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处理器(教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硬件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3、使学生认识常见的计算机软件类型及其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2)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分类和作用。

2、难点(1)理解计算机硬件各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2)区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台计算机的外观,提问学生:“大家知道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计算机硬件系统(1)中央处理器(CPU)介绍CPU 的作用,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进行运算和控制。

讲解 CPU 的性能指标,如主频、核心数等。

(2)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内存)和外存储器(硬盘、光盘、U盘等)。

解释内存用于暂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外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3)输入设备列举常见的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说明它们的作用是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4)输出设备介绍常见的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解释其功能是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展示给用户。

(5)主板讲解主板是连接计算机各个部件的“桥梁”,使各部件能够协同工作。

(6)总线简单介绍总线的概念,它是计算机内部传输数据和指令的通道。

2、计算机软件系统(1)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如 Windows、Linux)、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解释系统软件的作用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

(2)应用软件举例说明各种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Word、Excel)、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游戏软件等,强调应用软件是为了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而开发的。

(三)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如果你要购买一台计算机,你会关注哪些硬件参数?2、列举你所使用过的应用软件,并说明它们的用途。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第五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第五章)

(1) I1: ADD R1,R2,R3 ; I2: SUB R4,R1,R5 ;
3.联合控制方式
此为同步控制和异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情况(1) 大部分操作序列安排在固定的机器周 期中,对某些 时间难以确定的操作则以执行部件的“回答”信号作为本次操 作的结束; 情况(2) 机器周期的节拍脉冲数固定,但是各条指令周期的 机器周期数不固定。
5.4 微程序控制器
5.4.1 微命令和微操作
控 制 字 段 判别测试字段
下地址字段
按照控制字段的编码方法不同,水平型微指令又分为三种:
I. 全水平型(不译法)微指令 II. 字段译码法水平型微指令 III. 直接和译码相混合的水平型微指令。
2.垂直型微指令
微指令中设置微操作码字段,采用微操作码编译法,由 微操作码规定微指令的功能 ,称为垂直型微指令。
下面举4条垂直型微指令的微指令格式加以说明。设微指 令字长为16位,微操作码3位。
(1)寄存器-寄存器传送型微指令 (2)运算控制型微指令
(3)访问主存微指令 (4)
3.水平型微指令与垂直型微指令的比较
(1)水平型微指令并行操作能力强,效率高,灵活性强,垂直型微 指令则较差。
(2)水平型微指令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短,垂直型微指令执行时间 长。
5.8.3 流水线中的主要问题
流水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三种相关冲突,使流水线断流。
1. 资源相关
资源相关是指多条指令进入流水线后在同一机器时钟周 期内争用同一个功能部件所发生的冲突。
2. 数据相关
在一个程序中,如果必须等前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才能 执行后一条指令,那么这两条指令就是数据相关的。
5.8 流水CPU
5.8.1 并行处理技术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硬件系统教案教案:计算机硬件系统一、教学目标:1.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作用;2.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3.学会从硬件组件的角度分析和解决计算机故障;4.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1.中央处理器(CPU)2.内存(RAM)3.存储设备(硬盘、固态硬盘、U盘等)4.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摄像头等)5.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6.主板和电源7.其他辅助设备(声卡、网卡等)2.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作用和工作方式1.中央处理器的作用和工作方式2.内存的作用和工作方式3.存储设备的作用和工作方式4.输入设备的作用和工作方式5.输出设备的作用和工作方式3.计算机硬件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1.硬件故障的常见症状和原因2.硬件故障的排查步骤和方法3.基本的硬件维修与更换技巧4.计算机硬件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方向1.最新的处理器技术和趋势2.新型存储设备的发展和应用3.新兴的输入输出设备和技术三、教学方法:1.前导知识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硬件的图片和功能介绍,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

2.重点概念解释:对于每个硬件组件,详细介绍其作用、工作方式和关键技术点。

3.实践操作: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硬件组装和故障排查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硬件的安装和维修。

4.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的环节,让学生分析和解决真实的计算机硬件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演示与展示:使用投影仪和操作演示软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计算机硬件的原理和工作方式,让学生能够看到真实的硬件工作。

四、教学评价方式:1.考核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班级竞赛:组织学生进行硬件组装和故障排查比赛,评选最佳小组;3.个人报告:让学生选择一个硬件组件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报告和展示;4.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

《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2. 掌握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3. 理解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4. 掌握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5. 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的组成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中央处理器(CPU)2. 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数制转换计算机中的数据类型算术运算逻辑运算3. 存储器层次结构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硬盘存储器虚拟存储器4. 中央处理器(CPU)CPU的组成和结构指令集和指令系统指令执行过程CPU性能指标5.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设备I/O接口技术中断和直接内存访问(DMA)总线和接口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结合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组成原理。

3. 使用实验和实训,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开展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计算机组成原理》2. 课件: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软件3. 实验设备:计算机、内存条、硬盘等4. 网络资源:相关在线教程、视频、论文等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30%)2. 期中考试: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30%)3. 期末考试:综合测试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知识点和实际应用(40%)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48课时,每课时45分钟。

第一章:8课时第二章:6课时第三章:10课时第四章:10课时第五章:4课时第六章:6课时第七章:6课时第八章:4课时第九章:4课时第十章:4课时2.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数据的表示和运算方法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和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输入输出系统及其接口技术2. 教学难点:存储器的工作原理中央处理器(CPU)的指令执行过程输入输出系统的接口技术八、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2. 第二周:数据的表示和运算3. 第三周:存储器层次结构4. 第四周:中央处理器(CPU)5. 第五周:输入输出系统6. 第六周:综合练习与实验九、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实验一:计算机硬件组成认识实验二:数据表示与运算实验三:存储器测试实验四:CPU性能测试实验五:输入输出系统实验2. 课堂讨论:讨论话题: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未来发展讨论形式:小组合作、课堂分享1. 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CPU及安装说课稿

CPU及安装说课稿

CPU及安装说课稿
今天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CPU及其安装的知识。

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CPU的概念。

CPU,全称为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处理数据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

CPU的性能直接影响到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在安装CPU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和材料,包括CPU、主板、散热器、散热膏、螺丝刀等。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下CPU的安装步骤:第一步,打开主板的CPU插槽保护盖,并根据主板上的标记确定CPU插槽的方向。

第二步,小心地将CPU插入到插槽中,确保CPU的金手指与插槽的引脚对齐,然后轻轻按下CPU,直到CPU彻底插入插槽。

第三步,涂抹散热膏在CPU的表面上,然后安装散热器。

注意散热器的风扇应该面向散热片,并用螺丝固定散热器。

第四步,连接散热器的风扇插头到主板上的风扇插槽,然后将主板安装到计算机机箱中。

最后,连接电源、显示器、键盘等外设,启动计算机,检查CPU是否正常工作。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以成功安装CPU并启动计算机了。

希翼以上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匡助,谢谢大家的聆听。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教案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教案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教案标题: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教案引言概述: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者缺的工具,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对于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份简单的计算机工作原理教案,匡助初学者快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份1.1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是计算机的大脑。

1.2 内存(RAM):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是CPU进行计算的暂时存储器。

1.3 硬盘:存储长期数据,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文件。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2.1 数据输入:用户通过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将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

2.2 数据处理:CPU根据程序指令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

2.3 数据输出:处理后的数据通过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等)呈现给用户。

三、计算机的运行过程3.1 启动过程:用户按下电源按钮后,计算机会进行自检、加载操作系统等启动过程。

3.2 程序执行:用户运行程序时,CPU会根据程序指令逐步执行,直至程序结束。

3.3 关机过程:用户关闭计算机时,系统会保存数据、关闭程序,并最终关闭计算机。

四、计算机的存储方式4.1 内存存储:RAM用于暂时存储程序和数据,速度快但容量有限。

4.2 硬盘存储:硬盘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容量大但速度较慢。

4.3 光盘存储:光盘用于备份数据或者安装软件,容量适中但速度较慢。

五、计算机的网络连接5.1 有线连接:通过网线连接计算机和局域网或者互联网,速度快但受限于线缆长度。

5.2 无线连接:通过Wi-Fi连接计算机和局域网或者互联网,灵便但受限于信号范围。

5.3 蓝牙连接:通过蓝牙连接计算机和外部设备,如手机、耳机等。

总结: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份、工作原理、运行过程、存储方式和网络连接,初学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运作方式,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

希翼这份简单的计算机工作原理教案能够匡助读者快速入门计算机领域。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教案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教案

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教案标题:计算机简单工作原理教案引言概述:计算机是现代社会不可或者缺的工具,而了解计算机的简单工作原理对于学习和使用计算机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计算机的简单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数据的表示和处理、存储器的作用、运算器的功能以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1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1.2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

1.3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输出,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二、数据的表示和处理2.1 二进制系统:计算机使用二进制系统来表示和处理数据。

2.2 位和字节: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数据单位是位(0或者1),8位组成一个字节。

2.3 数据的运算:计算机通过运算器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运算。

三、存储器的作用3.1 主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中的程序和数据。

3.2 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大量的程序和数据,如硬盘、光盘等。

3.3 缓存存储器:位于CPU内部,用于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四、运算器的功能4.1 算术逻辑单元(ALU):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

4.2 寄存器:用于存储运算过程中的中间结果和操作数。

4.3 控制单元:负责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包括指令的解码和执行。

五、控制器的工作原理5.1 程序计数器(PC):存储当前指令的地址。

5.2 指令寄存器(IR):存储当前指令。

5.3 控制信号:根据指令的不同,控制信号将被发送给相应的部件,以执行相应的操作。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数据的表示和处理、存储器的作用、运算器的功能以及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这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原理和编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了解计算机的简单工作原理也将匡助他们更好地使用计算机,解决一些常见的问题。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教案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教案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教案
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1.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控制和管理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是计算机系统最重要的部件,把计算机硬件组件组合在一起,使之能够运
行系统软件。

主要由ALU、控制器、缓存、总线和晶体管等组成。

ALU(Arithmetic Logic Unit,算术逻辑部件)是由运算器和逻辑单
元组成,主要完成数据的运算和逻辑判断功能;控制器负责处理指令序列,它的作用是控制各个部件的工作;缓存负责临时存储数据,其功能是更快
的地将数据移动到CPU;总线(Bus)是连接CPU、外部存储器和外部设备
的通讯介质,是以二进制码进行消息传递;晶体管(Transistor)通过控
制电路流出的电流,使之变成0或1,用于存储和传输信息。

2.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内部的一种存储装置,主要用来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
信息。

它主要由电容、存储器单元和控制器等组成,可以分为内存和外存
两大类。

内存是指主存储器,它是计算机最快的一种存储器,一般用来存储正
在运行的程序指令和运算数据;外存是指辅助存储器,它用来存放长期保
存的数据和程序,外存存储速度比内存慢得多,但它可以存储的数据量比
内存大得多。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结构原理初步》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结构原理初步》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结构原理初步》教案主题:计算机结构原理初步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熟悉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学时分配:本课程建议分为4个学时进行教学。

教学内容:第一学时:1. 计算机基本概念和基本组成部分的介绍- 计算机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 计算机的存储器层次结构- 计算机的运算方式第二学时:1. 中央处理器(CPU)的结构和功能- CPU的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 CPU的功能和工作原理2. 存储器的结构和分类- 存储器的分类: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存储器的结构:RAM和ROM第三学时:1.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功能和分类- 输入设备的功能和分类: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的功能和分类: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2. 接口和总线的作用和分类- 接口的作用和分类: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 总线的作用和分类: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第四学时:1. 计算机性能的评价指标- 计算机的执行速度、存储容量、数据传输速率等指标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多核处理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讲解计算机结构和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2. 实例演示: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展示计算机结构和原理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领域的兴趣。

3. 讨论和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加深对计算机结构和原理的理解。

评估方法:1. 课堂测验:在课堂上进行小测试,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结构和原理的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应的练习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程度。

参考教材和资源:1. 《计算机组成与结构》(第四版),唐朔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 《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第六版),张自慧、李惠民、周洁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3. 互联网资源:计算机结构和原理的相关视频、文章、在线课程等。

计算机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3、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同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计算机硬件的五大组成部分(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2)计算机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难点(1)理解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相互关系。

(2)区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物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硬件设备,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加深对其组成和功能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生活中的作用,例如:“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计算机来做各种事情,比如上网查资料、玩游戏、写作业等。

那你们知道计算机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的组成。

2、计算机硬件(30 分钟)(1)中央处理器(CPU)讲解 CPU 的功能,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运算和控制。

介绍 CPU 的主要参数,如主频、核心数等。

(2)存储器内存:讲解内存的作用是暂时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特点是速度快但容量较小。

外存:介绍硬盘、U盘、光盘等外存设备,它们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容量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3)输入设备展示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入设备,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是向计算机输入信息。

简单介绍触摸屏、手写板等新型输入设备。

(4)输出设备讲解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输出设备的功能,它们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展示给用户。

提及 3D 打印机等新兴输出设备。

(5)主板解释主板的作用是连接计算机的各个硬件组件,使它们能够协同工作。

3、计算机软件(20 分钟)(1)系统软件操作系统:介绍 Windows、Linux 等操作系统的作用,如管理硬件资源、提供用户界面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认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教案一:认识计算机的基本部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部件,包括硬件和软件。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3.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4. 通过实际操作,能够正确连接计算机硬件,并运行基本软件。

5.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并能正确连接和使用。

2.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及其作用。

三、教学准备计算机硬件设备: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教师准备一些计算机硬件的图片,依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的功能和作用。

2.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硬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部件,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逐一介绍其功能和作用。

3. 操作演示教师手持实际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连接计算机的主要硬件部件,包括插入电源线、连接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4. 讲解计算机的基本软件介绍计算机的基本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通过简单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解释它们的作用和功能。

5. 课堂练习设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匹配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配对正确的部件和软件。

6.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总结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作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学生在操作连接计算机硬件时的正确率和熟练度。

3. 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整体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在后续的学习中,还需加强对计算机各个硬件部件和软件的深入理解,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场景。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计算机CPU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计算机CPU教案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计算机CPU教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2 计算机 CPU 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 CPU 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工作原理。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和型号的 CPU。

学生掌握CPU 的主要性能指标,并能够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CPU。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CPU 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

CPU 的性能指标及其对计算机性能的影响。

2、教学难点理解 CPU 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如何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 CPU。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 CPU 的基本概念、功能、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等知识。

2、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 CPU、图片和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CPU 的外观和工作过程。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不同 CPU 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实践法让学生亲自拆卸和安装 CPU,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2、实物 CPU 若干3、教学课件、图片、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展示一台计算机主机内部的图片,提问学生哪个部件是计算机的“大脑”,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是 CPU。

接着提问学生对 CPU 了解多少,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 CPU。

2、知识讲解(25 分钟)CPU 的概念和功能讲解 CPU 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和处理数据。

强调 CPU 的主要功能包括控制计算机的操作、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处理数据等。

CPU 的结构展示 CPU 的结构示意图,讲解 CPU 主要由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寄存器等组成。

计算机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的组成教案

计算机的组成教案教案:计算机的组成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2.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原理;3.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4. 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课题:“你是否知道计算机是如何工作的?计算机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组成的兴趣。

二、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20分钟)1. 中央处理器(CPU):介绍CPU的作用,以及CPU的结构和功能。

2. 主存储器:介绍主存储器的作用,以及主存储器的类型。

3.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介绍常见的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三、讲解计算机的组成原理(30分钟)1. 冯·诺依曼原理:介绍冯·诺依曼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工作过程。

2. 控制单元和运算器:详细介绍控制单元和运算器的功能和作用。

3. 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连接方式:讲解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与CPU的连接方式,如总线结构。

四、演示计算机的工作过程(1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并观察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可以选择一个简单的任务,如输入一段文字并打印出来。

五、总结不同类型的计算机(15分钟)1. 个人计算机:介绍个人计算机的特点和用途。

2. 服务器:介绍服务器的特点和用途。

3. 嵌入式系统:介绍嵌入式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六、实践活动(15分钟)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包括选择合适的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并考虑它们的连接方式。

七、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梳理思路。

拓展活动:1. 让学生自行搜索并了解计算机的其他组成部件,如显卡、声卡等。

2. 让学生研究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如超级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等。

评估方式:1. 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设计报告;2. 学生回答课堂提问。

教学资源:1. PPT课件;2. 计算机设备。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和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CPU)主板(Motherboard)内存(Memory)硬盘(Hard Disk)显示器(Monitor)键盘(Keyboard)鼠标(Mouse)2.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相互关系CPU与主板的关系内存与CPU的关系硬盘与主板的关系显示器、键盘、鼠标与主机的连接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2. 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相互关系。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硬件设备。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实物图,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兴趣。

2. 讲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逐一介绍中央处理器、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硬件设备。

3. 分析计算机硬件系统的主要部件及其相互关系:讲解CPU与主板、内存与CPU、硬盘与主板、显示器、键盘、鼠标之间的连接关系。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拆解计算机,观察并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基本组成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动手拆解计算机硬件设备时的操作规范性和对硬件系统相互关系的理解程度。

3. 课后作业评估: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情况。

七、课后作业1. 绘制计算机硬件系统图,标注各硬件设备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硬件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和组成2.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理解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相互关系1.2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2. 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2.1 中央处理器(CPU)2.2 主板2.3 内存2.4 输入/输出设备3. 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相互关系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1.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相互关系。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章:中央处理器(CPU)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3. 理解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2.2 教学内容1. 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作用2.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2.1 核心频率2.2 核心数量2.3 缓存2.4 制程技术3. 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2.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中央处理器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中央处理器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介绍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3. 互动:组织学生讨论中央处理器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主板的定义和功能2. 掌握主板的主要组成部分3. 理解主板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3.2 教学内容1. 主板的定义和功能2. 主板的主要组成部分2.1 芯片组2.2 内存插槽2.3 扩展槽2.4 电源接口2.5 硬盘接口3. 主板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相互关系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案例分析法3.4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讲解主板的定义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主板的重要性。

第二章 CPU-教案2.25

第二章 CPU-教案2.25

第二章 CPU(6节课)一、培养目标:1. 学习目标:了解中央处理器发展史中的典型产品,掌握CPU的基本知识;选购CPU的基本原则;识别CPU的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客观分析问题能力,能够较好处理个体(CPU)与整体(整机)的关系。

3. 德育目标:运用自主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二、教学重点:理解高频CPU并不代表整机高性能。

要想发挥高频CPU的优势,需要得到其它配件(主板、内存、显示卡等)的配合。

三、教学难点:掌握检测CPU各项性能的方法结合实际情况,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识别“真假”CPU 方法。

四、教具使用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有条件可准备CPU若干五、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同学们,现在电脑中的CPU主流配置应在2.6G、2.8GHz 以上。

大家都清楚,2.8G的CPU肯定要比 2.0G的CPU速度要快。

那么,配置为2.8G的CPU的整机是否一定比配置为2.0G的CPU的整机性能要好?为了把这个问题搞清楚,同学们有必要先学习一些CPU的基础知识。

第一个环节:讲解基本内容1.讲解CPU的基础知识(基本要求: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CPU外形是一个正方形的片状结构,基板通常采用绿色或褐色的多层电路板,正面中间小小的硅晶片就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CPU核心。

由于CPU在工作时发热量很大,因此通常安装在主板上的CPU部分由CPU及散热器组成。

2.了解CPU的发展,了解决定CPU性能的参数指标(1)主频、外频、倍频及三者间的关系:主频=外频×倍频主频是CPU的标称运行频率,外频是系统总线的工作频率,倍频是外频与主频相差的倍数(2)缓存与CPU性能的关系①Cache(缓存)分为一级缓存L1 Cache和二级缓存L2 Cache。

CPU 硬件由CPU内核、L1、L2两级高速缓存以及相应的辅助电路组成。

(3)前端总线频率与CPU性能的关系①CPU与北桥芯片间的通道被称为前端总线。

计算机原理教案

计算机原理教案

计算机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功能;2.掌握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作用;3.理解计算机的运行过程和工作原理;4.了解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2.计算机的运行过程和工作原理。

三、教学内容1.计算机的基本原理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的机器。

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

2.计算机的组成部分2.1 中央处理器(CPU)CPU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进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

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负责进行数据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控制器负责指挥和控制整个计算机的操作,寄存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

2.2 内存内存是计算机的临时存储器,用于存储正在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它分为主存和辅存两部分。

主存是计算机运行时的主要存储器,容量较小但速度快。

辅存是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容量较大但速度相对较慢。

2.3 存储器存储器是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和程序的装置,常见的存储器有硬盘、光盘和闪存等。

它们有不同的存储介质和读写方式,但都能实现数据的长期保存。

2.4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数据和命令,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用于从计算机输出结果和信息,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3.计算机的运行过程计算机的运行过程包括取指令、执行指令和存储数据三个步骤。

取指令是指将需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中读取到CPU中。

执行指令是指CPU根据指令的要求进行相应的运算和操作。

存储数据是指将计算结果或中间数据存储到指定位置。

4.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二进制的逻辑运算。

计算机中的所有数据和指令都以二进制码的形式进行存储和处理。

计算机通过不同的逻辑门电路实现不同的逻辑运算,如与门、或门和非门等。

《计算机硬件组装》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硬件组装》公开课教案

《计算机硬件组装》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硬件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初步认识1.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的定义与分类计算机硬件的主要部件及其功能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趋势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物和结构1.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的作用新课讲解: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定义、分类和主要部件实例演示:展示计算机硬件实物,讲解其结构与功能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二章:中央处理器(CPU)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CPU的定义、结构和性能指标使学生掌握CPU的安装与更换方法2.2 教学内容CPU的定义与结构CPU的性能指标CPU的安装与更换方法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CPU的实物和结构2.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CPU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CPU的定义、结构和性能指标实例演示:展示CPU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三章:主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主板的定义、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主板的安装与更换方法3.2 教学内容主板的定义与结构主板的功能主板的安装与更换方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主板的实物和结构3.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板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主板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例演示:展示主板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四章:内存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存条的定义、结构和性能指标使学生掌握内存条的安装与更换方法4.2 教学内容内存条的定义与结构内存条的性能指标内存条的安装与更换方法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内存条的实物和结构4.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内存条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内存条的定义、结构和性能指标实例演示:展示内存条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五章:硬盘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硬盘的定义、结构和分类使学生掌握硬盘的安装与更换方法5.2 教学内容硬盘的定义与结构硬盘的分类硬盘的安装与更换方法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硬盘的实物和结构5.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硬盘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硬盘的定义、结构和分类实例演示:展示硬盘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六章:显卡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显卡的定义、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显卡的安装与更换方法6.2 教学内容显卡的定义与结构显卡的功能显卡的安装与更换方法6.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显卡的实物和结构6.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显卡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显卡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例演示:展示显卡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七章:电源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源的定义、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电源的安装与更换方法7.2 教学内容电源的定义与结构电源的功能电源的安装与更换方法7.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电源的实物和结构7.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电源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电源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例演示:展示电源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八章:机箱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箱的定义、结构和功能使学生掌握机箱的安装与更换方法8.2 教学内容机箱的定义与结构机箱的功能机箱的安装与更换方法8.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机箱的实物和结构8.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机箱的作用和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机箱的定义、结构和功能实例演示:展示机箱实物,讲解其安装与更换方法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九章:外设连接与调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方法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调试技巧9.2 教学内容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方法计算机的调试技巧9.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外设连接和调试的过程9.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外设连接的重要性新课讲解:讲解计算机外设的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实例演示:展示外设连接和调试的过程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第十章:课堂小结与实践指导10.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10.2 教学内容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实践指导:提供实际操作练习的建议和注意事项10.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互动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实际操作练习的步骤和注意事项10.4 教学环节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组装的实践意义课堂小结:回顾本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实践指导:提供实际操作练习的建议和注意事项互动环节:让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问总结:强调实践操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重点和难点解析1. 导入环节: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硬件的作用和重要性是非常关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中央处理器(教案)a)学习目的与要求学习目的:了解掌握计算机中央处理器的组成原理与控制方式学习要求:了解CPU的总体结构,掌握指令的执行过程,时序产生器的工作与控制原理,微程序控制技术,各种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章主要内容:✧CPU的总体结构✧指令的执行与时序产生器✧微程序设计技术和微程序控制器✧硬布线控制器与门阵列控制器✧CPU的新技术b)应掌握的知识点i. CPU的总体结构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个主要部件组成。

控制器负责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执行程序的指令序列。

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等组成;运算器接受控制器的命令并负责完成对操作数据的加工处理任务,由算术逻辑单元(ALU)、累加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和状态标志寄存器组成。

CPU主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功能:(1)控制指令执行顺序;(2)控制指令操作;(3)控制操作时间;(4)执行算术、逻辑运算。

CPU中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全过程的部件是操作控制器,其主要功能是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的要求,产生各种操作控制信号,以便正确地建立数据通路。

操作控制器有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种,二者和差别是它们中的“控制信号形成部件”不同,反映了不同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根据设计方法不同可分为:①硬布线控制器;②微程序控制器;③门阵列控制器。

CPU中除了操作控制器外,还必须有时序产生器。

时序产生器是对各种操作实施时间上的严格控制的部件。

CPU的组成如图5.1所示。

算术逻辑单元CPUc c cALU取指控制执行控制时钟状态反馈操作控制器时序产生器状态条件寄存器累加器cAC指令译码器程序计数器PCc c 指令寄存器cIRc地址寄存器AR缓冲寄存器DR存储器输入/输出数据总线DBUS地址总线ABUS图5.1 CPU主要组成部分逻辑结构图ii. 指令的执行与时序产生器1.指令周期程序运行的过程是逐条执行指令的过程,而一条指令的执行又分为取指令、取操作数和执行指令等时间段,这些时间段在计算机中称为周期。

取出指令并执行该指令所需的时间称为指令周期。

如图5.2所示。

1.取指令 1.取操作数2.指令译码 2.完成操作3.PC+! 3.结果回写4.送操作数地址 4.AC送存储器图5.2 指令周期、取指周期、执行周期和微操作指令周期常常用若干个CPU周期数来表示。

由于CPU内部的操作速度较快,而CPU 访问一次主存储器所花的时间比较长,故通常是用主存储器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

CPU周期也称为机器周期。

这就是说,一条指令的取出阶段,简称取指,需要一个CPU周期时间。

而一个CPU周期又包含有若干个时钟周期,时钟周期通常又称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是处理操作的最基本时间单位,它由机器的主频决定。

一个CPU周期的时间宽度就由若干个时钟周期的总和决定。

几种典型指令的指令周期:(1)非访问内存的指令(如CLA)需要两个CPU周期。

如图5.3所示。

其中,取指令阶段需要一个CPU周期,执行指令阶段需要一个CPU周期。

在第一个CPU周期,从内存取出指令并译码以确定执行何种操作;在第二个CPU 周期,完成指令所要求的操作。

(2)直接访问主存储器的指令(如ADD)的指令周期由三个CPU 周期组成。

如图5.4所示。

第一个 CPU 周期为取指令阶段,执行指令阶段由两个CPU 周期组成:在第二个 CPU 周期中将操作数的地址送往地址寄存器并完成地址译码,而在第三个CPU 周期中从内存取出操作数并执行相加的操作。

(3)间接访问主存储器指令 (如STA I 31)”的指令周期由4个CPU 周期组成,如图5.5所示。

其中,第一个CPU 周期仍然是取指令阶段,指令执行阶段三个CPU 周期组成:第一个CPU 周期中,把指令寄存器中地址码部分的形式地址(31)装到地址寄存器中;第二个CPU 周期中,完成从内存取出操作数地址,并放入地址寄存器中;第三个CPU 周期中,累加器的内容传送到缓冲寄存器,然后再存入所选定的存储单元(40)中。

(4)程序控制指令(如JMP 21)既可采用直接寻址方式,也可采用间接寻址方式。

这里以直接寻址方式为例,采用直接寻址方式的JMP 指令周期由两个CPU 周期组成,如图5.6所示。

第一个CPU 周期仍是取指令阶段,取出指令并放入指令寄存器;第二个CPU 周期为执行阶段,把指令寄存器中的地址码部分21送到程序计数器中,从而改变了程序原先的执行顺序。

2. 时序产生器时序信号产生器是产生指令周期控制时序信号的部件,CPU 开始取指令并执行指令时,操作控制器利用时序产生器产生的定时脉冲的顺序和不同的脉冲间隔,有条理、有节奏地指挥机器各个部件按规定时间动作,提供计算机各部分工作时的时间标志。

在组合逻辑控制器中,时序信号往往采用主状态周期–节拍电位–节拍脉冲制。

主状态周期包含若干个节拍电位,是最大的时间单位,主状态周期可以用一个触发器的状态持续时间图5.3 非访问内存指令的指令周期图 5.4 直接访问内存指令的指令周取指令阶段 执行指令阶段图5.5 间接访问内存指令的指令周期期 图5.6 转移控制指令的指令周期来表示;一个节拍电位表示一个CPU 周期时间,以表示一个较大的时间单位;一个节拍电位包含若干个节拍脉冲,节拍脉冲表示较小的时间单位。

在微程序控制器中,时序信号比较简单,一般采用电位–节拍脉冲制。

在一个节拍电位中包含若干个节拍脉冲,即时钟周期。

节拍电位表示一个CPU 周期的时间,而节拍脉冲把一个CPU 周期划分成几个较小的时间间隔,这些时间间隔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

时序信号产生器结构由时钟源、环形脉冲发生器、节拍脉冲和读/写时序译码逻辑、启停控制逻辑等部分构成的,如图5.7所示。

3. CPU 的控制方式CPU 常用的控制方式有三种:同步控制方式、异步控制方式和联合控制方式。

同步控制方式,是指在任何情况下给定的指令在执行时所需的机器周期数和时钟周期数都是固定不变的控制方式。

异步控制方式中,每条指令的指令周期既可由数量不等的机器周期数组成,也可由执行部件完成CPU 要求的操作后发回控制器的“回答”信号决定。

亦即CPU 访问的每个操作控制信号的时间根据其需要占用的时间来决定。

显然,用这种方式形成的操作控制序列没有固定的CPU 周期数(节拍电位)和严格的时钟周期(节拍脉冲)与之同步,所以称为不同步即异步方式。

联合控制方式,就是指同步控制和异步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iii. 微程序设计技术和微程序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是用微程序实现计算机控制的控制器。

它将有关微操作控制信号写成微指令,若干微指令组成一个微程序,所有微程序都存放在控制存储器中。

读出一条微指令,就产生一组微操作控制信号。

因此,将原来的组合逻辑变成了存储逻辑,还可以用类似程序设计的方法来设计控制逻辑。

1. 基本概念(1) 微命令——由微程序控制器产生的微操作控制信号。

(2) 微操作——执行部件接收微命令后实现的操作过程。

(3) 微指令——在一个微指令周期中,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

(4) 微指令周期——执行一条微指令和取出下条微指令所需的时间。

通常一个微指令周期与一个CPU 周期在时间上是相等的。

(5) 微程序——若干微指令的组成的序列。

一个微程序的功能对应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

2. 微指令基本格式微指令由操作控制和顺序控制两个基本部分构成,操作控制部分用来发出指挥计算机工作的控制信号。

顺序控制部分用来决定产生下一条微指令的地址。

如图5.8所示。

MREQ IORQ 图5.7 时序信号产生器结构图控制信号W/R S i~S0下一条指令地址图5.8 微指令基本格式微程序设计技术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是由许多条微指令组成的序列来实现的,这个微指令序列就是微程序。

微程序设计的关键是微指令结构的设计。

设计微指令结构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微指令字的长度、控制存储器的容量、微程序的长度、微程序的执行速度、微指令的修改、微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常用的微命令编码译码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种:位直接控制法:将微指令的操作控制字段的每个二进制位定义为一个微命令,直接送往相应的控制点。

此法的缺点是微命令太多,造成微指令字长过长。

字段直接译码控制法:把一组相斥性的微命令信号组成一个字段(一个小组),然后通过字段译码器对每一个微命令信号进行译码,译码输出作为操作控制信号。

字段间接译码控制法:在字段直接译码控制法中规定一个字段的某些命令由另一个字段中的某些微命令来解释,则这种方法称为字段间接译码控制法。

混合编码译码控制法:将位直接控制法与字段译码控制法混合使用,综合考虑微指令字长、灵活性和执行微程序速度等方面的要求。

常数字段控制法:通过在微指令中附设一个常数字段给某些执行部件直接发送常数。

该常数有时作为操作数送入ALU参加运算,有时也作为计数器的初值来控制微程序循环次数。

微程序执行顺序的控制计数器方式——设置微程序计数器,每执行完一条微指令,微程序计数器加1,以形成下条微指令地址。

因有转移情况出现,需设置转移微指令。

断定方式——在微指令中设置一个下址字段,用来指明下一条要执行的微指令地址。

无需设置转移微指令,但增加了微指令字的长度。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原理根据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其结构框图如图5.9所示。

它的主要部件及功能如下:控制存储器——由只读存储器构成,用于存放微程序。

微地址转移逻辑——用于产生后继微指令的地址。

微命令寄存器——保存微指令的微操作码,产生对应的微命令。

图5.9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原理框图iv. 硬布线控制器与门阵列控制器1.硬布线控制器硬布线控制器又称为组合逻辑控制器。

硬布线控制器主要由组合逻辑网络、指令寄存器和指令译码器、节拍电位/节拍脉冲发生器等部分组成。

其中,组合逻辑网络产生计算机所需的全部操作命令(包括控制电位与打入脉冲),是控制器的核心。

硬布线控制器的结构原理如图5.10所示。

图中,组合逻辑网络的输入信号有3个来源:①来自指令操作码译码器的输出I1~I m,,译码器每根输出线表示一条指令,译码器的输出反映出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

②来自执行部件的反馈信息B1~B j。

③来自时序产生器的时序信号,包括节拍电位信号M1~M i和节拍脉冲信号T1~T k。

其中,节拍电位信号是机器周期信号,节拍脉冲信号是时钟周期信号。

微操作控制信号图5.10 硬布线控制器结构原理方框图2.门阵列控制器由大量的与门、或门阵列等电路构成的器件,简称为门阵列器件。

用门阵列器件设计的操作控制器,称为门阵列控制器。

典型代表产品有:可编程逻辑阵列(PLA)、可编程阵列逻辑(PAL)、通用阵列逻辑(GAL)。

其工作原理与组合逻辑控制器基本相同,但用门阵列器件代替组合逻辑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