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理解比喻的含义以及比喻与比喻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

【教学难点】

掌握全文比喻论证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提纲式教学法。

2、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高尔基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名言。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可以说,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中,学习是人的一种本能。我们所要研究的,是如何把这种无意识的本能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古人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就精辟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及学习应有的方法、态度,是一篇鞭辟入里、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荀子简介学生读注释,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三、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接着就讲:“劝”的体字“”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四、朗读

1、自读,把不认识的字圈上,并查字典,或结合课下注释解决。

2、齐读,后老师正音。

多媒体显示:

1、第一组,通假字:

(1)“(róu)”通“”

“有(yòu)”通“又”

“知(zhì)”通“智”

“暴(pù)”通“曝”

“生(xìng)”通“性”

2、第二组,其他易写错读错字:

中(zhòng)砺(lì)参(cān)省(xǐng) (qì) 臾(yú)gǎo 砺lì 舆y ú 蛟jiāo 跬ku ǐ 骐qí jì 驽nú 锲qiè 镂lòu (áo) 鳝shàn

3、注意断句

例:(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自由走读朗读,把读得流畅。每人至少要读二遍。

4、老师通过齐读来检查流畅的程度。

五、译课文,掌握重点和虚词的用法

(一)通假字

木直中绳,以为轮

通“”,以火烘木,使弯曲。

虽有暴“有”通“又”,“暴”通“曝”,晒。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通“性”,天赋,资质。

(二)词类活用

1、木直中绳,以为轮。,使动用法,使弯曲。

2、其曲中规曲,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弯度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4、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高,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高处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行。

6、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向上;下,向下;名词作状语。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

7、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走得快。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三)古今异义

1.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2.假舆马者

古义:凭借;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3.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4.蟹六跪而二

古义:腿,蟹腿;

今义:两腿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跪下。

(四)虚词

1、于

青,取之于篮,而青于蓝。

于,介词。前者引进动作的处所,作“从”讲;后者引进比较对象,作“比”讲。

另:苛政猛于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介词,引进动作对象,作“对”、“向”讲。

2、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另:有蒋氏者;

虽有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另: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连词,表并列。

吾尝终日而思矣

连词,表修饰,可译作“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可是”。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

军惊而坏都舍(像,表比喻)

(五)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