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观后感

很早就看过《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这篇报道,当时的第一感受是为这位女教师的故事心酸,为这个社会存在这样的现象悲哀。随后了解了一些关于这篇报道台前幕后的故事,让我对新闻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也随之产生了一些对新闻伦理、新闻的真实性、对新闻操守上的认识和感悟。

记得一位已经从事新闻工作三年多的学长曾说过,做新闻就是一场博弈,与自己的良心博弈,与社会制度的博弈。确实,在看了关于作者傅剑锋关于这篇报道的解读以及对部分未能见报信息的透露后,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傅剑锋和编辑杨瑞春在中国的政治语境和新闻语境下,处理这篇稿件时,与自己良心的博弈,与新闻伦理的博弈。

关于这篇报道的争议很大,不仅仅是在社会大环境中,南周内部的编记们也在很多问题上持有不同的观点,并引起了很激励的争论。我想,正如傅剑锋在南周内部论坛说的那样,关于这篇报道的一些问题,他自己都还没有想明白。这群中国最优秀的记者们也还没有想明白,他们也在探索。但是,我相信,正是在对一篇篇像《平时是天使,周末是魔鬼》一样优秀的报道的探讨中,中国的新闻事业得以不断的前行,不断的进步。

在一个论坛上,曾经看到过一个质疑这篇报道的帖子:《南方周末》的妓女教师故事是胡编滥造的产物。这篇帖子列举了四条看似铁证如山的理由,来证明这篇报道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其中很重要的两点直指这篇报道在处理上的问题,一个是对故事的人物、地点没有任何交代,另一个就是报道中关于徐萍(报道中的女教师)卖身以及得性病的故事,完全来自于徐萍的自述,记者没有做任何调查举证。

我认为,对于这篇报道,如果仅仅从故事本身的真实性这个层面上来讨论的话,那完全没有必要。很主观的说,我相信南方周末这份报纸的社会责任感,相信南周的记者不会处于个人利益而编造一条吸引眼球的报道。而我这里想讨论的是,是在相信事件本身真实性的基础上,探讨关于新闻报道在真实性处理上的底线,以及在类似敏感题材的新闻操作和处理上,如何保护当事人和寻求真实性统一。

但是读者对这篇报道提出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南周的人提出,从核心人物到次要人物的真实姓名,甚至隐去了故事发生所在省份之后,这还是一篇新闻吗?记得在进入大学新闻的第一节专业课上,老师就讲新闻的五要素是新闻真实性的保证。

但是,我觉得这仅仅是教科书上普遍意义上,对新闻真实性的理解。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新闻是一门实学,新闻之所以为新闻,就是与以往发生的事情不同的或者具有不同意义的,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不同的情况。在这个稿子的实际操作中,本身就是一场博弈,这也是让傅剑锋和杨瑞春也很苦恼的一个问题。试想,如果保证了五要素的真实,在中国这种社会道德伦理认识下,徐萍的生活会受到多大的影响。同时,傅剑锋在后来关于这篇报道的解读,也说明了当时的困境:这篇稿子遇到的最大的困扰是,因为涉及当事人太多的隐私以及若干敏感的地方利益,使不少方面无法用真实具体的名字。所以,除非这篇报道不做,要做出来的话,我比较赞成他们最后的对稿件的处理。

有的人会问,新闻可以失去一个要素,可以失去两个要素,那这样推理,新闻五要素都可以失去啊,那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底线到底在哪里。对于底线这个问题,我觉得新闻的五要素是需要最大程度的保证的,但是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标准,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天使》这篇报道中,姓名和地点任何一个要是都是会让徐萍的身份暴露的,所以应该隐藏。水门事件中《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众所周知,对于关键人物“深喉”的身份没有半点透露,最基本的信息源都隐藏了,这样的处理不会有人质疑。在很多新闻的实际处理上,是不得不迫于无奈,做出类似的选择的。

门彻在他的著名的新闻学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中文版中说,“一个负责任的记者应懂得把事件放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中来思考,来发现其原因和结果的重要性。这意味着,记者不

禁要不断发展采访报道的技巧,还要扩展对人的理解,对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的理解。”,联系门彻的这段话来理解的话,这篇报道的价值就在于徐萍的遭遇放在中国这个特定社会背景下,所反映出的高校教育费用过高、农村教师待遇差等等社会问题,而在报道中将女教师的真实姓名和地点隐去,对这篇报道所承载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对于这篇报道真实性的问题,同时也延伸了很多类似“南周知音化”、“南周堕落了”的说法。对于南周知音化的说法,是可以置之不理的,正如傅剑锋的所说,两个媒体的价值取向是不同的,南周并不会带有猎奇的眼光和吸引眼球目的去做这条新闻。而对于“南周堕落”或者“南周失去了以前的锋芒”的说法,似乎近几年被很多人认同。2001年,南周实现了一次艰难的转型,将时政报道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此后,南周版面上的监督报道、负面报道相对少了很多,对政府官员的访问多了很多,很多人都感觉新闻越来越平淡,批判、针砭时弊的东西越来越少,这也成为了“南周堕落”说法的最好举证。

南周真的堕落了么?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很多人都希望南周是一份有攻击性的报纸,但是一份处于和平年代富有责任的媒体,并不是做的监督报道越多、向受众传递的负面情绪越多,它就越好。在江艺平时代下的南周的监督报道确实做得非常好,但是这也是那个时代所需求的,当时中国社会正在倡导反腐倡廉,大量的监督报道是有助于给蛀虫们威慑的,而之后,中国社会转型,很多社会矛盾逐渐浮现,如果还大量的做负面报道,会让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我认为一个成熟的媒体,不仅仅应该是社会的审视者和批判者,更应该是社会的瞭望者,不仅仅应该通过好的监督报道促进社会的反思,也应该用好的报道来引导社会的进步。其次,如果仔细看现在的南周,可以发现他们在不断探索、创新,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理性了,但是他们依然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念。这种转变,并是因为新闻管制下的一种妥协(当然肯定会存在这方面的因素),而更多的是新闻本质理性的回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