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重确定方法归纳
权重的确定方法汇总
权重的确定方法汇总1.主观评估法:该方法是根据领域专家的主观判断来确定权重。
专家会根据他们的经验和知识,对不同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应的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主观性较强的问题,如风险评估等。
2.权衡矩阵法:该方法是通过创建一个矩阵来确定权重。
在矩阵中,将各个影响因素两两进行比较,并根据重要性给出分值。
然后,根据分值计算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多个因素相互关联的问题。
常见的权衡矩阵方法有AHP(层次分析法)和ANP(层次网络过程)。
3.数据驱动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数据分析来确定权重。
可以使用统计分析、机器学习等技术,根据历史数据和模型训练结果,计算出各个因素的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有足够的数据支持的问题。
4.线性规划法:该方法是通过线性规划模型来确定权重。
首先需要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将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然后使用线性规划算法求解出最优解,从而确定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有明确目标和约束的问题。
5.直觉法:该方法是通过个人的直觉和经验来确定权重。
根据个人判断,给出各个因素的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专家经验丰富、问题较为简单的情况。
6. Delphi法:该方法是通过专家群体的意见和建议来确定权重。
专家群体通过多轮的匿名调查和讨论,逐渐达成共识,最终确定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问题复杂、需要多个专家意见的情况。
7.模糊数学方法:该方法是通过模糊数学理论来确定权重。
通过模糊数学的模糊相似度和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计算出各个因素的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问题涉及的因素模糊性较强的情况。
8.回归分析法:该方法是通过回归分析模型来确定权重。
将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分析回归方程中自变量的系数大小,根据系数确定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存在较强关联的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何种权重确定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特点和数据情况来综合考虑。
常见的权重确定方法往往是结合多种方法,通过综合评估,得出最终的权重。
权重的确定方法
权重的确定方法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言。
某一指标的权重是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在模糊决策中,权重至关重要,他反映了各个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
通常是根据经验给出权重,不可否认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实际情况,但凭经验给出的权重有时不能客观的反映实际情况,导致评判结果“失真”。
比较客观的权重的判定方法有如下几种:1.确定权重的统计方法1.1专家估测法该法又分为平均型、极端型和缓和型。
主要根据专家对指标的重要性打分来定权,重要性得分越高,权数越大。
优点是集中了众多专家的意见,缺点是通过打分直接给出各指标权重而难以保持权重的合理性。
设因素集U={n u u u ,...,2,1},现有k 个专家各自独立的给出各个因素i u (i=1,2,...,n )的权重,∑==k j ij i a k a 11(i=1,2,...,n ),即)1,...,1,1(11211∑∑∑====kj nj k j j k j j a k a k a k A 。
1.2加权统计方法当专家人数k<30人时,可用加权统计方法计算权重。
按公式isi i k x w a ∑==1计算(其中s 为序号数)然后可得权重A 。
1.3频数统计方法由所有专家独立给出的各个因素的权重,得到权重分配表,对各个因素i u (i=1,2,...,n )进行但因素的权重统计实验,步骤如下:第一步:对因素i u (i=1,2,...,n )在它的权重ij a (j=1,2,...,k)中找出最大值i M 和最小值i m , 即{}ij k j i a M ≤≤=1max ,{}ij k j i a m ≤≤=1min . 第二步;适当选取整数p,利用公式pm M i i -计算出权重分为p 组的组距,并将权重从小到大分 为p 组.第三步:计算出落在每组内权重的频数和频率.第四步:根据频数和频率的分布请况,取最大频率所在分组的组中值为因素i u 的权重i a (i=1,2,...,n ),从而得权重A=(n a a a ,...,,21).1.4因子分析权重法根据数理统计中因子分析方法,对每个指标计算共性因子的累积贡献率来定权。
加权平均法中权重的定量确定方法探析
加权平均法中权重的定量确定方法探析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1.主观法:主观法是指根据研究者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确定权重。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但容易受个人主观性的影响。
2.统计法:统计法是根据历史数据或统计模型来确定权重。
可以使用回归分析等方法来找到不同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确定权重。
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和客观,但需要有足够的历史数据或者建立合适的统计模型。
3.专家法:专家法是通过专家的意见来确定权重。
专家可以根据其在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判断不同变量对结果的重要程度。
这种方法比较主观,但可以综合考虑多个专家的意见,以减少主观性的影响。
4.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结构化的决策方法,可以用来确定权重。
该方法要求将问题分解成多个层次,然后对每个层次进行比较和判断。
可以使用专家意见或者问卷调查等方法来获取数据,然后通过计算得到权重。
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和客观,但需要进行一定的计算和分析。
5.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向受访者发放问卷来确定权重。
问卷中包含了一系列关于变量的问题,受访者需要根据其主观判断给出权重。
通过汇总和统计问卷结果,可以得到权重。
这种方法比较客观,但需要有足够的样本量和代表性的受访者。
需要注意的是,确定权重的方法应该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数据特点而定。
不同的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此外,确定权重的过程中应该尽量保证客观性和科学性,避免主观偏见的影响。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主观赋权德尔菲专家法简介依据“德尔菲法”的基本原理,选择企业各方面的专家,采取独立填表选取权数的形式,然后将他们各自选取的权数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最后确定出各因素,各指标的权数。
德尔菲法的主要缺点是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
实现方法选择专家。
一般情况下,选本专业领域中既有实际工作经验又有较深理论修养的专家10-30人左右,需征得专家本人同意。
将待定权重的p个指标和有关资料以及统一的确定权重的规则发给选定的各位专家,请他们独立给出各指标的权数值。
回收结果并计算各指标权数的均值和标准差。
将计算的结果及补充资料返还给各位专家,要求所有的专家在新的基础上确定权数。
重复3和4步骤,直至各指标权数与其均值的离差不超过预先给定的标准为止,也就是各专家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以此时各指标权数的均值作为该指标的权重。
此外,为了使判断更加准确,令评价者了解己确定的权数把握性大小,还可以运用“带有信任度的德尔菲法”,该方法需要在上述第5步每位专家最后给出权数值的同时,标出各自所给权数值的信任度。
这样,如果某一指标权数的任任度较高时,就可以有较大的把握使用它,反之,只能暂时使用或设法改进。
AHP层次分析法简介层次分析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之间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指标的重要程度。
但该方法主观因素对判断矩阵的影响很大,当决策者的判断过多地受其主观偏好的影响时,结果不够客观。
实现方法构建层次评价矩阵构造判断矩阵构造判断矩阵就是通过各要素之间相互两两比较,并确定各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
简单地说,就是把准则层的指标进行两两判断,通常使用Santy的1-9标度方法给出。
对于m 个指标,构建m*m的判断矩阵,并使用确定的标度方法完成该判断矩阵A。
3. 层次单排序根据构成的判断矩阵,求解各个指标的权重。
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方根法,一种是和法。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
1.主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一种常见的权重确定方法,它基于决策
者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各准则的权重。
决策者根据对问题的了解和经验,通
过主观评估来决定各准则的相对重要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难以量化的
准则,或者决策者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情况。
2.定序法:定序法是一种通过比较准则对决策目标的贡献程度来确定
权重的方法。
决策者根据准则对目标的重要程度以及准则之间的相对重要
程度进行排序,然后使用排序结果来确定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准则之间
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但不能提供具体的数值权重。
3.分配权重法:分配权重法是一种将权重分配给各准则的方法,使得
各准则的权重之和为1、常见的分配权重法包括均等赋权法、等级法和专
家赋权法。
均等赋权法将权重均分给各准则,等级法通过设定准则的等级
来确定权重,而专家赋权法则是通过专家的意见和判断来确定权重。
4.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和两两
比较确定权重的方法。
在AHP中,决策问题被分解为层次结构,有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等。
决策者通过两两比较准则和目标之间的重要性,使用
专门的AHP方法计算权重。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复杂、多层次的决策问题,
并且可以提供具体的数值权重。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权重确定方法,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决策情境
和目标。
在权重确定过程中,需要决策者充分考虑问题的具体情况,并尽
量使用多种方法相互印证,以提高决策结果的可信度。
最终确定的权重应
该能够准确反映各准则的相对重要性,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表7-1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定权方法一览表一、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即是由少数专家直接根据经验并考虑反映某评价观点后定出权重,具体做法和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评价定权值组的成员,并对他们详细说明权重的概念和顺序以及记权的方法。
第二步列表。
列出对应于每个评价因子的权值范围,可用评分法表示。
例如,若有五个值,那么就有五列。
行列对应于权重值,按重要性排列。
第三步发给每个参予评价者一份上述表格,按下述步骤四~九反复核对、填写,直至没有成员进行变动为止。
第四步要求每个成员对每列的每种权值填上记号,得到每种因子的权值分数。
第五步要求所有的成员对作了记号的列逐项比较,看看所评的分数是否能代表他们的意见,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应重新划记号评分,直至满意为止。
第六步要求每个成员把每个评价因子(或变量)的重要性的评分值相加,得出总数。
第七步每个成员用第六步求得的总数去除分数,即得到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第八步把每个成员的表格集中起来,求得各种评价因子的平均权重,即为“组平均权重”。
第九步列出每种的平均数,并要求评价者把每组的平均数与自己在第七步得到的权值进行比较。
第十步如有人还想改变评分,就须回到第四步重复整个评分过程。
如果没有异议,则到此为止,各评价因子(或变量)的权值就这样决定了。
二、调查统计法具体作法有下面四种。
1.重要性打分法:重要性打分法是指要求所有被征询者根据自己对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的认识分别打分,其步骤如下:a.对被征询者讲清统一的要求,给定打分范围,通常1~5分或1~100分都可。
b.请被征询者按要求打分。
c.搜集所有调查表格并进行统计,给出综合后的权重。
2.列表划勾法:该方法如图7-2所示。
事先给出权值,制成表格。
由被调查者在认为合适的对应空格中打勾。
对应每一评价因子,打勾1~2个,打2个勾表示程度范围。
这样就完成一个样本的调查结果。
在样本调查的基础上,除采用一般的求个样本的均值作为综合结果外,还可采用如下方法:图7-2 列表划勾法示意图备择程因子序号度W 1 2 3 …m-1 m0.2 √√√0.4 √√√0.6 √√0.8 √1.0a.频数截取法频数截取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列中值频率分布表,见表7-2。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其中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确定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
按照权数产生方法的不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指数加权法和成效系数法等。
客观赋权评价法那么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如熵值法、神经网络分析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
两种赋权方法特点不同,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依据专家经验衡量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在评价指标较多时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
客观赋权评价法综合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量来确定权数,能够到达评价结果的精确但是当指标较多时,计算量非常大。
下面就对当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一、变异系数法〔一〕变异系数法简介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
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此方法的根本做法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也就是越难以实现的指标,这样的指标更能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距。
例如,在评价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展状况时,选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作为评价的标准指标之一,是因为人均GNP不仅能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开展水平,还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
如果各个国家的人均GNP没有多大的差异,那么这个指标用来衡量现代化程度、经济开展水平就失去了意义。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拟其差异程度。
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解读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其中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确定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
按照权数产生方法的不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指数加权法和功效系数法等。
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如熵值法、神经网络分析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
两种赋权方法特点不同,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依据专家经验衡量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在评价指标较多时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
客观赋权评价法综合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量来确定权数,能够达到评价结果的精确但是当指标较多时,计算量非常大。
下面就对当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一、变异系数法(一)变异系数法简介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
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此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也就是越难以实现的指标,这样的指标更能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距。
例如,在评价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时,选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作为评价的标准指标之一,是因为人均GNP不仅能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
如果各个国家的人均GNP没有多大的差别,则这个指标用来衡量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就失去了意义。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
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权重确定方法是在进行决策或评估时,为不同因素赋予适当的重要性或权重。
权重确定方法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包括投资决策、风险评估、项目管理和多准则决策等。
在确定权重时,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数据的可靠性、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和专家的意见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
1.主观直觉法:主观直觉法是一种基于个人主观判断的权重确定方法。
该方法主要依靠专家、决策者或参与者的经验和直觉来确定权重。
专家可以根据他们对问题的了解和经验,对不同因素进行排序或赋予不同的权重。
然而,主观直觉法的缺点是容易受到主观偏见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该方法时,需要确保专家具有足够的经验和知识,并通过多个专家的意见进行比较和验证。
2.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来确定权重的方法。
该方法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层次,从整体到细节逐级分析,然后通过对不同层次的比较和判断,确定各因素的权重。
层次分析法可以使用数学计算来帮助决策者对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和权重的确定。
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量化不同因素之间的差异和相对重要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主观分配法:主观分配法是一种基于专家意见和判断的权重确定方法。
在主观分配法中,决策者或专家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其对因素的了解,为每个因素分配一个主观的比重或权重。
这种方法常用于风险评估或项目管理中,其中不同的风险因素或项目阶段可能具有不同的权重。
主观分配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适用于小规模决策和评估。
然而,由于其主观性,需要确保专家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4.统计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数据和分析的权重确定方法。
该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利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不同因素的权重。
统计分析法可以使用回归分析、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来确定权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基于数据和客观分析,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
但同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权重确定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权重的确定方法大全
权重的确定方法大全A.权重简介在统计理论和实践中,权重是表明各个评价指标(或者评价项目)重要性的权数,表示各个评价指标在总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权重有不同的种类,各种类别的权重有着不同的数学特点和经济含义,一般有以下几种权重。
按照权重的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数权重和相对数权重。
相对数权重也称比重权数,能更加直观地反映权重在评价中的作用。
按照权重的形成方式划分,可分为人工权重和自然权重。
自然权重是由于变换统计资料的表现形式和统计指标的合成方式而得到的权重,也称为客观权重。
人工权重是根据研究目的和评价指标的内涵状况,主观地分析、判断来确定的反映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的权数,也称为主观权重。
按照权重形成的数量特点的不同划分,可分为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
如果在统计综合评价时,采取定性赋权和定量赋权的方法相结合,获得的效果更好。
按照权重与待评价的各个指标之间相关程度划分,可分为独立权重和相关权重。
独立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数值的大小无关,在综合评价中较多地使用独立权重,以此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称为“定权综合”模型。
相关权重是指评价指标的权重与该指标的数值具有函数关系,例如,当某一评价的指标数值达到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的减弱;或者当某一评价指标的数值达到另一定水平时,该指标的重要性相应地增加。
相关权重适用于评价指标的重要性随着指标取值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条件下,基于相关权重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被称为“变权模型”。
比如评估环境质量多采用“变权综合”模型。
确定权重的方法较多,这里介绍统计平均法、变异系数法和层次分析法,这些也是实际工作种常用的方法。
B.确定权重的原则一、系统优化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系统都由它的作用和贡献,对系统而言都有它的重要性。
所以,在确定它们的权重时,不能只从单个指标出发,而是要处理好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合理分配它们的权重。
应当遵循系统优化原则,把整体最优化作为出发点和追求的目标。
权重的确定方法汇总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1.综述目前关于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很多,根据计算权重时原始数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这些方法分为三类: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组合赋权法。
主观赋权法是根据决策者(专家)主观上对各属性的重视程度来确定属性权重的方法,其原始数据由专家根据经验主观判断而得到。
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专家调查法(Delphi法)、层次分析法(AHP )[106-108]、二项系数法、环比评分法、最小平方法等。
本文选用的是利用人的经验知识的有序二元比较量化法。
主观赋权法是人们研究较早、较为成熟的方法,主观赋权法的优点是专家可以根据实际的决策问题和专家自身的知识经验合理地确定各属性权重的排序,不至于出现属性权重与属性实际重要程度相悖的情况。
但决策或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客观性较差,同时增加了对决策分析者的负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
鉴于主观赋权法的各种不足之处,人们又提出了客观赋权法,其原始数据由各属性在决策方案中的实际数据形成,其基本思想是:属性权重应当是各属性在属性集中的变异程度和对其它属性的影响程度的度量,赋权的原始信息应当直接来源于客观环境,处理信息的过程应当是深入探讨各属性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再根据各属性的联系程度或各属性所提供的信息量大小来决定属性权重。
如果某属性对所有决策方案而言均无差异(即各决策方案的该属性值相同),则该属性对方案的鉴别及排序不起作用,其权重应为0;若某属性对所有决策方案的属性值有较大差异,这样的属性对方案的鉴别及排序将起重要作用,应给予较大权重.总之,各属性权重的大小应根据该属性下各方案属性值差异的大小来确定,差异越大,则该属性的权重越大,反之则越小。
常用的客观赋权法[109-110]有:主成份分析法、熵值法[111-112]、离差及均方差法、多目标规划法等。
其中熵值法用得较多,这种赋权法所使用的数据是决策矩阵,所确定的属性权重反映了属性值的离散程度。
客观赋权法主要是根据原始数据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权重,因此权重的客观性强,且不增加决策者的负担,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理论依据。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表7-1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定权方法一览表一、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即是由少数专家直接根据经验并考虑反映某评价观点后定出权重,具体做法和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评价定权值组的成员,并对他们详细说明权重的概念和顺序以及记权的方法。
第二步列表。
列出对应于每个评价因子的权值范围,可用评分法表示。
例如,若有五个值,那么就有五列。
行列对应于权重值,按重要性排列。
第三步发给每个参予评价者一份上述表格,按下述步骤四~九反复核对、填写,直至没有成员进行变动为止。
第四步要求每个成员对每列的每种权值填上记号,得到每种因子的权值分数。
第五步要求所有的成员对作了记号的列逐项比较,看看所评的分数是否能代表他们的意见,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应重新划记号评分,直至满意为止。
第六步要求每个成员把每个评价因子(或变量)的重要性的评分值相加,得出总数。
第七步每个成员用第六步求得的总数去除分数,即得到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第八步把每个成员的表格集中起来,求得各种评价因子的平均权重,即为“组平均权重”。
第九步列出每种的平均数,并要求评价者把每组的平均数与自己在第七步得到的权值进行比较。
第十步如有人还想改变评分,就须回到第四步重复整个评分过程。
如果没有异议,则到此为止,各评价因子(或变量)的权值就这样决定了。
二、调查统计法具体作法有下面四种。
1.重要性打分法:重要性打分法是指要求所有被征询者根据自己对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的认识分别打分,其步骤如下:a.对被征询者讲清统一的要求,给定打分范围,通常1~5分或1~100分都可。
b.请被征询者按要求打分。
c.搜集所有调查表格并进行统计,给出综合后的权重。
2.列表划勾法:该方法如图7-2所示。
事先给出权值,制成表格。
由被调查者在认为合适的对应空格中打勾。
对应每一评价因子,打勾1~2个,打2个勾表示程度范围。
这样就完成一个样本的调查结果。
在样本调查的基础上,除采用一般的求个样本的均值作为综合结果外,还可采用如下方法:图7-2 列表划勾法示意图备择程因子序号度W 1 2 3 …m-1 m0.2 √√√0.4 √√√0.6 √√0.8 √1.0a.频数截取法频数截取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列中值频率分布表,见表7-2。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其中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确定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
按照权数产生方法的不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指数加权法和功效系数法等。
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如熵值法、神经网络分析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
两种赋权方法特点不同,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依据专家经验衡量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在评价指标较多时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
客观赋权评价法综合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量来确定权数,能够达到评价结果的精确但是当指标较多时,计算量非常大。
下面就对当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一、变异系数法(一)变异系数法简介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
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此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也就是越难以实现的指标,这样的指标更能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距。
例如,在评价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时,选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作为评价的标准指标之一,是因为人均GNP不仅能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
如果各个国家的人均GNP没有多大的差别,则这个指标用来衡量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就失去了意义。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
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其中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确定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
按照权数产生方法的不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指数加权法和功效系数法等。
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如熵值法、神经网络分析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
两种赋权方法特点不同,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依据专家经验衡量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在评价指标较多时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
客观赋权评价法综合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量来确定权数,能够达到评价结果的精确但是当指标较多时,计算量非常大。
下面就对当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一、变异系数法(一)变异系数法简介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
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此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也就是越难以实现的指标,这样的指标更能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距。
例如,在评价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时,选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作为评价的标准指标之一,是因为人均GNP不仅能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
如果各个国家的人均GNP没有多大的差别,则这个指标用来衡量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就失去了意义。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
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
权重的确定方法汇总
权重的确定方法汇总在许多领域,如数据分析、评估体系、决策制定等,确定权重是一项关键任务。
权重的合理确定能够影响最终的结果和决策的准确性。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常见的权重确定方法。
一、主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是基于专家的经验和判断来确定权重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德尔菲法是通过多轮匿名调查,向专家征求意见,并在每一轮结束后进行反馈和调整,直到专家的意见趋于一致。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专家的智慧和经验,但缺点是过程较为繁琐,而且可能受到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层次分析法则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和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相对重要性,进而得出权重。
它的优势在于能够系统地处理复杂问题,但也存在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等较为复杂的步骤。
二、客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是基于数据本身的特征来确定权重,常见的有熵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
熵权法根据指标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
如果某个指标的变异程度较大,说明其提供的信息量较多,权重也就相应较大。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完全基于数据,不受主观因素影响,但对于数据的质量和数量有一定要求。
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将多个相关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变量(主成分),并根据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权重。
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变量的数量,同时保留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类似,但它更侧重于寻找潜在的公共因子,通过因子得分来确定权重。
三、组合赋权法为了综合主观和客观赋权法的优点,常常采用组合赋权法。
组合赋权法通常有两种思路:一是先分别使用主观和客观赋权法得到两组权重,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如加权平均)进行组合;二是将主观和客观的信息同时纳入一个模型中,共同确定权重。
四、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在大数据时代,机器学习算法也被应用于权重的确定。
例如,在神经网络中,通过训练模型,让网络自动学习各个特征的权重。
但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较高的计算资源,并且模型的解释性相对较差。
权重确定的方法汇总
权重确定的方法汇总第一部分:权重确定方法分类权重计算的确定方法在综合评价中重中之重,不同的方法对应的计算原理并不相同。
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应结合数据特征及专业知识选择适合的权重计算。
下面介绍的权重方法,共8种按照计算原理可分成四类。
第一类为AHP层次法和优序图法;此类方法利用数字的相对大小信息进行权重计算;此类方法为主观赋值法,通常需要由专家打分或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得到各指标重要性的打分情况,得分越高,指标权重越大。
此类方法适合于多种领域。
比如想构建一个员工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包括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团队协作。
通过专家打分计算权重,得到每个指标的权重,并代入员工数据,即可得到每个员工的综合得分情况。
第二类为熵值法(熵权法);此类方法利用数据熵值信息即信息量大小进行权重计算。
此类方法适用于数据之间有波动,同时会将数据波动作为一种信息的方法。
比如收集各地区的某年份的经济指标数据,包括产品销售率(X1)、资金利润率(X2)、成本费用利润率(X3)、劳动生产率(X4)、流动资金周转次数(X5),用熵值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再对各地区经济效益进行比较。
第三类为CRITIC、独立性权重和信息量权重;此类方法主要是利用数据的波动性或者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情况进行权重计算。
比如研究利用某省医院2011年共计5个科室的数据指标(共计6个指标数据)进行CRITIC 权重计算,最终可得到出院人数、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治疗有效率、平均床位使用率、病床周转次数、出院者平均住院日这6个指标的权重。
如果希望针对各个科室进行计算综合得分,那么可以直接将权重与自身的数据进行相乘累加即可,分值越高代表该科室评价越高。
第四类为因子分析和主成分法;此类方法利用了数据的信息浓缩原理,利用方差解释率进行权重计算。
比如对30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的8项指标作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将8个指标浓缩为几个综合指标(主成分),用这些指标(主成分)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同时利用方差解释率得出各个主成分的权重。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权重确定方法是指在进行决策、评估或者模型建立等过程中,为不同的因素或者变量赋予不同的重要程度或者影响力的过程。
权重确定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最终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将归纳总结主要的权重确定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
1.主客观权重赋值法主观权重确定方法是基于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和主观意见来进行权重赋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决策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给出权重,易于实施。
但是主观权重容易受到主观偏见和主观随意性的影响,导致结果可能不够客观和准确。
客观权重确定方法是基于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来进行权重赋值。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客观性强、结果准确,可以减少主观偏见。
但是客观权重的确定需要大量的数据和分析方法,而且对数据质量和方法选择要求较高。
2.基于满意度函数的权重确定方法满意度函数是用来衡量不同方案或者因素对决策目标的满意程度的数学函数。
满意度函数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义,一般可以是线性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
通过确定不同因素对目标满意度的贡献程度,可以确定权重。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结合了主客观方法的优点,可以量化不同因素对目标的影响程度,并根据不同的目标和需求灵活调整满意度函数的定义。
但是满意度函数的选择和权重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大量的数学模型和计算。
3.层次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多层次、多因素的权重确定方法,通过构建层次结构和两两比较矩阵来确定权重。
在层次结构中,将决策问题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方案层,然后通过两两比较准则和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来构建两两比较矩阵,最后通过特征向量法或者最大特征值法来计算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优点是能够通过对决策问题的分解和比较,将复杂的决策问题简化为相对简单的两两比较问题,提高了决策的可行性和可行性。
但是层次分析法需要决策者准确的两两比较和数值判断能力,对数据质量和方法选择要求较高。
4.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将模糊评价和综合决策方法相结合的一种权重确定方法。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
确定权重的7种方法表7-1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定权方法一览表一、专家打分法专家打分法即是由少数专家直接根据经验并考虑反映某评价观点后定出权重,具体做法和基本步骤如下:第一步选择评价定权值组的成员,并对他们详细说明权重的概念和顺序以及记权的方法。
第二步列表。
列出对应于每个评价因子的权值范围,可用评分法表示。
例如,若有五个值,那么就有五列。
行列对应于权重值,按重要性排列。
第三步发给每个参予评价者一份上述表格,按下述步骤四~九反复核对、填写,直至没有成员进行变动为止。
第四步要求每个成员对每列的每种权值填上记号,得到每种因子的权值分数。
第五步要求所有的成员对作了记号的列逐项比较,看看所评的分数是否能代表他们的意见,如果发现有不妥之处,应重新划记号评分,直至满意为止。
第六步要求每个成员把每个评价因子(或变量)的重要性的评分值相加,得出总数。
第七步每个成员用第六步求得的总数去除分数,即得到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
第八步把每个成员的表格集中起来,求得各种评价因子的平均权重,即为“组平均权重”。
第九步列出每种的平均数,并要求评价者把每组的平均数与自己在第七步得到的权值进行比较。
第十步如有人还想改变评分,就须回到第四步重复整个评分过程。
如果没有异议,则到此为止,各评价因子(或变量)的权值就这样决定了。
二、调查统计法具体作法有下面四种。
1.重要性打分法:重要性打分法是指要求所有被征询者根据自己对各评价因子的重要性的认识分别打分,其步骤如下:a.对被征询者讲清统一的要求,给定打分范围,通常1~5分或1~100分都可。
b.请被征询者按要求打分。
c.搜集所有调查表格并进行统计,给出综合后的权重。
2.列表划勾法:该方法如图7-2所示。
事先给出权值,制成表格。
由被调查者在认为合适的对应空格中打勾。
对应每一评价因子,打勾1~2个,打2个勾表示程度范围。
这样就完成一个样本的调查结果。
在样本调查的基础上,除采用一般的求个样本的均值作为综合结果外,还可采用如下方法:图7-2 列表划勾法示意图a.频数截取法频数截取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列中值频率分布表,见表7-2。
不知道怎样计算权重?告诉你8种确定权重方法
不知道怎样计算权重?告诉你8种确定权重⽅法⽬录计算权重是⼀种常见的分析⽅法,在实际研究中,需要结合数据的特征情况进⾏选择,⽐如数据之间的波动性是⼀种信息量,那么可考虑使⽤CRITIC权重法或信息量权重法;也或者专家打分数据,那么可使⽤AHP层次法或优序图法。
本⽂列出常见的权重计算⽅法,并且对⽐各类权重计算法的思想和⼤概原理,使⽤条件等,便于研究⼈员选择出科学的权重计算⽅法。
⾸先列出常见的8类权重计算⽅法,如下表所⽰:计算权重⽅法汇总这8类权重计算的原理各不相同,结合各类⽅法计算权重的原理⼤致上可分成4类,分别如下:· 第⼀类为因⼦分析和主成分法;此类⽅法利⽤了数据的信息浓缩原理,利⽤⽅差解释率进⾏权重计算;· 第⼆类为AHP层次法和优序图法;此类⽅法利⽤数字的相对⼤⼩信息进⾏权重计算;· 第三类为熵值法(熵权法);此类⽅法利⽤数据熵值信息即信息量⼤⼩进⾏权重计算;· 第四类为CRITIC、独⽴性权重和信息量权重;此类⽅法主要是利⽤数据的波动性或者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情况进⾏权重计算。
第⼀类、信息浓缩(因⼦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计算权重时,因⼦分析法和主成分法均可计算权重,⽽且利⽤的原理完全⼀模⼀样,都是利⽤信息浓缩的思想。
因⼦分析法和主成分法的区别在于,因⼦分析法加带了‘旋转’的功能,⽽主成分法⽬的更多是浓缩信息。
‘旋转’功能可以让因⼦更具有解释意义,如果希望提取出的因⼦具有可解释性,⼀般使⽤因⼦分析法更多;并⾮说主成分出来的结果就完全没有可解释性,只是有时候其解释性相对较差⽽已,但其计算更快,因⽽受到⼴泛的应⽤。
⽐如有14个分析项,该14项可以浓缩成4个⽅⾯(也称因⼦或主成分),此时该4个⽅⾯分别的权重是多少?此即为因⼦分析或主成分法计算权重的原理,它利⽤信息量提取的原理,将14项浓缩成4个⽅⾯(因⼦或主成分),每个因⼦或主成分提取出的信息量(⽅差解释率)即可⽤于计算权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权重确定方法归纳多指标综合评价是指人们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相应的评价形式据此选择多个因素或指标,并通过一定的评价方法将多个评价因素或指标转化为能反映评价对象总体特征的信息,其中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确定将直接影响综合评价的结果。
按照权数产生方法的不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和客观赋权评价法两大类,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采取定性的方法由专家根据经验进行主观判断而得到权数,然后再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如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法、模糊评价法、指数加权法和功效系数法等。
客观赋权评价法则根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或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确定权数进行综合评价,如熵值法、神经网络分析法、TOPSIS法、灰色关联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
两种赋权方法特点不同,其中主观赋权评价法依据专家经验衡量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较大,在评价指标较多时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
客观赋权评价法综合考虑各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各指标所提供的初始信息量来确定权数,能够达到评价结果的精确但是当指标较多时,计算量非常大。
下面就对当前应用较多的评价方法进行阐述。
一、变异系数法(一)变异系数法简介变异系数法是直接利用各项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通过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
是一种客观赋权的方法。
此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取值差异越大的指标,也就是越难以实现的指标,这样的指标更能反映被评价单位的差距。
例如,在评价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时,选择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作为评价的标准指标之一,是因为人均GNP不仅能反映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
如果各个国家的人均GNP没有多大的差别,则这个指标用来衡量现代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就失去了意义。
由于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不宜直接比较其差别程度。
为了消除各项评价指标的量纲不同的影响,需要用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来衡量各项指标取值的差异程度。
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公式如下:i ii x V σ=()n i ,,2,1 =式中:i V 是第i 项指标的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系数;i σ是第i 项指标的标准差;i x 是第i 项指标的平均数。
各项指标的权重为:∑==ni iii VV W 1(二)案例说明例如,英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提出了在综合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代化程度时,其各项指标的权重的确定方法就是采用的变异系数法。
案例:利用变异系数法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时的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权重。
数据资料是选取某一年的数据,包括中国在的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近40个国家的10项指标作为评价现代化程度的指标体系,计算这些国家的变异系数,反映出各个国家在这些指标上的差距,并作为确定各项指标权重的依据。
其标准差、平均数数据及其计算出的变异系数等见表1-1。
表1-1 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过程如下:(1)先根据各个国家的指标数据,分别计算这些国家每个指标的平均数和标准差;(2)根据均值和标准差计算变异系数。
即:这些国家人均GNP 的变异系数为:7 966.270.66711 938.4ii iV x σ===农业占GDP 比重的变异系数:782.0352.9316.7===iii x V σ其他类推。
(3)将各项指标的变异系数加总:0.6670.7820.2360.560.537 4.59+++++=(4)计算构成评价指标体系的这10个指标的权重: 人均GNP 的权重:145.059.4667.01===∑=ni iii VV W农业占GDP 比重的权重:1704.059.4782.01===∑=ni iii VV W其他指标的权重都以此类推。
(三)变异系数法的优点和缺点当由于评价指标对于评价目标而言比较模糊时,采用变异系数法评价进行评定是比较合适的,适用各个构成要素部指标权数的确定,在很多实证研究中也多数采用这一方法。
缺点在于对指标的具体经济意义重视不够,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二、层次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概述人们在对社会、经济以及管理领域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时,面临的经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系统。
层次分析法则为研究这类复杂的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的、实用的决策方法。
层次分析法(AHP 法) 是一种解决多目标的复杂问题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用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各衡量目标能否实现的标准之间的相对重要程度,并合理地给出每个决策方案的每个标准的权数,利用权数求出各方案的优劣次序,比较有效地应用于那些难以用定量方法解决的课题。
(二)层次分析法原理层次分析法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并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联影响以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分析结构模型,从而最终使问题归结为最低层(供决策的方案、措施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权值的确定或相对优劣次序的排定。
层次分析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简便的决策方法。
尤其适合于对决策结果难于直接准确计量的场合。
(三)层次分析法的步骤和方法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问题时,首先要把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层次化,然后构造出一个树状结构的层次结构模型,称为层次结构图。
一般问题的层次结构图分为三层,如图所示。
最高层为目标层(O):问题决策的目标或理想结果,只有一个元素。
中间层为准则层(C):包括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各因素,每一因素为一准则,当准则多于9个时可分为若干个子层。
最低层为方案层(P):方案层是为实现目标而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即为决策方案。
一般说来,各层次之间的各因素,有的相关联,有的不一定相关联;各层次的因素个数也未必一定相同.实际中,主要是根据问题的性质和各相关因素的类别来确定。
层次分析法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最低层对最高层的相对权重问题,按此相对权重可以对最低层中的各种方案、措施进行排序,从而在不同的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形成选择方案的原则。
2. 构造判断(成对比较)矩阵构造比较矩阵主要是通过比较同一层次上的各因素对上一层相关因素的影响作用.而不是把所有因素放在一起比较,即将同一层的各因素进行两两对比。
比较时采用相对尺度标准度量,尽可能地避免不同性质的因素之间相互比较的困难。
同时,要尽量依据实际问题具体情况,减少由于决策人主观因素对结果造成的影响。
设要比较n 个因素n C C C ,,,21 对上一层(如目标层)O 的影响程度,即要确子准则m 2 (C m2(1))定它在O 中所占的比重。
对任意两个因素i C 和j C ,用ij a 表示i C 和j C 对O 的影响程度之比,按1~9的比例标度来度量),,2,1,(n j i a ij =.于是,可得到两两成对比较矩阵n n ij a A ⨯=)(,又称为判断矩阵,显然0>ij a ,),,2,1,(,1,1n j i a a a ii ijji ===因此,又称判断矩阵为正互反矩阵.比例标度的确定:ij a 取1-9的9个等级,ji a 取ij a 的倒数,1-9标度确定如下: ij a = 1,元素i 与元素j 对上一层次因素的重要性相同; ij a = 3,元素i 比元素j 略重要;ij a = 5,元素i 比元素j 重要; ij a = 7, 元素i 比元素j 重要得多; ij a = 9,元素i 比元素j 的极其重要;2ij a n =,1,2,3,4n =元素i 与j 的重要性介于21ij a n =-与21ij a n =+之间;1ij a n=,1,2,9n =当且仅当ji a n =。
由正互反矩阵的性质可知,只要确定A 的上(或下)三角的2)1(-n n 个元素即可。
在特殊情况下,如果判断矩阵A 的元素具有传递性,即满足),,2,1,,(n k j i a a a ij kj ik ==则称A 为一致性矩阵,简称为一致阵. 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3.1相对权重向量确定 (1)和积法取判断矩阵n 个列向量归一化后的算术平均值,近似作为权重,即),,2,1(111n i a a n w n j n k kjiji ==∑∑==类似地,也可以对按行求和所得向量作归一化,得到相应的权重向量。
(2)求根法(几何平均法)将A 的各列(或行)向量求几何平均后归一化,可以近似作为权重,即),,2,1(111111n i a a w nj nk nn j kj nij n j i =⎪⎪⎭⎫ ⎝⎛⎪⎪⎭⎫ ⎝⎛=∑∑∏∏====(3)特征根法设想把一大石头Z 分成n 个小块n c c c ,,,21 ,其重量分别为n w w w ,,,21 ,则将n 块小石头作两两比较,记j i c c ,的相对重量为),,2,1,(n j i w w a jiij ==,于是可得到比较矩阵111122221212n n n n n n w w w w w w w w w w w w A w w w w w w ⎡⎤⎢⎥⎢⎥⎢⎥⎢⎥=⎢⎥⎢⎥⎢⎥⎢⎥⎢⎥⎣⎦显然,A 为一致性正互反矩阵,记12(,,,)T n W w w w =,即为权重向量.且12111,,,n A W w w w ⎛⎫=⋅ ⎪⎝⎭则12111,,,n A W W W nW w w w ⎛⎫⋅=⋅= ⎪⎝⎭这表明W 为矩阵A 的特征向量,且n 为特征根.事实上:对于一般的判断矩阵A 有max A W W λ⋅=,这里)(max n =λ是A 的最大特征根,W 为m ax λ对应的特征向量.将W 作归一化后可近似地作为A 的权重向量,这种方法称为特征根法。
注:现有软件求得最大特征根与特征向量。
3.2一致性检验通常情况下,由实际得到的判断矩阵不一定是一致的,即不一定满足传递性和一致性.实际中,也不必要求一致性绝对成立,但要求大体上是一致的,即不一致的程度应在容许的围.主要考查以下指标: (1)一致性指标:1max --=n n CI λ.(2)随机一致性指标:RI ,通常由实际经验给定的,如表2-1。
表2-1 随机一致性指标(3)一致性比率指标:RICI CR =,当10.0<CR 时,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则m ax λ对应的特征向量可以作为排序的权重向量。
此时()1max 111nij jnnj ii i iia wA W nw n w λ===⋅≈=∑∑∑其中(A )i W ⋅表示A W ⋅的第i 个分量。
4.计算组合权重和组合一致性检验 (1)组合权重向量设第1-k 层上1-k n 个元素对总目标(最高层)的排序权重向量为()1(1)(1)(1)(1)12,,,k Tk k k k nW w w w -----=第k 层上k n 个元素对上一层(1-k 层)上第j 个元素的权重向量为()(1)()()()121,,,,1,2,,k Tk k k k j j j njk P p p p j n --==则矩阵1()()()()12,P ,,P k k k k k n P P -⎡⎤=⎣⎦是1-⨯k k n n 阶矩阵,表示第k 层上的元素对第1-k 层各元素的排序权向量.那么第k 层上的元素对目标层(最高层)总排序权重向量为()1()()(1)()()()(1)12()()()12,P ,,P ,,,k kk k k k k k k n Tk k k n W P W P W w w w---⎡⎤=⋅=⋅⎣⎦=或k k j n j k ij k in i w p wk ,,2,1,)1(1)()(1==-=∑- 对任意的2>k 有一般公式()()(1)(3)(2)(2)k k k W P P P W k -=⋅⋅⋅⋅>其中(2)W 是第二层上各元素对目标层的总排序向量. (2)组合一致性指标设k 层的一致性指标为)()(2)(11,,,k n k k k CI CI CI - ,随机一致性指标为 )()(2)(11,,,k n k k k RI RI RI - 则第k 层对目标层的(最高层)的组合一致性指标为()1()()()()(1)12,,,k k k k k k n CI CI CI CI W --=⋅ 组合随机一致性指标为()1()()()()(1)12,,,k k k k k k n RI RI RI RI W --=⋅ 组合一致性比率指标为)3()()()1()(≥+=-k RICI CRCRk k k k当10.0)( k CR 时,则认为整个层次的比较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 (四)案例说明实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多目标决策问题,例如假期某人想要出去旅游,现有三个目的地(方案):风光绮丽的(1P )、迷人的北戴河(2P )和山水甲天下的(3P )。