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诗歌赏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
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
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
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
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
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课堂练习
1.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 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 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 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 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 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 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 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 尾联那样的警句。
问题探究
对首联的“世事艰”与颔联的“楼船夜 雪”“铁马秋风”该如何理解?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 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胜利的
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时诗人才 36岁。
问题探究
颈联和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塞上长城”,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 “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 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扩展阅读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 《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
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
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 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 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 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背景内容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 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
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
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在 山阴闲居了6年。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 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 挥毫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问题探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
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 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 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 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
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 而后已。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愤的,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 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诗文大意
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
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 诗文大意:年轻时不知道世事艰难,满怀兵定中原之干 云豪气。雪夜驾战船巡视瓜州渡,秋风驭铁马勒缰大散关。 胸中自有万里长城,自认可以保疆卫国,恨不能仿效诸葛卧
诗歌赏析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
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诗歌赏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 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
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白发照镜,国未复、民流离,
壮志难酬!
诗歌赏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
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
扩展阅读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 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 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 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 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 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 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 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 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 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 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
2.《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 “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 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 (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 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觐见皇帝,住在 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 暇,可以赋咏自适。”之后,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 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愤,却用明媚的 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术概括。
朗读评说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感情基调
书:写;愤:愤懑,悲愤。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
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 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精华赏析
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当 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前四句慷慨奋发,后四句幽愤哀伤,
情绪有起有伏,充满苍凉沉郁的情调,很有感人的力量。
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很突出,昔日的浩气壮举与今日的年 迈衰颓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诸葛亮的积极进取与 当今权臣的苟且误国对比,表现作者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 这也使诗人的情感起伏跌宕,形成波澜,冲击读者的心田,很 容易引起共鸣。
扩展阅读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 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 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 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 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 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 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 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 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 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 正是讽喻的笔法。
1
陆 游
课文导入
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 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 主张,怀着“铁马横戈”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 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 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 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 失地。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间”两句诗?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 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问题探究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 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 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全诗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 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 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 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扩展阅读Fra Baidu bibliotek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歌赏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瓜洲渡击退
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
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诗人用“楼船夜雪”“铁马
秋风”形象地概括了这两次胜利的战斗,可见他当
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这两次战斗都发生
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当时诗人才36岁。
课堂练习
1.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 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 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 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 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 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 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 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 尾联那样的警句。
问题探究
对首联的“世事艰”与颔联的“楼船夜 雪”“铁马秋风”该如何理解?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 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楼船夜雪”“铁马秋风”形象地概括了两次胜利的
战斗,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时诗人才 36岁。
问题探究
颈联和尾联采用了哪两个典故?作用是什么? “塞上长城”,檀道济的典故点明诗人之志。 “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是对自己壮志难酬 的愤慨,也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扩展阅读
这首诗是《书愤》的同期作,但风格不同: 《书愤》严肃而激愤,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这种诙谐
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
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 反映。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有感慨兼自嘲意,但 不是真的嘲笑自己,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中间两联要读得轻 快,然而不是真有闲情逸致,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背景内容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南宋当局却偏 安江南,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
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
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1岁,在 山阴闲居了6年。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 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 挥毫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
陆游称道《出师表》的诗句: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问题探究
三国蜀国,诸葛亮为蜀汉丞相,“功盖三分国”,一生
力主北伐,恢复汉室,而且付诸实施。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 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 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 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后两联侧重写现在。“塞上”两句集中表现了诗人的
悲愤;“出师”两句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 而后已。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悲愤的,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 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诗文大意
这首陆游的晚年之作,抒发了作者内心慷慨激愤、报国
之志难酬的抑郁之情,激昂中透着悲怆。 诗文大意:年轻时不知道世事艰难,满怀兵定中原之干 云豪气。雪夜驾战船巡视瓜州渡,秋风驭铁马勒缰大散关。 胸中自有万里长城,自认可以保疆卫国,恨不能仿效诸葛卧
诗歌赏析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此联说现在,抒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塞上长城”,点明诗人之志。“空自许”,跟“世
事艰”照应,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诗歌赏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 况。诸葛亮在《后出师表》曾说过“鞠躬尽瘁,死
而后已”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
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惜白发照镜,国未复、民流离,
壮志难酬!
诗歌赏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
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
积如山。这是暗写他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
扩展阅读
中间两联写客居生活,“小楼一夜听春雨”,写诗人彻夜不眠, 表现他心情不安,虽然是短期离家,却也动了羁旅之愁。“深巷明朝 卖杏花”,达官贵人多居深巷,那里自然有人去叫卖杏花,这不经意 的一笔,点染了临安城中的“太平盛世”气象,似乎全然忘记了亡国 的危险。“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诗人到了京城,不 去结交权贵,却独自呆在客邸里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也反 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这一来似乎是嘲笑自己百无聊赖,其实 是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到尾联诗人才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 因为“素衣莫起风尘叹”里,已经包含了“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 的内容;诗人告诉家人“莫起风尘叹”,也是自己不会受到京城坏风 气影响的意思。这样来结住全诗,跟开头的“世味年来薄似纱”是紧 紧呼应的,真是绝妙的章法。
2.《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诗中也有 “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 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起用,宋孝宗任命他权 (代理)严州(今浙江建德)。《书愤》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 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全诗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陆游在去严州赴任前,先到临安(今杭州)觐见皇帝,住在 西湖边上的客栈。皇帝召见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 暇,可以赋咏自适。”之后,陆游写下了《临安春雨初霁》一诗。 后者更加蕴藉含蓄,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愤,却用明媚的 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风格上,优美动人,富于情趣。
术概括。
朗读评说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感情基调
书:写;愤:愤懑,悲愤。
前两联回忆过去,抒写他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一
语提挈全诗,须重读;“楼船夜雪” “铁马秋风”写诗人 的向往,要用炽热的感情读出。
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精华赏析
这首诗从立志报国的早岁写到衰鬓先斑的暮年,抒发了当 年的抱负和今日的感慨,前四句慷慨奋发,后四句幽愤哀伤,
情绪有起有伏,充满苍凉沉郁的情调,很有感人的力量。
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很突出,昔日的浩气壮举与今日的年 迈衰颓对比,感慨岁月无情,壮志难酬;诸葛亮的积极进取与 当今权臣的苟且误国对比,表现作者怀古伤今的悲愤和无奈。 这也使诗人的情感起伏跌宕,形成波澜,冲击读者的心田,很 容易引起共鸣。
扩展阅读
陆游自淳熙七年(1180年)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 已有六年多了。这次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 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 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显然不想重用他。他对这个职 位不感兴趣,但迫于“圣命”,又为了维持生计,也只好接 受下来。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诗一开始就流露出不得已而来京的意思:“世味年来薄 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世味薄则直道穷,南宋朝廷不图 恢复,得过且过,官场上的习气一天比一天地坏下去,哪里 还有什么直道呢?在这样的环境里做官,的确没有什么意思, 因此诗人不提受职一事,而只说谁让我到京城来做客呢!这 正是讽喻的笔法。
1
陆 游
课文导入
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人简介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 向。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一贯坚持抗金 主张,怀着“铁马横戈”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 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 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 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 失地。
问题探究
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
间”两句诗? 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 后已” “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 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问题探究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 师表》,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历史背景,想一 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全诗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几十年生活经历的生动概括。它 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 斗生活。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 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
扩展阅读Fra Baidu bibliotek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