子体系发生电荷转移作用,达到了淬灭荧光的目的。

关键词:聚集诱导发光四苯基乙烯π-π堆积聚合物折叠体IAbstractAbstractThe found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 broke people’s understanding to the aggregation-caused quenching before. It’s an important discovery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t present, scientists have found many compounds with an AIE effect. Among them, tetraphenylethene (TPE) with simple structure is easily to get. It has four benzenes which can rotate freely around C-C bond. This process consumes the energy of the excited molecules, so it has no emission. But, as molecules aggregating, the rotation of the benzene is limited, energy attenuation changes into the form of radiation, so it shows the phenomenon of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y research group in the foldamer, we used maleic hydrazide linked by ethylene glycol and dialdehyde derivatives of tetraphenylethene to get soluble linear polymer via forming hydrazone bonds. We contrast the aldehyde hydrogen with the specific hydrogen on the benzene by the NMR to get the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is 20.We got the emission spectra of the linear polymer in good solvent/poor solvent mixtures at different proportions by the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It shows that as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poor solvent, the fluorescence of the so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trong. The polymer shows the effect of aggregation emission enhancement (AEE). At the same time, we check the stacking way of the polymer in different solvents by the UV dilution experiment. The stacking of polymer mainly occurs within the molecule. The soft ethoxy chain can curve in solution, and the polymer can fold into pleated states by π-π stacking of TPE units within the molecule. Finally, we quench the emission by adding electron-deficient nitro aromatic compound into the solution of polymer.Key words: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tetraphenylethene, π-π stacking, polymer, foldamerII目录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一章绪论 (1)1.1 引言 (1)1.2 概述—超分子化学 (1)1.3 非共价键作用—超分子化学的驱动力 (4)1.3.1 氢键作用 (5)1.3.2 π-π堆积作用 (6)1.3.3 疏水亲脂作用 (7)1.3.4 范德华力 (8)1.4 聚集诱导发光(AIE) (9)1.4.1 AIE体系 (9)1.4.1.1 杂环结构AIE体系 (11)1.4.1.2 氢键作用下的AIE体系 (13)1.4.1.3 聚合物AIE体系 (15)1.4.1.4 不含传统生色基团的发光体 (17)1.4.2 聚集诱导发光(AIE)的机理 (18)1.4.3 AIE发光现象的应用 (23)1.4.3.1 荧光传感器 (23)1.4.3.2 细胞成像 (27)1.4.3.3 AIE材料在OLED中的应用 (28)III目录1.5 本课题的提出 (29)第二章目标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32)2.1 引言 (32)2.2 目标分子的设计 (33)2.3 目标分子的合成 (34)2.4 目标分子的改进 (44)2.5 本章小结 (49)第三章目标化合物的性质研究 (50)3.1 引言 (50)3.2 基于π-π堆积作用的线性目标聚合物的性质研究 (52)3.2.1 荧光性质的研究 (52)3.2.2 紫外吸收实验 (56)3.2.3 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 (61)3.2.4 荧光淬灭实验 (62)3.3 本章小结 (63)第四章结论与展望 (65)参考文献 (66)附录 (73)个人简历 (85)致谢 (86)IV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1.1 引言大自然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神奇精彩的超分子世界。

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

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

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
聚集诱导发光( 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现象的发现,是对传统有机发光材料所具有的聚集发光猝灭(ACQ)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案之一。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化合物体系目前已经发现多种,比如硅杂环戊二烯衍生物、四苯基乙烯衍生物、席夫碱、金属配合物等,其中最受关注、合成相对容易的体系就是四苯基乙烯(TPE)衍生物。

研究表明,对TPE进行不同的化学修饰,能生成发光颜色可调的多种衍生物。

TPE一直是研究AIE现象的典型分子。

TPE化合物聚集诱导发光的机理,一般认为是由于分子内旋转受阻机制。

在稀溶液中,单键的C-C单键的旋转消耗激发能,导致TPE化合物不发光,但在聚集态,由于TPE骨架具有特殊的螺旋桨状结构,分子间的多重C-H···π作用导致C-C 单键旋转受阻,从而启动了发光机制。

氟代作为一种重要且非常有效的化学修饰手段,一直受到有机发光材料、药物、农药等多个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由于氟原子特殊的性能(半径小、电负性大),氟代一般能导致化合物的LUMO能级下降,提高氧化稳定性。

有机氟化合物一般具有较低的极性、熔沸点和生物相容性。

而且,由于氟原子的特异性质,氟原子会更多参分子内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固体的堆积结构发生变化,并进而对其性质带来相应的影响。

另一方面,氟原子的效应不止是吸电子诱导效应,还有供电子的共轭效应,两者结合有可能对化合物的光谱性质产生明显的影响。

对于聚集诱导发光领域来说,相关含氟的发光化合物已有一些报道,但令人。

含四苯基乙烯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紫檀芪衍生物分子

含四苯基乙烯结构的聚集诱导发光紫檀芪衍生物分子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合成出多种含TPE结构的AIE材料,并对其发光机理、性能调 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紫檀芪衍生物分子的合成和性能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将其与TPE结构相结 合的研究相对较少。
未来,随着AIE材料和紫檀芪衍生物分子研究的不断深入,含四苯基乙烯结构的聚集 诱导发光紫檀芪衍生物分子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将成为热点领域之一。
02 含四苯基乙烯结构的设计 与合成
分子结构设计思路
以四苯基乙烯为核心结构
四苯基乙烯具有独特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质,通过在其周围引入不 同的取代基,可以调节分子的发光性能和稳定性。
引入紫檀芪衍生物基团
紫檀芪衍生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荧光性能,将其与四苯基乙烯 结构相结合,有望得到具有优异性能的发光分子。
考虑分子的溶解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分子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分子的溶解性和稳定性,以便后 续的实验操作和性能研究。
合成路线及优化
01
02
03
原料选择与预处理
选择合适的原料,并进行 必要的预处理,以确保反 应的顺利进行。
反应条件优化
通过调整反应温度、时间 、溶剂等条件,优化合成 路线,提高产物的纯度和 收率。
发光机理验证
结合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验证分子 的发光机理,探讨分子结构与发光性 能之间的关系。
与其他类似物发光机理比较
与传统荧光分子的比较
传统荧光分子通常具有刚性平面结构,而含四苯基乙烯结构的紫檀芪衍生物分子则通过聚集诱导发光机制实现高 效发光。
与其他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比较
其他聚集诱导发光分子如四苯乙烯类化合物等,虽然也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的特性,但含四苯基乙烯结构的紫檀芪 衍生物分子在发光效率和稳定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四苯乙烯的合成、表征及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一个大学化学综合实验

四苯乙烯的合成、表征及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介绍一个大学化学综合实验
Comprehensive Chemical Experiment
HE Tian, GU Zhengye, YIN Shouchun *
Provincial Chemic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Demonstrating Center, College of Materi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P. R. China.
Abstract: Tetraphenylethylene and its derivatives with propeller structure have excellent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elds of organic photo-electric materials, fluorescence sensing and biological imaging due to the aggregation-induced fluorescence property. In this experiment, tetraphenylethylene was synthesized by McMurry coupling reaction using benzophenone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target compound was separated and purified by extraction, drying and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its structure was characterized by the melting point measurement, 1H NMR, 13C NMR, and MS. The fluorescence detection limit for explosives was determined by fluorescence spectra using picric acid as a model compound. This experiment with the research focuses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experimental skills, help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tatus and applications of tetraphenylethylene and its derivatives with aggregation-induced fluorescence property,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EVA材料结构表征资料

EVA材料结构表征资料

乙烯-醋酸乙烯酯聚合物材料的结构表征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几种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 A)相关的材料。

并对这几种EV A相关材料的结构表征方法进行概述,内容包括不同结构表征方法上使用的相对的结构表征仪器、测试条件、数据分析过程以及主要的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乙烯-醋酸乙烯酯,材料,表征1 前言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 A)是继高密度聚乙烯(HDPE)、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型低密度聚乙烯(LLPDE)之后的第四大乙烯系列聚合物。

EV A 是由无极性的乙烯单体与强极性的乙酸乙烯单体共聚而成的热塑性树脂,是一种支化度高的无规共聚物,醋酸乙烯(V A)含量一般在5% ~ 40%之间[1]。

该共聚物最早是由英国ICI公司于1938 年发表专利,并由美国杜邦公司在1960 年工业化生产,从50 年代后期开始,EV A共聚物的范围有了相当程度的扩大,是一种包含范围很广的热塑性材料,随不同的乙酸乙烯酯(V A)含量,EV A 产品涵盖了从热塑性塑料到弹性体的所有材料。

EV A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弹性、透明性、低温绕曲性、黏着性、耐候性、耐化学品腐蚀性及与填料和色母料的相容性,可进行注塑、挤塑、吹塑、涂塑、热封等成型加工,广泛应用于制鞋、农膜、共混改性、汽车工业和造纸等领域。

截止2009年底,世界EV A年需求量接近3000kt,其中北美占25%,西欧占36%。

在国外EV A主要用于薄膜生产,在西欧约占EV A消费总量的50%,北美占近40%;其次是热熔胶。

1995~2009年间,世界EV A需求一直保持5% ~ 6%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其中美国和西欧为3% ~ 4%;日本需求基本保持稳定,亚洲及中南美洲是世界EV A需求增长最为强劲的区域市场,年均增长率达7% ~ 8%。

在中国市场,EV A需求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成为世界EV A树脂主要消费国之一。

2010年我国EV A年需求量达到698kt,预计到2015年,需求量可达1120kt[2]。

四苯乙烯结构介绍

四苯乙烯结构介绍

四苯乙烯结构介绍
四苯乙烯(TPE)是由一个中心烯烃和四个外围苯环通过单键连接的化合物。

其结构如下:
1、中心烯烃:这是整个分子的核心,与其他四个苯环连接。

2、四个苯环:每个苯环都通过一个单键与中心烯烃连接,它们围绕中心烯烃排列。

四苯乙烯是一种具有刚性结构和荧光性质的聚合物。

不同于花衍生物探针的集聚诱导荧光猝灭(ACQ)效应,四苯乙烯类荧光探针显示出独特的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

在溶液状态下,由于苯环的空间效应,四苯乙烯采取螺旋桨状的非平面构象,这有效地抑制了其通过ππ-相互作用而集聚。

四苯乙烯的几个苯环绕乙烯核心转动,这一非辐射过程消耗了激发态能量使激发态失活,此时染料不发光。

此外,四苯乙烯py-羧基是由四苯乙烯基团与吡啶环上的羧基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吡啶环上的羧基是一种官能团,可用于化学反应和分子修饰。

这种化合物可以作为一种功能化材料,用于荧光探针、光电器件、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通过引入羧基官能团,使其具有更好的溶解性、反应活性和可调控性,可用于与其他分子进行偶联、共价修饰或发生化学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近几年有机荧光分子在生物检测、细胞成像和传感器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新颖,尤其在细胞成像领域的发展更加迅速。荧光探针作为一种检测工具时的主要反应原理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络合或者反应使荧光基团的结构发生改变,这时荧光强度也会随之产生变化,因此,对这种变化进行分析就可以对待检测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反应速度很快、选择性好且容易操作,因此,该方法在环境检测、生命科学、医药诊断、生物、化学、食品分析等各个方面都得到广泛研究。目前已经报道了多种用于荧光探针的荧光染料,有罗丹明类、荧光素类、香豆素类、萘类等。但这些荧光染料各自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有的荧光量子产率低,有的受光易分解。相对于他们而言,硼氟类荧光染料有它们所没有优点,它广泛用于各种类型。例如稳定的发光性质,高荧光量子产率,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可调的发射波长,高摩尔消光系数,以及低pH和环境因素。比如发光性质稳定、荧光量子产率高、化学稳定性好、吸收发射波长可调控、摩尔消光系数高、不易受环境和溶液的pH等因素的影响等特征都是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荧光探针的原因。良好的有机荧光分子探针需要有很高的灵敏性以及很好的选择性且对生物体有极小的甚至没有毒害。硼氟类有机荧光分子虽然在稀溶液中发光性能良好并且荧光量子产率十分高,但其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随着该类荧光分子在溶液中浓度的不断增加或变成固体状态,该体系的发光性能大幅度降低甚至出现荧光严重猝灭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聚集引起的猝灭(ACQ)现象。这一缺点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有机荧光材料性能的发挥,成了有机荧光生物探针的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因为有机荧光分子生物探针在检测时大多是在水中进行的,而很多的有机荧光生物探针的分子因含有疏水性的基团芳基而不溶于水,所以就会产生聚集荧光猝灭现象。这就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它们在细胞成像和生物检测等领域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不断地尝试,一种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效应的有机分子终于被港科大的Tang课题组于2001年发明出来了。从这时开始,越来越多的人将注意力转移到这种材料的开发,具有 AIE 性质的化合物被广泛的开发并利用。该类分子在溶液状态下不发光或即使发光也很弱,但在聚集状态如固体状态下发光非常强甚至出现荧光增强现象。一般共轭分子中有高度扭曲立体构型的都有这种性质,如硅杂环衍生物、六苯基噻咯(HPS)、四苯基苯等。比较经典的具有AIE效应的分子包括噻咯型化合物,高分子聚合物,TPE型等。具有以上性质的这种分子的新型衍生物的开发就为新型荧光染料的合成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基础。具有AIE效应的荧光探针在用于生物检测时具有更低的背景和更可靠的信号等传统荧光探针所不具有的特点。因此,具有高固态荧光量子效率的新型有机分子的发展就有了新的思路,为其在细胞成像和生物检测等领域开辟了新天地。到现在为止,具有此效应的探针在具有此效应的有机荧光探针在生物分子的荧光检测、细胞染色与成像、生化过程示踪、血管的成像、肿瘤的成像和医治等很多生物领域都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答案。硼氟吡咯(BODIPY)类荧光染料是一种新型的荧光染料,该类染料具备极其优秀的光物理性质。因为它具备良好的发光性能,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得到广泛的研究,人们近年来开始越来越关注新型硼氟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以探究其在发光材料等范围的运用。BODIPY中心主链的官能团的改性可以形成一系列具备新功能的有机硼氟化物衍生物。这种通过官能团改性形成的具有高固态荧光量子效率的有机氟化物络合物可用于细胞成像和生物检测等领域。BODIPY的原有结构是由德国的化学家Triebs.A和Kreuzer.F.H于1968年首次合成的,其母体骨架结构如图1.1所示。该类分子中存在一个旋转受阻刚性平面,是由于甲川键和硼桥键限制了其分子内的两个吡咯环的自由旋转即两个吡咯环和中间一个含硼原子的六元杂环形成刚性平面使两吡咯环旋转受阻,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分子的共轭程度。又硼原子和氟原子分别是缺点子性的原子和强吸电子性的原子,参与配位的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因此被束缚,该类染料的母体骨架因此刚性变得更强。 BODIPY分子所具有的这种刚性平面结构使其能在受到光的刺激时产生强荧光。1994年,Karolin 等人报道了BODIPY原有结构的相关性质,首先,其摩尔消光系数在90000 mol•L -1 •cm附近,且最大吸收峰在500 nm附近,再就是荧光量子产率大于百分之80,且其化学性质稳定,发光性能不受溶剂极性的影响。因此,对该类染料的结构进行改善和官能团修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的兴趣。BODIPY 类荧光分子具有良好光物理性质,可以对其进行官能团修饰从而获得具有新功能的可以应用于荧光探针,生物检测,细胞成像,医药等领域的新型荧光分子。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把荧光染料制成薄膜或者其他固体的形式来使用,但是BODIPY类荧光分子在固体状态下极易发生聚集诱导荧光淬灭现象。一般认为这种现象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BODIPY 荧光分子的分子间强烈的π-π 堆积作用导致该分子形成刚性平面结构,从而导致 其在固体状态下的荧光淬灭现象。二是由于其分子结构的高对称性使得分子结构在基态和激发态时难以被区分,所以它的斯托克斯位移极小,分子的自吸收严重,从而使得其量子效率降低。这使得硼氟类荧光分子在固体荧光染料领域的应用受到很大地影响,因此构建固体状态下荧光量子产率高且斯托克斯位移大新型BODIPY类荧光分子成为现代化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锌对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缺锌易引起味觉和嗅觉差、厌食症、生长发育迟缓和智力低下,甚至免疫功能受损等。因此,对Zn 2+ 有选择识别功能的荧光探针的研究是有重大意义的。2018年,Xia等报道了一种荧光探针1(图1.2),在混有相同体积的CH3CN和浓度为0.02 mol/L Hepes 缓冲液的溶液中探针1和锌离子结合成络合物,实现对锌离子选择性的识别。结合后的现象主要包含红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从 525 nm 红移至552 nm,溶液的颜色从浅黄色变成紫色,同时荧光发射光谱的最大吸收峰从540 nm红移至580 nm。经分析得出对Zn2+最低检出浓度可低至87 mmol/L。因此,它可用于检测活细胞中含有的锌离子。钴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钴缺乏或过量均会对人的身体健康和环境有坏的影响。所以,对Co2+具有高选择性的荧光探针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2017年,Senkuytu课题组基于环氧四磷腈通过“click”反应合成了图1.3)。在THF溶液中该探针对二价钴离子具有高选择性,探针2(3)的最大激发波长和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640 nm和650 nm。当激发波长为618 nm时,二价钴离子使探针2(3)发生荧光猝灭。通过对不同浓度下的探针灵敏度的测定发现二价钴离子和探针以1:4的比例形成络合物。并测得该探针对Co 2+ 的最低检出浓度可低至4.27 μmol/L。2011年,孙程东等人报道了一种测定人体血清中非蛋白半胱氨酸的BODIPY类荧光分子,合成方法如图1.4所示。一种更加简单快速且具备高选择性的半胱氨酸的测序方法随之诞生。最近几年荧光标记多肽在蛋白质的检测领域很受青睐。2017 年,Ramon课题组报道了一种Trp-BODIPY环状肽5(图1.5),它可用于凋亡小体中PS(磷脂酰丝氨酸)的标记,5与磷脂酰丝氨酸间存在很强的络合能力,二者结合后可以发现荧光强度是显著增强的。Trp-BODIPY环肽和膜联蛋白不同,它能在没有钙离子的环境中和PS产生很强的络合能力,因此,可实现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对PS的标记。在体外磷脂单分子层实验中,5可对脂质-水分成分的变化进行监测。流式细胞实验是用5在BL2人体淋巴瘤细胞中对凋亡小体进行标记,给不同生理条件下监测和描述亚细胞结构提供了新思路。Peter J. Skabara 等人报道了一种能够发射红光的BODIPY,可用于制作发射白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如图 1.6所示。噻吩是供电子基,BODIPY是缺电子的,因此该分子的结构为电子给予体与电子接受体结合的结构。将烷基链引入分子中以使产物在有机溶剂中更容易溶解,使得分子与分子间很难发生堆积作用。图1.7 为 Franco Cacialli 课题组报道的用于OLED 的 BODIPY衍生物。经大量的医学实践证明CO 是一种在人体细胞内有重要作用的信号传导分子,具有保护人体血管、治疗病痛甚至治疗癌症的功能。Klán P.等人设计合成了BODIPY 衍生物 A 和 B,二者在可见光区到近红外区均可实现CO 的激活和自由释放(图 1.8),该类化合物的设计思路为设计合成新型的具有良好光物理性质的水溶性良好的荧光分子提供了新途径。化合物 A的分子内存在羧基,所以在水中有一定的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