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片《让子弹飞》的叙事特色

合集下载

《让子弹飞》电影解读

《让子弹飞》电影解读

《让子弹飞》电影解读
《让子弹飞》是一部2010年的中国电影,由姜文执导,姜文、葛优、周涌、
刘嘉玲等人主演。

电影讲述了一位山寨老大和一位新上任的官员之间的斗争故事。

以下是对电影的详细介绍:
1.剧情梗概
电影中,马邦德(葛优饰)是一位山寨老大,他和他的手下在一次火车劫案中
抢到了一个新上任的官员——唐老鸭(周涌饰)。

为了保护自己和手下,马邦
德决定冒充唐老鸭,但是他没有想到唐老鸭竟然比他更聪明。

在两人之间的斗争中,马邦德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同时也发现了唐老鸭的真正目的。

2.角色介绍
电影中,马邦德是主角,他是一个有野心、有智慧的山寨老大,但是在面对唐老鸭时,他也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唐老鸭是一个新上任的官员,他有着自己的目的和计划,但是他的真正身份和目的也是电影中的一个谜团。

其他角色包括马邦德的手下、唐老鸭的部下,以及马邦德的妻子(刘嘉玲饰)等。

3.主题
电影中,主题是权力和人性。

电影通过山寨老大和官员之间的斗争,揭示了中国社会中存在的权力斗争和人性弱点。

电影呼吁人们要保持正义和良知,同时也强调了权力的危险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4.拍摄手法
电影中,拍摄手法也是一个重要的元素。

电影使用了大量的特写和近景镜头,以及对角色表情和动作的捕捉,来突出角色之间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此外,电影还使用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古镇建筑,增强了电影的真实感和情感共鸣。

总之,《让子弹飞》是一部充满了权力、人性和智慧等元素的优秀电影。

通过这部电影,观众可以深入思考权力和人性的问题,以及如何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智慧和坚持。

电影《让子弹飞》的叙述视角与镜头语言分析

电影《让子弹飞》的叙述视角与镜头语言分析

电影《让子弹飞》的叙述视角与镜头语言分析电影《让子弹飞》的叙述视角与镜头语言分析《让子弹飞》是由姜文执导的一部中国黑色喜剧电影,该片于2010年上映,风靡一时。

这部电影以清朝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冒充团长进村骗取财物的故事,其中融入了大量的幽默和政治讽刺元素。

在影片中,叙述视角的运用以及镜头语言的表现方式对于塑造剧情、展现主题和创造影片独特的艺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电影《让子弹飞》的叙述视角非常独特。

整部电影以黑帮老大张麻子与其团伙的行动为主线,在这个故事中,观众所接触到的场景和角色都是通过主人公张麻子的视角呈现出来的。

这种叙述视角的运用让观众与张麻子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加深了对影片角色和剧情的投入感。

另外,影片还设置了许多情节和角色的反转,这些反转在影片的结构中充满了无常的因素,正是通过主人公视角的叙述,使得观众与故事中的角色共同感受到扑朔迷离的情节,增加了观影的趣味性。

其次,电影《让子弹飞》的镜头语言也极富创意。

姜文还原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包括清朝末年的军阀混战和乱世时期的丛林法则,运用大量的骑镜和手持镜头使得影片的战斗场面更加动感,同时也突出了角色的英雄气概。

此外,影片还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摄影技法,如快慢镜、倒扣镜头等等,这些手法使得影片的画面更加有层次感和艺术感,增强了观众对于电影的欣赏度。

特别是那场张麻子与刀锋的斗争,两者在火车上的戏份以及最后的飞车逃亡,既展现了动作的精彩,又表达了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和思想的碰撞。

此外,影片的镜头语言还巧妙地运用了许多符号和隐喻手法。

比如,电影开篇时引用了一句“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谚语,这一句话象征着主人公张麻子的命运之路将充满曲折与机遇。

同时,影片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元素,如对于义气、忠诚和正义的讴歌,以及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等等。

这些元素都通过镜头语言的表现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得观众在欣赏电影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故事本身的魅力,也能对一些深层的思考得到启发。

中国式英雄的悲哀——浅析电影《让子弹飞》

中国式英雄的悲哀——浅析电影《让子弹飞》

——浅析电影《让子弹飞》文/王松中国式英雄的悲哀导语《让子弹飞》是姜文在2010年导演的一部电影作品,这部电影成功塑造了一个除暴安良的中国式英雄形象。

英雄在除暴安良的过程中孤军奋战,虽然是在为人民谋福利,人民却不愿意响应英雄的号召。

但在拾取打败恶霸的福利的时候,人民又热情响应,此举实在让人寒心。

正是这个早被人习以为常的一幕,构成了中国式英雄的悲哀,构成了整个民族的悲哀。

关键词:规矩 英雄 糊涂 山茶树在东方文化中,对英雄的概念很矛盾,一方面大家崇拜英雄,一方面又对英雄很反感。

关羽可算是被膜拜的英雄代表,从将领的角度来看,关羽的能力只能算是中上。

而关羽之所以会被人们崇拜,是因为他仗义。

如果单以关羽的仗义,或因后人鼓吹的忠义而崇拜,倒也无可厚非,但愣是把关羽当做武财神来膜拜,就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另一方面,当生活中出现英雄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不会认为那是英雄,只会对他下“逞能”的定义。

就拿《让子弹飞》中葛优饰演的汤师爷来说,这个角色满脑子都想着怎么跟恶霸联手盘剥百姓,他自以为走南闯北,只要秉承“欺软联硬”的铁律,就能无往而不利。

进一步说,汤师爷懂规矩,也懂得利用规矩牟取利益。

所以在汤师爷的眼中,“张麻子县长”那一套是不按照规矩来,是不会“当官”,更不会赚钱。

可恰恰是不会当官的张麻子,或者说是张牧之,却打倒了黄四郎,给鹅城的百姓除去了祸害,成为一名有作为的英雄。

在这个过程当中,即便张麻子挑明了要攻击黄四郎,鹅城的民众却还是在观望,可见大家都不看好张麻子。

因为不管张麻子是作为麻匪还是作为县长,在当时的环境下,去挑战“南国一霸”,都超出了他的“职业范畴”。

不仅是在民国时期,哪怕是在当代,人们都不喜欢出格的人,更讨厌不守规矩的人。

在大众的观念里,出格和不懂规矩是不成熟的表现,不可以委以重任。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少出现有作为的英雄。

并不是说我们的精英阶级不想有作为,而是他们的作为大多都被一些迂腐的、或是不合理的规则所束缚,如果只是道德类的束缚,去挑战那些规则最多也只会引来口诛笔伐。

[精品]《让子弹飞》浅析

[精品]《让子弹飞》浅析

[精品]《让子弹飞》浅析
《让子弹飞》是由北京蓝天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一部爱国题材的电影,由张国立执导,郭子乐、吴孟达、张家辉、徐静蕾等主演,讲述了继承父亲遗志,不屈不挠,让子弹飞的
故事。

电影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它所呈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它表达了你可以成功,成功
的唯一方法是坚持下去,克服困难,在挫折中展示自己的勇敢和毅力。

电影从故事情节中
告诉了观众,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人们不仅可以继承父辈的抗战精神,更可以为国家,为
家乡,为民族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电影中张国立特别突出了爱国的主题,一如他的日记:“血和泪总会成为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改变命运,可以创造辉煌,可改变命运,可以唤醒理念和信念,使历史有所转变。

” 张国立在片中展示了一个常人所无法做到的勇敢,使观众感受到他深厚的爱国主
义属性,以及实践爱国主义的力量。

在《让子弹飞》中,张国立展示了一种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深刻地诠释了什么是真正
的爱国主义:见责任就担责任,不怕牺牲,不怕艰难,勇敢面对苦难,付出甚至牺牲自己
的一切,尽力把好每一场战斗。

电影中的一些场景和台词,刻画出一幅千古好梦,一幅爱
国者的画卷,帮助人们感受到灿烂的爱国主义情怀,鼓舞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热情,并让
我们更加明确了自己应尽的责任。

《让子弹飞》影评范文(通用24篇)

《让子弹飞》影评范文(通用24篇)

《让子弹飞》影评《让子弹飞》影评范文(通用24篇)《让子弹飞》影评篇1先说形式吧,整部电影一气呵成,风格鲜明,背景、人物、道具的设置都使得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呼之欲出,无论是想张麻子、黄四爷、马师爷还是夫人都有其特别的人物特点,几个弟兄们还有那些小人物也都很出彩。

再说内容,故事紧凑,能够带动人跟着的思考。

情节跌宕,张麻子与黄老爷的斗法那是一波比一波精彩,出乎意料的设置使观众欲罢不能。

还有试着猜了几次,仅有少数几次猜中。

到了电影院就是去接受子弹的轮番轰炸。

还有影片的台词绝对是一大亮点,好的台词太多了,这就是不难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话:每个台词都是姜文想要的,没有一句废话。

但我也害怕,不是有说都完美了,也就没有完美可言了么?我害怕到时候哪一句话也流行不起来。

但又转念一想,这样也好,到时影片经典散播于天下,编一段子:大家听到一些经典的句子时候,询问:这是出自哪儿的一句话来着?回答:《子弹》里的啊,再询:那之前的那句……呢?再答:也是《子弹》里的啊。

到最后大家都直接用《子弹》对话了(说不定还可以用吹出的鸟叫声呢,那也是亮点啊)。

好了,扯远了。

本身就是喜剧嘛,笑声是少不了。

影片的搞笑元素很多,但都不是太过于无厘头的,很亲近。

笑点有很多,基本上全场都是笑着看下来的。

这就是姜文式幽默。

他不再是个文艺青年,现在的他即便是商业大片也能够完全的掌控。

姜文的影片,一般的都是有深度的,这次的也不例外,曾经有人说她的《太阳》晦涩难懂,尽管口上不承认,他还是不得不屈服于大众电影的角度(我用的是“屈服”二字)。

这一次,商业电影,他让大家都看懂了,“拍电影,挣钱是容易的”他说得对。

但重要的是它依然赋予了电影一定的深度,那个军阀的社会、卖官买官、幕后的强大、人们的劣根性与屈服性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剖析,其实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一部电影反映的就是一个社会。

这就是姜文,他能将他自己的思想完全融入在光影中。

这部电影涵盖面非常广泛,兄弟义气,金钱交易、强大势力、尔虞我诈、儿女情长,虽然很多很杂,但在电影中全表达的很细致很细腻。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

浅析《让子弹飞》影片开头:蔚蓝天空中一只翱翔的雄鹰,一辆由马拉着的现代火车,伴随着悠扬的曲子《送别》由远及近匆匆驶来…一群戴麻将面具的土匪没从火车上没劫到钱,于是便挟火车上的汤师爷和县长夫人,麻匪头子张麻子冒充县长一伙人鹅城走马上任,从此故事拉开了序幕。

黄四郎是地方一霸,一手遮天还是前革命腐化者,以贩卖人口倒卖烟草为生,是鹅城的土财主,盘踞在鹅城,而张麻子是一个霸气外露,刚直不阿,不愿屈服势力,而有正义感的“土匪”。

一个是恶霸,一个是麻匪,和麻匪同行还有一个油滑世故,见利忘义,见风使舵但又有点良知师爷,相聚在小小的鹅城性格极强的碰撞,张和黄两个男人斗智斗勇,或武斗或文斗,是两男人间意气之争更是两个人间的一场疯狂游戏。

面对鹅城新县令的上任,黄府很嚣张的派管家胡万,教头武智冲抬顶空轿子来迎接县长,可见黄四郎毫不把个小小县长放在眼里,这为张麻子和黄四郎两人的矛盾埋下伏笔。

所谓县长是与地方有钱有势的大家族一起勾结,巧立名目搜刮民脂民膏,真的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导演借电影讽刺了官商勾结,社会风气污浊。

张麻子当县县长却要打破这种一直存在的官场规则,因为是土匪身份所以这钱一定是要“搜刮”的,但搜刮的不是贫苦百姓的而是那种有权有势,鱼肉百姓的地方乡绅的,面对黄四郎势力的这张无形大网,虽然很有压力但张麻子毫不惧怕,宣称要:站着把钱赚了。

并且来了鹅城断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黄四郎家里的武教头好好地收拾了一顿,这加深张黄矛盾爆发的隐患。

张麻子来了鹅城就要办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这三声高呼我们能感觉到一个高大地,英伟的代表人民利益的英雄跃然而起,给了百姓希望的曙光,但是否来了这位青天大老爷鹅城从此就会日渐太平,黄四郎就不能一手遮天了呢?联想到当今社会,的确有很多勤勤恳恳的踏实为民办事的政府官员,是人民的好公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是否各个都能在位高权重的时候,不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吞噬,不会迷失了原本正直心性。

《让子弹飞》浅析

《让子弹飞》浅析

子弹飞过留下的痕迹——浅析电影《让子弹飞》“让子弹飞一会”简短的一句话,包含了太多的自信、傲气与慧谋,几颗小小的子弹,飞出了枪,射向了那个向往的梦想,虽然看似方向的不同,却同样都出发了,子弹出枪,收不回,怎么办?既然扛上了,那就把它扛下来!不然怎么是男子汉?《让子弹飞》名字就给人血气方刚之感,让人们一听似呼就觉得它是一部枪弹飞舞的大战片,可就在开头,大全景下……一条铁路,静静的躺着,那“长亭外、古道边……”忧远的歌声在此刻与数十匹马牵火车得马蹄声,相结合。

在不和谐中似乎又相接的恰到好处,车内车外,火车旁的欢笑与山崖上的十来只枪的等候,平行蒙太奇中导演让观众紧张的入戏了。

也许在那特写的枪口,特写的枪扣,那快速开枪动作的切换与那不急不慢说“让子弹飞一会”的语气,导演用这种方式把主角之一的张麻子引入了人们眼中,他自信,他狂傲,那男子汉的热血从此刻已经延续到了整个影片,麻子就像离弦的箭,离枪的子弹,飞出去了,开头那飞翔的鹰结尾展翅的鹰与《阿甘正传》中那羽毛似乎有着一些相似之处,同样的象征蒙太奇一种象征人生旅途,一种象证梦想着与人性。

片中麻子是个土匪,却成了一名出色的县长,也许这本非他意,他却当上了。

不过当他踏上去鹅城的路时,也就已经注定这一路风波浪起。

路上葛优饰演的师爷和刘嘉玲饰的县长夫人,导演通过姜文饰的麻子问话中:“夫妻最重要的是什么?当县长最重要的是什么?”来让观众体会到幽默气质的张麻子,那句:“她真的是寡妇?那我就更不应该让她守活寡!”更是让观众笑成一团,当然麻子在片中,除了幽默还是一种不怕困难的人而且是决对正义者,当黄四郎几乎是派人当着麻子的面用下流的手段杀了他心痛的六子时,我想在近乎于常人疯狂常人害怕时,会像往庙的鹅城县长一样逃离。

可怜恰相反,那段“鸿门宴”的戏,导演以环拍的手法,移镜头不时的切换近景景头让我们都了解了三巨头都不是省油的灯,确实麻子的慧谋已经注定黄四郎命运的衰败。

“要钩出他们心中的愤怒!”等如此聪明的谋略,如此沉稳的应战,如此坚定的鼓舞民心,他在困难面前不是想着逃跑而是赶快静下来想对策。

《让子弹飞》的戏剧化叙事模式分析

《让子弹飞》的戏剧化叙事模式分析

《让子弹飞》的戏剧化叙事模式分析摘要:《让子弹飞》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非常卖座的影片,其导演是姜文,姜文有着浓重的历史主义情节,善于对传统的题材进行颠覆和重构。

《让子弹飞》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姜文的商业智慧魅力,还欣赏到了一场庞大的视觉盛宴。

《让子弹飞》的叙事模式是非常独一无二的,本文主要针对《让子弹飞》的戏剧化叙事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让子弹飞》;戏剧化叙事模式;分析电影《让子弹飞》在上映之后不仅是得到了“叫好”还有着“叫座”的高记录,不但获得7亿元的票房,还将国产片的最高记录给刷新了,而且姜文导演也因此被评为国内“最牛”导演的之一,但是很奇怪的是,观众们貌似对影片的评价不是一致叫好的,有人评价说它很后现代、很荒诞,也有人说它很过瘾,当中也有一些人暗示它有点俗、有些商业化……但是它的成功是不可忽略的,所以本文就要从影片的戏剧化叙事模式这一的角度来分析探讨这部影片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1.何为戏剧性及戏剧性的表达自古以来,小说自有其独特的“小说味”、诗也有自己的“诗味”,那么相同的戏剧也有属于自己的“戏剧性”意味,所以某一种艺术的特性都给了显著的定义,但是到现在为止,文学界还未概括总结“电影性”的特性,仅仅只有相似的“上镜头性”、“电影味”或“戏剧性”。

其中,被用来形容电影最多的就是“戏剧性”,比如讲某影片叙事模式戏剧性、某人表演很具有戏剧化等等。

所以“戏剧化”究竟是什么,概念如定义,一直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

因为“戏剧性”它本身就是代表着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

因此我们在对其理解时要秉持着开放、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其蕴含的特性。

就如人们在理解“文学性”时必须要从叙事、语言、修辞等方面了解一样,谭霈生在进行“戏剧性”的探讨时,也从戏剧的情景、戏剧的冲突、戏剧的悬念等构成元素当中来剖析的。

在论述前,谭先生谈了自己对“戏”的了解。

潭先生认为,戏剧性的叙事模式会和如何掌握、理解与运用“舞台动作”等问题直接挂钩的,但是这些细微的“动作”就是来用来反映生活的一种手段,。

革命叙事·荒诞现实·形式象征——评《让子弹飞》

革命叙事·荒诞现实·形式象征——评《让子弹飞》

革命叙事荒诞现实形式象征——评《让子弹飞》李泳臻【期刊名称】《《电影世界》》【年(卷),期】2018(000)007【摘要】《让子弹飞》是姜文执导的第四部电影,一经上映,迅速打破全国多项票房纪录,成为2010年的“现象级”电影。

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影片在帮助姜文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也收获了不俗的口碑。

诸多专业影评人、高级知识分子高度肯定了影片的艺术性,而影片中大量具有隐喻性的细节也引发了全民性的“猜谜”,一度霸占了各个网站的话题榜。

具有如此表现的《让子弹飞》让人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样的魔力能让它俘获各个阶层的芳心?一、革命叙事《让子弹飞》根据四川作家马识途《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改编而成。

相较原作,剧本的改动可谓是颠覆性的,情节设置,人物命运走向都有所不同。

姜文在借鉴小说原有框架的基础上“借题发挥”,使得电影的美学意蕴更为浓厚,人物关系更具张力,阐释空间更为广阔。

姜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他的心里本就有了一个大致的电影故事,只不过受到小说的激发,一切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但是,影片基本的叙事逻辑与小说还是一脉相承的,无论姜文如何往其中添加“佐料”,作为底色的矛盾对立还是显而易见的。

张麻子作为麻匪头子与以黄四郎为代表的南国恶霸存在一种矛盾,而由于他们自身身份的复杂性,使矛盾属性与指涉不断变换,意义空间得以拓展。

首先张牧之时常抢劫黄四郎的货物,两人存在劫匪/被劫者的关系,当张牧之进鹅城,两人关系就转变成主/客关系,张牧之假装成新任县长,那么与黄四郎之间又建立了传统且有历史的官府/地主关系,在张牧之鼓动民众造反,攻占黄四郎碉楼时,两者的关系则转成了造反者/镇压者。

如果考虑到影片中幽微的信息提示,那么还能推断出张牧之和黄四郎存在一种更为错综隐秘的关系,即革命者/革命叛变者。

张牧之曾是蔡锷的手枪队长,因对时局失望落草为寇,黄四郎藏有辛亥革命的地雷,且为都统办事,不难知晓也曾参与过革命运动。

张牧之与黄四郎像是天生宿敌一般,无论转变何种身份,两者都存在不可调和的敌对关系。

浅析电影_让子弹飞_镜头与叙事

浅析电影_让子弹飞_镜头与叙事

大 众 文 艺大1742010年中国电影业如火如荼,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赞叹。

其中,电影《让子弹飞》以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影视镜头、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最终以7.6亿的票房把姜文推上了中国第一导演的宝座。

下面从镜头和叙事两个方面谈谈《让子弹飞》的艺术特色。

一、镜头运用合理1.小景别运用有特色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种小景别间的组接,能创造一致的时空秩序,突出演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情绪等。

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多使用中景、中近景这些小景别,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

如电影开篇吃火锅那场戏,22个镜头中只有两个全景镜头。

第一个位于影片开头,另一个位于《送别》歌的末尾,分别作为蒙太奇句子的开始和结束。

其余的20个中近景,既作为叙事的开端,又交代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让观众对电影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迅速的把握。

更巧妙的是,《让子弹飞》中的各小景别之间往往使用快切进行组接,渲染气氛,把故事推向高潮。

如鸿门宴这场戏的末尾黛玉晴雯子那一段,从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到张麻子插刀入鞘,共9秒钟左右,但是镜头数目却有十几数个之多,而且这些镜头几乎全部是近景以上景别。

鸿门宴上斗技斗勇,杀机四伏,已是高潮情节。

突然款款前来的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黄四郎猛然拔刀,气氛骤然紧张,高潮中的高潮,让观众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此外,电影《让子弹飞》在使用小景别时,注意遵循“视线剪切”原则,节奏强烈,对观众的操控能力收放自如。

戈达尔曾说过,最自然的剪辑是“视线剪切”。

小景别的恰当运用使电影遵循了视线剪辑原则,这种方法让这场戏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完全把观众带入戏中。

2.跳轴运用有胆量随着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观众的视听语言认知能力大大提高。

电影《让子弹飞》中,镜头语言大胆创新,给观众带来新颖的感官刺激。

运动轴线原则也被称作180°假象线原则,其目的是组织摄像机角度,以维持一贯的银幕方向感与空间感,这个原则一般情况下被奉为经典,少有背叛,但是《让子弹飞》中故意跳轴之处比比皆是。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电影《让子弹飞》影评《让子弹飞》是由中国导演姜文执导的一部黑色幽默喜剧电影。

该片于2010年上映,主演有姜文、葛优、周润发和刘嘉玲等。

影片在中国大陆和海外市场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好评。

本文将对该电影进行评述和分析。

这部电影以1920年代山西偏远地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被地主剥削的农民与一个盗匪团伙之间的对抗与勾心斗角的故事。

整部片子以黑色幽默的手法将社会问题与悬疑故事相结合,展现出了当时农民阶级对抗封建地主的决心和智慧。

电影以精美绝伦的镜头构图和独特的剪辑方式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导演姜文运用对比色和视觉冲击等手法,将山西贫困农村和虚幻的盗匪世界相对置,形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他采用了众多特写和特殊角度的镜头,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效果。

这样的镜头语言通过细腻的画面感激发了观众的情绪共鸣,使故事更具张力和引人入胜。

剧情的设置和角色的刻画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

主演们的演技出色,塑造了深刻的角色形象。

姜文饰演的张麻子形象深入人心,他既是一个正义的农民,也是一个善于策划和斗智斗勇的领袖。

葛优饰演的黄四郎则展现了一个狡诈独裁的盗匪形象,他与张麻子的对峙和互动使整个剧情更加扣人心弦。

周润发和刘嘉玲饰演的角色也各自有着特色,他们的表演给影片带来了更多的惊喜和笑点。

此外,电影的音乐和景别设计也是值得称赞的。

片中运用了多首经典老歌,与剧情相结合,起到了表现角色情感和衬托故事氛围的作用。

而山西贫瘠的土地和古老的城镇则显示出了小说式的味道,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的山河。

《让子弹飞》通过悲剧与喜剧的融合,给观众带来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它不仅仅只是一个娱乐作品,更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呈现。

通过对社会冲突和人性的探讨,影片传达了一种反对压迫和追求自由的理念。

它带有强烈的政治的和人道主义的意味,呼吁人们关注社会不公,勇于抵抗压迫。

总的来说,《让子弹飞》是一部富有深度和艺术性的优秀电影。

它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故事的张力和构思,更在于它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关怀。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

《让子弹飞》影评在元旦假期里,我观看了备受赞誉的电影《让子弹飞》。

这部影片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精彩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这部电影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剧情与主题《让子弹飞》讲述了一个充满荒诞与讽刺的故事。

主人公张牧之(姜文饰)带领一群悍匪,在鹅城展开了一场与恶霸黄四郎(周润发饰)之间的斗争。

影片通过幽默诙谐的对话和夸张的表演,揭示了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性的复杂性。

电影的主题涉及多个层面,包括权力斗争、革命、正义、欲望等。

它以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对中国社会的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同时,影片也探讨了个体在面对权力和欲望时的选择,以及人性的善恶。

二、角色与表演电影中的角色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姜文饰演的张牧之既有土匪的豪爽和霸气,又有革命者的正义和智慧;周润发饰演的黄四郎则是一个狡猾、残忍的恶霸形象;葛优饰演的师爷则是一个贪财、圆滑的角色。

每个角色都被演员们演绎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此外,电影中的配角也表现出色,他们的表演为影片增色不少。

特别是冯小刚饰演的那个师爷,他的表演幽默风趣,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叙事与风格《让子弹飞》的叙事风格独特而巧妙。

影片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回忆、闪回等手法,逐渐揭示出故事的真相。

这种叙事方式增加了影片的悬疑感和观赏性,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

电影的风格也非常独特,它融合了西部片、喜剧片和黑帮片的元素,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电影风格。

影片中的暴力场面和血腥镜头并不多,但却通过夸张的表演和幽默的台词,营造出了一种荒诞而又刺激的氛围。

四、政治隐喻与社会批判《让子弹飞》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政治隐喻和社会批判意味。

影片中的鹅城可以被视为一个隐喻,代表了中国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

黄四郎则象征着权力和腐败,而张牧之则代表了正义和力量。

影片通过张牧之与黄四郎之间的斗争,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

让子弹飞为什么是烂片

让子弹飞为什么是烂片

让子弹飞为什么是烂片范文一:作为一部备受争议的电影,《让子弹飞》从上映之初就饱受质疑。

作为一名观众,我个人认为,《让子弹飞》为什么是烂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让子弹飞》的剧情简直太过离奇,充斥着大量的荒诞元素,让人难以接受。

尤其是县委书记找人开枪点燃百万银子的情节,实在是太过荒唐。

这样的情节让影片失去了许多真实感和以理服人的力量。

其次,《让子弹飞》的角色深度不够,形象刻画不够鲜明,难以让观众情感投入。

相对于影片的离奇情节而言,角色形象显得过于平淡。

很难让人产生共鸣。

最后,《让子弹飞》的语言调子不够清晰,节奏不够紧凑。

影片的节奏总是变幻莫测,有时过于沉闷,有时又快得让人无法适应。

当然,这也和导演对于节奏控制不足有关。

在用词方面,我希望同时指出《让子弹飞》中过多的强调符号。

电影中这些符号的出现让观众感到厌烦和烦躁。

首先就是“D计划”和“慈善家”。

这些符号如此的独特和强调,让人很难完整地体验电影本身的故事情节。

总之,《让子弹飞》被认为是烂片的原因比比皆是。

虽然它仍然有着一些出彩的画面和音乐,但这远远不足以掩盖其缺陷所在。

范文二:电影《让子弹飞》上映之后,很多评论家都认为它是一部烂片,而我自己也颇有同感。

我认为这部电影之所以被认为是烂片,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首先,《让子弹飞》的剪辑太过混乱,让人感到乱七八糟,很难理解故事情节。

特别是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剪辑混乱的情况过于突出。

影片的故事情节和角色性格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展开和发挥,导致人物形象的塑造显得过于简单、浅显,很难让人产生共鸣。

其次,《让子弹飞》缺乏对背景设置和人物特点的陈述,整个电影的情节就像挂在空气中没有支撑的一张画纸。

在影片的进行中,很难让观众深入从这些角色身上体会到某种强烈的感觉,这也是导致影片失去吸引力的一个原因。

最后,《让子弹飞》的导演似乎忽略了对情境的描述和背景音效的运用。

这种情况下导致影片在视觉上和听觉上都没有让观众进入那个时期、那个环境,影片中的背景音乐已经无力让观众产生共鸣。

《让子弹飞》黑帮与政治的阳谋与斗争

《让子弹飞》黑帮与政治的阳谋与斗争

《让子弹飞》黑帮与政治的阳谋与斗争电影《让子弹飞》是一部由姜文执导的黑帮题材电影,该片于2010年上映,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影片通过黑帮与政治的阳谋与斗争,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毒辣的世界,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

首先,影片通过黑帮与政治的交织,展现了权力的斗争和欲望的腐化。

影片中的黑帮头目张麻子和县长黄四郎之间的斗争,不仅仅是为了争夺地盘和财富,更是对权力的争夺。

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和策略,相互角力,试图将对方打败。

这种权力的斗争让人不禁思考,权力到底对人性有何样的影响?是让人堕落还是让人崛起?在影片中,权力让人们变得冷酷无情,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种现象引发了我对权力的思考。

其次,影片中的角色形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麻子是一个聪明、机智且狡猾的黑帮头目,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在黑帮中崭露头角。

他以智取的方式对付敌人,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勇气。

而县长黄四郎则是一个贪婪、残忍且狡诈的政治家,他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利益,对待手下和百姓都毫不留情。

这些角色形象的塑造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同时也让我对社会的黑暗面有了更多的认识。

影片中的情节设置紧凑,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影片通过一系列的反转和高潮迭起的情节,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悬念和惊喜的世界。

尤其是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的智斗,令人瞠目结舌。

他们之间的对决不仅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的碰撞。

这种智斗不仅给观众带来了紧张刺激的观影体验,更让人思考智慧和勇气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影片的摄影和美术设计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影片中的黑帮世界充满了阴暗和血腥,而政府的办公场所则充满了冷漠和官僚主义。

这种对比让人不禁思考,黑帮与政治的关系到底是什么?黑帮是社会的产物还是政治的工具?这些问题让我对社会的运作机制有了更多的思考。

总的来说,《让子弹飞》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毒辣的黑帮电影,通过黑帮与政治的阳谋与斗争,展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残酷的世界。

浅谈《让子弹飞》剧情及主旨

浅谈《让子弹飞》剧情及主旨

“姜文是中国最好的导演,没有之一。

”----《南方人物周刊》“一部充满隐喻的作品!姜文是个彻底的超现实理想主义着,姜文想通过这么一台荒诞剧表达的太多,每一句台词、场境、动作、道具、音乐都是精心布局可以安排姜文是中国最好的导演,没有之一。

”----《南方人物周刊》大家只听到枪响,却很少有人能感受到子弹穿透的刺痛,这是一部后劲十足的电影。

一部充满隐喻的作品!姜文是个彻底的超现实理想主义着,姜文想通过这么一台荒诞剧表达的太多,每一句台词、场境、动作、道具、音乐都是精心布局可以安排充满了寓意,韩寒一直寻找的一座城池也许就是鹅城(恶城),并非郭四娘的幻城,这应该才是韩寒理想中他的国。

其实这也是一部相当具有现实意义的后现代主义作品,如果说《大话西游》是对人内心情感最深刻的表达与反思的话,那么《让子弹飞》就是对当今中国外在世界以及当代中国人最深刻的表达与反思,,另人欣慰的是中国人这次真的反抗了。

IMBD评分不是很高,是因为老外根本看不懂这部电影,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以及现代的中国人。

姜文是华语电影给我的最后一点希望,让是近十年来含义最深刻的电影。

幸好还有张麻子等四人,我们才不会对公正和自由绝望,正因为有姜文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我们才不会对这个世界绝望,这次姜文用更为逶惋灰谐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也是他的无奈,因为太多的人只把这部电影当喜剧片看,但这并不意味着妥协,这是为了赢得更彻底,他不光要表达,他还要挣钱,而且是站着挣钱,让所有的其他导演无地自容,而这种轻松和灰谐更能和深刻的主题形成强烈反差,更能触动人心,也更容易让不同层次的人有不同层次的理解。

让人们也更为乐于接受,也更有市场。

影片人物的性格则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世间最典型的人莫过于黄四郎、张麻子、汤师爷,这个世界有像黄四郎这样强与权的代表,也有像张麻子一样的“傻X”,更多的人则像汤师爷一样糊涂透顶的人,遵守着中国人做人的最高准则明哲保身。

但最多还算是像饿城百姓的人,他们常常拌演历史变革的中坚力量,但更多的时候他们如只负责繁殖并像蝼蚁一样无知的活着,但是这个社会总需要几个“傻X”带着蝼蚁创造历史。

解读电影《让子弹飞》的叙事策略

解读电影《让子弹飞》的叙事策略

解读电影《让子弹飞》的叙事策略作者:何孟霞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6年第01期摘要:分析电影的叙事策略,能够全方位剖析整部电影的结构、人物关系以及影片导演的叙事手法。

电影《让子弹飞》具有独特的个人叙事风格,通过研究这部电影的叙事策略,能更好地解读姜文电影的思想内涵。

关键词:《让子弹飞》叙事策略《让子弹飞》这部影片,在叙事策略上采用了时间的链条,顺畅、合理、有序地紧扣着每一个情节。

而在整部影片中一些象征以及隐喻的元素重点突出了影片的个性色彩。

这样的一种叙事策略,不仅对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关系等多个方面及多个维度进行了突出和深化,而且在影片主题的塑造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视觉效果。

一、电影《让子弹飞》的情节结构分析在《让子弹飞》这部电影中,姜文极其注重用一些极具中国文化的元素来进行全面铺垫,用中文中的谐音来隐喻正反派之间的斗争。

在叙事过程中,这部影片想表达的就是“奇”,而且为了把整个故事情节表现得更加让观众感到意外、更加离奇,作者在安排人物行为时表现出了很大的随意性。

这样的安排和设计,不仅让影片具有了一定的缝合效应,同时还能让观众接受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离奇。

姜文把《让子弹飞》的结局改成了黄四点郎死了,张牧之取得了胜利。

这也表现出了作者对影片人物、情节发展的决定权。

在影片中,姜文让小六子为了证明自己没有多吃一碗凉粉,用刀把自己的肚子划开,掏出一碗凉粉。

这样的场景本身是非常血腥的,但是就是这样原本非常血腥的场景,被姜文运用得出神入化,把整个离奇的故事情节推向了一个高潮。

这种演绎的模式非常奇特,也非常巧妙,可以说是一种奇观化的结构模式,姜文借此很好地从多个角度把控住了观众的好奇心。

这是姜文故意设计的,因为他明白观众也想看看小六子肚子里到底有没有两碗凉粉。

换句话说,这样的场景,是导演与观众一起合谋杀了小六子。

像这样的奇观化结构模式,在这部影片中很常见,如在火车上吃火锅、让马拉火车跑等场景。

这些奇观化的结构模式经过艺术加工和创造,给观众的视觉带来了强烈冲击。

让子弹飞寓意

让子弹飞寓意

让子弹飞寓意在中国电影史上,有很多经典电影脍炙人口,其中之一就是由著名导演蒋家骏执导的《让子弹飞》。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幽默风格和精彩的剧情赢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然而,这部电影不仅仅只是娱乐大众,更是寓意深远,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反叛与反抗电影《让子弹飞》通过对黑白道德观念的冲突展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角度:反叛与反抗。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的乱世,主要讲述了一个农民您洪烛假扮一个恶霸权贵,并带领一众老百姓揭露和惩罚真正的恶霸。

这种反叛精神和抵抗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导演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抨击。

电影初次亮相时,观众们纷纷发出了热烈的掌声。

这不仅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娱乐性,更是因为它在不同层面上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对抗不公正和反叛社会压迫的方式。

伪装与真实影片中的主要角色您洪烛巧妙地使用了伪装,他冒充了一个恶霸来揭示真正的罪恶者。

这种伪装和真实之间的对比实际上是在试图让观众反思现实生活中伪善和真实的界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伪装得非常成功,表面上很正直善良,实则心怀不轨。

这种现象让人感到失望,同时也唤醒了人们对真实的渴望。

电影通过展示这种对比,告诉我们应该警惕人们的伪装,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真实。

权力的滥用与正义的伸张电影中的恶霸所代表的权力滥用现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现实问题。

恶霸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践踏法律和迫害老百姓。

而您洪烛的出现则代表了普通人对抗邪恶势力,伸张正义的力量。

这种对于权力滥用和正义的讨论是电影《让子弹飞》的核心主题。

导演通过讲述一个充满对抗、冲突和伤害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于权力和正义的反思。

这也让人们深思当今世界中,权力滥用是否存在,以及我们作为普通人应该如何回应。

幽默和警醒与其他很多中国电影相比,《让子弹飞》的幽默风格鲜明。

导演蒋家骏以幽默的方式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并在其中悄然传递出警醒的信息。

通过利用滑稽的对话和搞笑的情节,电影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笑声,却同时也引发了深入思考的机会。

浅析电影《让子弹飞》的镜头与叙事

浅析电影《让子弹飞》的镜头与叙事

浅析电影《让子弹飞》镜头与叙事庞立军曲阜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传播学院 2768002010年中国电影业如火如荼,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令人赞叹。

其中,电影《让子弹飞》以环环相扣的故事情节、美轮美奂的影视镜头、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最终以7.6亿的票房把姜文推上了中国第一导演的宝座。

下面从镜头和叙事两个方面谈谈《让子弹飞》的艺术特色。

一、镜头运用合理1.小景别运用有特色中近景、近景、特写这几种小景别间的组接,能创造一致的时空秩序,突出演员的神态、动作、语言和情绪等。

电影《让子弹飞》中,人物镜头多使用中景、中近景这些小景别,给电影整体的观赏性增色不少。

如电影开篇吃火锅那场戏,22个镜头中只有两个全景镜头。

第一个位于影片开头,另一个位于《送别》歌的末尾,分别作为蒙太奇句子的开始和结束。

其余的20个中近景,既作为叙事的开端,又交代人物关系和人物性格,让观众对电影的基本内容有一个迅速的把握。

更巧妙的是,《让子弹飞》中的各小景别之间往往使用快切进行组接,渲染气氛,把故事推向高潮。

如鸿门宴这场戏的末尾黛玉晴雯子那一段,从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到张麻子插刀入鞘,共9秒钟左右,但是镜头数目却有十几数个之多,而且这些镜头几乎全部是近景以上景别。

鸿门宴上斗技斗勇,杀机四伏,已是高潮情节。

突然款款前来的黛玉晴雯子跌倒在地,黄四郎猛然拔刀,气氛骤然紧张。

高潮中的高潮,让观众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此外,电影《让子弹飞》在使用小景别时,注意遵循“视线剪切”原则,节奏强烈,对观众的操控能力收放自如。

戈达尔曾说过,最自然的剪辑是“视线剪切”。

小景别的恰当运用使电影遵循了视线剪辑原则,这种方法让这场戏的节奏感非常强烈,完全把观众带入戏中。

2.跳轴运用有胆量随着我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观众的视听语言认知能力大大提高。

电影《让子弹飞》中,镜头语言大胆创新,给观众带来新颖的感官刺激。

运动轴线原则也被称作180°假象线原则,其目的是组织摄像机角度,以维持一贯的银幕方向感与空间感,这个原则一般情况下被奉为经典,少有背叛,但是《让子弹飞》中故意跳轴之处比比皆是。

浅析姜文《让子弹飞》

浅析姜文《让子弹飞》

浅析姜文的《让子弹飞》远方响起“长亭外,古道边”的歌声,漆黑的隧道里,马拉着火车,缓缓驶来。

火车载来了载唯利是图的汤师爷,也引来了半路偷袭的以张麻子为首的一伙土匪。

火车驶向鹅城,也就驶出了一段小人,土匪与鹅城恶霸的风云恶斗的故事。

给姜文一列火车,他给观众带来了一座城的故事;给姜文一座城,他给观众带来了城外的故事。

看过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与《鬼子来了》的观众都可以大概知道姜文导演的风格就是“反传统”,《让子弹飞》这部影片亦不例外。

反传统:矛盾的人物身份性格即使是见钱眼开老奸巨猾欺善怕恶的汤师爷,对结发妻子不离不弃,临死前对张麻子的嘱告与坦白却也令人动容;即使是身为主角的张麻子,劫富济贫为民伸张正义打压恶霸,却也逃脱不了打家劫舍杀人如麻的土匪本质;即使是欺行霸市荒淫无道诡计多端的黄四郎,在守城失败后与张麻子对话时透露的淡然与平静,在选择了结自己生命的义无反顾与勇气,却是那么的令人感到肃然起敬;即使是手无寸铁备受压榨的鹅城百姓,在起义时所表现出的懦弱,在攻城成功后所表现出的贪婪,却是令人那么的唾弃……在这部影片里,不存在绝对的黑与白。

在传统的电影里,人物身份设计往往非黑即白,人物性格的赋予也是单一的。

而姜文《让子弹飞》里人物角色身份性格设计,打破传统电影非黑即白的人物设计:人物的身份设计是矛盾的,被赋予的性格是多样的。

影片里人物性格的多样性甚至矛盾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起到了淡化人物身份设定的矛盾:是恶霸,是土匪,是小人也好,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

可以说,在姜文的《让子弹飞》里,没有英雄与恶霸,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有的只是真实。

反传统:反好莱坞式的拍摄手法相比于着重打造荧幕效果的传统好莱坞式电影来说,《让子弹飞》拍摄在主体遵从时间线的基础上,对传统的好莱坞式拍摄手法进行了有力的对抗。

非连续性剪辑可以说是这部影片中最明显的反好莱坞式手法。

例如说,影片中张麻子一群人骑马把银子派给民众时的动作镜头相对于他们骑马快速前进的镜头来说延长了;影片中一个主体突然呈现到不同的背景的跳接镜头更是比比皆是;这些都让叙事的时间连续性被打破;“鸿门宴”上三人有关“三七分”的对话就以运动镜头打破了好莱坞一百八十度的拍摄原则,影片的空间完整性被打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影片《让子弹飞》的叙事特色
作者:朱熠峥明天煜
来源:《广告大观·媒介》2019年第03期
摘要:《让子弹飞》的成功源于其具有的喜剧成分以及导演姜文倾心融入的叙事手法,使这部影片在中国电影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本文运用符号叙事学理论,围绕叙事模式、叙事结构、叙事风格三方面,分析《让子弹飞》影片中叙事技巧对影片成功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影艺术;《让子弹飞》;叙事特色
一、叙事模式——线性因果式
在电影中,叙事模式不具有直观性,是以隐蔽的方式出现的。

作为影片的“脊梁”,在故事情节的述说中,将电影导演的拍摄功力映射出来。

在《让子弹飞》这部影片中,导演姜文为了使因果关系能够清晰的在影片的开头、中间以及结束过程中清晰地体现出来,他运用的是最为简单的一种模式,也就是因果式线性叙述模式。

《让子弹飞》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是一个土匪与恶霸之间进行争斗的故事。

如何将斗争的复杂性、戏剧性呈现给观众,使故事的起因、发展、结局让观众能够清晰的看到,考验的是电影导演叙事模式采用的功力。

而影片中因果式线性叙述模式,通过姜文的巧妙运用,丰富了故事情节。

影片从土匪抢劫马邦德开始,继而戏剧性的使土匪成为县长,到土匪县长经过与黄四郎争斗取得胜利而结束。

导演姜文在这部影片中使用的叙述模式有两个特色,主要是采用了依据时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围绕单一线性事件进行叙述的方法。

作为众多电影导演常用的一种手段,在影片中依靠因果关系和矛盾冲突推动了各种情节性元素的铺展,从而水到渠成的使故事结局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让子弹飞》开始就富有传奇性和幽默讽刺的意味,伴随着悠扬的《送别》歌声,在买官的马邦德品尝美酒、享受火锅盛宴的场景中,将反差和对比体现的十分强烈,与之对应的被劫持的场面具有荒诞不经的意味。

土匪抢到委任状后做出了到鹅城当县长的决定,这就是故事的起因。

随后,导演姜文独具匠心,小六子的自杀就成为这一叙事的另一个起因,使故事穿梭在现实与梦幻间,从而引起黄四郎摆下鸿门宴这一故事的结果。

叙事模式的运用体现了姜文的导演技巧,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戏剧性,使原本简单的叙事模式变得丰富鲜活。

影片的一个小高潮随之到来,通过恶霸验证土匪身份来清晰明了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进一步使故事逐步走向高潮。

在影片高潮部分,通过张麻子与黄四郎的数次对峙,更加使影片的故事情节充满悬念,人物关系更为紧张。

在影片的结局中,张麻子取得了胜利,为百姓挣得公平,这也是许多影片结尾部分常用的公平体现。

二、叙事结构——主体追求客体
导演姜文用魔幻般的叙事结构叙述着故事情节,在看似简单中有的它的复杂。

从格雷马斯符号叙事学理论中,能够寻找到姜文在影片中采用的主体追求客体的叙述结构。

格雷玛斯叙事模型中有主体与客体、发出者与接受者、敌手与帮手三对处于不平衡关系的行动元。

这三对行动元通过另一种力量的反作用,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恢复之间的平衡,从而使主体实现最终目标。

《让子弹飞》中的主體是张麻子,而他追求的公平是影片的客体;黄四郎作为敌手出现,而张麻子的帮手是其追求公平理想这一客体中的兄弟们。

《让子弹飞》中张麻子两次来到鹅城,最终实现其追求的革命理想。

第一次进入鹅城,在现实的残酷下,他追求公平的理想没有成功,而汤师爷也成为这一过程中的绊脚石。

不断变化的帮手与敌手,体现在花姐、汤师爷不断游离于张麻子和黄四郎之间,这些人物形象助推了影片故事的叙事。

在整部影片中,叙事结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交替在多个层面,按照时间的顺序使张麻子最终完全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

在这一过程中,透过错综复杂的角色关系,展现给观众的叙事结构如梦似幻,给与观众深刻的思考。

三、叙事风格——后现代主义下的不确定
《让子弹飞》的子弹,应该解读为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子弹,是怀疑与否定所谓秩序的一种消解。

《让子弹飞》影片中游荡者姜文的先锋与媚俗,对于影片的结局,姜文的初衷在多种可能中让观众寻求自身的答案,从而使这部影片打破常规,有着不确定风格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叙事手法。

在影片中观众能看到,张麻子作为主体人物,时刻体现着性格的不确定性,在还给百姓公平的过程中,他失去了兄弟、身份、金钱,这点不同于其他影片传统的故事结局。

观众思考其中的含义,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

公平的结局是胜利后的冷静,还是为了占有与欢乐?这种结局是对原有原则的质疑。

影片的结尾,张麻子的兄弟选择了离开,汤师爷死前的三件事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也增添了情节的不确定性。

胜利后的张麻子展现的是空虚的内心,这体现了导演通过影片传递给观众的人生哲学:所有争斗都将在平静中结束,孤独是最终注定的结果。

导演姜文运用的叙事风格,助推了影片故事情节戏剧性的发展,在水到渠成的叙事过程中,将影片的情节娓娓道来。

这种风格的叙事,具有诗意情节的推动,也有戏剧冲突的助力,同时也体现在一些细微的情节当中。

参考文献:
[1]闫亦凡.荒诞与真实——探析电影《让子弹飞》[J].新西部,2019(22):82-83.
[2]李翀.以《让子弹飞》为例分析姜文电影的叙事风格[J].采写编,2017(03):151-152.
[3]孟庆雷,孙易君.论《让子弹飞》的狂欢化叙事倾向[J].电影评介,2017(01):4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