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 7大手法 完整版合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質保證之定義
1 石川馨教授說: 品質保證就是保證消費者能安心購買商品,使用
時也感到滿意並且經久耐用。
Dr. Juran 認為: 品質保證是對所有有關方面提供證據的活動。此
證據是為確立信任所必需,它表明品質職能正在充分 地貫徹。
ISO 8402-94 中對品質保證的定義為: 為了使人建立充分信心;將能滿足品質之要求,
“品質第一”,“ 顧客滿意”和“尊重人 性”的領導是 TQM 的三個關鍵要素。而不斷改 善是 TQM 可以看到的結果。
品質管理的演進(續)
TQM 滿足顧 客需求
方針管理 QS 9000
TQC.CWQC.TQA
TPM
QFD ISO 9000
QC 手法 標準化 5 S
SQC
QCC 及提案活動
圖一、各項品質活動之關聯
品質管制之意義(續)
Dr. Juran 對品質管制的定義為: 品質管制是我們將量測實際品質的結果與標準比對, 並對差異採取措施的調節管理過程“。 而 ISO 8402-94 中對品質管制所作的定義是: “為完成品質要求而使用的作業技術與活動”。 其注釋如下:
品質管制之意義(續)
(1) 品質管制包括作業技術與活動,其目的在於監視某一過程,並消 除在品質環圈所有階段中引發不滿意的原因,以達成經濟效益。
品質管理的演進(續)
TQM 之關鍵要項:
a. 以顧客為導向 c. 推動標準化 e. 事實管理 g. 紮實有恒 i. 活用技術
b. 全員參與與方針管理 d. 有效的培訓 f. 以身作則 h. 創新、改善
品質要項之關連
4来自百度文库2 品質系統,規劃
4.1 管理責任
4.3 合約審查
流程改善與 品管手法之運用
課程內容
‧‧概論
‧‧品質管制之涵意
‧‧品管制度之演進 ‧‧改善工具之運用
‧‧企業流程改善 ‧‧改善工具之關連性
‧‧Q7 Tools ‧‧New 7 QC Tools
‧‧8D Sheet & QC Story
‧‧Q&A
品質之定義
一項實體其所具有滿足規定和隱含需求之 能力的特性整體;特性詮釋成為,包含性能, 使用性,可用性,可靠性,可維護性,安全性, 環境關連性,經濟性及美學等。實體是指能夠 單獨說明與研究之事物;如一項活動或過程, 一件產品,一個組織系統或人或他們之任何組 合。
品質管理的演進(續)
3.全面品質管理階段
二十世紀 60 年代至今,1961 年美國 A.V. Feigenbaum 出版了他的專著《全面品質管理》,第 一次提出了全面品質管理的名稱與概念。他認為 全面品質管理是企業中所有部門對品質發展、維 持和提高所作努力的總和。並強調必須講求品質 的經濟性。
品質管理的演進(續)
格。
品質管理的演進(續)
4. 全面品質管理
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早期也稱作 TQC(Total Quality Control), 是品質管理和系統工程相結合的產物。
他以三全為特徵,即對全面品質的管理、對全 過程的管理和全員參與的管理。
是一品質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並以透 過顧客滿意、本組織全體成員和社會受益而取得 長期成功為目的的經營管理途徑(ISO 8402-94);
(2) 品質目標、品質計畫、技術規範等品質文件是品質管制的依據, (3) 測試設備、電腦軟體等是品質管制手段,檢驗、檢定和統計技術
等是品質管制的方法, (4) 品質記錄是品質管制結果的記載,經過比對即可發現是否存在差
異(不合格), (5) 而矯正措施則是為了消除造成不合格的原因所採取的行動,以防
止不合格的再次發生,從而達成原定的品質要求使企業獲得經濟 上的效益。
品質管理的演進(續)
品質檢驗階段其缺點:
一、剔除的不良品雖不能出場,但實際損失已經 造成,無法挽回。
二、由於每有完善的科學抽樣理論與方法做指 導,必須依靠全檢不符合經濟效應。
品質管理的演進(續)
2.統計品質管理階段
二十世紀 40 年代初至五十年代末 。管制圖創造者 Shewhart 認為,品質管理不僅要進行事後把關,而且要在 發現有廢品出現的先照實就應分析改進,以預防廢品的發 生。
J. M. Juran 1994 年在美國品管學會年會說“二十 世紀將以「生產力的世紀」載入史冊;未來的二十一世 紀將是「品質的世紀」。二十一世紀品質挑戰之內容: (a) 新技術不斷湧現,客戶對品質之要求將更新,更
多,更嚴。 (b) 製造業者之產品責任與服務責任越來越重 。 (c) 社會對產品與服務之環保與衛 生要求越來越嚴
在品質系統內執行並根據需要予以展示的一切有計畫 與系統化之活動。
品質管理的演進
1.品質檢驗階段 二十世紀初至 40 年代初,F.W. Tylor 提出
了科學管理理論,主張在工廠內實施專業化分 工;將計劃功能和執行功能分開,中間再加一 個檢驗環節,以便監督、檢查計劃、設計和產 品標準等的貫徹。
由此產生了一批專職檢驗人員,以他們的 檢驗結果和規定的技術標準比較,符合標準的 就判合格品,不符合的就判不合格品。不合格 品不准流入下一製程或出廠。 這就是依靠事後把關來剔除不良品,以保證產 品之品質。
1941~1942 年 Shewhart 發表的《工業產品品質的經濟 控制》就是本學科的第一部著作。
1941~1942 年,美國戰時標準 Z1 包括品質管理指南、 管制圖法等先後頒佈,並強制推行,收到了顯著效果。戰後 遂風行於世界。
統計品質管理(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 SQC)是品 質管理和數理統計相結合的產物,他以運用數理統計方法實 行製程管制,以預防廢品之產生為特徵。除了定性分析外, 還強調定量分析,用數據說話,這是品質管理科學開始走向 成熟的一個標誌。
品質管制之意義
H. Fayol 在 1916 年提出︰ “管理,即實行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管制”。 後來的管理學家都以管制作為管理的一項功能。 管制的基本程序括: (1) 制定管制標準,主要是方針政策、目標、預算及工作標準等; (2) 衡量工作成困果; (3) 比較成果與標準之差異; (4) 發現差異時作出分析,並追究其原因,採取必要的矯正措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