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游圆明园40景之平湖秋月:此胜境到底有多美?只能品味五位皇帝的诗句了
游圆明园40景之平湖秋月:此胜境到底有多美?只能品味五位皇帝的诗句了作者:飞行的书卷时间:2022年8月25日地点:北京圆明园福海北岸平湖秋月平湖秋月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
该景位于福海北岸,境仿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是圆明园内西湖十景之一。
西邻廓然大公,北靠四宜书屋,东接双峰插云和藏密楼。
东西长400米。
南北长50米(部分地方100),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
乾隆时期平湖秋月图先说说杭州西湖的“ 平湖秋月”,这是一处较为宽泛的景致,是西湖一些特色景观的综合。
平湖自然指的是西湖,而秋月则无疑是秋日的月亮,欣赏“平湖秋月”的最佳时刻是月圆之夜。
而赏月的最美之处当属白堤西端康熙皇帝御题的“平湖秋月”碑处。
这里东接白堤、断桥,南望则有湖水和群山,西侧是孤山景区,北侧背靠宝石山和葛岭山,可谓四面皆景。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杭州的平湖秋月的得名,还有一个小故事。
明朝三才子之一的徐文长,在一年的八月十五,前往孤山望湖亭观月。
等他到达的时候已经有许多文人在吟诗作画。
于是他也是诗兴大发,提笔作画,并配诗文“天上一轮圆圆月,水中圆圆一轮月。
”文士们见状哈哈大笑,心生讥讽,就这也能算是诗吗。
杭州西湖平湖秋月没想到徐文长笔锋一转又写下“一色湖光万顷秋,天堂人间共圆月。
”周围人纷纷叫好。
徐文长又乘兴写下七言绝句“平湖一色万顷秋,湖光渺渺水长流。
秋月圆圆世间少,月好四时最宜秋。
”连起来正好是一首藏头诗“平湖秋月”。
周围众人拍手叫绝,而徐文长则飘然而去。
如果按照圆明园里“西湖十景”修建的先后顺序,平湖秋月应该是排在第一位的。
这处景致最晚在雍正年间就已经形成并命名,后经乾隆年间不断完善,最后还将此景列入圆明园四十景中,并绘制于《御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传于后世。
“平湖秋月”这处景致,其整体建筑坐北向南,依山面水,正殿为三间大殿,檐下悬挂雍正御书“平湖秋月”匾。
景区石碑介绍视频:平湖秋月周围实景拍摄平湖秋月殿西北边是一方亭,挂有乾隆御笔“流水音”。
圆明园四十景图共43页PPT资料
注:天然图画----字体太小对应原文如下: 天然图画 乾隆九年,一七四四年 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风枝露梢,绿满襟袖。西为高楼,折而南,翼以重 榭。远近胜概,历历奔赴,殆非荆关笔墨能到。 我闻大块有文章,岂必天然无图画。茅茨休矣古淳风,于乐灵沼葩经载 松栋连云俯碧澜,下有修篁戛幽籁。双桐荟蔚矗烟梢,朝阳疑有灵禽哕 优游竹素夙有年,峻宇雕墙古所戒。讵无乐地资胜赏,湖山矧可供清快 岿然西峰列屏障,眺吟底用劳行迈。时掇芝兰念秀英,或抚松筠怀耿介 和风万物与同春,甘雨三农共望岁。周阿苔篆绿蒙茸,压架花姿红琐碎 征歌命舞非吾事,案头书史闲披对。以永朝夕怡心神,忘筌是处羲皇界 试问支公买山价,可曾悟得须弥芥。
1. 涵虚朗鉴
2.汇芳书院
3.鸿慈永枯
4.方壶胜境
5.夹镜鸣琴
6.蓬岛瑶台
7.镂月开云
8.濂溪乐处
9.廓然大公
10.接秀山房
11.多稼如云
12.山高水长
13.日天琳宇
14.茹古涵今
15.勤政亲贤
16.曲院风荷
17.平湖秋月
18.月地云居
19.坦坦荡荡
20.天然图画
21.四宜书屋
22.上下天光
23.水木明瑟
24.别有洞天
25.碧桐书院
26.北远山村
27.坐石临流
28.鱼跃鸢飞
29.映水兰香
30.洞天深处
31.慈云普护
32.长春仙馆
33.万方安和
34.武陵春色
35.西峰秀色
36.杏花春馆
37.澡身浴德
38.正大光明
39.澹泊宁静
圆明园四十景名录:
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 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 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枯、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 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 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鸣琴、 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我国邮轮母港的规制现状与发展对策我国邮轮母港是指我国维修和调配邮轮的大型旅游码头,能为游客提供一站式邮轮出行服务。
邮轮母港作为我国邮轮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但是,邮轮母港的规制现状仍存在一些挑战,需要进行优化和改进。
以下是我国邮轮母港规制现状与发展对策的分析。
一、现状分析邮轮市场虽然在我国发展迅猛,但由于规制不完善,我国邮轮母港的发展仍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
1. 行业政策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邮轮母港的行业政策,相关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指南也是空白。
政府在邮轮母港规制上没有做出足够的指导,邮轮公司和母港经营者往往需要自主发展,并且面对着各种不确定性的压力。
2. 设施建设目前我国的邮轮母港设施水平还不能满足邮轮旅游市场的需求。
主要表现在:一是码头设施不完善。
多数邮轮母港都是由航运码头转变而来,建设潜力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二是小型港口极少。
目前我国的港口大多数不具备邮轮靠泊和供电的条件,而小型的港口又无法达到邮轮母港的标准,对于我国邮轮母港的发展,这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3. 安全规制邮轮母港安全规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目前亟需加强。
在码头设施方面,需要考虑不断推进码头设施的升级,特别是安全设备的升级,以确保邮轮的安全停靠和船员及游客的安全,此外也需要加强港口安全的防范机制,避免事件发生。
二、发展对策针对我国邮轮母港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推进政策法规制定针对我国邮轮母港的发展,相关负责部门应尽快推出详细的发展战略和指南等政策以及法规、标准、技术规范等文件,以为我国邮轮母港的规制和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规范,同时也应该加强政策的监督和执法工作,确保能够真正地落地执行。
物质基础是我国邮轮母港发展的首要问题,要在加强港口设施方面下功夫。
应加大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港口安全性、卫生性和服务性,提高港口的适应能力,降低港口的运营成本,增加通航航线,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圆明园四十景之图解(高清珍藏)
圆明园四十景之图解(高清珍藏)圆明园四十景之图解(高清珍藏)▌圆明园大宫门复原图。
清代圆明园有十八个门,大宫门是其中的正门,位于圆明园南面。
雍正帝亲书“圆明园”三字匾额悬于大宫门之上▌圆明园四十景分布图1正大光明正大光明:雍正三年(1725年)建成,是圆明园的正殿,类似紫禁城的太和殿,殿内正中悬挂雍正手书的“正大光明”匾额。
它是清帝居住在圆明园期间举行朝会、大典和接见少数民族首领、外国使臣等重大活动的地方。
皇帝过生日在这里接受百官的朝贺,新年正月在此宴请王公大臣,正月十五宴请外藩的宴会和观看“庆隆舞”以及凯旋宴、公主下嫁宴等都在这里举行。
2勤政亲贤勤政亲贤:建于雍正年间,是清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每天上午,皇帝在这里批阅奏章,召对臣僚。
乾隆就于夏天时在此处办公、用膳,以避暑热。
后湖景区:在后湖四岸环列九岛(九洲),寓意全国疆域禹贡九州,亦称九洲景区。
这九个小岛分别为: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
3九洲清晏九洲清晏:建于康熙后期。
九洲清晏的命名,顾名思义就是九州大地河清海晏,寓意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寄托着清统治者(雍正帝)的政治愿望。
九洲清晏大致可分为中、西、东三部分:中部由南往北依次是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九洲清晏殿;三大殿以东一组较大的建筑群“天地一家春”,是后妃居住的地方;三大殿西边也是皇帝的主要寝宫。
1.圆明园殿:是圆明园中最早建成的殿堂之一,在正大光明殿建成以前它是圆明园的正殿,正门悬挂着康熙四十八年御题的“圆明园”匾额。
2.奉三无私殿:每年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前后的皇室家宴和宗亲宴都这里举行。
3.九洲清晏殿:是皇帝居园时的主要寝宫,悬挂雍正御书“九洲清晏”匾,雍正、道光二帝皆病逝于本岛,嘉庆、咸丰二帝则出生于此。
4镂月开云镂月开云:建于康熙后期,殿前牡丹特盛,旧称牡丹台。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帝)携弘历(胤禛子,即后来的乾隆帝)侍奉康熙皇帝莅临此地赏花,演绎了一出康雍乾三帝同台的佳话。
圆明园四十景景名的诗意表现
46圆明园四十景景名的诗意表现The Poetic Expression of Scenery Names of the Forty Scenes in Yuanmingyuan Park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许多景名都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
景名是风景园林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园林景点的高度凝练,是为景观增色、体现诗意的途径之一。
借助地名的三要素,从景名的音、形、义3个层面分析圆明园四十景的诗意表现,以期为今后景点的命名提供一定借鉴。
音的层面,音节恰当、朗朗上口、抑扬顿挫的景名平仄更能体现诗意;形的层面,景名文字的选用和书法艺术的题名都可体现景观诗意;义的层面,引用典故、借助已有景名和创造诗意景名均可体现园林的诗意。
关 键 词:风景园林;圆明园四十景;景名;诗意Abstract: Many of the scenery names in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have strong poetic and artistic meaning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he name of scenery is a highly condensed view of the landscape, and it is one of the ways to enhance the landscape and reflect the poetry. Based on the three elements of place nam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etic expression of scenery names of the forty scenes in Yuanmingyuan Park from the aspects of sound, form, and meaning of the scenery names, providing some reference for the naming of scenery in the future. At the aspect of sound, the name with proper and catchy syllables and cadence is more poetic. At the aspect of form, the choice of scenery text and the title of calligraphy art can both reflect the poetry of landscape. At the aspect of meaning, quoting allusions, using existing scenery names and creating poetic scenery names can all reflect the poetry of landscape.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orty scenes in Yuanmingyuan Park; scenery name; poetic expression的景观信息,从中既能领略景点的诗情画意,也能了解景点的历史文化[4],是景点风格特征的体现,是景观信息的高度凝练。
圆明园四十景图文,细说历史建筑缘由
圆明园四十景图文,细说历史建筑缘由圆明园是一段历史、一场回忆、一座胜境、是几代帝王的一个梦。
当一切在历史的进程中消逝,后人总是给于无奈的叹息。
缅怀过去不是后退,而是对未来的一个提醒,一点记忆历史的证据。
《圆明园四十景图》清代乾隆年间宫廷画家沉源、唐岱绘,绢本彩色,画面宽二尺零四分,高二尺,连装池梭边共宽二尺三寸五分,高二尺六寸,合四十幅;另有汪由敦楷书弘历所作各景题咏四十首,亦四十幅,总共八十幅,为两册。
原存圆明园中,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蓬壶春永》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
蓬壶春永二十景彩色图,与圆明园四十景图相应之图景内容相仿,惜迄今尚未查见其余二十景图。
图画宽为77.5厘米,高61.5厘米,工笔彩绘,纸本,绘工精细,色彩艳丽。
画页之前及末尾分别书写仙瀛胜境与山水清音八个大字,但未见题署作者与绘画年代。
这套《蓬壶春永》究竟是何人于何时如何画成的,以及是否就只画了这二十景,均不知其详。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别有洞天苑牆东出水关,日秀清村。
长薄疏竹,映带壮墅,自有尘外致。
正不必倾岑峻,阻绝恆蹊,罕得津逮也。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夹境鸣琴取李青莲两水夹,明镜诗意,架虹桥一道,上构杰阁,俯瞰澄泓,画栏倒影,旁崖悬瀑水,衝激石罅,琤琮自鸣,犹识成连遗响。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平湖秋月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柀桥,以通步屐,湖可数十顷。
当秋深月皎,潋艳波光,接天无际,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概。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涵虚朗鉴结宁福海之西,左右云堤纡委,千章层青。
面前巨浸空澄,一泓淨碧,日月出入,云霞卷。
远山烟岚,近水楼阁,来不迎而去不距,莫不落其度内.如如焉,亦无如如者,吾得之于濠上也。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蓬岛瑶台福海中作大小三鸟,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
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
真妄一如,小大一如,能知此是三壶方丈,便可半升铛内煮江山。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接秀山房平冈萦迴,碧沚停蓄,虚馆閒閒,境独夷旷。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镂月开云》诗画图像研究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镂月开云》诗画图像研究
孙洪伟;王玉菡
【期刊名称】《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
【摘要】圆明园被焚毁后,其往日盛景已不可追,幸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记录下当时圆明园的繁华景色,予后人研究其文化历史留下图像线索。
“镂月开云”为圆明园四十景之一,是一处以牡丹为主题的园中园。
作为康雍乾三朝天子同堂、雍正帝最初承其皇祖恩泽的地方,此处又具有深刻政治意义。
从图像学研究角度探析“镂月开云”的诗画形式、景观营造以及所蕴含的政治伦理观念,能够为研究圆明园四十景及其历史内涵提供新的角度与方法。
【总页数】6页(P69-74)
【作者】孙洪伟;王玉菡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
【相关文献】
1.御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流失海外的“国工圣迹”
2.试论《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建筑形象构图章法
3.从《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看传统园林配植艺术
4.《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集称图册声景解析
5.《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植物造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圆明园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圆明园四十景图”于乾隆元年(1736年),由宫廷画师沈源、唐岱遵照乾隆意旨依据圆明园实景绘制而成,沈源画亭台楼榭,唐岱画山水树石。
圆明园四十景是指园内独特格局的四十处园林景观,一个景就是一座“园中园”。
当时园明、长春、绮春三园共计有成百处园林风景群,但昔日仅有这四十图绘制有风景图,更凸显出此四十景的显要与华盖群芳。
四十景图均为绢本彩绘,每幅图绢心为64厘米×65厘米。
每幅图配有乾隆皇帝一首对题诗,由工部尚书大书法家汪由敦代书,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馆阁体。
全图分为上下两册,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人称殿本彩图。
1860年,圆明园遭劫时,这套彩绘本被侵略者掠走,献给了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
目前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1983年,法国学术界将四十景图咏彩色底版赠予圆明园。
国内现有彩色摄影图片行世。
另一种分景图是“圆明园四十景”墨线白描图,亦为当时标举胜景,分题作绘,序而咏之,于“乾隆十年奉旨校刊”(清《国朝宫史》下册531页)。
但如今我们见到的只是后来刊行的两种石印摹本:一为光绪年间大同书局刊印的《御制避暑山庄、圆明园图咏》一书“圆明园图咏”所附的四十幅分景图;一为光绪十三年(1887年)七月天津石印书屋刊印的《御制圆明园图咏》所附的四十幅分景图。
这两种石印摹本均以乾隆御制诗为主体,并由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词臣引经据典详加注释,文字则均为张若霭(时任通政使)手书体,唯二者字有大小之别。
两种石印摹本的建筑、泉石诸图像及绘画技法都完全一样,只是画页有双开与单开之别,画面有横宽与纵长之异。
光绪十三年石印本的最后一幅图末尾款书“鸿胪寺序班臣孙祜、臣沈源恭画”字样,表明这两种石印本的四十景图都是摹自孙祜、沈源墨线白描分景图。
此外,故宫还藏有张若霭绘制的一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册页。
分景图亦为墨线白描,画面宽23.7厘米,高19.5厘米,其房屋、山水、花木等图像及画法都与孙祜、沈源原图一样,只是个别景物绘画欠细。
圆明园四十景之二:勤政亲贤
圆明园四十景之二:勤政亲贤上图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所绘《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勤政亲贤”。
正大卷明之东,为勤政殿。
日于此披省章奏,召对臣工,亭午始退。
座后屏风书“无逸”以自勖。
又东为保合太和。
秀石名葩,庭轩明敞,观阁相交,林径四达。
勤政亲贤,该景区位于正大光明东,它由一组庞大的、密密层层的院落和宫殿建筑群所组成。
景区内宫室建筑近百间,且有游廊相联。
勤政亲贤殿简称勤政殿,它的作用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相似。
该殿前有垂花门,门内为一大院落,勤政殿位于院落的正北,殿堂五间,殿南有三开间的抱厦。
殿的外檐之“勤政殿”匾和内檐“勤政亲贤”匾以及“为君难”匾,均为雍正帝御书。
雍正帝为自励自戒,展现英明君主的情怀,在其《夏日勤政殿观新月作》诗中写道:“勉思解愠鼓虞琴,殿壁书悬大宝箴。
独揽万机凭溽暑,难抛一寸是光阴。
丝纶日注临轩语,禾黍常期击壤吟。
恰好碧天新吐月,半轮为启戒盈心”。
(《四宜堂集》)以此说明在他驻跸圆明园的日子里,为批阅奏章、与臣工议政,在勤政殿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甚至冒酷暑工作到深夜。
乾隆帝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曾为雍正帝御书“为君难”题额赋诗一首,指出这三字取自《鲁论》以及三字的深刻含意:“宣尼著名训,曾未试躬行。
身体惟皇考,手书示后生。
绝胜铭几杖,讵止见墙羹。
辞约义赅富,思艰图易亨。
勅几所无逸,保泰凛持盈。
三字垂家法,万年奉永清”。
殿内悬有乾隆帝书联曰:“至治凛惟艰,修和九叙;大猷怀用乂,董正六官”。
后楹联为“懋勤特书喜无逸;揽胜还思赋有卷”。
(《日下旧闻考》卷八十)殿内正中设有皇帝的宝座,宝座后面是一具高大的屏风,屏风上有乾隆十八年(1753年)御书《周书·无逸》篇,以此勉励不要纵情逸乐,并以其诗为证:“宿雨凝云晓复零,问安今稍问慈宁。
传餐甫毕临勤政,无逸重书敬揭屏”。
后楹东壁陈御制《创业守成难易说》,梁诗正书;西壁陈御制《为君难跋》,于敏中书。
该殿内所陈列上述两篇御制文,其真正含意是通过商周时期的历史,集中说明的是开国创业和守成之难和易的问题,认为创业不易,守成更难,指出“守成之主,席丰履厚,易致于骄,骄则生怠”,要“安不忘危,危不忘亡”,所以乾隆帝在他的《为君难跋》中提出,为君必须“勅命谨几,明德修身,以立其本;惩忿窒欲,亲贤远佞,以正其施。
圆明园御制诗
圆明园御制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上下天光》上下天水色,水天上下鲜。
只疑霄汉里,仿佛画中悬。
波涌流金影,桥横落玉环。
蜃楼真可即,片片漾银澜。
衍生注释:- “上下天光”:这是描绘圆明园景色的词汇。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这里主要表现水天相接的景色。
- “霄汉”:指天空。
此处说景色之美,让人怀疑是在天空之中。
- “流金”:用来形容水面上波光粼粼,像流动的金子一样,描绘水在光照下的状态。
赏析:主题上,这首诗主要围绕圆明园的“上下天光”这一景色展开,描绘其极美的水天景色。
情感方面,充满了对圆明园这一美妙景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在表现手法上,首联“上下天水色,水天上下鲜”直接点明主题,描绘水和天的色彩相互交织的景象,采用了对仗的手法,强调了水天的融合。
颔联“只疑霄汉里,仿佛画中悬”运用了联想的手法,把眼前的景色和天上的霄汉联系起来,同时又将其比作悬挂的画,写出景色犹如仙境般美好。
颈联“波涌流金影,桥横落玉环”进一步描写景观细节,流动的波光如金,桥如落玉,视觉效果极佳。
尾联“蜃楼真可即,片片漾银澜”用蜃楼来形容景色的如梦似幻,同时银色的澜波再次强调了景色的美妙。
作者介绍:关于这首诗的作者具体情况难以确切考证。
但从诗歌对圆明园的熟悉与细腻描写来看,作者可能是一位有机会深入圆明园,欣赏园内景色,熟悉圆明园四十景的人,也许是宫廷内的文人墨客或经常在圆明园活动的官员之类的人物。
运用片段:例子一:在一次历史文化旅游分享活动中,有人在介绍圆明园的美丽景色时说:“大家可以想象古代圆明园的那种美啊,有这样描写‘上下天水色,水天上下鲜。
只疑霄汉里,仿佛画中悬。
’你看,那时候水和天仿佛都融为一体,就像在仙境画里一样,真的太可惜如今很多景色我们看不到了。
”例子二:在学校历史文化课堂上,老师讲到圆明园的景观。
老师说:“同学们,圆明园曾经有很多绝妙的景色。
当时的人这样描述‘波涌流金影,桥横落玉环。
’那波光像金子在流动,桥就像掉落的玉环,这得是多么美啊,希望大家能从这样的描写中感受到圆明园曾经的盛景。
清宫十家:沈源、唐岱《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欣赏(下)
清宫十家:沈源、唐岱《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欣赏(下)文/潘飞翔二十一、映水兰香居“田字殿”之西,始建不晚于雍正朝前期。
乾隆初年绘制成分景图后,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对本景中心区多稼轩一带有较大葺治和添建,并御制“多稼轩十景”诗。
正殿五楹,西向,东南为钓鱼矶,北为印月池、知耕织。
正殿七间悬匾“多稼轩”,雍正帝即有该轩“劝农诗”,乾隆中叶殿内收贮元代画家摹绘南宋名画《耕织图》长卷,并于壁间绘画“农器十具”图。
映水兰香在澹泊宁静少西,屋傍松竹交阴,翛然远俗。
前有水田数棱,纵横绿荫之外,适凉风乍来,稻香徐引,八百鼻功德兹为第一。
园居岂为事游观?早晚农功倚槛看。
数顷黄云黍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
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兰。
日在豳风图画里,敢忘周颂命田官?二十二、水木明瑟位于后湖以北小园集聚区中央,“映水兰香”东北,建成于雍正五年(1727),时称“耕织轩水法”。
“水木明瑟”,仿扬州水竹居,室内用西洋式水力机构驱动风扇,供皇帝消暑,俗称“风扇房”,是中国皇家园林中“用泰西水法”水声造景的先例,也是我国引进西欧人工喷泉技法之始。
乾隆九年,“水木明瑟”分景图中东偏跨溪之殿宇,即风扇所在。
“多稼轩十景”中的印月池、钓鱼矶、濯鳞沼及知耕织等实属本景群中部景物。
北为文源阁,是清廷在全国范围兴建七座藏书楼之一,内藏《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
水木明瑟调寄秋风清用泰西水法引入室中,以转风扇。
泠泠瑟瑟,非丝非竹,天簌遥闻,林光逾生净绿。
郦道元云:竹柏之怀,与神心妙达;智仁之性,共山水效深。
兹境有焉。
林瑟瑟,水泠泠。
溪风群簌动,山鸟一声鸣。
斯时斯景谁图得?非色非空吟不成。
二十三、濂溪乐处位于圆明园北面,“汇芳书院”东南,居“日天琳宇”之东,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园中之园。
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特喜青莲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质,世称“濂溪先生”,“濂溪乐处”即取其义成名,此景亦总称“慎修思永”,为园内主要游憩寝宫之一。
主景建于岛上,岛略偏西北,东南水面较广,四周山环水抱,山水连成一片。
圆明园四十景点
圆明园四十景点名称 主要内容正大光明 正大光明殿是圆明园的正殿,皇帝每年举行生日受贺、新正曲宴亲藩、小宴廷臣、中元筵宴、观庆龙舞、大考翰詹、散馆乡试及复试的地方。
殿上悬雍正手书“正大光明”匾额,殿堂7间,前面有宽大的月台,东、西配殿各5间。
勤政亲贤殿即养心殿西暖阁前室,位于正大光明殿东面,为盛暑时皇帝办公之处,有殿堂5间。
北勤政亲贤设宝座,南为窗,东有板墙开门,与养心殿明间相通,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
窗外抱厦内围有木屏,与明间相隔,较为隐秘。
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养心殿的西暖阁,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单独接见大臣,批阅殿试考卷的地方。
暖阁的北墙上悬挂着雍正皇帝题写的匾额:“勤政亲贤”匾下的屏文是乾隆皇帝的诗篇。
九洲清晏位于前湖北岸与正大光明殿隔湖相望,由三进南向大殿组成,第一进为圆明园殿,中间为奉三无私殿,最北为九州清晏殿;中轴东有"天地一家春",为道光出生处;西有“乐安和”,是乾隆的寝宫;再西有清晖阁,北壁悬挂巨幅圆明园全景图,原图现存法国巴黎博物馆;道光十年又在“怡情书史”附近建起“慎德堂”等殿宇,都是皇帝寝宫;道光十六年,殿、奉三无私殿、九州清晏殿。
同时被火焚烧;雍正帝、道光帝都死在九州清晏殿。
长春仙馆长春仙馆,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
长春仙馆位于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有殿门3间,正殿5间。
镂月开云镂月开云原称牡丹亭,位于后湖东南角,建筑木料以捕木为主,殿顶覆二色琉璃瓦;乾隆即位后,改称“镂月开云”,乾隆九年(1744以纪念康熙六十一年祖孙三代在此聚会赏花的往事。
主体建筑为纪恩堂。
殿以楠木为材,上覆金碧二色琉璃瓦。
旁为御兰芬。
碧桐书院碧桐书院,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
位于后湖东北角,是一座书房。
前殿三楹,中殿、后殿各五楹。
建筑外一弯溪流,四面环土山,其西岩石上为云岑亭。
上下天光 位于后湖西北,为两层楼宇,登楼可尽览湖光水色。
仿《岳阳楼记》中对洞庭湖的描写“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而建,为临湖楼房,上下三楹,左右有亭,楼后为平安院。
圆明园四十景之十四:武陵春色
圆明园四十景之十四:武陵春色武陵春色景区,是模拟晋朝末年陶渊明《桃花源记》艺术境界的园中园。
这一景区四面环山,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多处建筑配以叠石假山岩洞,有两条溪河流入桃源洞,乘小船至洞中到达景区。
经过150余年的风雨摧残,景区建筑基址尚在,山形水系仍然清晰,原桃花洞今尚存。
上图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所绘《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武陵春色”。
循溪流而北,复谷环抱。
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
落英缤纷,浮出水面,或朝曦夕阳,光炫绮树,酣雪烘霞,莫可名状。
武陵春色景区,位于万方安和正北方,匾额为乾隆帝御书。
雍正时,总称“桃花坞”。
雍正四年(1726年),弘历赐居于此,作为“文房之所”,在此居住三年(14至16岁),后移居长春仙馆。
乾隆三年(1774年),其所作《桃花坞即事》一诗所述,“桃花坞”之名,是袭用吴下(今苏州)阆门内桃花坞之名,传说该地原为唐寅故居,事隔四十余年,在其诗中对他少小时在此读书、居住,仍时时“缅想赐居日”的情怀。
景区中的“桃花坞”,位于景区北部,南向殿三间,有前廊,外檐挂有雍正五年(1727年)御书“桃花坞”匾额。
该景区北部之桃源深处殿偏南有一书房曰:“乐善堂”,与紫禁城大内重华宫前“乐善堂”同名,弘历在其御制《乐善堂记》中说:“予有书屋数间,清爽函静,山水之趣,琴鹤之玩,时时于前,……堪以寓目。
颜之曰,‘乐善堂’者,盖取于大舜乐取于人以为善之意也”。
乾隆九年(1744年),由旧总称“桃花坞”,正式改为“武陵春色”,并制成乾隆帝御笔“武陵春色”石匾安挂在“壶中天”洞口。
“壶中天”位于武陵春色景区东南部,石洞内额有雍正帝御书匾额。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胤禛《壶中天》诗云:“峰峻疑无路,云洞却有扉。
鹤闲时独唳,花静不轻飞。
洞里春长驻,壶中月更辉。
一潭空似镜,碧色动帘衣”。
(《清世宗御制文集》卷二六)雍正帝对此景区十分欣赏,他在《桃花坞即景》一诗中,描绘其景之幽,并抒闲情:“禁园宜雨复宜晴,别馆春深枕簟情,数片落花惊午梦,一声渔唱惹闲情。
圆明园40景
长春仙馆,建于乾隆九年,公元一七四四年。长春仙馆位于 前湖西面,乾隆即位前曾居于此,有殿门3间,正殿5间。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万方安和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水心架构,形成万字,略约相通,遥望彼岸,奇花缬若
绮绣。每高秋月夜,沆澄空,圆灵在镜。此百尺地宁非佛 胸涌出宝光耶!
作室轩而豁,当年志若何。 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 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
春风多少情。 枞枞声色参。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上下天光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的乾隆御诗: 垂虹驾湖,蜿蜒百尺。修栏来翼,中为广亭。榖纹倒影,
滉瀁楣槛间。凌空俯瞰,一碧万顷,不啻胸吞云梦。 上下天水一色, 水天上下相连, 河伯夙朝玉阙, 浑忘望若昔年。
圆明园40景,比你想像的更美
圆明园40景,比你想像的更美圆明园40景,比你想像的更美『圓明園四十圖詠』倾世绝美圆明园01九州清晏▼水榭山亭,天然画图。
园林游观,泉石是娱。
02天然画图▼庭前修篁万竿,与双桐相映。
风枝露梢,绿满襟袖。
03碧梧书院▼每遇雨声疏滴,尤足动我诗情。
月转风回翠影翻,雨窗尤不厌清喧。
04杏花春馆▼山亭逦迤,矮屋疏篱。
东西参错。
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
05武陵春色▼山桃万株,参错林麓间。
落英缤纷,浮出水面。
06正大光明▼玉笋嶙峋,前庭虚敞。
回望墙外,林木阴湛。
07勤政亲贤▼秀石名葩,庭轩明敞。
观阁相交,林径四达。
08镂月开云▼古松青青,暮春婉娩。
首夏清和,最宜啸咏。
09慈云普护▼高阁漏丁丁,春风多少情。
幽人醒午梦,树底浓阴重。
10上下天光▼凌空俯瞰,一碧万顷。
上下水天一色,水天上下相连。
11坦坦荡荡▼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
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
12茹古涵今▼鸟语花香生静悟,松风水月得佳朋。
今人不薄古人爱,我爱古人杜少陵。
13长春仙馆▼屋宇深邃,重廊曲槛。
逶迤相接,有梧有石。
14万方安和▼万方归覆冒,一意愿安和。
触景怀承器,瞻题仰偃波。
15山高水长▼重构枕平川,湖山万景全。
时观君子德,式命上宾筵。
16月地云居▼琳宫一区,背山临流。
松色翠密,红墙相映。
17鸿慈永祜▼春露秋霜,瞻云就日。
实实閟宫,深深元寝。
18汇芳书院▼阶除闲敞,草卉丛秀。
小斋数椽,旁列虚亭。
19日天琳宇▼截断红尘,山光水色。
修修释子,渺渺禅栖。
20澹泊宁静▼槐阴花蔓,蒹葭苍瑟。
青山宁静,绿水澹泊。
21映水兰香▼数顷黄云黍雨润,千畦绿水稻风寒。
心田喜色良胜玉,鼻观真香不数兰。
22水木明瑟▼泠泠瑟瑟,非丝非竹。
溪风群簌动,山鸟一声鸣。
23濂溪乐处▼小殿数楹,流水周环于其下。
想西湖十里,野水苍茫,无此端严清丽也。
24多稼如云▼坡有桃,沼有莲。
月地花天,虹梁云栋。
25鱼跃鸢飞▼村舍鳞次,晨烟暮霭。
蓊郁平林,鱼跃鸢飞。
26北远山村▼村落鳞次,竹篱茅舍。
北京篇:冬探圆明园(三)
北京篇:冬探圆明园(三)冬探圆明园(三)我从南侧路往回返,再到西部“圆明园”景区看看。
我一直往西走,几分钟后,我来到了“方壶胜境”。
方壶胜境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基本建成于乾隆三年(1738),是后代众多学者考证后公认的圆明园中最为宏伟美丽的建筑,是以人们想象中的仙山楼阁为题材而建造的。
在神仙传说中东海有五座神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
《列子·汤问》记载:“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
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
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
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
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后来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
这种求仙追求长生的思想也直接影响了我国历代皇家园林的发展模式,为了更加接近神仙,帝王们在园林里挖池筑岛,模拟海上仙山的形象。
方壶胜境的建造正是帝王为了寻求东海龙宫而在自己的御园中精心建造的一处规模宏伟的仙山琼阁般著名景观。
原建筑前部三座重檐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品”字形伸入湖中,具有东海三神山的寓意;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有30余座佛塔,供奉着2000多尊佛像;主体建筑是对称布局、前后两组的殿堂,黄琉璃瓦顶,倒映水中,阳光照耀下灿烂多彩,犹如琼楼玉宇般壮美。
从方壶胜境往西走,就到了“三潭印月”,与西湖三潭印月同名,是圆明园仿建西湖十景之一。
此景建于乾隆初年,在方壶胜境西河池水中仿西湖竖立着三座砖塔,塔高2.4米。
在三塔西为青石叠成的二仙洞,洞口上有活水滴落形成两个小水帘洞;三塔东建有跨河敞榭,敞榭挂乾隆御书“三潭印月”黑漆金字匾,傍晚皇帝可在敞榭内欣赏三潭印月的景观。
在敞榭东建有单孔石拱桥,乾隆赐名“涌金桥”。
此处三潭印月小巧玲珑,没有西湖上的三潭印月大气。
北、西、南三面土山环绕,东为跨水敞榭。
往东南去,就到了福海湖边。
走不多远,看见右边地面上整齐的四方屋基,这里原来是“藏密楼”,属平湖秋月景区。
故宫藏《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
故宫藏《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
梁宪华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1999(000)004
【摘要】圆明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历经雍正、乾隆至道光续建,成为清代最为著名的皇家园囿。
它由圆明、万春、长春3园组成,其中以圆明园为最大。
圆明园以水景为主,水面与陆地交错,婉转曲折之间分布着各式亭台楼阁。
园内共有40景,即勤政殿、安佑宫、上下天光、月地云居、鱼跃鸢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梁宪华
【作者单位】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
【相关文献】
1.故宫藏珍本《御制兼汉清文鉴》——兼谈清内府刊刻、收藏的满蒙文词典 [J], 春花
2.御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流失海外的“国工圣迹” [J], 张超;
3.关于《御制圆明园诗二卷》的撰者问题 [J], 王昭洲
4.谈颐和园藏嘉庆粉彩御制诗抱月瓶 [J], 王晓帆
5.《圆明园四十景图卷》入藏国图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绝美:圆明园四十景及3D复原
绝美:圆明园四十景及3D复原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冷枚等,根据圆明园著名景群绘制的绢本彩色四十景图,由乾隆御笔题诗,由工部尚书汪由敦书写,图画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
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都为写实风格,题诗意境深远,书法隽永飘逸,诗、书、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为研究圆明园的建筑及景物提供了最为真实的第一手影象资料,也为复原四十景提供了参考。
在记录片《圆明园》中,用数字手段复原了许多圆明园的景物,其中的四十景完全是参考《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复原,对比之下,我们只能恨自己书读的不够多,除了"壮丽""辉煌"以外,只能说:
牛逼!真牛逼!TMD真牛逼!
正大光明
▼
勤政亲贤▼
九洲清晏▼
镂月开云▼
天然图画▼
碧桐书院▼
慈云普护▼
上下天光▼
杏花春馆▼
坦坦荡荡▼
茹古涵今▼
长春仙馆▼
万方安和▼
武陵春色▼
山高水长▼
月地云居▼
鸿慈永祜▼
汇芳书院 ▼
日天琳宇▼
澹泊宁静▼
映水兰香▼
水木明瑟▼
濂溪乐处▼
多稼如云▼
鱼跃鸢飞▼
北远山村▼
西峰秀色▼
四宜书屋▼
方壶胜境▼
澡身浴德▼
平湖秋月▼
蓬岛瑶台▼
接秀山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师沈源、唐岱根据圆明园著名景群绘制的绢本彩色四十景图及汪由敦楷书乾隆帝所作四十景题咏,原存于圆明园。
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烧毁圆明园时被劫,现存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1983年,法国学术界仅将四十景图咏彩色底版赠予圆明园。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
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
该图艺术价值高,直观效果好。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盛期的圆明园,除这40景之外,后来还增建了近10处园林风景群,长春园、绮春园也分别修建了二三十处风景群。
三园共计约为百处景群,但昔日分景绘图者仅此40景而已,这就更加显示出这套彩图的重要历史价值。
乾隆元年(1736年)正月,弘历即传旨如意馆画师冷枚:按康熙朝绘制的避暑山庄三十六景图,为圆明园各“殿宇处所”起稿分景画样。
其后不久又改令唐岱、沈源二人绘画。
由沈源画房舍,唐岱画土山树石。
后来周鲲等人也参与了这套“圆明园大册”的绘制。
起初这套图仅绘了33景,乾隆六年增入方壶胜境、蓬岛瑶台和慈云普护3图,乾隆九年九月又增入鸿慈永祜、汇芳书院、洞天深处和月地云居4图,从而最终成为《四十景图》。
《四十景图》为绢本彩绘,各幅图分别附有汪由敦所书弘历《四十景题诗》,共计40对幅,每对幅为右图左诗。
每幅图的绢心64×65厘米,连装池绫边为83×75厘米。
全图分为上下两册,配楠木插盖匣盛装。
首册画页之前分裱雍正书《圆明园记》和乾隆书《圆明园后记》。
在上下册各最后一景的图、诗末尾,分别款书“乾隆九年甲子九月奉敕,臣唐岱、沈源恭画”和“工部尚书臣汪由敦奉敕敬书”字样。
这套四十景彩绘图,直至乾隆十一年四月,才最终裱成呈进,又经装配木匣之后,在十二年(1747年)六月,奉旨正式安设于圆明园奉三无私殿呈览。
前后历时十一载有余,足见其成图之不易。
《四十景图》彩绘本,是由著名宫廷画师,经实地描绘而后工笔精制而成的,具有极高的绘画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
其特点有三,一是此图仅绘一套,无他可求。
二是绘工精美,直观效果极佳,这在清宫同类彩图中,也是出类拔萃的。
三是所绘建筑、泉石等景观,皆为写实风格(惟背景山势为写意)。
因而它就成为后人领略圆明园盛期风貌的最直观最形象的珍贵史料,也可以称之为国宝。
这套工笔彩画精品,不仅得到乾隆皇帝弘历的格外赏识,而且也为中华造园和绘画艺苑留下一束奇葩。
然而非常可悲的是,这套《四十景图》彩绘本,后来却蒙受了极大的屈辱。
1860年圆明园罹劫时,这套珍贵的彩绘图被侵略者掠走,堂而皇之的“献给” 了法国皇帝拿破仑第三。
就这样,圆明园及其图像,都统统被西方入侵者“带走”了,
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圆明园的形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竟是一片空白。
人们只能“于瓦砾想见亭馆,于芒苇想见湖沼,于荆榛想见花树”(清末谭延闿语)。
本世纪20年代后期,安徽人程演生先生漫游欧陆时,在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的藏品中,偶然见到了这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彩绘书,不禁“叹为国工胜迹”,且因该图“在我国建筑外交上皆具有很大之痛史,尤非寻常书画名迹可比”,经他多方活动,终于请得馆主许可,由程先生“用摄影术全部传实而归”。
后由中华书局用玻璃印刷成《圆明园四十叶》,于1928年公开向全国发行。
当时印刷的这套图册,既有图也有诗,保持了原图40对幅的原貌。
虽然图幅大为缩小,而且是黑白色的,但中国人却是借助这40幅图,才又重新“结识”圆明园,真是可悲。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彩色图片,是据1983年法国学者赠给中方的乾隆原图底版印制的。
圆明园四十景,是指园内独成格局的40处园林风景群。
一个景就是座“圆中园”或园林建筑群。
四十景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鸿慈永枯、汇芳书院、日天琳宇、澹泊宁静、映水兰香、水木明瑟、濂溪乐处、多稼如云、鱼跃鸢飞、北远山村、西峰秀色、四宜书屋、方壶胜境、澡身浴德、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别有洞天、夹镜鸣琴、涵虚朗鉴、廓然大公、坐石临流、曲院风荷、洞天深处。
欣赏过“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这部作品之后,我们就不难理解法国伟大作家雨果为什么把中国的圆明园和雅典的巴黛农神庙分别称为东西方艺术的代表,盛赞圆明园“不但是一个绝无仅有、举世无双的杰作,而且堪称梦幻艺术的崇高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