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初十大将军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十)刘亚楼,原名刘振东,曾用名刘兴昌,刘马长,笔名亚楼,1910年3月12日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大洋泉村。

他1927年参加家乡共产党小组的活动任联络员,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9年5月底参加武平农民武装暴动,后被编入红4军第4纵队第8支队任班长、排长。

1929年12月入红4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回原部队担任连长。

1930年4月任红12军第5团第1营营长兼政治委员。

1930年6 月任红1军团第4军第3纵队8支队政治委员。

1930年9月任红12师第35团政治委员。

1933年6月任红1方面第2师政治委员。

参加了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红1、4方面军胜利会师后,先后任红1军第1师师长、陕甘支队第2纵队副司令员。

1936年12月毕业后留校任红大训练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1月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育长。

1939年初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苏德战争爆发后,加入苏军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1945年8月,随出兵中国东北的苏联红军回国。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初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

1946年8月兼任东北航空学校校长。

1948年1月任东北野战军和东北军区第一参谋长。

1949年3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

参加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和1947年东北夏、秋、冬季攻势作战及锦州战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中的天津攻坚战役。

1949年7月奉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之命负责筹建人民空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0月25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1959 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

1961年兼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

1964年任中国人民航空协会名誉主席。

他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国防科委副主任,中央军委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上将军衔。

新中国十大将军

新中国十大将军

年 被 授 予 大 将 军 衔 。 我 军 军 械 装 备 建 设 和 军 事 科
阶 级 革 命 家 , 杰 出 的 军 事 家 , 英 勇 善 战 , 战 功 显 赫 ,
湖 北 省 麻 城 人 。 忠 诚 的 共 产 主 义 战 士 , 久 经 考 验 的 无 产
王 树 声 ( 年 * 年 ) , 原 名 宏 信 , 汉 族 , 1974 1905
之 , 汉 族 , 海 南 省 文 昌 县 人 。 卓 越 的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
张 云 逸 ( 年 * 年 ) , 原 名 运 镒 , 又 名 胜 1974 1892
1955 1974 11 19
略 家 、 战 术 家 , 擅 长 指 挥 大 兵 团 作 战 。 淮 海 战 役 、 上 海
族 , 湖 南 省 会 同 县 人 。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 卓 越 的 军 事 战
粟 裕 ( 1907 年 * 1984 年 ) , 学 名 多 珍 , 字 裕 , 侗
1984 2 5
年 月 日 在 北 京 逝 世 。
解 放 军 总 参 谋 长 、 国 防 部 副 部 长 、 共 和 国 的 副 总 理 , 文
军 事 家 ,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十 大 将 之 一 。 建 国 后 曾 是 人 民
市 人 。 中 国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家 、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高 级 将 领 ,
罗 瑞 卿 ( 1906 年 * 1978 年 ) , 汉 族 , 四 川 省 南 充
1974 1 7
军 义 国 命 衔 、 防 家 。 长 科 、 征 技 军 、 、 事 年 抗 教 家 育 , 月 日 事 中 战 业 国 日 争 的 人 在 、 奠 民 上 解 基 解 海 放 者 放 逝 战 之 军 世 争 一 的 , 。 。 卓 终 历 越 年 经 领 年 北 导 岁 被 伐 人 。 授 、 , 予 南 新 大 昌 中 将 起 国 1961 3 16 58 1955

开国元帅和大将

开国元帅和大将

十大元帅和十大将原来是这样排名的授衔简介:一九五五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了军衔制。

在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授予朱德等十人元帅军衔;周恩来授予粟裕等十人大将军衔。

中国军队著名的十大元帅和十大将由此确立。

1、元帅——朱德(1886-19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一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三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

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共产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55年评选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分别都是哪些人?

1955年评选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分别都是哪些人?

1955年评选出了十大元帅、十大大将,分别都是哪些人?本文导读:那是抗战刚胜利后,共产党提出了和平建国的政策,蒋介石虽然想一党专政,但在国内大势的压力下,也不得不同意多党合作,允许共产党等其他党派一起加入到政府中来。

而要合作,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国共双方的级别要对等。

其实早在抗战刚开始的时候,八路军的一些高级将领就曾接受过国民政府的授衔,比如朱德是中将加上将衔,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叶剑英等人都是中将。

八路军接受这次授衔,自然是为了在抗战中跟国民党军军队便于合作,但没过多久就名存实亡了。

因为共产党讲究的是官兵平等,不管你是总司令,还是普通大兵,吃的饭都一样,穿的衣服也没有区别,所以军衔这个象征级别的东西在八路军中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朱德总司令有一副对联说的很好:白军中,将校尉薪饷各有不同。

红军里,官兵夫待遇完全平等。

当时曾发生过一个故事,有一位也算很有名的旅长去见主席,很自豪地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印着“少将旅长”。

主席一看这个东西,就有点不愉快,但也没说什么。

在谈话中,主席问了他几个部队上的事情,这个旅长竟然答不上来,惹得主席生气了,把他的名片扔在地上,说了一句:“什么少将芝麻酱!”后来,这个典故还被陈赓学去了,1955年被授予大将后,陈赓跟孩子们开玩笑地说,我现在是芝麻酱了。

好了,再回来说说1946年授衔的事。

1946年2月2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军队整编的若干问题的指示》,说:“我党军事干部应该请求政府加委,取得正式官衔,以便将来在国防部占有一定地位。

”“我军各级干部即须实行将、校、尉的正规制度。

”3月7日,新四军发布了《军队官兵阶级说明与规定》,具体规定如下:新四军军长、政委为上将;副军长、副政委为上将或中将,参谋长为中将;师长、师政委,军区司令员、政委为少将;副师长及参谋长、政治部主任为上校;……按照这份规定,新四军军长陈毅应该被授予上将军衔,新四军政委饶漱石也应该是上将;后来的开国大将张云逸,当时是副军长,但也代理过军长,因此也可以授予上将;副军长还有罗炳辉,应该授予中将。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

新中国十大将军排名及简介(图)篇一:中国十大元帅及中国十大将军排名简介力神20XX-03-0412:271、元帅——朱德(1886-1976.7.6)四川仪陇县人朱德,无论从哪个方面思考,第1把元帅交椅非他莫属。

由于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极为特殊,今天人们对他的误解也最多。

朱德字玉阶,1886年生于四川仪陇县一个农家。

少年下田劳作并读过私塾,20岁时到成都考取了高等师范,毕业后回县城当了体育教员。

看到社会黑暗和时局动荡,他徒步跋涉3个月到昆明,考入由留学日本成为“士官三杰”之一的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

在讲武堂中,朱德参加了反清革命的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朱德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干起,在讨袁和军阀混战中一直升至少将旅长,名震川滇。

当时他与别的将领不同,对黩武争权深感厌倦,喜好音乐,在家中广泛接纳青年军官及学生,并读过《新青年》等杂志。

1921年,朱德主动离开月收入大洋数以千计的军界,外出学习。

翌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他又见到陈独秀,提出加入中国***。

一个旧军队的将军想入党,这使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大感惊讶,尽管鼓励朱德追求进步,却未同意。

1922年秋,朱德乘船赴欧,到德国学习战术,并研究社会主义理论。

在那里,他见到了周恩来。

翌年,经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5年,朱德又入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并在军训班学习。

在那里,他提出回国后如打不赢就上山,令苏军的教官惊讶。

1926年朱德回国后,利用旧关系到川军、滇军中动员北伐,并秘密做***的工作。

1927年南昌起义时,朱德率领滇军教育团一部参加,任第九军副军长。

起义军南征潮汕失败时,他在危境中率领“铁军”余部近千人进入粤北、湘南,于1928年4月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建立了红4军并任军长,成为全国第一支主力红军的最高军事指挥员。

1930年,朱德成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翌年成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

此后几十年间,“总司令”在党内成为朱德的代称。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

共和国十大元帅的排名1、朱德:“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朱德参加革命近70年,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自从井冈山会师后,朱德就成为我军偶像级的人物,各个时期担任总司令,与毛泽东的配合相当默契。

朱德的宽和忍让、纯朴谦逊、忠厚绵长,也令毛泽东对他赞誉有加,“度量如大海,意志坚如钢”。

2、彭德怀:“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湖南曾出现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

他们当中关系特殊、命运相关、性格最具特色的两个,当数毛泽东和彭德怀。

彭德怀在平江起义后就把井冈山作为明灯,从此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斗了三十余年。

在许多重大的历史关头,两人并肩战斗,相互配合。

毛泽东还曾赠诗给彭德怀,发自肺腑地赞许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作战精神。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也成为彭德怀一生最生动的写照。

[7]3、林彪:“这个娃娃堪当大任”井冈山会师时,毛泽东看见一个娃娃模样的军人在给部队讲话:“其实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

我们也有枪,也能坐天下!”毛泽东得知这个人是指挥部队在敖山庙、耒阳城打了胜仗的林彪营长,于是感慨道:一般的营长也只是领兵打仗,没什么政治头脑,而面前这个娃娃营长却满是“红色割据”的道理,与自己的主张完全一样,今后堪当大任。

后来,毛泽东时时提携、指点对林彪,使林彪成为年纪轻轻的军事指挥员。

4、刘伯承:“一条龙下凡”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刘伯承是一位具有革命家的智慧、军事家的韬略和学者风范的杰出领导人。

刘伯承一生指挥了无数次战役战斗,9处负伤,失去右眼,屡建奇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上将(一)萧克(1907--2008年),原名武毅,字子敬,乳名克忠,出生于1907年7月14日,湖南省嘉禾县人,当代军事家、军事教育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委。

1927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主编百卷巨著《中华文化通志》。

2008年10月24日12时51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1926年参加国民革命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连长。

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湖南宜昌章黄沙堡游击队队长,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连长、营长、第一纵队参谋长、第十二师师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五师师长,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三十一军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〇师副师长,冀察冀挺进军司令员,晋察冀军区副司令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军政大学副校长,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兼华中军区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军委军训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校长,国防部副部长兼军事学院院长和第一政治委员。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第十届候补中央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在中共第十二届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

十大将军首任军长年龄

十大将军首任军长年龄
张云逸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黄克诚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谭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肖劲光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王树声1933年2月至6月,指挥所部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作战,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6万余人的疯狂进攻。7月,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
陈赓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罗瑞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许光达1949年01月,任军长
王树声1933年2月至6月,指挥所部参加了反“三路围攻”作战,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6万余人的疯狂进攻。7月,任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
徐海东1934年4月16日,红25军和红28军在金寨县汤家汇的豹子岩会师。次日,根据省委决定,将红28军重新编入25军,军长徐海东
朱德63、彭德怀51、林彪43、刘伯承57、贺龙53、陈毅48、罗荣桓47、徐向前48、聂荣臻50、叶剑英52
粟裕42、黄克诚49、谭政47、肖劲光46、王树声47、陈赓46、罗瑞卿57、许光达43、徐海东44、张云逸41
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
1955\1955\1955\1955\1933\1955\1955\1949\1934\1955
林彪,1930年6月,任红1军团第4军军长,时年23岁。
粟裕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徐海东1934年4月16日,红25军和红28军在金寨县汤家汇的豹子岩会师。次日,根据省委决定,将红28军重新编入25军,军长徐海东
许光达1949年01月,任军长
Hale Waihona Puke 其他人都在1955年评为上将; 故首次评为军长年龄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 令员、政委,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后,其历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位。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因直言批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被诬陷为“彭德怀反党集团”成员而被撤职受迫害。 “文革”后复出,任中纪委书记等。1986年,黄克诚在 北京去世
萧劲光(1903年1月4日-1989年3月29日),曾用名萧 玉成,中国湖南长沙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农红军 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 放军大将。 萧劲光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 此后在红十一军、红五军团、红七军团等担任政委职位, 并跟随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在陕北担任红二十九军军 长、中央军委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
谭政(1906年6月14日-1988年11月6日),原名谭世铭, 号举安。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 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谭政早年参加秋收起义,并在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红十 二军、红二十二军等部队指挥领导政治工作。后跟随红军 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后在陕北担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副主 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位。第二 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野战军政治部 主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担任第四野战军第三政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 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位。后 被诬陷为“谭政反党宗派集团”首要分子,遭监禁。文化 大革命后担任中央军委顾问等。1988年,于北京逝世。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其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总司令员兼 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前线指挥部司令员、12兵团司令 员,指挥四保临江、长春围困战、衡宝战役等。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 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三大舰队以及主持海军发展方针。
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其率众发动广西百色起义,担任红 七军军长,之后参与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 其担任新四军参谋长兼第3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后,担 任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兼 任山东军区副司令、司令,负责对解放军后勤补给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担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书记等 职位,负责维护广西等西南地区治安稳定。1974年去世。
王树声(1905年5月26日-1974年1月7日),原名王宏 信,中国湖北麻城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 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其早年参与黄麻起义,并担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红二 十五军军长、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红三十一军军长等职。 之后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并任西路军副总指挥。中日 战争时期担任八路军晋冀豫军区、太行军区副司令员等。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任中原军区副司令员、中原军区第一 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等。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任 湖北军区司令员、中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国国防部副部长 等。
罗瑞卿(1906年5月31日-1978年8月3日),原名其荣, 四川南充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及中华人民 共和国领导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 总理、解放军总参谋长等党、政、军要职,授中国人民解 放军大将军衔。 罗瑞卿早年考入黄埔军校,随后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之 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红四军,担任红四军政治部 宣传部长等职位,之后改为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随中央 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抗日红军大学校 长、十八集团军野战政治部主任等职位。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罗担任晋察冀中央局、华北军区政 治部主任兼第二兵团第一政治委员,率领第二兵团参与石 家庄、太原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其担任中国公安部部长、第2、3 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 长等职。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罗瑞卿事件而被批判,后跳 楼负重伤。文革结束后平反。1971969年6月3日),原名许德 华,湖南省善化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 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大将军衔。 许光达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之 后参与红军作战,曾任红六军17师、红三军8师师长等职, 后因重伤赴苏联养病学习。抗日战争期间,在抗日军政大 学任教,后任八路军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第二次国共 内战期间,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3 军军长、第一野战军第2兵团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历任人民解放军装甲兵司令员、中国国防部副部长、 国防委员会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害致死。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 制,此次军衔等级设置是在中国传统军 衔等级体系的基础上,参照了前苏联、 朝鲜等国的军衔制而设定的,其中将官 设置为四级,即:大将、上将、中将、 少将。 1955年9月27日,中央军委授予粟裕、 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 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10人 大将军衔,后被人们称之为“十大大 将”。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一部在山西、 河南地区作战,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 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率部参与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攻下 华中、华南、西南直至云南全境,并支援法越战争。1951 年,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回 国后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国国防部副部长等职 位。1961年3月16日,陈赓于上海病逝。
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华东野战军西 兵团副司令、代司令兼代政委、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兼第二 副政委,第三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与陈毅、刘伯承参 加指挥苏中战役、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孟良 崮战役、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 海战役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 参谋长、中央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 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第一政治 委员,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 务。 粟裕于1958年军委扩大会议期间遭到不合理批判,直至 其去世十年后的1994年方才被完全平反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1974年11月19日),原名张 运镒,又名张胜之,广东省文昌县(今海南省文昌市)人。 同盟会会员、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工农红军、新四军及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 军大将。 张云逸早年参加同盟会,参与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时又 参加攻打两广总督府的战斗并担任炸弹队队长,随后参加 护国战争,后任广东省揭阳县县长。之后参与东征与北伐, 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25师参谋长。
陈赓(1903年2月27日-1961年3月16日),原名陈庶康, 湖南湘乡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 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陈赓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随 后参加东征。之后赴苏联学习间谍技术,回国后参加南昌 起义,之后到上海负责中共中央特科工作。后赴鄂豫皖苏 区任红四方面军师长等职务,之后负伤赴上海治疗期间被 捕。后获释赴中央苏区,并跟随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抗日 战争期间,担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
黄克诚(1902年10月1日-1986年12月28日),湖南永 兴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 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曾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 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黄克诚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国民革命军唐生智部任 职,参与北伐。之后参与领导湘南起义,之后陆续担任中 央红军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团长、红五军、红三军团政 治部主任等,随后跟随主力进行战略转移,并到达陕北, 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和红军总政治部部长。八年抗战期 间,陆续担任八路军115师第344旅、第二、四、五纵队 政委,新四军第3师师长兼政委等职位,并参与创建苏北 抗日根据地。
徐海东(1900年6月17日-1970年3月25日),原名元清, 湖北省黄陂县(今属大悟县)人。中国工农红军及中国人 民解放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徐海东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代理 排长,参与北伐。此后参与黄麻起义,担任中国工农红军 第四军团长、红四方面军独立第四师师长、红二十八军军 长等职务,参加长征。中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 344旅旅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等 职位。1970年于河南郑州逝世。
粟裕(1907年8月10日-1984年2月5日),幼名继业, 学名多珍,字裕,以字行,湖南会同人,侗族后代。中国 现代杰出军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 衔,位于开国十位大将之一,并被同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 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粟裕曾就读于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院,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与中国工农红军,参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之后进入井 冈山,参与全部五次反围剿战争。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南 方组织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期间,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 令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后兼任第六师师 长,并参加黄桥战役、车桥战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