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c
c
• 绢本,设色,纵:29厘米,横:127厘米。 蔡文姬为汉代蔡邕之女,汉末战乱中被掳至匈,居十二 年。后曹操念其父无后,以金璧相赎归汉。 《胡笳十八 拍》相传为她所作。张瑀的画整幅取势,略去背景,用飞 扬的线条极有韵致地画出风沙弥漫的漠北大地上,一队迎 风行进的人马。画面气势开合起伏,高低错落,以实景和 虚景相构和的方式展现主题。人马是直观的、实在的,风 沙是联想的、虚幻的。通过实在之物的品味,展开广大的 联想空间,是中国画构图的奥妙所在。画面的动感很强, 细看的地方很多,人物的衣着、动态、表情都很符合人物 的身份。 是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 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 人物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 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笔墨遒劲 简练,富于变化,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文姬归汉故 事画在南宋颇为流行,张瑀画卷显示了宋金之间绘画的相 互影响和交流。 •
学习鉴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术作品
c
美术鉴赏活动三项活动:
• 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 • 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 历
• 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c

一、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
c
c
• 《洪荒风雪》的构思得之于作者青藏公路行程中 的切身感受。当时他和同伴们在大戈壁滩艰难跋 涉一个星期,不见人烟,突然,远处传来驼铃声, 使他们精神为之一振。一队地质队员迎面而来, 这意外惊喜令人永生难忘,从而创作了《洪荒风 雪》。 • 作者以仰视的角度突出表现了几个地质队员骑着 高大的骆驼行进在风雪弥漫的荒原上的情景,作 品中人物乐观、豪迈,充满强烈的生活气息,这 正是黄胄艺术的特点。此作于1957年获第六届世 界青年联欢节国际造型和实用艺术展览会金质奖 章。
c
c
c
c
• 梅田正德是以为才华横溢的日本当代设计师,早 年在日本学习设计,二十多岁的时候,来到设计 之都,意大利的米兰从事设计工作。其作品充满 日本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之间的碰撞和融合。 他尝试用西方的先进工艺表达日本文化中崇尚自 然的精神。其代表作是一系列以“花”为创作原 型的家具。 • 其主体为六“片”花瓣。其中向上的三片,一片 为靠背,向前的一片,充当座垫。向下的两片, 与“花柄”一起形成三角支撑。该椅子是高新科 技与专业手工技术的结合。以不锈钢为构架,外 部包裹天鹅绒面料,内部用聚亚安酯和厚毛料填 充。将美观与舒适融合一体。
c
三、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c
c
• 有人说《初踏黄金路》像一首抒情诗。阳光、麦 田、大路,收获的节季,丰收的场景,愉快的人 民,确使人感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一派兴旺的气 象:一切都是黄金般的。也有人认为这幅画好在 自然生动,韵律感强:层层麦浪由近及远;一队 互助组里的妇女牵着驮满青稞的牦牛由远渐近; 作主体的两位妇女正一先一后地沿着曲折的大道 而来,构成游走流动的画面。生动自然的形式表 现了翻身藏胞丰收喜悦的美好内容。 • 李焕民所创作的一些表现藏族人民生活的作品, 《初踏黄金路》这幅作品虽似实在的景象写生, 然而却感觉到了迈步在一条通向共产主义的黄金 大路上的美好寓意。
c
二、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
c
c
c
• 伦勃朗· 马尔曼松· 里因1606年7月15日 - 1669年10月4日是 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在伟大的 画家。 • 17岁去阿姆斯特丹学画;21岁时已经基本掌握油画、素描 和雕刻画的技巧并发展了自己的风格,期间画了许多自画 像; 从40年代开始,创作了许多反映大自然的素描和版画,风 格质朴。1661年是他作画最多的一年,1663年以后就作 画较少,创造力达到顶峰。 伦勃朗的妻子生有4个孩子,只有最小的一个存活,但他 妻子在生孩子后不久去世,他和女仆在一起,女仆为他生 了一个女儿,为此受到教会的正式谴责为“罪恶的生活”。 由于他为了画画经常采购大量的衣物和绘画工具,从不计 较财产,所以很快就到了破产的边缘。1669年他在贫病中 去世,身边只有女儿陪伴,死后葬在西教堂一个无名墓地 中。 伦勃朗一生留下600多幅油画和2000多幅素描,几乎画了 100多幅自画像,而且几乎他所有的家人都在他的画中出 现过。
c
c
•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绘画作品控诉了“格 尔尼卡大屠杀”。1937年4月26日正午,正 是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逢集的日子, 热闹的集市上人群熙来攘往。这时,谁也 没有想到大批德国轰炸机正在蜂拥而来。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狂轰滥炸,这个传统的 小城变成了一片瓦砾,2000多位平民葬身 火海,这就是西班牙历史上有名的“格尔 尼卡大屠杀。
c
c
• 这幅高2.2米、宽6米,题为《公元一千九 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 南京》的重大历 史题材油画,真实地再现了1945年9月9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军国主义 向中国军民投降的场面。整个画面庄严、 肃穆,与真人等大的二百多个人物栩栩如 生。观者久伫画前,不禁神情严肃,仿佛 自己就置身于当年受降仪式的现场。这幅 花费作者十年心血的鸿篇巨制,达到了思 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是近 年来中国油画界不可多得的、可载人中国 美术史的传世佳作。陈坚的金奖作品。
c
c
c
c
c
c
c
c
c
• 荷兰画家梵高,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 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 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备尝。他献身艺术,大胆 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 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 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 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 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 伤、同情和希望,至今饮誉世界。 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 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c
c
c
c
• 明式家具以它造型简洁、结构合理、线条 挺秀舒展、比例适度、不施过多装饰的那 种素雅端庄的自然美而形成独特的风格, 博得人们的赞赏,赢得国际的声誉。 “明式家具有很明显的特征:“简洁、合 度” 但在见解的形态中,具有雅的韵味。 • 这韵味表现在: 一、外形轮廓的舒畅与忠实; 二、各部线条的雄劲而流利,更加上它顾 全到人体形态的环境,为体现处处适用的 功能,而做成适宜的比例和曲度。

c
c
• 李可染从1943年开始从事中国画教学和创 作工作,后来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 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 •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画界变革的呼声日 高,提倡新国画。 • 于是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 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了独特 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 “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为水墨世界开 创出新的格局。
c
c
• 《到前线去》胡一川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版 画家,解放后曾任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到前线去》创作于抗日时期,是一幅动 员人民走上抗日前线、拯救民族危亡的名 作。 • 作者以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在街头 慷慨演说的工人形象。版画的时效性、宣 传性、鼓动性、生动性,也在这幅作品里 得到充分的体现。
c

1872年,莫奈创作了日后扬名于世的《日出、印象》。 这幅油画描绘的是从远处观望阿弗乐港口晨雾中日出的景 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开幕的印象派画家第1次联合展览 会上展出。 • 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画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于一位名 叫勒鲁阿的评论家,在4月25日的《喧噪》杂志上,发表 了题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的文章之后,此画才名声鹊 起。该文对参展的许多作品逐地进行了潮讽,针对莫奈的 《日出、印象》,他写道“糊墙花纸也比这海景更完整”。 与这幅作品标题不无关系地,该文作者将这次展览会戏谑 地称之为“印象主义的展览会”。加之莫奈本人曾经表述 过“我所画的不过是印象而已”这样的观点,以及以他为 首的这批年轻画家,确实注意捕捉对描绘对象的最初印象 等因素,尽管这些画家中有要并不同意这个提法,但印象 主义、印象派这个称号已经是不胫而走。以致在1877年第 3次联展时,干脆将其用作展览会的标题。
c
c
c
c

雅各布.凡.罗伊斯达尔是17世纪荷兰最为出名的风景 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先驱,他的风景画 生动优美。1628年(一说1629年)生于哈勒姆一个小有名 气的画家家庭。艺术上受其叔父影响。作品多描绘海洋、 平原和农村。1648年成为哈莱姆画家行会的成员。早期创 作以凝重见长,写实功力深厚,之后,其画风越来越洒脱, 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使他将对形态、空间和运动的敏锐感 受,融于绘画之中。 • 1650年左右,他外出旅游。他还画了上些以瀑布为题材的 作品。《犹太人公墓》、《麦田》等,表达了他豪迈的气 势,是最具戏剧性和诗意的佳作,预示着19世纪西方浪漫 主义风景画的产生。 1657年,他迪居于阿姆斯特丹,一 生共创作了500多幅风景画。但一生贫困,默默无闻,最 后于1682年3月14日死于救济医院,并被安葬在哈莱姆。
c
c
• 艾舍尔的这幅《画图的手》有什么意义?? 荷兰版画家艾舍尔(M. C. Escher, 1898-1972) 是一位怪才,擅长空间错觉、几何拼接、悖论结 构,他的作品从"不可能"的角度重新描绘了这个 客观世界,并给我们的主观感受造成了极大的冲 击。艾舍尔出生于荷兰的毛里茨,是一位享誉世 界的现代版画艺术家。他擅长利用视觉原理和数 学原理精心创作石版画、木版画以及金属版画。 后来他对几何产生了兴趣,他在平面纸上画成整 齐的分格,然后将图案填满格内所有空间。像砌 拼图游戏一样,图案彼此间重复相叠,拼成黑白 相对的图画,正好表达出连绵不断的景物。
c
c
• 作者荆浩,荆浩为五代· 后梁(公元十世纪)时河南人, 字浩然,唐末至后梁画家。因战乱隐居於山西太行山之洪 谷,自号洪谷子。擅画山水,精於写生,开创以描绘高山 峻岭为特色的北方山水画派。 • 五代的隐逸画家荆浩是水墨山水画演变的关键人物,他将 唐代吴道子的笔描与项容的泼墨技法结合,扩展笔墨描写 山水的能力。 • 荆浩的画风後来由关仝、李成和范宽继承,演变成永恒不 朽的巨碑式山水。《匡庐图》是一幅仿古作品,保留五代 山水的特徵,但是结合了北宋宫廷画院的风格,再现与隐 逸主题相关的山水形象,向荆浩这位雄伟风格山水之父致 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